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预防策略与措施_第1页
九预防策略与措施_第2页
九预防策略与措施_第3页
九预防策略与措施_第4页
九预防策略与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预防策略与措施第1页/共84页两大手段疾病监测策略与措施第2页/共84页

疾病预防和控制预防策略与措施控制和消灭疾病疾病监测提供依据效果、效益评价传染病非传染病第3页/共84页防制策略和措施Strategies&Measures慢性病传染病第4页/共84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措施measure实现预期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法、步骤和计划.策略strategy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局的工作方针。

正确、合理切实、有效、可行第5页/共84页消灭天花策略的重点放在提高人群的痘苗接种率上1958年1967年地方性流行国家的发病率仍持高不下;大规模种痘带来不良反应;天花传播并非想像的那么迅速,而且比较缓慢;只有密切接触才容易感染策略:痘苗接种+疾病监测+环形接种1977年天花消灭第6页/共84页疾病预防的策略策略犹如军事上的战略,着眼于全局,是指导全局的总体工作方针,而措施是开展工作的具体手段。疾病预防策略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总纲领,只有在正确合理的疾病预防策略指导下,对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疾病。第7页/共84页

(一)疾病预防策略

建国以来,预防为主始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了预防为主的一贯原则,强调了全社会参与,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思想。第8页/共84页

(二)全球卫生策略与初级卫生保健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推行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策略——“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我国政府明确表示对这一目标的承诺,并将其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第9页/共84页1.全球卫生策略

为了实施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策略,监测和评价全球卫生目标的实现程度,1981年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12项供全球使用的最低限度指标,并且进行了两次全球性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度评价。全球卫生目标有下列12项:

第10页/共84页(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批准成为官方最高一级政策。(2)已经建立或加强了吸收人民参加实施策略的机构。(3)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4)有一个适当比例的卫生经费用于初级卫生保健。(5)资源分配公平。(6)发达国家的卫生经费至少有0.7%转拨给发展中国家。(7)全体居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8)至少90%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上;至少90%的儿童体重符合相应参考值的标准。(9)婴儿死亡率在50‰以下。(10)出生期望寿命在60岁以上。(11)成年男女受教育的比例超过70%。(1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元。第11页/共84页2.初级卫生保健

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采用技术上适宜、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能接受的方法,并通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充分参与而达到普及。初级卫生保健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康复服务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8项:(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3)提供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的环境卫生设施。(4)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5)对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6)对地方病的预防控制。(7)对常见病的妥善处理。(8)提供基本药物。第12页/共84页二、传染病的防制策略预防为主加强监测全球化控制策略第13页/共84页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卫生条件国境卫生检疫加强人群免疫低投资高效率水、食物、环境鼠疫、霍乱、黄热病预防接种第14页/共84页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称为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预防接种第15页/共84页

免疫种类疫苗种类自动免疫(刺激机体

灭活疫苗

产生抗体)

减毒疫苗

组分疫苗

重组疫苗

DNA疫苗被动免疫(本身为抗体)

免疫血清

免疫球蛋白被动自动免疫①

免疫及疫苗的种类第16页/共84页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疫苗禁忌症

接种的途径和剂量接种的反应免疫缺陷;发热和其他急性病;对疫苗有严重反应者;神经系统疾病第17页/共84页③

预防接种效果评价安全性免疫效果

流行病学效果抗体转化率抗体水平抗体持续时间保护率效果指数近期和远期反应第18页/共84页计划免疫扩大免疫计划应急接种冷链④相关知识第19页/共84页计划免疫planningimmunity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定义第20页/共84页内容四苗防六病+乙肝对7周岁及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以后的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免疫。我国计划免疫第21页/共84页扩大免疫计划EPI要求坚持免疫方法与流行病学监督计划结合,防治天花、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等传染病。ExpandedProgrammeonImmunization一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使每个儿童在出生后都有获得免疫接种机会;二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种类。第22页/共84页疫苗生产单位飞机冷藏车冷藏车省CDC市CDC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疫苗运输车冷链示意图疫苗运输车县级防疫部门第23页/共84页第24页/共84页2.加强监测常规报告

哨点监测艾滋病监测哨点慢性病监测哨点

37种传染病第25页/共84页3.全球化控制策略

1980年

1988年

2001年消灭天花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发起终止结核病活动第26页/共84页三、传染病的防制措施传染病报告针对三个环节的措施紧急措施第27页/共84页传染病报告我国于2004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大类共37种。其中强制管理严格管理监督管理传染病报告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5种:丙类10种:报告内容第28页/共84页报告方式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电话、口头、电子邮件、电报等军人:病人所属大单位防疫机构非军人:发病所在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对象第29页/共84页报告人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个体开业医生都为责任报告人。义务报告人所有知情公民责任报告人第30页/共84页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艾滋病肺炭疽6小时12小时以内乙类传染病12小时24小时以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以内分类时限城镇农村第31页/共84页2.针对三个环节的措施针对传染源的措施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针对易感者的措施第32页/共84页传染病的流行过程针对三个环节的措施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第33页/共84页传染源类型病人、病原携带者患病动物、携带病原动物接触者—有变成传染源可能的人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第34页/共84页“五早”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第35页/共84页依各种传染病的最长传染期,并参考检查结果而定。隔离期限隔离要求甲类:就地隔离乙类:医院隔离丙类:家庭隔离第36页/共84页病原携带者发现随访卫生教育职业限制必要时隔离第37页/共84页接种检疫隔离治疗或杀灭动物传染源第38页/共84页检疫应急接种药物预防接触者接触者

contact指接触过受感染的人或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并有可能受感染的人。第39页/共84页检疫quarantine检疫是指对接触者采取的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接触者在潜伏期成为传染源而引起传播,同时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①检疫期限

