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瓷砖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_第1页
关于瓷砖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_第2页
关于瓷砖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_第3页
关于瓷砖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_第4页
关于瓷砖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瓷砖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一、陶瓷的定义陶瓷的定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加上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过拣选、粉碎、混练、煅烧等工序制作的各类产品称作陶瓷。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瓷。以上陶瓷制品使用的主要原料是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长石、石英)所以又归属硅酸盐类及制品范畴。二、陶瓷发展史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陶瓷生产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我国最早烧制的是陶器。由于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经验,在原料的选择和精制、窑炉的改进及烧成温度的提高,釉的发展和使用有了新的突破,实现陶器到瓷器的转变。陶瓷工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三、世界瓷砖生产量目前世界瓷砖的生产和消费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2008年世界瓷砖产量84.95亿㎡,比07年增长3.5%左右。在世界瓷砖生产总量中,亚洲处于主导地位,生产量亚洲为61.4%,欧洲为21.6%,美洲为13.5%,消费的比例大致为亚洲为58.9%,欧洲为20.1%,美洲为15.7%。我国生产量大概34亿㎡,占世界生产份额达40%左右,西班牙生产量在5亿㎡左右,意大利生产量在5亿左右。四、陶瓷行业布局1、生产基地以佛山为主2、新的生产基地目前在江西兴起五、瓷砖分类我公司生产的瓷砖品种繁多,现以地砖生产过程为例对我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做个简单的介绍。六、瓷砖的分类原则1、吸水率:用水加入砖底看水吸收快慢陶质砖:E>10%炻质砖:0.5%<E<10%瓷质砖:E<0.5%2、透光性:陶质砖:不透光炻质砖:透光性差瓷质砖:透光3、坯体特征:陶质砖:未玻化或玻化程度差,结构不致密,断面粗糙。敲之声音粗哑。炻质砖:半玻化状态,结构比陶质瓷致密,断面呈石状。瓷质砖:玻化程度高,结构致密,断面呈贝壳状。敲之声音清脆。4、强度:陶质砖:机械强度低炻质砖:机械强度比陶质瓷高瓷质砖:机械强度高5、烧结程度:陶质砖:较差炻质砖:较好瓷质砖:良好6、烧成温度:陶质砖:1100℃炻质砖:1180℃瓷质砖:1250℃七、地砖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几大步骤:(一)坯料的制备(二)釉料的制备(三)生产线工艺流程坯料制备流程1、泥砂料进厂船运车运以黏土为代表的可塑性原料以含石英砂料为代表的瘠性原料以长石为主的熔剂性原料如果说石英是瓷砖的骨架,黏土就是瓷砖的经脉,而长石则是连结两者的血液。粘土与适量的水混练以后形成泥团,这种泥团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但不开裂,当外力去掉以后,仍能保持其形状不变。粘土的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2、A、验收原料进厂后由分厂验收人员取样进行检测,合格后过磅放入室外仓均化。均化后的原料才允许生产加工。B、均化均化:通过挖机混合原料的各个位置,使原料不同位置的物理、化学性能相近3、下配料单配方确定的原则(1)坯料和釉料的组成应满足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使用要求;(2)拟定配方时应考虑生产工艺及设备条件;(3)了解各种原料对产品性质的影响;(4)拟定配方时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资源是否丰富、来源是否稳定。