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编15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编15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设计说明: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根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才能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根底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详细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究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开展学生的数感。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数位顺序表学生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2)学生尝试读数。(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2、提醒课题。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探究新知,引导发现(一)教学例5。1、复习数数的方法。(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拨一拨,并考虑:当拨到九千时,再增加一千是多少?又该怎样拨珠呢?(3)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4、整理数位顺序表。(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老师巡视指导。(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6)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助。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课题: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识别锐角和钝角。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锐角和钝角的特征。3、学生在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才能。教学重点:学会识别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教学难点: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和联络。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等。教学过程:预设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也直角有什么不同?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认识锐角和钝角〔1〕比一比课件出例如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老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2〕动手做角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①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②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③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3〕连一连〔教材41页做一做第2题〕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提出问题:怎样验证?引出学生考虑,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组织学生进展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老师小结: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补充课题〕三、深化感知1、认一认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刚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小结: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2、练习八第9、10、11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活动目的:1.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才能。2.通过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活动准备:1.布置学生课外搜集生活中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例子。并参照教材第46页、47页示意图试剪出图形。2.活动用具:作好教科书上第129页、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写有记分统计表的小黑板、铅笔、彩纸、剪刀、五种颜色的牌子。3.以分组形式摆好桌椅。活动过程:一、激趣引人玩具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玩的了,如今拿出你们做好的教科书上第129页的玩具,我们跟老师一起玩,大家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纸片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成白色的了!你们知道吗,这是图形旋转形成的奇妙现象。数学就是这样神奇,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吧。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那么1.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2.活动规那么: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展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三、活动内容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1.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展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表达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2.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答复以下问题1.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考虑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限时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2.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活动3:理论平移和旋转剪纸下面我们进入剪纸活动,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双乖巧的小手,但一定要注意平安呦。1.上学期我们剪过对称图形,剪一个小人怎样剪又对又快呢?抢答并能演示剪出者得2分。2.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更多的并排排列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6页示意图剪。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说出方法者得3分。3.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围成一圈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7页示意图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得3分。4.设计比赛:请每位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剪出一幅最漂亮的带有平移和旋转特征的图案。我们来评选今天的“小小设计家”。1)队内交流,各队先自评出本队最有创意的最正确设计图案。2)各队轮流上台展示,由设计者介绍创作思路,队代表说推荐的理由。3)学生评论它好在哪儿,并共同欣赏。4)评出最正确者获“小小设计家”称号同时其所在的队得2分,其余队各得1分。四、为优胜队发奖五、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体验了图形变换的奇妙,领略了数学的美。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显露出了你们的智慧和才华。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我们擅长观察,勤于考虑,就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教学反思:数学理论活动课是新教材的特色也是亮点之一,但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不重视它的教学,更有甚者几乎将其一带而过。这是教学上的一大失误。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素质个性开展的根基。”数学理论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开展。象本节课就到达了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长,各尽所能,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不仅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进步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教后的效果可以证明这一点。本班学生做此内容的习题时正确率为100%,并且课后又自发的继续着剪纸活动,交上来许多好的作品,我将这些作品在学校橱窗展出,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记分表的设计,也让学生体会了统计知识的运用。所以我们老师要重视活动课,精心设计和上好活动课。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一、分析^p教材,把握目的。1、教材简析《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拟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根底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学生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理论—认识—再理论—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2、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才能。过程与方法: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重点:认识米。难点:形成米的长度表象。二、慎选教法,重视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老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全面进步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展独立考虑,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考虑途径和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究的成功、学习的快乐。根据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原那么和浸透性原那么,在扶着学生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即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教”,实现学生的“学”,表达出老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老师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三、优化流程,突出主体。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开展的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才能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困难。因此我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在设计引出长度单位米时,从生活实际引入:假如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都取材于生活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二)引导探究,训练技能。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1米。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5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里的8米和8厘米比长短的时候,由于认数范围还在100以内,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与8厘米比长短,应该从1米比1厘米长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长得多。