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态陵园墓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生态陵园墓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生态陵园墓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生态陵园墓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生态陵园墓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35页共36页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生态陵园(墓地)2、项目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地址:3、项目建设地点:4、项目用地性质:5、项目建设规模:规划建设用地706285.16平方米,其中林地面积333500平方米,墓区设计面积372785.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50.00平方米,总规划墓位10万个,分期建设,第一期完成基础设施和4000个墓位建设,其中高档墓位2000座,中档墓位2000座。6、第一建设阶段:2012年3月—2013年10月;2012年完成投资4000万元,2013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7、项目一期总投资:6000万元。启动资金:5000万元。8、项目资金筹措:申请划拨。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2、《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3、民政部《关于公墓管理的暂行规定》;4、《黑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5、《黑龙江省公墓管理规定》;6、《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墓建设管理的通知》(民发{2008}203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256号令)8、《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国务院,1998年12月9、《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10、《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9年、2010年)11、2010年《中国殡葬绿皮书》12、其它有关法规、条例与建设工程有关规范等。三、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方面1、项目的提出与必要性2、工程选址及土地状况3、工程建设方案4、主要配套工程5、环境保护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四、主要研究结论及投资经济指标1、项目概况本项目为********生态陵园(墓地)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东距创业农场10公里,西距*****公里,南侧为农田,北侧为山林。规划建设用地706285.16平方米,其中林地面积333500平方米,墓区面积372785.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50.00平方米,总规划墓位10万个,分期建设。项目第一阶段建设期为2012年3月——2013年10月,一期总投资6000万元,启动资金5000万元。其中,墓地建设以公益性为主。体现绿色环保殡葬。尽量保留自然景观和植被,达到“远眺青山绿水,近看逝者安息”。在规划方面,应将垦区历史文化融入到殡葬文化之中,充分利用北大荒的优势,把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和黑土文化融入到殡葬文化陵园之中,建造一座“活人乐、逝者安”的殡葬文化主题陵园。这样,即能解决当地殡葬难题,又可以带动地区就业和经济发展。因此,亟需打造一座园林式绿色陵园。辖区人口21万人。按年平均死亡率千分之5~7.5计算,每年新增约需墓位1000-1500座。加上原有零散墓地进入到该陵园的需要,4年内共需墓位10000余座。陵园内可建墓位10万座,销售前景可期,完全可以实现以墓养墓的目的,同时也是地方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2、项目一期总投资估算本项目一期总投资6000万元。(1)建设投资估算:5700万元。表1-1*******生态陵园(墓地)建设投资估算项目名称单位造价(万元)一、服务中心区785静思水池(假山)100平方米30忠孝广场11300平方米113通天塔一座300办公楼1600平方米304浮雕墙长600米,高3米30焚烧区8800平方米8二、水系29水池3.8万平方米20水渠长1450米,宽6米9三、道路300主路宽6米,长550米52次路宽3米,长3060米128支路宽1米,长1.5万米120四、绿化335植树2万株300草坪74540平方米35五、服务设施408停车场25500平方米408六、墓地建设2900高档墓位1500座1650中档墓位2500座1250七、场地平整54场地平整18万平方米54八、墓区景观小品889十二生肖柱1套120二十四孝雕像1套160凉亭2座60牌坊1座120神道雕塑1套180景观桥3座109九龙浮雕1组90龙柱1对50总计5700(2)流动资金:300万元。3、项目一期启动资金筹措:申请划拨5000万元。4、一期财务评价结果(按销售经营期10年计算,含建设期)(1)财务效益净现值FNPV=1673.90万元(2)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6.88%(3)财务投资回收期FM=7.2年(4)资本金净利润率=33.48%(具体见附表1-12-13-1)项目一期总投资:6000万元。启动资金5000万元。(2012年完成投资4000万元,由一期启动资金解决;2013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由启动资金解决1000万元,销售墓地回收资金解决1000万元)。