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灵丘秦淮220kV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_第1页
山西大同灵丘秦淮220kV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_第2页
山西大同灵丘秦淮220kV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_第3页
山西大同灵丘秦淮220kV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_第4页
山西大同灵丘秦淮220kV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污染影响类)项目名称:山西大同灵丘秦淮22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盖章):大同秦淮数据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山西大同灵丘秦淮22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大同秦淮数据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本项目变电站位于灵丘秦淮数据产业基地园区内,三期数据中心北侧空地,占地面积6160.03m2,属于工业用地。厂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4°16′56.921″,北纬39°28′7.3017″。建设规模:1、变电站根据《秦淮灵丘220kV变电站工程初步设计》,变电站建设规模如下:(1)主变规模:终规模主变容量为3×180MVA,采用三相分裂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等级220/10kV,户外布置。本期建设规模为2台180兆伏安主变,本期一次建成。(2)出线规模:220kV侧采用双母线接线,建设出线间隔2个,共出线6回;10kV侧为6组没有电气联系的单母线接线,建设出线间隔76个,共出线88回,均为电缆方式。220kV电缆沟2回出口向北向东布置,10kV电缆沟3回出口向南布置,2回出口向东。(3)无功补偿:终期3台主变装设12组电容器组共3×(2×7.5Mvar)+3×(2×10Mvar),分别接在10kV各段母线上;本期每台主变低压侧均装设2×(7.5Mvar+10Mvar)电容器组。(4)站用变压器:全站配置2台容量为630kVA站用变。2、输电线路根据《灵丘—秦淮220kV变电站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输电线路建设规模如下:从灵丘变电站220kV侧向东侧扩建的两个间隔分别采用架空出线,出站后至(G1)采用同塔双回路钢管杆架设向北平行于220kV崞灵线南侧至G2位置向东转向,跨越35kV灵镁线、S201省道后继续向东沿富强大道南侧绿化带内向东400米至220kV秦淮大数据变电站北侧后G5位置向南转向,采用架空线分别接入变电站。线路长度为2×0.63km。由于灵丘变电站间隔建设时间与用电时间不对应,本期先建设临时过渡方案接入秦淮大数据变电站,具体为:(1)从同塔双回路段泉灵(壶泉-灵丘)II线106-107#之间破口,新建双回路π接带电缆终端杆塔基LG1,下双回电缆穿越220kV醇灵线,与正式电源塔G2电缆终端相连接,其余线路部分与永久用电方案相同,电缆采用1200mm;(2)需对临供塔-泉灵II线104号段线路进行重新紧放线,长度为2×0.906km;(3)需对临供塔-泉灵II线107号段线路架空导、地线更换,长度为2×0.121km。临供部分电缆线路路径长度为2×0.138km,新建及改线2×1.165km,折单2.330km。待灵丘站间隔建成后将π接部分断开,形成灵丘站-秦淮大数据站双回路输电线路。2评价依据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5)《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年1月8日);(6)《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2011年6月30日)。2.2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3)《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4)《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5)《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GB50545-2010);(6)《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2.3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2.3.1评价因子本工程评价因子一览表2.3-1。表2.3-1本工程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阶段评价项目现状评价因子单位预测评价因子单位运行期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工频磁感应强度μT2.3.2评价标准输变电工程工作频率为50Hz,频率范围在0.025kHz~1.2kHz之间,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规定:电场强度控制限值执行200/f标准(f为频率,下同),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执行5/f标准,因此本项目以4000V/m作为电场强度评价标准,以100μT作为磁感应强度评价标准。2.4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2.4.1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本项目变电站为220kV变电站,主变户外布置,本次评价仅对变电站自身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故本项目新建变电站工程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等级见表2.4-1。表2.4-1评价等级分类电压等级工程条件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情况交流220kV变电站户内式、地下式三级主变为户外式,二级评价户外式二级输电线路1、地下电缆2、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5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三级本项目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5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三级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5m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二级综合确定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2.4.2评价范围本项目电压等级为220kV,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第4.7.1款的规定,评价范围见表2.4-2。表2.4-2评价范围工程电压等级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变电站工程220kV电磁环境站界外40m线路工程220kV电磁环境架空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区域2.5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2.5.1评价内容根据确定的评价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要求,本次专题评价工作主要内容如下:①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②变电站、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③电磁环境保护措施;④结论与建议。2.5.2评价重点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及周围环境特征,确定本次电磁环境专项评价工作重点为: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2.6电磁环境敏感目标通过现场踏勘,本项目为输变电站项目,变电站位于灵丘秦淮数据产业基地园区内,三期数据中心北侧空地,不新增占地,距离站区最近敏感点为西南侧0.84km的庄头村,故变电站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保护目标;输电线路不占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敏感目标,路径沿线评价范围内无居民集中居住区等电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四邻关系图见图2-1。