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20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20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识别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图画,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2.浸透爱国教育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玩耍,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如今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二、探究学习〔一〕广场上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妙〕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考虑,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4、集体交流。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答复。〔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展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一样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二〕瞻仰烈士纪念碑。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指名学生说〕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立得更美!〔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开展,对他们进展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浸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考虑,动手连〕4、全班交流三、理论与应用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络,浸透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亲密的联络。〕四、总结,下课。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单元教材分析^p: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展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根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进步社会理论才能;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详细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理论,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展简单的计算。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保护人民币。认识人币简单的计算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2〔认识人民币〕教学目的: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3、培养观察才能、理论才能和推理才能及合作精神。4、对学生进展保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____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二、探究新知1、参观文具店答复下列问题〔CAI演示〕〔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答复〕〔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答复〕2、认识人民币〔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2〕操作初认人民币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汇报认识情况〔学生答复,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答复〕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3〕再认人民币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一样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识别吗?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一样的标记是什么?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保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4〕元、角、分的关系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复,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问:你知道1元=〔〕分吗?〔可以小组讨论后再答复〕3、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按质地分:纸币、硬币看书上人民币与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有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三、换线游戏:〔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一样的人民币〔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3〕我说颜色,你来答复〔4〕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个1角小朋友动手换一换。四、活动1、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是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哪种方法最简单。2、选四名售货员,开场下位购置五、小结: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按质地分:纸币、硬币1元=10角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的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可以纯熟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才能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才能。教学重难点弄清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课件出示问题,答复下列问题: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2、课件出示第33页图。提出问题:〔1〕图上有几个小朋友?〔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老师:他们答复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二、新授课。1、教学例1。〔1〕老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老师:你们假如再接着数出9根,如今一共是几根?〔29根〕老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假如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这10根又要捆一捆,如今一共有几捆?〔3捆〕〔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如今一共是几块?〔35块〕〔3〕老师:刚刚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假如参加7捆小棒如今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好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老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2、教学例2。〔1〕70是7个十组成的,46是4个十加6个1组成的。〔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七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3、教学例3。老师出示课件。〔数纽扣〕大家数一数黄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红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绿色的纽扣有多少粒。大家知道怎么写这些数吗?我们先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些数,再写一写。三、稳固练习。1、做课本第37页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2、两人一组,互相说数字,再说出它的组成。甲:我是15。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乙:我是50。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在生活当中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数。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41-42页。【教学目的】1.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1刻度表示1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答复简单的问题,会联络生活实际进展简单的统计分析^p。3.在详细情境中积累搜集、解读数据的经历,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会联络生活实际进展简单的统计分析^p。【教学过程】一、统计分类——展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1.情景引入,统计分类:学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墙壁,如今有三种备选方案,绿色、蓝色和黄色。小朋友们喜欢什么颜色呢?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示范性板书。【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根本构造。【评价关注点】学生具有认真倾听、积极考虑的学习习惯。