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汇编五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汇编五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提问导入1.提问激趣。根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预设生1:乙是甲的。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生5:乙比甲多20%。……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复惯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回忆与整理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①特征: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②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①特征: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拟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②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拟,谁就是被除数。(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①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②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乙)÷乙或(乙-甲)÷乙。③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④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⑤求百分率。发芽率=×100%小麦的出粉率=×100%产品的合格率=×100%出勤率=×100%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1)什么是工程问题?明确:工程问题是讨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互相关系的一种应用题。(2)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明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详细情况灵敏运用公式解题。(3)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预设生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生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生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生4: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一、学习目的〔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8~69页的例1、2。“抽屉原理”是一类较为抽象和晦涩的数学问题,对全体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教材选择了一些常见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学习内容,经历将详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二〕核心才能经历将详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开展抽象才能、推理才能和应用才能。〔三〕学习目的1.理解“鸽巢原理”的根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2.通过操作、观察、比拟、说理等数学活动,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活动,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开展抽象才能、推理才能和应用才能。〔四〕学习重点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五〕学习难点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六〕配套资施行资:《鸽巢原理》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堂设计1.谈话导入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一位同学任意抽5张,不要让我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但是老师却知道,其中至少有两张牌是同种花色的,再找一个学生再次证明。师:看来我两次都猜对了。谢谢你们。老师为什么能料事如神呢?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学习完这节课以后大家就知道了。2.问题探究〔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出例如1:小明说“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他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师:“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预设:一定有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于2支。就是不能少于2支。〔2〕体验探究,建立模型师:好的,看来大家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那么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我们用小棒和纸杯分别表示铅笔和笔筒〕请大家摆摆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活动:学生考虑,摆放。①枚举法师:大局部同学都摆完了,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摆的。能不能边摆边给大家说。预设1:可以在第一个笔筒里放4支铅笔,其它两个空着。师:这种放法可以记作:〔4,0,0〕,这4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笔筒里吗?〔不一定,也可能放在其它笔筒里。〕师:对,也可以记作〔0,4,0〕或者〔0,0,4〕,但是,不管放在哪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放进4支铅笔。还可以怎么放?预设2:第一个笔筒里放3支铅笔,第二个笔筒里放1支,第三个笔筒空着。师:这种放法可以记作〔3,1,0〕师:这3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笔筒里吗?〔不一定〕师:但是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放进3支铅笔。预设3:还可以在第一个笔筒里放2支,第二个笔筒里也放2支,第三个笔筒空着,记作〔2,2,0〕。师:这2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笔筒里吗?还可以怎么记?预设:也可能放在第三个笔筒里,可以记作〔2,0,2〕、〔0,2,2〕。预设4:还可以〔2,1,1〕或者〔1,1,2〕、〔1,2,1〕师:还有其它的放法吗?〔没有了〕师:在这几种不同的放法中,装得最多的那个笔筒里要么装有4支铅笔,要么装有3支,要么装有2支,还有装得更少的情况吗?〔没有〕师:这几种放法假如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怎样说?〔装得最多的笔筒里至少装2支。〕师:装得最多的那个笔筒一定是第一个笔筒吗?〔不一定,哪个笔筒都有可能。〕【设计意图:在理解题目要求的根底上,通过操作活动,用画图和数的分解来表示上述问题的结果,更直观。再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化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②假设法师:刚刚我们研究了在所有放法中放得最多的笔筒里至少放进了几支铅笔。怎样能使这个放得最多的笔筒里尽可能的少放?预设:先把铅笔平均放,然后剩下的再放进其中一个笔筒里。师:“平均放”是什么意思?预设:先在每个笔筒里放一支铅笔,还剩一支铅笔,再随意放进一个笔筒里。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小结:因为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笔了。师:好!先平均分,每个笔筒中放1支,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笔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师:这种考虑方法其实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考虑,先平均分,每个笔筒里都放一支,就可以使放得较多的这个笔筒里的铅笔尽可能的少。这样,就能很快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我们可以用算式把这种想法表示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拟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将解题经历上升为理论程度,进一步强化方法、理清思路。】〔3〕提升思维,建立模型①加深感悟师:假如把5支笔放进4个笔筒里呢?大家讨论讨论。预设:5支铅笔放在4个笔筒里,先平均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师:把7支笔放进6个笔筒里呢?还用摆吗?学生自由发言。师:把10支笔放进9个笔筒里呢?把100支笔放进99个笔筒里呢?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我发现铅笔的支数比笔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学生自由发言。师:你们太了不起了!师:难道这个规律只有在铅笔的支数比笔筒数多1的情况下才成立吗?你认为还有什么情况?练一练:师:我们来看这道题“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师:说说你的想法。