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心理学链接之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_第1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链接之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_第2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链接之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_第3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链接之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_第4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链接之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版晏琪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当前1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环境知觉是环境信息的最初集合,是我们捕捉并解释环境信息从而产生组织和意义的过程。空间认知是指对环境中空间信息的排列、储存和回忆的方式。语言、感觉和思想是人的主要功能,因而人们如何理解、思考和记忆他们的环境是很能说明问题。人们思考和感觉环境的方式是以心理过程为媒介的,因而它们通常被看成是发生在头脑中的过程。当前2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环境知觉环境之于我们是什么?我们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接收环境信息。处于我们周围的事物的综合体,其属性和位置都需要我们了解和明白的。可以通过两个过程完成,一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即概念驱动;另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数据驱动。对环境知觉过程,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机制和理论。

环境知觉的性质环境知觉的特点环境知觉的理论当前3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空间认知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必须具备某些基本的能力,如基本的定点定位、路径的了解等。人们多少了解所在地方的空间知识,并能识别和辨认环境,这样他不仅能去他想去的地方,而且还能为他人指路。空间认知的性质认知地图影响空间认知的因素当前4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Splendidsplit当前5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汉尔森(1978)提出,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思维的),情感的(情绪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环境知觉是从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工开始的。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察、刺激的辨别、刺激的再认和刺激的评定这些过程。环境知觉依赖于两种不同形式的信息:环境信息和知觉者自身的经验。环境知觉包含的过程是:感官从外界获取信息,从外界刺激中抽取广泛的特征,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形成人们的知觉。当前6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知觉:这是一种解释刺激信息从而产生组织和意义的过程,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及其属性的整体反应。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有87%是通过眼睛捕获的,并且75%-90%的人体活动是由视觉引起的。听觉通过单耳只能判断声音的远近,双耳才能有方位的判断。嗅觉,个体是根据嗅觉刺激的强弱来判断距离的。当前7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习惯化: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个体对环境的知觉敏感性会发生变化。如果刺激恒定,反应越来越弱称为习惯化。这种习惯化对嗅觉刺激、味觉刺激、噪音、光、压力、温度等都可发生,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而对变化的知觉则与环境刺激变化的快慢、可觉察性有关,即环境变化的快慢影响我们对环境变化的知觉。环境认知:它是指人对环境的储存、加工、理解以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验和期待是两个需要考虑的很重要的方面。当前8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从目标知觉到环境知觉常生活中的环境知觉有许多目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即功利性和美学性。由于生活中的各个因素的总和,使得周遭路人多建筑和景观的美学品质研究甚少甚至没有,[趣味]:请同学们描述学校环境中美的事物。环境知觉的评价所有经验的、知觉的和情感的各种因素都是同时在起作用的,无论是匆匆而过的路人还是长期定居的住户,每个环境都是作为一个特殊性质的集合而同时被感觉出来,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而独立存在的。一个环境是以怎样的状态出现在人们的周围,其评价都与知觉有紧密相关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也就没有不可能去评价。当前9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Splendidsplit当前10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环境知觉的特点:水气、雾、球体效应、空间形状等等都是影响人们在感知环境的过程中对环境产生曲解的因素。意匠作用:知觉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虽不完美但是充满了认知趣味和变化性。如天与水的相接、由于距离而产生的事物大小变化及事物景象变化美感。知觉常性:这些是人类学习并反复强化、建立牢固心理表象的结果。格式塔心理学:在辨认形态方面有杰出贡献的是格式塔学派,其中重要概念就是言简意赅。关于形态方面有几个言简意赅的规律:接近律、相同律、连续律。当前11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容量: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人类的环境知觉收到了这种有限性的影响。分组分类的排列可能会更有利于人们增加认知容量。对环境的无意识性:由于环境的某些方面过于强烈而导致忽略其他方面。对环境的无意识性容易是人们陷入一种不曾察觉的危险中之中。灾难的知觉个体差异: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知觉和反应;不同经历也会导致不同的环境知觉;不同专业的人之间也有不同的环境知觉。当前12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Splendidsplit当前13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指导环境知觉研究的大多是一些传统的知觉理论,经常提及的理论有Brunswik(1956)的透镜论和Gibson(1979)的供给论。透镜论:又被称为概率论,Brunswik提出。Brunswik相信没有一条线索是完全可信的或完全不可信,一条能正确反映环境真实品质之线索存在有一定的概率。他认为,环境本身的一些重要品质,人们并不能直接察觉到,他相信环境首先向它的观察者展现了一系列客观的可测量的特征,这称为间接线索。观察者对间接线索的主观印象成为直接线索。对环境美之判断建立在直接线索的整合基础上。

