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新增不锈钢探伤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新增不锈钢探伤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新增不锈钢探伤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新增不锈钢探伤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新增不锈钢探伤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新增不锈钢探伤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监制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新增不锈钢探伤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名称: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通讯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5国道旁邮政编码:241002联系人:宾电子邮箱:Jicom联系电话:1743填表说明1.此环境影响报告表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的要求进行编制;2.以下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需填报此环境影响报告表:1)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2)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销售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3)使用Ⅱ类、Ⅲ类放射源的;4)生产、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5)乙、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6)在野外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的。放射源分类见《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射线装置的分类见《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7年第66号)。3.此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当量剂量与有效剂量等效使用。表1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新增不锈钢探伤房项目建设单位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注册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建设地点安徽省芜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立项审批部门芜湖市弋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项目编码20203402033049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5500项目环保投资(万元)167投资比例(环保投资/总投资)3.04%项目性质R新建□改建□扩建□其它占地面积(m2)250应用类型放射源□销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使用□Ⅰ类(医疗使用)□Ⅱ类□Ⅲ类□Ⅳ类□Ⅴ类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生产□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销售/□使用□乙□丙射线装置□生产□Ⅱ类□Ⅲ类□销售□Ⅱ类□Ⅲ类R使用RⅡ类□Ⅲ类其他/项目概述:1、建设单位概况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是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骨干成员之一,是一家为全球市场提供现代化专用车装备和服务的企业,企业主要从事开发、生产和销售各类高技术、高性能的专用车辆。公司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厂区总占地面积304193m2,现有职工约1200余人,目前企业年产28000辆专用车(罐式车27000辆/年、普通车1000辆/年)。中集瑞江自建厂以来,先后获得了国家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安徽省百强企业、芜湖市工业50强企业、芜湖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安徽省质量奖、芜湖市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省市级和国家级荣誉奖。按照“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的战略定位,公司目前已经建立起华中、华东、华南、华北、西北、东北等区域的销售网络,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专用车制造企业。2008年以来,中集瑞江汲取了先进的精益生产理念,强化信息化管理,内涵优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了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的一系列管理体系,以基础管理升级保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2、项目建设规模、目的和任务的由来(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现有探伤房一座,但由于公司不锈钢产品整个产线的改造,其中针对罐体关键焊缝(筒体的环缝和纵缝)检查按照原有检测方式、物流路线以及房体位置已不能满足现有的产线设计节拍以及产品质量要求,所以在现有智能化不锈钢产线上规划添加自动化程度更高的DR射线检测方式,满足整线规划的设计产能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为了配合公司不锈钢产品整个产线的改造,该公司计划投资5500万元,在二期车间的不锈钢线区域建设“新增不锈钢探伤房项目”,主要用于罐式车不锈钢罐体的焊接接头无损检测,发现焊缝处的内部缺陷(裂纹、气孔、夹渣、未溶合、未焊透等),以判定焊接的质量。本项目拟设置1套罐体焊缝X射线检测设备(=2\*ROMANII类射线装置),探伤对象为公司生产的罐式车不锈钢罐体产品9000台(套)/年。本项目的建设内容详见下表。表1-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项目组成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主体工程新建一间X射线不锈钢探伤房,拟购置一台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设备(II类射线装置),并在探伤房内安装。占地面积约200m2。环保工程机房屏蔽工程、门机联锁工程等。满足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辅助工程操作室,位于探伤房东南侧。面积约50m2。罐体运输、配电、供电和通讯系统。满足使用要求。依托工程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依托公司现有工程。该项目核技术应用情况详见表1-2。表1-2本次环评射线装置应用情况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主要设备参数类别工作场所使用情况备注1罐体焊缝X射线检测设备1台最大管电压:320kV最大管电流:22.5mAⅡ类不锈钢探伤房拟购重庆日联UND320-310(2)任务由来2020年12月,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向芜湖市弋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提出新增不锈钢探伤房项目的立项备案申请,于2020年12月1日获得芜湖市弋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批复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20203402033049(详见附件2)。根据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保部公告,2017年第66号)中规定,工业用X射线探伤装置属于Ⅱ类射线装置。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9月1日施行)及<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中要求,本项目属于名录“五十、核与辐射;191.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不含在已许可场所增加不超出已许可活动种类和不高于已许可范围等级的核素或射线装置);生产、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类,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表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名录环评类别项目类别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五十、核与辐射191.