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均是精品,欢送下载学习!!!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轨迹与改革路径——基于意识形态平安的视角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工程“改革开放视域下我国社会意识变动趋向与规律研究〞〔工程10zd&048〕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工程“我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分化与凝聚:基于意识形态平安的考察〞〔工程12YJC710051)的阶段性成果。罗嗣亮,郭文亮(**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510275;**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510275)〔摘要〕改革开放前29年的意识形态工作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守,也造成了严重的泛意识形态化。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工作由斗争型转向建立型模式,此时既强烈表达出开放的特点,但也出现了较为普遍的淡化现象。历史启示我们:基于意识形态平安的考虑,意识形态工作既不能泛化,也不能淡化,而应该在改革创新中强化其地位与作用,优化其内容与形式,促使其在社会主义的方向下实现科学开展。〔关键词〕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开展;改革〔中图〕D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2〕04-0090-05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已经进展了60多年。60多年来,尽管意识形态工作在理论主题、根本方针和主要宣传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延续性,但从总体工作模式上看,则鲜明地表达为改革开放前后这两个不同阶段。认真总结两个阶段各自的经历、缺乏并加以深入反思,将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60多年来的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也可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平安和开展提供借鉴。一、改革开放前29年: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泛化1949年人民政权的建立,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性质上由非国家意识形态向国家意识形态转变,同时也为其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根底。但此时新生国家意识形态既面临着国内经济、政治和思想意识上的各种斗争和考验,又遭到国外敌对势力的长期威胁和压制。在这种情形下,新中国选择的是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运动,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开展模式[1]〔P304-307〕。在看来:“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2]〔P435〕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并持续发挥其政治功能,决定着国家各项事业能否取得成功。为此,党和国家从正反两方面进展了不懈的努力。从正面来说,首先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初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一直到60年代上半期的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正面思想教育始终没有中断。提出的“团结——批评——团结〞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力地促进了正面教育的开展。其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化。在1954年的一届人大上,提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根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后来,这一思想又通过宪法确定下来。20世纪60年代制订的?高教六十条?、?文艺八条?等工作条例,从不同侧面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关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可以视为意识形态工作“初步走向制度化〞[3]〔P303〕。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反面的批判运动即意识形态斗争,包括在党内开展的建国初期的整党整风活动、1957年的整风反右运动,社会领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斗争,如在50年代前期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对胡适思想的批判,50年代后期对“人性论〞的批判,60年代对“合二而一〞的批判和“文革〞中的各种批判;在国际上则进展了长达十年的中苏大论战。在看来,“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开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4]〔P345〕由于对意识形态斗争的特别突出,改革开放前29年的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上可以说是一种斗争型模式的意识形态工作。诚然,这些意识形态斗争本身“也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出现和开展的思想理论教育〞[5]〔P143〕。无论本人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希望通过这种批判运动,使持有不同思想的人产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到达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目的。事实上,也正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努力,这一时期不仅在全国*围内确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造就了一大批执着坚守和积极践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工作者和道德典型。然而,此时国内外严峻形势与国人的意识形态焦虑之间相互影响,导致对意识形态领域危险的严重估计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泛化,具体表现在:其一,在认知层面,侧重从政治意识形态的角度理解和划定各种类型的意识形态,将政治视为“统帅〞和“灵魂〞,以至使文化意识、经济意识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界限极为模糊。这正是当时各种思想观点受到错误批判的首要原因。其二,在价值层面,赋予主流意识形态信仰以极高的价值,从而遮蔽了其他价值存在。如“文革〞期间的“宁要……不要……〞类型的口号,就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点。其三,在操作层面,将文化、政治甚至经济生活中许多原本与意识形态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事件和意识形态联系起来,造成社会各个领域工作的泛意识形态化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庸俗化。总的来看,改革开放前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困难条件下确立和坚守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为维护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平安作出了重要奉献。但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前29年尤其是“文革〞时期,对意识形态的理解越来越走向泛化,并由此导致实践中的意识形态斗争扩大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混乱局面。实践证明,斗争模式并不是维护意识形态平安的长效机制。二、改革开放后30多年:社会转型中的开放与淡化“文革〞十年动乱完毕后,中国面临着一个包括意识形态开展在内的开展模式转型问题。改革开放前根本延续了列宁主义以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而当提出和平与开展正在成为时代的主题时,这就“意味着必须对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的战略思路作根本性调整〞[6]。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也就是要将原来的斗争型模式,转变为建立型模式。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意识形态工作的背景已经完全不同于改革开放前29年。从物质层面而言,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人们在物质生活方式上逐渐由单一、线性变得多元、复杂,生存性需求扩展为开展性需求。从制度层面而言,政治体制改革谋求建立一种新型的中国特色现代**,即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扩大人民当家作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果断放弃了频繁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工作模式,转而强调其主要功能在于效劳国家的经济文化建立,强调“稳定压倒一切〞[7]〔P331〕,强调“精神文明重在建立〞[8]〔P31〕。但是,改革开放并不是要全盘抛弃前29年的所有理论,而是要在保存其中合理元素的同时,最终构建一套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理论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口号的提出,可以看作对原有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质性突破,这一突破在工作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即以经历事实为依据而非通过直接的意识形态斗争来消解“假大空〞话语的伪革命性,建立性地坚持和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特别需要肯定的是这个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建立。经过十年动乱,深刻体会到“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9]〔P161〕。