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分析_第1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分析_第2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分析_第3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分析_第4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分析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原则(一)坚持农村生态优先,源头减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优化种植和养殖生产布局、规模和结构,强化农村环境整治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源头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坚持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立足自然环境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合理运用试点示范经验,分区分类探索农村环境保护治理模式,加强精细化监督管理,实现精准治理和科学治理。坚持系统治理,协调推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城乡一体、流域统筹的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机制,强化多污染物、全要素协同治理,协调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同步治理。坚持能力提升,共治共享,健全污染防治的法制、监测、监管和执法保障体系,提升污染治理数字化、科学化、智慧化水平。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和监督权,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局面。新农村背景下生态环境发展趋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与规划,没有系统地制定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农村建设与发展方案,制约着农村环境发展和农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如何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一个发展模式,一个符合国情的环境规划。其中,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将成为此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规划工作的核心部分和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最适合的方法。为此,各部门和单位要注重生态农业及一些传统上有益于生态环境发展的生态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源头上控制农村环境污染,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例如:生态农业以及一些传统上有益于环境的生态技术在南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在水稻田中养鱼,在茶园内养鸡放羊,可循环利用排泄物为肥料,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从矛盾转向和谐。对环境规划进行合理定位,这是基于系统角度对农村规划的系统功能进行调整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调动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为基础的系统功能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否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取决于农民的参与度与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并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实施策略,同时需要以各部门的职能进行严格约束、监督与管理,必要时实施观点强化管制,保证是新农村建设与环境规划龈啦的秩序形成。在新农村战略规划系统工程中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密不可分。只有生态环境好,有了重要的自然资源生产力,才能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的生活才有条件,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形势研究十三五期间,我国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问题点多面广、基础薄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尚未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总量仍保持高位;农业绿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资源投入仍处于高位;生态环境不欠新账、逐步还旧账的压力依然较大;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的压力依然巨大;污染地块违法违规开发利用的风险依然不容忽视,地下水型饮用水源水质总体不容乐观。(一)污染源头预防压力较大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成因复杂,精准排查污染成因、精准治污尚存在差距。部分黑色与重有色金属开采冶炼企业历史遗留废渣等以及关闭矿山在自然条件下持续产生的酸性废水污染问题突出。现有工矿企业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源隐患排查整治、防渗漏改造等需要进一步强化。(二)局部地区土壤与地下水风险管控任务繁重局部区域农用地安全利用任务较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压力较大。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部分沿江、沿河等化工企业搬迁集中区域腾退地块较多,土壤和地下水风险管控压力持续增加。(三)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局部地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环境安全,部分省份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比例低于5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污水治理率低于3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程度仍然较低,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占农业面源污染物总排放量的60%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种养结合程度不够。农药、化肥施用强度较高,利用率分别仅为38.8%、37.8%,比欧美发达国家低15至30个百分点。(四)地下水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依然薄弱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监测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问题发现机制和手段需要进一步提高。部门间协同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模式的类型(一)时空结构型这是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互利共生关系合理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自受益,充分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要素,是时间多序列、空间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具体有果林地立体夹克模式、田立体夹克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家庭院立体养殖模式等。(二)食物链型这是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源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设计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回收利用,提高能源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有效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植加工三种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三)时空食物链综合型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有效地生产和多次利用,是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阻碍农村生态保护的因素(一)农村整体环保意识不强重视农业生产,忽视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在农村仍然存在。另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不够科学,存在只重视经济效益、产品产量、消费需求,对环境效益、资源合理利用、公共环境保护建设等方面的意识淡薄。(二)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环境的改善,特别是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转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此项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农村环境建设历史欠账很多,要搞生活污水、垃圾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则更显捉襟见肘。目前我国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等现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自然效果不佳;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对于能增加政绩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供给热情。(三)农村环境治理尚未形成合力农村环境是一个与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综合体,环境没有地域、行业界限。