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不含在已许可场所增加不超出已许可活动种类和不高于已许可范围等级的核素或射线装置)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使用I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的除外);销售(含建造)、使用I类射线装置的;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使用Ⅱ类、Ⅲ类放射源的;生产、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乙、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医疗机构使用植入治疗用放射性粒子源的除外);在野外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的销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放射源的;使用Ⅳ类、Ⅴ类放射源的;医疗机构使用植入治疗用放射性粒子源的;销售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销售Ⅱ类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委托芜湖环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委托书详见附件1。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报请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以期为本项目管理提供参考。3、项目选址及周边情况(1)探伤房在厂区中的位置关系本项目探伤房拟建地点位于二期车间的不锈钢线区域,探伤房北侧和南侧均为不锈钢线区域,西侧为涂装线,东侧为特罐线,下方为土壤层(无其他建筑),车间上空无其他建筑。本项目探伤房所在的二期车间位于厂区中部区域,车间南侧和北侧为仓库及厂区道路,西侧轮胎堆场以及三期用地(现状为碎石停车场),东侧为一期车间。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厂区平面布置图及本项目在厂区中的位置详见附图2。(2)厂区与周边环境的位置关系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位于芜湖市弋江区珩琅山路与九华南路交叉口西北侧,厂区以北为芜湖卷烟材料厂、芜湖天海电装有限公司和芜湖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以西为明基材料(芜湖)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烟草,厂区以南为珩琅山路,隔路为待开发地块,厂区以东为九华南路,隔路为芜湖和盛汽车服务中心。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厂区周边环境关系详见附图3。4、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现有核技术利用情况(1)公司现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现有3台X射线探伤机(Ⅱ类射线装置)在用,该3台射线装置均为“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室内X射线探伤机项目”中的射线装置。“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室内X射线探伤机项目”建设地点为二期厂房车间中部;该项目于2015年2月11日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取得原安徽省环境保护厅的环评批复(皖环函[2015]197号,详见附件4);该项目于2015年11月9日完成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取得原芜湖市环境保护局的验收意见(芜辐射验[2015]23号,详见附件4)。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现申领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编号为:皖环辐证[B0154],于2020年7月31日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延续并获得准许,有效期至2025年7月30日,其种类和范围为:使用Ⅱ类射线装置(仅限于室内固定式X射线探伤)。辐射安全许可证详见附件3。公司现有核技术利用项目情况详见下表。表1-4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现有核技术应用项目具体情况一览表射线装置序号装置名称型号类别管电压管电流工作场所使用情况环保手续情况1X射线探伤机XXGH-1605Ⅱ160kV5mA公司厂区内液罐车事业部铆焊生产线试水工位旁在用已环评、已验收、已许可2XXGZ-2505Ⅱ250kV5mA3XXG-2505Ⅱ250kV5mA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在用射线装置均置于专用屏蔽探伤房内使用,探伤房安装了门-机联锁装置,探伤房门口设置了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配备了个人剂量计。由安徽康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出具的工业X射线探伤室放射防护检测报告(详见附件8)可知: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在用射线装置探伤机房周围监测环境辐射水平在开机状态下范围为0.036µSv/h~0.105µSv/h之间,符合《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中关注点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不大于2.5µSv/h的规定。(2)关于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已根据公司核技术应用现状,成立了辐射安全与管理小组,明确了小组职责,以确保射线装置的安全运行。小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1人,成员7人,并明确应急企业联系人7人,具体如下。组长:崔小凤;副组长:童永昌;成员:童永昌、曹文平、曹宁、吕康康、滕晓俊、周鑫、杨敏;应急企业联系人:童永昌、曹文平、曹宁、吕康康、滕晓俊、周鑫、杨敏。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领导、主管部门和相关生产线操作管理人员三级辐射安全防护体系,全面负责公司辐射安全防护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及辐射安全防护预案。其中组长全面负责公司辐射安全防护工作,副组长负责协调组织工作,小组成员负责辐射安全防护工作制度与辐射安全防护预案的实施。辐射安全与管理小组的职责明确,能有效保障辐射工作人员、社会公众的健康与安全。(3)关于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第7号令,2019年8月22日施行)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第18号令)的要求,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为提高辐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放射防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直积极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及考核。公司自2014年11月至今,伴随辐射工作岗位人员变动情况,先后共有8人从事探伤岗位工作,所有从事人员工作的人员均参加了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公司目前现有3名辐射工作人员,分别为滕晓俊、周鑫、杨敏,三人均已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合格证书及成绩报告单详见附件5。(4)关于个人剂量检测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第7号令,2019年8月22日施行)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第18号令)的要求,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为对辐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进行控制,委托合肥金浩峰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公司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公司自2014年11月至今,伴随辐射工作岗位人员变动情况,先后共有8人从事探伤岗位工作,所有从事人员工作的人员均佩戴个人剂量计,并按时送检,建立个人剂量管理档案。目前公司现有3名辐射工作人员,分别为滕晓俊、周鑫、杨敏,均配带了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计定期送检,并建立了完善的个人辐射剂量档案。个人剂量档案及送检结果表明:①滕晓俊2019年第四季度到2020年第三季度,个人累积所受附加剂量为在0.196mSv,未超过项目剂量管理限值(辐射工作人员不超过5mSv),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l8871-2002)关于辐射工作人员剂量限值(20mSv)的要求。②周鑫、杨敏为新进辐射工作人员,2020年第三季度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别为0.064mSv、0.005mSv。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档案及检测报告详见附件6。(5)关于职业健康体检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19年修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的要求,公司制定了辐射防护管理制度,制度规定:“放射工作人员须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放射工作人员每年一次职业性健康体检,并根据健康检查结果决定放射工作人员是否继续从事放射工作”。公司自2014年11月至今,伴随辐射工作岗位人员变动情况,先后共有8人从事探伤岗位工作,所有从事人员工作的人员均按时参加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结果为可以从事放射工作。2020年体检结果表明:公司现有3名辐射工作人员均可以从事放射工作。辐射工作人员体检报告详见附件7。