第二章项目的建设背景和提出及建设必要性一、项目的建设背景和提出据黑龙江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火化率高达77%,高于全国48%的平均水平,2008-2010年,全省共投入殡葬惠民资金2亿多元,惠及500多万群众。大兴安岭、七台河、齐齐哈尔等地以政府形式出台政策;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黑河等地民政系统建立了殡葬补贴制度;萝北、塔河建立了殡葬基本费用政府买单制度。同时,全省强化清明祭祀管理。清明节期间,全省殡葬系统总动员,全员上岗,加班加点,通过建立健全保障措施、部门联动机制、动态信息反馈机制和24小时值班值宿制度,确保了清明节祭扫活动平安、有序开展。2010年《中国殡葬绿皮书》提出,确保火化率、推行绿色安葬、实施殡葬标准化。绿皮书指出,2009年,我国殡葬事业化挑战为机遇,科学发展迈出新步伐,公墓管理实现新突破,平安清明取得新成就,行风建设有了新举措,绿色殡葬取得新进展,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同时也存在着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基本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适应、市场化服务不规范、用品销售市场监管不健全等问题。2010年,殡葬事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下,以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契机,在建立殡葬基本服务补贴制度、完善依法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大政府对殡葬服务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加快殡葬服务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殡葬事业单位建设和殡葬技能人才培养、巩固公墓清理整顿和行风建设成果等方面取得新发展。绿皮书强调,2010年,我国殡葬业要在以下三大难点问题上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有所突破:第一,坚定不移地推行火化,确保火化率不下滑。在火葬区实行遗体火化,是我国法律规定的遗体处理方式。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推行,2002年全国平均火化率首次突破50%,到2005年全国平均火化率达到53%的峰值之后,近年来,全国平均火化率持续徘徊在48%左右,情况不容乐观。同时,对火葬的质疑屡见于媒体,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和地方党政领导,这对火化率的降低无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亟需树立坚定不移推行火化的信心,加大宣传教育和执法工作力度,遏制部分地方火化率下降的趋势。第二,大力推行绿色安葬方式。在土葬区,要大力推广安徽省土葬改革的经验,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将土葬改革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加大土葬改革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倡遗体深埋,不留坟头,不占用耕地,着力治理乱埋乱葬现象,推进墓区建设,确保土葬改革健康有序推进。在农村火化区,要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为辅,经营性墓区建设为主,以墓养墓,同事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依法治理“装棺二次葬”。推行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海葬等绿色葬法,是世界性的殡葬改革发展方向。目前在我国,上述新葬法还不为人们所接受,处在试验推介阶段。必须研究制定倡导、鼓励、扶持新葬法的政策,研究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因地制宜地推广少占地或不占地的新葬法,因此建设集中地墓地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探索建立标准宣传贯彻监督机制。殡葬行业是高科技含量行业,必须配套相应的标准化体系来规范和制约。目前,我国殡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处在起步阶段。总体情况是:标准的制定取得了较大进展,标准的实施进展缓慢,标准的宣传贯彻监督机制尚未建立。由此造成殡葬行业执行标准不力甚至有标准不执行的情况比较普遍,直接制约了殡葬行业的科技进步。必须就建立殡葬技术标准宣传贯彻监督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建立这一机制的对策建议,为建立殡葬行业标准宣贯监督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公墓是社会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如果把医院的产房比作生命的起点,把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视为生命之旅的各个驿站,那么陵园和墓地则是人生的终点站和归宿。其存在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逝去亲人寄托哀思的直观表象——墓地的需求越来越高,搞好墓地建设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切实体现。2.公墓地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丧葬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公墓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传承性,易与封建迷信的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哭、闹、烧纸、冥钱等,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宣传,用先进、科学、文明的丧葬理念取代愚昧、落后、迷信的丧葬观念。