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综述_第1页
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综述_第2页
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综述_第3页
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综述_第4页
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综述田

静“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200426日至29日在兵马俑的故乡临潼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秦俑与秦汉文化。来自日本、台湾及内地18省的121位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26个博单位及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等8个术团体向大会发来了贺信、贺电。关于秦俑研究的专题学术讨论会分别于年、1986、年、1994年、1999年成功地召开了五届。本次是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其规模和人数都比前五届有所增加,提交会议的论文数量也明显增多先是三个半天的小组讨论代表分历史考古和文物保护三个小组展开讨论。接着是两个半天的大会发言,由三个小组推举出的1位表发言。在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中,经常可见针锋相对的争论答辩和争先恐后的质疑提问相间进行。会上会下,代表充分交流了学术观点。在提交大会的119篇文中有72篇论围绕着这次大会的主题“秦俑与秦汉文化”而展开另15篇论涉及到秦汉史的历史问题有12论文是有关两汉历史用算机技术解决文物保护问题等。这些论文可细分为五个专题:一.秦俑与秦汉文化秦俑与秦汉文化是这次会议的主题方的论文数量最多本爱媛大学藤田胜久先生汉国成立之际的秦始皇陵与兵马俑研究的意义――从中央和地方的情报传达视角考察认要从广泛的视野思考代的历史与文化。他提出今后研究的新思路:第一代的军队编制及兵役形态加以再检讨。第二地方社会的定时践更一徭役徒等运营形态再探讨。第三,对咸阳与秦始皇陵等中央和地方社会的关系进行考察。站在不同的视角考察秦始皇陵兵马俑这部天书,自然会有无数的解读30年发表的秦俑和秦文化研究的论著对于秦俑军阵布局的设计意图于秦俑所寄寓的深意做种种猜测和分析华师范大学丁华先生《俑军阵---厉行军国主义的集中展示认为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始实军国主义的政策文指出由政策导向符合秦人的传统利驱使调动和集中了几乎全部社会力量国上下弥漫着军国主义精神秦之国家是一部战争机器一都围绕着强强国的目标国犹如一个大兵营兵俑军阵展示了这种精神和在这种精神支配下所突现的一切。

纪念秦兵马俑坑发现发掘30周也是这次会议的一个主题大学孙立群先生叹之余的反思——纪念秦兵马俑坑发现30周》中指出:我们对秦兵马俑研究不应该停留在“赞叹”、“骄傲、自豪”的层面上,要结合文献资料,深入研究秦统治者是怎样肆无忌惮地压榨、盘剥劳动人民的,人民是怎样由忍受到愤怒进而反抗。古代史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推理。基于很少的史,靠推测联想,在历史的汪洋大海中寻找往事的踪影那两年前秦始皇兵马俑军团原型的秦京师(中央军在末之乱后下落如何?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秦俑军团的性质及到秦楚汉间整个帝国秦军的动向,甚至牵涉到秦帝国的灭亡、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汉帝国的胜利等复杂的历史问题。日本就实大学李开元先生兵俑与项羽之死——秦京师军去向探微为马俑坑毁于项羽之手项羽最终死于秦京师的刀,而斩楚霸王项羽的人正兵马俑军团象征的秦京师军。秦陵兵马俑、铜车马、石铠甲坑、文吏俑、水禽坑从另一个侧面使人领略到秦代社会意识中将“地下世界”、鬼神观念等放在重要位置上。陕西历史博物馆张铭洽先生的《浅谈秦代的“巫”》认为分析秦代“巫”的社会群体,社会功能、秦代巫术的种种表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对全面认识秦文化有着很大的意义。徐州博物馆李银德先生《始皇陵地宫原始文献的考古学解读为究始皇陵地宫的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充借两汉帝王陵墓的考古资料能秦始皇陵地宫的原始文献做出较为准确的诠释,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地宫的原貌。二秦史究若问华中师范大学熊铁基先生《关于秦史秦文化再研究的几点思考文章分四部分依次提出了关于秦始皇的评价秦国和秦朝思想文化的误解深探究汉承秦制问题、发家思想主张的历史命运关秦始皇的评价这一部分先生认为我们首先要摆脱汉人“过秦评论的一些影响对某些记载的思想倾向也应加以注意次是对秦始皇要做具体分析从皇出巡及其对全国关的情况看明显是一个巩固统一的政治问题。例如始皇多次而且主要是巡行东方郡县是因为东方是原六国之地方县是在统一战争中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去巡视一番,正表现出他的眼光和魄力中载较多的“石颂秦德”。汉人强调的是“歌功颂德”,但如果具体分析刻石的内容,应视为一种政治宣传,其中包含着一些政治主张。再如,秦统一六国这一年的记载内容甚多立帝尊号,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外,还有分天下为郡、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这都是关

