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课时)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阅
读第1页最后一段)
二、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与化学四大
发明有关的有造纸,和火药。还制造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例如了配醋,染料、
烧瓷器等
三、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
四.如何学好化学?
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向课堂要质量。
3.作业:认真-独立-质量的完成作业。
4.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遗忘规律)。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一课前提问、听讲-做好笔记、作业、复习、
作业五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其次,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
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
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
要在勤复习、勤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
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
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
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
一、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常佳地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
伴随现象生成沉淀等(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
变化
的依据)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或分子生成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食物
挥发腐烂,动植物呼吸,光合作用,缓慢
实例、电灯发光,工业制氧气,氧化,燃烧,乳化作用。(爆炸不一定
吸附色素,分储石油,汽是化学变化)
油去油污,冰雪融化
(发生化学变化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
相互关系化学变化)
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
概念
能表现出来的性质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
实质
呈现出的性质。现出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
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
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
实例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
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
碱性等
性、吸附性等。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
确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定
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注释::描述物质的性质时用“易”“能”“会”“可以”。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课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本第12页)
(一)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
1、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
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
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
(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
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
水是否有变化;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
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二)实验现象
1: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做的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的外观为圆柱形、固体、
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显各种颜色,(如生日蜡烛),形状也因
需要做成各种形式(如螺旋状、数字形等),不管何种蜡烛都是手感滑腻,难溶
于水,密度比水小。
2.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
内焰、焰心)。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
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火焰最明亮,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
最高,因此,当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
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火柴梗接触外烙部分首先变黑。
3:.蜡烛燃烧时,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坏内壁有小水珠
生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
碳气体)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4.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由蜡烛蒸气形成的白烟,点燃这白烟,可以
燃烧并再次点燃蜡烛。
综上所述,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水并产生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一二氧化碳。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本第14页)
要点:二氧化碳、氧气特性及其应用,排水集气法
(1):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的特性,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
碳气体。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木条燃烧越旺,说明
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所有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步骤1:如第14页图1-13至15,收集二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2:用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观察现
象。
空气二氧化碳
现无明显现象(有一点点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象浑浊)
结C0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不明显。证明
论空气中C02含量少。
步骤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二个集气瓶,观察现象。
空气二氧化碳
现象燃着的木条慢慢地熄灭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步骤4:取二块干燥的玻璃片,在其中的一张上呼气,观察现象。
呼气的玻璃片没有呼气的玻璃片
现象有水蒸气无现象
结论呼出时有较多水蒸气
三、能简单叙述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I步骤、现象及结论I。
(-)实验探究步骤
1、提出假设2、设计实验3、完成实验4、分析试验结果
5、得出结论
(二)实验探究应关注
1、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
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
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2、物质的变化
3、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3课时)
一、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操作方法:
分名图形主要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类称
用①在常温或加热①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先预热后加
于时用作少量试剂热,加热后不能骤冷;②加热时,试管
加的反应容器;②夹或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的1/3处;③
试rn
执/、、、用于少量物质的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
管r
的LJu溶解或收集少量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仪气体或作简易气1/3,且管口应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
器体发生装置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①可耐高温,能直接用火加热;②热的
塞,、、、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皿应避免骤冷及被溅上水,以防炸
发带蒸发、浓缩和结裂;③用完之后立即清洗干净;④蒸发
皿晶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注