第三个层次是用双臂比画1米大约有多长,通过动作把对1米的感受表达出来;寻找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进一步认识米。(三)练习稳固,理论运用。能不能在简单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楚和结实。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局部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在此根底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单位,如床长2米。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还要想一想假如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稳固。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开展。(四)课堂小结,升华认识。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稳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四、久经磨课,追求卓越。教学的成功在于可以发现并创造合适每个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我长期在低年级进展数学教学工作,对文本还是熟悉的,但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p还要下细功夫。努力做到:1、研读教本。把握内容核心,校准施教目的。2、以学定教。反复比对教案,按班施行方案。3、情趣高效。设计多种活动,鼓励人人参与。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始终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问题的设计始终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三维目的⒈知识与技能:稳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局部的名称,为后面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根底。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才能。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考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稳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局部的名称。教学难点稳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局部的名称。教法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准备练习题卡。主要教学流程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⒈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⒉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局部的名称〕⒊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⒋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二、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乘法算式:5×3=15除法算式:15÷3=515÷5=3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一局部的同学拿口诀,一局部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以交换着玩。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五、课堂小结。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自主探究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分析^p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搜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才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才能。教法:迁移法,观察讨论、比拟分析^p法。学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重、难点:1、能较纯熟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历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1。对口令。二七〔〕六九〔〕〔〕八五十六六八〔〕〔〕八三十二九九〔〕〔〕九四十五〔〕七二十一2。口算。12÷6=〔〕36÷6=〔〕30÷5=〔〕24÷6=〔〕18÷6=〔〕8÷2=〔〕3÷1=〔〕12÷4=〔〕师: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生:想乘法口诀。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师:看来同学们根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学惯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新知。1。师:同学们知道属于你们的节日吗?生:〔六月一日儿童节〕师:为了庆贺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正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2。引导观察,搜集信息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答复〕〔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4。学生汇报指名汇报问题,老师板书“平均每行几面?”“平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师:我们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习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2。〔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平均每行几面?怎么列式?列出算式:56÷7=,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让学生独立试算。〔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3。比拟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络。〔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老师巡视。〔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一起读读。三、反应练习〔课件出示〕1、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A、7+9B、7×9C、36÷9D、63÷72、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习题。〔学生汇报〕师:通过这一组习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生:我发现,乘法算式里的积,在除法里做被除数。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数在除法里做除数和商。生:这3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学习。3、稳固练习〔1〕练习:小猴摘桃子〔课件9〕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欢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得意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2〕练习:小猪吹泡泡出示课件10:小猪吹泡泡的情境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假如你们把提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那么,能比拟纯熟地进展加、减法的计算,进步计算才能。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练习加、减法的计算。二、计算练习1、口算(1)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先指名学生说出口算过各和得数,再指名学生直接口算得数。(2)小结:口算加、减法,一般从高位算起,要用一样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假如哪一位相加满十,在前一位上增加1,假如哪一位不够减,在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合起来再减。2、笔算(1)做练习十四第10题第一小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地做在课本上。(2)提问:加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减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加、减法的笔算有什么一样的地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做练习十四第10题其余两小题(4)做练习十四第11题。做完后提问:用整千数去减,退位后个位上用几减的?十位上百位上呢?所以,减数笔差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有规律?为什么差和减数个位上相加是10,十位、百位上相加是9?(5)谁能说一说这个规律说说1000减后面几个数各得多少?谁能说说十位、百位上各用几去减的?(6)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13。三、应用题练习做练习十四第14、15题。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一、教学目的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亲密联络;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绘、分析^p才能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进展简单的统计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2、理论操作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搜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1)小组交流先搜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搜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2)贴一贴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3)整理数据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4)说一说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三)稳固练习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答复以下问题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可以准确写出自己的考虑过程。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3人5人()人(1)补充完表格(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的人最少(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元。(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单元教材分析^p: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根底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详细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考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3、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老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有选择的板书:如今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如今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考虑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拟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如今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开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三、练习稳固,应用理论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老师结合题目的详细内容,适当浸透思想教育。[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理论中掌握知识。