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元明清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b93f8c6352977e9fc95a614031a002/81b93f8c6352977e9fc95a614031a0021.gif)
![古代文学元明清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b93f8c6352977e9fc95a614031a002/81b93f8c6352977e9fc95a614031a0022.gif)
![古代文学元明清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b93f8c6352977e9fc95a614031a002/81b93f8c6352977e9fc95a614031a0023.gif)
![古代文学元明清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b93f8c6352977e9fc95a614031a002/81b93f8c6352977e9fc95a614031a0024.gif)
![古代文学元明清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b93f8c6352977e9fc95a614031a002/81b93f8c6352977e9fc95a614031a00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元明清部分)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ChinaAncientliterature(yuan,mingandqingDynasty)课程编号:0111009课程学时:102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议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三、四卷元朝、明朝、清朝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是汉语言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课程任务:元明清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本课程以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为己任,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从元代到明代至清代的发展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系统地学习元明清时期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六编元代文学史第一章元代文学绪论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元代社会概述一、疆域广阔,国力强盛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深重三、思想多元化,文化政策宽松四、科举废止,儒生地位低下第二节元代文学概述一、元代文学的特点二、元代文学的成就第三节元杂剧一、杂剧的形成和基本体制二、元杂剧兴盛的原因课程的重点、难点:元曲概念内涵,元杂剧的形成、基本体制和兴盛的原因。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元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及其学习的意义掌握元曲、元杂剧等重要术语的涵义及其区别,认识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思考题:1.名词:元曲,元杂剧,旦本,末本。2.元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主要有哪些?5.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二章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与个性一、生平二、个性第二节关汉卿的创作一、历史剧二、爱情风月剧三、公案剧四、关汉卿作品选讲:1.《窦娥冤》:(1)题材溯源;(2)《窦娥冤》的戏剧冲突;(3)窦娥的形象及其悲剧成因(4)《窦娥冤》的悲剧审美风格。2.《救风尘》:(1)解题;(2)赵盼儿形象;(3)戏剧冲突及其价值。第三节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一、题材选择二、艺术体制三、语言风格课程的重点、难点:窦娥形象;《窦娥冤》的悲剧意蕴;《救风尘》的喜剧风格;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创作概况,认识关汉卿代表作品的题材内容美学风貌与艺术成就。思考题:1.关汉卿《窦娥冤》与《救风尘》在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2.窦娥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作品是如何表现的?3.《窦娥冤》中三桩誓愿和鬼魂诉冤情节有何作用?4.为什么说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5.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第三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王实甫与《西厢记》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二、《西厢记》题材的流传与变异三、主题倾向1.形象特质2.情节意义四、艺术风貌1.语言风格2.体制特征五、作品选讲:《长亭送别》1.情感2.语言第二节白朴和《梧桐雨》、《墙头马上》一、白朴的生平和创作二、《梧桐雨》三、《墙头马上》第三节马致远和《汉宫秋》一、马致远的生平与创作二、《汉宫秋》第四节郑光祖和《倩女离魂》一、杂剧的南移和衰微二、郑光祖的生平与创作三、《倩女离魂》的主题倾向1.剧情概要2.主题评价四、《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1.离魂情节的艺术作用2.语言风格课程的重点、难点:《西厢记》题材流变;崔莺莺形象;《西厢记》的语言风格和体制特征;“离魂”题材的价值;杂剧衰微的原因。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重要杂剧作家的生平、创作和成就,掌握《西厢记》、《梧桐雨》、《墙头马上》、《汉宫秋》、《倩女离魂》等作品的题材源流、体制特征、美学风貌及艺术成就,了解杂剧南移及其衰微的原因。思考题:1.《西厢记》题材的流变情况如何?2.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各写了什么内容?3.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是什么?4.元杂剧衰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6.崔张故事的意义何在?7.崔莺莺形象的内涵和价值何在?8.《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有何特点?9.《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各有何作用?10.《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其美学价值如何?