(6)关于年度安全状况评估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第7号令,2019年8月22日施行)的要求,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已填报了2019年度核技术利用单位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并上传至全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7)关于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第7号令,2019年8月22日施行)要求,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已根据核技术应用现状成立了辐射安全与管理小组,制定了辐射安全相关制度,并下发各部门。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辐射安全相关制度包括:《辐射防护管理制度》、《射线检测安全管理规定》、《X射线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放射性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射线检测安全管理规定》、《射线检测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射线装置使用安全管理规定制度》、《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基本能满足公司现有核技术应用项目的管理需要。公司现有相关辐射安全管理制度详见附件10。根据公司提供的资料,公司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体检、培训情况统计情况详见下表。表1-5公司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体检、培训情况统计表序号姓名职业类别辐射安全培训证书编号个人剂量送检结果(mSv)2020年体检意见19年四季度20年一季度20年二季度20年三季度累积有效剂量1滕晓俊2A皖环辐培B18430180.0160.0780.0090.0930.196可以从事放射工作2周鑫2AFS20AH12001470.064(首次)0.0643杨敏2AFS20AH12000500.005(首次)0.005表2放射源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活度(Bq)×枚数类别活动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无注: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用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无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表4射线装置(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加速粒子最大能量(MeV)额定电流(mA)/剂量率(Gy/h)用途工作场所备注无(二)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等用途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1罐体焊缝X射线检测设备Ⅱ1台UND320-31032022.5焊缝探伤二期车间不锈钢线探伤房内拟购以下空白(三)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靶电流(μA)中子强度(n/s)用途工作场所氚靶情况备注活度(Bq)贮存方式数量以下空白表5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臭氧气态少量少量--不暂存通过排风系统排入外环境二氧化氮气态少量少量--不暂存以下空白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3;年排放总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m3)和活度(Bq)。表6评价依据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2015年1月1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18年12月29日起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3年10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8年6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并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正,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04月29日修订版,国家主席令第43号,2020年9月01日实施);(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82号令,2017年10月1日实施;(9)《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09号令,2019年3月2日实施;(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1号令,2018年4月28日实施;(1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第7号令,2019年8月22日施行;(12)《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66号公告,2017年12月5日发布;(1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2011年5月1日施行;(14)《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事故分级处理报告制度的通知》,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145号;(15)《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2007年3月2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16)《安徽省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15年8月12日施行;(17)《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11月17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修订,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技术标准(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4)《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5)《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6)《500kV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规则》(GB22448-2008);(7)《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8)《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9)《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2)《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其他(1)本项目的发改委备案文件;(2)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关于本项目的环评委托书及相关基础技术资料;(3)《2019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一、评价内容及目的1、在调查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现有环保措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依托关系的可行性,进行本项目非辐射环境影响评价。2、对项目拟建地址及周围进行辐射环境现状监测,对辐射环境现状水平进行评价,并对项目运行后的辐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3、对不利影响提出防治措施,把环境影响减少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水平”。4、满足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要求,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二、评价原则此次评价遵循《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的辐射防护“三原则”要求:(1)实践的正当性;(2)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3)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三、评价重点1、辐射环境:此次评价重点为探伤房的屏蔽措施、安全连锁、剂量预测以及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辐射安全管理措施、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附加剂量评价。2、非辐射环境:本项目在施工期会产生废气、废水、固废和噪声,此次评价对施工期的废气、废水、固废和噪声简单分析处理措施的有效性;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和固废均依托公司现有处理措施处理,分析其依托可行性。四、评价范围按照HJ10.1-201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的规定,并结合项目特点,确定辐射环境评价范围为射线装置所在场所实体屏蔽物边界外50m的范围。本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详见附图2。