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五、课堂作业第二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4、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步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老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2、观察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考虑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5、比拟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2)54-(8+2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假设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老师进展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8、小结。[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开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三、练习稳固,应用理论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理论中掌握知识。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五、课堂作业。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能识别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根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2.会将一样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根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形的运动。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根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目的解析:这是一节“综合与理论”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根底上,通过理论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形的运动,逐步开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教学重点: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教学难点:开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二〕激发兴趣,提醒课题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二、动手理论,解疑合探〔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1.找根本图形〔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2〕学生反应,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根本图形。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1〕想象:这些根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根本图形模拟运动。〔3〕描绘: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根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2.汇报展示,比照分析^p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3〕同一个根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三〕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1〕提出操作的要求。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2.动手理论,尝试设计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根本图形,怎样运动的?〔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三、质疑再探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2.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四、运用拓展〔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1.互相比拟,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小组里有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是一样的,想一想,假如把这些一样的图案拼在一起会怎样呢?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在小组内将一样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二〕联络旧知,稳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1.是由〔〕组组成的。〔1〕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学生会答复老师板书:8÷4=2〔组〕〔2〕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2.9幅,可以组成〔〕组。〔1〕学生说想法,老师板书:9÷4=2〔组〕……1〔幅〕〔2〕学生用学具验证。〔3〕学生答复: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局部?3.15幅,能拼出〔〕组,假设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幅。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全册教材分析^p一、班级情况分析^p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根底知识、技能方面根本上已经到达学习的目的,对学习数学有比拟浓重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局部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才能有待进步。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局部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稳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局部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别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考虑、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考虑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数与代数这局部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拟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局部知识掌握的比拟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搜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根底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2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展估计,能运用数进展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拟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究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展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展确定,形成习惯。能在详细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空间与图形1、第三单元《方向与道路》,借助理论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间隔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详细情景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三〕统计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理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历,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三、教学详细措施1、加强学生的口算才能。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与理论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假设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春天到了,光明小学的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春游,他们要分发一些食品。而且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今天老师要分给你们。请小组长来领礼物(12块糖)同学们动脑筋想方法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而且要求每个同学都满意)(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老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适宜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什么是平均分?(3)你们用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程度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理论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教学反思:学生初步感知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会动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展了平均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教学目的:1、会用假设干玻璃球表示某个物品的质量。2、经历用选定的物品和玻璃球作单位测量物品质量的过程。3、对测量活动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有趣的测量活动,培养初步的估计才能。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玻璃球做单位测量物体有多重。教具准备:天平、玻璃球、水果、一元硬币、生活用品等。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师:孩子们,这是多少钱呀?一元钱能买到什么?谁来说一说?学生说有一天,小红和小丽一起,每人拿着一元钱,去商店买同一种一元10个的玻璃球,售货员给了小红10个,给了小丽9个,售货员这样做对吗?公平吗?嗯,这样是不对的,是不公平的。他们都应该买到相等的10玻璃球,小红有10个,也应该给小丽10个。为理解决这种不平等不公平的问题,我们需要有衡器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就是我们要来认识的天平,天平是衡器中的一种。二、自主探究〔一〕、探究新知1、认识天平师:孩子们,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台天平,咱们来观察一下,你看到的天平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答复。天平是由支架、指针和两个托盘组成的……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探究点1:用天平比拟物体的轻重判断苹果和梨,哪个轻?哪个重?我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请孩子们掂一掂,通过你的感受来说一下,哪个轻?哪个重?再来猜一猜,把他们天平的托盘上,会有什么现象?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探究点2:用天平比拟质量相近的物体的轻重出示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橙子〔学生可能会说法不一〕哦,我们的说法出现不同啦,让我也来掂一掂,我感觉苹果和橙子的质量差不多。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个轻,哪个重呢?对,我们用天平来帮助。当苹果和橙子的质量差不多时,用手掂一掂不能比拟他们的轻重时,可以用天平比拟质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轻重。结论:用天平比拟质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轻重。探究点3:用天平测量质量一样的物体出示质量一样的两个面包,我们看一看天平有什么现象发生?结论:天平是平衡的。3、小结: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天平,并且学会了用天平比拟两个物体的轻重。谁能说一说,天平在什么状态下说明两个物品一个轻?一个重?在什么状态下说明两个物品同样重?学生可能会有如下说法:1、天平一边下沉,一边上翘,说明两个物体不一样重。