中医针灸养生保健讲座_第1页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讲座_第2页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讲座_第3页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讲座_第4页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讲座第1页/共42页中医针灸养生保健知识讲座第2页/共42页《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养生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14岁)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21岁),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28岁),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35岁),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42岁),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49岁),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16岁),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24岁),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32岁),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40岁),肾气衰,发堕齿枯。

六八(48岁),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56岁),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64岁),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第3页/共42页《素问·上古天真论》——养生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第4页/共42页常用的灸法养生保健方法第5页/共42页艾灸疗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或者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法。艾叶功效:艾叶属于偏温的中药材,《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苦辛,性温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就说明艾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艾叶民间用法:艾叶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在民间有驱蚊虫、驱邪的说法,有的地方还在端午用艾叶煮鸡蛋吃。第6页/共42页悬起灸是艾条灸中常用的灸法,它是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而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悬起灸一般用无药艾条,有时也可用药物艾条进行熏灸。包括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1、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的皮肤保持1寸左右距离,使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痛。每穴灸20分钟左右,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者,须随时注意局部温热程度,防止灼伤。近今有各种灸疗架,可将艾条插在上面,固定施灸。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散开的作用,主要用于病痛局部灸疗。第7页/共42页2、回旋灸又称熨热灸。即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肤1寸左右,平行往复回旋施灸。一般灸20~30分钟。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呈渐凉渐温互相转化,除对局部病痛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外,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故对灸治远端的病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似鸟雀啄米状,一上一下地进行艾灸。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可灸15分钟左右。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腧穴和经络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因此适用于灸治远端的病痛和内脏疾病。第8页/共42页温盒灸法

是用一种特制的盒形木质灸具,内装艾卷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施灸的方法。施灸时把艾灸盒安放于应灸部位的中央,点燃艾卷后置于铁纱上或者艾灸孔中,盖上盒盖,放置于穴位或者患处。每次可灸15-30分钟。适合于腰背、臀、腹部等。第9页/共42页艾灸法的临床应用“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扁鹊心书》1、艾灸法的作用

(艾灸主要是温热透达穴位深部和艾叶的作用相结合。)(1)艾灸可以治疗针刺及中药疗效不显著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之门》。(2)艾灸主要是运用于寒证、虚证,对慢性病及阳气虚尤宜。第10页/共42页2、艾灸适应范围(1)

温经通络寒凝血淤、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闭经、腹痛等。如冻疮、风湿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扭伤等。(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感冒、脾胃虚寒的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3)温肾健脾脾肾阳虚的五更泻,久泄、遗尿、阳萎、早泄、腰膝软痛等。(4)益气升阳气虚下陷的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5)回阳固脱阳气虚脱之大汗、四肢厥冷等。(6)防病保健灸法防病保健具有悠久历史。《千金要方针灸上》“凡入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另疮暂瘥,则瘴疠、温虐、毒气不能着人”。1、温经通脉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

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4、回阳固脱

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5、益气升阳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7、防病保健

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凡人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1、温经通脉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

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4、回阳固脱

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5、益气升阳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7、防病保健

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凡人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第11页/共42页除上述治疗及保健作用,对我们来说为何更加适合灸法?????1、四川盆地气候特点

四川盆地位于南方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日照少,雨水充足,雾多,风小。

这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川盆地潮湿多雨,大部分地区日照相对不足。这就使我们处于一个这样的自然环境:外部阳气不足,风寒湿气重。1、温经通脉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

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4、回阳固脱

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5、益气升阳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7、防病保健

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凡人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1、温经通脉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

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4、回阳固脱

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5、益气升阳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7、防病保健

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凡人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第12页/共42页2、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熬夜、嗜食冰冷、饮食不洁、饮食不当、压力大等因素造成脾胃功能的损伤。如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味、啤酒、生冷水果,形成《湿热病篇》所说的“太阴常多内伤,湿饮停聚……故多湿病”。李东垣《脾胃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这就使我们处于一个这样的内部环境:人体内部脾肾阳气不足,湿邪重。四川地区由于湿气重,叶桂《温热论.外感温热病篇》“湿胜则阳微”,居民属于脾肾阳虚、脾肾气虚、痰湿体质的人较多。1、温经通脉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