因此,现代公墓(园林式陵园)建设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3.公墓建设是殡葬改革的需要。公墓是国家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载体,可以规范社会的丧葬消费。建国以来,殡葬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们基本上树立了正确的、文明的丧葬观。丧葬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本身具有一定落后的因素,一旦条件允可,很可能导致封建迷信的发展。因此,加强公墓建设与管理,提供多元化的骨灰处理方式,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发挥引导殡葬消费的作用。4.公墓建设是城市和地区建设发展规划的需要。陵园建设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现代城市和地区的文明与进步。综观一些城市和地区的公墓陵园,其优美的环境、独特的艺术形态、浓厚的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城市和地区的历史和人文景观。公墓是城市和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成为重要的人文纪念公园。因此,一个城市和地区应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搞好公墓陵园建设,提高公墓陵园的文化含量。公墓是当代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其建设和发展应体现和适应现代城市和地区综合发展需要,既要少占用土地,又要充分照顾对前人的怀念之情。5.公墓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场所,是社会化服务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行业。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公墓已由单一的处理骨灰发展为多功能集合体。充分认识公墓的价值与功能对于公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1.指导思想墓园作为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形象表征。中国的殡葬文化深受传统习俗影响,尤其是厚葬观在古代中国社会占有绝对优势。究其产生、盛行的原因,一是在于灵魂不灭观念和祖先崇拜,而是在于儒家历来提倡孝道,把养生送死等量齐观,甚至视送死的程度超过养生。于是,厚葬、隆祭、久祀便成为传统躬行孝道的最佳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国家的殡葬改革政策与民众的祭尊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墓公园化、形式节俭化、礼仪高雅化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公墓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本次规划本着“融入自然、文化建园”的方针对其进行具体设计。进入陵园,恰似进入绿色的天堂,诗意般的意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少了一份悲哀,多了一份欣慰。作为现代新概念陵园,它传达的已不是冥界的静默,而是将死亡转向对生命的回想与召唤,是在慎终追远中弘扬传统美德,在缅古怀组上营造文化氛围。2.设计原则·功能性墓园的基本功能是为逝者提供一个宁静的安息之所,而其真正作用应是引发生者对“生”之意及生命本质问题的深层探求和反思。·生态性先建花园,后建墓地,充分利用有限面积设置大草坪、疏林花境,突出自然野趣,营造一个绿野繁花、舒朗大方、美丽宜人的自然环境。·特色性吸取现代国内外造园精华,突出黑龙江垦区和建三江管理局历史及文化特色。通过明确的轴线组织,变化丰富的台地,大尺度的跌水和平台,新颖的布局形式,使园区环境个性突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和对陵园现状气氛的特殊要求。·文化性突出文化建园思想,从高品位的角度体现生命文化。用隐寓的艺术语言,现代化的变现手法展示东方生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使陵园文化摆脱陈腐、压抑的感受,使之成为集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感的艺术长廊。3.目标将*******生态陵园(墓地)建成一处绿树掩映、回廊曲折、墓葬错落有致,集历史文脉、文化艺术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综合凭吊、瞻仰、纪念、旅游和文化观赏等多种功能的大型花园式墓园。第三章市场预测及分析一、项目定位******生态陵园(墓地)项目要充分利用北大荒文化品牌优势,在规划设计方面,将垦区的发展历程融入陵园文化之中。要充分挖掘这方面的潜力,把历史文化和殡葬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目前的选址,完全有条件打造一个园林式主题陵园。同时,本项目的实施也具有以下功能:1、文明消费功能死亡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绵延已久的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相信人死后多变成鬼,所以田野、林间等地出现的墓地,常给人带来压抑和恐惧感。殡葬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制约规范着人的行为,人们在祭、扫墓时,往往自觉不自觉的夹杂着一些潜意识的、迷信落后的东西;严重的侵蚀了人的心灵,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现代园林式公墓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乱埋乱葬行为。另外,现代园林式公墓环境优雅、庄严祥和,使祭扫者得到熏陶,心灵得以净化,行为受到约束,并逐渐自觉告别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悼念方式,如送鲜花代替烧纸钱就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现代公墓对丧葬消费起着向导作用。