五、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探伤房拟建地点位于二期车间的不锈钢线区域,探伤房北侧和南侧均为不锈钢线,西侧为涂装线,东侧为特罐线,下方为土壤层,车间上空无其他建筑。本项目探伤房所在的二期车间位于厂区中部区域,车间南侧和北侧为仓库及厂区道路,西侧为轮胎堆场以及三期用地(现状为碎石停车场),东侧为一期车间。本项目周围50m范围辐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本项目的辐射工作人员和探伤房周围的公众(主要为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其他工作人员)。本项目辐射环境50m评价范围主要保护目标具体见表7-1。表7-1本项目辐射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机房名称保护目标方位最近距离保护对象人数本项目探伤房探伤房操作室东南侧1m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约2人不锈钢线托架、欧米茄加强筋工位西侧5公众人员约1人探伤补焊工位南侧5公众人员约2人探伤进料工位北侧5公众人员约1人总装线管道1工位西侧25m公众人员约2人管道2工位西侧15m公众人员约2人附件1工位西侧28m公众人员约3人厂区道路西侧42m公众人员约30人特罐线特罐罐架合并工位东侧27m公众人员约3人附件1工位东侧30m公众人员约2人附件2工位东侧35m公众人员约2人铝三线内部焊工位东侧41m公众人员约8人补焊1工位东侧43m公众人员约1人补焊2工位东侧50m公众人员约1人注:本表列出的公众人员为普通公众及公司内的非辐射工作人员。六、评价标准1、人员剂量限值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第款,应对个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以保证本标准6.2.2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由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综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当量和有关器官或组织的总当量剂量不超过附录B(标准的附录B)中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不应将剂量限值应用于获准实践中的医疗照射。第B款,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第B1.2.1款,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a)年有效剂量,1mSv;第款,剂量约束值通常在公众照射剂量限值10%~30%的范围之内。本项目剂量约束值按照以上原则选取,制定合理,具体如下:在环境评价中,出于“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原则,对于某单一项目的剂量控制,可以取这个限值的几分之一进行管理,本报告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对于辐射工作人员取年有效剂量限值的1/4作为年剂量约束值,即5mSv;对于公众成员取年剂量限值的1/4作为年剂量约束值,即0.25mSv。确定剂量执行标准如下:表7-2人员剂量限值执行标准一览表对象要求备注职业照射剂量限值①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②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本次评价将管理限值作为评价标准。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①年有效剂量,1mSv;②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管理限值辐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不超过5mSv,公众成员年有效剂量不超过0.25mSv。2、《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4.1防护安全要求4.1.1探伤室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周围的辐射安全,操作室应与探伤室分开并尽量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4.1.2应对探伤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一般将探伤室墙壁围成的内部区域划为控制区,与墙壁外部相邻区域划为监督区。4.1.3X射线探伤室墙和入口门的辐射屏蔽应同时满足:a)人员在关注点的周剂量参考控制水平,对职业人员不大于100μSv/周,对公众不大于5μSv/周;b)关注点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不大于2.5μSv/h。4.1.4探伤室顶的辐射屏蔽应满足:a)探伤室上方已建、拟建建筑物或探伤室旁邻近建筑物在自辐射源点到探伤室顶内表面边缘所张立体角区域内时,探伤室顶的辐射屏蔽要求同4.1.3;b)对不需要人员到达的探伤室顶,探伤室顶外表面30cm处的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通常可取为100μSv/h。4.1.5探伤室应设置门-机联锁装置,并保证在门(包括人员门和货物门)关闭后X射线装置才能进行探伤作业。门打开时应立即停止X射线照射,关上门不能自动开始X射线照射。门-机联锁装置的设置应方便探伤室内部的人员紧急情况下离开探伤室。4.1.6探伤室门口和内部应同时设有显示“预备”和“照射”状态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预备”信号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探伤室内人员安全离开。“预备”信号和“照射”信号应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应与该工作场所内使用的其他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4.1.7照射状态指示装置应与X射线探伤装置联锁。4.1.8探伤室内、外醒目位置处应有清晰的对“预备”和“照射”信号意义的说明。4.1.9探伤室防护门上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4.1.10探伤室内应安装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绳,确保出现紧急事故时,能立即停止照射。按钮或拉绳的安装,应使人员处在探伤室内任何位置时都不需要穿过主射束就能够使用。按钮或拉绳应当带有标签,标明使用方法。4.1.11探伤室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排风管道外口避免朝向人员活动密集区。每小时有效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3次。4.2安全操作要求4.2.1探伤工作人员进入探伤室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配备个人剂量报警仪。当辐射水平达到设定的报警水平时,剂量仪报警,探伤工作人员应立即离开探伤室,同时阻止其他人进入探伤室,并立即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4.2.2应定期测量探伤室外周围区域的辐射水平或环境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包括操作者工作位置和周围毗邻区域人员居留处。测量值应当与参考控制水平相比较。当测量值高于参考控制水平时,应终止探伤工作并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4.2.3交接班或当班使用剂量仪前,应检查剂量仪是否正常工作。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剂量仪不能正常工作,则不应开始探伤工作。4.2.4探伤工作人员应正确使用配备的辐射防护装置,如准直器和附加屏蔽,把潜在的辐射降到最低。4.2.5在每一次照射前,操作人员都应该确认探伤室内部没有人员驻留并关闭防护门。只有在防护门关闭、所有防护与安全装置系统都启动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探伤工作。4.2.6开展探伤室设计时未预计到的工作,如工件过大必须开门探伤,应遵循5.1、5.3、5.4、5.5的要求。3、《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3探伤室屏蔽要求3.1探伤室辐射屏蔽的剂量参考控制水平3.1.1探伤室墙和入口门外周围剂量当量率(以下简称剂量率)和每周周围剂量当量(以下简称周剂量)应满足下列要求:a)周剂量参考控制水平(Hc)和导出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Ḣc.d):1)人员在关注点的周剂量参考控制水平Hc如下:职业工作人员:Hc≤100μSv/周;公众:Hc≤5μSv/周。2)相应Hc的导出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Ḣc.d(μSv/h)按下式进行计算:Ḣ式中:Hc——周剂量参考控制水平,单位为微希每周(μSv/周);U——探伤装置向关注点方向照射的使用因子;T——人员在相应关注点驻留的居留因子;t——探伤装置周照射时间,单位为小时每周(h/周)。t按下式计算:t式中:W——X射线探伤的周工作负荷(平均每周X射线探伤照射的累积“mA·min”值),mA·min/周;60——小时与分钟的换算系数;I——X射线探伤装置在最高管电压下的常用最大管电流,单位为毫安(mA)。b)关注点最高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Ḣc.max:Ḣc.max=2.5μSv/hc)关注点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Ḣc:Ḣc为上述a)中的Ḣc.d和b)中的Ḣc.max二者中的较小值。3.1.2探伤室顶的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应满足下列要求:a)探伤室上方已建、拟建建筑物或探伤室旁邻近建筑物在自辐射源点到探伤室顶内表面边缘所张立体角区域内时,距探伤室顶外表面30cm处和(或)在该立体角区域内的高层建筑物中人员驻留处,辐射屏蔽的剂量参考控制水平同3.1.1。b)除3.1.2a)的条件外,应考虑下列情况:1)穿过探伤室顶的辐射与室顶上方空气作用产生的散射辐射对探伤室外地面附近公众的照射。该项辐射和穿出探伤室墙的透射辐射在相应关注点的剂量率总和,应按3.1.1c)的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Ḣc(μSv/h)加以控制。