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作文汇编_第1页
全国高考作文汇编_第2页
全国高考作文汇编_第3页
全国高考作文汇编_第4页
全国高考作文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高考作文汇编

简单之后的不简单

题目:季节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命题者有意去繁就简返璞归真

遗憾的是,去年我省高考作文试题“三选一”的做法中断了

福建省从2004年高考语文自行命题以来,前三年的作文试题均别出心裁,从形式到题

意与众不同,每年都给全国语文界、作文界制造出不小的“地震”。可能是出于一种“逆反”

的心里,或者是为了规避考生及教师“押题”,今年的命题者有意去繁就简,返璞归真,回

到命题作文的传统道路上。

难怪许多人第一眼看到这道作文题,不禁发出“这么简单”的惊讶。

首先,题面直白、平实,文字少,这使作文试题的考查目标单一、集中,不在题意的阅

读理解上难为考生,”检测考生的写作水平。

其次,题目“季节”为考生明示了写作的对象、范围,但立意没有限制,且“季节”的

本义、比喻义、引申义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宽泛,或实或虚,写作的角度非常自由。一年四季,

花开花落,暑去寒来,各有鲜明的特点;又周而复始,具有轮回、更替、变化的特性,具有

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蕴含了大自然的规律与奥秘。显然,这是一道开放性作文题,诱导学

生写出对“季节”的感悟或体验。但是,难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字数里选择合适的角度立意

谋篇,将自己对“季节”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表达得深刻、新颖。

由于文化背景和个人角度的差异,对各个季节特性的理解可以有所不同,不必说套话,

鼓励写出个性化的体验、感悟。“季节”的含义、比照、暗喻是否成立,关键在于行文是否

恰当,是否自然,是否到位。例如,“人生四季"、“母亲的爱不分四季”、“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中日关系的‘季节’变化”、“城市高楼里四季不分的缺憾”……从这

些角度立意,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再如,秋天的色彩,是灰色的,还是黄色、红色的?完全

由个人的生活体验、主观感受所致,只要能够表达充分、自圆其说就行;对于同一个季节,

个人的感悟也可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

遗憾的是,2006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试题“三选一”的做法中断了。作文试题“三选一”

(或“二选”),让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题来写,这与正在推进的高中新课程理念相吻

合,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而且,从更加深远的意义来观照,人生就是选择的历程,让学生

在考场上选择作文题,这本身对他们来说无疑就是人生的一次经历、锻炼。

高考三天后,6月10日的厦门某报,以《12岁小学生写高考作文》为题发表了某小学

六年级学生的作文《收获四季的轮回》。几位参加今年我省高考作文评卷的老师读了,都觉

得可以给60多分。这虽然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但是,确实“季节”这道作文题,初中生、

小学生也能写。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高考作文的写作主体是高中毕业生,是年满18岁的青年,作文题

是否应该推弃低龄化、幼稚化?是否应该指向理性的思辨、逻辑的推演?我们应当如何借鉴

法国高考的哲理性作文题?这些问题以前有人谈过,笔者亦思考不够成熟,仅把它作为高考

作文命题的一个“问题”再一次提起。

倘若武则天是春天的代表夏天则属花木兰

优秀作文往往具有独特的见解,并能一线贯穿全文

对于,,季节”一词,考生就其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可引发丰富的联想。由于每位考生

对季节的感悟和体验是不同的,加之季节在不同语境中存在着殊异的内涵,因此,我们高兴

地看到了一道道独特靓丽“季节”景致。

生活与人生的“季节”契合

除对“季节”本义——春、夏、秋、冬的景物描述和情感体悟外,相当数量考生把“季

节”特点与人生特点结合起来,演绎了一个个内容丰富多彩的“季节”人生。如:

文章分四个部分,分别以小标题(春天一年轻的季节,夏天一多梦的季节,秋天一收获

的季节,冬天一童话的季节)连缀成篇。

人物性格的“季节”联想

不少考生根据四季不同特征,把季节特点与人的性格特点结合起来,如写春之“多情、

开朗、生机勃勃”,夏之“奔放、热烈、多变”,秋之“萧瑟、平和、成熟”,冬之“冷静、

洁净、寂寥”等等。由于个人的感悟、体验不同,各个季节的特性,如“夏”,考生既有抒

发“热情、欢快”的,也有表达“忧郁、沉闷”的,言之成理都被视为符合题意。

人物形象的“季节”隐喻

一些考生则拓宽思路,调动知识积累联想到与“季节”特征相似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

并以此为切入点,写出了一篇篇颇有见解的“文化”散文。比如:

中国女性的性格有着季节的色彩,有春日里生机盎然的“绿草”;有夏日里热情似火的

“骄阳”;有秋日里散发阵阵凉意的“秋风”,有冬日里幽香阵阵的“梅花”……

倘若武则天是春天的代表,那么夏天则属于代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夏日

的阳光照耀着沙场,用搏击黄沙的勇气与胆识铸就了一朵骁勇善战的沙漠奇葩……

人类社会的“季节”类比

某考生别具一格地从“季节”的发展中窥探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秘史”:

人类历史的童年,是萧索的冬天,在茹毛饮血的荒蛮年代,笼罩大地的永远是那未知的

黑暗利寒冷……

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到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人类社会来不及收拾好

伤春的感喟,便倏尔由春转到夏了。夏是烂漫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用油彩扫

除中世纪的黑暗;夏是热烈的,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动力发现,将人类社会推入高速发展的轨

道……

构思的新颖彰显文章的大气脱俗,令人赞叹。

中国文化的“季节”忧思

文化不可避免地带着鲜明的地域性和历史性,一名考生从对中华文化的反思中,感悟出

华夏季节中“夏季”——热烈、自由的缺失,以深邃的思考予人强烈的思想震撼。

华夏的初夏,究竟是缺失的季节,还是迟到了呢?“五四”以后又是一番肃杀,是又一

个秋。鲁迅先生笑或暗笑,竹枝式的指节轻敲,道出的仍是:“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但审视当今,当年的博斯年、罗家伦、段朋锡的书生意气,竟是亘久难见了吗?他们老去,

留下的仅是那些苍老保守的青年?中华的季节中,难道夏真正极短极少又极无可寻吗?