在这一阶段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立中,最为重要的是四项根本原则的提出和写进宪法,以及在宪法中取消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条文。1984年?关于干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正规化的规定?和1986年?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指导方针的决议?等一系列文件的制定,为干部理论教育和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立确立了根本规*。进入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立工程的实施,无疑是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和规*化的又一重要举措。如果与改革开放前29年的坚守相比,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最显著的特点则是开放。曾说:“我们制定了两个开放的政策,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7](P210)具体到意识形态领域,所谓“对外开放〞,就是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取其精华来丰富开展本国意识形态;而所谓“对内开放〞,则是让人们从各种束缚社会主义开展的落后观念和错误思想包括极左思想中解放出来。倘假设我们拿建立型模式与斗争型模式相比拟,可以发现前者在整个构造上都表现出与后者显著不同的开放姿态:在理论内容上,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保存斗争型意识形态重要概念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包括爱国主义在内的民族精神、包括改革创新精神在内的时代精神作为其重要组成局部。在价值目标上,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继续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但又充分注意到理想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在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出价值评判时防止过去的片面肯定或片面否认的简单化思维。在工作实践上,强调基于实践的意识形态工作模式,一方面通过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建立和开展让“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7](P144-145),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既在对待“旗帜〞和“道路〞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决不移,又防止在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上进展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意识形态工作上的开放意味着思想观念多样化的合理性得到逐步肯定,从而导致在空间维度上多种思想意识并存,时间维度上新旧观念交替。在这种情形下,人们选择的可能性增加,原有的价值观也受到挑战,从而难以保持过去那种高度的思想统一。尤其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的国际碰撞中既可能获得有益的思想资源,也或多或少会受到侵蚀。同时,“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人们以更实际的态度衡量评判一切现实问题,并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根据自身利益来选择和评判意识形态,而排斥所谓的‘统一意志’。〞[10]〔P90〕这样,便出现了民众日常生活中对主流意识形态一定程度的淡化现象: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以意识形态的眼光和标准观察问题,甚至不愿意再提起意识形态的话语。历史主义地看,此时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对淡化,实际上是对过去意识形态泛化的理性回归,但这种淡化趋势如果走向极端,显然也不利于意识形态平安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开展。从改革开放初期起,就屡次强调要“坚持四项根本原则〞,要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坚决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抵抗各种错误思潮,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在*种程度上出现了两个文明“一手硬,一手软〞的不正常现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在对历史和现状作出深刻反思后,锋利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7](P306),“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9](P423)。这实际上是对当时意识形态处于危险状态的警醒。这种状态反映在社会上,最主要的就是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普遍淡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吸取了过去的一些失误教训,但仍未从根本上扭转淡化的局面。三、未来方向:在改革创新中实现强化和优化总结建国60多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的经历与教训,归结起来就是既要坚守,又要开放;既不能泛化,也不能淡化。〔一〕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代世界全球化迅猛开展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挑战,其主导地位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一面推行文化霸权,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一面却又炮制出“终结论〞、“趋同论〞之类似是而非的观点,作为同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根底。从国内来看,自由主义、虚无主义和消费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对主流意识形态平安所构成的冲击不容轻视。历史不会忘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正是由于苏联东欧等国执政党在各种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潮面前应对不力,才导致这些国家在西方预谋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败下阵来。因此,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平安,应当是我国执政党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显然不能再靠过去那种泛化意识形态的做法,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干扰了社会经济文化的正常秩序,实际上也并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真正稳固。今天所要做的是在正确总结过去经历教训和深刻认识当今国际国内复杂局势的根底上,以更加科学的定位,结实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切实发挥其作为旗帜和灵魂的作用。第一,正确处理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关系,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外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与碰撞将日趋频繁和剧烈。如何对待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采取封闭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封闭,外表上似乎可能有*种平安,实际上不是不发生平安问题,从根本上说,恐怕会发生更大的平安问题。〞[11]〔P206〕因此,坚持改革开放以来确立的开放政策,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由之路。这就意味着,必须在坚持主导性的原则下开展多样性,在开展多样性的根底上坚持主导性。当前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如何在正确处理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关系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高前者对后者的整合能力。无论改革开放前29年主要通过公开的意识形态斗争与持续进展的思想改造的直接整合,还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以经济开展成就为中介的间接整合,都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实际。前者功能非常强大,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后者通过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物质根底来间接到达思想整合的方式,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单个国家的经济开展常常受到全球经济波动影响的今天,“党不可能永远保证这一点〞[12]。一旦经济不能快速开展,我们将靠什么来凝聚人心.因此,未来中国既需要以经济建立成就为中介的间接整合,也需要思想意识领域的直接整合,即不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坚决抵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思想侵蚀和思想渗透。第二,加强制度创新,为主流意识形态开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是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和开展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化、规*化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意识形态工作走向**、平稳的道路,防止了改革开放前29年的主观随意性和扩大化。但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仍与制度的缺乏有关。加强意识形态制度创新,关键在于做到以下两点:其一,把党管意识形态和人民共建意识形态结合起来。尤其要为普通群众提供足够的参与时机,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在意识形态建立中的主体作用。