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反思1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占及其重要的位置,本节课的实验多、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多,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值得深思。
由父女两个人下地窖惨死的故事情景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我增加了一个讨论:发现有人晕倒在二三深的地窖里,如何救活他们?在课堂上,学生针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会异常热烈、超乎预料,各组的救人方法,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最后得出一些大家一致同意的方法,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真正的应用,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但是有时学生会想出一些非常有争议的方法,不能在短时间里达成一致的意见,教师也无法从中做出明确的裁决,这样就难控制教学的时间,本次的公开研讨课中,我没有像*时那样上课,让学生完全自由的发挥,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我及时踩刹车,可以看出有不少的学生意犹未尽,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没有机会。基于上述考虑,本节课的有关实验无法全部安排一个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为学生实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只能请一组学生到实验台上来完成;通过长漏斗向点燃蜡烛的烧杯里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学生操作容易失败,本实验通过教师来完成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他的实验因为操作复杂只好由老师来完成。
由于本校的实验室里没有播放视频的设备,有关“死狗洞”的视频是备而不用,只好口述,效果大打折扣。
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气氛,让学生有一个表现的空间,但有些地方的设计不尽合理,考虑不周全,难以全部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反思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学生虽然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一些了解,但都是零散的、初步的。本节课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与前面化学物质的学习联系起来,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同时,完善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完善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作用的认识。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教学设计以化学性质为中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验着手,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对比,结合性质与用途,使性质、用途紧密联系。一氧化碳还原性教学难点的突破,从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组成差异入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得氧与失氧分析,使学生认识由于在它们的每一个分子中相差一个氧原子,使它们的性质大不相同,一氧化碳还可夺取氧,具有还原性。并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分析。
本节课以录像“屠狗妖之谜”和身边的事例引出,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学中实验贯穿始终,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生活中自己知道但无法解释的有关现象,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
最后,通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讨论,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当中去发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用途。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实验多、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多,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让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值得深思,本节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把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化学实验的讲述中,可以在课件上标出重点和显著符号,不仅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原来相比显得更加直接和直观,有助于教师对于内容的表述,从而不再受约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使展示更加随意自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用途时,用聚光灯聚焦到一副图片上,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分组合作的探究有利于学生自主地位的体现。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制取二氧化碳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从中让学生既得到了展示也体验到了实验合作的乐趣。对于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反应的探究,放手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选择优秀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这种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例如在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对装有石灰水的瓶子吹气,以及用所学的知识验证雪碧饮料中的气泡是二氧化碳呢等,都体现了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来演绎化学。
4、通过简单且易操作的实验探究来教学。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内容,我采用了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所做的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化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的展示,对其现象的深入剖析,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性质,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个物理性质,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分析的时候,充分地让学生讨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火花互相交流、撞击,体现了合作学习、质疑的特点。
本节课要注意的地方,我认为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还要挖掘其更多的用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再就是学生在实验后的师生的交流要充分,对化学知识的深化与应用方面还可以继续加强,在提问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使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深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篇(扩展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设计是以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为重点和难点进行。由于我校正在实施"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的课改活动,本节课的设计应尽可能体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思路。首先精心设计适合本节课的导学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适度地设,计学生分组实验和问题讨论,设计"问题"时时刻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考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分组实验,而化学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也很重要。为了使学生实验进行得较为顺利,在课前就"实验操作问题"作了特别强调。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由、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非常精彩。在教学过程中,"学案导学"贯穿于整个课堂,实现了导学案的积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嘴,增强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分小组讨论、回答,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2二氧化碳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物质,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多联系实际,突出趣味性,增强吸引力。课堂上教师采用讲授、设问、引导探究、讨论归纳等多种教法,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等多种学法。通过CO2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对比归纳的科学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大气中CO2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了解事物的两面性,树立环保意识。