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报告_第1页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报告_第2页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报告_第3页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报告_第4页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报告目录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课题研究方法步骤课题研究特色及价值课题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课题研究背景2012年10月10日傲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网友纷纷跟帖“太形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人们开始关注“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络上频繁的出现。数以万计的转发,让更多的人开始注意闯红灯现象。各种真实存在的纷纷出现在网络上:有不走斑马线的行人,有闯红灯的行人……但我们不能看出,这种现象通常是在几人一起出现的情况下发生,人们大多都结伴而行,结伴闯红灯过马路。毋庸置疑,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跨进汽车社会,那么必然会出现一种对行人利益不利的状况,这就导致行人过马路时红灯等待时间太长,而绿灯时间却很短。社会单纯考虑交通运行效率,极端化地或仅从维护机动车的利益出发牺牲行人的利益,普遍存在着行人过街设施不完善的状况。这就使得生活在高速运转社会中的行人不愿去长时间的等待而选择闯红灯。他们的生活节奏很快,而这样的生活节奏显然与长时间的等待截然不同。因此在行人们自认为安全时便不管交通信号灯是否为绿色时就擅自过马路。这不仅对过往车辆正常行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更是行人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不珍惜。当人们关注这一方面时,大量真是的数据,大量真实发生过的交通事故及真想出现在我们面前。深圳交警开展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行动,2个小时查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360宗。2012年9月一个下雨天,余先生一家四口外出经过海淀区上地东路一个路口,八岁的女儿想追赶父亲便独自跑着横穿马路,被刹车不及的汽车撞伤。某日,王某推着轮椅车带腿脚不便的母亲去马路对面办事,当二人横过马路时,与一辆小轿车发生碰撞,致王某和母亲双双受伤,王某的母亲最终伤重不治而亡。事发时,二人距人行横道仅仅只有几十米。这样的事故几乎天天在上演,让人心痛。而如若我们遵守交通规则,这都是可以避免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故,究竟是谁的错?是行人?还是司机?有人认为是司机避让不急没有看到行人。可是我们也能这么想:车速与人步行的速度相比,毫无疑问是车速较,因此要是紧靠司机去避让那些乱走马路的行人,后果可想而知。不想让悲剧天天上演,那么我们必须禁止“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发生。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命。经网络信息的飞快传播,中国式过马路,作为一些重大交通事故的肇事起源,已经被世人深恶痛绝,正在成为各地交管部门的严打对象。这种现象也曾出现在其他国家,他们采取相应措施之后都有了改善。例如美国:美国过去,行人乱闯行人走到道路的一半时发现,红灯突然亮了,这时,汇入车流的人就匆忙躲避机动车,极容易出现险情。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交通硬件设施的建设,比如增设围栏、清理路障、在重要路口设文明引导员。这样,让道路行得更畅通,让行人走得更有序,有利于"中国式过马路"的整治。很多人认为太严厉了,更有人对新规的执行力提出质疑,怀疑交通管理部门能不能做到严格、统一、无差别化的执法,认为没有有效的执法再严厉的法规也是形同虚设。这种说法没有错,也很切中当前中国的时弊,这正是“执法法治”的突出特点,法治仅仅依赖于执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现实的局限性往往让“执法法治”很尴尬,也很无奈。我们抱怨“运动式执法”,我们抱怨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交通违法行为交警往往视而不见,但我们只要看看中国的交警与中国驾驶员的比例,就知道所谓的统一无差别化执法有多难。当一些本该是小众化的违法行为,在从众心理的暗示下成为普遍性行为的时候,执法往往也会进退失据,这也就是“中国式驾驶”存在的现实土壤。我们尽可以指责执法的问题太多,但是如果忽视了硬币的另一面,这种指责就可能显得很片面。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组织分工小组成员进行选题讨论,确定主题。对该主题进行讨论,确定研究方案及步骤并阅读相关文献。孙丽,孙佳欢,潘婧文,刘禹莹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并各自记录整理孙丽,潘婧文讨论调查问卷的内容全部小组成员制定调查问卷孙丽、刘禹莹选择多个地点进行预调查,大致确定哪个年龄层闯红灯的行人最多;根据调查结果修改调查问卷刘禹莹、孙佳欢、孙丽、潘婧文再次发放调查问卷,对部分行人进行针对性的采访,并回收调查问卷。刘禹莹、孙佳欢、孙丽、潘婧文走访相关部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问刘禹莹、潘婧文整理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绘制数据图。孙丽、孙佳欢将对相关人员的访问资料进行整理并完成采访稿。潘婧文,孙丽结合各个资料,初步制定论文初稿全体小组成员完成论文并发表孙丽、刘禹莹,田润四.