艺术形式的“季节”审视

书法、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也成为关注的视点,考生巧妙地找到艺术形式的“季节”

特点,自圆其说,令人耳目一新。如:

……婉约的江南,瞎子阿炳静坐在泉水畔,让那份春的绿意汩汩地从琴弦上流出,让那

份春曰久违了气息从那把拉瘦了岁月的二胡上缓缓淌出。

当秋风吹落了沼阳江头的荻花,当那轮江心秋月映着无语的船舶,当一声裂帛响起的,

诗人于是遥远的秋季回忆中走来……

该文从《二泉映月》、《琵琶行》等作品中找到与“季节”相关的因子,情感浓郁,文

笔优美,谱写出一曲文艺作品的“四季歌”。

国家、人物关系的“季节”感悟

有的考生把“季节”喻为国与国(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辟独到地论述了国事、人

事的“冷暖”变迁。如:

30年代,中日兵戎相见,关系进入严冬;72年中日建交,打开了坚冰,尤在改革开放

后,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两国关系进入夏季;小泉执政时期,中日关系进入政冷经冷的秋季:

现在安倍上台,改变了对慰安妇和靖国神社的态度,尊重了中国与亚洲人民的情感,两国实

现了安倍与温总理的互访,中日关系进入温暖的春季。

故事的“季节”演绎

作文命题为“季节”,虽然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明确要求,但不可否认,命题暗

含散文类文体的倾向,所以叙事类的文章在今年比重不高,佳作甚少。大多数考生以各种季

节作为事件发生的背景;只有少数考生能将季节特点隐喻主人公的性格、情绪特征,编述故

事。

国家、民族命运的“季节”剖析

有的考生,以某一个朝代、国家或民族为切入点,或分析其某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或叙

述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如“唐朝的春天”,“刺桐城的春天”,“古

希腊的四季”等,可读性强,耐人回味。

“季节”的反向思考

在大多考生都在围绕“季节”作正面阐释或拓展之时,一些考生反弹琵琶,出奇制胜,

以逆向思维论及“季节”的消失或“季节”的反常,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

等现代社会人们极为关注的生存问题,指向“季节”的诗意栖息,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

反省意识。

一考生在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追忆了江南故乡的美好“季节”后,指出“文明的发展不应

该以季节——自然的本性的消亡为代价。我们不希望下i代城里人只能从教科书或画册上意

识‘季节’的存在",这着实让人叹服。

总体说来,优秀作文往往具有独特的见解,并且能将某种思绪、细节、情境或哲理形成

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众声喧哗:苍白肤浅的泛泛而谈

一些考生把报刊上的文章稍作修改,照搬不误,被重扣分数

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某考生套用去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一题,文章中穿插四个小标题:“我想握住

春姑娘的手”,“我想握住夏哥哥的手”,“我想握住秋叔叔的手”,“我想握住冬爷爷的

手”,实际是写个人意志,“季节”处于“孤悬”状态。

有考生套用“我忧我思”、“在没有你的日子里”等省市质检题目,只在行文的开头、

结尾出现形容某一季节的“关键词”,但文章内容主体却是“感恩”、“道德”、“忠诚”、

“执著”等等。

语言幼稚,内容肤浅

一些考生的作文语言极为幼稚,内容单薄肤浅,乍看像小学生之作。如:

“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里,我最喜欢的夏天,最讨厌的也是夏天。”喜欢的理由一是可

以游泳,二是可以吃西瓜,三是打球有意思,讨厌夏天的理由一是蚊子多,二是游泳会淹死

人。结论是“夏天,我真不知道是喜欢多点,还是厌倦多点”。幼稚小气,缺乏审美价值。

陈词滥调,抄袭拼凑

今年的作文,最让命题者始料不及、大跌眼镜的是现代文阅读文本对作文的“干扰”。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朱成玉)一文,以秋景入题,涉及母爱和思乡两大母题,对作文试

题“季节”具有启发、暗示作用,有些考生竟然照抄或稍作修改搬进文中,结果当然被重扣

分。还有考生把《读者》、《小小说选刊》等报刊上的文章稍作修改,如换人物姓名、换时

间地点后照搬不误。这类行为令人担忧,此风不可长!

内容空洞,说理乏力

议论类文章整体水平不高,是今年考场作文的一大缺憾。不少文章内容空洞,说理乏力,

甚至材料无法支撑论点。一些考生说理,或在同一层面上绕来绕去,缺少层次;或用主观感

受、古人诗句来代替论证;或举例后缺少分析、说理。这与考生平时缺乏逻辑思维训练和思

辨、分析能力欠缺有关。

“命题”“话题”不分曲解“季节”

部分考生对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不明白,甚至对“季节”一词的含义的理解也相

当模糊。如:“季节是一个忧郁的心”、“季节是一种美德”、“季节是一种安逸诱惑”、

“人生是一锅水,季节是一堆柴”、“季节走过某老人家中,目睹了成群记者争先恐后的情

景”、“季节的使者愤愤不平”等等。

这些考生把“季节”当作“话题”来写,篇首以“季节”引入后,就信马由缰了。“季

节”在文中只是情感故事可有可无的背景,或者只是一个引子,没有成为思考的中心。这显

然混淆了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一、2007年福建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季节

怀念从前,季节总如歌般行吟。当春来到时,就有“桃之夭夭”的景致;当夏来到时.,

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当秋走近时,会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诗情;当冬走近

时,会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韵致。

那该是怎样的乐趣,怎样的生活?

有四季伴你前行,生活的路如何多姿多彩,一路蜂忙蝶舞,一路花香弥漫。

而如今?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于是春天的草没有了立足之地;土地水泥化了,夏天的溪流没有

了流淌的床;清洁工扫得勤快,秋天的落叶没有了归根之所;扫雪车多了,冬天的雪没有了

消融之家。

工厂的烟囱多了,挺拔的大树多了,宽阔的大道有了,山间宁静的小路没了。

哎,我们多么可怜啊,这个时代的人。办公室一族无论严寒或酷暑,总有空调机调节室

内温度。办公室似乎可以称得上“四季如春”,可君不见吗?那里面的空气如何的污浊!

一名演员,必须在酷夏,顶着大太阳穿冬天的棉袄,还要对着摄影机微笑,显得“很温

暖”。外面,明明大雪飘飘,她还要穿着清凉的夏装在台上演出,演出夏天的味道。

可怜的人哪!

季节,如此与他们格格不入。季节很艰难地想走近他们,他们有些人却用手一挥,摆开

了四季。

有的人汲汲追求,追求财富,追求地位名望,所以他们厌恶四季,•年到头只要能西装

革履,风风光光就行。这些人,是季节所该抛弃的人!

可是,绝大部分的人是可怜的,他们喜欢季节,可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安排表上,没有安

排与m季见面玩耍的时间。他们是被迫离开季节的。

能不可怜他们吗?

什么时候,还能够有像李清照那样与朋友一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时光;

什么时候,还会有机会去原野桥畔领略“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清爽?