配方经确定后由工艺技术员下达配方单,质检员根据泥砂料检测水份计算配方单实际投料量,由原料部负责按配方单配料。4、司磅配料铲车司机根据《球磨配料看板》中配料单,通过铲车将各种原料加入电子称。我司严格控制各种泥砂料重量误差,并设质检巡检抽查,确保配料的准确性。5、投料通过皮带将电子喂料机上的已配好的各种物料输送到球磨机内进行投料球磨。6、球磨通过输送带将泥砂料装入球磨机内,加入水和其他添加剂。根据泥浆细度要求设定球磨时间至一定的细度测浆确定是否合格。7、泥浆泥浆性能的要求:1、流动性、悬浮性要好,以便输送和储存。2、含水率要合适,确保制粉过程中粉料产量高,能源消耗低。3、保证泥浆细度,使产品尺寸收缩、烧成温度与性能的稳定。4、泥浆滴浆,看坯体颜色。8、过筛除铁入池陈腐泥浆水份、细度达到标准后放浆过筛、除铁进入浆池内陈腐备用。9、喷雾干燥喷雾干燥原理:通过柱塞泵压力将达到工艺要求的泥浆,压入干燥塔中的雾化器中,雾化器将泥浆雾化成细滴,在热风作用下干燥脱水制成一定颗粒级配的粉料。柱塞泵热风炉10、粉料检测粉料性能的检测项目:(1)粉料水份的检测,一般瓷砖粉料水份控制在6%-7%。(2)粉料颗粒级配检测,颗粒级配即粒度分布,是指粉料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我们一般严格控制40目上的粉料颗粒度,对40目上粉料颗粒度合格率进行考核。11、过筛入仓陈腐通过喷雾干燥后的粉料有一定的温度,且水份也不均匀,所以粉料一般需陈腐24小时后使用。(1)陈腐时间太短,水份不均匀产品易产生夹层。(2)陈腐时间太长,强度差,流动性差,不易填满压机模腔。过筛陈腐坯与釉的定义坯:是利用铝硅酸盐矿物或少量化工原料为主要原料,利用传统的生产工艺手段,通过一定的方法成型(如干压、塑性、注浆),在一定的烧成制度(温度制度、压力制度、气氛制度)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制品。釉:是施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层极薄的物质,它是根据坯体性能的要求,利用天然矿物原料及某些化工原料按比例配合,在高温作用下熔融而覆盖在坯体表面的富有光泽的玻璃层物质。坯料与釉料的相同点(1)力学性能:坯和釉都具有强度高、脆性等特征。(2)化学稳定性:坯和釉都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3)电性能:传统陶瓷坯和釉都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大多数情况下可当作绝缘体。(4)热性能:坯和釉都具有较小膨胀系数,能够承受较大范围内的热急变。坯料与釉料的不同点(1)力学性能:坯比釉强度大。(2)化学稳定性:坯比釉耐腐蚀性强。(3)热性能:坯的膨胀系数一般比釉略大。(4)光学性能:坯体由于内部存在大量的晶体及气孔,透光性差。釉则根据内部玻璃相及其他分相的构成比例分为透明釉及乳浊釉,光泽也有高光、亚光之分。釉主要液相。(二)釉料的制备1、化工、色料进厂根据产品生产配方需要和化工、色料库存情况,由分厂工艺部做物料采购计划,由采购部购进合适的化工、色料。2、化工色料检验化工料进厂后,由各分厂化工料检测员根据《化工、色料检验标准》与标准样做板对比试烧,验收合格者入库待用。3、釉班存料合格化工、色料由釉班领料组负责领入,存储在釉班库存,用时即取。4、下配料单试制员根据产品做板试验后填写配方单,由釉班班长根据试制员下达的原始配方单填写配料单,准备配料。注:釉料配方的确定原则与坯料大致相同。5、人工配料釉班人员根据配料单将各种化工、色料过磅、配料入球磨。6、球磨将配好的化工、色料、辅料加一定量的水后进行球磨,一般球磨6-8小时,具体时间根据据釉料细度来确定。7、测釉浆、试烧测釉员对釉浆的含水率、细度、流动性等项目进行检测。由下单的试制员对制备好的釉浆进行试烧。8、釉的过筛除铁印花釉的过筛印花釉的过筛釉浆的过筛除铁有些加入黑色料的釉浆不需要除铁这个工序,除铁会影响此色料的发色。9、生产使用通过试烧符合生产需要的釉浆,陈腐后生产时拉至生产线使用。(三)生产线工艺流程送粉根据生产需要,经过陈腐的粉料从陈腐仓输至压机使用,为确保产品质量,一般情况下,几个料仓物料同时使用,减少粉料波动对生产的影响。压制粉料由输送带输送进入压机料斗,然后通过布料格栅布料、由压砖机压制成型。干燥多层卧室干燥窑多层卧室干燥窑压制成型后的生坯含有一定的水份,为了提高生坯的强度,满足输送和后工序的需要,生坯要进行干燥。陶瓷厂现多采用多层卧式干燥窑,节省了占地面积,满足生坯对干燥速度的要求。4、视需求喷水(浆)压制成型的坯体在上釉前需要喷水。其作用是:(1)使坯温降低到施釉所需要的温度,打通坯面上的毛细孔。(2)加强坯、釉结合性,减少生产缺陷。