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地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地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地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地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段:初中一年级学科:地理授课人课题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位置和范围课时安排一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描述大洲位置的方法,掌握亚洲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2)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能力目标1)学会读亚洲位置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提取、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2)通过研究北美洲的位置,达到熟练掌握认识大洲的学习方法.3)学会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提取、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4)了解说明世界之最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2)培养学生图表寻找分析事物特点的思路和方法。3)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学会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教学环境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区域地理的学习,缺少方法和思路。因此,我们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学习方法和思路的讲解,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法学法采用案例式教学,讲练结合。同时穿插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探究法等。教学评价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本节课的评价:一是使学生能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在这个学习目标的完成过程中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读图方法、读图速度、组内合作情况,又要评价学生对亚洲和北美洲纬度、海陆位置的语言描述,指图讲解,以及对于周边相邻大洲、相邻大洋的填图训练的完成情况。二是能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范围,并在目标的完成过程中,关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活动状况,组员参与及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同时也要评价学生图文信息的处理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对已有知识的概括总结及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等。评价中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关注每个学生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策略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教学建议:采用主线法,突出读图能力的培养,突出区域特征的把握方法。1.从地图入手,突出读图技能的培养。利用上册学习的世界地理知识,复习引入到对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亚洲的学习。在世界七大洲的地图上,通过对比其他大洲的面积,得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结论;通过对比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各方面了解亚洲的具体情况;得出亚洲乃雄踞东方的大洲。通过系列的读图分析,掌握分析一个大洲地理位置的思路和方法。2.从自然地理之最入手,突出亚洲的区域特点的同时,学会说明世界之最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关亚洲及其他大洲的面积统计资料,分析归纳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结论;利用亚洲的相关资料,突出说明亚洲跨纬度广,东西距离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案例式教学,发放导学提纲。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将问题解决。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适时对难点进行点拨与讲解,做到讲练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课堂反馈。教学特色小组合作探究和案例式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思路和方法的养成。教学准备教材、地图册、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形成性检测题教学过程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策略和目的新课导入歌曲,亚洲的图片同学们,伴随着高亢的歌声,我们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区域地理的学习。学习地理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和事物开始,今天我们学习我们所在的最大的洲————亚洲。看图片及思考调动气氛学习方法指导幻灯学习区域地理,首先要了解区域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而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要素构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理位置通常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学生思考、完成补充导学案,订正的内容用红色笔。(课前预习,当堂可以只给3分钟左右)提示学生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思路,有助于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个人展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的范围(经纬度范围)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位置。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和大洋。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分界线3、读图6.2大致说出亚洲的经纬度范围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小结亚洲的位置(约5分钟)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小结1、从图6.1、6.2可分析出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临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因此我们称之为雄踞东方的大洲2、通过6.2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最南端约11°S,最北端约81°N,约跨纬度90°。最西端约26°E,最东端约在170°W。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地理学科语言的正确使用过渡亚洲的范围图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我们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周围相邻的大洲和大洋以及与周边大洲的分界线。学生找图、相互交流,最后上黑板指图当堂练习巩固,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强调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要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描述一个国家和地区。学生思考回答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学以致用北美洲位置图完成课本p3的活动(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个人独立完成,组内订正。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过渡我们常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亚洲的大呢?通常我们从面积、跨的纬度以及东西距离来表示。注重思维方法的教学自主学习幻灯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对比几大洲所跨纬度对比七大洲的东西距离学生根据展示的资料进行归纳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小结世界第一大洲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洲学生归纳总结锻炼学生地理语言的准确使用过渡引导亚洲地理分区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把亚洲分成了几个分区。观察图6.5,完成下列活动:1)亚洲共有几个地区?2)中国在哪个地区?3)该地区还有哪些国家?学生充分利用图自主学习探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学有目标。小游戏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不同的区域有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有特色。学生根据图6.6中人类活动尝试探究其中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过渡通过学习,我们基本掌握了分析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试试看,你掌握到位了吗?巩固活动利用图6.1~6.4,完成课本第五页的活动表6.1学生个人自主完成,小组内订正补充巡视,对学生进行点播,加强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板书设计位置和范围半球位置一、地理位置海陆位置雄踞东方的大洲纬度位置面积:二、范围纬度跨度:世界第一大洲东西距离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分析大洲和地区位置的方法和思路,了解了如何分析大洲的范围以及如何归纳大洲的世界之最。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亚洲面积大,跨纬度广,东西距离长,使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差异很大。知识迁移日本位置图烟台位置图1、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要为我们将来的生产生活服务。掌握方法比单纯的记忆更有效。请大家利用课本中16页的图7.1、7.2,探究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2、请大家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烟台的地理位置学生学习形式可随意,以掌握方法为主。达到知识的迁移应用。让学生学会对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课堂巩固1.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B.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C.亚洲西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亚洲和非洲的地理分界线是(