3.比照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价值。抢答1:第2组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____出来的?抢答2:第2组喜欢三种颜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设计意图】在比照中让学生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各自的价值:统计表便于计算,统计图便于观察数量的多少。【评价关注点】学生能说出观察指向。4.根据条形统计图口答。统计了什么内容?统计了哪些工程?1格表示多少?雨天比阴天多几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知道统计主题;再看横轴,理解统计工程;然后根据直条数据进展统计分析^p”。【评价关注点】学生能正确答复。二、深化理解——打破1格表示2的教学难点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墙壁,食堂还打算在墙壁上画一些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出示两张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讨论问题:1〕最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刻度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高的数量不一定多。【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所表示的数量”。2〕最爱吃桔子的有几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是表示一样数量的直条,在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高度也不一定一样。【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奇数数量的表示方法”。3〕最爱吃菠萝的有几人?【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样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们班没人最爱吃菠萝”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爱吃菠萝”。【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0值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的表示方法”。三、稳固进步——提醒统计的真实价值1.情景引入:不仅学校食堂的墙壁要改造,图书馆也打算为我班的图书角新购一批图书,让我们来听听图书馆老师在说什么?2.信息技术支持,互动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科技在统计过程中的优势,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积累读图的经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评价关注点】学生可以结合条形统计图,给出合理的建议。四、全课总结——知识回忆、总结评价五、板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的: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2、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和“倍”有关的详细问题,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教学重点:在详细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教学难点:在详细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算2、看算式编题。12÷3=4〔平均分,12是3的4倍〕二、看图。新课1、第一排摆:4个圆片第二排摆:8个圆片问:第二排圆片的个数是第一排圆片的个数的几倍?怎么解答?为什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2、第一排摆:2个圆片第二排摆: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问:第二排摆〔〕个。谁是一倍数?〔第一排的圆片数〕第二排的圆片数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是什么意思?3个2。求3个2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3、比一比1〕、2〕题,他们有什么区别联络?联络:都是和倍有关的问题。第一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第二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数。4、读取文具店的信息,并说一说。小兔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小牛说:我买了3枝笔。小狐狸说: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问题:1、小牛花了多少钱?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分别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1、小牛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牛买什么花了多少钱?〔3枝铅笔〕每枝铅笔多少钱?就是求3个2元是多少。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钱就是一倍数。就是求4个2是多少。三、练习。1、画一画。3片叶子配一朵花。15片叶子配几朵花?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几朵花,就是问15里有几个3.2、○有3个,△的个数是○的2倍,△有几个?△的个数是○的2倍,那○的个数是一倍数。就是问2个3是多少。49页练一练1、看图列式。1〕长铅笔的长是短铅笔的2倍。短铅笔长8cm,短铅笔的长是一倍数,求长铅笔的长就是求2个8是多少。2〕一倍数是5元,10元是5元的几倍,就是问10里面有几个几。2、河马有7匹,是一倍数。斑马的匹数是河马的5倍,斑马有几匹。就是求5个7是多少。红珠是白珠的`几倍。白珠是一倍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即求6里面有几个2.3、找清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要对应。条件: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大客车上的乘客数是面包车上的2倍。问题:1〕大客车上有多少人?解决:大客车上的人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上的人数有关系。〕什么关系?倍数关系。谁是一倍数?〔面包车上的人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几个几。2〕小轿车上有几位乘客?解决:小轿车上的乘客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的人数有关〕什么关系?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面包车有6人,几时问6是几的2倍。求一倍数。把6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的: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对简单图形进展分解和组合。2、开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才能教学重、难点:折出图形,拼出图形。教学过程:一、折一折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局部,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先想后理论,再比照。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局部,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二、拼一拼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2、展示你的作品。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三、练一练1、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2、口算训练比赛。3、折飞机。自己动手研究,理论制作。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5、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小组合作,交流评议。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7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2、开展动手操作才能、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动手理论操作。教学过程:一、欣赏图案1、出示图案:风车兔子万花筒青蛙2、引导观察3、小组讨论: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4、汇报交流5、小结评议6、介绍图案的作用二、练一练1、想一想,涂一涂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2、摆一摆〔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8教学目的: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平时学过的图形。2、开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才能和创造力。教学重点:认识、识别各种平面图形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进展拼图。教学过程:一、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1、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2、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三角形。3、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4、说说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5、这些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哪些图形比拟大,哪些图形比拟小,哪两个图形一样大?二、拼一拼1、剪下附业页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2、引导学生进展拼图。〔1〕拼出正方形〔2〕拼出三角形3、你还能有不同的拼法吗?