3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为了解本变电站周围的电磁环境现状,本次评价由太原华环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对项目周围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时间为2022年9月5日。1)监测布点、监测频次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中要求及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本次监测主要关注变电站站界及输电线路沿线电磁环境现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中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布点方法以定点监测为主;对于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输电线路,需对沿线电磁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尽量沿线路路径均匀布点,兼顾行政区、环境特征及各子工程的代表性;站址的布点方法以围墙四周均匀布点为主,如新建站址附近无其他电磁设施,可在站址中心布点监测。”,结合项目周边特点,本次评价对变电站周围及输电线路沿线进行,故在变电站四周及输电线路沿线均匀布点。本项目电磁辐射监测布点、监测频次见表3.1-1,监测布点图见图3-1。表3.1-1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布点一览表监测类别点号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项目电磁辐射1#-4#220kV变电站工程以围墙四周均匀布点监测一天,1次/d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5#穿越公路(S201)处6#间隔工程出线端附近图3-1监测布点图2)监测项目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3)监测方法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方法按照《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进行。4)监测仪器本项目监测采用的仪器见表3.1-2所示。仪器均经过国家计量标定,在有效期内。表3.1-2监测仪器一览表名称型号规格仪器技术指标检定/校准证书编号检定有效期监测因子检定/校准部门电磁辐射分析仪SEM600/1GA2260947923-0001B2022年6月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广州力赛计量检测有限公司工频电磁场探头LF-041Hz-400kHz/2022年6月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5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3.1-3。表3.1-3电磁辐射监测结果监测时间2022年9月5日监测地点灵丘县环境温度21.5℃相对湿度47%RH天气情况晴序号测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V/m)标准要求(V/m)单项判定工频磁感应强度(μT)标准要求(V/m)单项判定1拟建秦淮220KV变电站西侧0.12<4000合格0.013<100合格2拟建秦淮220KV变电站北侧0.15合格0.011合格3拟建秦淮220KV变电站东侧0.13合格0.011合格4拟建秦淮220KV变电站南侧0.14合格0.012合格5拟建输电线路穿越公路(S210)处0.15合格0.012合格6拟建输电线路出线端附近0.14合格0.014合格由监测结果可知,变电站周边工频电场强度为0.12~0.15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11~0.013μT;输电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强度为0.14~0.15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12~0.014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即电场强度4kV/m,磁感应强度100μT,区域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良好。4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输变电工程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可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即利用类似本项目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架线型式及使用条件的其他已运行变电站进行电磁强度和分布的实际测量,用于对本项目建成后电磁环境影响的预测。4.1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1类比对象选择本次类比变电站选取忻州滹源220kV变电站,类比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位于潍坊寿光市。本项目与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主要技术指标对照见表4.1-1。类比变电站的监测布点示意图见图4-1。表4.1-1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与本变电站主要技术指标对照表类比条件山西大同灵丘秦淮220kV输变电工程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电压等级220/10kV220/110/35kV主变规模2×180MVA2×180MVA+1×240MVA主变布置形式户外户外出线形式架空出线架空出线220kV配电装置户内GIS布置户内GIS布置占地面积6160.03m27028.15m2环境条件农村地区农村地区运行工况——1#、2#主变:SSZ-180000/220,电压(230±8×1.25%)/121/38.5kV;3#主变:SFSZ-240000/220,电压230±8×1.25%)/121/38.5kV类比数据来源——《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图4-1类比变电站平面布置及监测布点图本次评价类比变电站合理性分析如下:①电压等级大同秦淮数据有限公司220kV变电站与类比潍坊平安(留吕)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均为220kV。根据电磁环境影响分析,电压等级是影响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②变电站的布置方式大同秦淮数据有限公司220kV变电站和类比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220kV配电装置均采用户内布置。根据电磁环境影响分析,变电站电气布置方式是影响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选用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进行类比分析是可行的,能反映本工程变电站的影响程度。③变压器布置及容量大同秦淮数据有限公司220kV变电站为户外布置的变电站,远期规划主变容量为3×180MVA,本期2台。本次用于类比的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采用户外布置,运行主变容量为2×180MVA+1×240MVA。同时根据变电站平面布置分析,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均布置在场地中央,主变压器离围墙均有一定距离,随距离衰减很快。因此,变电站的变压器布置及容量对变电站周围的电磁环境影响不大。④220kV出线回数类比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220kV出线2回,架空出线。大同秦淮数据有限公司220kV变电站本期220kV出线2回,架空出线。综上所述,选用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虽然与本工程变电站存在一些差异,但从电压等级、电气设备布置方式、主变数量及布置方式、进出线等分析,选用上述变电站的类比监测结果来预测分析本次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是合理的,可以反映出本工程220kV变电站建成后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程度。