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4、回阳固脱

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5、益气升阳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7、防病保健

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凡人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1、温经通脉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

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4、回阳固脱

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5、益气升阳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7、防病保健

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凡人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第13页/共42页3、脾胃的重要性。李杲《脾胃论》中“内伤脾胃,百病从生。”唐代药圣孙思邈传下来一个秘方“一切病皆灸足三里”“若要安,三里常不干”。(1)生理上:中医“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脾胃的功能是把饮食转化为气血,而气血决定我们体质的强弱,所以脾胃功能与我们体质强弱最为密切。(2)病理上:居民属于脾肾阳虚、脾肾气虚、痰湿体质的人较多。1、温经通脉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

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4、回阳固脱

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5、益气升阳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7、防病保健

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凡人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1、温经通脉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

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4、回阳固脱

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5、益气升阳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7、防病保健

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凡人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第14页/共42页这就为我们养生保健提供了方向-健脾。我的老师傅元谋教授也提倡调理脾胃为本。所以临床上常以桂枝汤作为底方调理脾胃取得显著的疗效。艾叶性味辛温,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以之灸火,能温脾除湿,更适合于大足的居民。1、温经通脉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

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4、回阳固脱

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5、益气升阳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7、防病保健

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凡人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1、温经通脉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

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4、回阳固脱

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5、益气升阳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7、防病保健

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凡人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第15页/共42页怎么选择艾条:本草中讲用艾者当用陈艾,孟子在其著作中也讲到这个问题,他讲: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艾的储存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储存将其燥气化掉,其灸火就会更柔和舒适。在色、质、味、烟、火上选择艾条。色:绒色土黄或金黄,无当年艾的绿色。质:艾条整体挺拔结实不松软,绒体柔软无枝梗杂质。味:老艾条的气味芳香,无有当艾的青草味。烟:艾烟淡白不浓烈不刺鼻、气味香。火:火力柔和不刚烈,渗透力灸感强疗效好。第16页/共42页。第17页/共42页灸法的注意事项

1、施灸的先后顺序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背后腹。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施灸应注意在通风环境中进行。

2、施灸的禁忌(1)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及时处理。

(2)心脏、大血管处、皮薄肌肉少的部位,睾丸、阴部、乳头、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3)高热、抽搐或极度衰竭不宜施灸。

第18页/共42页灸法的注意事项

3、灸后的处理

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消毒。灸法后不要立即使用冷水洗澡或者喝冷水,解衣敞风等。

4、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第19页/共42页

5、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或者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6、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悬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或者用水熄灭,放于空旷处。7、要注意保暖和防暑。灸法的注意事项第20页/共42页

具体运用:1、脾胃功能不好如腹泻、腹胀、胃痛等,养生保健灸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神阙中脘: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天枢:脐中旁开2寸。关元: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神阙:肚脐足三里: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第21页/共42页

第22页/共42页

2高血压:取穴:涌泉、足三里、三阴交涌泉: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足三里: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第23页/共42页

第24页/共42页

第25页/共42页

3、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风寒感冒、鼻炎、鼻窦炎等肺部疾病取穴:膻中、肺腧、丰隆、定喘、足三里定位:膻中: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肺腧: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丰隆: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足三里: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处第26页/共42页

高血压:第27页/共42页血海定位髌骨内上缘2寸。主治⑴调经,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等;⑵凉血止痒,治荨麻疹、丹毒、湿疹等皮肤病;⑶治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痛。第28页/共42页手少阴心经常用穴位

神门本经一名两穴,左右各9穴。极泉——少冲第29页/共42页神门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凹陷处。主治⑴镇静安神,治心悸、心痛、失眠、健忘、多梦、癫痫、发狂等;

⑵局部治腕关节痛,尺神经麻痹等。第30页/共42页手太阳小肠经常用穴位

后溪本经一名两穴,左右各19穴。少泽——听宫第31页/共42页后溪定位握拳,手掌尺侧,当第五掌指关节后的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主治⑴治头项强痛、落枕、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

⑵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等;

⑶局部治疗手指挛痛。第32页/共42页足太阳膀胱经常用穴位

肺俞脾俞承山肾俞本经一名两穴,左右各67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