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中央公园小区结构初步设计说明结构部分修改0921_第1页
泰和中央公园小区结构初步设计说明结构部分修改0921_第2页
泰和中央公园小区结构初步设计说明结构部分修改0921_第3页
泰和中央公园小区结构初步设计说明结构部分修改0921_第4页
泰和中央公园小区结构初步设计说明结构部分修改09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0第四章结构设计4.1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4.1.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4.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4.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4.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1.7《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50038-20054.1.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1.9《4.1.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4.1.11《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4.1.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4.1.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1.1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1-20104.1.15《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4.1.16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设部2003年4月)。4.1.17本工程建筑及其水、电、空调专业提供的图纸及技术要求。4.1.18《河源市泰和中央公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2.06)4.2工程概况与抗震设防:拟建场地位于河源市越王大道与永和路交汇处西侧其北侧与永和路相邻东侧为越王大道1008494.2.3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4.2.4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7度(根据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关于提高我市建筑抗震设防基本烈度的通知》(河府2008140号)规定,高度大于80m的住宅基本抗震设防烈度不得低于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见下表:结构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类别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50年丙类乙级二级4.3自然条件4.3.1.风雪荷载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基本雪压Wo=0.3kN/m2C类So=0.0kN/m24.3.2.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地震分组建筑场地类别6度(小于80m)0.05g第一组二类场地7度(大于80m)0.10g第一组二类场地4.3.3.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设计依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核工业广州工程勘察院2012年6月编制的《河源市泰和中央公园岩土工程初勘报告》(2012.6),其主要内容如下:(1)位置及环境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河源市越王大道与永和路交汇处西侧,场地现已经开挖负一层基坑,深约5m,基坑周边高程为51.94~53.24,该场地原地貌属丘陵及丘间沟谷地貌。(2)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成因年代土层编号岩性压缩模量Es(MPa)地基承载力平均值特征值fak(kPa)人工填土层①素填土3.8第四系冲积层②-1粉质粘土3.3680第四系冲积层②-2砂卵石150第四系堆积层③含砂粉质粘土4.55160砂砾岩风化残积土④含砾砂粉质粘土3.09180基岩⑤-1强风化泥质砂岩4.59500基岩⑤-2中风化泥质砂岩1200(3)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与土的腐蚀性评价该场地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以地下径流方式向低洼处排泄。勘察期间测得水位在1.10m至5.30m之间,地下水位标高在45.67米至49.20米之间,地下室位变幅一般小于1米。场地雨量充沛,勘察未发现附近存在污染源或是地基土存在污染现象。经分析判定结合本地经验,判定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4.4、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对应的绝对标高子项名称1~6号住宅楼内庭绿化面地下车库商业门店±0.000对应的绝对标高53.4004.5、本工程初步设计计算所采用的计算程序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计算。4.6荷载取值:4.6.1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系数:项次类别标准值(kN/m2)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1地下车库4.00.70.70.62地下室顶板3.00.70.60.51卧室、客厅2.00.70.50.42厨房2.00.7050.53卫生间2.00.70.50.44走廊、门厅、楼梯3.50.70.50.45消防疏散楼梯3.50.70.50.36阳台(1)一般情况(2)当人群有可能密集时2.53.50.70.60.57不上人的屋面0.50.70.58上人的屋面2.00.70.50.49露台、屋顶花园3.00.70.60.5①水箱及其它重大设备按实际荷载计算。4.6.2人防地下室等效静荷载标准值类别六级人防等效静荷载标准值(kN/m2)顶板65外墙40底板50门框墙240出入口临空墙160开敞式防倒塌棚架垂直荷载50开敞式防倒塌棚架水平荷载154.7结构选型4.7.1.抗侧力结构体系1~6号高层住宅楼均利用外墙、楼梯间和电梯间围护墙、部分不妨碍建筑使用功能的内隔墙,布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底部采用框支柱型式,形成整体性能好、抗震能力强、施工简便且较为经济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下车库和商铺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各子项工程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和抗震等级详见下表:子项名称结构体系抗震等级底部加强区范围剪力墙框支框架框架剪力墙1号楼框支剪力墙结构特一二级二级特一2~4号楼框支剪力墙结构一级二级二级一级5~6号楼二级三级四级三级地下车库框架结构四级商铺框架结构四级4.7.2.