如缩釉。5、施釉施釉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喷釉、淋釉。喷釉喷釉:用喷枪通过压缩空气使釉浆在压力的作用下喷散成雾状,施到坯体表面。(2)淋釉淋釉:将釉浆抽入高位罐,通过釉槽和筛网格的缓冲作用,使釉浆通过光滑的钟罩,均匀如瀑布一样覆盖在坯体的表面。淋釉釉面比较适合胶辊印花。喷釉与淋釉的区别A、比重的区别:喷釉比重一般控制在1.45左右。淋釉比重一般控制在1.75左右。B、平整度的区别喷釉釉坯表面呈细颗粒状分布,表面耐磨性比较好。淋釉釉坯表面光滑适于高度精细的图案印刷或胶辊印花。6、印花胶辊印花平板印花印花是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样,通过转印花网或雕刻胶辊,将印花釉透过网孔或胶辊的毛细孔转印到釉坯上。平板印花与胶辊印花的区别A、成本:平板印花产品价格稍低,胶辊印花的价格较高些。B、操作:平板印花操作方面简单,但部分产品经常出现粘网现象。胶辊印花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对胶辊仪器操作要求比较高。C、效果:胶辊印花图案细腻,有层次感,较案变化多样,平板印花图案单一,没有变化。7、其他装饰手法施釉、印花结束后,根据产品需要有时还要用到其他方法装饰瓷砖,如打点釉,甩闪点。8、上砖底粉什么是砖底粉呢?瓷砖在高温烧制时会产生液相,假如不上砖底粉会对辊棒造成破坏。上过砖底粉的砖坯入窑烧成时才不易粘辊棒,延长辊棒的使用寿命。9、进窑烧成A、目前墙地砖生产采用辊道窑烧成,辊道窑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辊棒组成辊道,通过辊棒运转带动砖坯向前移动,入窑进行烧制。B、产品烧成流程砖坯→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成品公司通过窑炉自动控制系统,对产品烧制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产品质量。预热带砖坯在预热带完成有机物的挥发,结晶水的排除,晶型转变以及碳酸盐和硫酸盐的分解等物理化学反应。烧成带瓷砖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烧成带的最高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是保证坯体中出现一定量的液相也就是玻璃相,使产品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低的吸水率。即在烧成带成瓷。冷却带辊道窑的冷却带分为急冷段、缓冷段和低温冷却段。在急冷段冷风管横贯窑内辊道上下,对制品进行直接的快速冷却;在缓冷段的窑顶和窑底设置有热风抽出口;在低温冷却段用轴流风机对制品进行冷却。10、性能检测地砖出窑,不仅仅要外观上完美,在各个性能上也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其性能的检测项目大致有:防滑系数检测、热稳定性检测、耐磨性能检测、吸水率检测、强度检测等。11、其他类型瓷砖生产工艺流程以上我们了解了地砖的生产工艺,它对于一系列有釉砖产品,例如外墙砖、内墙砖都基本大同小异;异处表现为有的产品要一次烧成,有的要两次烧成,有的要施底釉,有的施釉量大、有的小。有釉砖在生产完成后,也可对其进行抛光处理,如我公司新推出的波光砖,而无釉砖大部分要进行抛光处理,现我们就抛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下简单的介绍。八、抛光工艺流程1、预切边2、刮平3、抛光抛光可分为粗抛、中抛、精抛。根据需要选择抛光程度。粗抛机:将砖面磨削平滑。中抛机:光滑程度有点像哑光砖;有的为了追求这种哑光效果专门生产半抛砖。精抛机:砖坯经过精抛机表面光滑如镜,光泽度可以达到60-70℃左右。磨边、倒角从精抛机出来的产品经过磨边、倒角,使砖坯的尺寸准确均一,并避免砖角锋利的损伤或对人造成伤害。上防污剂为了提高防污能力,要在抛光砖的表面涂一层防污剂;防污剂可以阻止在施工过程中水泥浆对砖的渗透,另外也会防止日常生活中墨水、茶叶汁造成的污染。分选工序由分检人员检测产品的平整度、尺寸,合格产品包装入库。目前我司已引入尺寸自动检测设备,正在大量推广使用。打包入库目前我司正在引入自动包装机,使用方面仍在改善之中。