课题研究方法及步骤观察法首先我们就近对南京的一些主干交通路口进行一系列的观察,主要是交通路口的总人流量,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道路安全设施基本状况,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行人们闯红灯的现象等等,大致对我们所要调查的环境做个了解。我们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是通过对闯红灯人群的年龄层和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分析,总结人们闯红灯的原因通过第一步的观察,我们大致确定闯红灯的人群年龄层分布主要集中在17-50岁,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我们接下去的调查将主要调查这部分人群,其他年龄层的也做相应的调查。然后交通路口确定了两个交通路口作为后面主要调查地点除了对交通路口的调查,我们也将对交警人员和学校采取一些调查,从侧面了解到闯红灯现象的状况以及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调查法——问卷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确定调查目的:通过对闯红灯人群年龄层和受教育程度的分析,找出人们闯红灯与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好能找到缓解的方法确定总体。地点我们选取了两个十字路口,在这里对人群进行随机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注意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要调查到。问卷调查结束后,整体问卷,去掉无效问卷,确定有效问卷的份数,然后统计数据,对相关问题做数据分析。根据问卷的分析总结,写一份数据分析报告,保存信息,为后期使用做好准备。访问调查访问交警人员。交警人员每天都在执行任务,切身感受到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也每天看这种现象上演,他们拥有最直观的感受,也能给我们最直接的信息,据他们告知,每天都有人不服从管理,盲目的闯红灯,而且扎堆现象严重,有时候大家会一窝蜂的往前涌,对他们执法带来很多不便。访问行人。我们随机选取了30人,直接进行谈话式访问,以平等交流的方式与他们沟通,真实的获取他们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等信息。采访的人中都闯过红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他们都知道闯红灯是不对的,但是有时候因为一些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他们还是会去闯红灯,这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访问学校。中国主张教育为先,良好的教育使人受益终身,所以我们主要是想通过调查来了解学校是否一直在给学生灌输要遵守交通规则的知识以及力度。经了解,每所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尤其是很多小学生只知道老师说不要闯红灯,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不要闯红灯,自觉遵守的意识不强,也就不能真正的做到约束自己,甚至很多大学生,在某些情况下也会闯红灯,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深思,究竟为什么人们宁愿知法犯法。课题研究特色及价值特色人是活的物是死的,人具有灵活性性,所以当很多人以马路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为借口来解释自己为什么闯红灯的时候,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点悲哀之处,所以这次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这个现象,我们是从行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层来分析人们闯红灯的原因,这两个方面既独立又相互影响,结合起来分析我们更能理解行人,挖掘到根本原因,提出解决办法。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不刻意挑选发放人群。均匀分散,数据更加真实。项目正式调研之前我们做了预调查,既帮助我们通过被访问者的建议更好的完善问卷,又能够给我们缩小范围,更具有针对性,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和劳动力。价值中国非常严重的闯红灯现象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这是我国民生的一大问题,虽然我们的研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通过一己之力,来带动周围的人更深层次的去认识这个现象然后去改善缓解中国式过马路,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们真正的投入到其中去实践,研究,首先我们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更加深刻,也会去教育影响身边的人,其次我们的处事能力得到了锻炼,第一次做项目,第一次发表论文等等,都是很难忘的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很多六.课题研究结果及其分析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在时下很普遍,本项目组根据相关资料和已有研究基础,以南京地区为例,通过走访调查和问卷分析的方法,从年龄层次和受教育水平方面探究中国式过马路的部分成因,希望能够针对“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能够减少此现象的出现。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我们所选择的的行人大多数是处于17到50岁之间,文化知识处于高中,大专或本科。这部分人群也是出行率较高的人群。调查发现,98.6%的行人都有过闯红灯的经历,而这其中的大部分人闯红灯的行为也是偶尔为之。但仅有1.4%的行人从未闯过红灯。