初步了解“节能减排”的意义。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多,探究实验多,理解难度较大,因此学习完本节课之后,要及时地小结,辅以必要练习,使学生熟悉内容、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我在上这节课时,感觉不好的地方有:①学生在做实验6—4时,一是时间过长,二是有部分学生做不到蜡烛熄灭;②做实验6—6时,纸花变色不够明显影响效果;③由于学生对碳酸、碳酸钙等名词感到陌生,这部分知识点学习大受影响;④整节课内容太多导致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的学习草草进行,所以下节课还要用半节课时间复习消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在讲授完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后总体感觉心情愉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成了预期目标。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了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检验碳酸饮料中的气体的环节中,各组同学积极寻找多种方案。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的兴奋状态是不多见的。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完全是一种乐学喜悦的场景。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节课的成功之处:
1、问题串的设计
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要有效,要具有启发性。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得到所有学生的回答,那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没有时效性、启发性、不能触动思维的问题。对于一个问题、一个实验,为了挖掘问题的深度,应多一些追问: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这个现象还能说明什么?这个实验还能说明什么?真正的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在课的开始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下面这段视频动画,思考你能否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一问题。火把为什么会熄灭?是谁使狗致死?这一现象说明这一物质具备哪些性质?这时同学们回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你猜测是谁?“是二氧化碳”“是氮气”这时我举起一瓶气体说:这是老师编写到的使狗致死的气体,我们一起来研究揭开此谷之谜。这时教师出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密度的数据问学生,是哪种气体?通过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充满了兴趣,深入课题。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将塑料瓶中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取出,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问题串步步紧逼:液体有什么变化?是谁使试液变红的?你所取塑料瓶中的液体涉及了哪些物质?(引导分析液体的成分,使学生猜测水?二氧化碳?还是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物?)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吗?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对此你还有那些想法?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慢慢学会如何有深度的去思考问题。
2、对比实验的利用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这时我指导学生分别取水、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于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对比实验现象。对此现象进行分析,不难得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盐酸、硫酸,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相同都变红。这时我说: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碳酸,使石蕊变红。同学们亲身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兴趣盎然的攻破了难点。
3、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
通过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后,引导学生将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经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试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已初步学会了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实验——将呼出气体通入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后,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检验碳酸饮料中逸出的是什么气体?各组同学积极寻找多种方案,按照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过程来研究此问题,效果超出想象。同学们的方案有:①将饮料取入试管中振荡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②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③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饮料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④将喷水的紫色纸花撕下一小块用镊子夹着放在饮料瓶口处,发现紫色小花变红了,移开后一会又变回了紫色。⑤还有将烧杯中倒入碳酸饮料后将点燃的阶梯蜡烛放入,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也随之熄灭。
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在实验中一组同学将饮料倒入试管中,盖上带导管的胶塞,在导气管的另一端,放一燃着的木条,可木条就是没熄灭,他们积极的寻找原因将饮料倒掉又重新取二氧化碳含量高的饮料重新做可结果依然,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在汇报实验结果时,二组同学与他们用了同种方法但结果不同,“我们将饮料倒入试管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木条熄灭。”这时我让同学们帮助一组同学分析原因,同学们思维活跃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时一组同学也意识到是火焰与气体的接触面有关。这远比我当时告诉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更有意义。
教师要抓住有效的教学资源适时、适宜的对知识进行深化。如在认识碳酸及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性质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杯子,课前倒入一杯碳酸饮料,喝一口,下课时再喝这一杯饮料,对比口感,不难发现由于碳酸的分解、二氧化碳的逸出,碳酸饮料变成了甜水。学生们也因此认识到碳酸极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性质。
通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
1、将生活中的化学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化学的生活化,学生就会积极探索化学的奥秘,主动探索其中的乐趣。
2、课堂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有时效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多观察,善于捕捉课堂中随时发生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探究实验要对学生巧妙地引导,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得到结论与解释、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完全放手让学生完成。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阶梯蜡烛的灭火实验有的老师担心实验操作不甚会导致失败,一直不敢让学生来做,其实不必担心。实验前只要加以指导实验不难成功。即使失败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入。不要怕失败,失败、反常现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3、课堂中不能忘记渗透思想教育。如:在验证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时,同学们对饮料的用量没有想法。出现了浪费情况。如果在实验前交代清楚加以指导,用最少量的药品来完成你的实验,学生就会有节俭的意识。课堂上学生实验较多,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能会说:同学们抓紧时间、快点儿等。这不如在实验前考虑好学生大约能完成实验的时间再作要求。如:请同学们五分钟内完成实验,否则算失败。让学生建立一种科学的时间观念。
4、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在讲课的最后我问学生:你今天收获了什么?”这时学生的`总结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我接着又问:“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同学们这时想了想说:“我们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探究实验。”
