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研究报告_第1页
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研究报告_第2页
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研究报告_第3页
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研究报告_第4页
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研究摘要:借助公共管理学、旅游学、品牌学、茶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运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从文化旅游视角对红安县茶业品牌的资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展深入剖析。提出了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的对策,结合红色旅游文化进展茶叶品牌形象设计、结合生态旅游进展品牌生产基地建立、充分整合资源培植茶业品牌龙头企业、结合红色文化旅游开展茶旅游产品加工研制、结合红色文化旅游开展茶业品牌宣传与营销、制定鼓励政策增加茶业品牌开发的资金投入。

关键词:文化旅游;红色文化;茶文化;茶业品牌;红安县

studyontheteabranddevelopmentinhongancountyfromtheangleof

culturetourism

shifen-fang

〔researchinstitueforsocialoccupationandvocationaleducat,wuhan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basedonknowledgeofsubjectsincludingpublicadministration,tourism,brandandtea,etc.,theresourcesadvantagesandproblemsofteabrandsinhongancountywereanalyzedaccordingtoliteratureandstatisticfromtheangleofculturetourism.andcountermeasuresforteabranddevelopmentinhongancountywereputforwardasfollows,brandimagedesigncombinedwithredtourismculture,brandproductionbaseconstructionintegratedwithecologicaltourism,leadingteaproducingcompanyplantedbyorganizingtheresources,processofteatourismsouvenircombinedwithredtourismculture,propagandaandmarketingofteabrandcombinedwithredtourismculture,andpolicymadetostimulatetheinvestmentinteabranddevelopment.

keywords:culturaltourism;redculture;teaculture;teabrand;hongancounty

品牌与文化本是天然共生的,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精神[1]。从文化旅游视角研究茶业品牌,旨在探求文化旅游与茶业品牌间的契合关系,而关于红安县旅游及茶业品牌开发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通过对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发现,以“红安〞和“旅游〞为主题词模糊检索记录为48条,其中,期刊论文共14篇,硕博士论文3篇,报刊新闻就占了31篇;关于红安旅游及茶文化的相关研究,目前并无相关记录。因此,笔者以红安县红色文化与茶文化融合开展问题为基点,全面分析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的资源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为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1红安县文化旅游的开展状况

1.1文化旅游的兴起与外乡化开展的态势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后现代主义的“知性上的反理反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哲学思潮影响,现代旅游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价值取向上由商业化的旅游向着生命体验回归,人们把体验性、探索性、求知性的经历与享乐作为旅游的根本诉求,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消费,更是一种文化消费,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们希望从异地或异国更多地得到一些认识与知识,包括历史的、生活的、文化的、生产的、民俗的、艺术的,等等,感受不同地域所独有的迷人的文化底蕴[2],文化旅游便应运而生。

文化旅游热潮给中国茶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带来了生机。中国是茶的故土,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文化旅游很快成为各大旅游景点上的一大特色。从20世纪90年代开场的,茶文化与旅游业开场融合开展,茶文化的参加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涵,而旅游业的开展也为茶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以“茶〞为主题元素的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旅游受到国内外游客的特别青睐,茶旅互融的开展模式能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茶文化资源有机融为一体,迅速成为茶产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红色旅游又成为文化旅游的新热点,特别是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开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以后,红色旅游很快成为国内外文化旅游的重要题材,伴随着一条条红色旅游专列、专线的开通,“红色旅游〞的热潮一次又一次掀起。

1.2红安县文化旅游呈现良好的开展态势

红安县是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的重要发源地,也是自古以来的茶产区。文化旅游的兴起给红安县的文化旅游营造了良好的开展气氛。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纲要?中确定红安县为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全国红色旅游浪潮的推动下,红安县很快成为了大别山区红色旅游的核心区域、**省红色旅游的龙头。数据统计显示,“十一五〞时期,红安县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5亿元;2010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8.5%。在2010年全省旅游开展大会上,红安县被**省政府授予“**旅游强县〞,七里坪镇被授予“**旅游名镇〞。

1.3红安县文化旅游呼唤茶业品牌支撑

红色文化旅游开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茶文化消费需求。茶乃国饮,在庞大的游客群体中不乏有茶文化爱好者,他们所到之处,在体验红色文化的同时,渴望分享和体验代表红安县文化特质的茶民俗与茶产品,普通游客也期望能购置一份有红安县文化特质的茶礼品作为纪念。而在有限的时空内,茶品牌就可以大大降低游客的搜寻本钱和购置风险。可迄今为止,并没有能够充分代表红安县文化特质的茶业品牌作为支撑。红安县除老君眉茶有3个产品标准入选首批中国红色旅游品牌标准外,其他几个品牌,比方“天台翠峰〞、“天台云雾〞、“红安翠峰〞等,其知名度渐渐淡出茶业,早已远离旅游消费者的视线。