城市在一座座地建设着,为何不给季节留一个空间,让他们在城市安家!不要只让季节

在稻田走过,也让季节在城市与人为伴。

怀念从前,向往明天,希望明天,季节在城市扎根发芽,开花。如歌般行吟。

点评:

本文可以当作一首散文诗来读。

一是语言清新活泼,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例如首段,排比中兼引用,且没有雕琢的痕

迹,没有华而不实的硬伤。

二是善于捕捉典型细节,例如:“清洁工扫得勤快,秋天的落叶没有了归根之所;扫雪

车多了,冬天的雪没有了消融之家。”这反映出作者平常对身边生活的留意和驾驭语言的能

力。三是构思立意独辟蹊径,叙写城市人忙于追逐名利,忘却四季的冷暖,也被四季无情抛

弃的尴尬现状。四是时代感强,富有哲理。作者以“从前”与“如今”相对比,批判现代城

市发展的弊端,道出当代城里人的无奈,呼唤“让季节在城市与人为伴”。

(点评人:俞发亮老师)

季节

季节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想当初,造物主如此旗帜鲜明地把一年涂上四种颜色:春的碧绿,夏的火红,秋的澄黄,

冬的湮白。日月悬浮,乾坤流转,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滋养了天地苍生,也哺育了人类敏

感的心灵和虔诚的情感。季节是一种秩序,统御着每一阵风,每一片云,每一次悸动,每一

回叹息。

而我们正成为秩序的破坏者。

越来越多的烟囱向天空散播着自己的恶毒,人们把C02从禁锢之所释放出来,兴奋的狂

躁,纵情的肆虐,在短短数十载光阴间席卷天下。地球开始发烧,季节隐退了身影,而我们

陷入歇斯底里的热浪,茫然无所知。

季节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古人敬仰季节,因为季节教会他们一切重要而美好的生命真谛。春和景明,木欣欣以向

荣,那是生之奋发;夏日炎炎,骄阳似火,那是生之热烈;秋气肃杀,回风摇蕙,那是生之

蕴藉;冬雪冰封,浸然洁白,那是生之肃穆。在季节的变动周流中,人渐渐成长,渐渐感悟,

然后满意地叹息一声,尘归黄土。季节是无言的老师,沉默的仲裁者和守护者。子曰:予欲

无言。是啊,庇护一切,包容一切而又默许一切的季节,又何需言语呢?

但我们迫切地要求言语。人类不仅梦想着用物质重新构造世界,还憧憬着用言语填充整

个世界。满天飞舞的冰箱空调广告,是人类对季节的宣战书。据说所谓成功的宣传,就是让

爱斯基摩人把空调搬回家。而一切正朝着令空调制造商可喜的方向发展。全球气候变暧,冰

川的眼泪不可遏止地下流,让幽怨的大海更加凶暴而不近人情。季节的气息已经淡不可闻,

人们纷纷躲入空调房,冬天送暖,夏天送凉,心安理得。相信不久空调制造商就会收到北极

熊的订单了,那将会是商品经济一个多大的胜利呀!而季节,就在这样的胜利气氛中飘然而

去。她脚步轻盈,点尘不惊。

季节的远离已不仅仅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巨大改变。我们的精神思想,正在以令人陌

生的方式远离曾经的美好。少女已不屑伤春,壮者也不满于悲秋了,在物欲至上的热流推动

下,一切都是更高更快更强。快!快!快!火车要出发,飞机要起飞了!在这个人心浮动的

奔腾年代,季节为我们构造的精神家园已然失衡。

季节正马不停蹄地消失,而我们做了什么,去挽留她绰约的身姿和高贵雍容的仪态?

醒醒吧,我们需要季节。

点评:

惟有思想者才能追寻到“诗意的栖息”。这篇“反季节”的作文能在近30万考生中脱

颖而出,得力于从普遍赞美“季节”的套话中解放出来,在智性的思考中批判了现代工业文

明和商品经济带来的“季节”景致的缺失,表达了对“季节”消失的忧思,抒写了当代人对

生活意义和目的、对人类的前途、对生存的永恒真理的见解。

本文立意新颖思想深刻,语言大气,内容厚重,发人深省。

它的成功表明:思想的深度决定文章的深度。

(点评人:钟斌老师)

季节

人类历史的童年,是萧索的冬天。在茹毛饮血的蛮荒年代,笼罩大地的永远是那未知的黑

暗和寒冷。但,在某一幸运的时刻,人类发现了火种,如梅般耀眼的火光照亮苍茫大地,穿

越沉沉暗夜。希望点燃,从此远方不远……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人类睁开混沌的双眼,万物复苏,春

一来了。金字塔的尖顶闪烁人类智慧的灵光,万里长城的雄伟将•个民族的坚韧与伟力篆

刻于曲折的春水中,春水向前,但那石,那碑刻,将永远伫立一旁。

春到夏的转变总是那样的突兀。•阵急雨,满树的葱茏就映满了眼帘,一朵乌云飘过,

山花就烂漫了整个山野。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到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人

类社会来不及收拾好伤春的感喟,便倏尔由春转到夏了。夏是烂漫的,达•芬奇、米开朗琪

罗、拉斐尔用油彩扫驱中世纪的黑暗,描绘人类光明的未来;夏是热烈的,以蒸汽机为标志

的动力的发现,将人类社会推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无数的发明、无尽的创造纷至沓来,上世

纪初在欧洲召开的“炫奇会”即万国博览会上,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连连赞美:“荣光!荣

光!无上的荣光!”

夏的热烈,伴随着不约而至的急雨。繁华盛景之后,阴霾的天空在不知不觉中笼罩人类。

两次世界大战,将被进步和快乐冲失了理性的人类推向绝望的深渊。大地依然灼热,山花依

旧烂漫,但人类己被欲望吞噬,于是雨点打褪了落红,阴郁遮断了晴空,不安、混乱又在人

类心中蛰伏。好在夏之雨本就短暂,一惊一乍中,人类社会步入秋天……

秋,是收获的季节,秋,是成熟的季节;秋,是“落叶归根”的淡定;秋,是“亦无风

雨亦无晴”的超然……千言万语,言不尽秋之美,秋之韵。人类社会步入秋天,从此,人们

心中有了理智与情感的平衡,有了人权的呼唤,有了正义的回归,理性统一了人类。“和平

与发展”为人类所达成的共识,人类社会逐渐趋于成熟。纵然还有些令人不安的因素困扰,

人类已有自信,用理性、用博爱,用温暖处理一切,相信,人类社会的桃花源已经不远。

季节变幻,犹如人类社会的演替,悠悠千年,人类拾足向前,采撤冬之希望,春之温暖,夏

之灿烂,秋之丰满。

季节轮回,但人类社会没有轮回。每个季节过后,留下的是永恒的收获和遗憾。愿我们

每一人,都能在金黄的秋季做一无悔的叶子,纵使到了最后的时.刻,也不忘为大地注入活力,

注入希望……

点评:

