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丽多姿。春季的花芳香扑鼻,沁人xīnfēi;夏季的雨热烈粗犷,涤荡万物;秋季的天高远chéngchè;冬季的雪轻盈gāojié,惹人情思。走出书斋,欣赏沿途的美景,B.美丽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心怀美好,不断前行!(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根据语境,理解加点词的词义。热烈:(3)读读画线句,判断“美丽”一词的词性。A处:B处:2.(2分)下列选项完成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解说: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欢迎您来贵舍,小弟将恭候您的光临,以略尽地主之谊。解说:句中的敬辞或谦辞使用恰当。 C.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解说:这句话出自英国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金色花》。 D.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说:“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曾子等。3.(4分)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2班拟围绕“记录少年时光”主题,创立一份班刊,现邀请你共同完成创刊任务。(1)任务一:征集刊名你准备为班刊拟定什么刊名?并简要阐述其寓意。(2)任务二:创设栏目请你仿照示例,为班刊再设计一个栏目,并简介栏目内容。(多选)4.(2分)下面是晓红设计的一道调查问卷题,用以了解同学们对班刊设计的需求。你看了后,觉得有一个选项不符合问卷调查目的()下列描述,哪些符合你对班刊的期望?(多选题)A.刊名文雅,富有文学气质。 B.栏目丰富,满足不同人群需要。 C.全班积极参与,每人承担一定任务。 D.内容积极向上,体现班级气质与精神。5.(3分)名著阅读。在《朝花夕拾》中,我们读到了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饱含深情的鲁迅、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鲁迅?请任选一角度,结合下面这篇文章中任意一篇的具体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琐记》6.(3分)雨果说:“任何卓越的胜利总多少是大胆的成果。”请你结合《西游记》中某个人物及其相关情节,谈谈对“勇气”的理解。7.(8分)用课文原句填空。(1),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2)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3),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4)静以修身,。(诸葛亮《诫子书》)(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6)刘禹锡《秋词》中,一反悲秋之常态的诗句是:,。二、阅读。8.(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①?注:①阿谁:即“谁”。(1)前两句诗写出了杨柳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阅读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9.(4分)解释加点词。(1)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3)一狼洞其中(《狼》):(4)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10.(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为诸生②,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③焉。”乃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④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⑤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⑥。”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尽欢而别。(选自南朝•范晔《后汉书》,有删改)注:①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②诸生:求学的人。③孺子:小孩子,指张劭的孩子。④白:告诉。⑤审:认真。⑥乖违:违约。(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二人并告归乡里(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①式谓元伯曰②将过拜尊亲③乃期日④若然,当为尔酝酒(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4)本文中的范式、元伯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都是方正之人。结合三人具体言行,说说你对“方正”一词的理解。11.