当前14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生态效度指的是环境和每一条线索间的实际关联,如果观察者知道这些线索并对其权衡后会产生有效知觉(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些线索视而不见),视觉利用指的是观察者对每一条线索的实际权衡。实现指的是观察者对环境的解读与环境本身相吻合。察觉到的美如果和实际的美高度吻合,也就是高度实现的话,Brunswik认为要符合三个条件,即:实际的美能被间接线索真正表达出来(生态效度高);直接线索与间接线索紧密关联;直接线索被紧密地用在了美的判断中(观察者有优异的线索利用)。当前15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供给论:Gibson提出。他相信各条线索之间的组合给与观察者直接的环境知觉。他认为世界有物质组成;外表的组织提供了供给或是易察觉的功能,Gibson认为此种供给的知觉,并非要求对观察到的信息作解释。供给论强调了环境的本身,特别是日常环境,而非观察者。Gibson另外一个出人意外的观点是他坚持认为知觉并非由对基本的建筑体量之察觉组成,如颜色、形式和形态。当前16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供给论说明环境提供了各种功能,这些功能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了各种可能性,知觉就是对这些可能性的直接认识,于是供给论也就强调了知觉的目的与功能。

当前17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对环境知觉过程,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机制和理论。格式塔理论:认为,我们的脑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对刺激进行建构,提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关系:a.图形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景模糊不定,相对较弱;b.图形是被包围的较小对象,背景是包围着较大的图形。C.图地关系关系互换。图地关系在环境设计中意义: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地关系,不仅符合视知觉需要,而且有助于突出景观和建筑的主题,观众在随意和轻松的情境中能第一眼发现所要观察的对象。环境中某一形态元素一旦被感知为图形,它就会取得对背景的制备地位,使整个形态构图形成对比、主次和等级。如果缺乏图地关系的环境易造成消极的视觉效果。当前18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以形成图形的主要条件小面积比大面积易形成图形;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易成图形对称形态易成图形封闭形态比开放形态易成图形单个的凸出形态比凹入形态易成图形动态比静态易成图形整体性强的形态易成图形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另类形态易成图形有意义的形态易成图形当前19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群化原则临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封闭原则简化原则良好的完形原则简介原则当前20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即生物个体要寻找能使它们有最大程度生存的机会。这种理论也称为生态学观点,它比较强调知觉反应的先天性。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知觉环境中对他们有功能价值的方面。同时它还认为,感觉信息确实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正确记录,而助环境中的一些关键部分(如地心引力,昼夜周期等)在整个演化历史中是不变的。J.Gibson提出,强调人类的生存适应,包括两个观点:一是环境的提供。一是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知觉是一个有机整体过程,人感知到的是环境中有意义的刺激模式,而不是一个个分开的孤立刺激;环境知觉是环境刺激生态特性的直接产物。看见不等于发现,善于发现和利用环境客体的功能特性满足自己的需要,对个体具有重要的生存一样。感知觉是集体在环境中进化适应的结果。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选择与改善、对材料的利用和工具的创造,就是更高级的生态知觉的体现。当前21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生态知觉与环境设计:无论设计者有意设计多功能的环境对象,还是使用者对环境潜在功能的有益的发现和利用,都提高了环境的实际使用价值。但是如果设计者忽视了不利的潜在功能,常常会给环境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大手笔、大形象问题,还有许多细微的生态关系需要认真对待。当前22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环境知觉是人主动解释来自环境感觉输入的过程。认为环境提供给我们的感觉新鲜从来都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环境特性。观察者通过对真实情境进行概率判断减少该情境中知觉的多义性,这种概率判断可被看做是对真实环境性质“最恰当的赌注”或“有训练的推测”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大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权重),并对一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一的知觉。个体利用可能歪曲的信息对环境的真实特征作(本质)作一可能性的判断。它强调知觉是一个概率计算的过程,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当前23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个人在知觉中起着极其主动的作用。为了应付环境提供给我们的感觉线索的不定性和不一致性,个人必需建立对环境加以判断的全部有关的概率论点。概率知觉与环境问题:概率知觉理论对环境的开发者、设计者和管理者来说包含两层含义,即,其一,按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质恰当地运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其二,承认自己的认识与环境使用者需要之间的差异,从而使自己能比较主动和客观地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工作或交通环境中,知觉的清晰性对安全和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适度充分的照明;醒目的信号;路旁分心的视觉刺激、现代建筑玻璃幕墙的光污染等常常干扰视觉的清晰性和确定性而成为事故隐患。对于娱乐场所或风景点,常可以利用视觉错觉创造出出人意料的效果。利用墙与建筑的组合、树木的掩映和道路的迂回曲折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以形成小中见大的效果。当前24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学习理论:我们的知觉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必须学会知觉环境中的关键方面。知觉中学习和经验的重要结果是关于我们周围环境的假设的发展,这种假设有时会导致误会知觉或错觉。当前25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Splendidsplit当前26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空间认知的概念: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编码、储存、回忆和解码。