现在的课堂充满教师的智慧,对教师来说是挑战、是动力、是提高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如何驾驭你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在你的化学课堂中充满欢笑和乐趣,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篇(扩展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3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学生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通过实验事实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会全面的熟悉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树立利用化学为人类进步服务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CO2、CO的化学性质
难点:CO2的溶解性和CO2与水反应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
自学法,观察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具预备:酒精灯、集气瓶、小花、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水等。
教学过程:
提问:写出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分析推测它们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强调:分子结构不同使它们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讲故事“屠狗妖的传说”引入新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峡谷中,有一个闻名的屠狗洞,洞里有个屠狗妖,当人牵着狗进入洞时,人安然无恙,狗却昏倒,甚至死亡。科学家波尔曼决定探索此洞的秘密。他一手牵着狗,一手拿着火把走进洞里,没走多远,狗昏倒在地,他马上蹲下查看究竟,这是他感到呼吸困难,并看到手中火把的火焰飘忽不定,波尔曼抱着狗,跑出洞外,放声大笑:“这屠狗妖原来是…”大家猜想:屠狗妖是什么?引出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一、二氧化碳CO2
列举生活事实:冷饮店用雪状固体放入水中得到冰凉的汽水,雪状固体是什么?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入学习内容,并提问:物质的性质包括那些方面?
[演示实验1]制取编写二氧化碳并验满(学生上讲台演示)
[演示实验2]向燃有高低不同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气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现象作好记录)
[演示实验3]向一个编写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二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生活中的事实:如汽水、啤酒等中溶有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3个实验,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
1、物理性质:学生归纳,教师简单书写,强调干冰的用途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讲解安全知识: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深井等地方要怎么办?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后得出结论:做灯火实验
(2)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提问:CO2能溶于水吗?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演示实验4]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
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
第二朵小花喷上水
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
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在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四朵小花的变化,作好记录并对实验现象分析
再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试写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教师取出小花在酒精灯上小心加热,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写化学方程式
H2CO3=CO2↑+H2O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学生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描述实验现象。教师讲解该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说明这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特征性反应。
CO2+Ca2=CaCO3↓+H2O
二、小结
学生交流收获,完成练习16(打印的反馈题)
三、布置作业
1、课后4、5题
2、网上查找出有关二氧化碳用途和对生活、环境影响的资料
四、板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干冰
2、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H2O=H2CO3
H2CO3=CO2↑+H2O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CO2+Ca2=CaCO3↓+H2O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以小故事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出要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学中实验贯穿始终,学生爱好很浓,个个主动参与学习中,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生活中自己知道但无法解释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现象,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很高。存在主要问题是:由于条件所限,学生没有进行分组探究,多媒体没有应用其中。假如能把小故事和生活中的事例用课件展示出来,效果会更好。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篇(扩展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1二氧化碳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物质,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多联系实际,突出趣味性,增强吸引力。课堂上教师采用讲授、设问、引导探究、讨论归纳等多种教法,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等多种学法。通过CO2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对比归纳的科学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大气中CO2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了解事物的两面性,树立环保意识。初步了解“节能减排”的意义。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多,探究实验多,理解难度较大,因此学习完本节课之后,要及时地小结,辅以必要练习,使学生熟悉内容、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我在上这节课时,感觉不好的地方有:
①学生在做实验6—4时,一是时间过长,二是有部分学生做不到蜡烛熄灭;
②做实验6—6时,纸花变色不够明显影响效果;
③由于学生对碳酸、碳酸钙等名词感到陌生,这部分知识点学习大受影响;
④整节课内容太多导致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的学习草草进行,所以下节课还要用半节课时间复习消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2在讲授完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后总体感觉心情愉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成了预期目标。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了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检验碳酸饮料中的气体的环节中,各组同学积极寻找多种方案。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的兴奋状态是不多见的。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完全是一种乐学喜悦的场景。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节课的成功之处:
1、问题串的设计
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要有效,要具有启发性。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得到所有学生的回答,那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没有时效性、启发性、不能触动思维的问题。对于一个问题、一个实验,为了挖掘问题的深度,应多一些追问: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这个现象还能说明什么?这个实验还能说明什么?真正的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在课的开始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下面这段视频动画,思考你能否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一问题。火把为什么会熄灭?是谁使狗致死?这一现象说明这一物质具备哪些性质?这时同学们回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你猜测是谁?“是二氧化碳”“是氮气”这时我举起一瓶气体说:这是老师编写到的使狗致死的气体,我们一起来研究揭开此谷之谜。这时教师出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密度的数据问学生,是哪种气体?通过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充满了兴趣,深入课题。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将塑料瓶中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取出,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问题串步步紧逼:液体有什么变化?是谁使试液变红的?你所取塑料瓶中的液体涉及了哪些物质?(引导分析液体的成分,使学生猜测水?二氧化碳?还是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物?)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吗?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对此你还有那些想法?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慢慢学会如何有深度的去思考问题。