运用理性思维,善于思辨,是本文的亮点。

由“季节”,作者联想到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且没有停留于历史时期的一般叙述,

而是抓住“文明”的产生、发展、(逐渐)成熟的这条线索,从“火种”的使用,到“金字

塔”的灵光、“万里长城”的雄伟,到“文艺复兴”的曙光、“工业革命”的创造,到“和

平与发展”的共识,揭示出人类历史悠悠千年犹如季节变换不断更替,却又没有轮回的规律。

结尾呼唤今天的人们,继续为人类的季节“注入活力,注入希望”,留下收获。

语言凝练,内容厚实,见解深刻,逻辑性强,又不失文采,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

(点评人:俞发亮老师)

季节

春,是情人的眼眸,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顾盼流转;夏,是热烈的灵魂,那是“老

骥伏杨,志在千里”的壮志与豪情;秋,是愁人的心绪,那是“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情与怅

然;冬,是勇士的信念,那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义无反顾。

最爱是秋,并非她的萧瑟与惆怅,只因那是葵花盛放的季节,她总让我莫名地想起才女

李清照,每一种伤感都饱含哲理,还有,还有那个日日在葵花丛中作画的天才画家。

我只愿意相信,梵高一直生活在他的秋季。于他而言,四季的更迭只是惘然,于他而言,

有葵花的地方,就是天堂。所以有人说,梵高的一生是悲哀的,因为他把心驻扎在秋天,心

在秋天,则是“愁”,这也注定了他一辈子的孤独与疯狂。

大多数的人认为梵高的一生是那么蹩脚与哀情,他烧焦的左手,割去的右耳也许是疼痛

的,但并不一定是痛苦,自然更无法去想当然地以为他的不快乐与不幸福,也许我们宁愿相

信,在这个天才画家眼里的世界就是残缺的,因为我最爱的庄子说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

呢?鱼在水里是不快乐的。

谁又能说生活在秋天的梵高是不幸的呢?如果你看见秋风中那金色的葵花田里,洋溢着

梵高快乐的笑脸和无比的才情,也许你会相信,梵高的秋天并非哀情,它等同于热烈。

是那个宋朝的女子吗?从欢愉的春季走向烂漫的夏季,越过难挨的冷冬,最终决定停留

在落叶纷飞的深秋,带着内心的哀愁和思念,倚着窗儿,吟出那些缠绵哀婉的词。

李清照在唱什么,我相信她不是在唱“凄凄惨惨戚戚”的秋天,她在感怀春光,春太美,

太炫烂;她在伤怀夏日,夏太烈,太绝决;她在痛苦冬天,冬太冷,太彻骨。所有的所有,

带去她先前的安定与快乐。只有秋天,配合她凄冷的心情,告诉她这世上,另有一季,可作

她人生的注脚。

何必为清照生活在秋季而感伤,如若没有那金黄零落的秋季,谁为清照满心的愁苦作序,

那么那些充满才情与怅然情怀的词句,将不复存在了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清照

内心奔赴家园的温暧回音。

秋天,并不是­•片落叶的终结,亦不是一朵残花的最后姿态。她只是一段蛰伏,孕育下

个季节的辉煌。

谁说秋天一定是凄苦愁怅的,只是没有人留意到她金色绚目的美。好比日落,日落前的

余晖并非是临死前的挣扎,而是云霞在生命终结前的最后一支舞蹈,她不是在诉说挣扎的痛

苦,而是在唱生命最后的赞歌。秋季,是季节平衡的一种需要,比如海涅的诗歌。

我想这秋,正包含了四季,她有春的温馨,夏的热烈,冬的严酷,她是那四季最好的诠

释者。

在四季的时光里,是我在边跑边仰望。

点评:

一年四季,各有特点;而秋“包含了四季,她有春的温馨,夏的热烈,冬的严酷,她是

那四季最好的诠释者”。——这是本文的立意新颖之处。

文章又是怎样表达这个独特的感悟呢?作者是聪慧的,他(她)避免了不少考生漫天扯

地、泛泛而谈的毛病;构思新巧,选取中外两位著名的人物(梵高、李清照),通过他们丰

富的人生经历、辉煌的艺术成就,具体、形象地充分传达出来。

(点评人:俞发亮老师)

季节

,年四季春夏与秋冬,吾独爱秋,一个让人产生无限感慨却也显得那么悲凉的季节。

它虽然没有春天般花儿的绚丽多彩,也没有夏日里草木茂盛盛况,更没有冬天里漫天飞舞的

雪花,却有许许多多,装满黄金大道的落叶景观。

每年秋季来临时,我不喜欢观看枫叶的红火,青松的苍翠,菊花的绽放,却喜欢一株株

让人无法抹去记忆的梧桐树——叶大、空心。

秋,这个季节,南方还是多雨的,绵绵细雨,一个害羞的女子。听到“疏雨滴梧桐”,

这一“滴”字,不仅滴到了梧桐叶上,更是滴进每个有心人的心田里。因为凄凉,所以李清

照写出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因为离愁别绪,让这位“女中豪杰”产

生了愁心、愁意。

也因为离情,所以温庭筠吟唱出了:“梧桐树,三更雨,道是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几句深情却也简短的话,让词人的心中有处话凄凉。那就是秋季里的梧

桐。

因为什么而使白居易也吟出这样一句“秋雨梧桐叶落时”呢?因为愁苦,因为秋季。

秋雨,梧桐,二者兼得,营造出秋季悲凉的气氛和凄清的意境,让有心人滴入梧桐雨。

秋,这个季节,也必须与月同在。月是有心人寄托情感的心灵场所。月亮,月暗,月圆,

月缺,真正的是月凉。

苏轼的“缺月挂疏桐”,会不让人产生遐思吗?

朱淑真的“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不知又有多少人体会到呢?

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月如钩,何人能不感到秋的冷清呢?

多么凄凉的秋季!多么让人有情感——伤感的秋季啊!秋季,与梧桐,与绵雨,与缺月

合照出一张照片,那张照片只能存在我们的心中方能永存。这张照片是对秋季的真实写照。

那梧桐,也许寒鸦也不肯栖;那绵雨,也许大雁也羡慕;那缺月,也许文人墨客在寄托情感。

没有秋季是不完整的四季!