师:由此看来,只要分的物体比抽屉的数量多,就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是最简单的鸽巢原理。【板书课题】介绍狄利克雷:师: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利克雷原理,也叫抽屉原理。②建立模型出例如2:一位同学学完了“鸽巢原理”后说: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他说得对吗?学生独立考虑、讨论后汇报:师:怎样用算式表示我们的想法呢?生答,板书如下。7÷3=2本……1本〔2+1=3〕师:假如有10本书会怎么样能?会用算式表示吗?写下来。出示:把10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10÷3=3本……1本〔3+1=4〕师: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我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师:那假如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请大家算一算。学生讨论,汇报:8÷3=2……22+1=38÷3=2……22+2=4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展研究、讨论。师:认真观察,你认为“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或“鸽笼里至少有几只鸽子”可能与什么有关?预设:我认为根“商”有关,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师:我们是不是这样〔引导学生再观察几个算式〕啊!果然是只要用“商+1”就可以了。引导总结:我们把要分的物体数量看做a,抽屉的个数看做n,假如满足【a÷n=b……c〔c≠0〕】,那么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b+1〕本书。这就是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鸽巢原理可以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做“抽屉”。【设计意图:借助直观操作和假设法,将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思路,经历将详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开展抽象才能、推理才能和应用才能。考察目的1、2】3.稳固练习〔1〕学习了“鸽巢原理”,我们再回到课前的“扑克牌”游戏,你如今能解释一下吗?〔出示课件〕学生考虑,讨论。〔2〕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题。4.全课总结师: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鸽巢原理,也叫抽屉原理,解决抽屉原理问题关键就是找准物体和抽屉,在一些复杂的题中,还需要我们去制造抽屉。〔三〕课时作业1.一个小组共有13名同学,其中至少有几名同学同一个月出生?答案:2名。解析:把1—12月看作是12个抽屉,13÷12=1…11+1=2【考察目的1、2】2.希望小学篮球兴趣小组的同学中,最大的12岁,最小的6岁,最少从中挑选几名学生,就一定能找到两个学生年龄一样。答案:8名。解析:从6岁到12岁一共有7个年龄段,即6岁、7岁、8岁、9岁、10岁、11岁、12岁。用7+1=8〔名〕【考察目的1、2】第二课时鸽巢原理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师芳一、学习目的〔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70页例3。本例是“鸽巢原理”的详细应用,也是运用“鸽巢原理”进展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同色”就意味着“同一个抽屉”,这样就把“摸球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二〕核心才能在理解鸽巢原理的根底上,利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鸽巢问题,进步分析^p和推理的才能。〔三〕学习目的1.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进展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转化思想。2.经历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测,理论操作的学习方法,进步分析^p和推理的才能。〔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把详细问题转化为“抽屉原理”。〔五〕学习难点找出“抽屉”有几个,再应用“抽屉原理”进展反向推理。〔六〕配套资施行资:《鸽巢原理》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堂设计1.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怎么样?看,这是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还剩下52张,请同学们任意挑出5张。〔让5名学生抽牌〕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手里的牌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表演一个呢?师:如今老师这里还是刚刚这副牌,请你抽牌,至少抽多少张牌才能保证至少有2张牌的点数一样呢?在学生抽的根底上提醒课题。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利用“鸽巢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鸽巢原理〕2.探究新知〔1〕学习例3①猜测出例如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预设:2个、3个、5个…②验证师:我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来说明理由,并把验证的过程进展整理。可以用表格进展整理,课件出示空白表格:学生独立考虑填表,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汇报时,指名按猜测的不同情况逐一验证,说明理由,看看解决这个问题是否有规律可循。课件汇总,考虑:从这里你能发现什么?老师:通过验证,说说你们得出什么结论。小结: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想要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3个球。③小结师:为什么球的个数一定要比抽屉数多?而且是多1呢?预设:球有两种颜色,就是两个抽屉,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摸2个球都不同色,就必须多摸一个,所以球一定要比抽屉数多1。其实摸4个球、5个球或者更多球,都能保证一定有2个球同色,但问题中要求摸的球数必须“至少”,所以摸3个球就够了。师:说得好!运用学过的知识、逆推的方法说明了“只要摸出的球比球的颜色种数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2个球同色”。这一结论是正确的。板书:只要摸出的球比球的颜色种数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2个球同色。或者说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物体。〔2〕引导学生把详细问题转化成“抽屉原理”。师: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不能总是猜测或动手试验,能不能把这道题与前面讲的“抽屉原理”联络起来考虑呢?考虑:①摸球问题与“抽屉原理”有怎样的联络?②应该把什么看成“抽屉”?有几个“抽屉”?要分别放的东西是什么?学生讨论,汇报结果,老师讲评:因为有红、蓝两种颜色的球,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同色”就意味着“同一个抽屉”。这样把“摸球问题”转化成“抽屉问题”,即“只要分的物体比抽屉多1,就能保证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同色球”。从最特殊的情况想起,假设两种颜色的球各拿了1个,也就是在两个抽屉里各拿了1个球,不管从哪个抽屉里再拿1个球,都有2个球是同色的。假设至少摸a个球,即a÷2=1……b,当b=1时,a就最小。所以一次至少应拿出1×2+1=3个球,就能保证有2个球同色。结论:要保证摸出的球有两个同色,摸出的球数至少要比抽屉数多1。3.稳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1题。〔2〕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2题。4.课堂总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谈谈你的收获和体验。〔三〕课时作业1.有黑色、白色、蓝色、红色手套各10只〔不分左、右手〕,至少要拿出多少只〔拿的时候不看颜色〕,才能在拿出的手套中,一定有两只不同颜色的手套?答案:5只。解析:4个颜色相当于4个抽屉,保证一定有两只不同的颜色,相当于分的物体个数比抽屉多1。【考察目的1、2】2.一个鱼缸里有很多条鱼,共有5个品种。至少捞出多少条鱼,才能保证有4条鱼的品种一样?答案:16条。解析:5个品种相当于5个抽屉,保证有4条鱼品种一样,所放物品的个数是:5×3+1=16。【考察目的1、2】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册第36~37页例4、例5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2题。教学目的: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正确地计算出圆柱的体积。2、培养学生的迁移才能、逻辑思维才能,并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体验转化及极限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形容器、水、橡皮泥。教学过程:一、激凝导入师: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可前两天,老师家的水龙头出了问题,你们看,一刻钟就滴了这么多水。〔出示装有水的圆柱容器。〕〔1〕启发考虑: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状?〔圆柱〕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吗?