这也能发现穿红灯的行为真的是普遍存在。让人们选择穿红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例占的最多的便是赶路,占35.5%,大家闯我也闯的从众心理占40.4%。对于闯红灯这种行为,竟然有83.1%的行人抱着明知不对,但别人闯我也闯的这种心理,这也体现了行人的从众随大流现象的严重,也就说很多人在一起等待过马路,只要有一人闯了红灯,那么其他等待的人就很有可能也跟着一起闯,这样闯红灯的人就大大的增加了。所以我们倡导大家不要从众随大流,看到有人闯时,也要坚定的在那里等待红灯变绿灯。在调查中我注意到,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具有普遍性,人们看到别人闯红灯没事,自己就抱着侥幸心理跟着闯,人们的从众心理,是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交通管理与设置方面存在缺陷,很多时候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时间经常来不及,可是过街斑马线在三四百米外才能有,公共交通资源上的分配不公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然后我又随机调查了30名路人,请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一些看法。在交谈中我发现,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乱闯红灯是不文明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但是他们仍然不能按正确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一些复杂的想法左右了他们行为。我将他们的表述总结如下:观点分类人数百分比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感觉很傻,人们的从众心理比较明显,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1757%人们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平常人们都这样,也没有发生交通事故,思想上的麻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使其交通安全防范意识淡化。

827%小处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长此以往人民将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而且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310%还有一些人表达了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不能以偏概全27%造成这样的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也向行人进行了提问。主要比例集中于这四个选项:交通信号设置不人性化、交通法律不健全、执法力度薄弱、机动车驾驶人员避让行人意识低而行人无法正常过马路。让人意外的是机动车驾驶人员避让行人意识低是大多数行人所抱怨的。这也让我们产生了新的思考,这行人闯红灯固然不对,但机动车驾驶人员不避让行人难道就对吗?我想这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在相近的年龄层次下,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闯红灯的意愿较小;而在相近的教育水平下,老年人闯红灯的几率较大。当我们询问行人他们有什么措施能够改善这种行为时,70.5%的行人认为要适当增长绿灯时间。而大多数行人对于采取罚款等措施是不支持的,当然也有10%的人是支持的但罚款金额不宜过当,适当惩罚就好。通过采访,发现,年轻的一代都觉得,“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且,“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更是中国规则制定者的人本缺憾。在中国马路闯红灯,有时候是不闯灯根本过不去马路,信号灯时间太短,转弯的车辆太多,而且根本不让行人。在指责行人违章过马路的同时,还应看到在不少地方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着忽视和漠视行人交通权利的倾向,助长了违规行为的发生。但是,年纪偏大的人的反对情绪并没有那么大,他们觉得由于城市交通设施并不周到方便,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造成了现在严重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当然,人的素质也是一方面,他们主要是呼吁交通部门对交通设施设置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并予以改善,从而“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就会好转。大多数同学,都觉得“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是中国规则制定者的人本缺憾。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对生命的敬畏、对规则的遵守,应该是大家自觉的选择,同时应该是相伴终生的选择。之前,我们讨论了那么多的中国式过马路,大家也或多或少的注意了交通安全。但如果这仅仅是一阵风的话,那就太危险了。同时,我们还问到:你觉得中国式过马路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主体是行人,行人的思想意识决定其行为。行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其在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上存在问题。在道德上,行人维护公共规则的观念淡薄,利己心里驱使着行人不顾他人而乱闯红灯。行人普遍存在从众心里,看到别人闯红灯我也闯,不会去阻止反而去跟从。在法制上,行人的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他们认为很多人一起闯红灯,车子不敢撞我,交警抓不到我。