但总觉得,梧桐、绵雨、缺月这张照片需要一颗文人墨客的心,那情感才能真正得到体

会。

一年四季,吾独爱秋——凄清的季节,情感的季节.

点评:

抒情在当代的真谛,就是不滥情,而是能深刻调动自我的生命储存。“悲秋”是文学的

母题,该考生调动了自己古典诗歌的修养,使之在内心深处形成了此起彼落的文化回响,信

手拈来的写秋名句,意蕴隽永的诗情,引导我们行走完一次凄美伤感的审美历程,激起人们

的共鸣:这是心灵的秋天,是生命感受的秋天。这也许就是诗思和诗境的秘密。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的结构有点凌乱。

(点评人:钟斌老师)

季节

曾经,想要做一个豪放不羁的文人,行走在羽扇纶巾之间,在落花中独立,看微雨中飞

燕,绿柳如烟中墨笔生香,只求在宋代那华美的锦锻上留下自一韵短而味长的一笔;曾经,

也想学易安凄柔忧婉,随手斟杯青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书页间曼曲轻歌,便能道尽万

古痴情。

然而,属于宋词的季节,那百花热情绽放的春季,如今却早已静静消逝,取而代之的,

是如同秋季般萧瑟与荒芜的现代社会,所有美好的事物早已如落叶般静静飘落。

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字时代的到来,那个精致玲珑的季节,早已浓缩成淡淡的疏影,在

墨香古卷中沉淀下去,骋骏驰骋,快不过手中鼠标轻点,绿蜡红烛,亮不过高楼灯红酒绿,

身前身后,全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睁眼闭眼,都是琳琅满目的红绿指数,生活节奏正以

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增长,现代人正在把自己变成流水线上的罐头,没有个性,毫无情感,

有的只是机械地、快速地朝着尽头移动。在那本该丝弦弄音,霓裳轻舞的七夕之夜,还会有

谁去看那纤云暗渡;素笺成灰,相思成灾,在爱恨情仇随意抛洒的今日,还会有哪家女子,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是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季节,回望钢筋水泥的丛林,如秋季般阴森。人们的心灵被禁锢,

在追名逐利中迷失自我,却叹息良辰美景虚设,世路难行。可是,又有谁肯把浮名换作浅斟

低唱?又有谁坦荡,一蓑烟雨任平生?太多的是非恩怨剪不断,理还乱,我们日日彷徨不知

所终,哪里还能用无与伦比的文字,写出千回百转却明澈依旧的心境?

现代人的空虚、寡陋,就似落叶后的枯树枝,单调乏味。记得张潮《幽梦影》中有言: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而现代人却

早已习惯于:“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店,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

批文。”如此空虚,而那造就山水仙气、世外清音的佳句,那种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韵律,

也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于暮霭沉沉中遁于无形,那兰舟催发的桨声,也早已在千里烟波的

楚江里,一篙独去。

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只剩一个单调的秋季。

点评:

一篇美文,不仅应具备流畅华美的“形”——语言,更应具有深刻厚重的“质”——思

想。这篇考场作文称之为“美文”确实当之无愧。无论是对“旧梦”的追忆,还是对当下的

反思,乃至对心灵的剖析,都彰显出独特深入的个性感悟,揭示出人类文化历史和精神流程

的审美价值。其中唐诗宋词的写意,《幽梦影》的引用和化用以及余韵袅袅的结尾,展现了

考生的深厚文学功底。

(点评人:钟斌老师)

季节

7岁那年,我随着父亲一同来到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冬天好冷啊!我和父亲紧紧裹着破

旧的大衣,大街上行人很少,我们就像在穿越一座冰冷的坟墓,静寂得可怕。

终于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父亲是全国两亿多农民工的一名,而我和我的同学们就有了

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子女。其实,我一点也不懂得“农民工”这三个字的含义,我只

知道在秋末收完稻谷后,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大城市,家乡的小伙伴们得知这件事,好生羡慕!

我也很得意,仿佛看到了大城市--派繁华,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

由于一时买不起自行车,爸爸都会徒步走上好几公里的路来接我,然后和我一起搭公交

车回家。正是下班的高峰期,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车。我很是兴奋,这是我头一回

坐上城里的公交车。不一会儿,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时不时地回头看我们父子

俩,我旁边一位时髦的小姐还紧紧用手捂住她的钱包。当我们经过人群时,他们都像害怕瘟

疫似的避开了。

尽管只有七岁,我全明白了。我望向车外,外面的树枝都干枯了,只剩光秃秃的树干,

行人都加快脚步想早点回家。然而此时,我却觉得车内比车外更加寒冷,冷得让我发抖,我

真的好想找个缝钻下去。我不敢去看父亲,害怕从他眼中读出心酸的答案。

我不懂,我的爸爸住的是较差的小屋子,吃的是最差的食品,然而他却建造出了这个城

市的繁华,他用自己的汗水去搭建高楼大厦。可是为什么还要忍受城里人那如刀割般鄙夷的

目光,他们霹雳的目光让我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接受寒风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心中划

出一道道的伤口,任其淌血。

我想回家,家里的冬天虽然比这还寒冷,但我却能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心里

暖乎乎的,一点也不觉得冷。可在这,我无法忘记那个时髦小姐的害怕被偷的眼神,我无法

忍受别人轻蔑地叫我爸爸“臭打工仔”。

然而当我准备将回家的事告诉父亲时,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机。市里面的领导带了好多的

生活用具、文具来慰问我们。有这么一个伯伯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孩子,要好好学习,

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你们。”顷刻间,我的心流过一股暖流,这是这个季节以来第一次

这般温暖。

看着这些社会上爱心人士送的东西,我才突然觉得原来还有许多好心人在关心着贫穷的

人。

记得有位著名诗人曾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这么多的好心人的帮助,我相信

这个城市的春天一定会更加温暖,更加美丽。我更以我的父亲是一名农民工而骄傲。

点评:

文章从“农民工子女”的视角,生动地刻画了农民工及其子女来到大城市的遭遇,真切、

自然,叙述了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冬天的“冷”,与内心的“寒冷”一致;而心中流过的“一股暖流”,又使“我”相信

来年春天的“温暖”、“美丽”。

选材、立意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当代社会,结尾引用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句,深化了

主题。——让我们衷心地祝愿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际遇一天天好起来,与城里的孩子一样绽

开幸福的笑容。(点评人:俞发亮老师)

季节

季节是母亲用爱装订成的书写本,一页一页载着我们细细密密的日子。

——题记

二月,母亲聆听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她慈爱地扶扶肚里调皮的我,我想突然安静下来的

我是知道的:母亲要把春天送给我作见面礼,于是在那个细雨绵绵的午后,我噫亮的哭声映

衬着母亲欣慰的笑。

母亲说,那一年的春天是她见过的最美丽的春天,而我说,那一年的春天夹带着母亲痛

苦的挣孔,那些花儿是因为母亲的汗水而显得更加娇艳吧!