意及时搅拌
用作配制溶液和①加热时,应擦干试管外壁并放在石棉
烧较大量试剂的反网上,以使其均匀受热;②溶解固体时,
杯□□应容器,也可用要轻轻搅拌
于间接加热
燃可以直接加热;硫磺等物燃烧实验应在
少量固体燃烧反
烧匙底垫少许石棉或细砂
n应器
匙
①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加
酒2/3,也不能少于1/3;②严禁用燃着的
热
精用于加热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酒精
仪备
灯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④不加热时,应
器
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①不能用于加热;②做物质在气体里燃
①用作收集或贮
集烧的实验时,如有高温固体物质生成如
存少量气体;②
气Fe,S燃烧,应预先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盛用于有关气体的
瓶0(防止炸裂瓶底)或装入少量的水(吸收
放化学反应
SO2防止污染空气)
物
胶①滴液时,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
质
头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以免沾污滴管
的用于吸取和滴加
滴或造成试剂污染;②胶头滴管用过后应
仪少量液体,滴瓶
管1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③取液
器一用于盛放液体药
(2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
品
滴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
瓶)头
①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0”处,调
托I
用于粗略称量物节螺母调节零点;②称量时,左盘放称
盘
质的质量,一般量物,右盘放祛码,不能称量热物质;
天ocg|
只能称准至0.1g③称量物需放在纸(一般)、表面皿或烧
计平
杯中(有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
量
①不能加热;②不能用作反应容器;③
仪
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择适合的
器度量液体体积,
量量筒(最大刻度值大于量取的液体体积
一般能准确至
筒10但尽可能接近);④读数时,量筒必须放
0.1ml
平,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
水平
漏用于过滤或向小
过滤时要放在三角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斗r口容器里加液体
漏长?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下,形
斗颈成液封避免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用于注入液体
漏
斗
铁
架
八
(
固定和放置各种铁圈、铁夹方向应与铁架台底盘同侧;
夹含
->仪器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持铁
仪夹、
器铁
圈)
试夹在试管中上部;从试管底部套入、取
夹持试管进行简
管M」出;拇指不要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单的加热实验
夹
蛆夹持用土禺加热或尖端向上平放在实验台上;温度高时应
烟夹持热的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钳等
水水不要加满,防止实验时有水溢出
二二二排水集气
槽
药取用固体药品每次用完及时用纸擦干净
辅
匙
助a
.U2UP*H
仪闻气体,队的
方法
玻
搅拌液体、引流、搅拌时切勿撞击器壁,以免碰破容器。
璃
蘸取液体注意随时洗涤、擦净
棒
二、基本实验操作
1、实验室中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
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不触”“不闻”“不尝”。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
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
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取用广口瓶里的固体药品
取用块状固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镜子,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
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先将试管横
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斗
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S
贴。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昭八
取用很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使用时要保持胶帽
在上不能倒放或平放,不能伸入仪器内部,不能和仪器内壁接触,
4、物质的加热间接加热可使用烧瓶、烧杯;
直接加热可使用试管、蒸发皿、生土曷,燃烧匙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
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g口应B各向下(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I螭底,使试管破裂)
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点: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
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烧的很热厂],木
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电中A
石棉网上。区…
5.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
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
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6.气密性:道程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静陞,若导管口有气泡冒
出,则装置不漏气。
7、溶液的配制T桢削
U浓破假
A:物质的溶解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Qpg
体研细考f
B:浓硫酸的稀释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
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8、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
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量筒、滴
管、烧杯、玻璃棒
9、过滤条件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
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镒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
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
端紧靠烧杯内壁
10、蒸发与结晶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
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
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
生烟钳夹持,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
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11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
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
热饱和溶液法。
12仪器的装配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1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
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14玻璃仪器的洗涤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相
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
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
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15粗盐(主要是NaCl次要MgCLCaCL)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
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6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了解)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了
解)
D: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并
^^上崛氢钠溶液;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
酸溶液。
E: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眼睛里溅
进了酸或碱溶液,
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
F: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17、指示剂的使用|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
是酸或碱。
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
液中,更不能将试纸投入到待测溶液中去。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无色酚色遇酸性溶液不变