2、对比实验的利用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这时我指导学生分别取水、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于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对比实验现象。对此现象进行分析,不难得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盐酸、硫酸,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相同都变红。这时我说: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碳酸,使石蕊变红。同学们亲身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兴趣盎然的攻破了难点。
3、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
通过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后,引导学生将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经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试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已初步学会了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实验——将呼出气体通入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后,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检验碳酸饮料中逸出的是什么气体?各组同学积极寻找多种方案,按照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过程来研究此问题,效果超出想象。同学们的方案有:①将饮料取入试管中振荡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②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③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饮料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④将喷水的紫色纸花撕下一小块用镊子夹着放在饮料瓶口处,发现紫色小花变红了,移开后一会又变回了紫色。⑤还有将烧杯中倒入碳酸饮料后将点燃的阶梯蜡烛放入,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也随之熄灭。
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在实验中一组同学将饮料倒入试管中,盖上带导管的胶塞,在导气管的另一端,放一燃着的木条,可木条就是没熄灭,他们积极的寻找原因将饮料倒掉又重新取二氧化碳含量高的饮料重新做可结果依然,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在汇报实验结果时,二组同学与他们用了同种方法但结果不同,“我们将饮料倒入试管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木条熄灭。”这时我让同学们帮助一组同学分析原因,同学们思维活跃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时一组同学也意识到是火焰与气体的接触面有关。这远比我当时告诉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更有意义。
教师要抓住有效的教学资源适时、适宜的对知识进行深化。如在认识碳酸及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性质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杯子,课前倒入一杯碳酸饮料,喝一口,下课时再喝这一杯饮料,对比口感,不难发现由于碳酸的分解、二氧化碳的`逸出,碳酸饮料变成了甜水。学生们也因此认识到碳酸极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性质。
通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
1、将生活中的化学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化学的生活化,学生就会积极探索化学的奥秘,主动探索其中的乐趣。
2、课堂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有时效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多观察,善于捕捉课堂中随时发生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探究实验要对学生巧妙地引导,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得到结论与解释、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完全放手让学生完成。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阶梯蜡烛的灭火实验有的老师担心实验操作不甚会导致失败,一直不敢让学生来做,其实不必担心。实验前只要加以指导实验不难成功。即使失败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入。不要怕失败,失败、反常现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3、课堂中不能忘记渗透思想教育。如:在验证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时,同学们对饮料的用量没有想法。出现了浪费情况。如果在实验前交代清楚加以指导,用最少量的药品来完成你的实验,学生就会有节俭的意识。课堂上学生实验较多,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能会说:同学们抓紧时间、快点儿等。这不如在实验前考虑好学生大约能完成实验的时间再作要求。如:请同学们五分钟内完成实验,否则算失败。让学生建立一种科学的时间观念。
4、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在讲课的最后我问学生:你今天收获了什么?”这时学生的总结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我接着又问:“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同学们这时想了想说:“我们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探究实验。”
现在的课堂充满教师的智慧,对教师来说是挑战、是动力、是提高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如何驾驭你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在你的化学课堂中充满欢笑和乐趣,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用途。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实验多、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多,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让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值得深思,本节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把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化学实验的讲述中,可以在课件上标出重点和显著符号,不仅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原来相比显得更加直接和直观,有助于教师对于内容的表述,从而不再受约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使展示更加随意自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用途时,用聚光灯聚焦到一副图片上,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分组合作的探究有利于学生自主地位的体现。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制取二氧化碳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从中让学生既得到了展示也体验到了实验合作的乐趣。对于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反应的探究,放手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选择优秀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这种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例如在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对装有石灰水的瓶子吹气,以及用所学的知识验证雪碧饮料中的气泡是二氧化碳呢等,都体现了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来演绎化学。
4、通过简单且易操作的实验探究来教学。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内容,我采用了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所做的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化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的展示,对其现象的深入剖析,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性质,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个物理性质,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分析的时候,充分地让学生讨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火花互相交流、撞击,体现了合作学习、质疑的特点。