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重新审视汉人的记载和评论,在鉴别史料的基础上,作具体、再具体的分析,或者有利于秦史乃至整个秦汉史的再研究。河南大学朱绍侯先生《商鞅变与秦国早期军功爵制为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就已有军功爵制商鞅变法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秦二十级军功爵制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在《商君书·境内篇》记载的比较清楚,例如,下面五个问题级以下还有三级一级以上至大良造只有十级有庶子的权利可不受限制地逐级晋升爵位,并不受限制地逐级受田宅低爵位的树墓制度些都是商鞅变法时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所特有的规定,与以后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是不同的。战国时期关的秦国与六相比虽然在政治和事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但在文化上相对处于劣势国政者大概也意识到自己国家的弱点以比较注意延揽六国的人才。秦相吕不为门下宾客众多,他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被后世定为杂家,其中反映儒、黄老和阴阳学派的思想内容比较突出,说明齐鲁文化已经在秦国显示了自己的影响。山东大学孟祥才先生的论文《齐鲁文化与秦朝政治》认为,虽然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但齐鲁文化的影响也在四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始皇笃信“王德终始论”,认为秦朝当水德之运,正朔、服色皆与水德相配。此一学说乃齐人邹衍所创。第二,秦朝的礼制是吸收六国礼制的产物至秦有天下,悉六国礼仪”,而这套礼仪制度基本上是荀子对三代礼制的综合。第三,秦始皇支持齐人徐福从事海外寻找仙人、仙山、仙药的活动,显示了他对齐地方士文化的情有独钟。第四焚坑儒”前,秦朝对博士诸生相当礼遇,常邀请他们参与军国大事的议决,如议分封、议封禅等思想也渗入了秦朝的统治思想中,如在秦刻石文中,儒学的大一统观念、仁义道德、礼教规范等都有所体现。但是,由于秦朝坚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家专制传统“法先王、王道的儒家的冲突还是难以避免,最后酿成了“焚书坑儒”的惨剧,而这恰恰是秦朝政治的重大失误。“垦草”是商鞅变法的首要内北京师范大学王子今先生的《商垦草令的化史意义和生态史意义》认为《垦草令》颁布引发的经济进步和产业革命,同时使得秦文化的面貌出现明显的转折终摆牧业传统的限制而成为农耕大国过牧人和牧农兼营者到真正的农人的身分转变,其文化风格稳重务实的特色愈益显著。经历“垦草期的农耕发展,方才可能积累和贡献《吕氏春秋农”等四篇所体现的农学成就。就学术史的地位而言,秦人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孙家洲先生的《“诽谤”之法与秦朝专制政治批判》认为“诽谤”之法,是秦始皇控制言路推思想专的法理依据它不仅对秦王朝的速亡有一定关系且对