其二,积极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法制化和规*化。为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将相对完善的意识形态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以适应当前意识形态管理日益复杂化的趋势。第三,必须大力培养意识形态工作的精锐从业者和理论家。“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3]〔P526〕引导党员干部夯实思想根底、筑牢思想防线是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所在。当前,尤其需要对党员干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使他们在理论上分清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错误思潮的界限;在行动上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新风和正气。此外,还要建立一支信仰坚决、使命感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二〕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和传播形式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和作用的强化还必须与其内容和传播形式的优化结合起来。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的扩*、开放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复苏、以及利益多元背景下各种思想观念的兴起,使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冲击不断加大;同时,信息时代的降临也带来了瞬息万变的信息更新的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本身的内容和传播形式能否不断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是否能够葆有旺盛的生命力。第一,要在深入总结60多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的经历与教训和深入研究当今时代特征的根底上,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而言,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来源于其自身的科学性。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不仅表达在其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还表达在其对于时代开展的适应和推动上。因此,当前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要从时代精神的精华中不断获取其科学性的新的增长点。首先,要对人们最为关注的时代问题作出理论反映。例如,贫富差距过大是当前社会开展中的突出问题,从意识形态上应对这一问题,便必须清楚地解释当前贫富差距的根源并提供可行的解决途径,进而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进展创造性的开展。当前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人们精神空虚的困境,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清晰地意识到市场经济“在价值观上具有天然的解构性〞[14]。因此,一方面,要积极挖掘主流意识形态中具有强烈打动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因素,另一方面,则要对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的低俗现象展开锋利批判。其次,要结合时代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原有的*些理论进展新的阐释。如果我们拿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开展来比照,可以看到一部经典的历史其实就是其随着时代开展不断被解释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有依据一百多年前的时代条件所作出的具体判断,也有到目前为止仍属于超前性的设想。对于这些判断和设想,都应当根据当今时代条件作出新的解释。如“共产主义〞这一概念,在经典作家文本中存在着社会形态、社会运动及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等多种含义。在阶级矛盾缓和、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较大满足的今天,从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的层面开掘其丰富内涵并结合时代要求进展阐述,应是值得重视的解释向度。第二,通过内容和传播形式上的不断创新,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活化和群众化。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是其群众性的内在根基,但“科学的〞不一定就是“群众的〞,而“只有当我们在意识形态与现实之间感受不到任何对立时,即,在一种意识形态成功地决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何种方式体验现实时,这种意识形态才会真正地‘掌握我们’。〞[15]〔P69〕这就要求我们从内容和传播形式上对主流意识形态进展不断的创新。从内容上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活化。当代意识形态开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意识形态与经济根底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频繁,以至于经济根底越来越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兴旺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外表上很少做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经深深渗透和表达在其经济生活之中。这是很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就我国来说,“当人们享受到国有经济在实际生活中带来的好处时,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履行者。〞[16]相反,如果理论与现实出现强烈反差,则必然加剧人们对理论作为“虚假意识〞的判断。因此,根据时代条件逐步兑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诺,使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着实体验到主流思想的真实性,将是主流思想获得群众认同的必要途径。从形式上来说,要努力创造群众化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和手段。首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应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尤其应努力借助电视娱乐节目、手机短信、微博等新兴媒介。其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只有借助形式,内容才获得其独一无二性〞[17]〔P193〕。政治家、学者和媒体人尽管有时阐述的是同一个问题,受众得出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这正是因为同样的思想内容每一次与不同形式的结合,都会产生出不同的思想作品。因此,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时,面对不同对象,语言、文体、风格等都应有所不同。再次,要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隐性教育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公式化、概念化的宣传方式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而西方国家通过体育、动画片、电脑游戏、网络等流行文化进展价值渗透的方法有一定借鉴意义。第三,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与传播形式的创新和优化之间还需要找到契合点,以使新的内容能与新的形式相适应和相结合。在目前的社会分工体系下,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创新优化和传播形式创新优化一般还只能分属于不同的主体。前者主要是理论家、学者和教师等,其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主要是理论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柴油市场分析与预测服务合同范本4篇
- 专业设备销售协议模板集(2024版)版
- 2025年厂区绿化生态教育推广与培训服务协议4篇
- 2024年起重机研发与购销合作项目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四家居建材店员工劳动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度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合作协议4篇
- 2024版企业技术改造借款的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医疗设备采购与租赁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04月吉林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2024年社会招考1名负责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6913-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
- GB/T 18717.2-2002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2部分:人体局部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确定原则
- 教案:第三章 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学》课程)
-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 117-钢结构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与管控措施
- SHS5230三星指纹锁中文说明书
- 诺和关怀俱乐部对外介绍
- 保定市县级地图PPT可编辑矢量行政区划(河北省)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供方注册指南-ZTE
- 真心英雄合唱歌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