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旅游-生态旅游_第1页
湿地旅游-生态旅游_第2页
湿地旅游-生态旅游_第3页
湿地旅游-生态旅游_第4页
湿地旅游-生态旅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开展,生态旅游这种新型旅游形式逐渐出现,湿地作为生态的重要局部,日益受到人们的向往与推崇。对于我国来说,湿地面积比较大,在世界排第四位,在亚洲排在第一位。我国的湿地特点主要是面积大、分布广,类型比较齐全,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尽管我国湿地面积很大,但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只占3.77%,远远低于世界6%的平均水平〔马逛仁,2011〕。我国湿地主要是通过建立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我国已经建立了55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37块,国家级的湿地公园100处。使得我国已经有49.6%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虽然我国开场重视湿地的保护,但是我国湿地仍然面临:面积逐渐减少、功能逐渐退化、污染越来越严重、根底较薄弱这四方面的严峻挑战,尤其是位于城镇周边的湿地,应该采取什么保护措施,以更好的发挥其湿地的功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对于湿地,既要将其保护起来,又要合理的利用,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对于促进我国湿地的保护与湿地的**开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参与湿地保护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保护野生水鸟和鱼类,不将生活中的污水排放到湿地中,学习湿地知识,传承湿地民俗文化等等,但是如何将保护与开发合理的结合到一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湿地拥有很多的功能,它不仅有蓄积水源、防洪抗旱的功能,同时它还拥有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很多的功能,与此同时,湿地也具有大量天然的旅游资源,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追求。随着人们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人们更加青睐于湿地生态旅游,为了能够保护湿地,同时迎合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市郊区湿地越来越受到关注,湿地旅游开发的市场也逐渐扩大。截至2011年2月1日为止,共有湿地5.14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为1000多种植物、近400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本市湿地每年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约129亿元,相当于全市草地年生态价值的7倍,是全市百万公顷林地年生态价值的50%。根据“在各种政策以及社会的关注下,市湿地逐渐被挖掘,越来越多的湿地公园建成,目前全国各地的湿地旅游都吸引了很多游客,但是大多数原有的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方法可能并不适合市郊区独特的区位、湿地条件以及湿地的独特类型,都制约着市郊区湿地旅游的开展,因此湿地在保护与旅游开发过程中不能盲目的模仿,要根据市郊区人们的需求以及湿地自身的条件进展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因此研究市郊区湿地的保护方法与湿地旅游开发刻不容缓。本篇论文在实地调研、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根底上,结合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相关方法,遵循生态旅游开发原则,充分挖掘市郊区湿地的开发潜力与开发方向,最后为市郊区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有益的建议,研究结果对于我国湿地旅游市场多样化、持续化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1文献回忆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的湿地保护方法与湿地开发内容的一些建议做过一些研究和分析,具体概括如下:1.1湿地保护方法的研究国际*围来说,湿地保护开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的通常做法是:选择国际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同类型的湿地建立保护区或湿地公园,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建成具有指导性的样板。