2)对不需要人员到达的探伤室顶,探伤室顶外表面30cm处的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通常可以取为100μSv/h。3.2需要屏蔽的辐射3.2.1相应有用线東的整个墙面考虑有用线束屏蔽,不需考虑进入有用线束区的散射辐射。3.2.2散射辐射考虑以0°入射探伤工件的90°散射辐射。3.2.3当可能存在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复合作用时,通常分别估算泄漏辐射和各项散射辐射,当它们的屏蔽厚度相差一个什值层厚度(TVL)或更大时,采用其中较厚的屏蔽,当相差不足一个TVL时,则在较厚的屏蔽上增加一个半值层厚度(HVL)。3.3其他要求3.3.1探伤室一般应设有人员门和单独的工件门。对于探伤可人工搬运的小型工件探伤室,可以仅设人员门,探伤室人员门宜釆用迷路形式。3.3.2探伤装置的控制室应置于探伤室外,控制室和人员门应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3.3.3屏蔽设计中,应考虑缝隙、管孔和薄弱环节的屏蔽。3.3.4当探伤室使用多台X射线探伤装置时,按最高管电压和相应该管电压下的常用最大管电流设计屏蔽。3.3.5应考虑探伤室结构、建筑费用及所占空问,常用的材料为混凝土、铅和钢板等。表8环境质量与辐射现状1、项目地理位置及场所位置本项目探伤房拟建地点位于二期车间的不锈钢线区域,探伤房北侧和南侧均为不锈钢线区域,西侧为涂装线,东侧为特罐线,下方为土壤层(无其他建筑),上方为车间上空(无其他建筑)。本项目探伤房所在的二期车间位于厂区中部区域,车间南侧和北侧为仓库及厂区道路,西侧轮胎堆场以及三期用地(现状为碎石停车场),东侧为一期车间。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厂区位于芜湖市弋江区珩琅山路与九华南路交叉口西北侧,厂区以北为芜湖卷烟材料厂、芜湖天海电装有限公司和芜湖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以西为明基材料(芜湖)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烟草,厂区以南为珩琅山路,隔路为待开发地块,厂区以东为九华南路,隔路为芜湖和盛汽车服务中心。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厂区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2,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周边环境关系图详见附图3。本项目拟建探伤房周边具体关系示意图见下图。本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N50m本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N50m图8-1探伤房周边环境关系图2、辐射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核工业芜湖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于2020年12月21日对项目拟建探伤室所在地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辐射环境背景监测。(1)监测因子本次项目监测因子为γ空气吸收剂量率。(2)监测布点根据均布性原则进行布点,具体见图8-2。(3)监测依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环境地表γ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4)监测仪器多功能辐射测量仪,型号FHZ672E-10,出厂编号11695,有效期至2021.03.23。图8-2辐射本底值监测点位示意图(5)质量保证措施①本项目监测单位为核工业芜湖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具备监测资质。②监测点位在拟建场地四周及公司大门处布点,布设具有合理性。③监测方法采用了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进行。④监测人员均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均持证上岗,现场监测人员具备合理判断数据的能力。⑤监测所用仪器定期经计量部门检定,检定合格后在有效使用期内使用,且与所测对象在频率、量程、响应时间等方面相符合,保证获得真实的测量结果。每次测量前、后均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良好。⑥由专业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并做好记录。⑦监测时获取足够的数据量,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统计学精度。⑧建立完整的文件资料,仪器校准(测试)证书、监测布点图、测量原始数据、统计处理程序等全部保留,以备复查。⑨监测报告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经编制、审核、批准后出具。(6)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8-1。表8-1辐射剂量当量率监测结果序号测量位置测量值(nGy/h)F1探伤房场地东边界92.5~95.5F2探伤房场地南边界75.0~81.7F3探伤房场地西边界94.2~95.8F4探伤房场地北边界95.8~100F5公司北门66.7(7)现状监测评价根据《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中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含宇宙射线贡献值)平均值为101纳戈瑞/小时,范围为60~130纳戈瑞/小时。由此可知,本次环评的探伤项目周围各点位环境辐射水平本底在66.7~100nGy/h之间,与全省辐射环境现状水平基本保持一致,辐射本底水平未见明显异常。3、声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合肥天海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8日~2020年5月9日对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厂界环境噪声进行了声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结果详见下表8-2。检测报告详见附件9。表8-2环境噪声检测结果单位:dB(A)检测点位检测结果2020-05-082020-05-09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厂界东55.645.655.045.7厂界南56.045.856.146.5厂界西56.746.256.346.6厂界北55.345.455.845.8根据上表可知,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厂界处声环境质量现状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区昼间65dB(A),夜间55dB(A)的标准限值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表9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一、施工期工程分析及污染源分析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二期厂房现有场地内,场地目前为不锈钢线生产区域,本项目拟建场地现状如下图所示。图9-1本项目拟建场地现状建设单位在本项目施工前将施工区域内的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清理移除,将场地交于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将施工场地做好围挡后开始施工。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操作室建设、室内装修、设备安装及调试。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详见下图。基础开挖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操作室建设室内装修设备安装及调试施工废气、施工废水、施工噪声、建筑垃圾图9-2项目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1、施工噪声施工期的噪声污染特点是随着施工阶段的不同,噪声源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噪声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高噪声施工机械相对集中于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阶段,施工时间也相对较长,本项目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阶段声源都在室内,有墙壁阻隔降噪,影响范围集中在施工场地周围。装修期声源源强较小,也位于室内,有墙壁阻隔降噪,环境影响较小。综合分析,施工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不同,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本项目施工期主要使用的施工机器及其噪声源强详见下表。表9-1施工设备噪声源强一览表(5m处)设备名称声压级dB(A)挖土机87装载机85砼输送泵87翻斗车82切割机82磨石机82砂轮锯822、施工废气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期扬尘及装修过程中的有机气体污染。其中扬尘最为关注,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土方挖掘和现场堆放扬尘、建筑材料(白灰、水泥、砂子、石子和砖等)的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物料运输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有机废气污染主要来源于装修期的涂料废气,室内装修时采用环保水性涂料,不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施工期的废气污染影响是暂时性的,随着施工作业结束,影响将随之消失。