(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微山湖的芦苇①很久没有光着脚去踩微山湖的湿地,看芦苇鲜嫩的枝叶,闻它的清香了。真想它。②芦苇是微山湖里最为普通的植物。它有点像竹,中空外直,长着分散的绿叶,写着季节的记忆。③春天伊始,冰封的微山湖已完全融化,潺潺的溪流载着岁月南去的时候,当它突破了黑色的泥土覆盖着的野草,在夹杂着的黄草中露出第一点绿的时候④微山湖上,晨阳初起。阳光投射在湖面上,闪射出金色的光芒。湖上的空气纯净得没有任何障碍,空气的清香就自然又自然地进入人的胸腹。湖面的泥土也被这样的春天软化了,你可以赤着脚踩上野草铺着的地面,也暖暖的。春天滋润了微山湖,只要用手随便挖一个小坑,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像一口井,那水便清澈可饮了。这是微山湖湿地里的水,是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甘甜的水。⑤芦苇就是这样的一支画笔,它用尖而又沉稳的笔触、翠绿的色彩,点醒了春天。⑥慢慢地,芦苇随着季节生长。⑦在微山湖里,芦苇的邻居就是荷了。荷与芦苇都是可以生在水和沼泽地里的植物。春天里,它们几乎是同时冒出春绿;而芦苇是水鸟温馨的家园,它用它的茂密掩护着水鸟的起居,却少见有人赞美它。其实,芦苇也不去强求什么。那些名利对它又有什么影响呢?它依然是它。⑧夏天的来临,让荷膨胀了它的叶,它的花;而芦苇依旧用它的翠绿伴着比邻而居的荷花,让荷在水面上多一道高低起伏的绿意相陪。它不去嫉妒荷的美艳⑨当秋风吹黄了水草的时候,芦苇又把季节写成了黄色。秋水寒、芦苇黄,湖上尽苍茫的意境一写千里。芦苇穿着一身黄色的衣服,黄叶裹着它坚强的身躯,它的躯干还留着些许强硬的绿色。而荷在冬天要来的时候,破败下去,那高傲的莲因没有人理会⑩四季轮回,写进了芦苇的每一条纹理。冬天的到来,让一切萧瑟。而芦苇一方面用它的枝叶和芦花顶着风霜雪雨;一方面把自己的生命力全部寄托在微山湖的泥土里,生长着自己。它知道(源自“美德网”,原文有改动)(1)文章采用对比手法,突显芦苇形象。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填写。时间荷芦苇芦苇形象春天招蜂惹蝶掩护水鸟起居,衬托荷的多姿,少有人赞美①夏天②用翠绿伴着比邻而居的荷花,兀自生长朴质无华秋冬叶子萎靡不振,破败下去③坚强无畏(2)根据要求,品味语言。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芦苇就是这样的一支画笔,它用尖而又沉稳的笔触、翠绿的色彩,点醒了春天。②第9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为“一写千里”而不是“一泻千里”,是不是作者写错了?请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第⑩自然段中“它知道,它要在每一个春天为微山湖抹上第一滴绿!”这一句哪些地方需要重读(4)阅读本文后,请仿照文章第④自然段的写法,调动多种感官,展现你所在校园的一处景致(80字左右)。12.(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花开从一粒种子开始包利民①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不知不觉中已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②从记事起,父亲就去房后的那片坡地上刨树坑,或是午间太阳最毒的时候那片坡地寸草不生,是极黏、极硬的黄土,就像村庄绿色大地上的一块疮疤。当时我以为父亲在那里刨坑是为了栽树,可是当坡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坑时,父亲却又提着柳条筐去大地上装土③几乎每一年,父亲都在重复这一过程。就像那些田里不知疲倦的庄稼,岁岁往返着枯荣。也不知过了多少年,而那坡上,也已是绿草如茵。此时的父亲,看那些最新鲜的泥土已泛出黝黝的黑色,也许,那一片幼林立时摇曳着一方新绿。④我问父亲:“你在这里刨了那么多年,就是为了栽上这些树?”父亲露出最舒心的微笑,说:“是啊,“那么多地方可以栽树,为啥偏偏选这个坡?你要是栽到别的地方,良久才说:“咱们家在这儿已经生活四代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爷爷就常念叨着,就是一个很好的埋骨之地了!”我忽然明白,正是爷爷的话,植下了一个信念,他才能年复一年地挥锹抡镐⑤那个时候,由于家境的贫困,我曾几度想放弃学业,一次次把我赶回学校。最后一次,面对态度决绝的我,他拉着我来到那片坡地上,指着西南的方向,我爷爷也埋在那里,我们这三代人都在这里刨食,我只能把你爷爷心里想的事去办成。我不想你和我们一样,不想以后你对你儿子说出我今天说的话。回去上学吧,也给不了我想要的!”⑥就是那样的一番话,让我彻底放弃了辍学的念头,而且在求学的路上经历那么多的艰难,我不想后面的一代代都困在这里。那些年,在外地上学,成家,漂泊辗转之中,似乎一直深埋着一粒种子,这粒种子生长出一种叫希望的花苞,激励着我,哪怕身处最黯淡的际遇之中。⑦多年以后的今天,走过那一路的风尘,终于让生命有了自己的亮色。就如老家后面的那片坡地,是爷爷当年留给父亲的希冀。就如我的今天,正是有了父亲当年的殷殷期盼,哪怕再艰难,也从没放弃过努力与希望。⑧和父亲再次漫步于坡地的林中,B那些树苗已经长大,绿意葱茏,高直的树干刺破蓝天。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感慨万分:只要用心去呵护,那种子总会开出花朵来!(有删改)(1)默读全文,完成任务。①理清文章脉络,在下面横线处补写相关内容。→“我”询问刨坑种树原因→→“我”放弃辍学念头,让生命有了亮色。②边读边关注照应标题的句子,说说标题在文章结构安排上的作用。(2)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粒自己的种子。细读文章的第④—⑥自然段,说说“父亲”与“我”心里的“种子”各指什么。