第四章南戏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南戏一、南戏二、南戏的体制特点第二节高明与南戏之祖一、高明的生平与创作二、南戏之祖三、《琵琶记》的主题倾向1.剧情概述2.主题评析四、《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戏剧结构艺术2.语言风格3.盛行于明的原因五、作品选讲:《糟糠自厌》1.情节评价2.语言赏析第三节“荆刘拜杀”四大戏文一、“荆刘拜杀”二、作品简介课程的重点、难点:南戏体制特点;南戏之祖;“三辞三不从”的内涵及其意义;作品的结构艺术。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戏的体制特点、南戏代表作、“荆刘拜杀”四大戏文,了解《琵琶记》成为“南戏之祖”的原因,掌握其结构、内涵与意义。思考题:1.名词:南戏,南戏之祖,“荆刘拜杀”。2.南戏和北杂剧在体制上有什么不同?3.何谓四大戏文?它们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共同点?4.《琵琶记》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其艺术特色如何?5.《琵琶记》的结构有何特点?有何作用?《琵琶记•糟糠自厌》中吃糠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7.《糟糠自厌》的语言有何特点?课程教学内容:第五章元代诗文课程教学内容:第五章元代诗文第一节元代诗文概说一、元代散文二、元代诗歌第二节元散曲一、元散曲定义二、元散曲的形式和种类三、元散曲的代表作家四、马致远散曲选讲:《秋思》1.情景交融,意境悲凉2.名词组合,意象繁复3.曲牌特征五、睢景成散曲选讲:《高祖还乡》1.取材与主题2.“代言体”的叙事功能3.语言风格六、张养浩散曲选讲:《潼关怀古》1.主题2.结构3.语言课程的重点、难点:元散曲;《秋思》的艺术特征;《高祖还乡》中“代言体”的叙事功能。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元代诗文创作的概况,掌握元散曲概念的内涵及重要作家,认识元代诗歌的特殊风貌;使学生了解元代散曲的不同形式特征,理解“代言体”在套曲中的艺术作用。思考题:1.名词:元散曲。2.散曲与词有何异同?3.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关系如何?《天净沙•秋思》为何称为“秋思之祖”?《山坡羊•潼关怀古》、《水仙子•寻梅》的艺术特点如何?何谓代言体?《哨遍•高祖还乡》用代言体取得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山坡羊•潼关怀古》结句有何含义?第七编明代文学史第一章明代文学绪论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明代社会特征一、政治特征二、思想文化特征三、经济特征第二节明代文学特征一、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二、章回小说的繁荣及其原因三、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课程的重点、难点:明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章回小说的繁荣及其文体特征。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明代社会的基本特点、明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掌握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思考题:1.名词:章回小说。2.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如何?3.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4.明代长篇小说有哪些主要类型?5.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什么?第二章《三国志演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一、史书杂传二、笔记小说三、唐宋诗文四、戏曲说唱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和版本一、作者二、版本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和艺术一、《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倾向1.仁政爱民的政治理想2.智慧才能的人格内涵3.忠义勇武的道德规范二、《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1.虚构艺术2.战争描写艺术3.语言特征第四节《三国志演义》选讲:《三顾茅庐》一、人物出场和情节结构艺术二、语言特征第五节《三国志演义》的影响与流传一、历史演义小说的成熟二、文学影响三、社会影响课程的重点、难点:《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历史演义概念;“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七实三虚”的虚构艺术;战争描写艺术。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三国志演义》的作者、成书、版本、思想倾向等相关知识,认识《三国志演义》的影响,认识《三顾茅庐》的情节结构艺术,掌握历史演义体小说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掌握其虚构艺术和战争描写艺术。思考题:1.名词:历史演义。2.《三国志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3.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在体式上有什么区别?4.《三国志演义》有哪些主要的思想倾向?5.