2、绿化观赏的功能历史上无论是皇家陵墓还是平民墓地,都比较重视绿化,一座陵、一块墓地,往往就是一处园林景观,国家公墓更是如此。现代人物质生活丰富,社会需求日益提高,在丧葬方面,希望故去的亲人能安息在公园一样的墓区之中,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和精神上的安慰。特别是在三江平原上,公墓如能突出绿化美化,不但不会产生污染,而且会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公墓是人文景观,一草一木、一亭一碑无不体现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情趣。随着时光的流逝,墓地的功能不断提升。像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俄罗斯新圣女公墓等都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国的现代公墓起步晚、时间短,完全可以用现代的视角,把公墓建设纳入到城市和地区总体规划中,努力提高公墓文化、艺术品位,营造墓地的可亲性,使其成为一个可供人观览、融合自然与人文主体的纪念性公园。3、历史文化的功能墓地是古代文化的遗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无论是山间的孤冢,还是城市郊野的墓群,都不仅是生命终止时的最后定格,也是记录墓主所生活时代信息的宝库。一代代墓地的积累,给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和回忆,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由于战乱和时代变迁,记录人类活动的很多资料已湮灭无闻,给后人研究造成很大不便。幸亏有了墓葬这种古人留下的遗产,才使我们能够完整地考察、解读文明时代人的思想、生活、生产和习俗等。几十年、几百年后,现代公墓也将成为历史的遗迹,我们的子孙后代若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或习俗演变,可能也要靠墓地这一实物形态。4、教育纪念的功能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不管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一生都或多或少地都为社会留下了某种精神物质财富。墓地是他们人生的归宿,也是纪念和缅怀他们的圣地。无论是倘佯在巍峨壮观的大禹陵、黄帝陵、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公墓,我们都会强烈地感觉到生命的短暂、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升华。每一个地方都有值得纪念、缅怀的名人和普通人,如果把其墓修缮和保存好,通过墓碑来体现他们的贡献和价值,适当地加以宣传和策划,不但可以起到纪念的作用,而且可以昭示激励后人更加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增强使命感和为后代留下财富的荣誉感、责任感。当然,公墓的上述功能能否真正的发挥出来,关键在于经营者能否高屋建瓴。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它作为现代城市和地区的组成部分来管理、建设,把其作为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来对待,才能切实体现公墓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才能实现质的飞跃。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加强精神文明的发展,应该把这个关系到地区形象以及民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议题尽快实施。二、市场预测及分析该项目所在地生活着汉、满、蒙古、回等十余个少数民族,辖区人口21万人,农业人口占80%以上。按年平均死亡率千分之5~7.5计算,每年约新增墓位需求1000~1500座,考虑到目前零散的墓地有搬迁到该墓地的需求,经过周密的调研,未来五到六年内,该地区对墓位需求量保守来说有10000余座,而且对墓地品质需求呈现差异化趋势。中国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各族人民对“老有所养”、“逝有所安”高度重视,积累了广泛的经验。目前当地还没有一座规模化的绿色环保公墓,如在近期内能尽快建成此项目,对巩固殡葬改革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提高人民的福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项目一期规划建设各类型墓位4000座,其中,高档墓位(2000座)预定销售价格22000元/座,每年收取管理费300元/座;中档墓位(2000座)预定平均售价10000元/座,每年收取管理费100元。从2012年建设期开始计算,到第8年末(2019年末)收回全部投资之外,还有508.70万元的利润;保守考虑销售市场,假设在第10年末(2021年末)全部完成销售,此时利润为1673.90万元,利润率为33.48%。说明此项目投资风险完全可控。因此,本项目的市场空间需求巨大,预计销售趋势良好。必将会对本地区的殡葬业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第四章建设地点自然条件及建设条件建三江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的三江平原腹地,与同江、富锦、抚远、饶河、友谊两市三县相邻,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总面积1.235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黑龙江省垦区面积的22%。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由十五个农场组成:七星、大兴、创业、前进、洪河、前锋、八五九、胜利、勤得利、青龙山、红卫、前哨、二道河、鸭绿河、浓江。