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湿地作为合理利用湿地环境和水禽资源的示*点,借鉴示*点的经历和做法,指导其它湿地的保护管理、合理利用和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使整个国家的湿地生态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开展〔吕永,陈克林,2006〕。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开展,全球约80%的湿地资源丧失、退化或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湿地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开展。从国内*围来讲,王素凤〔1999)根据我国湿地的总体状况,发现我国湿地在保护方面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湿地保护对策: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加强对湿地的科学研究;制定充分表达可持续开展思想的湿地开发利用政策;完善湿地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区;建立湿地保护区,实行典型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湿地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方针指引下,中国政府在湿地生态保护方面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编制行动方案,制定法规政策,实施工程规划,开展调查监测,加强科学研究,强化机构建立,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湿地生态保护的快速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在湿地类型的保护区根底设施如护栏、监测、宣传等比较薄弱。我国作为常委会的成员国,主动参与了公约的各项事务,比方我国作为亚洲区代表,参与了对新任公约秘书长的遴选工作,提名国际重要湿地,加强国际重要湿地的监管,更新国际重要湿地数据库的工作,同时我国也与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开展湿地保护的合作工程,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展了湿地使者行动等等这些宣传工程。这些工作对于提高中国的履约能力、宣传湿地保护成效、促进国内湿地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2、湿地的旅游开发的研究在我国1983年至2000年间,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湿地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已逐步形成,又因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而首推采取生态旅游模式,生态旅游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被应用到湿地生态旅游研究中,随之出现了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湿地生态旅游影响和湿地生态旅游规划等一系列研究。朱建国〔1995〕认为我国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以下方式①围垦沼泽、海涂、河湖滩地,扩大耕地面积,开展种植业生产②开辟沼泽、滩涂湖滨牧场,充分利用天然草被开展畜牧生产。③充分利用湿地水面,开展鱼、虾、蟹、贝、水禽等水产养殖业④利用沼泽、滩地、种植林木、果树,提供工业用材、民间薪柴及干鲜果品。⑤利用湿地天生或人工种植的水生或湿生长纤维草本植物,开展造纸工业⑥开采沼地泥炭资源,提供燃料及建筑、化工原料和农用有机质。⑦开辟海涂盐场,开展制盐工业,为民用和化工工业提供原盐⑧开辟湿地旅游观光景点,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生瑰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度假场所。姜文来〔1997〕发现我国湿地旅游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开展湿地资源开发经济分析;确立湿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最正确模式;建立湿地资源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加强湿地管理有关软件建立。*建萍〔2001〕在?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即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建立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培训生态旅游专业效劳和管理人员。