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因此,对“诽谤”之法的分析和批判,有助于我们了解专制政治的黑暗内幕;也可以昭示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崇高与可贵。徐州师范大学王健先生的《名学思潮与秦制度文化创新发微》认为以“正名实”为宗旨的制度化建构是秦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秦朝三公九卿制度的命名多为自创。其中,丞相一名来自秦官御大夫沿商周的御史之名,再加了“大夫”的头衔。太尉,尉的职名源于春秋晋国,但太尉则为秦制所独创。九卿之中的奉常、宗正、卫尉、郎中令、典客、治粟内史等官名大体可归之于秦制原创,太仆官名沿承周制,少府官名为战国秦韩通制。千古一帝秦始皇始终是人们谈论的焦点,上海博物馆陶喻之先生针对秦始皇的面目与形象进行分析认为随着现代考古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手段的不断应用许不远的将来惊考古新发现见证秦始尚安卧于重重棺椁深处而衣冠楚楚面目如生至,有关其容貌问探讨自会划圆满句号有一天将真正还“千古一帝”的本来面目;而学术界有关他英俊面“善”或毕露凶相形残疾还是魁梧伟岸丑化与否身材高下等种种谜一般众说纷纭的疑案,将会彻底大白于天下,进而最终为其形象问题盖棺论定。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为研究秦代官吏的选任和管理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刘敏女士的《论秦代的“良吏”与“恶吏”》认为:秦简中区分良吏和恶吏的界标可归纳为五个方面而主要的两个方面一明法和枉法,二是廉洁或贪赃一标准到汉代产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有一系列促使良吏产生的措施和手段主要包括教育、考课、奖励;限制恶吏出现的办法则主要是严刑与重罚。三利考资研秦化关于早期秦文化的研究宝市古工作队刘明科辛怡华《渭河峡谷的秦文化遗存与秦文公东猎汧渭之会路线蠡测出长期以来们多把秦文公东猎汧渭之会的路线锁定在西垂——天水——清水——翻越陇坂——陇县——宝鸡这条通道上注意从天水沿渭河而下,直达宝鸡的这条路线年的考古资料表明早在西周晚期,秦人就活动在渭河峡谷这为研究秦人东进路线提了可靠的实物资料者为文公三年以兵人东猎汧渭之会,走的就是从天水沿渭河直达宝鸡这条路线。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徐日辉先生的《秦文公兵进“汧渭之会”线路考》认为公元前762年秦文公从西垂宫出发至“渭之会”,走的就是渭水以南的“陈仓渭水道”。这条道路东起陕西宝鸡(古代关中的陈仓),西到甘肃天水(古代的天水),全长约150多公里,是出入关陇的最近路线较于山诸道要便捷的多且可以利用渭水漕运作为补充是一条十分重要的交通线。

陇县边家庄秦墓地曾被认为是为寻找秦人早期踪,尤其是迁雍之前的秦都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凤翔孙家南头秦墓地是继边家庄墓地在汧河沿岸又一处秦墓地的重要发现。两处秦墓地分别位于汧河的中游,且在墓葬的基本结构形格及时代接近,若仔细比较这两处秦墓地管似之处较多有不同处西考古研究所田亚岐先生家庄与孙家南头两处秦墓地的比较研究出对两处秦墓地的分析研究对于深刻认识秦国早期不同的文化类型、特征以及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周秦故地宝鸡一带的重要发现颇多有关的有陈仓新近改称称宝鸡县)的宁王秦汉遗址以及凤翔县长青乡的马道口西周——春秋遗址引起人们的关注党田静《西宝鸡地区新发现的宁王道口两遗址含义猜想出这两个遗址既有不同的内涵,又有联系郁夷”瓦当与宁王遗址、马道口遗址的发现,有助于解决一些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处材料加上以前平阳带的考古资料对宝鸡一带古地地望的判定有所帮助也可更正文献如《水经注》的错误。陕西师范大学李令福先生论都咸阳城郊的水利秦始皇陵K0007陪坑的内容入题利用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料初步论述了秦都咸阳城郊的水利与水体造景之种类能,并分析了咸阳都市水利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年末开始的秦阿房宫考古工作一直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促使学者研究和思考。秦阿房宫究竟建没建成?又是谁焚毁的?秦俑博物馆刘占成先生项羽焚烧秦俑坑说质疑认:从考古学的立场出谓羽焚烧秦俑坑只是一种猜测,目前的考古学证据不足以支持这个观点。对于秦俑二号坑中出土的绿面俑者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袁仲一先生著文指出浅绿色是人面的一种近似色,是性格剽悍、刚毅型人物的面孔。钱茀先生认为“绿脸俑”是秦军中的“傩人”。在本次讨论会上,王锐女士的《傩与秦俑二号坑出土绿脸俑》首先肯定钱茀先生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并进一步补充了三方面的资料:第一,当时有傩礼;第二,傩礼与军事性质有关秦坑是秦军阵的现实模拟文与楚文化有较密切的联系,而重巫的神秘色彩是楚文化最大的特色思红亚娜的论“绿(俑应“青面俑”》则认为,“绿面(脸)俑”的叫法不科学,应称其为“青面俑”。这样不仅符合当时的文化背景且更能表现人物的个性俑坑中青面俑的出现是秦俑创作者艺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的反映。四.秦陵六、七号陪葬坑

