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词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生活的时代,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2.感悟辛弃疾词的特点,体会诗人情感3.分析两首词的艺术手法,在词的艺术境界中强化自己的爱国热情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词集:《稼轩长短句》。经历概述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北宋败亡已13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21岁率众
2000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
南归的辛弃疾一再奏表,主张北伐。朝廷只派他地方官职,不给他带兵的机会。他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等,多有利国便民举措。从
43
岁起,他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67岁志未遂而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此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35岁的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读音;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充满感情的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读准字音:遥岑远目玉簪螺髻鲈鱼堪脍揾英雄泪cénzānlúojìlúkuàiwèn楚地千万里是清肃秋天,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漫无边际。眺望远处的山岭,有如直插的玉做的簪子和像青螺状的发髻,呈献着忧愁。流寓江南的游子,落日时分登上楼头,听失群的孤雁哀鸣。看完了宝刀,再拍着栏杆,却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心意。张季鹰你不要说鲈鱼正好切碎烹煮,秋风已吹遍,你归田没有?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面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叹年华如流水,经历风雨频添忧患,树木犹且如此,人怎能忍受!请谁人唤来美女,用红巾翠袖揩拭英雄热泪?文意文本赏析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中的意象有何象征意义?3.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表现什么情感?分析上阙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起句破空而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楚天”紧扣登临的地点,“清秋”点明例如登临的时间。楚天千里,浩浩荡荡的长江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境界浩渺壮阔,气势雄浑,那江天无垠的壮景激起了词人满腔的豪情。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②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皮日休《缥缈峰》用典
典故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在怀古咏史诗中,不少篇章在吟咏主要的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故。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用典的分类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用典的作用暗用: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用典的方式:正用: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用典的方式:反用: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用典的方式: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②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借用这两位诗人的词语,以“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了远山的秀丽。纵目远望,那千姿百态的山峰,有的苍翠高耸如美人的玉簪,有的层层叠叠如美人螺旋形的发髻,祖国的江山不但有壮阔之美,而且有秀丽之美,这就更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从而触发了词人的“愁”和“恨”。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②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这样写更曲折有味。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景物描写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落日的余辉映照着楼头,失群的孤雁传来阵阵的哀鸣,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更进一步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情景交融,虚实相济。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比喻国势衰颓的南宋王朝。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者飘零的身世。江南游子:指代作者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拍栏杆: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北宋·刘概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思考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更增添了词人的悲愤3、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
看、拍、会、登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持剑却无挥刀之时,发力却无用武之地。北伐杀敌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竟无人理会,这就更增添了词人的悲愤。上片:
景色:动作:借景抒情上片小结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看、拍、会、登
江天、远山、落日、断鸿、游子1.词的下阙用了哪些典故?有何作用?分析下阙1莼鲈之思(季鹰)—抒发了抗金救国的雄心壮志2求田问舍(许汜、刘备)—暗寓对妥协苟安的投降派的鄙视3树犹如此(桓温)—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愤莼鲈之思
晋人张翰应当时的执政者齐王之邀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弃官归乡,巧合的是,张翰归乡后不久,齐王兵败,张翰得免于难,世人都认为他的弃官是看准了时机。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晋书·张翰传》作者的用意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耻于归隐,胸怀报国的雄心壮志。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三国志·陈登传》作者的用意“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词人反其意而用之批判了不顾国事、钻营私利之人,明词人为国忘私的胸怀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作者的用意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怀才不遇而徒然虚度年光的忧惧、愤慨和苦痛。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思考下片小结下片:
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用典正面反面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主旨
报国欲死无战场
栏杆拍遍悲断肠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拓展:苏辛词比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点明词的类别。大多是通过古人、古事、古迹,以借古伤今、借古讽今,借人伤己。
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在江西乡下赋闲,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后来,1203年62岁的辛弃疾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ūo)胄(zhò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侂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写作背景
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写作背景朗读指导掌握生字读音;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充满感情的朗读;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xiàng)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自读词作,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思考与前面一首词作相比这首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仲谋:孙权的字,孙权曾在京口建立吴都。风流:指英雄遗风,英雄伟业带来的影响。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金戈铁马:指精锐的军队。气吞万里:豪气能吞吐万里江山,言容气概非凡元嘉: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年号,指刘义隆。狼居胥:山名,在内蒙境内。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封山而还。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字词积累词意梳理
大好江山古今恒在,(只是)无处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当年繁华的景象歌舞楼台,连同英雄业迹都在历史的风雨吹打中而随时光流逝了。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率领金戈铁骑北伐,气吞万里,威猛如虎。词意梳理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隆兴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用典,借典抒怀
辛弃疾这首词是怀古之作,既曰“怀古”,当然怀想的是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一提到这些人物,这些事迹,就是典故。所以,本词最大的写作手法是:探讨:词作中共用了哪几处典故?明确: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
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
2、“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3、“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4、“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
5、“凭谁问……尚能饭否”
——廉颇问题探究1、品析“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不过像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再也无处可寻了。“舞榭歌台”一句承接上文,感慨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精炼形象地写出了刘裕北伐的气概,这与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气吞声的懦弱形成鲜明对比。2.赏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问题探究两人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相同点:目的: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刺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思考:词人写孙权和刘裕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典故2、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分析下阙典故3、: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典故4: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
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无人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
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课堂小结:上阕孙权:英雄难觅刘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挂职招商管理办法
- 杜绝小账管理办法
- 批量资产管理办法
- 成年孤儿管理办法
- 新疆供电管理办法
- 录音质检管理办法
- 无业人员管理办法
- 投诉管道管理办法
- 异地信贷管理办法
- 招租报名管理办法
- 清洁度管理方案
- 发酵知识普及培训课件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一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提高训练题-(4)(含答案解析)资料
- DB32T2173-2012 公路桥梁橡胶支座更换技术规程
- DB33T 1147-2018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TSG-Z7003-202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昆明理工大学《普通物理(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儿高热惊厥应急演练
- 2024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
- 车间吊机操作培训
- 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项目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