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主任共同体中实现有效的个人成长_第1页
如何在班主任共同体中实现有效的个人成长_第2页
如何在班主任共同体中实现有效的个人成长_第3页
如何在班主任共同体中实现有效的个人成长_第4页
如何在班主任共同体中实现有效的个人成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在班主任共同体中实现有效的个人成长2010年,对国内某著名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的研究表明,教师使用共同体时间以1?H?年人数最多,3年以上的人数少之又少,不少教师在共同体中的学习并没有持续下去。有些教师在刚开始的时候怀抱着满腔的热情加入到共同体学习中,积极地学习研究、干实事、与其他成员互动,但是不到2年的时间,他们慢慢会失去热情,转而为一种观望的态度,甚至中途放弃者也不在少数。一个团队是否可以提供适合自己成长的营养?这是我关注参与团队共同体的重点。如果一个团队不能促进自身成长,不如一个人静静地阅读。我不喜欢团队中的老师们在此互相取暖,发泄情绪,毕竟大家时间有限。我们能够在网络团队中相遇,应该珍惜共同携手成长的时间与机会。带着对自身成长需要的期待,我参与到草根班主任团队中来。刚进群时,群主老师便善意提醒我:“我这个班主任群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有群规要求,不能达到要求的老师我们会定期将他淘汰,你可以做到群规最低要求吗?”“能,我会努力跟上大家的进度。”当时我很爽快答应下来,其实心里还在犹豫:所谓的群规和底线,每个团队都在说,能够去落实的有几个?没过多久,压力就来了。团队要求我们一周完成一篇千字教育随笔,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这项要求给懒惰的我套上了“紧箍咒”。我是一个很随性的人,高兴时写写文字,对自己没有严格规定,可每周千字的教育随笔是我能够留在团队继续“观望”的资格。写吧,我的教育写作浪漫期将要彻底“毁”在团队的底线上,提前进入精确期。尽管有些不情愿,但我明白,成长是一种拔节之痛。每周定期写教育随笔,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团队老师们都比我勤快,月底统计博文的数据公布时,我几乎是底线垫底的数字,徘徊在被“淘汰”的边缘,可很多群友甚至每天都有随笔反思,当我想偷懒不想去反思时,就想起那些群友,还有他们给我的鼓励,于是会继续完成教育反思。可以说,是团队给了我坚持的力量。群友写的博文通常会发到群中请大家帮忙批评指正,老师们便聚焦在教育随笔的研讨上了,我感受到一种生活常态下的专业成长,既有开心的交流,又能彼此促进。由于我的随性,有时候研讨时说出无关教育类的闲话,立刻会有群友出来制止我,群主说团队研讨教育问题,宁愿群冷清也不浪费大家时间去说些闲话。两个月过后,没有做到坚持写教育随笔的老师被“请”出草根团队。底线,这个群真做了,我开始迷恋起咱们团队。团队固定的“相约星期二”活动(包括案例分析、名班展示、专家讲座、答疑解惑等),让老师们聚焦到共同关注的教育问题上,我的专业发展,也在一次次参与团队活动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拔节。记得去年,我提供了一个班级案例,描述我中途接手一个棘手班级的真实故事,研讨活动当天,我的案例得到很多热心老师的点评与分析。其中韩素静老师引导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书写案例,梁岗老师启发我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分析学生心理问题,郑学志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新的鼓励与启发,很多老师们用文字详细帮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更多合理建议。在这个严中有爱的网络团队中,邂逅大家,我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当我大胆将自己带星光班的经历进行交流时,很多群友将听后感用文字长篇大论地描述出来,甚至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都被他们发现了,他们善意地帮我修正,同时期待我的星光班取得更多成就,这些不曾见面的群友让我感动不已。那天梁岗老师对星光班建设发出一系列问题的追问,顿时让我傻眼了。仿佛刚刚被群友抬到云里雾里美美地飘起来,忽然就被梁老师一下子拉回地面……如果是刚入草根群,我会适应不了这种局面,甚至会反感。可我毕竟是团队中的一员,我已经不是看客,能够指出你缺点的朋友才是真朋友。大家帮我指出不足是为了督促我进一步提高,班级也好,个人专业发展,亦是如此。团队如我成长中的一面镜子,总能照见我的不足,推动我继续努力前行。蓦然回首,团队已伴我走过三年的成长岁月。曾经不会做视频的我,在老师们的帮助下,现在也能将自己的视频作品拿出手了,我亲手做的魅力教师参评视频还荣获区十大魅力教师奖项。回头看看我的班级,各类活动在团队老师们智慧聚集中居然也屡屡获奖,今年我所带的班级还获得了市级优秀班级称号,团队中的营养滋养了我的成长与班级的发展。成长,拔节,是一种痛。我的专业成长“浪漫期”,就这样磕磕绊绊进入精确期,我就是这么幸运的“毁”在团队手里,他们征服和改变了当初那个桀骜不驯的我。向老师:我是一个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力不从心,因为听朋友说她们学校有班主任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而参加的。我刚接触教师共同体,什么都不懂,论坛上的讨论基本上都是有经验的教师在发言,我就在一边看他们的精彩发言,这样我觉得自己的收获很多,每次参加活动都满载而归。但是因为老不发言,讨论前的课题和材料,主持人也渐渐不传给我。