因为行人在思想意识上出现了问题,导致了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的产生,所以中国式过马路是观念问题。有的同学认为,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的人在观念上存在问题。对于制定法律法规的人来说,他们虽然意识到交通信号要跟上城市建设的发展,但他们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督促执行者严格执行;对于执行法律法规的人来说,不重视闯红灯这种行为,对闯红灯的行人执法不严,因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他们在那里指挥,车辆就撞不到人,所以不去理会。因为制定者和执行者在观念上存在问题,引起了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的产生。甚至还有些同学觉得,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也是中国式过马路形成的重要原因。“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规则失范的表现。如果不能重塑规则意识,实现真正的制度治理,那么这样的状况将难以改变。因而,无论是交通秩序维护,还是社会治理,都应当强化法纪的刚性,而减少人为的影响,如此则“中国式过马路”才会实现世界接轨。我们曾经还去采访过交警部门,交警叔叔们,都很是感慨。根据他们的观点,总结下来有三。第一,中国式路权分配不合理,行人空间受到挤压。在单纯考虑交通运行效率的情况下,交叉口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理念未能对不同道路等级的行人过街给予不同的定位,极端化地或仅从维护机动车的利益出发牺牲行人的利益;交叉路口设计片面追求长周期和增加车道数,普遍存在行人过街设施不完善的状况,如行人过街距离超长、道路中央缺少驻足空间、缺少行人保护设施、行人红灯时间超长等现象。第二,交通信号设计不合理是“中国式过马路”的最大诱因。"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已经让大多数人习以为常了,甚至会有人觉得路上没车的时候还不过马路,那不是不珍惜时间嘛。为什么会这样?《新周刊》2011年的“急之国”专题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患上了急迫症,认为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中国人已经丧失了慢的能力。而有时红灯的时间太长,导致行人缺乏耐性而不顾交通法规.行人等待时间小于行人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时,行人基本能够按照信号灯色通行,行人交通流的可控性较好;反之,行人交通流的可控性较差,强行穿越机动车流的行人比例很高。交通信号灯设置的不合理,导致行人等待时间大大超过其可忍受等待极限。第三,除“素质差”外,更该反思不合理的制度。凡发生闯红灯的行为,无论是民众、媒体,都习惯性地归因于“素质低下,道德滑坡”。这种说法多少有些道理。但如果仅仅光将原因归咎于中国人素质低、没道德,却也并不公正。“中国式过马路”,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路权分配以及信号灯设置的“无礼”。正所谓,“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好的制度,并不一定高素质的保障,却是高素质的前提。“中国式过马路”不能一味指责“素质低”,而不顾背后的制度性问题。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战了规则的制定者。闯红灯,绝不会意识到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庆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而对于一个习惯意识形态禁锢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而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只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放纵自我。当下发生的许多群体事件,一方面是政府不作为、乱作为而引发事端,另一方面源自“凑够一撮人”的民众反规则习惯。“凑够一撮人”的诉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难免有漫天要价,私利膨胀而漠视公共利益的。不久前全国保钓反日游行中,那些趁机打砸抢的暴行者,更是反面典型。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规则和道德律,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稀缺物。“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规则制定者的人本缺憾。在中国马路闯红灯,有时候是不闯灯根本过不去马路,信号灯时间太短,转弯的车辆太多,而且根本不让行人。在指责行人违章过马路的同时,还应看到在不少地方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着忽视和漠视行人交通权利的倾向,助长了违规行为的发生。为什么横跨道路栅栏的危险行为屡禁不绝?这与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有极大关系。行人乱穿马路是造成交通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却很少有人反思城市交通设施是否周到方便。国外城市交通研究表明,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最佳间隔距离是150米,否则就超出了人的忍耐极限,可能造成行人乱穿马路。但是,中国城市规划者闭门造车,常让行人兜大圈。行人过马路确实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它体现了城市对行人交通权利的关怀程度。道路设施应以人为本,只有保障人的通行便利,才能逐步培养公民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到那时,马路上的“流氓一小撮”也许就不再流氓了。