(3)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品读文章第②与第⑧自然段的画线句,任选一处A.那片坡地寸草不生,是极黏、极硬的黄土,就像村庄绿色大地上的一块疮疤。B.那些树苗已经长大,绿意葱茏,高直的树干刺破蓝天。(4)某杂志社王主编想将这篇文章编入杂志,但他不知道放在哪个专栏中合适。下面是该杂志各专栏的栏目名,请你结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并简述理由。A.挚爱亲情B.责任担当C.执着信念D.情系大地三、写作。13.(65分)作文。居里夫人曾讲:“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请以“我尽力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写出真情实感;(2),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3)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丽多姿。春季的花芳香扑鼻,沁人xīnfēi;夏季的雨热烈粗犷,涤荡万物;秋季的天高远chéngchè;冬季的雪轻盈gāojié,惹人情思。走出书斋,欣赏沿途的美景,B.美丽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心怀美好,不断前行!(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根据语境,理解加点词的词义。热烈:热情、兴奋。(3)读读画线句,判断“美丽”一词的词性。A处:形容词B处:动词【解答】答案:(1)心扉高洁(2)热情、兴奋。(3)A.形容词B.动词2.(2分)下列选项完成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解说: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欢迎您来贵舍,小弟将恭候您的光临,以略尽地主之谊。解说:句中的敬辞或谦辞使用恰当。 C.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解说:这句话出自英国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金色花》。 D.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说:“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曾子等。【解答】A.有误,句中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B.有误,句中“贵舍”应该使用谦辞“寒舍”;C.有误,泰戈尔是印度人;D.正确。故选:D。3.(4分)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2班拟围绕“记录少年时光”主题,创立一份班刊,现邀请你共同完成创刊任务。(1)任务一:征集刊名你准备为班刊拟定什么刊名?并简要阐述其寓意。(2)任务二:创设栏目请你仿照示例,为班刊再设计一个栏目,并简介栏目内容。【解答】(1)示例:班刊名称为“追梦时光”,寓意为:每个少年都有自己的梦想。(2)示例:①童趣拾忆②记述童年趣事,分享童年的快乐(多选)4.(2分)下面是晓红设计的一道调查问卷题,用以了解同学们对班刊设计的需求。你看了后,觉得有一个选项不符合问卷调查目的()下列描述,哪些符合你对班刊的期望?(多选题)A.刊名文雅,富有文学气质。 B.栏目丰富,满足不同人群需要。 C.全班积极参与,每人承担一定任务。 D.内容积极向上,体现班级气质与精神。【解答】ABD.正确;C.有误,“全班积极参与,是对本班同学的期望。故选:ABD。5.(3分)名著阅读。在《朝花夕拾》中,我们读到了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饱含深情的鲁迅、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鲁迅?请任选一角度,结合下面这篇文章中任意一篇的具体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琐记》【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作者以简介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联系所选文章进行叙述即可。示例:选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对百草园景物的回忆中,找蜈蚣,还写了挖何首乌弄坏了泥墙根,同时也有对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的回忆,这些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答案:示例一:选择《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示例二:选择《阿长与<山海经>》,文中的“我”童心大起养了一只可爱的隐鼠,却被阿长意外踩死,后来又因阿长买回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才消了恨意。这样前后的反差、单纯。6.(3分)雨果说:“任何卓越的胜利总多少是大胆的成果。”请你结合《西游记》中某个人物及其相关情节,谈谈对“勇气”的理解。【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相关情节的把握。结合《西游记》中某个人物及其相关情节。答案:我所理解的勇气:在困难面前保有前行的动力,不气馁。