夏天,像母亲亲手烹调的荷包蛋。金灿灿的,让人不忍一口吞咽,怕盛装不下那满满的

关心,溢出嘴角。一口口细细地品尝,那里有母亲香甜的体香。

母亲说,夏天是成长的季节,知了也在为我们唱歌加油,我知道,一步一步我成长的足

迹,之所以清晰明了,因为它叠加着母亲遥远的期盼。

也许,秋天飘零的落叶,是母亲疲倦的叹息吧!

我看见母亲单薄的身影在寒冷的秋风中叫卖着蔬菜瓜果,一分一分地积攒我的学费,积

攒她的希望。

轻轻颤抖的落叶呀!如果你是母亲苍白的叹息,请你来年化做美丽的蝴蝶,为我母亲舞

出春天吧!

母亲呀,落叶总归根,你的叹息是否也有了着落?

孤独的树枝,像母亲在门口等待的身影,一身的严寒,驱不散母亲双手的温暖。

冬天的冰冷,无法冻伤我的心,因为我有母亲编织的爱为我驱寒送暧,但是雪白的雪,

可不可以不要染白我母亲柔顺的乌丝,那是我童年最美的梦啊!

四季在更换,春夏秋冬,永不停息,正如母亲的爱,我想要用四季裁成最温柔的衣裳献

给母亲穿。是季节因为母亲而更加完美了吧!

点评:

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题记”形象地写出“季节”与“母爱”的关系,总领全文;主

体部分不仅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自然四季的典型特征,而且写出了与每一种季节特征相类

似的母爱的各种表现方式;结尾两段,进一步指出季节与母爱的内在联系一一四季在更换,

母爱的表现方式也在变化;“季节因为母亲而更加完美”。母爱的内容与季节的象征意义融

合得十分巧妙自然。

(点评人:陈丰辉老师)

季节

还没到深秋,林子里到处都是落叶,人道“天凉好个秋”,老根的肚子里却在煮开水。

吸完一袋烟的老根看着在旁边削地瓜的小根道:“娃儿,明天俺们可以去上学了。你要

好好读书,以后考大学,移民,不要一辈子在这边没出息!"小根眼睛亮了亮,并没出声。

清晨的林子到处都是鸟叫声,似乎在送别多年的朋友,老根正领着小根,背着包搭车上

县城,一片落叶悄然落进了小根的包里,存了一段岁月。

小根读的是个民办高中,不仅教学质量差而且学费贵,但中考落榜的他没有别的选择,

看着父亲拿出一叠皱皱的钞票交给老师,他的心都酸了,但脑子却很清醒,时刻告诉自己一

定要好好读书,不负所托,这还是个秋季。

树林里的鸟叫得更欢了,老根在扫落叶,他扫着扫着就会在脸上露出笑容,似乎那不是

落叶,而是儿子的成绩单。

小根每个月都会寄信回家,不让孤独在家的老根担心。顺便报上自己每个月月考的分数,

告诉父亲,儿子行。

春天将来,年关已过,小根又得踏上去往学校的路,但学费还没着落开学日期已近,老

根还没在家歇过脚一直往亲戚家奔,希望借足钱给儿子交学费,小根还是去上学了,只是去

的路上心很疼,这是一个差点下雪的春天。

老根又收完了六封信,正准备煮上地瓜粥给将回来的儿子吃,却又收到了第七封信,小

根退学了,要去打工,老根红着眼看信:“爸,我读不读大学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能再让你

受苦受累,不然我会后悔一辈子的。”这是一个没有蝉叫的夏天,没有人敢吵到老根,因为

他的眼睛里有火。

小根真的去打工了,但没有经验的他差点被骗去做“传销”。当他提着包回到林子里的

时候已是第二个秋天,辛苦两个月的他只带回两行泪。

今年的秋天不一样,林子里没有落叶,小根带着他离开后学校寄来的学费全免通知书上

学去了,他相信,明年(高三时)的夏天是凉爽的,愉快的……

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类文章,以季节的更替为明线,从去年“深秋”到“今年的秋天”;以“小

根”求学的经历为暗线,由读民办高中,到失学打工,继而回到校园上学。前者紧扣自然的

季节,后者隐喻“小根”人生的季节(命运),二者均指向题目,围绕中心。

文中“落叶”这个细节反复出现,运用精当,既凸显文章的脉络,又寓意深刻,耐人寻

味。

作者行文中所体现出的叙事能力,确属不一般。

(点评人:俞发亮老师)

季节

此季漫漫,此意绵绵……

看那大雪纷飞的冬季,为吾独享。

或一袭寒风,吹彻心骨;或一夜冰封,万里皑皑;或•吐轻气,烟雾萦绕,冬来了。冬

季降临,大地显现出其本色,流水凝固其身躯,千树万树披上银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啊!冬季,给人的是肃杀,是凝绝,是幻灭。然而,冬季并不意味着终结。冬,以冰冷的

姿态立于人世,却以温柔的心爱着万物。冬季的降临,不是停止•切活动,不是终结一切事

物,而是为了来年的丰收而稍作休憩。你知道吗?这,就是冬季的智慧。她的慈爱,她的温

情,她的聪颖,就是如此,单纯而真切。

漫漫的冬季,不如春意融融,万物争光辉;不如秋意绵绵,香山红叶飞满天;更不如夏

意灿烂,烈日激情四射。但冬意,是暖暖的。冬季的阳光缓缓洒下,洒进每一个角落,洒暖

人心。光线轻柔而温暖,孕育着一丝丝的生机;冬季的雨水声声滴落,落入每一寸土地,喂

饱每一株生命,滋润万物细无声,孕育着一丝生命。冬季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么的无情,冬

季只是以她的方式爱自然。如果说春季是生机勃勃的,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那么我说冬季是

孕育生机的季节,有何过之?相比之下,是不是冬季更伟大,更博爱呢?