本节课要注意的地方,我认为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还要挖掘其更多的用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再就是学生在实验后的师生的交流要充分,对化学知识的深化与应用方面还可以继续加强,在提问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使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深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篇(扩展4)——《二氧化碳》教学反思3篇
《二氧化碳》教学反思1在讲授完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后总体感觉心情愉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成了预期目标。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了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检验碳酸饮料中的气体的环节中,各组同学积极寻找多种方案。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的兴奋状态是不多见的。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完全是一种乐学喜悦的场景。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节课的成功之处:
1、问题串的设计
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要有效,要具有启发性。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得到所有学生的回答,那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没有时效性、启发性、不能触动思维的问题。对于一个问题、一个实验,为了挖掘问题的深度,应多一些追问: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这个现象还能说明什么?这个实验还能说明什么?真正的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在课的开始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下面这段视频动画,思考你能否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一问题。火把为什么会熄灭?是谁使狗致死?这一现象说明这一物质具备哪些性质?这时同学们回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你猜测是谁?“是二氧化碳”“是氮气”这时我举起一瓶气体说:这是老师编写到的使狗致死的气体,我们一起来研究揭开此谷之谜。这时教师出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密度的数据问学生,是哪种气体?通过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充满了兴趣,深入课题。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将塑料瓶中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取出,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问题串步步紧逼:液体有什么变化?是谁使试液变红的?你所取塑料瓶中的液体涉及了哪些物质?(引导分析液体的成分,使学生猜测水?二氧化碳?还是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物?)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吗?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对此你还有那些想法?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慢慢学会如何有深度的去思考问题。
2、对比实验的利用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这时我指导学生分别取水、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于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对比实验现象。对此现象进行分析,不难得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盐酸、硫酸,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相同都变红。这时我说: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碳酸,使石蕊变红。同学们亲身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兴趣盎然的攻破了难点。
3、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
通过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后,引导学生将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经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试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已初步学会了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实验——将呼出气体通入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后,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检验碳酸饮料中逸出的是什么气体?各组同学积极寻找多种方案,按照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过程来研究此问题,效果超出想象。同学们的方案有:①将饮料取入试管中振荡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②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③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饮料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④将喷水的紫色纸花撕下一小块用镊子夹着放在饮料瓶口处,发现紫色小花变红了,移开后一会又变回了紫色。⑤还有将烧杯中倒入碳酸饮料后将点燃的阶梯蜡烛放入,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也随之熄灭。
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在实验中一组同学将饮料倒入试管中,盖上带导管的胶塞,在导气管的另一端,放一燃着的木条,可木条就是没熄灭,他们积极的寻找原因将饮料倒掉又重新取二氧化碳含量高的饮料重新做可结果依然,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在汇报实验结果时,二组同学与他们用了同种方法但结果不同,“我们将饮料倒入试管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木条熄灭。”这时我让同学们帮助一组同学分析原因,同学们思维活跃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时一组同学也意识到是火焰与气体的接触面有关。这远比我当时告诉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更有意义。
教师要抓住有效的教学资源适时、适宜的'对知识进行深化。如在认识碳酸及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性质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杯子,课前倒入一杯碳酸饮料,喝一口,下课时再喝这一杯饮料,对比口感,不难发现由于碳酸的分解、二氧化碳的逸出,碳酸饮料变成了甜水。学生们也因此认识到碳酸极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性质。
通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
1、将生活中的化学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化学的生活化,学生就会积极探索化学的奥秘,主动探索其中的乐趣。
2、课堂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有时效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多观察,善于捕捉课堂中随时发生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探究实验要对学生巧妙地引导,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得到结论与解释、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完全放手让学生完成。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阶梯蜡烛的灭火实验有的老师担心实验操作不甚会导致失败,一直不敢让学生来做,其实不必担心。实验前只要加以指导实验不难成功。即使失败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入。不要怕失败,失败、反常现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3、课堂中不能忘记渗透思想教育。如:在验证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时,同学们对饮料的用量没有想法。出现了浪费情况。如果在实验前交代清楚加以指导,用最少量的药品来完成你的实验,学生就会有节俭的意识。课堂上学生实验较多,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能会说:同学们抓紧时间、快点儿等。这不如在实验前考虑好学生大约能完成实验的时间再作要求。如:请同学们五分钟内完成实验,否则算失败。让学生建立一种科学的时间观念。
4、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在讲课的最后我问学生:你今天收获了什么?”这时学生的总结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我接着又问:“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同学们这时想了想说:“我们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探究实验。”
现在的课堂充满教师的智慧,对教师来说是挑战、是动力、是提高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如何驾驭你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在你的化学课堂中充满欢笑和乐趣,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氧化碳》教学反思2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
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