3、施工废水本项目所有施工机械不在现场进行冲洗,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为COD、BOD5、SS和NH3-N。该项目施工现场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现有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置。4、固体废弃物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有建筑施工和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期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混凝土、石块、砂石、渣土等,一般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部分可回收利用,也可以用做其他工程回填,如铺设道路,剩余少量建筑垃圾可清运至城市建筑垃圾填埋场作无害化处置。施工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进行安全处置。二、运营期工程分析及污染源分析1、设备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根据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和重庆日联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设备采购协议,本项目罐体焊缝X射线检测设备为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设备。工作原理主要是依靠X射线穿过不同密度、厚度的物体后,可以得到不同灰度显示图像的特性,进而对物体内部进行无损评价,是进行产品研究、失效分析、高可靠筛选、质量评价、改进工艺等工作的有效手段。X射线探伤机核心部件是X射线管,它是一个内真空的陶瓷管,其中一端是作为电子源的阴极,另一端是嵌有靶材料的阳极。通电时,通过高压发生器加有高压时,阴极的灯丝热致发射电子。由于阴极和阳极两端存在电位差,电子向阳极运动,形成静电式加速,获取能量,具有一定动能的高速运动电子束撞击靶材料,产生X射线。典型的X射线管结构见图9-3所示。图9-3典型X射线管结构图本项目罐体焊缝X射线检测设备的检测目的主要用于不锈钢罐体直焊缝和环焊缝探伤(双壁单影成像);检测缺陷类型:焊缝气孔、夹渣、裂纹、未焊透或未融合等,焊缝边沿咬边、压坑、划伤等缺陷。采用数字直接成像技术,具有DR成像,配置射线管和平板探测器2套检测机构,X射线探伤机采用320kV高频恒压X射线探伤机。实现对罐车罐体的对接焊缝和T形焊缝的数字直接成像检测的标准,保证产品的质量。本项目设备主要由X射线探伤机、高分辨率实时成像单元、计算机图像处理单元、机械传动单元、电气控制单元组成。其中,X射线探伤机采用320kV高频恒压X射线探伤机,由COMET公司提供的金属陶瓷X射线管、高压电缆、控制电缆、高频高压发生器、控制系统、油冷却器组成。射线管型号为MXR-320HP/11,参数如下:表9-2本项目探伤机射线管参数表管类型:金属陶瓷X射线管管电压:15-320kV(MAX)连续功率:0.8KW/1.8KW管电流:0.01-22.5mA焦点尺寸:d=0.4mm/1.0mm(EN12543)射线辐射角:40°×30°最小冷却介质流量:14L/分钟冷却介质:油固有滤波片:3mm铍最大泄漏剂量:5mSv/h电缆接口类型:R24重量:40kg重庆日联科技有限公司(设备厂家)根据工件尺寸大小、外观、密度、最大厚度、检测效率、现场布局分析,对本项目方案采用左右结构,探测器和射线管分别固定在移动支架上,对罐体焊缝进行双壁单影成像。本项目机械传动单元主要包括:探测器移动机构、射线管移动机构二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图9-4-1本项目探伤机机械结构示意图(1)图9-4-2本项目探伤机机械结构示意图(2)本项目检测机构主要由射线管移动机构和探测器移动机构组成,如下图所示。图9-5本项目探伤机检测机构示意图本项目需要检测的工件材质主要为不锈钢、铝合金以及碳钢,采用定向探伤。检测工件尺寸为筒体厚度2.5-6mm,封头厚度3.5-7mm,罐体截面φ1700-2350mm,长度范围8250-11750mm,工件最重4500kg。2、X射线探伤机操作流程及产污环节本项目罐体焊缝X射线检测设备检测时,待检工件先由AGV小车从探伤室外通过轨道转运至探伤室内,然后通过AGV小车的横移将待检工件至检测架上,固定罐体两端。探伤员进入操作室通过操作按钮对工件进行探伤检测,X射线管以一定角度发出X射线,针对需要探伤的焊缝进行静态检测。本项目X射线管安装于射线管移动机构上,平板成像板安装于探测器移动机构上,射线管移动机构和探测器移动机构,可在各自的移动轨道上沿X轴、Y轴、Z轴方向调整位置(详见图9-4和图9-5)。X射线管始终位于待测工件的东侧,平板成像板始终位于待测工件的西侧,出束方向始终保持向西。另外,出束时,调整X射线管与平板成像板的位置,保证两者不与待检工件90°夹角,可避免罐体焊缝重复成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AGV小车将罐体转移至探伤房上料工位,检验员针对待检测焊缝张贴焊缝标记以及像质计等标记;(2)检测系统根据扫码枪扫描工件的物料信息,传输到系统内;(3)探伤系统根据工位信息,确定上料区的工件是否继续等待,确定上料时间;(4)系统索取工件上料信号后,铅门接收到AGV小车来料信息后,打开铅门,同时铅门轨道移动式垫块或者轨道防护装置自动打开,AGV小车顺利通过探伤房门,移动到探伤房内;(5)旋转体初始状态为夹持机构自动移动到轨道两端,待AGV小车横移至探伤工位时,AGV小车顶升至设定高度,旋转体向中间移动,移动到工件适当位置时,控制夹机构将罐体固定并锁紧罐体;(6)AGV小车托盘下降到零位后退出工位并移动到探伤房外其他需求工位;(7)探伤员确定工件夹持是否固定后,返回至操作台,关闭通过式铅门以及人工安全门;(8)操作X射线机以及平板成像板位置,针对需要探伤的焊缝进行静态检测,系统自动根据工件信息保存检测的数据并建立文件夹,探伤数据的数量以及机械寻位的位置在系统内自动保存,便于批量合同车的焊缝位置寻位检测;(9)探伤员通过控制操作按钮寻位焊缝位置以及对保存的数据底片进行检测,标记出不合格位置以及数量;(10)检测完成后,射线机以及成像装置回到两侧零点位置,点击工件出料需求按钮后,AGV再次进入探伤房内部探伤房检测工位位置,顶升至罐体高度位置,两端夹持机构自动解开锁紧装置,变位机移动到初始点零位位置,AGV小车带动罐体回到零位后横移,再转移至下料工位;(11)探伤房铅门自动关闭,并等待下一工件上料;(12)探伤员根据抽检的焊缝是否合格确定罐体是否流转至加热管道焊接工位,若需要返修,则将罐体转移至筒体补焊工位。X射线探伤机操作流程及产污环节如下图所示。探伤工件转移至上料工位探伤工件转移至上料工位检验员张贴标记检测系统收集工件信息铅门打开,工件转运至检测位探伤员至操作室,关闭铅门和人工安全门曝光检测、标记不合格位置工件移出,铅门自动关闭,等待下一工件上料X射线、臭氧、氮氧化物待检工件图9-6操作流程及产污环节图3、污染源项描述(1)辐射污染因子分析由工业X射线探伤机的工作原理可知,X射线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本项目使用的工业X射线探伤机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束状态时(曝光状态)才会发射X射线。因此,在开机曝光期间,X射线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2)废气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X射线探伤机运行时,会产生X射线,X射线电离空气会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由于本项目X射线探伤机工作时的管电压、管电流较小,额定值最大为320kV/22.5mA,因此产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极少。本项目探伤室配备机械通风装置,每小时有效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通过通风装置排出,对环境影响较小。(3)噪声本项目探伤室配备机械通风装置,采用轴流风机进行机械通风,风机安装于探伤室东北侧。风机运行时产生噪声排放,本项目探伤室内部净空730m3,每小时有效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有效通风换气效率以75%计,则风机风量不得低于2920m3/h。根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大型轴流风机的声功率级为110~100dB,本项目风机风量较小,声功率级以100dB计。(4)废水本项目探伤机采用数字直接成像技术,无洗片废水。运营期主要废水为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本项目配备工作人员2人,年工作300天,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废水以50L计,则年生活废水产生量为30m3/a。生活废水产生量很小,依托公司现有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接管市政污水管网。(5)固废本项目探伤机采用数字直接成像技术,无废胶片产生。运营期主要固废为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本项目配备工作人员2人,年工作300天,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以0.5kg计,则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3t/a。生活垃圾产生量很小,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表9-3正常状况下项目污染因子一览表序号产污环节污染因子源强1X射线探伤机X射线320kV探伤机:1m处最大输出量为23.5mGy·m2/(mA·min)2O3、NOx空气被电离,少量3探伤室排风噪声风机声功率级100dB4职工生活生活废水每年产生量为30m3/a5职工生活生活垃圾每年产生量为0.3t/a4、事故工况污染源分析X射线探伤机属于II类射线装置,探伤机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束状态时(曝光状态)才会发射X射线,因此,该项目辐射事故多为人员误留或误入探伤室产生的意外照射事故,主要有:①辐射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误操作,造成意外照射;②探伤机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束状态时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误留在机房内,致使其受到大剂量辐照;③探伤室安全联锁装置、工作状态指示灯或其他安全装置失灵,探伤期间人员误入探伤室机房内受到误照射;④探伤机维修调试过程中,因维修人员误操作导致探伤机出束,可能发生误照射。