当然了,冬季也有其尖锐的一面,刻薄的一面。凛冽的寒风足以吹伤一朵玫瑰娇美的容

颜,足以吹寒人们思念的心。然而,也正是如此,才更能磨砺人们的意志。要不怎么常说: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想,其深意大概只有感冬之人方能体会吧!如王

安石,知晓以梅自慰,以梅励己,凌寒独自开,获得心灵上的涤净。

若事事都如心所欲,如春般暖心,如夏般绚烂,如秋般静默无言,那么,一帆风顺的人

生,其意从何而来?只有历经冬季的洗礼,冬季的考验,才能战胜人生路途中的条条荆棘,

道道障碍。

冬季的智,冬季的爱,冬季的锐。感悟冬季,理人生之大境界,如冬之智:在漫长道路

中,停一停,以积蓄更多的力量而薄发,如冬之爱:宽厚地爱众生,给予自己的热情,感化

他人,以滋获人格的升华,如冬之锐。勇于体验,勇于战胜困难,挂云帆,济沧海。

此季是漫长的,而此季给予的情意,是绵绵的……

点评:

这篇文章集中笔墨描写冬季。作者用洗练、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对季节特征的两面性作

了高度的概括,显得全面而深刻。文章多处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借助冬季的•些表象

的、常人所厌恶的特征(如“肃杀”“凝绝”“幻灭”“尖锐”“刻薄”等),来反衬这个

季节所潜藏的一些值得肯定的内在特征(如“智慧”“博爱”“砺志”等),从而有力地突

出和褒扬了从季节中感悟到的一种积极的人生观。这种写作手法先退后进,使作品内容格外

厚实,节奏抑扬起伏。

(点评人:陈丰辉老师)

季节

我爱江南水乡。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早已被江南的柔情所浸染。

这儿的月是多么皎洁,带着淡蓝的忧伤;风是暖和的,没有北方的狂啸。最令人留念的,

是那薄薄的白色的雾。清晨,每当推开窗户,遥望天地,犹如一条丝绸在天地间飘舞,伴随

着一阵阵花的清香,体会雾锁楼台的朦胧之美。

是江南独特的四季酿出了江南的美景0我就爱这儿多彩的四季。

我爱春。因为这里的春天不同于其他地方。这儿的春是绿色的,最重要的是,她绿得油

腻,绿得刺眼,绿得叫人迷失了方向。独自徜徉在绿的海洋,吮吸着绿的甘露,不失为一种

美的享受。绿,滋润着我的心灵。她唱出了春的心声。

我爱夏。江南的夏,到处飘逸着香气:花香、雨香,还有那蝉鸣的香。江南夏天的午后,

常常伴随着一场云雨,它洗去了地上的尘埃,洗去了天空的炽热,洗去了人们内心的浮躁。

雨后,彩虹横跨天际,那是天的笑容。夏天的清晨,当太阳刚冒出一点影儿,一切都是火红

的。不信,请品读杜牧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我爱秋。自古以来,文人志士对秋的看法大都是悲冷的。只因那“秋风扫落叶”的凄凉。

然而,我独爱江南的秋。江南的秋,风凉而不寒,水清而不冰。站在平静的湖边,品读张孝

祥那“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泛起鳞鳞细浪"。秋,金黄,收获。

我爱冬。爱这无雪的冬。尽管,有雪的冬天才像冬天,才有冬的味道。但江南的冬,明

净,安详。风是和蔼的,他不忍心吹掉•树的枯叶,总会留那一两片黄中带绿的挂在枝头。

人们见了,心里暖暖的,总盼望着春天的到来。冬天,盼望的季节。希望,到处飞扬……

这便是江南的四季,唯美之中夹杂着人性。

我幸运,因为我生长在四季的土地上。那严寒的极地和那炎热的赤道边上的人们,是无

法体会这美好的天上人间的。

我爱江南的四季。我要让我的魂徜徉在季节的怀抱中,让我灵魂也渗透着江南四季的美

丽。

点评:

今年福建省高考出现了大量“四季分明”型的作文,考生分别以“春、夏、秋、冬”为

序谋篇,平均用力,显得平庸。本文主体部分以“我爱春”“我爱夏”“我爱秋”“我爱冬”

为开头,四个段落各自的篇幅也相差无几,为何却能够脱颖而出呢?

这篇文章的作者对“季节”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的感悟与体验。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江

南人,他(她)深知江南四季的变化并没有北方那么明显,但作者认为,这正是江南季节的

独特所在.于是,他(她)写出了江南独特的四季风景,并概括出江南四季“唯美之中夹杂

着人性”的特征,令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这个特征形成一条主线,贯穿全文,使文章

主题十分鲜明,这与许多“四季”平均着力的作文具有天壤之别。

(点评人:陈丰辉老师)

季节

季节变迁,人事沉浮。在微凉的午后,静静地坐在室内,燃起一炉沉香屑。帕斯卡说人

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一卷卷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典籍,在我手中慢慢翻阅,时间仿佛走得很

快,任思绪在不停地漂浮……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过客嗒嗒的马蹄声将我的思绪带到春天漫步。这是一

个怨妇的季节,温飞卿、李煜、郑愁予都曾在此挥洒笔墨。春雨的缠绵笼罩一川烟草,为等

待中的人更增添了几许愁绪。也许怨妇们并不知道归客何时还,但她们本身的等待却为古典

文化做出了灿烂的贡献。“秦桑低绿枝,燕草如碧丝”,“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纬。”摧

断多少人的心肝。

•声声的蝉声带领我步入盛夏。欣赏着“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唠黄鹏”的田园风

光,感受着“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悠远意境。王维,一个身着宽袍阔袖的儒生向我

走来,脸上是佛般的圣洁与开阔。他在盛夏光景里,在篁竹中,吟啸抚琴,任明月洒照山头,

月我成三影。这是一个热爱生活到极致的人,所以他选择逃避生活,到叫I川别型闲云野鹤去

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三国演义》是属于夏天的。试想有哪个季节可以承受如此浓墨重

彩、恢宏开阔的战争场面呢?只有夏季,以它热情的胸怀,拥抱同样热情的三国。

秋爽居士贾探春实为我爱。出身不高,却从未自视失意,从来都是自信美丽的。她的居

室,如同秋天般,爽洁又开阔。秋天当仁不让的是雅士的归所,探春算一个。还有刘禹锡,

那几句诗“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真是写秋之绝唱,一改

往日“草木零落露为霜”的萧瑟气象。毛泽东亦是另一个积极心态的代称,“萧瑟秋风今又

是,换了人间。”在他眼中“万类霜天竞自由”,何其辽阔,何其生机,值得好男儿投身于

此,效力家国。

沉香屑继续燃烧,时间走过了深秋,来到了寒冬。梅花,白雪,这两样同样高洁的景象

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此寄生,纵然“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依然为萧瑟冬日增