你能想什么方法知道它的体积?〔2〕生答复。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那你有方法求出这个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吗?生〔热情的〕:老师将它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以了!3、创设问题情境。师小结:这么说同学们都有方法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体来求它们的体积,大家真了不起!那假如我们要求某些建筑如〔出示课件:____东门前的门柱和压路机大前轮〕宏伟的____东门前的一个圆柱形门柱的体积,或者求压路机圆柱形大前轮的体积,还能用刚刚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吗?〔不能〕那怎么办?学生试说出自己的方法。师:看起来前面这些方法虽然可行,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才行,是不是?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究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二、经历体验、探究新知1、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师:你们打算怎么去研究圆柱的体积?小组同学讨论研究的方法。2、学生动手操作感知〔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操作学具,进展拼组〕。〔2〕学生小组汇报交流: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根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得出圆柱体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3〕想像:假如把圆柱像这样等分成32份、64、128份后再拼起来,会怎么样?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分成无数份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近似长方体的长越近似于直线,这样整个图形越近似于长方体。假如照这样分成无限多份,拼出的图形就是长方体〕3、老师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4、师生共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圆柱面积高V=Sh5、稳固公式①V、S、h各表示什么?②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圆柱的体积?а、知道底面积和高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b、知道底面半径和高,可以先计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c、知道底面直径和高,要先算出半径,再算出底面积,最后才能计算出圆柱的体积。学生答复后师板书。6、教学例4、例5。课件分别出例如4、例5,让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理论练习1、出示课件:____东门前的门柱和压路机大前轮的有关数据求出它的体积。2、拓展延伸:同学们到工厂参加社会理论。工人师傅拿出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的长方体,问:同学们,如今我们要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你们想一想,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应是多少?小林想了想说:我知道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林是怎样想的吗?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展爱国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教学设备:班班通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刚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剧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1〕引入实例。谈话:假如沿着刚刚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详细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2〕尝试。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3〕展示交流。……2.认识正、负数。〔1〕引入正、负数。谈话:刚刚,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2〕试一试。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写完后,交流、检查。3.联络实际,加深认识。〔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2〕联络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①同桌交流。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4.进一步认识“0”。〔1〕看一看、读一读。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局部城市的气温情况〔出示〕。哈尔滨:-15℃~-3℃北京:-5℃~5℃深圳:12℃~23℃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2〕找一找、说一说。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如今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你能很快找到12℃、-3℃吗?〔3〕提升认识。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总结归纳。假如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展重新分类:〔完善板书。〕5.练一练。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6.出示课题。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根据学生的答复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7.负数的历史。〔1〕介绍。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开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配音播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那么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如今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2〕交流。简单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三、练习应用今天,负数在我们的消费和生活中仍然有着广泛的用处。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络。逐一出示: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月球外表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假如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假如到储藏室取东西呢?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5.“净含量:10±0.1g”表示什么意思?四、总结延伸1.学生交流收获。2.总结。简要、详细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究,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设计说明“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和“正比例”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时机。1.借助定义、实例,浸透函数思想。教学伊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充分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比值不变的特点,为学生探究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12T 544-2014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档案归档整.理规范
-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 中学新学期开学的致辞(17篇)
- 中学校长开学会议讲话稿(6篇)
- 中学高级述职报告
- 教师课件制作教学课件
- 影响薪酬管理的因素及原则
- 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 编制说明
- 歌曲春晓课件教学课件
- 榜样事迹课件教学课件
- 2024-2030年医疗美容产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中小学-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课件
- 九年级中考英语数词课件
- 新质生产力-讲解课件
-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30道计量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校园欺凌谈话记录表
- 基于PLC四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我的叔叔于勒(剧本)精编版
- 视频监控系统质量检查表(完整版)
- 齐鲁制药处方药营销策略及实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