课堂教学教程中,有实物展台、课件等可用手段,利用它们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避免流于形式摆花架子;不用过于追求教学模式与环节,要力争学生会了的不讲。本节课上,对于学生已熟知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性质的分析占用时间太多,应在该性质的利用上多做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反思3设计思路:1、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能提升生活;通过探究过程的环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积极性,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手段;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环境、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教材特点: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应突出化学学科的特色,努力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经历对实验的探索过程,学习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为了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本节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精心预设探究过程,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化学教学永恒的追求,我努力做到“课前备课认真——上课时给力——课后认真反思——回家投个安心”。这节课我让学生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将探究要素集中在“设计探究方案上”为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打开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评价与优化、得出最佳方案。把课堂的重点和主要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展示评价中获得新知识。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将探究点设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在学生难以理解的设置台阶,降低难度,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不愤不启,不悱步发”的境界。
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选择一些合适的课题进行探究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本课时通过五次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进行了探究,活动中由于选用了与生活极其贴近的用品,如汽水、蜡烛、矿泉水瓶,石灰浆等,设计的问题层次性较强,因此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但无论是在实验方案设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思维敏捷等表现是我始料未及的。当做完第一次探究后问到想不想再来一次时,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想”,充分说明了学生非常愿意进行类似的活动,因为今天的活动真正让学生行动起来了,无论在思维上还是动手操作上,没有流于形式,“我们本地大棚蔬菜基地气肥使用问题,开发我们的乡土教材,我们镇王才屯村一口井死掉三个人的事例,还有鸡蛋保鲜问题等,让学生知道学习化学迫在眉睫,化学对我们的生活意义太重大了,它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实验设计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探究并在探究中得到了明确的结论。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魅力,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老师也在学生活动中不知不觉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本课时还存在一些遗憾:学生方面:学生实验有一些拘谨。描述实验现象不够准确。教师方面:还要不断地练课,磨课,听课,博采众长,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篇(扩展5)——二氧化碳说课稿3篇
二氧化碳说课稿1亲爱的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碳》。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亮点这六个方面来讲解。
一、教材分析
我将从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这3个方面来展开进行。
1、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二氧化碳,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又是生活中常见物质。经过前面氧气、碳单质及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对碳单质、二氧化碳的制取起到了巩固作用,也为后续学习燃料及其应用以及其他化合物打下基础作好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化学新课程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方面:
(1)通过对二氧化碳气体的观察,归纳总结部分二氧化碳性质,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课程标准“降低难度,拓宽内容——双基要求降低,思维方法、技能加深,增加科学方法、STS内容”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原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在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2“氧气”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知道认识一个物质需从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来学习,并且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得知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本节课采用以往的模式学习二氧化碳。另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储备。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对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将对本节课的实验操作起很好的帮助。但是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较差,分析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我将通过小组交流,实验探究法,推理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为了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必须统一。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小组交流,推理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探究法等教法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碳酸型饮料,拧开瓶盖使学生听到饮料漏气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碳酸型饮料里面装的气体是什幺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内容。
2、新课讲授
(1)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首先,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出问题“我们人类或者动物呼吸后排出的气体是什幺?”并且要求学生现场呼吸,观察归纳总结呼吸排出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以及气味,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并且重排教材内容出现顺序,强调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在一定条件下是液态或固态,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干冰的知识。并且联系生活,运动后喝碳酸型饮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气化带走大量的热的原理,并告诫学生喝太多碳酸型饮料不利于身体健康,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接着,利用推理法: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44大于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29,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紧接着演示“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改进教材实验,将二氧化碳倒入漏斗中,防止倒入二氧化碳过程中上层蜡烛先熄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漏斗是倒水的工具,从而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演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瓶子变瘪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并讲解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从而引出碳酸型饮料的原理,将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回顾“倾倒二氧化碳”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并引出二氧化碳灭火器,进入深的矿井要进行灯火检验等。体现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小组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第一组在石蕊染成的紫花上喷洒醋酸;第二组在石蕊染成的紫花上喷洒水;第三组将石蕊染成的紫花放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第四组将石蕊染成的紫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并由各小组代表展示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分析对比:水、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从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溶于水中生成碳酸的结论。并加热第四组的纸花,观察到红花变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化学方程式书写能力。