界江国境线长达230公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区内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资源丰富,硬资源和软资源一样富集发达,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及边境贸易的巨大优势和独特条件,富有发展现代化企业特别是绿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独特优势。因盛产绿色优质水稻闻名,素有“中国绿色米都”之誉。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素有“小三江”之称。拥有勤得利、东安2个码头,福前铁路、前抚铁路、佳抚公路横贯,建虎高速公路过境,交通发达,通讯便捷。有洪河、挠力河等4个国家级和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400多万亩沼泽湿地。总控制面积1.235万平方公里,耕地1100万亩,尚有可垦荒地76.9万亩,林地257.4万亩,牧草地35.2万亩,水面面积70.7万亩。年平均无霜期184天。经过几代北大荒人4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在建三江管理局已拥有15个国有农场、111个管理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职工4.4万人,科技人员0.8万人。2010年粮食总产量120.8亿斤,农业总产值156亿元。区域内三江环绕,农场集中,布局合理,土地连片,区域完整。电力联网,机械配套,程控电话、计算机、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覆盖全局,小城镇建设日趋完善,具备开放型、多功能、社会化、现代化特点。建三江管理局已经发展成既有农垦特色,又有城镇风貌的新型垦区。特殊的战斗群体21万建三江人,来自全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他们形成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特殊群体。由包括这个群体在内所有黑龙江农垦人塑造的北大荒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昔日不但靠它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积累了宝贵的财富;而且今后依靠这种精神一定能够更快和更好地发展。特殊的风景线美丽富饶的建三江,不仅凝聚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华儿女,献身建三江的开放、开发、自愿为这里的建设出力流汗,尤其是老农垦战士、支边战士、知识青年,他们为这片热土献出青春献终身,献出终身献子孙,世世代代战斗在这片黑土地上。而且,每逢春秋两季,还有10万民工大军涌向北大荒,一座座农家屋,是他们的临时住所,春播种、秋收割,幸福劳动形成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为建三江垦区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第五章建设方案一、项目建设理念1.符合国家殡葬改革政策和省、市人民政府相关规定;2.充分尊重当地丧葬习俗;3.提炼升华佛教习俗和中国风水文化;4.充分考虑本项目公益性,以及用途的特殊性;5.规划设计一步到位,不同定位和性质公墓分期建设。全面考虑以上因素的同时,按布局紧凑、交通便捷、互不干扰、分流有序,并适当考虑改、扩建和分期建设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二、建设规模本项目*******生态陵园(墓地)。基于目前当地殡葬实际状况和本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垦区历史文化,佛家文化融入到殡葬文化陵园之中,以加快该地区殡葬事业改革进程,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以达到下列规模:公墓的建设规模要具有前瞻性,设计要求尽量做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不饱和,绿化、景观、道路达到中高档次,可持续发展。三、建设内容本项目包括生态陵园建设及配套公墓、道路绿化、配套设施等。(一)绿化规划1.规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尽最大可能保留现状树木和山体现状;·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植物特性,采用乡土树种;·花园式墓地原则,打破以往墓地冷寂气氛,形成开朗明快、环境优美、鲜花盛开的园林式墓园。2.绿化规划园区绿化分为两部分,一是墓葬用树(以树代墓),二是环境绿化,主要用于绿化美化和功能美化。墓葬用树打破以往常绿树传统沉闷气氛。规划除采用云杉、冷杉、侧柏、圆柏之外,采用一些落叶树种和灌木、白桦、家榆、柞树、色叶树、落叶松、丁香、花楸、忍冬、榆叶梅、红瑞木等。栽植手法整齐划一、行植列植。环境绿化规划树种有杨树、榆树、柳树、樟子松、油松、椴树、铺地柏、云杉、水曲柳、胡桃楸等。规划保留区内树林,规划果树有山杏、山樱桃等。规划观赏草坪为早熟禾类、剪股颖、三叶草等。墓位用地草坪缀花采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和当地草本植物。(二)墓区设计1.墓碑摆放形式墓区墓碑沿规划的弧形道路摆放。墓位占地——低档2×2平方米,中档2×3,高档3×3.注:该占地面积仅作墓位间距的控制,而非指墓碑占地。*****生态陵园(墓地)为客户提供塔、墓、树、廊、壁、洞等多种骨灰安葬形式。总体上看,可分为高、中、低三档。表5-1存放方式档次定位形式塔葬低价位骨灰箱树葬低价位树下立卧碑墓葬低档卧碑、简易立碑中档座碑和精加工碑高档精雕艺术型碑廊、壁葬中档墙葬骨灰2.灵位数量控制以客户需求和国家殡葬业发展趋势看,墓葬形式民众较易接受,也易创造保额回报,而塔葬、壁葬形式则具有更强的市场生存能力和更长的运营期。3.墓碑形式设计大力提倡树葬与草坪葬的墓碑形式,减少立碑的使用,增加卧碑的数量,卧碑周边配以花草树木。表5-2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一览表项目名称单位一、服务中心区静思水池(假山)100平方米忠孝广场11300平方米通天塔一座办公楼1600平方米浮雕墙1800平方米焚烧区8800平方米二、水系水池3.8万平方米水渠长1450米,宽6米三、道路主路宽6米,长550米次路宽3米,长3060米支路宽1米,长1.5万米四、绿化植树2万株草坪74540平方米五、服务设施停车场25500平方米六、墓地建设墓位4000座七、场地平整场地平整18万平方米八、墓区景观小品12生肖柱1套24孝雕像1套凉亭2座牌坊1座神道雕塑1套景观桥3座九龙浮雕1套龙柱1对第六章企业组织及劳动定员一、生产组织机构在民政局的领导下,采取公司性质经营和管理。