庄大昌等〔2003〕认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是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开展的需要,根据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李长荣〔2004〕指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在永续利用和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生态旅游开发建立必须表达出原始性和自然性,表达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佳〞,注意协调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要雁峥、杨静、陈立莉根据湿地休闲旅游开发的三个理念,生物多样化、景观艺术化、科普游憩化,提出了湿地休闲旅游开发的“五个圈层〞理论,即:湿地核心圈-科普体验圈-景观游憩圈-亲水游乐圈-休闲度假圈,这五个圈层是以湿地核心圈为中心的逐步扩展构造。东北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王荣成教授提醒,湿地生态旅游不能走以前景点开发的老路,只火一阵子,却毁几辈子;湿地好玩,但不能“玩完〞;湿地开发,但不能“开干〞。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受湿地的脆弱性与地域性限制,湿地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师*学院地理系教师*艳辉建议,湿地开展旅游的目标定位在生态旅游后,市场细分在中高端,不能降格为一般观光旅游。湿地生态旅游不能火到人满为患,对单位时间内的游客一定要限制,对车辆也要限制。在国外,由于人们对于生态旅游认识较早,湿地旅游的开发形式受到了限制,以尽量减少旅游设施对于自然湿地的负面影响。以美国迈阿密大沼泽国家公园为例,该园除入口处建立了少量简陋的游客接待设施之外,湿地内部根本没有任何设施,将游客的观光路线根本锁死在保护区的外围。从以上搜集的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就湿地保护方法与湿地旅游开发进展了一些分析,对于湿地保护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引用成功经历的方法,建立示*点,进展教育等;对于湿地开发来说,由于湿地是特殊的生态系统,一般采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方法。但这些结论的获得根本停留在描述性阶段,并没有根据实况进展分析,这些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方法对于不同湿地生态系统来说却不能适用,我国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热情虽然很高,但是很多湿地旅游开发的条件尚不成熟,盲目模仿,没有根据自身的湿地特点盲目开发,导致很多湿地构造、管理与保护逐步趋近统一化,因此市郊区湿地生态旅游因地制宜的开发由于保护将成为市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重点。因此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的根底上,利用实地调研、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充分了解市郊区湿地的自身特点以及市居民的偏好,提出市郊区因地制宜的湿地保护方法与湿地旅游开发的有益建议。2研究方法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由于湿地种类众多,本文只对沼泽型湿地进展分析,研究其保护方法与开发潜力及方向。本文选取的调研对象是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在市芦苇湿地不断消失的现状下,汉石桥湿地在当地政府和百姓的精心呵护下较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这个国际大都市中一处绝无仅有的半荒野型湿地。因而汉石桥湿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是市居民短途旅游休闲的最正确去处。目前汉石桥湿地仍然处于保护与开发不完全的状态,利用此次时机分析居民的偏好以及特点,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和可行的开发建议。2.1研究目的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市居民以及汉石桥湿地周边居民的实证调研,并结合市郊区湿地独特的生态资源特点,得出适合市郊区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最正确建议。课题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市郊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开展,湿地是目前自然界中物种最丰富、构造最复杂因而功能也就最齐全的生态系统,确保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协调一致,不仅能够促进市郊区经济开展水平,同时还可以进展环境教育,有效的推动了生态文明的建立。2.2研究方法搜集文献法通过搜集文献法,获得国内外湿地研究成果的一手资料,通过对文献的分类分析,获得了国内外湿地保护手段与开发方法和问题的根本情况,从而为保护市郊区湿地和市湿地如何更好的开发获得了根底性的资料。调查问卷法市郊区湿地旅游开发潜力和方向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探求市郊区湿地旅游开发的潜力以及开发的方向。问卷分别从市居民偏好、郊区湿地旅游目的、对汉石桥湿地了解程度和影响市居民前往郊区湿地旅游的影响因素这四方面设题。