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初中地理教案3篇【】初中地理教案3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的: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3.结合图文资料,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教学重点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教学难点:结合图文资料,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读图1.读图6.25,完成以下各题。(1)在图中找出: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2)在图中找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沉的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2.古代文明(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拟,容易开挖(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以下现象课本P27页活动:1.以下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归纳: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说”。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知识点三:严重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_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缺少了保护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结合教材图6.32,分析^p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多,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地表裸露,缺乏保护;③夏季降水,且多。(2)人为原因: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等活动破坏地表。(4)合作探究:讨论完成教材29页“活动”2,得出结论是:①土质:(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坡度:(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降水强度越,水土流失越严重。2.水土流失的危害(1)带走地表肥沃的,破坏了和,使得自然灾害加剧,恶化(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宏大困难。(3)阅读教材29页图文资料,完成“活动3”知识点四:水土保持1、黄土高原生态建立的措施(1)采取等生物措施与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2)合理安排,如陡坡地退耕,过度放牧的地方等。2.合作探究:结合教材,30页“活动”题的图文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1)读教材图6.37,讨论“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拦截坡地流失的,堆积形成肥沃的(2)读教材图6.38,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立,可以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的作用。(3)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①陡坡地应全部退耕,缓坡地应修建耕作。②退耕结合,开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③退耕的同时要控制的增长,减轻其增长过快对土地的压力。④退耕是一项综合举措,黄上高原的和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仕务。(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1)疑点、难点、分歧点探究考虑读图6.29,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明确: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别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兴旺、人口集中的地区。(四)稳固训练,拓展进步探究初中地理教案篇2【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理论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上下、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同学们看到地球外表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上下起伏呢?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老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上下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别?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①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间隔。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间隔。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一样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2.等高线〔板书〕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上下和地形起伏?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拟各点的上下。总结: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上下,还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地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学生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看看左右两个山坡的陡与缓?并判断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有何关系?确定: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从图可见,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的差异很大,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学生总结老师补充:等高线弯向海拔低处为山脊,反之为山谷:两个相邻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指导学生读图1.30,观察分析^p设色地形图的着色规律,从而得出:在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地形的图即为分层设色地形图。3.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分析^p不同的着色: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山地和丘陵,绿色代表平原,褐色为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局部。[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课本P17活动。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分析^p能判读出各地的上下状况。而如何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的起伏状况呢?这就需要观察地形剖面图。4.地形剖面图〔板书〕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课本P18活动3。先理解绘制方法,再观察绘完局部,然后自己动手绘制完好。总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三、小结指导学生先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学生小结所学知识【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可取效果: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线,以练习为辅助,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生动地解决难点问题。缺乏之处:由于本课内容多,难度大,在环节设计上欠完美。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8时〕执教人:唐素芳执教班级:七〔1〕〔2〕【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记住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或指向标区分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能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或指向标定方向;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才能,如辩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可以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和指向标等确定方向,通过区分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教学重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教学难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3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投影表格针对表格内容,可以进展比例尺形式的换算和大小的比拟并答复。2.地图根本要素包括哪些?上节课我们已学习掌握了三要素之一:比例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剩余的2个问题:方向和图例。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投影:“____图”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15活动1的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并答复:〔1〕经纬: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先据经线定南北,再依纬线定东西,最后取综合。〔3〕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所标三点的四个方向,Y在X东北方,X在Z西南方。总结: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近北极为北,近南极为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直线纬线左西右东;弧形纬线:据地球自转〔自西向东〕,箭头为东方〕。经纬网定向法〔板书〕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有的地图画有一箭头,箭头方向指示为北方,这个箭头叫什么?〔指向标〕小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即指向标指示北方。2、指向标定向法投影图,学生考虑:〔1〕A在B什么方向,A在C什么方向?〔2〕假设图中AB两点间直线间隔为24千米,请计算出该图的比例尺。学生讨论后答复:A在B正北,A在C西北;先量得AB图上间隔是2.4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0或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答复课本P15“活动2”学生活动:科技园在学校的东方,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园区的南方,学校在火车站北方,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学校与农业实验区的直线间隔约为650米,从学校沿公路到科技园区,间隔约是855米〔四段公路图距分别是0.6、3.2、1.6、0.3厘米〕提问:有的地图,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如何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一般定向法拓展: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当你外出旅行迷路时,你怎样确定方向?学生小组讨论答复:①白天:晴天据太阳定方向,据树木定方向;②晴夜:北极星定方向;③房屋定向法〔北半球,一般坐北朝南〕大家知道,地面上的景物在地图上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即图例〕,并标注一些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4、图例和注记〔板书〕请观察图1.24,看看一些常用图例有何特点?你能记住一些吗?〔提示学生注意分类观察,找区别,如界限、交通线、城市、水库和湖泊等。〕三、课堂小结留2分钟时间,由各小组的同学在组内交流,然后找几名代表总结,通过本课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可取效果: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注重知识的运用;针对性练习,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偿性教学;引进竞赛鼓励机制,活泼气氛,调动积极性。缺乏之处:对难点的打破及节凑的把握不准。解决措施: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才能,并精心备课,合理安排内容的进度和难点的打破。初中地理教案篇3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承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展分析^p一下。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承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根底上老师归纳。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p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观察考虑,深化自学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奉献吧。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学生活动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2、观看展示3、观察不同的地图进展分析^p判断4、学生踊跃答复以下问题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学生看图稳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答复以下问题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根底、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老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p、考虑,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老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p、考虑,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开展变化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用工聘用合同标准文本
- 分包工程合同8篇
- 买房卖合同标准文本
- 关注行业动态的必要性计划
- 产品全国包销合同标准文本
- 丰台租房合同标准文本
- 评估品牌传播成效的策略计划
- 全职老师合同标准文本
- 电信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及治理计划
- 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计划
- 2025道德讲堂课件
- 学生心理健康一生一策档案表
- GB/T 9799-2024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
- (正式版)JTT 1499-2024 公路水运工程临时用电技术规程
- 肺栓塞最新版课件
- 钢板桩项目方案设计(范文参考)
- 山钢钢板材质单
- 男性公民兵役登记表.docx
- 员工技能等级评定方案汇编
- 景津压滤机说明书(共62页)
- 普通车床作业指导书(共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