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聚合物成型新工艺振动辅助成型原理及特点:原理:动态注射成型技术如果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引入振动,使注射螺杆在振动力的作用下产生轴向脉动,则成型过程料筒及模腔中熔体的压力将发生脉动式的变化,改变外加振动力的振动频率与振幅.熔体压力的脉动频率与振幅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熔体进入模腔进行填充压实的效果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调控外加振动力的振动频率与振幅.可以使注射成型在比较低的加工温度下进行,或者是可以降低注射压力和锁模力,从而减小成型过程所需的能耗,减小制品中的残余应力,提高制品质量。分类:在机头上引入机械振动;机头引入超声振动;在挤出全过程引入振动振动力场对挤出过程作用的机理挤出过程中的振动力场作用提高了制品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力学性能,并且使二者趋于均衡这种自增强和均衡作用是聚合物大分子之间排列和堆砌有序程度提高的结果,也是振动力场对聚合物熔体作用的结果,可以解释为是振动力场作用使聚合物熔体大分子在流动过程中发生平面二维取向作用而产生“拟网结构”的结果。在振动塑化挤出过程中,由于螺杆的周向旋转和轴向振动,聚合物熔体受到复合应力作用,在螺槽中不仅受到螺槽周向剪切力作用,而且也受到轴向往复振动剪切力作用。由于轴向振动作用具有交变特征,因此,与周向剪切作用的复合作用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进行周期性变化,可以把这种复合作用描述成空间矢向拉伸时也不会解离。在纵向上由于有牵引拉伸作用,取向程度较高,大分子链、片晶较多地沿拉伸方向排列,因而其力学性能较高;其他方向上因拟网结构被固化,也出现部分大分子取向,表现为制品的横向力学性能的提高和纵横向性能趋于均衡;而在薄膜挤出吹塑时,制品厚度小,由于轴向振动分量作用减弱了纵向流动剪切和拉伸的诱导取向作用,动态挤出时的薄膜制品的纵向拉伸强度较稳态挤出时有所下降。总说: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引入振动,会对高分子材料成型过程产生一系列影响。振动力场能量的引入并不是能量的简单叠加,而是利用高分子材料成型过程在振动力场作用下表现出来的非线性特性,降低成型过程能耗,提高产品质量,是一种新型的低能耗成型方法。特点:振动挤出对塑料制品性能的影响在动态塑化挤出成型过程中,振动力场被引入塑化和成型的全过程,不仅对物料的输送、熔融、塑化和熔体输运过程产生了影响,而且改变了聚合物熔体在制品成型过程中的流动状态,并对制品的微观结构形成历程和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振动塑化过程的脉动剪切作用可以提高聚合物熔体中微观有序结构的程度与分布,如大分子的取向,这种局部有序性在制品成型的过程中并不会完全松弛,在熔体冷却过程中对结晶聚合物的晶体的形成或分子的取向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得到在微观水平上具有更有序的长程结构的聚合物制品。因此,在不添加任何塑料助剂的情况下,振动塑化挤出加工可提高制品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振动塑化过程具有强烈的脉动剪切和拉伸效果,与稳态加工过程中的单向剪切作用相比,这种作用对于改善复杂流体中的多相体系之间的混合与分散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有效的促进多相体系中的均质、均温进程,提高多相体系微观结构的均化程度因此,通过振动塑化挤出加工制备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化的分散结构和力学性能,这种制备与成型技术对于制备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具有明显的优势。上述结果表明,引入振动力场后,在产量相同的条件下,输送塑化的能耗需求降低,螺杆的长径比可以相应减少,而且在一定的振动参数范围内,不但能够保证甚至还能提升制品综合性能。众多的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将振动力场引入聚合物成型加工的全过程可以降低聚合物熔体黏度、降低出口压力、减少挤出胀大、提高熔融速率、增加分子取向、降低功耗、提高制品力学性能等。在聚合物的加工全过程中引入的振动力场,对聚合物的加工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表现出许多传统成型加工过程中没有的新现象,如加工温度明显降低、熔体粘度减小、挤出胀大减小、制品产量和性能提高,以及振动力场的引入能有效促进填充、改性或共混聚合物体系中各组份间的分散、混合和混炼等。在塑料挤出加工中引入振动场,侧重于通过改变挤出加工中的过程参数(压力、温度、功率)来改善挤出特性,使之更有利于塑料的挤出成型加工;同时,振动场的作用也使挤出成型制品质量得以提高。