2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的资源优势

2.1优越的宜茶生态环境

红安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清楚;雨量充分,年平降水量为1116.2mm;光照充足,年均总日照为1998.8h,占可照时数45%;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5.7℃。地处大别**南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全县海拔200~500m以上的山地面积139km2。县境内诸山均属大别山及其支脉,主要山峰有201座,其中海拔在200m以上的山峰有114座,全县山林面积7.25万hm2,森林覆盖面积大,老君山、金牛山、阳台山、天台山、大斛山、紫云寨、游仙山等终年云雾缭绕,腐质物土层深厚,土壤呈偏酸性,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所产绿茶,香高,持久、耐冲泡,当地人俗称“有劲道〞。

2.2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安县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物胜迹遍布全县、名山秀水甲冠鄂东。这里曾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成为中国人民武装斗争的重要发源地;这里建成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这里创立了面积达4万km2的鄂豫皖苏区,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的重要根据地;这里诞生了**国两位国家主席,走出了223位将军,成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级政治及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民**国将军的摇篮,“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美誉也因由此出。红安县目前已被核准确认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08处,其中国家级37处,省级8处,市县级163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天台山景区被批准为国家3a级景区。

2.3悠久厚重的茶文化资源

悠久厚重的茶文化底蕴为红安县茶业品牌传承了良好的文化基因。红安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红安县茶就被列为上品进贡朝廷,?太平御览?引?桐君录?曰:“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巴东别有真香茗,煎饮,令人不眠〞[3],当时西阳就包括现今的红安县等地。据?黄安县志?记载:“乡民多植茶,每年清明,谷雨季节,茶芽初发,乡间况事摘茶、踩茶、焙茶,民无暇刻。〞“茗宿〞牌老君眉茶历史悠久,?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曰:“我不吃**茶,要喝老君眉。〞此后,老君眉茶曾一度失传,现经知名茶叶专家潜心研究,秉承传统工艺,将这一历史名茶重现于世。据史料记载,中国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其故土红安县高桥乡庙咀烷北岔还亲手开辟了安南茶园,老百姓至今传唱着这样的歌谣[4]:“吃果不忘栽树恩,喝茶想起种茶人,多谢当年李师长,开出穷山栽富根。〞红安人待客奉茶已成为一种习俗,只要作客红安县人家中,进门的第一礼节便是送上一杯滚烫的茶水,所以,茶在红安县人心中是贵重而又高雅的,因而,红安县种茶风气大盛,几乎乡乡镇镇都辟有茶园,都产茶叶。

2.4稳定的茶叶生产加工根底

历史资料说明,红安县规模种茶始于1958年,以后逐步开展。1979年,茶叶总产量565.3t,被定为全省1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以后,每年产商品茶200~250t。1981年,全县茶园面积1653.3hm2,火连畈茶场和赵河骑龙茶场成为境内最大的茶场,茶叶成为红安县的主要农作物产品之一。火连畈茶场自1983年开场,每年向上**岸提供出口茶80~100t,骑龙岗、龙潭寺、建苏等茶场成为商品茶基地,1989年,全县外贸出口茶叶300t,到20世纪90年代,全县根本做到了村村有茶园,乡乡有茶场[5]。近几年,红安县茶园面积根本稳定在1500hm2左右,产量逐年提高,现已稳定在1400t左右,茶叶产值已从2011年恢复到2000万元以上〔表1〕。

2.5扎实的名优茶开发根基

20世纪80~90年代,红安县国营火连畈茶场开发生产天台翠峰、天台云雾、红安翠毫、红安翠峰等茶叶品牌,其中天台翠峰、红安翠峰1989年被省政府评为优质产品。赵河骑龙岗茶场开发生产的特珍二级1982年在全国茶叶评比会上,被评为部级优质产品,1984年又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优质产品。杏花乡龙潭寺开发生产的龙茸茶和建苏开发生产的杏花毛尖被评为省级名茶。1997年天台翠峰茶被**省农业厅评为**名优茶精品,1999年红安县国营火连畈茶场被**省农业厅评为**十大名茶场。近几年来,林业部门组织开发了有机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的老君眉等茶叶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6]。

2.6优惠的政策扶持资源

2011年2月,**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开展试验区建立,红安县被列入8个试验区建立县市之首。**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红安县视察时指出,老区开展要围绕建立“红色的大别山、开展的大别山、绿色的大别山、富裕的大别山〞这一总体目标,顺应时代要求,遵循经济规律,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开展之路。茶产业是绿色经济,兼具经济、生态、旅游三重效益,在国家逐步富强和人民逐步富裕的开展中,追求大自然绿色生态享受将成为时尚,红安县开展红色旅游,促进绿色旅游,时尚乡村旅游,茶产业具有推动作用。