从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第40页/共84页留验

即隔离观察。是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范围,实施诊察、检验和治疗。医学观察可正常工作、学习,但需接受体检、测量体温、病原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②检疫方式适用于甲类传染病适用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第41页/共84页集体检疫发病单位的集体留验。受检测单位的全体人员在检疫期间均不得与外面人员接触,也不准向该单位外调人员,但可在单位内进行日常活动,并对全体人员进行医学观察。适用于甲类和其它传播迅速的传染病第42页/共84页接触者曾接受过自动或被动免疫时,应适当延长检疫期。在检疫期间,如在受检疫人员中发生该种传染病病人时,其余人员应从该病人隔离之日起,再延长一个检疫期。如确能证明接触者未受到传染,或具有充分免疫力或用人工方法已获得免疫者,可停止检疫。③延长或中止检疫的条件第43页/共84页病原体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包括消灭外环境中的消毒杀虫灭鼠媒介昆虫动物第44页/共84页消毒

disinfection

用化学、物理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措施。是指杀灭能传播疾病的媒介昆虫,主要是蚊、蝇、虱等。杀虫

disinsection第45页/共84页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针对可能受致病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

消毒的种类第46页/共84页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一般针对环境抵抗力强的致病微生物第47页/共84页

种类传染源消毒对象预防性消毒未发现可能污染物品、场所疫源地消毒有/曾有

随时消毒存在排泄物、物品和场所

终末消毒离开污染物品、场所第48页/共84页

针对易感者的措施预防接种药物预防个人防护第49页/共84页常用预防药物

疾病

流脑

磺胺

流感

金刚烷胺

疟疾

防疟片

炭疽

青霉素、强力霉素

鼠疫

磺胺

霍乱

强力霉素

第50页/共84页3.紧急措施限制或停止群众性活动如集市、集会等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第51页/共84页慢性病

——三级预防第52页/共84页三级预防根据健康和疾病状态的自然过程提出疾病的预防阶段,分为三级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二级预防“三早”预防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第53页/共84页健康疾病疾病分期预防分级预防措施易感期潜伏期临床及临床后期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健康促进健康保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症治疗康复治疗疾病的自然史naturalhistoryofdisease第54页/共84页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定义第55页/共84页——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基本原则第56页/共84页第57页/共84页(一)

健康促进healthpromotion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

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和监测主要内容形式定义第58页/共84页1、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自我保健:个人在发病前就采取措施来促进健康,增强机体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第59页/共84页是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二)

健康保护如:

长期供应碘盐来预防地方性状腺肿;改进工艺流程,保护环境不受有害粉尘的侵袭,以减少肺癌和尘肺的发生等。定义第60页/共84页又称“三早”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早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义第61页/共84页普查

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等方法第62页/共84页符合筛检的条件筛检的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筛检的疾病能够进一步进行诊断或已经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被筛检的疾病或缺陷应有可识别的早期症状或体征有合适的筛检方法筛检的成本效益应当是合算和值得的第63页/共84页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后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

对症治疗

防止伤残

加强康复工作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第64页/共84页临床医生在三级预防中的作用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做好健康教育工作3、自我保健指导4、发展和研究疾病早期诊断方法5、认真执行疾病报告制度6、对初级卫生保健的技术指导第65页/共84页疾病监测

surveillanceofdisease疾病监测

surveillanceofdisease第66页/共84页1.发展历史有系统的疾病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CDC;监测内容从观察传染病疫情动态扩展到非传染病,从单纯的生物医学角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方面进行;国外第67页/共84页我国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反馈系统建立于195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建立于1980年;监测内容以传染病为主,并逐渐增加非传染病的监测内容。我国第68页/共84页

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2.定义第69页/共84页EventActionDataInformationHealthcaresystemSurveillancecentreReportingFeedback,recommendationsAnalysis,interpretation第70页/共84页3.种类

传染病监测

非传染病监测第71页/共84页国际监测传染病

传染病监测我国法定传染病监测37种我国7种上述5种,登革热、艾滋病WHO规定5种流感、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脊髓灰质炎、回归热第72页/共84页

非传染病监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职业病出生缺陷车祸吸烟等营养监测婴儿死亡率健康教育情况食品卫生环境与水医学气象监测第73页/共84页第74页/共84页利用分析反馈收集4.监测的方法和内容第75页/共84页设立监测点↓系统地收集资料

人口、发病和死亡、危险因素、干预、专题调查等↓资料分析和评价

描述性分析、趋势分析、措施的效果和效益↓情报交流、反馈、信息利用

疫情预测、修改措施和策略等

第76页/共84页5.监测系统分类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腹泻病监测系统、HIV感染哨点监测系统等流感监测系统、计划免疫监测系统等药物不良反应、出生缺陷、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