从理论上讲,发生上述这种事故的几率极小,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在购置设备时要注意安全联锁设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的设计水平,使用过程中要经常定期检查和维护联锁系统及安全保障系统,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运行操作,每次开机前必须要确认探伤室内无人员时,才能进行开机运行。表10辐射安全与防护项目安全设施:1、工作场所布局及分区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应把放射性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监督区,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定为控制区,对控制区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如工作许可证制度)和连锁装置限制进入。监督区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本探伤项目分区情况及管理措施见表10-1所示。表10-1探伤项目分区与管理情况一览表场所及分区控制区监督区“两区”划分范围探伤室、迷道操作室及探伤室铅门外1米范围内控制区需要最优化的辐射屏蔽和冗余的安全联锁系统,入口设置明显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标志图形、颜色、字体等均按照GB18871-2002规定要求设置,预防潜在照射及事故照射的发生。探伤机运行时,控制区内禁止有人员滞留、禁止人员进入。监督区只有经授权的放射性工作人员才能进入监督区进行操作,公众不允许进入。探伤室铅门外1米范围处应画1条黄色警戒线,非本岗位工作人员不能进入警戒线内。辐射工作场所详细分区情况见图10-1。N本项目辐射工作场所监督区、控制区的划分,满足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要求。N控制区监督区控制区监督区图10-1项目分区控制图2、辐射屏蔽措施(1)机房屏蔽设计本探伤探伤室墙体采用密度为2.35g/cm3的混凝土浇筑,北侧、南侧、东侧墙体为600mm厚混凝土,西侧(主射面)墙体为800mm厚混凝土,室顶为500mm厚混凝土,底板为800mm厚混凝土。拟安装的工件进出口防护门为电动单扇平移门,铅当量为25mmPb,左右各覆盖300mm,上下各覆盖150mm。拟安装的工作人员出入门为电动单扇平移门,铅当量为10mmPb,左右各覆盖200mm,上下覆盖150mm。在探伤室与操作室之间设置人行迷宫通道,迷道东、北、西侧墙体为800mm厚混凝土,迷道南侧墙体为600mm厚混凝土。本项目探伤室屏蔽措施详见下表。表10-2探伤室防护及屏蔽设计参数分类设计参数探伤室内部尺寸内部净长度19m,净宽度8m、净高度4.8m北侧屏蔽墙600mm厚混凝土南侧屏蔽墙600mm厚混凝土东侧屏蔽墙600mm厚混凝土西侧屏蔽墙800mm厚混凝土迷道东、北、西侧墙800mm厚混凝土迷道南侧墙600mm厚混凝土室顶屏蔽墙500mm厚混凝土底板800mm厚混凝土工件进出口防护门电动单扇平移门,铅当量为25mmPb,左右各覆盖300mm,上下各覆盖150mm工作人员出入门电动单扇平移门,铅当量为10mmPb,左右各覆盖200mm,上下覆盖150mm(2)通风系统及穿墙管线设计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设计图纸,本项目探伤室设置机械通风装置,通风装置风机安装于探伤室西南角。本项目机械排风管道以及线缆以“U”型穿越探伤室墙体,并且穿越点位置不在主束照射范围内,设计较为合理。图10-2通风管道及电缆沟穿墙示意图3、安全防护设施(1)本项目采取的安全措施本项目拟采取的辐射污染防治及安全防护措施如下:①探伤室设置迷道、隔室操作。②门机联锁装置:门机联锁装置即是关上探伤室的防护门,才能启动X射线机的高压,启动X射线机高压时,要发出报警信号,如果开启探伤室防护门,X射线机会自动切断高压,停止放射X射线。③报警和指示装置:本项目探伤室的工件防护门上、迷道防护门上方拟各设置1套LED语音报警装置。只有当防护门全部关闭到位后LED灯显示“准备中”并有语音进行提示;当射线出束时LED灯显示“照射中”并有语音进行提示。LED语音报警装置同步报警显示。④急停开关:本项目拟在探伤室内墙和控制室操作台上易于接触的地方设置紧急停止开关;按下按钮,探伤机高压电源立即被切断,停止出束,防护门可从内侧打开。急停开关使用后,需复位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探伤工作。⑤警示标志:本项目拟在探伤室外墙和防护门外醒目处张贴“当心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控制台应设置辐射警告、出束指示和禁止非授权使用的警告等标识。⑥控制台设有钥匙开关:本项目拟在控制台设置钥匙开关,只有在打开控制台钥匙开关后,X射线管才能出束;钥匙只有在停机或待机状态时才能拔出。⑦探伤室内设置监控系统。⑧通风系统:设置强制通风系统,拟在探伤室东北侧安装1台排风机,风机风量不小于2920m3/h,有效换气次数大于3次/小时。(2)个人防护用品及设备对本次辐射项目应配备必要的辐射防护用品。具体见表10-3。表10-3辐射防护用品配置情况辐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用品备注探伤室个人剂量计2个、个人剂量报警仪2台和辐射巡检仪1台工作人员进入辐射工作现场均应佩戴个人剂量计及个人剂量报警仪4、事故预防措施辐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防止事故照射的发生,避免工作人员和公众接受不必要的辐射照射,工作人员每次上班时首先要检查防护措施是否正常,若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修理,恢复正常。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四十二条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45号文件的规定,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并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报告,涉及人为故意破坏的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还应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表11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的建设期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操作室建设、室内装修、设备安装及调试。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废气影响、施工废水影响、施工噪声影响和施工固废影响。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为短期影响、可逆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结束。1、施工废气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期扬尘及装修过程中的有机气体污染。其中扬尘最为关注,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土方挖掘和现场堆放扬尘、建筑材料(白灰、水泥、砂子、石子和砖等)的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物料运输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有机废气污染主要来源于装修期的涂料废气,室内装修时采用环保水性涂料,不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施工期的废气污染影响是暂时性的,随着施工作业结束,影响将随之消失。(1)施工扬尘项目施工采用商用混凝土,施工所需要的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从厂家直接运输到工地,因此本项目不存在搅拌混凝土扬尘影响。本项目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土方挖掘和现场堆放扬尘、建筑材料(白灰、水泥、砂子、石子和砖等)的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物料运输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为减少施工烟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采取围挡措施;②探伤房混凝土浇筑采用预拌混凝土,减少白灰、水泥、砂子等物料的现场使用量;③施工现场做好保洁,定期洒水降尘。(2)有机废气有机废气污染主要来源于装修期的涂料废气,室内装修时采用环保水性涂料,不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2、施工废水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为COD、BOD5、SS和NH3-N。该项目施工现场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公司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处理后接管市政污水管网。施工废水不直接排入外环境,对环境的影响较小。3、施工噪声(1)施工期噪声特点施工期的噪声污染特点是随着施工阶段的不同,噪声源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噪声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高噪声施工机械相对集中于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阶段,施工时间也相对较长,本项目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阶段声源都在室内,有墙壁阻隔降噪,影响范围集中在施工场地周围。装修期声源源强较小,也位于室内,有墙壁阻隔降噪,环境影响较小。综合分析,施工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不同,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2)噪声预测模式点声源选用半自由场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和多声源相互叠加公式。