秦始皇六号陪葬坑是距离陵墓地宫较近的陪葬坑之一六号陪葬坑的性质问题也是本次会议讨论的热点问题坑底反映了什么内容?其属性是什么?等等存较大争议学依据陪葬坑内发现的量马骨而判断其为马厩坑学认为秦陵的每一个陪葬坑可能对应着一个中央机构始皇其实是想把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也带入地下实现权力的延续。秦俑博物馆张仲立先生的论文《秦始皇六号坑属性管窥》认为六号坑应该是关于秦始皇帝近身侍臣的一组陪葬体该属于秦始皇时期侍奉于皇帝左右的侍御史者侍中一类近官也近之。因为该坑于殿外,主题或就是近官值守的场面。关于这一专题的论文还有何宏女士文俑坑探为从文官俑坑的坑形局土文物及内涵来判断,它与当时秦王朝中央政权三公九卿中太仆之官署相近,应是该机构在地下世界的模拟和缩影。张志军等《秦陵0006陪坑陶俑彩绘成分分析与保护针六号坑陶俑彩绘成分,提出了彩绘保护的新思路。秦始皇陵铜禽坑即俗称的七号坑,是秦始皇陵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经初步发掘,已出土多件青铜禽和姿态特殊的大型陶俑人们的关注博物馆袁仲一先生的论于秦始皇陵铜禽坑出土遗迹遗的初步认识根据已有资料分析了该坑的建筑布局和出土遗物认为七号坑属于宫廷苑中禽园类的陪葬坑章指出七号坑内目前未见家禽类的鹅、鸭,所出仙鹤、天鹅、鸿雁均为观赏性、祥瑞性的珍禽。这说明饲养的目的主要不是为食用是观赏此该定名为禽牢或禽圈园符合秦代的称谓人禽园”一名比较通俗易懂,故暂名之为禽园类陪葬坑,或简称铜禽坑。秦俑博物馆容波、刘江卫《秦陵坑严重锈蚀青铜水禽分析研究》通过对取样于青铜水禽断裂面内腔、表层不同深度下严重锈蚀物、表面颜料层等物质成分进行X衍分析、扫描电镜显剖面观察等技术析研究定出青铜水禽的原始材质些数据为修复保护青铜水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俑博物馆马宇的论秦始皇帝陵园K0007号陪坑25号仙鹤的修复报告》介绍了秦陵七号坑5号铜采用科学合理的清洗,表面白色彩绘的加固残断处的粘接补全及支架的制作等的保护修复过程对具体操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五秦秦研的状这次会议是世纪之初召开的第一次秦俑学学术讨论会专家还提出了世纪初秦俑学研究的走向问题,即秦俑研究如何深入的问题。

张文立先生《世纪初秦陵秦俑究趋向中指出目前秦陵秦俑研究呈现出了新的动向。它的特点是:学者们开始冷静观察、沉着思考秦始皇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