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18、溶液的酸碱度常用DH表示,测定D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
呈酸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pH升高加碱(或水),pH降低
加酸(或水)。
19、(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
过试管容积的1/2。
(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
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
于其容积的1/4。
(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1/2(半试管水);在洗气瓶内的液体为
瓶的羽;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
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加热试管内的
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0物质的称量
①托盘天平的使用程序
天平调零一一托盘垫纸(或小烧杯)■
左物右码(从大到小)一平衡读数一祛码回盒一游码回零
②量筒的使用程序
量筒平放一一倒入液体一一平视刻度一一准确读数一一倒出液体一一洗净量
筒
21.物质的加热
<1>加热前要将试管的外壁擦干,防止水滴附着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破裂;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回流
引起试管炸裂;
<3>加热药品时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有药品的部位;
<4>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角,管口不得对人。
22.仪器的装备实辘勖好:从下到上,时至临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1铉,在右,
方向从左至拓。
23.仪器的涉条少量水注A仪器中,僦荡或毛刷轻轻^先,再用清水冲洗几次即可。如果内
壁有油脂,可使檎碱或魅粉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4加热A: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
细口瓶等
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用烟、燃烧匙
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2课时)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成分202rC0;、稀有气体He、Ne、Ar,
体积分数22遥或78*或4/5*其它气体和杂质。
1/5。
注释: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式表示。例:液氧(。2)、
液氮(。2)、蒸储水、冰水混合物、C02>P205
混和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和而成。例:纯净的空气、食盐水、矿泉水、
自来水、纯净水、食盐水、河水、雨水、白酒。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登央L北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X一
(A)(B)
S1-1瞬在窗闭例里燃烧
C、原理:磷+氧气与五氧化二磷
d、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e、结论:空气是混合物;约占1/5,可支持燃烧;
岫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3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丕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丕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认识空气成分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氮冷冻机等
思考:稀有气体和氮气为什么都能做保护气?
4、了解空气的污染、。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
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5、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
坏和酸雨等
6、来源及防治措施
力口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滞吉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封威积极植
树、造林、种草等
7、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02>CH,等)
酸雨(N0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课题2氧气(2课时)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温度低能变成蓝色液体固体(颜
色改变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氧化
性),供给呼吸
(1)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
现象
质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
碳+氧气为二氧化碳c+11CO,
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型驾五氧化二磷4P+502邈
磷
2P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硫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3二氧化硫S+02
迪S02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sO”)铁+氧气3四氧化三铁
铁
3Fe+202—Fe304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石气体
蜡石蜡+氧气(02)点也二氧化碳(C02)+水(H20)(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
反应)
注释:a、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
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b、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c、硫、氧反应后生成气体
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特点:多变一,A+B-AB
(2)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氧气有氧化性,是一种常
见的氧化剂。
(3)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平静燃料
烈反应)在有限空间中
氧化反应急速燃料爆炸(后面学)
可能引起
缓慢氧化--------->自燃
课题3制备氧气(2课时)
1、催化剂(1)催化剂的定义:改变(加快减慢)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
质量没有改变的物质
(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加快减慢)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
质、质量没有改变
2、实验室制氧气
(1)原理过氧化氢山水+氧气2H2O2蟠2HQ+t(固液不加热型)
高镒酸钾上血缸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2KMnO4—K2MnO4+Mn02+02t(固固加热
型)
氯酸钾戊喉氯化钾+氧气2KC103—2KCl+302t(固固加热型)
(2)发生装置选择(如左图)a、固固加热型,(倾斜的大试管)反应物是固体,
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Q的发生装置。b、固液不加热型(竖直的大试管)反
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乩的发生装置。
a、b、
(3)收集装置选择:物质的密度、溶解性(如右图)
a、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02、02)
b、密度比空气小用向工排空气法(坨)
c、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02、H2)
注释:1、根据空气的分子量F29J比较气体密度的大小;排空气法收集到
的气体干燥而不纯净,排水法则反之。2、装药品-先固后液;加热原则-先均匀
后集中;连接仪器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往上。
2、CO?、HCKML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易溶于水)
(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
例)
a、步骤:连一查一装一固一点一收一离一熄(实验结束时的注意事项)
(5)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是
氧气操作现象结论
(7)注意点
①试管□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
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
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锦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
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工业制氧气一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空气血〉液态空气介窗)02
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特点:
一变多,AB-A+B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1课时)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阳氧负氢)
A.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②与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
为约1:2