如《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生动阐释了“勇气”的这一含义,火焰山是必经之路,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悟空向第次铁扇公主借扇,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悟空大战牛魔王,悟空扇灭火焰山。体现了孙悟空虽然屡战屡败,不放弃。7.(8分)用课文原句填空。(1)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刘禹锡《秋词》中,一反悲秋之常态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解答】(1)我想那飘渺的空中(重点字:渺)(2)巴山夜雨涨秋池(3)逝者如斯夫(4)俭以养德(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重点字:阑)(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重点字:寥)二、阅读。8.(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①?注:①阿谁:即“谁”。(1)前两句诗写出了杨柳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阅读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正确理解其意思。首句写枝条之盛。“春风千万枝”,千丝万缕的柳枝。一树而千万枝。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春风和煦,望去一片嫩黄,随风飘荡。(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前两句写景,诗人所抓的着眼点是柳条、形态和色泽显出它的材质之美,因为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寓意怀才不遇而鸣不平。答案:(1)“春风千万枝”写出柳的繁茂、生机横溢。(2)表现了诗人对柳的痛惜和人才埋没的感慨。译文:春风吹拂柳枝随风起舞。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这柳枝属于谁?9.(4分)解释加点词。(1)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拉(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爱好(3)一狼洞其中(《狼》):打洞(4)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的样子【解答】(1)句意: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2)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好:爱好;(3)句意:一只狼在那里打洞。洞:打洞;(4)句意: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答案:(1)拉;(2)爱好;(3)打洞;(4)……的样子。10.(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为诸生②,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③焉。”乃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④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⑤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⑥。”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尽欢而别。(选自南朝•范晔《后汉书》,有删改)注:①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②诸生:求学的人。③孺子:小孩子,指张劭的孩子。④白:告诉。⑤审:认真。⑥乖违:违约。(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二人并告归乡里(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①式谓元伯曰对……说②将过拜尊亲拜见③乃期日约定④若然,当为尔酝酒如果(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4)本文中的范式、元伯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都是方正之人。结合三人具体言行,说说你对“方正”一词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此句句意为: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①句意:范式对张劭说。谓:对……说。②句意:我将前往贵府拜见你的母亲大人。拜:拜见。③句意:于是两人互相约好日期。期:约定。④句意:如果真是那样,当然得替你们准备酒食。(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重点词语有:具,详细,准备酒食,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信,则是无礼”和本文“对曰:‘巨卿信士。’母曰:‘若然。’至其日,升堂拜饮。诚信是为人的根本,陈太丘的友人失约,还被七岁的孩童鄙视,能得到自己朋友的信任,临近日期,因为他相信范式言出必行,“方正”就是为人一定要守信(或讲诚信)。