陵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公司的一切重大事宜,监督公司管理机构的经营和管理工作。董事会由董事成员组成,公司设日常经营和管理工作的管理机构。公司设一名总经理,由董事会任命。在董事会领导下,总经理全面负责组织和领导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工作。总经理下设一名副总经理,由总经理聘任。公司设有现代管理机构,由办公室、管理处、墓地开发处、财务科、等职能部门组成。每个部门设一名负责人,业务多的部门设一名主管来管理日常事务。二、工作制度公司运行为两班倒。因公司经营性质,工作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公司运营必须24小时有人职守。办公室、管理处保证两班轮流职守,其他部门可根据需要配备值班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为一班制。三、劳动定员表6-1劳动定员一览表序号岗位总人数最大班人数班制1经理1112副经理1113技术人员1114办公室1115财务1116统计员1117收费人员2218商品部21110维修24111司机23112保卫41213清杂工21114食堂322合计2320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一、环境影响分析1、建设项目对生态的影响分析(1)对景观的影响分析项目对区域内的景观格局影响主要有:新建道路对原有景观布局进行重新分割;新建各种人工构筑物增加了区域的人工景观。这些新景观格局带有强烈的主观思想,从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角度出发,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景观功能状况的优势,决定了人们对自然法则的尊重态度。(2)对植被的影响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破坏少量植被。从现场踏勘情况分析,园中道路、人工构筑物建设导致局部植被清伐,由此降低植被覆盖率,也改变了地表径流,可能造成冲、淤、涝、渍等影响;此外陵园山地通过植被类型的局部调整和改造,其正面影响是使区域内物种比例更加合理,提高区域内林地的异质性,从而更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园区景观建设。但引进物种的不恰当,可能造成外来物种的生态入侵、破坏原有植被生态群落。(3)对动物的影响陵园施工和营运,噪声强度和特定日期因祭扫、纪念活动人流量的增加,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对动物会产生迫近效应,影响鸟类的生活。2、大气、水、声、固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质量影响分析施工期:陵园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土、沙石,如果将这些废土、沙石直接排入水体,将会堵塞溪流,使水体的浊度和有机污染物增加,污染水体。施工期间,施工营地还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这些生活污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COD.BODs、油脂等,这类污水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可能导致当地水体质量下降。营运期:陵园建成运营后,来宾大多是在逝者忌日或者清明节等特殊节日前来祭奠,由此带来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如果不集中妥善处理,随意排放,有可能会对区内水体造成污染,而且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性。(2)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分析陵园建设施工期,施工作业产生的粉尘、扬尘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短期的,随着工程的结束完工,这种短期影响也将消失。运营期间大气主要污染来自停车场附近的汽车尾气以及祭奠活动所产生的烟气等。(3)声环境质量影响分析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期噪声和项目投入运营后机动车辆行驶带来的噪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但强度较大。据初步调查,区域内没有声环境敏感点,所以施工期的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有显著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随着工程完工而消除。运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石材加工厂的打磨机、来宾的喧哗声等。本项目的噪声强度不大。(4)固废影响分析陵园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如果将这些固体废物随意堆放,不仅影响环境,而且会使水体受到污染,并造成水土流失。陵园建成运营后,祭拜高峰期时每天产生大量垃圾,由此带来的生活垃圾不集中妥善处理,随意排放,有可能使墓区内环境和水体受到污染,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二、环保措施1、生态影响减缓措施陵园的运营应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保护和优化生态建设对策及措施建议如下:(1)运用生态原理,按照植物生态与造景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复层结构的植物配置,达到乔灌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阳生与阴生相结合,提高植物组合的叶面积系数和绿量,使植物群落在相当的时期内保持景观效果的稳定,达到较强的生态性、观赏性和多样性以及节约工程投资和养护费用的经济性。