而在塑料注射成型中,振动场的引入侧重于改善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当然,振动场的存在对加工的压力、温度和熔体的流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总之,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应用振动技术通过引入振动场使加工过程发生了深刻变化。塑料熔体的有效粘弹性由于振动场的作用,宏观上表现为熔体的粘度减小。流动性增加,挤出压力或注射压力降低,流率增大,功耗降低。振动改善了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使成型制品的性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气辅成型的原理、特点、应用现状及前景: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工艺过程是:先向模具型腔中注入塑料熔体,再向塑料熔体中注入压缩气体。辅助气体的作用,推动塑料熔体充填到模具型腔的各个部分,使塑件最后形成中空断面而保持完整外形。与普通注射成型相比,这一过程多了一个气体注射阶段,且制品脱模前由气体而非塑料熔体的注射压力进行保压。在成型后的制品中,由气体形成的中空部分被称为气道。由于具有廉价、易得且不与塑料熔体发生反应的优点,因此一般所使用的压缩气体为氮气。气体辅助注射成型的流程以短射制程为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一般的注塑成型工艺把一定量的熔融塑胶注射入模穴;第二阶段:在熔融塑胶尚未充满模腔之前,将高压氮气射入模穴的中央;第三阶段:高压气体推动制品中央尚未冷却的熔融塑胶,一直到模穴末端,最后填满模腔;第四阶段:塑胶件的中空部分继续保持高压,压力迫使塑料向外紧贴模具,直到冷却下来;第五阶段:塑料制品冷却定型后,排除制品内部的高压气体,然后开模取出制品。(1)熔体注射阶段:在模具中注射填充量不足的塑料熔料。(2)气体填充阶段:在熔融塑料未完成充满模腔前,将计量的定量气体由特殊喷嘴注射入熔体中央部分,形成扩张的气泡,并推进前面的熔化芯部,从而完成填充模具过程。气体注射时间、压力、速度非常重要。(3)冷却保压阶段:在工作循环的冷却阶段,气体将保持较高的压力,气体压力将补偿塑料收缩导致的体积损失。达到某种程度时,气泡将进一步渗透到熔体中,即二次气体渗透。(4)最终排气阶段:塑料冷却定型后,将气体从最终模制件中抽出。根据具体工艺过程的不同,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可分为标准成型法、副腔成型法、熔体回流法和活动型芯法四种。1、标准成型法标准成型法是先向模具型腔中注入经准确计量的塑料熔体,再通过浇口和流道注入压缩气体。气体在型腔中塑料熔体的包围下沿阻力最小的方向扩散前进,对塑料熔体进行穿透和排空,最后推动塑料熔体充满整个模具型腔并进行保压冷却,待塑料制品冷却到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后,开模将其顶出。2、副腔成型法副腔成型法是在模具型腔之外设置一个可与型腔相通的副型腔。首先关闭副型腔,向型腔中注射塑料熔体,直到型腔充满并进行保压。然后开启副型腔,向型腔内注入气体。由于气体的穿透,使多余出来的熔体流入副型腔。当气体穿透到一定程度时,关闭副型腔,升高气体压力以对型腔中的熔体进行保压补缩),最后开模顶出制品。3、熔体回流法熔体回流法与副腔成型法类似,所不同的是模具没有副型腔。气体注入时,多余的熔体不是流入副型腔,而是流回注射机的料筒。4、活动型芯法活动型芯法是在模具型腔中设置活动型芯。首先使活动型芯位于最长伸出位置,向型腔中注射塑料熔体,直到型腔充满并进行保压。然后注入气体,活动型芯从型腔中逐渐退出以让出所需的空间。待活动型芯退到最短伸出位置时,升高气体压力实现保压补缩,最后制品脱模。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所需配置的设备主要包括注射机、气体压力控制单元和供气及回收装置。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特点:传统的注射成型不能将制品的厚壁部分与薄壁部分结合在一起成型,而且由于制件的残余应力大,易翘曲变形,表面有时还会有缩痕。通常,结构发泡成型的缺点是,制件表面的气穴往往因化学发泡助剂过分充气而造成气泡,而且装饰应用时需要喷涂。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则将结构发泡成型与传统的注射成型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所需注射压力小。