答案:(1)二人/并告/归乡里。(2)①对……说;②拜见;④如果。(3)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4)“方正”就是为人一定要守信(或讲诚信)。11.(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微山湖的芦苇①很久没有光着脚去踩微山湖的湿地,看芦苇鲜嫩的枝叶,闻它的清香了。真想它。②芦苇是微山湖里最为普通的植物。它有点像竹,中空外直,长着分散的绿叶,写着季节的记忆。③春天伊始,冰封的微山湖已完全融化,潺潺的溪流载着岁月南去的时候,当它突破了黑色的泥土覆盖着的野草,在夹杂着的黄草中露出第一点绿的时候④微山湖上,晨阳初起。阳光投射在湖面上,闪射出金色的光芒。湖上的空气纯净得没有任何障碍,空气的清香就自然又自然地进入人的胸腹。湖面的泥土也被这样的春天软化了,你可以赤着脚踩上野草铺着的地面,也暖暖的。春天滋润了微山湖,只要用手随便挖一个小坑,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像一口井,那水便清澈可饮了。这是微山湖湿地里的水,是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甘甜的水。⑤芦苇就是这样的一支画笔,它用尖而又沉稳的笔触、翠绿的色彩,点醒了春天。⑥慢慢地,芦苇随着季节生长。⑦在微山湖里,芦苇的邻居就是荷了。荷与芦苇都是可以生在水和沼泽地里的植物。春天里,它们几乎是同时冒出春绿;而芦苇是水鸟温馨的家园,它用它的茂密掩护着水鸟的起居,却少见有人赞美它。其实,芦苇也不去强求什么。那些名利对它又有什么影响呢?它依然是它。⑧夏天的来临,让荷膨胀了它的叶,它的花;而芦苇依旧用它的翠绿伴着比邻而居的荷花,让荷在水面上多一道高低起伏的绿意相陪。它不去嫉妒荷的美艳⑨当秋风吹黄了水草的时候,芦苇又把季节写成了黄色。秋水寒、芦苇黄,湖上尽苍茫的意境一写千里。芦苇穿着一身黄色的衣服,黄叶裹着它坚强的身躯,它的躯干还留着些许强硬的绿色。而荷在冬天要来的时候,破败下去,那高傲的莲因没有人理会⑩四季轮回,写进了芦苇的每一条纹理。冬天的到来,让一切萧瑟。而芦苇一方面用它的枝叶和芦花顶着风霜雪雨;一方面把自己的生命力全部寄托在微山湖的泥土里,生长着自己。它知道(源自“美德网”,原文有改动)(1)文章采用对比手法,突显芦苇形象。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填写。时间荷芦苇芦苇形象春天招蜂惹蝶掩护水鸟起居,衬托荷的多姿,少有人赞美①淡泊名利夏天②花枝招展(或者美艳)用翠绿伴着比邻而居的荷花,兀自生长朴质无华秋冬叶子萎靡不振,破败下去③穿着一身黄色的衣服,黄叶裹着它坚强的身躯,它的躯干还留着些许强硬的绿色。坚强无畏(2)根据要求,品味语言。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芦苇就是这样的一支画笔,它用尖而又沉稳的笔触、翠绿的色彩,点醒了春天。②第9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为“一写千里”而不是“一泻千里”,是不是作者写错了?请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第⑩自然段中“它知道,它要在每一个春天为微山湖抹上第一滴绿!”这一句哪些地方需要重读(4)阅读本文后,请仿照文章第④自然段的写法,调动多种感官,展现你所在校园的一处景致(80字左右)。【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其实。那些名利对它又有什么影响呢,①概括为:淡泊名利,让荷膨胀了它的叶,花枝招展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结合“芦苇穿着一身黄色的衣服,它的躯干还留着些许强硬的绿色”,黄叶裹着它坚强的身躯。(2)①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芦苇就是这样的一支画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初生芦苇的外形特征和颜色。②本题考查词语分析。一写千里,表现了秋天的微山湖、芦苇黄,因为有了芦苇黄色的点缀,同时又与前文的画笔相照应,用在这个语境不合适。(3)本题考查朗读和作者情感分析。“每一个”和“抹”读重音,“抹”一动词突出芦苇的付出。(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调动多种感官,展现自己所在校园的一处景致即可。答案:(1)①淡泊名利;②花枝招展(或者美艳),黄叶裹着它坚强的身躯。(2)①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初生芦苇的外形特征和颜色。②没有写错。“一写千里”表现了秋天的微山湖,所以才会营造出整座微山湖苍茫的意境,而“一泻千里”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3)“每一个”和“抹”读重音,表达了作者对芦苇的热爱与赞美。(4)示例: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宛如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好像秋天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煞是好看,桂枝瑟瑟,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12.(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花开从一粒种子开始包利民①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不知不觉中已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②从记事起,父亲就去房后的那片坡地上刨树坑,或是午间太阳最毒的时候那片坡地寸草不生,是极黏、极硬的黄土,就像村庄绿色大地上的一块疮疤。