一些基层政权组织缺少规范的、长期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自上而下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四)环境规划的制定和执法跟不上形势发展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大部分乡镇没有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出现了重项目、轻环保、重发展、轻生态的局面。另外,农村环境执法在我市仍然是一个盲点。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五)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造成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生产方式。2003年后执行的新的排污费制度在集中使用上仍然没有考虑农村污染的治理。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途径之一,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和农村燃料结构不合理导致大量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部分农村仍然沿用刀耕火种的传统生产方式,焚烧秸秆和山林还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生活能源的获取主要还是依靠薪柴和煤炭;液化气、沼气、电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不高,这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仅浪费木材、破坏植被,使农作物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造成了大气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环境问题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养殖场污染源治理的速度却相对滞后。养殖场的污染源处理设施不匹配或者不能正常运转,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也无序排放,致使部分地区因养殖污染而导致养殖场附近地下水中的氨、氮、硝酸盐超标,给环境造成了污染。生活饮用水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对广大农村人口造成巨大的威胁。(二)农村种植业不合理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塑料棚膜(容器)、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对环境保护的压力也是不可估量的;塑料棚膜(容器)使用量增多和随意丢弃,难易降解的塑料棚膜(容器),在漫长的降解过程中不断的释放有机物和有毒物质,严重改变了土壤物理性质,阻碍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很大。另外,化肥的大量使用也使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据统计我国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破坏土壤微生态系统,导致土壤板结,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逐步下降,土壤质量日趋退化。特别是化肥的利用率较低、流失率高,由此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过量的使用农药对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非同小可;他不但污染大气、水环境,造成土壤板结。而且流入到环境中的农药通过蒸发、蒸腾,飘到大气之中,飘动的农药又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并随风扩散。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大气中的农药,又通过降雨,这些农药又流入水里,从而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对人、畜,特别是水生生物(如鱼、虾)造成危害。同时,流失到土壤中的农药,也会造成土壤板结。(三)工业排放物污染产生的环境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为适应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各种工业企业向城市周边村镇发展;并且随着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民营工业企业和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厂也大量涌现,造成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垃圾等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加剧,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质量不可忽视的原因。,特别是分布在乡镇的一些小企业、城镇的小餐饮等,由于分散隐蔽,污染难以监管和治理,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污染。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因素(一)大量无处理的生活垃圾露天放置不仅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村貌,过去,农村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垃圾总量不多,垃圾中可循环或可分解的东西居多,如菜皮可喂鸡,蒲水可喂猪,其他的可以用来堆肥。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垃圾基本上是一种自生自灭或放任自流的状况。现在农村垃圾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塑料袋和塑料薄膜的使用和丢弃越来越普遍;其二垃圾数量猛增,不仅仅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也迅速增加;其三垃圾来源多极化,城里的垃圾往农村堆,村里自已还产生垃圾,作为垃圾的终端,乡村垃圾猛增。(二)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盲目使用毒性强的农药化肥,影响了生态平衡,化肥、农药过量和使用不当以及化肥、农药本身产品结构造成的污染,正在成为农业环境污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而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和潜在的长期的环境污染更是令人不安。武汉市一些常用农药,如甲胺磷、久效磷等都是碱醋酶抑制剂,对人和哺乳动物以及一些有益生物,都具有较高的毒性。一些农药虽然急性毒性较低,但却有较高的慢性毒性或三致毒性,施用后会造成更严重的潜在危害。而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不仅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还造成对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三)农作物秸秆利用不合理40%未被有效利用严重污染了环境,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作为燃料焚烧不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给环境中带来大量烟尘。这同时也是农村居民呼吸道致病的重要原因,大大降低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四)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的加剧,不可回收性导致的白色污染,为了满足随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不断扩大的农产品需求市场,大棚农业已经逐渐成为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但是大棚农业的副产品地膜的处理并未被提上日程,而且也没有相关政策手段来处理这种白色污染。(五)禽畜养殖污染物的肆意排放污水已相当于乡镇企业工业污染的总和,许多乡间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禽毛四漂,污浊不堪。因为河道畜养的禽类数量大大超过了河道本身的承载力,同时大量的牲畜粪便和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也是河水污染的重要的来源。(六)新兴的乡镇企业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加速农村环境受侵害程度,随着对造纸、化工等重污染工业企业实行强制关停,有些在城市难以为继的企业竞借助农村一些乡镇大力招商引资的机会,冠冕堂皇地上山下乡把农村当作避难所。扩大了就业,却会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难以消除的利益损伤,成为父老乡亲长久的心头之痛。推动湖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一)是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2011年2月湖北两会审查批的湖省十二五划要描绘了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把实现跨越式发展写在了湖北发展的旗帜上。湖北跨越式发展应该是经济补会整休的跨越式发展。跨越发展不同于一般的快速发展,而是表现为特定时期、特定阶段生产力发展上的某种突进,其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超出常态不仅如此,跨越式发展不限于生产力方面,它是指某一国家或区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利用并创造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大跨步的发展以达到赶超先进或后来居上,是经济、社会的整体构进与发展。跨越式发展必须处理好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跨越式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前提,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背景下,跨越式发展必须要与对生态环境的跨越式保护同时进行。基于农业、农村在我国及我省的重要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理应成为湖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湖北是农业大省,但湖北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目前,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居全第21位因为是水稻种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