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PAGE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程标准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二教材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课以商朝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展现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灿烂辉煌。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应顺应学生的特点,让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合作,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老师要及时给以充分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是十分必要的。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概括"青铜文明"的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的基本观点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五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内容。六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七教学策略:利用本课插图、照片较多这一有利因素辅助教学,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插图的能力。八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九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十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收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这个大型青铜器,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老师:你知道它的寓意吗?鼎是代表和平、发展和昌盛的吉祥物,中国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节课我们就回到三四千年前,来领略一下我们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二)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新课第一板块:灿烂辉煌的文明——高超工艺的青铜器(14分钟)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探究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特点老师:请同学们根据你搜集的图片,认真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可以小组交流学习,找出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待会找同学到讲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点拨总结,青铜器的特点教师:(1)出示司母戊鼎图片: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铸造该鼎需坩埚70多个,每个坩埚能冶炼铜12.5千克,需二三百人同时操作。(2)出示图片:乐器、酒器、铜镜、盥水器、食器、兵器、农具等(3)出示图片:四羊方尊(4)出示图片:三星堆文化代表: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学生: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规模大、品种多、应用广泛、工艺精美、分布地区广泛等。(教师点明:三星堆文化是商周时期独特的青铜文化。)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并结合资料具体分析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认识。同时通过欣赏和比较青铜器的不同艺术风格,及其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领略青铜器制造工艺的精湛,增强民族自豪感。3、视频播放:青铜器的制造过程。并思考这个时期有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青铜器。设计意图: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习情趣。并强调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独一无二”。

教师:这一时期的手工业除了青铜器制造外,还有其它的手工业吗?这些说明了什么?学生作答:夏、商、西周时期,除青铜器这一种手工业外,还有陶瓷业,玉器制造业,漆器业,酿酒业等等,而且制造工艺水平高。教师:给予表扬,补充说明,玉器制作开始于原始社会后期,发展至夏商周雕刻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瓷器源自中国,“china”一词正说明了这一点。瓷都是景德镇。说明当时的手工业全面发展,百花齐放。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发现新知和语言表达能力,归纳出夏、商、西周手工业部门及发展水平等基本信息。通过归纳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不仅是青铜制造业“一枝独秀”,而且是全面发展。教师过度: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非常繁荣,那么手工业如此繁荣的基础是什么呢?第二板块:灿烂文明的基石——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7分钟)自主学习:然后完成表格(老师给予表扬)农业品种“五谷”已经齐备(稻、黍、粟、麦、豆)技术已掌握选种、施肥和治虫害工具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石器木器仍占主导——天然铜数量有限)畜牧业品种已有今天家畜家禽(六畜:猪、马、牛、羊、鸡、狗)的主要品种方式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商业都城繁华,交通发达,道路平坦,沿途设有旅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过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你认为谁是这些灿烂文明的创造者呢?他们是在怎样一种生活状况下创造出这么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的?第三板块:灿烂文明的创造者——生活悲惨的奴隶(4分钟)互动学习: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相比,奴隶们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根据下列资料,说说奴隶们的处境?材料一:“制造司母戊鼎的想象图中奴隶的劳动场景”;材料二:欣赏“商朝戴枷的奴隶俑”;材料三:用五个奴隶换一匹马加一绢丝;材料四:“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图片等,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残酷,但是其较原始社会是进步的,没有奴隶大规模劳动就没有灿烂的奴隶制文明,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三)各抒己见(3分钟)动动脑: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这句话有道理没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组织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指出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四)拓展延伸(8分钟)既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文明”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思维拓展能力。(五)课堂感悟(3分钟)1、本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独立整合课堂知识的能力。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总结很全面,感悟也非常深刻,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在世界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做为新中国的青少年要履行当代青少年的责任,创造更辉煌的明天。(六)堂清检测:(3分钟)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兵马俑B、司母戊鼎C、竹木简D、青花瓷2.西周青铜器种类丰富,大量用于()A、农业生产B、炊具C、祭祀D、装饰品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A、编钟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C、四羊方尊D、司母戊鼎4.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A、编钟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C、四羊方尊D、司母戊鼎(七)课后作业

动手动脑:1、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上网查阅有关商周青铜器的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展示在班级的黑板报上。2、模仿你喜欢的青铜器,用胶泥或者橡皮泥制作一个仿小青铜器。教师总结课堂表现好的小组发给笑脸,以资鼓励。【板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刚踏入初中的六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六年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兴趣,但没有预习历史的习惯,因而课堂必须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时间,加上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比较适合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分段阅读。同时六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需要教师补充太多课外知识,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六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图片、情景模拟、体验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效果分析《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节课,历史久远,如何把夏、商、西周这段久远的历史拉近,如何理解“青铜文明”是当时“文明”的象征,如何把理性的知识让学生感性的理解。这需要我们在创设情境时,既要符合历史史实,又要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1、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图片展示、问题情境、直观演示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本课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进行结合。我还注意将历史课堂延伸和拓展,起到强化课堂学习,扩充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3、每个学生能够自主参与的时间较长,能较积极的投身在自主探索,动手探索、合作学习中。4、课堂上创设充分的开放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上完本节课,听课老师普遍认为:这堂课三维目标落实到位,是一堂效果较好、学有所获的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反思一、预案设计与课堂生成方面:针对初一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对历史知识了解较少的特点,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教学功能,应用丰富的课件资源和图片、视频资源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构建了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二、组织教学与目标达成方面:1、图片展示,激发兴趣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本课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认识夏、商、西周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学好本课对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本课内容离现在久远,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化繁为简的方法,图片展示大型青铜器——世纪宝鼎。是中国人民赠送给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的珍贵礼物。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材料引领,探究学习以课前学生搜集的图片资料进入本课的重点内容学习,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后,到讲台展示学习成果,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欣赏和比较青铜器的不同艺术风格,及其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领略青铜器制造工艺的精湛,增强民族自豪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达到了预设效果,课堂气氛较活跃。3、兴趣引领,突破难点视频、图片等这些直观的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枯燥的文字生动化。本课是让学生通过工具的革新,比较青铜工具比原始社会人类祖先使用的工具有什么优点?由浅入深来突破难点的。同时让同学们接受了一场青铜文化的洗礼,认识了夏商周时期创造的灿烂文明,看到了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压迫剥削奴隶的基础之上的。引导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残酷,但是其较原始社会是进步的,没有奴隶大规模劳动就没有灿烂的青铜器文明,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三、学生状态与学习方式方面本节课的教学,利用大量图片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合作交流,集体纠错,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素养。本课不足之处:有些小的细节问题处理的还是不够细腻。用于课程教学的史料(尤其是历史文献)仍不足,因而课堂历史味不够浓。有小部分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不够。如果课前能带学生去太虚宫参观一些青铜器模具,或者能展示一些青铜模具给学生,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引以为戒,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要恰到好处,更好的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教材分析《灿烂的青铜文明》是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夏、商、西周文化的典型青铜器。夏、商、西周商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本课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认识夏、商、西周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学好本课对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本课的主题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玉器制造业的概况;又在第二个子目“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农业及畜牧业繁荣的表现;最后,以“奴隶的悲惨生活”这一子目明确了自夏至西周奴隶制繁荣的基础。评测练习栖霞庄园中学一、随堂评测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