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三章 五六十年代小说(上)_第1页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三章 五六十年代小说(上)_第2页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三章 五六十年代小说(上)_第3页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三章 五六十年代小说(上)_第4页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三章 五六十年代小说(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三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上)小说永远是现当代文学中每一个时期中最重点、最亮眼的内容。五六十年代,虽然在规制下,一大批老作家大失水准,很多作家也并未展现出应有的水平,但仍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比如《百合花》《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突破了时代的影响,具有超越岁月的艺术魅力;有的作品虽然艺术价值有限,但却反映了时代的烙印,记录了历史车轮的辙印。上篇主要是五六十年代的中短篇小说,重头戏还在下篇。第三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上)第一节题材与风格的时代选择总体来说,“十七年”小说的认识价值大于审美价值,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对小说创作的“规范”。首先,小说题材具有社会政治要求的规定性特征。其次,题材上有特定的类型尺度和价值等级。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现实题材成为主要的两大类,工业题材也受重视,但并不成功。长篇《铁水奔流》(周立波)、《五月的矿山》(萧军)、《潜力》三部曲(雷加)、《风雨的黎明》(罗丹)、《百炼成钢》(艾芜)、《火车头》《乘风破浪》(草明)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围绕“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家的塑造很成功。短篇: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另有陆文夫、胡万春、唐克新的一部分作品。十七年的短篇小说,总体上,将现实生活、革命历史通过伦理道德对比实现统一,是二元对立式的简单道德化政治意义设置。结构上的审美呈现单纯、明朗形态,美学修辞具有强烈、鲜明的效果。英雄人物及其相关话语叙述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文化标志之一。“描写新的人物、新的思想”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根本任务。英雄明显呈现出人为泛化的特点,英雄首先是“党的儿女”。第二节赵树理及其追随者山药蛋派,又名“火花派”、“山西作家群”,50年代到60年代初,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创作思想和美学风格类似的山西作家群体。除赵树理还包括马烽、西戎、孙谦、胡正、李束为。火花派:1956年10月山西刊物《火花》创刊,故有火花派。山药蛋派创作分两个时期:1.50年代前中期。赵树理、马烽为代表。“歌颂光明”为主的问题小说。土改和合作化运动中的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歌颂新生事物和新人的成长,反映历史转变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赵树理的《登记》,马烽的《结婚》《一架弹花机》《韩梅梅》,西戎的《宋老大进城》2.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赵树理、马烽、西戎。针对大跃进的浮夸和冒进作风,提倡求实态度和实干精神,并描写一些中间状态的人物形象。“纠正偏向”的问题小说。赵树理《“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赖大嫂》赵树理:1949年进北京,任《说说唱唱》主编。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小说《登记》,为了宣传婚姻法,塑造了“小飞蛾”女性形象,一改过去“重事轻人”的传统叙事手法,对小飞蛾的心理进行了细腻而深刻的刻画。1955年,发表长篇《三里湾》,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1958年,长篇评书《灵泉洞》(上),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斗争故事50年代前中期创作,主题还是解放前主题的自然延续,更多的是艺术上的探索,如《登记》对小飞蛾的心理描写。赵树理塑造得较为生动的还是旧时代的一代人,与第一次文代会提出的塑造“新的思想、新的人物”的创作主题不甚相符。《三里湾》关于农业合作化,赵树理考虑的是合作化对农民带来的物质性利益,而不是国家建构的意义。周扬批评它缺乏“主题的鲜明性和尖锐性”,没能表现出农民在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后表现出来的惊人力量。