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可以大幅度降低对注射机吨位的要求,使注射机投资成本降低,电力消耗下降,操作成本减少。此外,由于模腔内压力的降低,还可以减少模具损伤,并降低对模具壁厚的要求,从而降低模具成本。●制品翘曲变形小。由于注射压力小,且塑料熔体内部的气体各处等压,因此型腔内压力分布比传统注射成型均匀,保压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较小,使制品出模后的翘曲倾向减小。●可消除缩痕,提高表面质量,降低废品率。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保压过程中,塑料的收缩可由气体的二次穿透予以补偿,且气体的压力可以使制品外表面贴紧模具型腔,所以制品表面不会出现凹陷。此外,该技术还可将制品的较厚部分掏空以减小甚至消除缩痕。●可以用于成型壁厚差异较大的制品。由于采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可以将制品较厚的部分掏空形成气道从而保证制品的质量,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制品在设计上的自由度较大,可以将采用传统注射成型时因厚薄不均必须分为几个部分单独成型的制品合并起来,实现一次成型。●可以在不增加制品重量的情况下,通过气体加强筋改变材料在制品横截面上的分布,增加制品的截面惯性矩,从而增加制品的刚度和强度,这有利于减轻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部件的重量。●可通过气体的穿透减轻制品重量,节省原材料用量,并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率。●该技术可适用于热塑性塑料、一般工程塑料及其合金以及其他用于注射成型的材料。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缺点是:需要增加供气和回收装置及气体压力控制单元,从而增加了设备投资;对注射机的注射量和注射压力的精度要求有所提高;制品中接触气体的表面与贴紧模壁的表面会产生不同的光泽;制品质量对工艺参数更加敏感,增加了对工艺控制的精度要求。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应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可应用于各种塑料产品上,如电视机或音箱外壳、汽车塑料产品、家具、浴室、厨具、家庭电器和日常用品、各类型塑胶盒和玩具等。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几大类:●管状和棒状零件,如门把手、转椅支座、吊钩、扶手、导轨、衣架等。这是因为,管状结构设计使现存的厚截面适于产生气体管道,利用气体的穿透作用形成中空,从而可消除表面成型缺陷,节省材料并缩短成型周期。●大型平板类零件,如车门板、复印机外壳、仪表盘等。利用加强筋作为气体穿透的气道,消除了加强筋和零件内部残余应力带来的翘曲变形、熔体堆积处塌陷等表面缺陷,增加了强度/刚度对质量的比值,同时可因大幅度降低锁模力而降低注射机的吨位。●形状复杂、薄厚不均、采用传统注射技术会产生缩痕和污点等缺陷的复杂零件,如保险杠、家电外壳、汽车车身等。生产这些制品时,通过采用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并巧妙布置气道,适当增加加强筋数目,同时利用气体均匀施压来克服可能的缺陷,使零件一次成型,不仅简化了工艺,还降低了生产成本。随着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形式各异的新型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也相继问世,如外部气辅注射成型、液辅注射成型、水辅注射成型、顺序注射与气辅注射相结合成型、局部气体辅助注射、振动气体辅助注射等。我国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随着家电、汽车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成型塑料制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这项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应用。气体辅助注塑成型优点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用现代注塑机和成型技术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通过便用气谇犏切扯射成型的方法,制品质量得到提高,而且降低了模具的成本。