2、天平下沉时那边的物体重,翘起来的那边的物体轻。3、天平平衡的时候,说明两边的物品同样重。三、学习测量1、出示梨和玻璃球师:不用掂,不用天平,孩子能判断了这个梨和一个玻璃球哪个重吗?学生答:梨重。师:估计一下一个梨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学生可能说出生①:3个。生②:4个。生③:5个。老师记下猜的数。我们用天平进展实际测量,验证一下。师:我把梨放在天平左边,在天平右边放玻璃球。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天平看一看天平有什么变化?学生可能说出生①:天平向左边沉下去了。生②:天平向梨这边倾斜。生③:指针偏向梨方。师:好!如今我开场往天平右边一个一个地放玻璃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天平的变化。老师边放玻璃球边数数,让学生说天平的变化,直到天平平衡为止。学生边数玻璃球的个数边观察天平的变化可能说出:生①:天平没有动。生②:放玻璃球的一边下沉了。生③:天平平衡了。2、讨论梨和玻璃球的关系。师:天平平衡了,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明确:一个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学生可能说出:生①:说明两边一样重了。生②:说明梨和玻璃球同样重。生③:说明一个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四、尝试应用1、以小组为单位下面我们就用天平实际测一测,用玻璃球测量语文和铅笔盒,它们各有几个玻璃球那么重?把测量结果记下来,填好表格。2、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测量过程的时机。语文书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铅笔盒可能会有多种结果。学生可能说出?……师:语文课本和铅笔盒哪个轻,哪个重?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我们还可以用玻璃球做质量单位测出物品的质量。然后比轻重。3、老师谈话说明作单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物品作单位。如:木球、正方体等。但要注意,作单位的物品轻重都要一样。五、当堂检测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考虑后答复。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利用老师准备的物品,先估测,再实际测量,最后交流、汇报结果。六、数学冲浪第1、2、3题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比拟两个物体的轻重,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两边,翘起的那边轻,下沉的那边重。2、用一种物体单位可以比拟其他物体的质量。板书设计:用玻璃球表示物体的质量测量梨的质量1个梨的质量=〔6〕个玻璃球的质量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买玻璃球的事情,引出公平的问题,引出天平是衡器的一种。为了让孩子们可以准确测出平衡,在准备材料上要下足功夫。在详细的操作中,去感知1个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在通过天平秤语文书和铅笔盒的过程中,感知语文书或者铅笔盒大约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利用记录表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比拟出玻璃球多的重,玻璃球少的轻。因为孩子们认知程度有限,不能过于细究。动手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浓重的兴趣,偶然会不听老师讲,自由操作,也属于正常情况。所以,老师应该多在孩子中间,随时引导。但是,也有缺乏之处,最后一个知识点,作单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物品作单位。如:木球、正方体等。但要注意,作单位的物品轻重都要一样。这点没有点到,很遗憾。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册数:二年级下册老师姓名:任教班级: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教学方案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历知识的生活经历为根底,提供学生熟悉的详细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络实际的内容,为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习。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开展适当改良评价学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p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搜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三、教学目的1、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并能进展简单的分析^p。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可以纯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理论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7、通过一系列的猜想、比拟、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四、情感态度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考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动手才能,学会欣赏数学美。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6、进一步学惯用详细的数学描绘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别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五、教学措施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的。不光凭经历,过去看样提,如今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但凡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展适当的调整。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浸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交流和练习。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和解容许用题的才能。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才能。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考虑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6、浸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考虑克制困难的精神。第一单元数据搜集整理教材分析^p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使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理解统计的根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学情分析^p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拟、分类,能正确地进展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历,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p,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亲密联络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浸透一些生活根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效劳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p。在教学时,老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理论才能和独立考虑才能,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的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答复以下问题。数学考虑: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并可以进展简单的分析^p。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一:指导思想: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到达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二:学生情况分析^p:本年级学生67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根本到达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进步。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局部学生欠仔细、灵敏。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三:本期教学内容: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一〕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绘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展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展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可以纯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识别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程度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7.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并能进展简单的分析^p。8.会探究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p及推理的才能。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11.通过理论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单元完毕时│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绝大多数到达││绝大多数到达││表内除法│6%││4%以内│││││每分钟做8题││每分钟做10题│└────┴─────┴──────——┴──────┴──────——┘〔二〕教学重点:1、表内除法。3、用数学解决问题。〔三〕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才能;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四:培优补差措施:1、认真备好课,夯实根底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稳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时机,激发其参与热情。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根底上,注意适时开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才能,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开展。培优主要表达在两个途径上:〔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开展练习题。〔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12T 544-2014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档案归档整.理规范
-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 中学新学期开学的致辞(17篇)
- 中学校长开学会议讲话稿(6篇)
- 中学高级述职报告
- 教师课件制作教学课件
- 影响薪酬管理的因素及原则
- 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 编制说明
- 歌曲春晓课件教学课件
- 榜样事迹课件教学课件
- MOOC 行政管理学-西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艺术中国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全册分单元教材解读(共5个单元)
- 2024年江苏扬州市邗江区邗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四川省公需科目2024年度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保基金监管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2024年)诊疗规范培训课件
- 音乐教学数字化设计方案
- 小班美术《好吃的鱼》课件
- 健康企业创建方案设计
- 国企股权收购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