(2)从景观角度关注生态问题,注重人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在生态群落和审美基础上进行艺术配置,从而达到陵园环境的生态结构优化和整体协调,体现陵园生态园林的价值(生态、环境保护、美学、社会公益和经济等价值)。(4)充分重视强化园区水库湖景、山涧溪沟、水塘等的水源涵养。力求保障枯水期水库、水塘等亦能“山明水秀”。对现状水库库区、溪沟、水面等重要水源涵养地带的植被,应严加保护与优化,对不利于水源涵养PAGEPAGE38的各项建设应予避免。(5)充分重视现状林与植物种类的优化。树种选择应严格选择地带性森林树种,保持园区自然植被生态属性;充分重视和重点实施现状荒坡荒地的植树造林,充分重视乡土树种的合理选择和利用,避免城市绿化树种大量涌进陵园;避免导致部分地带植被的转变和破坏;警惕与杜绝生态入侵的潜在隐患。(6)充分重视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要求,合理处理乔、灌、草之间的层次、比例关系,使植物在生长环境上形成一种和谐的物质能量交换,促进植物群落的健康发展,既展示园林三维空间景观的丰富多彩,又能更好地发挥陵园人工环境的生态效益。(7)充分重视景区景观山石的保护与避让。充分重视对园区各式大小山石的保留保护,严禁对其破碎作路基铺垫或作为砌坡材料。(8)重视景区建筑物的景观设计与景观要求。园区各类建筑物,包括亭台楼榭、园林小品、铺装以及服务设施等构筑物的规划与建设,要求其体量、体态、色泽、质感、风格等必须与周边景观环境有较高的相融与协调,并顺应地方民风民俗文脉。充分利用植物的人文属性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运用景观学理论,根据功能需要赋予不同空间以功能意义和感情、文化色彩,营造出具有生态园林式陵园特色的空间。(9)建筑、道路施工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在施工现场,建设会产生一定面积的水土流失。当雨季来临,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否则裸露的表土、松动的石头不仅产生水土流失,还可能产生地质灾害。具体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按照建筑、道路工程的水土保持规范要求执行。(lO)在公墓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好当地的鸟类资源,这不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以成为重要的景观资源。从鸟类种群的维持和增加角度讲,生态类型的多样性非常重要。为了维护鸟类多样性,吸引更多的鸟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施工期间,尽量保留沿线区域植被多样性,维持溪岸、库岸的自然状态,保持生态的连通性;减少对现有林地、果林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度,以免由于植被环境的变化,而造成鸟类较大程度的迁离,以至导致区域农林虫害的发生。■优化园区绿化建设,重视乔、灌、草生态环境的综合建设,使植被层次多样化,尤其重视乡土树种的选择和应用。植物种类可以选择一些当地适生物种;重视植被的覆盖情况和自然恢复;创造鸟类栖息、觅食与繁衍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加强管理,限制进入陵园的车辆并禁鸣喇叭,严禁游人在陵园内高声喧哗,让鸟类在相对安静的区域中栖息;严禁打鸟、猎鸟的行为。(11)其它综合措施。包括:加强与落实景区防火规划,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措施,严禁在园区内焚烧树叶,严禁园区随意携入火种与使用火种;加强管理与宣传,严禁游客攀枝、摘苗、林地践踏等对植被生态有破坏性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加强园区生态保护意识宣传及明牌警示等。2、其它环保措施(l)为避免祭祀活动烧香烧纸影响陵园空气质量,应注意以下管理措施:在各墓区人流相对集中的地区,统一由管理员管理,满足丧属焚烧香纸的祭拜习俗需要,同时焚烧炉应尽量设置在下风口,以免对园区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焚烧炉周围的植物多选择抗烟、吸尘树种。此外陵园应积极倡导文明鲜花祭拜,逐渐消除传统祭拜陋习。(2)固废防治措施:①固体废物收集方面:设置防渗漏的垃圾收集站,设置果皮箱,由专人捡拾乱丢弃的废物等。②固体废物处理方面:将收集在垃圾站的垃圾进行分类堆放,能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出售,一般生活垃圾定期清理。③向前往祭拜的来宾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告示来宾不要随地乱丢固体废物,禁止踩踏植被、破坏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加强园区生态保护意识宣传及明牌警示等。第八章劳动安全、消防、节能措施一、劳动安全1、设计依据和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全体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根据199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劳动部第三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的精神编制本篇章。设计遵循的主要标准有:a《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b相关专业设计中有关安全技术的规范、规程。2、不安全因素和职业危害分析(1)自然危害因素:主要涉及暴雨、洪水、雷电、地震、暑热灾害等,若处置不当,即有可能造成建筑倒塌、设备损毁和人员伤亡等。(2)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火灾、电气事故、停水事故、设备事故和坠落伤害等。防火灾是本项目的重点。(3)职业危害主要有:生产过程中噪音影响及工作中受高温等可能产生的影响。