由于论文完成时间限制,对于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来说正处于旅游淡季,因此所有问卷面向居民,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背对背的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93份,回收率84.5%,其中有效问卷88份,有效率80%。问卷题目主要围绕市居民对市郊区旅游的目的、偏好、影响因素而设计的,其中还包含对汉石桥湿地认知度题。考察访谈法在走访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和记录了汉石桥湿地的保护与开发的根本情况,另外还对汉石桥湿地周边的居民进展了访谈,记录了汉石桥湿地保护前与保护开发后的变化,从而为周边居民如何从汉石桥湿地旅游开发过程中获益得到了根底性的资料。除此之外,还采取了对汉石桥湿地的工作人员进展访谈的方式,了解汉石桥保护与开发状况、游客偏好、游客满意度与否及其原因等问题,直接深入了解汉石桥湿地保护状况与开发根本信息,侧面了解了游客的偏好及其特点。3研究过程及分析3.1潜在湿地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通过数据收集,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得出此次调研的市郊区湿地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1所示。在被调查的88位市居民中,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年龄集中在18-44岁;文化程度全覆盖,主要集中表现为高中至大专或大本;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001-4000元,另外月收入缺乏2000元的稍低收入人群占28.4%,月收入为4001-7000元的中高档次人群占的比例为18.2%。表1.市郊区湿地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特征特征值百分比〔%〕性别男48.9女51.1年龄〔岁〕18岁以下1.118—24岁38.625—44岁4245—64岁13.664岁及以上4.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5高中28.4大专或大本55.7研究生及以上3.4月收入2000元以下28.42001—4000元53.34001—7000元18.27001以上1.13.2问卷统计结果以及湿地调研分析目的分析:市居民在参加郊区湿地旅游时主要的目的是旅游休闲,占总数的44.3%,其次是娱乐健身占总数的29.5。表2:Q5参加生态旅游的目的是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比率Valid旅游休闲3944.344.344.3教育科研1719.319.363.6娱乐健身2629.529.593.2会展33.43.496.6其他33.43.4100.0Total88100.0100.0在居住时间与对汉石桥湿地了解程度的分析:自2005年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至今,历经6年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从穿插表可以看出:在长期居住的被调查者64人,约占总数的72.7%,居住6年以下的被调查者24人,约占总数的27.3%;从以下直观条形图可以看出:在居住时间为6年以下的人对汉石桥湿地了解程度从一点也不熟悉到非常熟悉呈递减趋势,且没有非常熟悉汉石桥湿地的人,对于长期居住的人来说,局部人熟悉汉石桥湿地,但汉石桥的整体趋势仍是递减趋势,即:在居住时间的长短与对汉石桥湿地了解程度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大,汉石桥湿地的整体知名度并不是很高。表3:Q1对顺义汉石桥湿地了解程度*Q16在居住的时间CrosstabulationCountQ16在居住的时间Total2年以下3-4年5-6年长期居住Q1对顺义汉石桥湿地了解程度一点也不熟悉2301924不熟悉2272233有些熟悉1041015熟悉01269非常熟悉00077Total56136488图1对荒野湿地旅游资源的态度分析:从表可以看出,女性与男性相比不喜欢荒野湿地旅游资源的比例为3:1,说明,女性更不喜欢荒野湿地旅游资源,但总体来说,不喜欢湿地旅游资源的被调查者只占调查总数的18.2%,说明市居民比较喜欢荒野湿地旅游资源。表4:Q14对荒野湿地旅游资源的态度是*Q17性别CrosstabulationCountQ17性别Total男女Q14对荒野湿地旅游资源的态度是不喜欢41216比较喜欢161228喜欢181331非常喜欢5813Total434588出行方式与距离的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市居民在选择郊区休闲旅游时主要选择的出行方式是家庭、朋友自驾,约占总人数的56.8%,其次是乘坐公交车约占总数的26.1%,在前往汉石桥湿地调研过程中,发现:主要的游客根本是来自城区的自驾游客,公交线路有915专线〔从东直门-汉石桥湿地〕,28路区间〔顺义桔祥庄-汉石桥湿地〕,但这些线路截止到4月24日为止还没有开通,汉石桥官网内目前提供的乘车线路,车站距离汉石桥湿地距离较远,给初次前来汉石桥湿地游览的游客造成很大的阻碍。前往市郊区旅游的市居民选择距离主要是集中在半小时至一个小时的车程,约占总数的48.9%。其次是一小时至二小时车程的约占总数的33.0%。表5:Q6在郊区休闲旅游时选择的出行方式是*Q7在郊区旅游休闲时选择离多远的地点CrosstabulationCountQ7在郊区旅游休闲时选择离多远的地点Total半小时内车程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车程一小时至二小时车程二小时以上Q6在郊区休闲旅游时选择的出行方式是商务会议出游00112旅行社、旅行团队265013家庭、朋友自驾32814550公交499123Total94329788市居民对汉石桥湿地设施及效劳的态度分析:从直观图可以看出:市居民大局部人在考虑到市郊区旅游时都关心景区内外的设施以及效劳设施,因此,市郊区湿地保护区内外的设施都是影响市居民光临的重要因素。