4.1.2类比监测结果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在正常运营情况下测试路径上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8.17V/m,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的要求;工频磁感应强度在测试断面上最大值为0.8519uT,远低于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uT的要求。类比220kV变电站四周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见表4.1-2所示。表4.1-2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强度监测结果测点序号测点位置离地1.5m处测量结果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A1站址南侧距围墙5m处43.400.0692A2站址西侧距围墙5m处19.350.0383A3站址北侧距围墙5m处68.170.8519A4-1站址东侧距围墙5m处28.050.0444A4-2站址东侧距围墙10m处22.110.0413A4-3站址东侧距围墙15m处18.940.0361A4-4站址东侧距围墙20m处14.530.0313A4-5站址东侧距围墙25m处10.490.0286A4-6站址东侧距围墙30m处8.1520.0245A4-7站址东侧距围墙35m处6.3140.0217A4-8站址东侧距围墙40m处4.6920.0172A4-9站址东侧距围墙45m处3.8310.0149A4-10站址东侧距围墙50m处2.7160.0122A5站西12m,大棚看护房10.750.0317检测时间:2021年1月18日环境条件:晴,温度1.2~2.7℃,湿度74.3~76.1%,风速0.6~0.8m/s。4.1.3电磁影响评价从表4.1-2可知,潍坊平安(留吕)220kV变电站站界围墙外5m距地面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28.05~68.17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383~0.8519μT;变电站监测衰减断面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为2.716~22.11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122~0.0413μT。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和100μT的要求。因此可预测,大同秦淮数据有限公司220kV变电站主变建成后,对变电站站界外5m处的电磁辐射影响均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4.2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2.1预测模式本项目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影响预测,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的计算模式进行。(1)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分布的理论计算(附录C)1)单位长度导线上等效电荷的计算:为了计算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可写出下列矩阵方程:U式中:U——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Q——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λ——各导线的电位系数组成的m阶方阵(m为导线数目)2)计算由等效电荷产生的电场EE式中:xi,yi——导线i的坐标(i=1、2、m——导线数目;Li,Li'——分别为导线i3)该点的合成的电场强度则为:E=式中:EE(2)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磁场强度分布的理论计算(附录D)计算其在A点产生的磁场强度:H=式中:I——导线i中的电流值,A;h——导线与预测点的高差,m;L——导线与预测点水平距离,m。4.2.2预测工况及环境条件的选择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主要由导线的线间距离、导线对地高度、导线型式和线路运行工况(电压、电流等)决定的。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中推荐的计算模式,在其它参数一致的情况下,输电线路的相线间距将影响到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根据预测模式,线间距越大,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越大。据此,本次预测选取线间距相对较大的塔型的最低弧垂处进行预测。4.2.3预测参数及预测结果1)计算参数双回输电线路计算参数见表4.2-1。表4.2-1双回输电线路计算参数线路220kV单线路采用导线型号2×JL/G1A-400/35钢芯铝绞线导线计算截面425.24mm2导线直径26.82mm最大载流量786.8A架设方式双回垂直架设预测选取塔型220-GD22S-SJ3(相线与中心线最大距离8.0m,异相序)A(-7,16.22)B(-8,22.72)C(-6.5,29.62)C(5.2,16.22)B(6.2,22.72)A(4.7,29.62)导线计算高度16.22m2)工频电场计算结果计算中导线对地高度为18.4m,计算点离地面高1.5m,垂直线路方向为0~40m,导线线下工频磁感应强度的计算结果见下表,变化趋势图见图4.2-1。表4.2-2双回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结果(kV/m)距线路中心距离(m)导线高16.22m推荐限值-400.0194.0-390.0264.0-380.0334.0-370.0424.0-360.0524.0-350.0644.0-340.0774.0-330.0914.0-320.1084.0-310.1274.0-300.1484.0-290.1724.0-280.1994.0-270.2294.0-260.2634.0-250.3014.0-240.3424.0-230.3894.0-220.4394.0-210.4944.0-200.5544.0-190.6174.0-180.6844.0-170.7534.0-160.8244.0-150.8934.0-140.9594.0-131.0204.0-121.0714.0-111.1104.0-101.1334.0-91.1384.0-81.1254.0-71.0924.0-61.0414.0-50.9784.0-40.9094.0-30.8454.0-20.7984.0-10.7784.000.7924.0不同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随距离变化趋势见图4-2。图4-2双回线路工频电场强度随距离变化趋势图从表4.2-2和图4-2可知,双回线路导线弧垂最低处时,架空输电线路下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1.138kV/m,其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满足4kV/m公众曝露限值标准要求。3)工频磁感应强度计算结果计算中导线对地高度为18.4m,计算点离地面高1.5m,垂直线路方向为0~40m,导线线下工频磁感应强度的计算结果见表4.2-3,变化趋势图见图4-3。表4.2-3双回输电线路下工频磁感应强度的计算结果(单位:uT)距线路中心距离(m)导线高16.22m推荐限值-4012.123100-3912.367100-3812.620100-3712.882100-3613.154100-3513.435100-3413.727100-3314.029100-3214.343100-3114.668100-3015.005100-2915.355100-2815.718100-2716.093100-2616.482100-2516.884100-2417.299100-2317.728100-2218.169100-2118.622100-2019.085100-1919.557100-1820.035100-1720.516100-1620.997100-1521.472100-1421.936100-1322.383100-1222.807100-1123.201100-1023.559100-923.877100-824.151100-724.380100-624.564100-524.707100-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