三、练一练1、拼出书中图形,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3、你还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四、小结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9【教学内容】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P65—66【教学目的】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可以动手制作直角,可以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与直角。【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制作直角。【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不规那么的纸、三角尺等。【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出示生活中的角。2、交流:哪些地方有角。3、引出数学中的角。自主探究,丰富认知认识角抽象出数学中的角提出问题: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汇报交流:角的特征小结: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3、判断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认识直角课件出示直角〔1〕提出问题:刚刚观察的几样物品,有这样的角吗?〔2〕提出问题:三角尺上有这样的角吗?小结:像这样的角的我们称为直角。〔3〕提醒课题:角与直角〔4〕出示各种各样的直角小结:角的位置,边的长度,开口大小变化时,它还是角。折直角课件出示视频观看电脑老师折直角自己动手折直角。6、找一找教室中的直角自主练习,稳固新知数一数回忆新知,课堂总结〔1〕今天学习了什么?〔2〕课堂表现评价。【板书设计】角与直角边边边顶点边顶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0教学设计: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确实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打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严密联络,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在详细的生活理论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展观察的习惯。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响才能和逆向思维才能,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进步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学难点:准确的区分左和右。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老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二、新授:〔一〕学习左右。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1〕出现两种情况: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2〕比拟,两种说法哪种更好?〔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4〕我们刚刚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2、做游戏。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3、练习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二〕学习前后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学生认识上、下三、稳固练习46页试一试。1、看参照物。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47页练一练1、左右的练习。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3、考虑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四、课堂小结: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板书:前上左右后下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1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教学难点: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机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哪里还有角?〔2〕、什么是角?……二、学习新知:师: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师: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学生:理解角,认识角。师:你能给角的各局部起个名字吗?学生:学生给角的各局部命名。老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师:你能做一个角吗?学生: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三、认识直角:出示情景图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学生:到情景图上找角。出示:显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学生:观察并再一次认识角。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1〕这些角有大有小。〔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看,直角符号像什么?你还在哪见过直角?学生: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四、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五、布置作业。提早预习下一课。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说画面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由此引出对角的认识和学习。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结合详细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拟纯熟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究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考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3)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一样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你们跟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过吗?你们参加过哪些娱乐活动?碰碰车、水上游船、猴子爬树……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场游乐场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吗?生1:看到了过小火车、碰碰车……生2:玩过小火车的有20人。生3:碰碰车上也有8人。……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2:我是数的。生3:我是算的。板书:2+2+2+2=8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用乘法计算。2.探究新知学习第47页例1(1)。提出问题: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3+3+3+3+3=15。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容易看出来,但班内还有个别理解才能较差的学生,所以,任何问题都要从易到难。汇报:每个加数都是一样的。学习第47页例1(2)。出示课件中的例题图片。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火车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4+4+4+4+4=20。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汇报:每个加数都是一样的。学习第47页例1(3)。根据上面所讲,请同学们自学这个例题。汇报:2+2+2+2+2+2+2=14。小结:这种加数一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乘法算式:2×7=14或7×2=14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号、减号,这个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提出要求:谁能把上面的几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谁来挑战?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吗?指名答复,师生更正。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3.教学“2×7=14”的意义。小组讨论乘法的意义。汇报结果。师总结:“2”表示一样的加数,“7”表示一样加数的个数,“14”表示一样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讨论:假如更多的2相加,例如8个、12个……又该怎么写呢?学习第48页例2。师:同学们知道乘法算式各局部的数字叫什么名字吗?5+5+5=155×3=153×5=153和5都叫“乘数”,“×”叫乘号,“15”叫积。4.课堂练习。把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然会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更正。5.拓展提升。加法算式:XXXXXXXXXXXX乘法算式:XXXXXX或XXXXXXb.把练习九的1、2、3独立完成。课后小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师生总结:a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c第一个乘数表示一样的加数,第二个乘数表示一样加数的个数,等号后面的数表示一样加数的和。如:2×7=14,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加数一样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拟简便。