从这里开始,赵树理创作与国家意识形态不相符合的一面开始浮出地表。人物有“能不够”“惹不起”“常有理”50年代中期,冲突越来越突出。1958年,《“锻炼锻炼”》,他小说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篇。“争先”农业社,“落后人物”“小腿疼”“吃不饱”,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老社长王聚海以“和事老”方法回避工作中的问题,以致姑息养奸,副社长杨小四,以粗暴专横的方法强迫社员完成工作任务。题目“锻炼锻炼”指向的是农村基层政权的工作方法问题,借两个落后妇女含蓄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隐忧。这部“大跃进”时期的小说反映了赵树理大胆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强烈的对农村生活关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60年代初,赵树理塑造了提倡实事求是作风的短篇《套不住的手》和《实干家潘永福》大连会议:1962年8月2-16日,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在当代文学史上一般被称为“大连会议”。“大连会议”是这次文艺政策调整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后来这次会议因肯定“中间人物论”受到严厉批判。赵树理在大连会议上激动发言,批评党中央不关心农民生活,被批判。此后写下《张来兴》《互作鉴定》,1964年发表最后一篇小说《卖烟叶》,以上三部为赵树理最后三篇小说。《张来兴》主人公一生耿直、自尊,赵树理借此来表明一种做人的原则,或者他本人的自我认知。《互作鉴定》主人公刘正《卖烟叶》主人公贾鸿年,二人都爱好写作,但又都背离了生产劳动,这种对创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使他的作品充满了象征性的表述,而在表达方式上却越来越固执地倾向于古代白话小说的说书传统,如孙犁所说,“渊源于宋人话本及后来的拟话本”。目的为了“劝人”,发挥着类似传统曲艺劝人喻世的教化功能,以其委婉而执拗的艺术追求表达他一贯的为农民代言的人生追求。40年代,因为在农民基本问题上的一致使他的小说创作显得“青春、泼辣”,被称为“赵树理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上显得“迟缓、拘束、严密、慎重”。对生产劳动这一行为美德的维护和发掘,成为他后期创作的主题。马烽,代表作短篇《三年早知道》,不愿入社的赵满屯成长为先进的农民,《我的第一个上级》,土水利专家老田西戎,《赖大嫂》,三次养猪的故事,塑造了泼辣、自私自利的农村妇女形象。含蓄表现了大跃进期间,农民由于实际利益受损而产生的对国家政策的疑惧。后被当作“中间人物论”的“典型”而受到批判。孙谦,李束为,知道即可。第三节孙犁等人的艺术追求孙犁,曾以“芸夫”的笔名在《大公报》发表文章。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主要集中于1956年之前。代表作短篇小说《山地回忆》,直爽赤诚的妞儿,为“我”做袜子。孙犁特定的叙事与美学追求:一方面,作品是浪漫的,捕捉精神上共同的真实,而不拘泥于探求细部的生活真实;另一方面,叙事目的不是为了写人或记事,而是表现在人、事关系中蕴藏的种种美好情感、意绪。大多以“回忆”的笔调进行叙事。唯一的长篇《风云初记》,同样对过去的生活进行回忆性的、抒情性的把握。抗战初期,滹沱河沿岸,子午镇和五龙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武装抗日的故事。尝试将诗、散文和小说融为一体1.结构上的散文化是非常突出的特点。着眼点在情感的抒发,而不拘泥于故事情节的安排。他关注那些处于历史变动中的个体的心灵、命运,往往将人性的真善美作为叙事的主要内容。缺陷:整体结构松散、不平衡,小说最后的情节发展不够连贯和缜密,失之于简括。2.小说追求诗的语言、旋律和意境,带来浓郁的抒情性。综上,孙犁小说的重要特色:用抒情性的笔触表现宏大的时代风云,现实主义的生活内容中充溢浪漫主义的抒情气息。中篇小说代表作《铁木前传》,铁匠傅老刚,女儿叫九儿;木匠黎老东,儿子叫六儿。后来,六儿与小满儿搞在一起,而九儿也看上了木匠的另一个儿子四儿。小满儿是性格复杂的人物。荷花淀派:50年代初,孙犁受到一批年轻作家追随和模仿,被认为形成了以其为中心的“荷花淀派”,但孙犁并不认可它的存在。年轻作家包括,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刘绍棠,1952年成名作《青枝绿叶》,57年发表《田野落霞》《西苑草》女作家茹志鹃、刘真茹志鹃: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1958年,《延河》发表成名作《百合花》,被《人民文学》转载。也是她最有代表性和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百合花》引发争论:茅盾对它做出了肯定,保护了这部作品。茹志鹃的创作与主流拉开距离,算是一个另类。大多不选取生活中的重大斗争,也不表现开阔的场景,钟情于“儿女情、家务事”,即使写战争,也侧重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物塑造上,更喜欢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含蓄、宁静,不愿让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现自己;审美风格上,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营造抒情性的氛围胜于对紧张典型环境的设置。