《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思想的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6.《三国志演义》的作者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的?7.《三国志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有何特点?8.《三国志演义》人物是类型化形象吗?9.《三顾茅庐》一节的情节发展有何特点?第三章《水浒传》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一、史书二、笔记诗文三、说唱四、讲史(平话)五、元杂剧第二节《水浒传》的作者和版本一、作者二、版本第三节《水浒传》的思想和艺术一、思想内涵1.逼上梁山2.重武尚侠,替天行道3.嗜酒戒色二、艺术特色1.百川归海式的结构2.人物的出场与性格3.简洁生动的语言第四节《水浒传》选讲:《血溅鸳鸯楼》一、细节描写艺术二、武松性格特征第五节《水浒传》的影响和流传一、英雄传奇小说的成熟二、影响与流传课程的重点、难点:《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英雄传奇概念;逼上梁山的主题;性格表现艺术。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版本、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等相关知识,掌握英雄传奇体小说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掌握作品的结构特征和性格表现艺术,认识《水浒传》对后世社会与文学的影响思考题:1.名词:英雄传奇。2.《水浒传》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有何相似之处?3.小说《水浒传》和元杂剧“水浒戏”在内容选取上有何差异?4.《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有哪些方面?5.《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法上有何特点?6.《水浒传》的英雄观与女性观有何特点?7.《血溅鸳鸯楼》一节的细节描写有何特点?第四章明代诗文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明初诗歌与散文一、明初诗歌二、明初散文三、台阁体与茶陵派第二节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一、李梦阳与前七子二、王世贞与后七子三、唐宋派第三节晚明诗文一、李贽二、公安派三、竟陵派四、晚明小品文五、明末文坛第四节明代散曲一、特点二、代表作家第五节明代民歌一、特点二、代表作第六节散文选讲一、《项脊轩志》1.结构特点2.情感内涵3.语言特征二、《报刘一丈书》1.主题内涵2.形象描写3.讽刺艺术第七节诗歌选讲一、《别云间》1.题旨2.层次3.对仗艺术二、《朝天子•咏喇叭》1.内容2.表现手法课程的重点、难点: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理论与创作;《别云间》的对仗艺术;《朝天子•咏喇叭》的表现手法;《项脊轩志》的语言与情感表达;《报刘一丈书》的白描与讽刺。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明代诗文创作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认识明代散曲、民歌内容与特点,理解《别云间》、《朝天子•咏喇叭》等诗文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思考题:1.名词: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2.明代有哪些主要的诗文流派?它们的文学主张如何?3.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得失和影响?4.唐宋派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否一致?请举例说明。5.《项脊轩志》的结构和语言有何特点?其抒情特点如何?6.《报刘一丈书》的题旨是什么?它的讽刺手法对表达主题起何作用?7.《别云间》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它的对仗有何特点?《朝天子•咏喇叭》的表现手法有何特点?第五章《西游记》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游记》的成书、作者、版本一、成书过程二、作者与版本第二节《西游记》的主题倾向一、多重主题二、主题的时代特征第三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一、结构特征二、“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艺术三、诙谐、讽刺的美学风格第四节《西游记》选讲:《车迟国显法》、情节评析、艺术趣味第五节《西游记》的成就和影响一、成就二、影响课程的重点、难点:《西游记》的成书;神魔小说概念;“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艺术;诙谐、讽刺的美学风格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作者、版本等相关知识,了解其整体风格、关于其主题纷争,掌握其基本特征、“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艺术、诙谐、讽刺的美学风格,认识《西游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思考题:1.学界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有哪些纷争?2.《西游记》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西游记》的结构与《水浒传》有何异同?4.如何理解鲁迅所言“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之语?5.