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石缝间的生命》习题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石缝间的生命》习题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石缝间的生命》习题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石缝间的生命》习题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石缝间的生命》习题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背景链接本文写于1983年。当时社会处在拨乱反正之际,所以石缝间的生命,就其特定的时代来说,就是伟大而饱受沧桑的中国人民的象征,是时代赋予作家以深邃的思想,是时代赋予作品以哲学的强音。2.主题解说文章通过对在石缝间顽强生存的小草,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蒲公英以及在本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大片天地的松柏的描写,赞扬了在困境中顽强拼搏、敢于迎接艰难困苦的挑战,在适应环境、战胜困厄之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23.重点聚焦师: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生甲:因为“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所以“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乙: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4.难点突破师:怎样理解“石缝间的生命”的生物性、哲学性和美学价值?生:生物性:顽强的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本能的尊贵。哲学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命主动战胜环境去赢得生存空间。美学价值:不仅装点了荒山枯岭,更揭示了美的、壮丽的内心世界。35.素材积累古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除外。——雨果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陈寿《三国志·魏志》【译文】书读的次数多了,其意思就自然而然显露出来。【感悟】一篇文章,必须反复地阅读,读通、读熟、读懂,进而读出重点,读出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5B

(点拨:A项中“强”的读音应为“jiànɡ”;C项中的“缚”的读音应为“fù”;D项中“柏”的读音应为“bǎi”)6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潸然泪下盘根错结摄人心魄繁花凋落辉煌状丽倔强挺立巍峨挺拨悬崖绝壁错别字正确字结节摄慑状壮拨拔7C

84.托物言志是本文运用的主要的写作手法,以下不是本文所“托”之物的是()A.梅花B.野草C.蒲公英D.松柏5.下列名言佳句中,与《石缝间的生命》的旨趣最相近的两项是()A.植物的生命要从它的绿叶中显示出来。(意大利·但丁)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唐·白居易)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ACD96.联想是散文常用的创作手法,根据课文示例,完成下表。事物特征引发的联想蒲公英茎坚韧而苍老,根柔韧而强固生命就是拼搏白杨树墙角的小草树干挺拔,枝叶向上紧密团结,奋发向上矮小瘦弱默默无闻的奉献,甘于寂寞的伟大10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项羽,面对滔滔激流,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百二秦关,终属西楚;司马迁,在屈辱嘲讽下,不言放弃,发愤图强,终著成“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______”。信念如同一把宝剑,能激发人的豪气;信念如同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的心灵。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使你同样可以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不要去想是否能够成功,________________,便只顾风雨兼程;不要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不要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__________________,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带着信念展翅翱翔吧,不要用顾虑和烦恼束缚自己,羁绊了前进的脚步,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很棒,我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11(1)将文段中与前句内容贯通的名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删去“使”字。(3)文段中三条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既然目标是地平线;②只要热爱生命;③既然选择了远方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4)仿写句子。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语意连贯。例句:信念如同一把宝剑,能激发人的豪气;信念如同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的心灵。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韵之离骚D

人生犹如一幅画卷,等待我们去精心描绘;人生犹如一曲乐章,等待我们去用心演奏。(点拨:必须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基本一致,语意连贯)128.(2015,乐山)阅读情景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有一次,俞敏洪回答大学生如何实现个人价值时,他说:“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钱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早晚有钱。”他又说:“同学们不要把自己变成‘储钱罐’,因为没有人能够靠储钱变富;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靠能力去取。但要想使自己值钱,只有不断吃苦、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有可能。你越值钱,你的价值就会越大,你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多。”刚说完,台下掌声雷动。①请解释俞敏洪先生讲话中“储钱罐”和“印钞机”的含义。储钱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印钞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说俞敏洪先生这段话有什么特色?用了两个新颖独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个人价值这个抽象的问题。指依靠传统方式,被动积累钱财的人。指依附自身能力,不断创造财富的人。13石崖上的枣树(2015,济宁)刘成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14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15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16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17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战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189.“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1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点拨:须答出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1911.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点拨:“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这句是对引用《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的总结)12.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点拨:最后一段点出了“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的感悟。所概括出的意思对即可)20【阅读范题】见第9题。【技法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能力。首先此处写的是山崖,是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枣树的生长环境。联系环境描写的作用来看,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它却生长得健壮而蓬勃,结出红艳的枣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