使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时,它的优点和费用的节约是非常显着的。1、减少产品变形:低的注射压力使内应力降低,使翘曲变形降到最低;2、减少锁模压力:低的注射压力使合模力降低,可以使用小吨位机台;3、提高产品精度:低的残余应力同样提高了尺寸公差和产品的稳定性;4、减少塑胶原料:成品的肉厚部分是中空的,减少塑料最多可达40%;5、缩短成型周期:与实心制品相比成型周期缩短,不到发泡成型一半;6、提高设计自由: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使结构完整性和设计自由度提高:7、厚薄一次成型:对一些壁厚差异大的制品通过气辅技术可一次成型:8、提高模具寿命:降低模腔内压力,使模具损耗减少,提高工作寿命:9、降低模具成本:减少射入点,气道取代热流道从而使模具成本降低;10、消除凹陷缩水:沿筋板和根部气道增加了刚度,不必考虑缩痕问题。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的成型原理、特点、及应用前景:RTM的基本原理是将玻璃纤维增强材料铺放到闭模具的模腔内,用压力将树脂胶液注入模腔,浸透玻纤增强材料,然后固化,脱模成型制品。RTM成型技术的特点:1、可以制造两面光的制品;2、成型效率高,适合中等规模的玻璃钢产品生产(20000件/年内);3、RTM为闭模操作,不污染环境;不损害健康;4、增强材料可任意方向铺放,容易实现按制品受力状况合理铺放增强材料;5、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少;6、建厂投资少。RTM技术适用范围(见课件)很广,目前已广泛用于建筑、交通、电讯、卫生、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已开发的产品有:汽车壳体及部件、娱乐车构件、螺旋桨、天线罩、机器罩、浴盆、淋浴间、游泳池板、座椅、水箱、电话亭、电线杆、小型游艇等。RTM成型、手糊成型、喷射成型、SMC成型四者的优缺点比较:RTM的基本原理是将玻璃纤维增强材料铺放到闭模的模腔内,用压力将树脂胶液注入模腔,浸透玻纤增强材料,然后固化,脱模成型制品。RTM成型技术的特点:①可以制造两面光的制品;②成型效率高,适合于中等规模的玻璃钢产品生产(20000件/年以内);③RTM为闭模操作,不污染环境,不损害工人健康;④增强材料可以任意方向铺放,容易实现按制品受力状况例题铺放增强材料;⑤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少;⑥建厂投资少,上马快。手糊成型工艺又称接触成型工艺。是手工作业把玻璃纤维织物和树脂交替铺在模具上,然后固化成型为玻璃钢制品的工艺。优点是成型不受产品尺寸和形状限制,适宜尺寸大、批量小、形状复杂的产品的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适宜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且工艺简单、生产技术易掌握,只需经过短期培训即可进行生产。易于满足产品设计需要,可在产品不同部位任意增补增强材料;制品的树脂含量高,耐腐蚀性能好。缺点是生产效率低、速度慢、生产周期长、不宜大批量生产。且产品质量不易控制,性能稳定性不高。产品力学性能较低。生产环境差、气味大、加工时粉尘多,易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喷射成型工艺是将混有引发剂和促进剂的两种聚酯分别从喷枪两侧喷出,同时将切断的玻纤粗纱,由喷枪中心喷出,使其与树脂均匀混合,沉积到模具上,当沉积到一定厚度时,用辊轮压实,使纤维浸透树脂,排除气泡,固化后成制品。喷射成型的优点:①用玻纤粗纱代替织物,可降低材料成本;②生产效率比手糊的高2~4倍;③产品整体性好,无接缝,层间剪切强度高,树脂含量高,抗腐蚀、耐渗漏性好;④可减少飞边,裁布屑及剩余胶液的消耗;⑤产品尺寸、形状不受限制。其缺点为:①树脂含量高,制品强度低;②产品只能做到单面光滑;③污染环境,有害工人健康。片状模塑料SMC的成型工艺主要有以下两类:①将玻纤含量为

25%~40%(根据具体要求而定)的SMC片材,按产品形状要求剪裁成一定的尺寸,揭去两面的PE薄膜,按一定要求叠放在热的对模上进行加压加温成型;②先在热模内按要求铺放好一定量(根据玻纤含量要求而定)的连续玻纤预成型毡,然后将不含玻纤或仅含少量玻纤(一般为5%以下)的SMC片材经剪裁、撕去薄膜后叠放在预成型毡上,最后铺上一层表面毡。在较慢的合模(约需lmin)下使材料流动而安全浸透预成型毡,并在加温加压下固化成型。