像我这样的新手教师,没有多少教育经验,说实话,并不是一上来就能说得头头是道,想先学学,多积累点经验再动手,可如果是想参与进来就必须发表观点看法,这样子的话,我岂不是永远被排斥在共同体外面,想参加却只能在班主任共同体的外围徘徊了?许多人认为,如果参加了教师共同体就必须参加共同体的所有活动,否则就算是退出了共同体。而实际上,教师共同体成员参与活动分为好几个层次。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发起人之一,内蒙古东胜区教研室主任李玉平主任根据多年的经验归纳出“1243定律”,即有10%的人积极参与,20%的人悄悄地参与,40%持观望态度,30%内心排斥。能真正有10%的人做便是一个正常的值,带动愿意做研究的教师、吸引观望的,教师共同体不是全员动员的研究运动,不能将研究搞成运动。教师共同体作为自愿参与的非正式组织,应该允许成员边缘性参与。作为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发起人之一的康长运博士也认为:“永远不要指望100%的成员都在同一时间参与研究,研究只有一小部分人是核心。其他人也许会尝试,但不想有更多的压力。所以他们也许会观望,也许会走走停停,这都是极其正常的,要允许这样的人存在。最好是形成‘核心成员+外围人员’活动方式,允许共同体成员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依据莱夫在《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出的概念:一方面,学习者必须是共同体中的“合法”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观察者,边缘性参与,是指这样一个事实,即由于学习者是新手,他们不可能完全地参与所有的共同体活动,而只是作为共同体某些活动的参与者。合法是指我们应该允许这部分边缘参与的成员的存在,允许他们边缘性参与这种参与方式,即可以部分参与活动,可以作为观察者和学习者进行参与;另一方面,这些“边缘性参与者”应该在参与部分共同体活动的同时,通过对其他成员,特别是核心成员工作的观察,进行模仿和学习,积极与同伴及专家进行讨论,将自己存在的疑惑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共同体成员进行交流,逐渐使自己适应共同体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深化自己参与活动的范围。无论是否是新成员,这种主动融入、积极参与的态度可以使学习者充分融入共同体,拉近与团队管理者和成员的关系,并能获得他们最诚心的帮助。成长不是别人赐给你的,而是自己的心血浇灌出来的。做些聪明人不愿意做的事,做些懒惰者做不了的事,慢慢地,你就嗅到了自己的花香。刚走进这个群的时候,因为担心自己是个新手,群里又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班主任,而我,来自于一所普通的乡镇学校,自觉经验和能力都不足,生怕自己在发言时被人取笑。我把自己的困惑告诉群主老师,他告诉我,作为团队的新人,又是新班主任,刚开始,什么也不用说,静下心来品读优秀老师的文字,让自己踏踏实实地做一名小学生吧。这让我安下心来。于是,每天一有时间,我就坐在电脑前,静心阅读那些优秀班主任的言论,认真揣摩和理解他们案例中那些闪亮的教育观点和做法。在比较有把握的时候,也会插上一句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让自己参与到团队的话题讨论中,由此得到了一些群友,甚至是那些倾慕已久的优秀班主任的热情回应和诚恳指导,这让我觉得自己开始被团队接纳。团队定期会组织专题研讨,我经常提前准备讨论稿内容,在交流的时候贴在群内聊天页面,争取与大家一起进行文字交流的机会。因为我不想做只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也想试试自己,让自己优秀起来!也许是自己太幸运了,不久,负责整理话题讨论的老师就告诉我:你的一部分文字已经在《班主任之友》上发表了。当我收到班刊寄来的带着墨香的样刊,内心激动万分,这可是我第一次让自己的文字变为铅字啊!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专人承担一些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虽然平时班级管理工作繁重,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成长的机会。2011年暑假,我主动参与团队月刊的编审工作,后来又参与了月刊的校对工作。很多时候,我与编审的老师及校对的老师一道,经常会对月刊中的一句话、一个词语、一个标点进行讨论,只是为了不断提高我们的编审和校对的水平,从而提高月刊的质量。不客气地说,正是在这样的参与中,我的文字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而这种提高是无形的,是不知不觉的。2014年春节前后,我再次主动报名,参加了团队高级研修活动,并被任命为“梦想三组”的组长,我和全组成员一道,一起努力,克服种种阻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我还被评为优秀组长。培训结束时,我把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受写成一文《十日的相识,一生的相守》,来留存这永远值得记忆的时刻。记得2013年暑假,我与群主老师道别时,他发给我一条短信,问:能否坚持?我马上回复:一定!两个字,简短而坚决!利人立己,保持健康的心态我以前加入过不少群,但只是为了多了解一些信息而已。这个群却不同,天南海北的班主任聚在一起,都是针对各自班级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讨,每参加一次研讨,我的思考就深入一层,我的经验就增加一分,我的成长就加快一步。