知名时评家童大焕说:“良好的规则和规则意识的建立,必须源于公民平等自由的参与,而不是强者的逻辑,弱者的服从”。而以人为本的善政,无疑是公民自觉参与的发动机。“中国式过马路”还凸显了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的心态焦虑。为什么欧美先进城市的司机遇到堵车会排队等候前进?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喜欢变道?堵车时钻来钻去,其实也领先不了几米,反而加剧堵车。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停不下踩油门的脚。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闯红灯?不也就是从马路这头过那头,快那么几分钟。闯红灯是没素质的表现,这是现代人的常识,可大家就是忍不住“凑够一撮人马上走”。细想起来,这可能跟当今中国社会心理有关。我们处在急剧转型期,什么都追求“快、准、狠”,一停下来就担心落后于他人,落后于时代,抓不住机会,所以每个人都很急躁。国家经济也立下保八、保九的目标,不遗余力。似乎不能保住发展的快步伐,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要歇菜了。而欧美先进城市的市民心态平和,开车从容不迫。当中国发展不再匆匆忙忙,当各城市领导不再把十年二十年的经济目标压缩在自己短暂任期内,当中国经济不再是政绩经济而是民生经济,城市文化塑造出从容优雅的市民,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自然也就差不到。矫正“中国式过马路”,依靠人人平等的法治。香港、新加坡等先进城市司机开车文明,一方面是公民素养,另一方面是因为害怕违法。违法被认为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在中国,司机对逆行、乱掉头习以为常,少数司机违法被交警抓到了,不仅不认罚还打骂交警。而行人闯红灯,更是司空见惯。难道大家真的不知道违法吗?是因为大家都信奉“法不责众”、“法外有情”,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而不是找法律。所以矫正“中国式过马路”,建立中国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必须普及法制文化,健全法治社会。酒驾在过去,一直是中国的马路杀手,每年都有数十万鲜活生命,丧生在醉醺醺的车轮下。而自从酒驾入罪,以刑法打击酒驾违法行为时,“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成为职业司机和私家车主的自觉习惯。打击酒驾之所以取得奇效,酒驾事故锐减,除了空前执法力度,更主要的是不管涉及到谁,一律刑拘,体现了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树立了法律应有的尊严与威严。如果制定规则者不执行规则,就会成为规则的最大破坏者,规则形同虚设,就会成为政治粉饰。规则与法律是分不开的,在生活中倡导讲规则,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其实便是为了提倡法律意识,为法治的实现做贡献。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中国式过马路”的具象,折射当下中国政治文明。中国人的规则意识与西方国家的规则意识,长期存在差异。法律至上是西方人的规则意识,而我们一直没有这样的意识,权力和人情常常可以大于法。法治的生命力,源自国家成员的平等。建立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权力自律,公民自觉,才会有令人赞叹的马路文明。说了这么多,我们总结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人们文明出行的观念淡漠。现代交通倡导的是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偏偏有些人却不这样,他们即使知道这样不对,为图自己方便,仍然为之。闯红灯、机动车不按道行驶,归根到底就是市民无视交通法律法规,完全不顾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市民的社会责任和交通文明意识并没有同步进入汽车社会和文明时代,往往还是习惯用过去的小农思维方式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去支配言行,不少人不了解、不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认为乱穿马路不构成违法。

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祟。看到别人闯红灯没事,自己就抱着侥幸心理跟着闯,一人违法就能让旁观者难以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不文明交通行为的社会普遍性,使人们产生从众心理,这也是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参与交通的人群素质参差不齐,交通安全意识、文明交通意识不高,没有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大部分人占主体的文明交通行为示范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对普通群众的交通习惯行为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跟风效仿。不文明交通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造成了群众对不文明交通行为法不责众的曲解,致使交通陋习的根深蒂固、久治不绝。教育程度以及范围不行,特权意识在作怪。特权意识和炫富心态也导致了违法驾驶的产生。有些驾驶员经常超速、抢道行驶,认为别人不能做的事,自己做了,是“有本事”;有些私家车主认为自己富有,罚钱无所谓,产生了特权思想;有的驾驶员开的是“机关车”,心里存有“特权”思想,错误地以为即使违反交通法规也不会受罚,漠视交通法规。

危害性认识不足。不文明交通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人们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