5个33+3+3+3+3=155×3=153×5=157个22+2+2+2+2+2+2=147×2=142×4=14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5+5+5=155×3=153×5=15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3一、教学目的:1、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感受100有多少,建立数的概念,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学会数数的方法,体会数数的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通过对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的估计,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表达数可在生活中用来表示与交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数的兴趣及估数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纯熟数100以内数及掌握数的组成,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接近整十数时的数数〔拐弯数〕。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幸运星、花生、爪子四、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教学主题图:1、〔课件出示动态主题图10小羊〕:美丽的大草原上来了一群得意的小羊儿,知道有多少只?我们数一数。看谁能做到数的与点的速度同样快。2、学生数数〔1—10〕3、师:你是几个几个数的?〔一个一个地数〕你有什么方法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0只羊?〔课件演示10只圈一圈〕师:10里有几个一?〔10个一〕也就是说10个一是十。师:10只是这么多?看,又来了一群,如今一共有多少只羊?我们接着数一数吧!〔11—20〕20里有几个十?〔2个十〕原来20是这么多呀![设计意图]通过数小羊这一亲密的素材,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回忆与感受一个一个地数数方法,知道10、20终究有多少,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数数应做到一一对应,手口一致。4、〔课件出示走动的100只羊〕看,草原上又来了这么多的羊儿,估一估如今大约有多少只?〔学生估数〕5、师:大家估的数都比20多得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比20多得多的数及数的组成。[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感受了20实际有多少的根底上,再让学生估一估百羊图上的羊有多少,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才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二〕操作与探究1、教学例1①师:到底有多少只羊?今天老师给你们每组准备了一份与小羊只数同样多数量的物品,我们就用这些物品代替小羊的只数一起来数一数,看哪组又对又准地数出是多少?并能让大家一眼看出。②学生分组数物品。③汇报交流:你们组一共数了多少个?怎么数的?〔取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数的小组各一份给大家展示〕[设计意图]用学具代替小羊只数,浸透数学符号感的数学思想。通过小组合作数100以内的数,以给学生创立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本性的潜能,允许他们用不同数法合作数出100个物品,关注其个性差异。④师:刚刚你们数的结果不一样,老师也准备了一份与小羊只数同样多的小棒,我也来数一数。⑤〔老师出示43根小棒〕你知道老师如今数了多少个?我们一起来往后数吧!⑥指导数数:首先从43—49一根一根数,数到50时,问:49后面添上1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演示满10根捆一捆过程〕然后从51—59一根一根数,数到60时,再问:59后面一个数是多少?你又怎么知道的?〔再演示满10根捆一捆过程〕数到62时接着一捆一捆添加让学生一十一十数到92,最后从92一根一根数至99时,问:99后面一个数是几?把你想的给大家说说!⑦师:原来100是这么多,我们再来数一数〔一十一十地数〕100里有几个十?板书:10个十是100。[设计意图]通过有目的地指导数数,让学生经历100以内数的数序,并知道数数方法的多样;演示10根小棒扎一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数的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十是一百,建立数的计数单位;想想后面一个数是几,让学生在直观理解的根底上,通过学生的独立考虑,以解决接近整十数时的数数的教学难点,从中充分去感受100终究有多少。⑧数100只羊。师:100根小棒代替的是小羊只数,你数对了吗?希望你们在数数时一定要做到拿一个,数一个,拿与数的速度一样快哟!这100只羊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来吗?你有什么好方法?〔每10只圈一圈〕再一十一十地数⑨小结并提示课题:今天数的都是100以内的数,看来,数100以内的数不仅可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不仅可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2、教学例2①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师:数数有意思吧!如今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课件演示〕学生一个一个数到四十时,课件演示满十捆一捆,知道39的后面一个数是40。②数数练习〔开火车〕a、接着三十八数到五十;b、从六十八数到一百[设计意图]充分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对拐弯数直观地加强记忆,再利用有趣的开火车游戏进展脱离实物由详细到抽象地数数训练。表达其层次性,同时也扩大数数的范围,到达人人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3、教学例3①师摆出五十二根小棒〔学生闭眼〕看谁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板书:三十五〕②你怎么知道是五十二的?〔〕个十和〔〕个一〔学生答复后再出示〕③完好说一说:五十二里有〔5〕个十和〔2〕个一。④练习:〔出示P33做一做〕图1反响:A、图中有几支笔〔46〕你怎么知道的?〔一盒一盒数一数〕。B、46里有〔〕个十和〔〕个一。图2反响:A、这是〔〕个十和〔〕个一B、〔2〕个十和〔4〕个一组成〔〕[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动口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观察、表达的才能。〔三〕练习与升华1、百球图出示:首先估一估有多少个球?再让学生交流数的方法并演示不同的数数方法,最后选择数得又快又方便的数法。[设计意图]课件出示打乱放的100个球,让学生估一估,培养学生估的意识,然后再出示整理的百球图,让学生交流数的方法,让学生拥有多种数数方法,最后经历比拟选出自己喜欢的数数方法,进步学生选择适宜数数方法的技能。2、填空:a、五十六、〔〕、〔〕、〔〕、〔〕、〔〕b、〔〕、〔〕、80、〔〕、〔〕[设计意图]完好地数出五十六后面5个数,是让学生去经历数序与拐弯数。拓展练习是把今天学的数数方法进展运用,融会贯穿。3、生活中的数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知道几个十是一百,还知道了几十几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用到了这些数,如:今天我见到了81路和82路公交车、这节课我们上了40分钟课你在哪儿也见到过这些数[设计意图]知识来于生活,效劳于生活,举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体会数可用来表示与交流的作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4教学目的: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适宜的工具画线段。2、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才能,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教学过程: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1、假如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绘介绍端点。3、学生完好描绘线段的特征。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5、这是刚刚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如今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区分线段〕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8、师小结过渡。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5、全班交流。三、理论操作,感悟画法。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方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宜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4、反响。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巧图案。〔欣赏〕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5单元教学目的1、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才能和创新意识。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展拼图折纸等活动。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展设计。认识图形教学目的: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理解它们的用处。3、开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才能。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理解用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2、小组互相介绍。3、小结学习情况。二、新课教学1、小组汇报: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2、归纳板书: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1〕小组交流〔2〕汇报评议三、稳固练习1、连一连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2、涂一涂按要求画一画。