另外从市居民对郊区产品的态度图可以看出,市郊区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种类与质量等方面有待提高。在实地调研时发现,汉石桥湿地周边没有供游客购物的商店,只有几个零星的无牌照小摊贩在汉石桥湿地门口售卖。汉石桥湿地内的游客效劳中心内的工作人员,并不能解决前来问询游客的问题,他们主要面对团队旅游咨询效劳。汉石桥湿地周边没有可以住宿的地方,周边没有一家农家院,游客只能前往顺义其他酒店住宿。图2图3每年参加湿地旅游的次数与对湿地旅游态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市居民的对于湿地旅游的态度有些喜欢和比较喜欢占的比例很大,分别为:40.9%和38.6%,但是每年参加湿地旅游次数不超过2次和非常少不定期的比例却占据了主要局部,分别为:28.4%和40.9%。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都市生活的人们虽然喜欢湿地纯朴的自然风光,但是由于对郊区湿地的认知度等问题每年很好参加湿地旅游。表6:Q2参加湿地生态旅游的次数*Q3湿地旅游的态度CrosstabulationCountQ3湿地旅游的态度Total完全不喜欢不喜欢有些喜欢喜欢非常喜欢Q2参加湿地生态旅游的次数每年至少2-3次0008513每年不超过2次111112025每年2-3次0139114非常少不定期09225036Total1113634688参加湿地休闲娱乐工程分析:市居民向往的湿地旅游工程从直观图清楚的看出:大多数人都喜欢纯朴的自然风光喜欢有特色乡村主题、休闲度假。在湿地旅游崛起的今天,盲目的模仿使湿地都逐渐没落,人们不愿去千篇一律的湿地景区,更想体验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景观。因此,想在保护的根底上开发湿地,凭借纯朴的湿地自然景观,需要设计出有特色的湿地主题,别具一格,更为吸引人,在调研过程中,从咨询中心处得到的唯一份宣传资料中可以看出汉石桥湿地的主题是:“都市中的荒野〞可见汉石桥湿地开发过程中不想破坏原有的自然风光,营造自然之美。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汉石桥湿地内的一切设施都是纯自然风格的,不像其他城区内公园内设施那样,用水泥建造各种木头形状,并刷上棕色漆,汉石桥湿地内的设施都是就地取材,用芦苇、木头等搭建的休息亭、汉石桥门等,给游客一种别样感受。图4根据汉石桥湿地官方上“最喜欢的娱乐工程〞一题的投票结果〔截止2011.4.16〕如下,从中可以看出:湿地野钓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趣味自行车观光,与上图所调查的结果根本符合,汉石桥官网上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针对关注汉石桥湿地的旅游者,所以调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调查中发现,有一项最受游客喜欢的是:野外烧烤。烧烤区内几乎满座,野外烧烤工程,由汉石桥湿地烤箱租赁处提供收费环保无烟炭火,但是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有些游客仍然使用自带炭火,给汉石桥湿地环境带来了污染,但工作人员并没有阻止游客这种行为,也没有提示牌提示制止使用非环保炭火。表73.3顺义汉石桥湿地SWOT分析优势分析〔S〕资源优势: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以湿地和野生鸟类为保护对象,保护区总面积为19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面积163.5公顷。湿地位于潮白河冲积扇中部平原区,属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是市唯一现存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以及多种珍稀水禽的栖息地,保护区内共有野生动物292种,形成以芦苇、香蒲、水葱等优势种为代表的水生植物群落,2011年又在汉石桥湿地周围种植了香蒲、鸢尾等水生植物。保护区是许多珍惜濒危鸟类迁徙的栖息地和中转站。共有鸟类153种,其中鸟类总数占市鸟类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另有陆生哺乳动物12种,两栖爬行动物10种,鱼类19种,昆虫近百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这些资源优势赋予了汉石桥湿地极大的保护与开发意义。另外从问卷分析的出,市居民喜欢荒野湿地旅游资源,这都为汉石桥湿地的开展提供了地利。自开园以来,汉石桥湿地每天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清明小长假更是突破了15000人次,单日最高达8000人次,创历史新高。区位优势: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从地理区位来说位于首都东北部的顺义杨镇地区,距城区约35公里,距首都机场约20公里,驾车时间约为1小时,从问卷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开展水平的提高,1小时车程是市居民前往郊区旅游可承受的时间。除此之外,顺义位于市城区东北方向的近郊,作为首都的近郊区之一,政治环境得以保障,经济开展水平也较成熟。