)

A.尼罗河

B.乌拉尔河C.苏伊士运河

D.红海

3.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洲是(

)A.亚洲和大洋洲B.亚洲和欧洲C.大洋洲和亚洲

D.亚洲和南极洲

4.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面对“世界第一大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B.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一个大洲C.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大洲5.阿富汗和蒙古分别属于(

)A.南亚和北亚地区B.西亚和东亚地区C.中亚和北亚地区D.中亚和东亚地区课下探究预习作业精彩的亚洲之旅暂告一段落,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亚洲自然环境之——地形、气候和河流。请大家提前预习。期待你的精彩表现。学生自主完成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悬念。第一节位置和范围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尝试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学习区域地理,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有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而初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对新学的知识需要反复练习进行巩固,特别是第一次尝试描述大洲的位置和范围,思路和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以加深巩固。同时结合本学科的学科特点,继续加强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训练。本节的知识点基本上都需要落实到地图上,大量的读图、用图训练必不可少,而初一的学生的心理年龄还比较小,繁复的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但初一学生好奇心重,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特别快,因此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位置和范围效果分析导入效果良好,学生深受吸引,激发了学生理解自己大洲的强烈欲望。教师适时切入,准确的出示地图,亮出重点,实现了目标的达成与学生交流效果良好,全堂实现了无障碍对接,情感交流顺畅。方法灵活多样,主线清晰,学习效果良好。对于学困生来说,本节的容量比较大,掌握效果不太理想。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材分析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后续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新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目的是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是对亚洲位置和范围的教学。本节内容共分为两部分:“雄踞东方的大洲”和“世界第一大洲”。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必学篇章,因此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思路的指导。由于本节主要内容是在地图资料和图表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核心。在学生掌握基本思路和方法后,进而得到能力的提升,能通过地理位置和范围推测出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因为地理位置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气候会影响当地的河流,自然条件又影响经济发展等。同时教材还注意对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位置和范围测评练习知识技能这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简单,试试看。不过,要仔细认真哟!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2.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土耳其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白令海峡3.人们按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其中我国位于哪个地区 A.南亚 B.西亚 C.东亚 D.中亚4.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洲是(

)A.亚洲和大洋洲

B.亚洲和欧洲C.大洋洲和亚洲

D.亚洲和南极洲

5.亚洲和非洲的地理分界线是(

)A.尼罗河

B.乌拉尔河C.苏伊士运河

D.红海6.不是亚洲濒临的大洋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7.世界上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大洋州D.南极洲

8、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A、西半球、北半球B、西半球、南半球C、东半球、北半球D、东半球、南半球9、有关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绝大部分位于西半球B、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西亚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处在重要的交通位置上,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D、亚洲东部和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10.阿富汗和蒙古分别属于A、南亚和北非地区B、西亚和东亚地区C、中亚和北亚地区D、中亚和东亚地区二、填空1、大洲的位置可以从、和等方面描述2、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半球和半球。3、亚洲南北约跨纬度,地跨高中低纬度,跨和、三带。4、亚洲位于东部,东临洋,北临洋,南临。5、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分界线1).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洲与非洲:3).亚洲与北美洲:6、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7、下图为非洲范围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非洲西临①____洋,东临②____洋,北临⑤____海(2)非洲西北部隔④____海峡与⑥____相邻,东北部隔⑧____与⑦____接壤。(3)描述非洲的纬度位置。第一节位置和范围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章节,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