引导学生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注意现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这一反应原理,并且告诉学生这用于检验CO2气体。
由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我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所学二氧化碳的知识,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并派代表到讲台上分享自己的见解。最后,自然引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结构,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加深学习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六、教学亮点
1.利用实验探究和小组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改进实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重新调整教学顺序,便于学生理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氧化碳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和氢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CO2、CO、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前起后的纽带作用。从研究方法看,这节采用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以后研究其他物质具有指导意义。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本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自然科学的教学重点。
本节知识程序是:探究CO2的物理性质——重点CO2的化学性质——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本节的重点:自主建构CO2的化学性质
2、学生情况
初二年级学者、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使他们的思想处于一个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次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对二氧化碳存在的辨证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应用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看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活动——建构”模式的教学结构。把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此外还采了比较法、讨论法、对照法、练习法、查阅资料和读书指导法等。
二氧化碳说课稿3一、说教材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说学情
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
五、说教法
1.教学
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2.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引导学生定势思维为发展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先说情景案例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而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谜底:是什么?进而引出新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2.新课讲授
我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我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
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震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3.师生互动
我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从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内取出少量的液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引导学生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
学生(猜想):
是CO2?
是H2O?
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学生操作实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若干组实验,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因实验得出而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并加热紫花观察到红花变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注意现象。分析得出CO2+Ca2=CaCO3↓+H2O反应这一原理。并说明这是CO2的一条重要性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即时应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证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实验验证,以便使知识学以致用。
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要求学生通过刚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推断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一热点话题。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4.小结作业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作业:课后练习3、4、5题。适量的作业能让学生更好地复习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七、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很全面,很有条例性,从多方面列出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了然于心,更便于学生做笔记。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篇(扩展6)——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3篇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1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4、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制取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书写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一说教法
1、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众多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
2、教法的选择
我在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多次采用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网络搜索、知识竞赛、互动教学等多样化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表达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高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注入了精神动力。对实验现象及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做到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所以我在课的设计中注重指导学生: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观――观察仔细、议――学会交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均得到最大的收获。
三、说教学实施
我将本节课内容分为四大环节来进行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新奇适当的导入是保证学生良好学习气氛形成的重要方法。在这个环节我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搜集了多副关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图片和有关“屠狗洞”的小故事视频录像等,从中暗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也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17分钟)
本环节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的一问一答模式,我认为那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所以我在学生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大胆的放手,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仪器和药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之后,亲自动手随意选择可行的药品进行实验探究,初步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装置、药品以及编写方法。再通过各小组辩论的形式得出最好的方案。