刘真,大致知道一下就行,代表作《核桃的秘密》《我和小荣》《长长的流水》1959年,创作短篇《英雄的乐章》第四节农村现实题材与李准等人的创作(了解一下,不太重要)李准、王汶石50年代前中期,分两类:一类是以李准的短篇《不能走那条路》为代表,富于思想锋芒,“双百”之后,又有李准的《灰色的篷帆》、刘绍棠的《田野落霞》,再次展示了“干预生活”的勇气。另一类是王汶石的短篇《风雪之夜》,饱含生活的激情,充满了青春的诗意和浪漫气息,还有刘绍棠的《青枝绿叶》。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开始热情歌颂农村出现的新生事物,努力塑造农村涌现的新人形象。思想锋芒和诗意色彩大为减弱,形象的实感和喜剧色彩大为增强。一类是以李准的《李双双小传》和《耕云记》为代表,歌颂农村中出现的新人新事,以“轻喜剧”的形式。另一类是以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为代表,歌颂农村新人形象。60年代初,王汶石发表最后一个有代表性的短篇《沙滩上》之后,未能提供更多力作。李准,1953年11月,《河南日报》发表短篇《不能走那条路》,敏锐地发现了农村生活中刚萌发的两极分化现象。是典型的为政治服务的作品。1956发表《芦花放白的时候》和《灰色的篷帆》两篇“干预生活”的作品,后者塑造了县文化馆馆长孔令顺这个弄虚作假、唯长官意志顺从的官僚。1957年反右派后,李准调整了创作,转移到歌颂社会新人新事方面,《李双双小传》和《耕云记》是代表作。《李双双小传》,李双双与丈夫喜旺,曾经挨丈夫打,后来追求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和解放,女性依靠“党法”战胜了传统父权社会的“父法”和“夫法”。《耕云记》,农村姑娘肖淑英成长为土气象专家的故事。王汶石,《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张腊月与吴淑兰在时代感召下工作比拼、赶超。《沙滩上》,陈大年。艾芜短篇集中于工业题材骆宾基《在山区收购站》周立波,短篇《山那面人家》第五节革命历史小说与峻青、王愿坚的创作(了解下即可)峻青,对革命历史的书写来说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崇高悲壮的美学风格,《黎明的河边》,小陈一家护送革命干部而壮烈牺牲。峻青的创作敢于直面战争现实,不回避血肉淋漓的场面,不回避死亡,不回避战争的残酷。但也形成了一种非常自觉而机械的审美设置,僵化了他的创作,写英雄牺牲时采用传奇化和夸张手法,把英雄理想化、浪漫化,显得很失真。比如《交通站的故事》《山鹰》《丹崖白雪》等。王愿坚,内容上,主要写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生活,创作目的也是通过讲述艰难生活来感知今天生活的不易,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或几个横断面,侧重细节的把握,如《七根火柴》《三人行》,而《党费》最有代表性。女主人公黄新第六节主流之外的另类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1950年1月,《人民文学》“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典型”,知识分子李克vs农村女干部张同志。小说非常敏感地涉及了一些看似小事却关涉意识形态特征的政治问题,小说没有按流行的阶级论来处理,让知识分子向农民学习,彻底改造思想。路翎,1953-54,发表了一组朝鲜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战士的心》《初雪》《你的永远忠实的同志》《洼地上的“战役”》,散文报告文学集《板门店前线散记》《洼地上的“战役”》:写于1953年11月,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与朝鲜姑娘金圣姬的感情,写了战争与个体、人性的冲突与相融,题材上突破了不小的禁区。初《初雪》外,这组作品都被批判。1956年5月到1957年7月,“写真实”、“干预生活”等现实主义创作理论带动了短篇小说创作的繁荣。一类是揭露社会弊病、阴暗面,大胆“干预生活”的,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李准《芦花放白的时候》《灰色的篷帆》、刘绍棠《田野落霞》《西苑草》、李易《办公厅主任》、何又化(即秦兆阳)《沉默》、耿龙祥《入党》《明镜台》另一类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人的精神世界的作品,如宗璞的《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邓友梅《在悬崖上》、丰村《美丽》、李威伦《幸福》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原名《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56年9月,发表于《人民文学》以主人公林震视角,揭露了组织部这一党的核心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阴暗面,批判了新任副部长韩常新、通华麻袋厂厂长王清泉等人,尤其塑造了刘世吾这一复杂人物,他的口头禅是“就那么回事”,被当做官僚主义的典型人物。小说一方面反映出社会主义生活的阴暗面,表现了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真观察及对存在问题的严肃思考;另一意义在于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