B.电源种类-一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了解)
通电
D.化学反应水日氢气+氧气2H20===2H2f+02f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1
质量比1:8
F.检验:。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乩一-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③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氢气(H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B.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C、验纯方法: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
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
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如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2、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对物质进行分类。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氮气,铁,镁,
碳,硫,磷,等等都是单质。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高锌酸钾,二氧化镒,等等,都是化合物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二氧
化碳(C02)>水(H20)
相同
概念举例区别
八占、、
纯净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氢气(H2)氧气(02)同种元素组成
物
化合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不同种元素组纯净
水(H20)>二氧化碳(C02)
物物成物
中考复习用(暂时不记)
混合物纯净物
造溶液单质化合物
逢
的
空
合煤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
金单质单质
天然ZnHS0NaOHFeClNa2cO3C0H0
五H224322
油气
ffl
自来FeCHC1KOHNa2sO4CaCO3H20Fe3O4
士卜
rm水
PCa(0H)2CuSOiMgClCuOMgO
水河水MgHNO32
煤
氢
海泉水Al02CH:iCOOHMV%。A1CLZnCl2Fe2O3CuO
水
FeHC0Ba(OH)2Al(S0)CaClP2O5Mn0
纯乳悬N22324:i22
逢浊液
水
课题2分子和原子(2课时)
1、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酚
浓
欲
氨
溶
水
液
,'
实验3-2活动与探究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原子的特点及区别
原子分子备注
概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念粒种微粒或最小微粒吗?否
相小,轻,有间隔。小,轻,有间隔。同种分
似同种原子性质相同;子性质相同;
性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异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化学变化中可再分为原
子
关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
系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种?分子、原子、离子
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物质。
构成物质。如:金属
2、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能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现象
(1)分子的性质
a、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会晾干,糖放入水中会溶解等
c、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三态变化、水受热变成水蒸气、1+1W2
(2)化学变化的本质(微观)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破裂成
原子,又重新组成新分子。②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例如: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能解释水的沸腾和水的电解有什么不同;水的沸
腾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的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
新分子重新构成新物质
课题3水的净化(1课时)
1、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①静置②过滤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①吸附②蒸储(可降低水的硬度)
3、净化水的方法:净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沉淀、过滤、吸附、蒸储
硬水是指的水:软水指
的水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硬水软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4爱护水资源(1课时)
1、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知道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及净化水的方法。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3/4)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B.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o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
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
肥;加强水质监测。
2、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1)防止水体污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1课时)
1、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及相对原子质量0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核内质子数质子
原子核正
.及雪上有2(带____电)
+12
力L,电子
原子核(不睁电)
原子
电子负
第一电子层(带____电)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原子序数决定元素种类质
子数(核电荷数)(下一课学)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
外层电子数(下一课学)
(4)相对原子质量心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说明(了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
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
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
(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Ar)=X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
单位为1)
课题2兀奈(2课时)
1、理解元素的概念。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
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2)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释: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元素符号还表示该物质
(4)元素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元素原子
概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丰城四中2025年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电工电子综合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银川能源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岳西县2024-2025学年数学四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儿童歌曲伴奏与弹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基础化学实验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银川市名校2025年初三数学试题第一次联合调考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科技大学《机场工程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跨文化交际》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FITS加氢说明书
-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
- 新员工培训考试【图书专员】
- 防伪包装技术
- X互联网公司WLAN无线网络优化方案全解
- 圆柱钢模计算书
- 合成宝石特征x
- 年度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模板(共22页)
- 隧道工程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实用教案
-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考试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真题
- 得力打卡机破解Excel工作表保护密码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