《车迟国显法》的艺术趣味表现在哪里?6.名词:神魔小说。7.《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学作品?第六章明代短篇小说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话本与拟话本一、话本小说的体制特征二、拟话本小说的体制特征第二节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一、冯梦龙和“三言”二、“三言”选讲: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1)杜十娘的性格和悲剧成因;(2)多重矛盾冲突;(3)百宝箱的艺术作用2.《蒋兴哥重会珍珠衫》:(1)情节设计;(2)市民阶层的道德观、价值观;(3)珍珠衫的艺术作用。三、凌濛初和“二拍”四、“二拍”选讲:《转运汉遇巧洞庭红》1.主题倾向2.构思艺术3.洞庭红的艺术作用第三节明代文言小说一、灯话三种及其他二、中篇传奇小说课程的重点、难点: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杜十娘的悲剧成因;《珍珠衫》的情节艺术;《洞庭红》的时代信息。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短篇小说的几种基本体式,掌握相关重要概念,认识古代短篇小说发发展的过程,了解“三言二拍”的基本内容和审美风貌,掌握三篇代表作的主题内涵与艺术风格。思考题:1.“三言二拍”的审美倾向有哪些方面?2.杜十娘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有何作用?4.《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反映了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5.《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反映了哪些时代信息?6.名词: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7.什么是话本?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区别是什么?8.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衰的原因何在?9.“三言”与“二拍”在拟话本体制上有何不同?10.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特点是什么?第七章明代戏曲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明代杂剧一、明初杂剧二、明代中后期杂剧三、徐渭的杂剧创作第二节明代传奇一、明初传奇二、明代中后期传奇三、三大传奇课程的重点、难点:明杂剧与元杂剧的文体异同,明代传奇概念的内涵及其对南戏体制的发展。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明代杂剧与明代传奇创作的基本风貌,掌握传奇与三大传奇概念的内涵、传奇对南戏体制的发展,认识古代戏剧发展的形态和规律。思考题:1.名词:明代传奇,明代三大传奇。2.明代的戏剧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3.徐渭杂剧的主要艺术成就何在?4.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是什么?5.明代嘉靖年间传奇创作有何特点?6.明代三大传奇戏的题材有何特点和意义?第八章汤显祖与《牡丹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一、生平二、思想第二节沈汤之争一、沈璟与吴江派二、沈汤之争第三节《牡丹亭》的思想和艺术一、题材内容1.剧情概要2.杜丽娘形象3.思想意义二、戏剧冲突1.情与理的冲突及其表现2.冲突的实质三、艺术成就1.奇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2.典雅秾丽的曲词3.活泼自然的宾白第四节《牡丹亭》选讲:《游园惊梦》一、曲词特点二、本出在全剧中的艺术作用第五节《牡丹亭》的地位与影响一、“临川四梦”二、文学影响:临川派三、社会影响课程的重点、难点:沈汤之争的实质;“临川四梦”的内涵;《牡丹亭》的成就、地位和影响;杜丽娘形象;戏剧冲突;艺术成就。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汤显祖的生平思想,掌握沈汤之争的实质、“临川四梦”的内涵,了解《牡丹亭》的主题倾向和主要人物形象,掌握作品戏剧冲突的特点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认识《牡丹亭》的成就、地位和影响。思考题:1.如何理解《牡丹亭》的主题倾向和戏剧冲突?2.杜丽娘形象有何特点?其意义何在?3.《牡丹亭》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4.《惊梦》一出在《牡丹亭》中有何艺术作用?5.名词:沈汤之争,吴江派,临川四梦,临川派。6.如何评价“沈汤之争”?7.汤显祖为什么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第八编清代文学史第一章清代文学绪论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清代社会特征一、清代社会特征二、清代学术思想的转向第二节清代文学特征一、基本特征二、主要成就课程的重点、难点:清代学术思想的转变,清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清代社会和文学的基本特征,认识清代学术思想的转变对文学思想的影响。思考题:1.清代学术思想的基本走向如何?它对文学思想有何影响?2.清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是什么?第二章清代诗文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清诗一、清初诗歌二、清中叶诗歌三、吴伟业诗歌选讲:《圆圆曲》1、主要内容2、艺术特点第二节清词一、清初词二、清中叶词三、清初三大词家作品选讲:1、《醉落魄•寒山几堵》(1)“鹰”的形象;(2)艺术风神。