劣势分析(W)旅游根底设施薄弱: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市居民在选择郊区湿地旅游时,对景区内以及景区周边的设施也是很关心的,汉石桥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刚刚起步,景区内的生态道路还未修建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宾馆、餐饮、便利店等根底效劳设施也没有完善,在汉石桥的官方上介绍的高级酒店都位于顺义区并非汉石桥湿地周边,汉石桥湿地周边也没有农家院住宿,因此无论是对于普通散客还是对于数量稍大的游客团队无疑是一种阻碍。汉石桥湿地内工作人员比较少,所以对于汉石桥湿地标识牌、指示牌、小导航图等要求要高,使游客很容易寻找到游览的方向,但是汉石桥湿地面积很大,观鸟台等工程又离景区门口较远,景区内道路多,致使游客走很远也难发现目的地。知名度不高:从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只有一少局部市居民对于汉石桥湿地有一定的认识,汉石桥湿地与其他地区开展较为成熟的湿地相比,知名度并不高,同时在上传播的错误印象也影响了汉石桥湿地的游客数量,进而影响汉石桥湿地知名度、美誉度。汉石桥湿地要想改变提升知名度、改善市居民心目中的不好印象,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湿地旅游的淡旺季明显,由于论文时间的限制,汉石桥湿地在2011年3月15日开园,冬日在汉石桥湿地公园毕园不接待游客。时机分析(O)2005年批准建立了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延庆县、顺义区对野鸭湖、汉石桥自然保护区分别建立区县政府直属的保护管理机构,做到人员、措施、资金三到位,使野鸭湖、汉石桥这两个市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湿地保护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有关精神和规划要求,坚持全面保护、突出重点、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开展的原则。根据资源现状和首都特点,以保护为根本,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为根本出发点,划建湿地自然保护区,抢救性地保护重要湿地,湿地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汉石桥湿地公园在2011年3月15日正式开门迎客,汉石桥湿地在野钓区增添了竹围栏、增设了钓台,周围种植了香蒲、鸢尾等水生植物;还将对真人CS场地进展扩建、改造,使之成为地区最具特色的CS场地之一;同时,进一步完善湿地标识系统,丰富科普内容,使游客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湿地相关知识。〔中国日报网〕随着汉石桥湿地旅游的逐渐兴起,各大网络媒体也开场关注汉石桥湿地,中国日报网、涂牛旅游网等都对汉石桥湿地旅游进展了宣传,知名度也会大大提升。挑战分析(T)市湿地资源种类数量均很多,有延庆野鸭湖湿地,密云水库,拒马河湿地保护区,顺义潮白河,市区内有颐和园、红领巾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以及紫玉山庄湿地生态公园,作为保护与旅游开发尚不成熟的汉石桥湿地来说,面对如此多的成熟湿地,它的开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表8优势(S)劣势(W)现存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物种丰富多种国家级保护物种地理位置优越属于近郊政治稳定周边经济开展较为成熟周边的餐饮住宿设施数量较少景区内的接待设施效劳设施质量有待提高湿地旅游淡旺季明显时机(O)威胁(T)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湿地保护的逐渐重视汉石桥湿地正在加强湿地的保护设施的完善工作增加新的娱乐工程各大媒体开场关注汉石桥湿地“十二五〞期间每年建3至4个湿地公园市郊区湿地数量较多4顺义区汉石桥湿地结果的分析或讨论4.1问卷及调研总结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掌握了市居民偏好与影响市居民的郊区旅游的因素,再加上亲自去汉石桥湿地实地考察所获取相关资料,把握了市居民的旅游偏好,从而为更好吸引市居民参与郊区旅游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资料。调研结果说明,在相关政策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汉石桥湿地凭借自己独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在市郊区湿地旅游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市居民绝大多数都喜欢湿地旅游资源,尤其是喜欢湿地纯朴的自然风光,喜欢特色主题乡村休闲场所,据了解,由于汉石桥湿地自然风光优美,很多婚纱摄影都将此地作为外景拍摄基地之一。但是由于市郊区的湿地宣传力度不够,交通设施不健全,致使市郊区湿地的知名度不高,同时湿地保护区周边配套的设施以及产品的种类还不齐全,限制市郊区湿地旅游的开展。由于相关政策的出台,完成“十二五〞期间每年建3至4个湿地公园的规划要求,也由于如今湿地旅游正受追捧,市郊区湿地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汉石桥湿地来说,现在刚好是起步的好时机。