①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模式鉴于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很小,且频率、空气相对湿度等因素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不考虑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在本次预测中,主要考虑几何发散衰减。每个点源对预测点的声级LP按下式计算:Lp(r)=Lp(r0)–20lg(r/r0)式中:Lp(r)——距离声源r处的声级dB(A);Lp(r0)——距离声源r0处的声级dB(A);r——预测点与声源之间的距离(m);r0——参考处与声源之间的距离(m)。②多点源声级叠加模式多个点源在预测点产生的总等效声级[Leq(总)]采用以下计算公式:式中:Leq(总)——预测点的总等效声级dB(A);Leqi——第i个声源对预测点的等效声级dB(A);n——噪声源数。(3)施工场界噪声预测为了解施工期主要施工设备的噪声贡献值,本次预测选取施工期主要施工机械及各施工阶段常用组合,设定在对周边环境最为不利的位置预测噪声贡献值。施工期主要强噪声源距场界不同距离时的噪声预测值详见下表。表11-1施工期噪声源在不同距离的噪声预测值单位:dB(A)声源5m10m20m50m100m150m200m挖土机87.081.075.067.061.057.555.0装载机85.079.073.065.059.055.553.0砼输送泵87.081.075.067.061.057.555.0翻斗车82.076.070.062.056.052.550.0切割机82.076.070.062.056.052.550.0磨石机82.076.070.062.056.052.550.0砂轮锯82.076.070.062.056.052.550.0表11-2施工期噪声源组合在不同距离的噪声预测值单位:dB(A)噪声源组合5m10m20m50m100m150m200m结构阶段:装载机+砼输送泵+翻斗车89.983.977.969.963.960.457.9装修阶段:切割机+磨石机+砂轮锯86.880.874.766.860.857.254.7由上表可知,结构阶段的噪声影响大于装修阶段的噪声影响,施工期昼间结构阶段噪声源组合在距声源50m外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所规定的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施工期夜间结构阶段噪声源组合在距声源200m范围内尚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所规定的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上述预测结果表明,施工噪声影响较大,须采用相应的措施以减小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4)施工期噪声影响减缓措施①项目施工期间应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并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②尽量避免多台设备同时开启,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叠加影响;③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22:00-6:00)严禁高噪声设备施工,如工艺需要夜间连续施工,必须申请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按照许可证的要求施工;④优化高噪声施工设备的平面布局,高噪声设备需布置在远离公司办公区域的一侧;⑤强化噪声环境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标准要求和当地有关建筑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上述施工噪声影响减缓措施后,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期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使得施工期环境噪声影响可以接受。4、施工固废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有建筑施工和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期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混凝土、石块、砂石、渣土等,一般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部分可回收利用,也可以用做其他工程回填,如铺设道路,剩余少量建筑垃圾可清运至城市建筑垃圾填埋场作无害化处置。施工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进行安全处置。综上所述:施工期间将对区域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落实对施工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将这类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由于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均为暂时的、可逆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即自行消除。二、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1、辐射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探伤机运行时产生的X射线污染,可能会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1)估算公式及相关参数取值本项目探伤室内设置有1台X射线探伤机,射线管型号为MXR-320HP/11(最大管电压320kV,最大管电流22.5mA),定向型,按最大能量管电压320kV、管电流22.5mA来计算各关注点的剂量率水平和人员受照剂量是否满足国家标准及本项目管理限值要求。①有用线束辐射式中:H—关注点的剂量率,μSv/h;I—X射线探伤装置在最高管电压下的最大管电流,mA;本项目为22.5mA。H0—距X射线探伤机靶1m处的输出量,μSv·m2/mA·h;以mSvm2/mA·min为单位的值乘以6×104,查GBZ/T250-2014附表B.1,本项目320kV管电压3mm铍过滤条件,保守按400kV管电压3mm铜过滤条件下输出量取值,为23.5mSv·m2/(mA·min)。B为屏蔽透射因子;R为X射线探伤机靶至关注点的距离,m;X为屏蔽物质厚度,与TVL取相同单位;TVL为屏蔽物质的什值层厚度。本项目取值见下表。表11-1不同屏蔽物质对X射线的TVL值材料名称400kV散射X射线的TVL值(mm)混凝土100铅8.2泄漏辐射屏蔽根据《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泄漏辐射屏蔽的估算方法如下:在给定屏蔽物质厚度X时,泄露辐射在关注点的剂量率按下式计算:式中:B—屏蔽透射因子,涉及两种物质屏蔽时B=B1*B2;R—辐射源点(靶点)至关注点的距离,单位为米(m);—距靶点1m处X射线管的泄露辐射剂量率,根据本项目探伤机的技术参数表9-2,取5×103μSv/h。散射辐射屏蔽X射线90°散射辐射的最高能量低于入射X射线的最高能量,本项目所使用的探伤机的最高能量为320kV,参考GBZ/T250-2014中4.2.3散射辐射屏蔽中表2:原始X射线能量大于300kV且小于等于400kV时,X射线90°散射辐射最高的能量相应为250kV的散射辐射,因此,本项目探伤机散射的最高能量为250kV。在给定屏蔽物质厚度时,关注点的散射辐射剂量率按《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中给出的下式进行计算:式中:I—X射线探伤装置在最高管电压下的常用最大管电流,单位为毫安(mA);本项目为22.5mA;H0—距辐射源点(靶点)1m处输出量,μSv·m2/(mA·h),以mSv·m2/mA·min为单位的值乘以6×104。查GBZ/T250-2014附表B.1,本项目320kV管电压3mm铍过滤条件,保守按400kV管电压3mm铜过滤条件下输出量取值,为23.5mSv·m2/(mA·min);B—屏蔽透射因子;F—R0处的辐射野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α—散射因子,入射辐射被单位面积(1m2)散射体散射到距其1m处的散射辐射剂量率与该面积上的入射辐射剂量率的比,与散射物质有关,在未获得相应物质的α值时,可以水模体的α值保守估计,见GBZ/T250-2014附录B表B.3;R0—辐射源点(靶点)至探伤工件的距离,单位为米(m);(根据GBZ/T250-2014附录B.4.2,本项目取值为50);RS—散射体至关注点的距离,单位为米(m)。(2)计算结果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X射线探伤机工作时,主射束方向为向西定向照射,探伤机实际工作时会根据工件尺寸上下、左右调整探伤位置,活动范围为探伤室西侧东西宽约1.2m、南北长约10.4m、上下高约2.35m的立方体区域;该区域距北防护墙最近距离为4.74m、距南防护墙最近距离为3.86m,距西防护墙最近距离为6.5m、距东防护墙最近距离约为0.3m,射线辐射角为40°×30°。本次评价关注的点位如下图所示。N探伤作业范围S6S5图11-1-1本项目预测点位图(平面)N探伤作业范围S6S5图11-1-1本项目预测点位图(平面)探伤作业范围探伤作业范围图11-1-2本项目预测点位图(立面)本次预测时,保守考虑探伤工件焊缝的不严密性,不考虑探伤工件对X射线的屏蔽效果,实际的辐射影响要小于本次预测数值。A点(操作室内距主屏蔽墙30cm处)经与建设单位确认,因周边生产线场地布局限制,本项目操作室无法布置在有用线束主设方向的侧面和背面。为减少有用线束辐射对操作室内辐射工作人员的影响,本项目在防护方案设计时,增加主屏蔽墙厚度至800mm。射线路径:O1A(透射)A点剂量率计算参数及结果详见下表。表11-2A点剂量率计算参数及结果一览表参数结果I(mA)H0(mSv·m2/mA·min)RmXmmTVLmmBHμSv/h22.523.57.748151007.08E-093.75E-03B点(主屏蔽墙外30cm处)射线路径:O2B(透射)B点剂量当量率计算参数及结果详见下表。表11-3B点剂量率计算参数及结果一览表参数结果I(mA)H0(mSv·m2/mA·min)RmXmmTVLmmBHμSv/h22.523.57.68001001.00E-085.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