3、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1)防自然灾害措施防洪排涝以当地的防洪标准作为计算依据,确定场地设计标高,保证雨水外排畅通;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规定对各生产建筑、办公楼、电源系统和配电房等建筑物设置防雷、接地装置,各建筑物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按照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各办公室等设置通风、保温设施,在处理突发性灾害事件时加强对全体职工的自我防范教育。(2)生产过程中劳动安全及职业危害的防范措施a根据各生产工序的性质设置安全通道出口,配置事故照明、应急及疏散标志,以利于安全疏散和处理紧急事故。b按照《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范》设计,对噪声源采取消声、隔声和吸音措施。对本工程的噪声源等,在设计中在墙面使用隔声和吸声材料。c设备电气的安装、维修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设置触电保护装置。d孔洞处加设盖板和围栏等防护措施。e加强安全教育,对有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技术操作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二、消防1、设计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起实施)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c《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d《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版);e《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1992;f《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02、消防设计原则本项目建设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消防措施。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做到促进生产、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和“三同时”原则。3、运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消防水源和消防水量本项目按生产的火灾危害性分类属戊类,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消防水源为园区接入的自来水,消防给水量室外20L/S,室内10L/S。按其同时发生火灾的次数为一次,火灾的延续时间为2小时计算,园区各墓区自备消防泵,供水系统要能满足消防要求。4、消防措施(1)园区总图布置各建筑物间距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要求,设有消防通道,并沿路按规定要求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2)建筑设计按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设计,室内按规定设置防火分隔区,疏散门,各区均设有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枪,并按标准配备灭火器材。(3)着重考虑防火设备,避免人多及燃放烟花而引发的火灾。(4)电气及防雷各建筑物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设置避雷装置,防止雷电侵入发生火灾。各电气设备的非带电金属外壳、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等设备设置可靠接地、接零系统,防止人员触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发生。(5)防震按6度设防。三、节能陵园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坚持“建筑防护为主、设备为辅,最大限度降低运行成本”的原则。尽量通过建筑物本身实现建筑物内部温度控制,降低能耗,减少投入使用后的日常设备运行费用。因此应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选择建筑模式、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做到一劳永逸。1、节能意义能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能源消耗与储藏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阶段,是国民经济对能源保持旺盛需求的重要阶段,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因此,节能己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2、节能依据(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各项规定,加强能源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2)依据《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颁布的有关节能设计标准及技术规定和《中国技术政策大纲》中的节能规定。(3)《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计交能(1997)2542号文。3、节能措施(1)管理措施1)加强控制设施,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材料及能源损失;2)加强日常对施工人员的节能教育,使其养成节能、节水的习惯;3)加强能源的科学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切实做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园区管理部门配专职人员,检测和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