2、《桂殿秋•思往事》:(1)情境与意旨;(2)艺术风格。3、《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1)情感内容;(2)艺术特点。第三节清文一、清初散文二、桐城派三、骈文四、姚鼐散文选讲:《登泰山记》1.解题2.结构3.艺术课程的重点、难点:清初三大词家的创作;桐城派的理论和创作成就;清初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差异;清代骈文与前代骈文不同的特点;“梅村体”的艺术特征;《圆圆曲》的主要成就;三大词家作品的艺术特点;《登泰山记》的结构与语言。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清代诗文创作的大致风貌、重要诗文流派和代表作家、清词中兴的状貌及其原因;掌握清初三大词家的创作、桐城派的创作、理论成就,辨析清初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差异,认识清代骈文与前代骈文不同的特点;理解《登泰山记》“雅洁”的语言和严谨的布局,了解“梅村体”的基本特征、清初三大词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思考题:1.名词:梅村体,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浙西词派,阳羡派,桐城派,桐城三祖。2.清初诗坛创作有哪些主要成就?3.如何理解清词的中兴?4.清初“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有何区别?5.桐城派理论主张和散文创作有哪些主要内容?6.清代骈文与前代骈文有何异同?7.《圆圆曲》的主题倾向如何?8.“梅村体”主要有哪些内涵?试以《圆圆曲》为例说明。9.纳兰词与阳羡词、浙西词有何不同特点?10.陈维崧词中“鹰”的形象有何特点和意义?11.朱彝尊《桂殿秋》一词的艺术特点如何?12.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的艺术特点是什么?13.姚鼐的《登泰山记》为什么会成为写景名作?14.《登泰山记》的结构特征是什么?15.《登泰山记》的语言风格如何?第三章清代戏曲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清代传奇一、苏州派二、李玉和《清忠谱》三、李渔和《风筝误》四、南洪北孔第二节清代杂剧、主要作家作品二、创作特点第三节清代地方戏一、地方戏的兴起与繁荣二、地方戏的体制特点三、地方戏的内容和艺术第四节清代戏曲理论一、李渔的《闲情偶寄》二、焦循的《花部农谭》课程的重点、难点:南洪北孔,李杨爱情题材的流变。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代戏曲创作的基本风貌和走向、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戏曲理论的发展,掌握苏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戏”等重要概念的内涵。思考题:1.名词:苏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戏。2.清代戏曲创作走向如何?3.李杨爱情题材的文学流变有何特点和价值?4.“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是什么意思?课程教学内容:第四章《长生殿》和《桃花扇》第一节《长生殿》一、双重主题二、双线结构三、曲词特征一、题材与主题二、李香君形象三、艺术特征第二节《桃花扇》第三节《桃花扇》选讲:《余韵》一、思想感情二、语言特点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代传奇的两部代表作的艺术风貌,掌握《长生殿》的主题内容与结构特点、《桃花扇》的取材特点与艺术表现特点。课程的重点、难点:《长生殿》的主题与结构,《桃花扇》的取材与艺术。思考题:1.如何理解《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间的关系?2.《长生殿》的结构有何特点?其艺术作用如何?3.《桃花扇》的人物塑造有何特点?4.《桃花扇》的结构艺术有何特点?5.“桃花扇”一物在《桃花扇》一剧中起何作用?6.《桃花扇》的曲词宾白有何特点?7.《桃花扇•余韵》中三个人物的唱词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五章清代白话小说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清代白话小说的基本状貌一、长篇小说二、短篇小说第二节李渔小说一、成就二、缺陷第三节才子佳人小说一、情节模式二、进步意义与局限性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绩发言稿简短
- 谦虚好学的作文800字发言稿
- 高中毕业家长会发言稿
- 二年级竞选班长发言稿
- 五年级第一学期班务工作总结
- 电竞酒店管理培训提升团队管理能力的关键
- 公司新员工培训计划
- 品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 航次租船合同范本
- 现代学徒制下的师徒关系管理策略
- EIM Book 1 Unit 7 Learning languages单元知识要点
- 呼吸系统疾病与麻醉(薛张刚)
- 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
- CRPS电源设计向导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 5000只淮山羊和波尔山羊杂交良种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T 5534-2008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
- GB/T 12771-2019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 心脏手术麻醉的一般流程课件
- 图片编辑概述课件
- 信号与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