屋盖及楼盖结构1~6号高层住宅楼及商铺的屋盖及楼盖结构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地下车库的屋盖及楼盖结构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覆0.8m厚的回填土,荷载很大,采用加设次梁的梁板结构,以减小楼板的跨度和厚度;人防地下室的顶板厚度为200mm,以承受核爆动荷载的作用,并对早期核辐射进行防护。4.7.3.关于结构缝及后浇带的设置本工程1、2,3、4号楼之间设伸缩缝分开,按照规范要求,缝宽分别采用250,兼作防震缝。由于地下车库的尺度较大(总长度达150m左右),基础底板及顶板采用膨胀混凝土,每隔30米左右设2000宽的膨胀加强带。4.7.4.地基基础根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分析:拟建1~6号高层住宅楼,基底附加压力较大,采用筏板基础,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fak=500kPa。拟建地下车库基础为天然基础,相应持力层为粘土层,fak=160kPa。4.7.5.抗浮设计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取室外地面标高52.300m。地下室抗浮措施建议采用抗浮锚杆。4.8主要结构材料本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墙柱砼强度等级C50~C25,梁板砼强度等级C40~C25钢筋:梁纵筋用HRB400钢筋,fy=360N/mm2,箍筋用HPB3000钢筋,fy=270N/mm2板筋:HRB400钢筋,fy=360N/mm2砌体:采用轻质砖,容重<9kN/m3,强度Mu10;地面以下采用M10水泥砂浆,地面以上采用M5混合砂浆。4.9构件截面尺寸:4.9.1楼板各层楼面板最小板厚为100mm。4.9.2梁截面除底层转换梁外,梁截面一般采用200×500、200×450、200×400、200×500、250×600等几种。为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在不便设置双向框架梁处设置宽扁梁或暗梁,暗梁高度与板厚相同。4.9.3墙柱截面剪力墙主要采用200厚,局部采用250mm和300mm等。在满足规范、计算和概念设计的前提下,柱截面选用多种形式,以适应建筑功能的需要。4.10结构计算: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设计软件SATWE》(2010年版)进行计算。每一个楼栋按独立单元进行计算,本工程为不规则结构,考虑扭转影响,楼梯间按开洞进行计算,薄弱连接部位按弹性板进行计算。4.10.1自振周期(下划线表示第一扭转周期Tt,单位:秒)栋号T1T2T3T4T5T6T3/T11#2.46292.37991.89220.76570.69100.62680.782#2.53472.50751.94460.74820.66870.53790.773#2.54922.51881.97860.75250.67210.54660.784#2.55102.51591.97850.75390.67230.54330.775#2.21672.16721.79780.64610.59440.55020.806#2.17362.08431.74480.62880.59030.51860.805#商铺0.71630.70480.62090.22750.21950.19880.876#商铺0.72880.70800.63570.28950.26590.24990.88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之比均小于0.9,符合规范要求。4.10.2风和地震作用下位移:项目栋号风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之比1#X向1/2954(15层)1/1061(22层)1.37(3层)1.45(3层)Y向1/1917(29层)1/1042(29层)1.29(4层)1.33(3层)2#X向1/8435(2层)1/1019(22层)1.26(28层)1.33(28层)Y向1/3552(6层)1/1097(29层)1.50(3层)1.55(2层)3#X向1/2977(1层)1/1088(22层)1.27(28层)1.35(28层)Y向1/1745(9层)1/1004(29层)1.49(2层)1.56(2层)4#X向1/2982(1层)1/1017(22层)1.27(28层)1.35(28层)Y向1/1754(9层)1/1099(22层)1.51(2层)1.59(2层)5#X向1/3295(12层)1/2476(14层)1.26(23层)1.28(17层)Y向1/1831(24层)1/1765(24层)1.47(3层)1.54(2层)6#X向1/3502(11层)1/2700(13层)1.23(24层)1.33(24层)Y向1/2148(14层)1/2402(16层)1.50(3层)1.54(3层)5#商铺X向1/9181(2层)1/1702(3层)1.35(3层)1.35(3层)Y向1/9999(3层)1/2189(3层)1.09(3层)1.09(3层)6#商铺X向1/7474(3层)1/1612(3层)1.20(3层)1.23(3层)Y向1/9999(3层)1/2014(3层)1.08(3层)1.08(3层)以上位移比大于1.5的位置均处于商铺范围内,其位移角均小于1/2500,满足规范要求。4.10.3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剪比重、地震倾覆弯矩:项目栋号基底剪力Q0(KN)剪重比Q0/Wt地震倾覆弯矩M0(kN·M)有效质量系数1号楼X向4172.071.42%278340.194.70%Y向5005.061.70%325161.895.70%2号楼X向4417.411.57%283892.298.85%Y向4676.561.66%300546.694.48%3号楼X向4049.781.49%260266.199.55%Y向4403.751.61%283014.298.21%4号楼X向4057.051.48%260902.597.45%Y向4314.981.57%277309.393.34%5号楼X向1934.670.78%104730.397.92%Y向2314.740.93%125304.697.40%6号楼X向1625.030.74%93818.499.68%Y向1805.570.82%104241.699.24%5#商铺X向1331.201.98%14554.499.50%Y向1352.402.01%14786.299.50%6#商铺X向1452.461.69%24207.799.59%Y向1636.711.90%27278.699.50%4.10.4以上各楼栋的稳定性(刚重比)均符合JGJ3-2002第5.4.4条的要求。4.11结语本工程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正确程序的计算,所得的各项指标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本工程的结构是安全可靠的。4.12结构图纸目录序号子项号图纸名称图号规格备注11#基础~16.200墙柱定位图1-G01A3216.200~85.500墙柱定位图1-G02A33二层梁板配筋平面图1-G03A34三层梁板配筋平面图1-G04A35四层梁板配筋平面图1-G05A36五层梁板配筋平面图1-G06A37六至二十七层奇数层梁板配筋平面图1-G07A38六至二十七层偶数层梁板配筋平面图1-G08A39天面层梁板配筋平面图1-G09A3102#基础~9.000墙柱定位图2-G01A3119.000~84.300墙柱定位图2-G02A312二层梁板配筋平面图2-G03A313三层梁板配筋平面图2-G04A314四至二十七层奇数层梁板配筋平面图2-G05A315四至二十七层偶数层梁板配筋平面图2-G06A316天面层梁板配筋平面图2-G07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