3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存在的问题

3.1茶产业品牌化和标准化意识差,品牌开发根底薄弱

红安县的天台翠峰、老君眉等尽管在各级名优茶评比中均获得过好的奖项,但这些品牌的茶园基地规模小,生产加工中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低。全县茶业品牌知名度低,茶叶无标生产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红安县现有的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的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无性系茶树良种茶园面积小,茶树品种单一,根本以绿茶品种为主,红茶、乌龙茶、白茶等品种根本没有引进和利用,导致茶叶产品构造单一,茶园生态景观效应不佳,制约了茶业品牌开展与茶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3.2品牌开发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近几年红安县茶叶生产与地方茶业品牌虽然开展较快,但由于茶园经营管理分散,茶叶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联合得严密度不够,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茶叶生产、加工缺乏统一技术规*,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仍较弱,企业在茶原料收购和产品销售价格上的无序竞争普遍存在。

3.3现有茶业品牌与红色文化旅游缺乏融合

现有茶业品牌仍是传统茶叶生产加工开发的产品,缺乏红色旅游文化和品牌文化理念支撑与融合,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和潜在资源在茶业品牌开发及品牌表征上没有表达,尚未形成一个能代表红安县红色文化、特有茶叶品质风格、红安县民俗文化的茶业企业和品牌。

4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的对策

4.1结合红色旅游文化进展茶叶品牌形象设计

借助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理论[7]对红安县茶叶品牌形象进展分析设计。茶叶品牌开发就要表达红安特色和红色文化,如“第一将军县〞的寓意就可在茶叶形状、风味或包装上得以表达,喝这个茶可以想到红色革命的“劲道〞,通过与红色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相关联的品牌设计,来表达红安县茶业品牌特色。将红安县茶文化的原始性、民俗性与红色文化的历史性、神奇性有机融合,使茶业品牌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得到拓展和延伸,使红安县茶旅品牌的文化价值、欣赏价值和商品价值得到提升。

4.2结合生态旅游进展品牌生产基地建立

首先要尽快建立全县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为当地茶树良种推广起示*作用,并为开展良种生态茶园提供优质种苗;其次要大力开展茶叶生产基地,可以利用省政府确定的大别山经济社会开展试验区建立的优惠政策和工程资金,结合生态旅游大力开展生态茶园。如在天台山景区、火连畈水库风景旅游区等开展生态旅游观光茶园,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第一茶叶品牌奠定生产根底。从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结合的角度,在产茶的景区或茶生长环境条件较好的景区,根据旅游的需要,做好茶趣园的规划设计,引进良种,使茶园成为天然绿色植物园、名茶品种示*园、新奇独特的立体生态茶趣园,并在自然美的根底上巧设人工景点,依山傍水顺势,将古朴竹楼、小木屋、简易茶舍有意点缀其间,可为品牌基地增加文化色彩。

4.3充分整合资源培植茶业品牌龙头企业

企业是品牌的载体。目前,全县茶业产业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各自为政的方式制约了茶业品牌的开展。过去的国营茶场和现代的老君眉茶场都存在产销脱节、规模不大、特色不明,对外品牌不响等问题。要充分利用林业部门和火连畈茶场,在茶行业的主导地位,整合现有茶叶品牌,制定红安县茶业品牌统一标准,鼓励开展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推进全县红色旅游茶业品牌的统一,并实施红色旅游茶业品牌系列产品开发,满足各类旅游消费需求。

4.4结合红色文化旅游开展茶旅游产品加工研制

在整合资源,统一品牌,确立龙头的根底上,尽快建立不落地全程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标准化的茶叶加工厂,引进国内先进茶叶加工机械设备和生产线,按照多茶类品牌形象设计标准,开展茶旅游产品加工研制。尤其要结合红色旅游文化,在茶叶外形塑造、品质风格和包装上开展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品牌开发工艺技术研究,组织制定红安县茶技术规程和产品地方标准。改变过去重内质轻外形、轻特色的做法,真正开发出具有红安县特色的茶文化品牌产品。

4.5结合红色文化旅游开展茶业品牌宣传与营销

品牌的开发与深度开展,离不开文化与市场的引导。将红安县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与茶文化有机融合,投入生产、注入品牌、导入销售,将文化融入茶业品牌产品的产、加、销整个产业链中,利用县内外新闻媒体、互联网打造立体宣传网络。在红色旅游线路规划建立观光旅游茶园,开辟茶文化旅游线路,建立地方特色茶艺馆、茶业品牌宣传展示中心等。开发茶业品牌相关的旅游商品,融合古朴与现代的饮茶方式,适应不同层次的旅游消费,形成红色茶旅品牌销售网络。组建红色旅游茶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借鉴各地红色宣传好经历,探索举办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茶文化节,编演红色茶旅歌舞、将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