这些信息包括放心、距离、位置和组织等。空间认知涉及一系列空间问题的解决,如在行进中测定位置、察觉街道系统、找路(或迷路)、选择(或放弃)指路信息、定向,以及其他各种空间问题的求解等。当前27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空间认知的过程空间认识首先依赖于环境知觉,人们借着各种感官捕捉环境特征,通过观察道路、地界限和其他环境特征获取某一地方的信息,并设法弄清楚事物间的联系。了解不同地点间的距离、线路等。环境信息是我们对环境理解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一再接触和记忆的基础,在不同的情况下随时供使用。信息处理过程包括对信息编码和分类,分成适合于我们过去的经验和个性的种类;被编码的信息一旦在需要时可以回忆和解码。当前28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的三个根源城市规划、地理学和心理学城市规划和地理学着的是实质环境的不同形式对空间认知的影响。(以林奇为例,他感兴趣的是城市中哪些元素容易被市民记忆,这些元素如何组织才能使一个城市容易辨认,林奇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基础)心理学家比较关心空间认知的个体差异城市规划和地理学强调结果,心理学强调空间认知的过程;特别是空间信息编码和解码方式。当前29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Splendidsplit当前30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地图:定义:人之所以能识别和理解环境,关键在于能在记忆总重现空间环境的形象,就好似空间知识像一张地图一样存储在大脑中,人们在使用它时就像使用一张建筑图纸;认知地图可以通俗地称为心理上的地图、头脑中的环境,或是头脑里的城市。认知地图强调了一种认知的效率,即人们以一种简化的形式存储空间信息。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根据对情境的“认知”,获得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并从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这种模式被形象地称之为“认知地图”。“认知地图”是一种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当前31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广义而言,认知地图不一定只是一张图,它更像一个动态的过程,透过此过程,一个人对他每日生活的空间及其特性、相关位置有所感受、归类、记忆、回想和阐释。广义的认知地图等同于空间认知。狭义而言,认知地图是一种结构,人们的空间信息将编码在次结构中,或至少解码以后整合在次结构中,此结构相当于它所代表的环境。当前32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地图是空间表现的一种形式,强调图解的性质。认知地图主要以视觉信息为主,同时又包含其他感觉信息。认知地图既有直觉性又有形象性,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由于活动和体验的不同,个性、年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不同,他们的认知地图也不尽相同,但是一群人对某一地区会取得一定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本身的特性,并对环境设计具有参考价值。当前33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地图的特点:认知地图是经过大脑加工提炼的产物,不精确、完形和简化是这张心理地图的主要特点。很多研究表明,人们会把日常的实质环境知识转化为相对简单的地理形式。一个椭圆形的铁路体系会简化为正圆形体系;两条斜交道路会简化成正交道路;蜿蜒缠绕的两条河流会简化为一条平滑的曲线流动;不规则的图形简化为规则的;等等。大多数人的空间表现会忽略图形上的一些细节,并将其自动简化和完形为简单图形。此外,认知地图在空间其他方面的表达也失真。距离和方向可能会画错,通道和路线可能会画得很过分,不成比例,或者可能画错地方,场所的某些特征不是强调过分就是强调不够。当前34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地图将帮助人们适应环境,在环境中定位、定向和寻路。它能帮助人们在记忆中对环境布局加以组织,提高在环境中活动的机动性,方便工作、学习、购物和休闲等活动。根据上述,说明人们在空间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在编码、存储、解码和整合的时候,存在使环境的某些方面失真的倾向。虽然这种认知图式是不准确的、不完全和不完美的,但是它表明我们描述环境时是有选择的,是以对我们生活有意义的方式处理和组织信息的,其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有效率的简化的认知结构,这就是认知地图。当前35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地图的构成要素:根据林奇的理论研究,规定了用来构成城市表象的五个基本因素: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认知地图理论的缺陷:有限的知识能否整合出具有大量信息的认知地图;二维的认知地图怎么表现三维的立体空间;认知地图是一种结构性知识,不能完全帮助人们完成行动,需要语言来辅助;认知地图无法对不同级别的两个次级别进行比较。如果地图中的障碍过多,头脑中对距离的认知会比实际的长得多。当前36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地图的方法画草图:最主要的方法是让被试画出其城市大的草图,即在纸上画出他们看这个城市的表象。对某一环境进行图示反应:再认一个人心理贮存的环境图像。用阴影区域代表主观性质,像吸引性或熟悉性的集体评定。再认任务:是否能找出在一些不熟悉地方的图片中所插入的一些标志的图片。距离估计并建造统计意义上的地图:通过让被试简单地估计一个环境中两个地点间的距离。尽管这种方法避免了其他方法的一些问题(如绘画能力的差异),但它本身也有不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从A到B距离的估计,不一定与他对从B到A距离的估计一样。当前37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地图的一些共同成分,即用来描述和分析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维度: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及标志。[兴趣]请同学们画出从宿舍到学习地点的环境意象。当前38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Splendidsplit当前39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地图的影响因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个体的社会阶层及一些个体差异特征都会影响认知地图的特点。环境熟悉程度对认知地图的影响表现在对环境越熟悉,认知地图就越完善,越清晰,细节越多,也越接近自然。社会阶层对认知地图的影响,表现在中产阶级或高阶层的个体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认知地图较正确。当前40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在个体差异的各因素中,认知地图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通常认为在总体上男性的视空技能优于女性;在认知地图所包含的成分的数量上,表现出女性的认知地图中路径较男性的少,标志则更多。当前41页,总共47页。园林版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地图是如何获得的?对环境的认知地图的获得包括两方面意思,一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发展,个体认知地图的发生过程;另一是个体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