面对市内以及市郊区成熟景区的竞争,市郊区湿地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要根据游客选择景区的影响因素,在保护湿地的根底上,将独有的湿地资源合理的开发,杜绝千篇一律的模仿,确保湿地可持续开展的需要。4.2SWOT分析结论SO战略:充分认识政府以及媒体关注的重要性,通过媒介扩大传播*围,目前在汉石桥官方以及涂牛旅游完等已经发布了汉石桥湿地旅游的宣传线路,但应在此根底上增加新的符合汉石桥湿地自身特点的娱乐工程,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吸引市居民的注意力,从而扩大客源市场。目前,汉石桥湿地成功举办了几次活动,吸引了不少市居民的注意力,比较成功的一次是在2010年5月17日,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创新科普的理念,以倡导低碳交通、展示湿地特色植物为主要内容,以贴近湿地、关注气候变化为主旨,举办“低碳科普,骑自行车认植物活动〞,以此引发人们认识湿地特色植物的兴趣,传递低碳环保的理念。科普活动紧扣2010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低碳环保的交通〕〞,以认知湿地特色植物为切入点,使人们认知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新型的四轮观光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在湿地中体验低碳交通,引发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思考。此次科普活动主题新颖,被中央电视台列为全国科技周活动报道内容之一,并于2010年5月19日在“朝闻天下〞栏目中播出〔../news_show.asp?pid=63&vid=208〕。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园内建立根底设施:如休息亭、商品店、长廊等。表达汉石桥湿地都市中的原野、都市中的荒野风格。在环境上为每位前来的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受。ST战略:抓住汉石桥湿地独有的大型芦苇湿地的特点,设计独特的旅游工程,提出自己独有的口号,目前汉石桥湿地的主题是“都市中的荒野〞因此,在面对郊区众多湿地旅游被开发出来的情况,汉石桥湿地应该保持其原有的姿态,保持与市郊区湿地的不同之处,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另外汉石桥湿地还可以和周边其他景区以及效劳设施合作,面向市民推出独特的京郊几日游线路,对市居民来说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建立汉石桥湿地博物馆,给游客提供更多学习教育的时机,提高游客的参与度。WO战略:加强景区周边设施的建立与管理,在景区外围居民区建立住宿、餐饮设施,同时要加强景点以及周边的卫生设施的管理,湿地烧烤活动要明确规定不准使用自带炭火,必须使用汉石桥湿地提供的无烟环保碳,在烧烤区明显位置应该设立提示牌。确保湿地能够很好的保护,从开发初期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在湿地旅游淡季应该增加新的旅游工程或活动,改掉冬日闭园的规定,让游客同样感受不一样的美景,如冬日湿地美景摄影大赛,宁静冬日美景欣赏,汉石桥雪景欣赏等特色活动。WT战略:成立汉石桥湿地旅游产品开发队伍,开发具有汉石桥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将特色与汉石桥湿地特色相融合,给市居民一种亲切的感觉,增大了汉石桥湿地的宣传力度。4.3市郊区湿地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建议根据以上对汉石桥湿地调研所得的分析结论,和通过市郊区知名度较高的野鸭湖湿地和汉石桥湿地比照分析,提出市郊区湿地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建议:表9湿地名称成立时间位置面积设施工程资源汉石桥湿地2005顺义1900公顷1、区内拥有餐饮设施、团队咨询中心、休闲娱乐设施2、景区周百边无餐饮住宿设施湿地野钓、视频观鸟、趣味自行车、电瓶车观光、真人CS、五人足球、野营帐篷、水上娱乐唯一大型芦苇湿地野鸭湖湿地1997延庆6873公顷唯一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在湿地内举办各类活动,提高市民保护意识市居民虽然喜欢湿地旅游这种旅游方式,喜欢湿地独有的资源,但是由于湿地旅游的主题过于单调,以至于人们逐渐无视湿地旅游这种特色旅游形式,因此在湿地定期开展一些特色主题活动,宣传市郊区湿地自身的资源特点,有助于市居民了解认识市郊区不同类型的湿地,从而提升市居民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同时也扩大了市郊区湿地的旅游市场。与各大旅行社、咨询中心、旅游相联合,扩大宣传力度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逐渐增加,将市郊区湿地旅游与市内的旅行社、咨询中心、旅游相结合,共同宣传,使更多有意愿的市居民体验市郊区湿地独有的魅力,对于湿地不再是封锁保护,而是开放为真正的生态旅游景区。适当限制客流量市郊区湿地旅游会随着保护与开发的完善程度逐渐受追捧,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肯定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市郊区湿地面积比较大,且目前也还没有到达无法承载的游客量,但是要树立危机意识,做好应对危机的体系,鉴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应该借鉴一些保护与开发较成功的湿地〔西溪湿地〕的做法:对游客数量作了一定限制,使最原生态的区域保持自然演进形态。