当时我以为父亲在那里刨坑是为了栽树,可是当坡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坑时,父亲却又提着柳条筐去大地上装土③几乎每一年,父亲都在重复这一过程。就像那些田里不知疲倦的庄稼,岁岁往返着枯荣。也不知过了多少年,而那坡上,也已是绿草如茵。此时的父亲,看那些最新鲜的泥土已泛出黝黝的黑色,也许,那一片幼林立时摇曳着一方新绿。④我问父亲:“你在这里刨了那么多年,就是为了栽上这些树?”父亲露出最舒心的微笑,说:“是啊,“那么多地方可以栽树,为啥偏偏选这个坡?你要是栽到别的地方,良久才说:“咱们家在这儿已经生活四代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爷爷就常念叨着,就是一个很好的埋骨之地了!”我忽然明白,正是爷爷的话,植下了一个信念,他才能年复一年地挥锹抡镐⑤那个时候,由于家境的贫困,我曾几度想放弃学业,一次次把我赶回学校。最后一次,面对态度决绝的我,他拉着我来到那片坡地上,指着西南的方向,我爷爷也埋在那里,我们这三代人都在这里刨食,我只能把你爷爷心里想的事去办成。我不想你和我们一样,不想以后你对你儿子说出我今天说的话。回去上学吧,也给不了我想要的!”⑥就是那样的一番话,让我彻底放弃了辍学的念头,而且在求学的路上经历那么多的艰难,我不想后面的一代代都困在这里。那些年,在外地上学,成家,漂泊辗转之中,似乎一直深埋着一粒种子,这粒种子生长出一种叫希望的花苞,激励着我,哪怕身处最黯淡的际遇之中。⑦多年以后的今天,走过那一路的风尘,终于让生命有了自己的亮色。就如老家后面的那片坡地,是爷爷当年留给父亲的希冀。就如我的今天,正是有了父亲当年的殷殷期盼,哪怕再艰难,也从没放弃过努力与希望。⑧和父亲再次漫步于坡地的林中,B那些树苗已经长大,绿意葱茏,高直的树干刺破蓝天。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感慨万分:只要用心去呵护,那种子总会开出花朵来!(有删改)(1)默读全文,完成任务。①理清文章脉络,在下面横线处补写相关内容。父亲年复一年地在房后坡地上刨坑填坑→“我”询问刨坑种树原因→“我”想辍学务农,父亲耐心开导→“我”放弃辍学念头,让生命有了亮色。②边读边关注照应标题的句子,说说标题在文章结构安排上的作用。(2)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粒自己的种子。细读文章的第④—⑥自然段,说说“父亲”与“我”心里的“种子”各指什么。(3)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品读文章第②与第⑧自然段的画线句,任选一处A.那片坡地寸草不生,是极黏、极硬的黄土,就像村庄绿色大地上的一块疮疤。B.那些树苗已经长大,绿意葱茏,高直的树干刺破蓝天。(4)某杂志社王主编想将这篇文章编入杂志,但他不知道放在哪个专栏中合适。下面是该杂志各专栏的栏目名,请你结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并简述理由。A.挚爱亲情B.责任担当C.执着信念D.情系大地【解答】(1)①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从记事起,第一空概括为:父亲年复一年地在房后坡地上刨坑填坑,由于家境的贫困,‘回去上学吧,也给不了我想要的’”,父亲耐心开导。②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标题是行文的线索,结构严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给别人的心里撒下希望的种子。标题在文章结构安排上的作用是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咱们家在这儿已经生活四代了,你爷爷就常念叨着,就是一个很好的埋骨之地了”“我忽然明白,在父亲的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他才能年复一年地挥锹抡镐,父亲的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2025年的突击提升试题及答案
- 理财中的数据分析与决策试题及答案
- 理财师的未来发展方向试题及答案
- 昌宁一中会考试卷及答案
- 2024小语种证书考试新题型识别试题及答案
- 北仑区一年级试卷及答案
- 银行资产管理的有效工具与途径试题及答案
- 促进合作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理财师考试各科目知识点概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综合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CHT 8024-2011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正式版)
- 2024年《宪法》知识竞赛必背100题题库带解析(必刷)
- MOOC 跨文化交际入门-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平面变压器设计与仿真
- 为何家会伤人
- 2024年发动机设计岗位职责16篇
- 板式给料机购销合同
-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策略探讨
- 电梯流量分析计算软件
- 纪检干部心理培训课件模板
- 11.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2018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