后一类工艺的最大特点是:可在成型前改变预成型毡的铺设和局部纤维含量,来满足制件局部的高强度要求,并获得总体强度高于前一类工艺的制品。SMC工艺的特点是:(1)操作方便。整个生产过程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效率高,改善了湿法成型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2)产品的可没计性强。可通过改变组份的种类和配方,改变成型工艺来满足不同产品的不同要求。如耐腐蚀、绝缘、绝热、零收缩、柔性、低密度、高强、A级表面、抗静电等等。(3)成型流动性好。可成型结构复杂的产品,特别适合制作大型薄壳异形制品。能实现制品变厚度,带嵌件、孔洞、凸台、加强筋、螺纹等功能。(4)产品内外光洁,尺寸准确,适合制作汽车外围件,电气零部件,机械部件,防腐容器等产品。适合大规模生产,成本较低。(5)增强材料在生产与成型过程中均无损伤,长度均匀,制品强度较高,可进行轻型结构化设计,色彩艳丽。SMC工艺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是SMC机组、压机、模具要求高投入,同时,生产技术要求较高。5、微孔注射发泡成型原理、特点、应用现状:在传统的结构发泡注射成型中,通常采用化学发泡剂,由于其产生的发泡压力较低,生产的制件在壁厚和形状方面受到限制。微孔发泡注射成型采用超临界的惰性气体受到限制。微孔发泡注射成型采用超临界的惰性气体(CO2、N2)作为物理发泡剂.其工艺过程分为四步:(1)气体溶解:将惰性气体的超临界液体通过安装在构简上的注射器注人聚合物熔体中,形成均相聚合物/气体体系;(2)成核:充模过程中气体因压力下降从聚合物中析出而形成大量均匀气核;(3)气泡长大:气在精确的温度和压力控制大;(4)定型:当气泡长大到一定尺寸时,冷却定型。微孔发泡与一般的物理发泡有较大的不同。首先,微孔发泡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惰性气体如CO2、N2溶解于聚合物,使气体在聚合物呈饱和状态,采用一般物理发泡加工方法不可能在聚合物一气体均相体系中达到这么高的气体浓度。其次,微孔发泡的成核数要大大超过一般物理发泡成型采用的是热力学状态逐渐改变的方法,易导致产品中出现大的泡孔以及泡孔尺寸分布不均匀的弊病。微孔塑料成型过程中热力学状态迅速地改变,其成核速率及泡核数量大大超过一般物理发泡成型。与一般发泡成型相比,微孔发泡成型有许多优点。其一是它形成的气泡直径小,可以生产因一般泡沫塑料中微孔较大而难以生产的薄壁(1mm)制品;其二是微孔发泡材料的气孔为闭孔结构,可用和阻隔性包装产品;其三是生产过程中采用CO2或N2,因而没有环境污染问题。

塑料发泡成型因其可减轻制品重量,且制品具有缓冲、隔热效果而广泛应用在日用品、工业部件、建材等领域。传统的发泡成型通常使用特定的卤代烷烃、有机化合物以及卤代烷烃的替代品作为发泡剂。微孔泡沫塑料注射成型是在超临界状态下利用CO2及N2进行微孔泡沫塑料成型技术,目前已进人实用化阶段。微孔泡沫塑料注射成型可生产壁厚为0.5mm的薄壁大部件及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形状复杂的小部件。它推翻了长期一直认为发泡成型只能完成厚壁制品的生产的观点。与传统的发泡成型形成的最小孔径为250μm的不均匀的微孔相比,微孔泡沫塑料成型及应用是建立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微孔泡沫塑料的概念和制备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有两点:(1)当泡沫塑料中泡沫微孔尺寸小于材料内部的缺陷时,泡沫微孔的存在将不会降低材料的强度。(2)由于微孔的存在使材料中原有的裂纹尖端钝化,有利于阻止裂纹在应力作用下扩展,从而改善塑料的力学性能。现在的工艺形成的微孔大小均匀,孔径在1~10μm,这样的微孔结构也赋予比传统方法制备的制品更高的机械性能和更低的密度。在力学性能不损失的情况下,重量可降低10%~30%,而且可减少制品的翘曲、收缩及内应力。微孔泡沫塑料注射成型可加工多种聚合物,如PP、PS、PBT、PA及PEEK等。

微孔发泡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脂熔融阶段。从料斗加人的树脂在料筒中熔融塑化。(2)超临界气体(SuperCriticalFind,SCF)注人、混合和扩散阶段。SCF发生装置在料筒的特定位置注入超临界气体,与树脂熔体均匀混合,此阶段可看作未开瓶盖的啤酒。

(3)注射阶段。将树脂熔体注人模具,相当于把啤酒瓶盖拔掉,随着模具内压力的降低,时间的延长,熔体内的超临界气体像啤酒一样发泡。

(4)发泡阶段。它可分为气体核的发生、气泡成长和气泡稳定等阶段。成功的微孔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