在学生交流出各种实验装置时,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每种装置的优缺点进行评价,采用灵活的多媒体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把一些基本元件(仪器)通过简单的拖动组合成一套套实验装置,从中选择出最好的供实验所用。
而药品的得一般很少小组能够说出完整的理由,我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最终通过3组小实验得出结论:(1)大理石和稀硫酸(2)大理石和稀盐酸(3)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我设计本环节的根本意图很明显,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8分钟)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不易产生探究冲动。尤其本环节实验比较多,老师说一个学生做一个,重复多遍同样的小环节就显得本节课了无生机。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情景:让学生扮演成一名医生,需要探究的解决的问题(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就是一个急症病人。通过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努力,让学生在一种快乐、新奇的感受中找到解决病症的药方(即正确结论)。我将这一步分为疑难杂症—专家坐诊——把脉问药—药到病除四个小环节来进行。
1、疑难杂症(4分钟)
同学们非常熟悉碳酸饮料,我就以探究碳酸饮料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为知识主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用途的图片以及有关信息资料或者小故事等,让学生以最快最准确的方式理解问题,为后面的`猜想及探究方向做好了准备即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阶段。
(意图)培养学生从身边事物发现化学问题,增强探究的意识。
2、专家坐诊(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小医生都提出一个相对的药方,这样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多做假设,多做猜想,同时多提出探究的实验方案——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方案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究方案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3、把脉问药(8分钟)
专家坐诊的结果造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形式。如何让学生统一思想,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实验是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来推断自己的药方是否准确——实验验证阶段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4、药到病除(2分钟)
通过专家坐诊的良好互动及把脉问药的实验探究,学生得出了正确的药方,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交流反思得出结论。
这种设计方法打破了以往教材沿袭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一条一条往下验证,而我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各种各样的性质,最后让学生将所获得的性质分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学生真正参与了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
生产生活实践中二氧化碳的用途非常多,没有必要当做重点给同学们讲解,我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各抒己见,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教师最后以拓展升华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检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化学的紧密关系,知道二氧化碳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又会因“温室效应”的加剧而给人类带来灾难,体会到性质决定用途。所以利用好、控制好二氧化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小结
最后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完成,畅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分钟)
结束语
本节课按照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达成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很大提高。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2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点突破:通过提问预让学生思考的教材P112第5题已知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演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确定反应原理,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到课堂展示,让部分学生到台上演示实验,教师针对学生演示指出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难点突破: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分析对比两套装置,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四、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这样学生虽能一下子记住所用药品,但是过后接触到其它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故本人在介绍完教材中所用药品后又初充介绍为什么不用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而有关发生装置、编写装置的选择则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具体设计如下:
①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学生所举例子后直截了当介绍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并投影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较演示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CO2,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发生反应。反应无法彻底进行。也不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时应注意的事项。由此确立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②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A、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B、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C、编写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D、确定气体编写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编写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在教学中本人将相关比较以表格形式列出,用媒体展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制取的装置一边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用表格归纳出方法并投影出来。
③投影教材P111有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相关仪器进行实验。
本人在组织课堂的同时依据投影上的注意事项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操作。如:A、长颈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B、导管伸入锥形瓶不能过长(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反思3篇(扩展7)——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二氧化碳的性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无人机销售及服务合同定金确认书4篇
- 2025年度亲子户外活动策划与执行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铝合金门窗行业产品检测与服务合同4篇
- 2025-2030年中国马桶市场运营状况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镁锰电池产品市场运行现状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物流项目管理法规与仓储管理合同3篇
- 2025-2030年中国线束加工设备行业运营状况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端氨基聚醚行业发展状况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住宅铝扣板定制安装合同4篇
- 2025-2030年中国男士内衣行业市场发展规划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稽核管理培训
- 电梯曳引机生锈处理方案
- 电力电缆故障分析报告
- 中国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介绍
- 2024年浙江首考高考选考技术试卷试题真题(答案详解)
- 《品牌形象设计》课件
- 仓库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1
- 药品的收货与验收培训课件
- GH-T 1388-2022 脱水大蒜标准规范
-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一二册语境记单词清单
- 政府机关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