聘用湿地专业研究和管理人才湿地研究专业人员对于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开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在旅游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湿地多样性如何保持,怎么开发才是最科学的等问题都离不开专业的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参与。由于市专业研究管理人才一般集中在市内,有些专业性的人才不愿在郊区长期工作,为应对此情况应该给予那些专业人才特殊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有能力,专业水平比较高的人才。在湿地周边允许*围内完善配套设施市郊区湿地景区周边一般情况都是居民住宅,住宿餐饮设施一般都是以农家乐形式出现,但是很多湿地景区周边的居民靠旅游增加经济收入的思想尚不成熟,因此,对于湿地周边允许*围内配套设施不完全的村落,对其村民应该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并鼓励村长起到带头作用,带着村民靠湿地旅游增加额外经济收入,并且建立完善的质量以及卫生管理体系,确保汉石桥湿地硬件以及软件设施的满意度。保持湿地原有自然风光,减少人为添加建造湿地生态旅游最吸引游客的就是湿地的生态美、朴实无华的原住民和多年沉积的文化,人们要看要玩的就是原生态,所以,不要人为地乱开发,随意添景点。湿地生态旅游要符合旅游开发的市场规律,要让游客在享受湿地生态之美同时,也享受当地独特的人文。因此建议在湿地功能分区的根底上,修建游客观光通道,切勿盲目修建。观鸟台、展览厅等设施建立的位置要根据湿地情况因地制宜,融入湿地,彰显湿地之美,切勿显得不容于景。其次对于景区内的效劳设施、接待设施应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确保不会破坏湿地原有的自然景观。着力塑造湿地旅游形象,全面开发旅游产品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也需要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开发湿地旅游市场必须要考虑旅游产品的丰富多样。随着湿地旅游的开展,旅游者对旅游工程的选择越来越精细,期待也越来越高,因而以单一形态出现的湿地生态旅游形式,对旅游者的影响力已明显下降,而多元、个性、新颖的特色旅游正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由于市居民获取信息途径较多,眼界较为开阔,因此郊区湿地需要开发一些特色的湿地旅游工程来吸引市居民,防止湿地旅游工程盲目模仿的现象发生,创造原生态的湿地自然景区风光,完善湿地景区周边配套设施,开发具有郊区特色、符合湿地资源类型的特色旅游产品、新颖的旅游工程。目前湿地拥有的旅游产品大多是有湿地观光、水上娱乐等活动,除此之外,应该根据市居民的习惯在春天开辟踏青工程、夏天开辟避暑工程,在秋天和冬天两个湿地旅游淡季时,也应该推出高台观鸟、垂钓等旅游工程,观鸟活动是湿地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市郊区湿地应该充分利用鸟类资源的优势合理开发,让市居民在寒冷的冬日也能感受春天般的温暖,在节奏非常快的现代都市,能够放松身心。在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形象设计上,要着重突出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可以设计出相应的载体,如结合市传统文化设计郊区湿地旅游纪念品、湿地景区桔祥物,根据湿地类型等特点提出宣传口号等,由于参加湿地旅游的很多游客都是自驾游这一特点,可以为每位来访者赠送一种特色车贴,车贴内容以生态保护为主、开发湿地旅游情侣吊坠、带有湿地风光的T恤等等。结论根据“十二五〞期间每年建3至4个湿地公园的规划要求,市郊区的湿地逐渐被挖掘,把握市郊区湿地特点,根据市居民的偏好,在新政策下,研究市郊区湿地旅游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十二五〞期间提出的湿地规划要求是可取的,对于郊区来说,一方面可以利用湿地公园开发的方法保护好脆弱的湿地,能够确保湿地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从而带动郊区经济的开展,湿地公园规划最有意义的是:可以给旅游者提供学习的时机,让旅游者充分认识湿地,从而树立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意识,进一步推动了生态环境的建立开展。市郊区空气质量较高,在对湿地进展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湿地开发的原则,保护湿地不受影响,保护市郊区的环境也不受到影响。综上所述,在研究市郊区湿地保护与开发方法时,应该充分考虑市居民的偏好以及市郊区湿地自身的资源特点,在保护郊区湿地的根底上,为充分挖掘湿地的价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发:〔1〕郊区湿地管理办公室人员应该借助郊区独有的特点以及郊区湿地资源优势,定期举办各类活动,扩大知名度。〔2〕提高市郊区湿地景区内外设施及效劳,以优质的硬软件条件吸引客源。〔3〕明确郊区湿地景区内外卫生以及治安条件,以卫生的环境、安宁的环境为游客留下更好的印象。〔4〕创立特色的主题,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给每位来访者留下不一样的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