2011年11月18日,在团队的安排下,我第一次主持研讨活动,案例是《猜不透的男孩》。案例中的主人公小威当时正在我班就读,我比较详细地呈现了自己两年来对小威的教育过程,请群友们分析、诊断,帮助我理清思路,制定合适的教育预案。第一次主持讨论,一开始心情非常紧张,但群友们积极热情的发言马上激活了我的思路,他们或肯定我工作的用心,或批评我做法的轻率,或指点我教育方法,或表达深层次的隐忧……既有不留情面的争论,也有惺惺相惜的共鸣,在这个团队里,每个人都在为对方竭尽才能,同时也成全了自己。那一次轰轰烈烈的研讨,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团队的相处原则:肝胆相照,互帮互助,一起成长。规定的一小时讨论时间到了,但大家仍然兴致不减,聊到了晚十一点,四十多位老师参与,十八位老师呈现了精彩完整的观点,七位老师提供了总计近万字的优质预案:湖南刘令军的《强烈的自卑,极端的证明》,浙江郑光启的《小威为什么会猜不透》,黑龙江于海龙的《自卑心理行为模式呈现》等。结合群友们的思路和观点,我对新的教育预案进行了系统构思:第一,关注小威的家庭环境,充分考虑隔代教育带来的消极因素,加强家校沟通,积极为小威营造健康良好的家庭氛围。第二,关注小威的交际圈,引导小威融入班集体,同时防止带有不良风气的人为因素干扰小威的个性发展,争取为小威创设积极上进的成长空间。第三,关注小威的全面发展,不仅仅着眼于成绩方面的提高,更关注他个性的成长。同时,帮助小威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第四,关注小威违纪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运用智慧寻求艺术化教育方法,切忌以硬碰硬,激化矛盾,造成冷暴力、软对抗。以前我引导、教育小威,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像无头苍蝇一样误打误撞,有了系统化、序列化的预案,每一步都沉稳有效,应对有方。背后有整个团队的支持帮助,让我觉得教育之路不再像原先那样孤单。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又先后主持了《谁动了他的抽屉》、《捉“鬼”,还是避“鬼”》、《让我头疼的她》、《一个正在启动的预案》、《小马的三十三个错误》等案例研讨会。我在教育生活中遭遇的难题成了大家讨论的话题材料,在碰撞交流中每个人都会忽然遇到观念洗礼和智慧启迪的良机,人人都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一个人走,很可能被困难的洋流吞没,和一群人一起走,才能到达远方。班主任如何在共同体中获得真正有效的成长?吕新辉老师在团队中的学习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带着问题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让班主任在共同体中的学习有了真实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方向,从而避免了当下在不少共同体中较普遍存在的空谈、闲谈和泛泛而谈的空转现象。正像吕老师在文中所说,“天南海北的班主任聚在一起,都是针对各自班级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讨”,这是“每参加一次研讨”,“成长就加快一步”的基础。班主任学习,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成人学习。依据马尔科姆?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成人学习与儿童学习不同,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目的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因此,班主任在共同体中的学习应从自身遇到的工作问题中筛选出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问题或个案(如文中吕老师呈现给团队的《猜不透的男孩》这个教育案例,便是作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真实遭遇的困惑和问题)进行班主任工作研究;同时,诚实、完整呈现自己的工作体会,与其他学习者共同分析原因,群策群力寻求对策,进而不断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水平。其次,运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共享经验,但不追求同质化。正如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所言,“真正的共同体是透过论争来推进我们认知的,论争是公开的,有时是喧闹的,但永远都是群体共享的。在这个公开的、群体的论争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成为受益者。”班主任的专业学习之所以需要共同体的支撑,固然蕴含着“求其友声”的职业抚慰的心理需求,但其更核心的功能,却在于通过与共同体其他成员在不同视角、观念和做法上的碰撞,克服一己在经验和专业上的局限性,实现班级管理工作思路的拓展和对教育理解的深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在共同体中学习成长的过程,正是一个与来自不同教育情境的班主任实现思维碰撞、智慧交锋和知识互补的过程。以本文为例,在吕老师主持的案例研讨活动中,“他们或肯定我工作的用心,或批评我做法的轻率,或指点我教育方法,或表达深层次的隐忧……既有不留情面的争论,也有惺惺相惜的共鸣”,多元的观念和建议,拓宽、丰富了作者转化“小威”这个特殊儿童的视角和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