3、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4、数一数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6【教学内容】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P65—66【教学目的】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可以动手制作直角,可以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与直角。【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制作直角。【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不规那么的纸、三角尺等。【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出示生活中的角。2、交流:哪些地方有角。3、引出数学中的角。自主探究,丰富认知认识角抽象出数学中的角提出问题: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汇报交流:角的特征小结: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3、判断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认识直角课件出示直角〔1〕提出问题:刚刚观察的几样物品,有这样的角吗?〔2〕提出问题:三角尺上有这样的角吗?小结:像这样的角的我们称为直角。〔3〕提醒课题:角与直角〔4〕出示各种各样的直角小结:角的位置,边的长度,开口大小变化时,它还是角。折直角课件出示视频观看电脑老师折直角自己动手折直角。6、找一找教室中的直角自主练习,稳固新知数一数回忆新知,课堂总结〔1〕今天学习了什么?〔2〕课堂表现评价。【板书设计】角与直角边边边顶点边顶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7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识别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历。]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合作探究1.指导观察。出示并介绍小猴。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老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老师巡视,注意纠正不标准的观察姿势。反响: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比拟:(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打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2.换位观察。谈话:刚刚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观察后,组织反响。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提问:通过刚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进步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入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3.学会判断。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学生答复,并阐述理由,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历,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程度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开展了空间观念。]三、活动交流1.“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响。2.“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四、课堂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8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根据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有用的数据。2、初步学会搜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画竖杠等方法进展数据的记录。3、初步学会数据的整理,能独立完成统计表。过程与方法: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搜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理论才能。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p的统计活动过程。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搜集并整理分析^p数据。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二、制定根据:内容分析^p《统计表初步》属于“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板块,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知识是计数和分一分,通过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分析^p的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其后继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一〕〔二〕、折线统计图等与统计表内容相匹配的,更为形象呈现数据的“数据描绘”局部的教学内容。此外,《统计表初步》这一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教学载体,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络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出发,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化繁为简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并提升统计分析^p才能。2、学生实际学生虽然第一次在数学课堂上接触统计的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有统计的感知,这节课上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统计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络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新发现,同时为下节条形统计图埋下伏笔。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5分钟创设情境1、情境:这是青青草场的15只小动物,这是慢羊羊村长,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慢羊羊村长说了什么吧?〔播放PPT〕〔1〕提出疑问小动物们喜欢的有哪些水果呢?每种水果,慢羊羊村长应该准备多少呢?请拿出课堂学习单,在1号表格上来记一记。〔2〕投影反响,进展比拟2、再次体验〔1〕尝试记录刚刚记录的时候大局部小朋友记录得比拟混乱,那么接下来请在2号表格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来记录一下。〔课件播放〕〔2〕投影反响,全班交流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记录,可以用数字来记录,还可以画“正”字。集体观看交流记录方法:用符号记录:划小竖杠、打勾、画☆、画爱心集体记录个别交流预设:画“√”的记录画圈来记录画杠法来记写数划“正”字等等。创设动画情景,这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展数据的搜集,让学生能初步感知统计的用处。18分钟探究新知〔一〕数据搜集、记录1、学习统计方法〔1〕划“正”字法接下来,小巧要向我们展示了她的记录方法,大家看一看,是什么方法?与某某小朋友一样,小巧也要向我们展示“正”字记录的好方法。=1xGB3①首先我们来书空一下这个“正”字。谁来帮她介绍一下正字法?=2x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2〕画竖杠法小丁丁也想向我们介绍一种方法,叫做“竖杠”法。=1xGB3①谁能看懂它表示的意思?=2x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提醒课题我们可以用小丁丁和小巧画竖杠和画正字的方法搜集记录数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统计。3、再次体验请把课堂学习单拿出来,看3号表格,我们大家选择画正字或画竖杠的方法,再次为慢羊羊做记录,这次为了使我们的记录比拟顺利,你们可以不要抬头看,只用耳朵听,小手记,准备好了吗?〔课件播放〕〔1〕集体校对〔2〕有15个小动物,你看看你统计得对吗?有没有多数或漏数?〔3〕小结: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用划正字和画竖杠的方法进展记录,不但方便,而且我们算起来会更快更准确。〔二〕数据整理1、认识统计表刚刚我们把这些数据都搜集记录好了,那我们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模拟试卷:地理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解析集
- 2025年消防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消防安全评估标准试题
-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模拟卷(艺术创作分析)-艺术创作中的视觉冲击力研究试题
-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计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古希腊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大学生物考试试题及答案
- 晋城模拟政协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教室招教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诚实守信我先行主题班会
- 会计中级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充值合同范本
- MSDS中文版(锂电池电解液)
- 《职业病防治法》知识考试题库160题(含答案)
- 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卷
- MBA-组织行为学课件
- 环境监测仪器安装施工方案(更新版)
- (招标投标)地形图测绘技术标书OK
- 人保查勘服务流程
-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培训课件
- 外科学(2)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