添几分旖旎。犹记得张爱玲那张穿着红旗袍,高傲地昂着下巴的照片,那是怎样地睥睨人生

啊!想起《红楼梦》中的一个人,她必也当之无愧属于冬天,那就是妙玉。如云中仙子般美

丽,又如冬日冰雪般寒冷,似梅般傲骨、遗世独立,真真一朵冰做的梅花。

沉香屑己燃尽,惟余几缕轻烟在室内缭绕,手中的典籍仍在不断地翻,而时间也将从头

开始行进……

中华文化浩瀚博大,中华民族无一不焕发着个性的魅力。人性的光芒,值得当代青年不

断追思学习。汉堡和薯条都是有保质期的,惟有文化与人性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夺目。

思考吧!芦苇们。

点评:

这是一篇名副其实的文化散文,作者凭着厚实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和高雅的文

化品位,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慢慢翻阅着一卷卷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典籍,作者读出了“季节”变迁中的人事沉浮一

他们中有春愁怨妇,有夏暑儒生,有秋爽雅士,有冬寒傲女。作者引导读者去听那季节里传

来的嗒嗒的马蹄声,去见那漠漠水田里飞翔的白鹭,去想那晴空碧霄中的诗情,去闻那冰做

的梅花之阵阵香气……中华文化浩瀚博大,作者不仅展示了自己浑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发掘

出蕴含于其中的“个性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芒”,并使之与“汉堡和薯条”这些快餐文化

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了高度的现实意义,体现作者思考的威力。

(点评人:陈丰辉老师)

二、2007年陕西省高考满分作文

2007年陕西省高考满分作文:2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60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风筝

既然选择了放我飞向天空,就请您不要在乎那些许的风吹雨打。

您用真情填满了我的血肉,您用真爱筑就了我的骨架,在我的毛发肌肤中刻满了您心血

幻化出的精雕细琢。有人说孩子是父母一生创造出来的最如意的作品。我明白,我理解,我

能深切地体会到您寄托在我身上的那全部的梦想和希望。无数次地偷偷望着您为了放飞我而

努力奔跑所流下的汗滴,无数次地悄悄看到您因为我不争气的下坠而滴下的泪水。我感动着,

我惭愧着,因此我暗下决心,不停地努力着,渴望在下一次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时候,带着您

的希望与祝福,上天一览那彩虹亮丽的颜色。

可是当我准备好了时,您却突然害怕了。不是吗?怕我受不了雷电的惊吓、狂风的考验。

您害怕我受一点委屈,有半点闪失。您害怕我飞得太高了,飞到您看不到的地方,您畏浮云

遮望眼,甚至害怕别君去兮何时还,唯恐我永远离开您。于是您不断收紧手中的线。在多云

转阴的时候,在西风更紧的时候,在我就要接近云端的时候,您一次一次把我拉回。

我感受到了您的关切和呵护,但是同时我的心底也涌起一丝手脚被缚的苦涩和无奈。您

是否知道,面对您的过度保护,我眼看着别人翱翔于云端,心里的滋味是多么难受吗?有人

说放心是很难的事情,放手是最难的事情。我理解您对我的深情,我明白您对我的顾虑,哪

一个孩子可以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又怎么能飞出您的视野?您放心吧!我只是希望您有勇气

放长您手中的线,给我足够的空间让我去翱翔。我只是希望您敢在那一点风雨中给我证明自

己的机会,证明我已经坚强有力,不再需要您苦心的操劳。

我渴望无限地接近神圣的太阳,让自己辉煌;我渴望无限地接近繁星,让自己灿烂。到

那时.,我会依然望着您,望着您如何在每一个傍晚和清晨放我起飞,如何把满腔的爱意融进

手中长长的丝线。

我还会受伤,我还会需要您修补我的翅膀,抚慰我的伤口。您所在的地方是我永久的归

宿。可是现在,我只想说,放长您手中的线,让我高飞!

点评:本文非常好地理解了漫画含义,选取了一个最能发挥自己特色的角度抒情说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结尾主旨更加突出。

应试作文除了具有“凤头”"豹尾”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主体。本文围绕着主旨“言之有

物”,给人以充实感。另外第一人称的写法,容易引起共鸣。

2、学会成长

可曾见过悬崖卜一跃起的雏鹰?在风雨中,它为何敢奋力前冲?那是因为在它的身后有母

亲的叮嘱和鼓舞。

可曾见过春日里生出的新笋?在阳光下,它为何能日高盈尺?那是因为在它身下有经年

的老根为它吸收营养。

我们也正在长大。年少轻狂的我们总认为我们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会,不愿意听父母

那善意的唠叨,不理会老师那谆谆的教诲,不理解社会那繁多的规定,贸然上路。起初心怀

颇多梦想,幻想着自己的伟大、勇敢和成功。而踏上行程之后总觉得一切过于平淡,与梦想

差得太远。于是心情不再热烈,梦想渐渐消散,行程终于变得枯燥。无奈,失落,感叹现实

的乏味,以为自己已经大大地摔了一跤。而真正的挫折和不幸却最容易在这时悄悄向我们靠

近。当我们突然看到挫折那狰狞的面目时.,我们已经来不及防备,来不及躲闪,于是倒下了,

倒得那么彻底,只落下一个被打得遍体鳞伤的下场。

这时,我们的思想似乎才开始真正运转。父母为什么总说“你要做行动的巨人,而不是

语言的巨人!“老师为什么总要我们领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蕴。社会

为什么总是在倡导“理论要联系实际“。回顾我们的成长经历,从牙牙学语时我们就被母爱包

围着;从蹒跚学步时,我们就被父爱笼罩着。老师在悉心教导,社会在百般保护。我们一路

走来,竟然学会了任性,忘记了理解;学会了苛责,忘记了给予;学会了自大,忘记了听从。

于是走了弯路,摔了跟头。

这时,父母不会责怪,只会给我们付出更多爱心;学校和社会不会旁观,定会为我们提

供机会。而我们该从每一次摔跤中汲取些什么呢?

学会成长,学着聆听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唠叨里饱含着他们对我们的眷眷深情!

学会成长,学着理解老师的教诲吧,因为那教诲其实是我们今后做人的基本道德!

学会成长,学着适应社会的规矩和习惯吧,因为那些规矩和习惯在调节我们与他人的关

系!

点评:见解独到,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有力,这篇作文在诸多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素质。

在切题方面,文章始终抓住“孩子摔跤”的比喻意义做文章。对漫画含义理解全面,文章

与命题咬合紧密,显示了考生很强的切题意识。在确定立意方面,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