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_第1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_第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_第3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_第4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背诵版(2017)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历史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科学的确证地球

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是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的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列举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

①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船身;

②站得高,看得远;③月食。

4、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A6371千米

地球最大周长:B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约:C5.1亿平方千米

1、写“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的名称:

A地轴,B北极,C南极,

D纬线,E经线

2、地球的最北点是北极,但是该极点上所有的

方向都是南方;

地球的最南点是南极,但是该极点上所有的方

向都是北方。

三、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经纬线特点

形状特点指示方向长度特点

纬线圆圈(不同的纬线之间互相平东西方向不相等(长度由赤道向两

行)极缩短)

经线半圆(所有经线都相交于两极)南北方向相等

2、(1)一个人方向不变一直向南,方向不变,不能(能、不能)回到原出发

点,最后只能到达南极。

(2)一个人方向不变一直向西,方向不变,能(能、不能)回到原出发点。

3、北纬用字母“上”表示;南纬用字母“旦”表示;

东经用字母“皿”表示;西经用字母“上”表示

4、0°纬线又叫赤道;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5、南北纬度的分界线: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

6、东西经度的分界线: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7、纬度范围:0。〜90°(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度数由0°增大到90°)

经度范围:0°〜180°(从0°经线向东、向西经度度数增大到180°)

8、南北纬的判断方法:

方法一:0°纬线以北是北纬,0°纬线以南是南纬。

方法二:没有0°纬线情况下,就看纬度,纬度度数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

大是南纬。

9、东西经的判断方法:

方法一:0°经线以东是东经,0°经线以西是西经

方法二:180°经线以东是西经,180°经线以西是东经

方法三:没有0°经线和180°经线情况,就看经度,经度度数向东变大是东

经,向西变大是西经。

10、

1800|180°

WE

A东半球

*西半球|0

20°W160蟾

读上图可知

(1)符合东半球的经度条件:V20°W或者V160°E(即:小小为东)

符合西半球的经度条件:>20°W或者>16度E(即:大大为西)

(2)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11、两条经线组成经线圈的条件:东经+西经=成0°

12、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13、特殊纬线及纬度:

赤道:工南回归线:23.5。S北回归线:23.5。N

南极圈:66.5°S北极圈:66.5°N南极:90°S北极:90°N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比

围绕中心方向周期产生地理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昼夜长短、四季变化、五带划分

2、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南顺北逆(南极顺时针北极逆时针)

3、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字母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极圈内现象

A春分3月20或21日赤道昼夜相等

B夏至6月21或22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南极圈内极夜

C秋分9月22或23日赤道昼夜相等

D冬至12月22或23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南极圈内极昼

赤道上全年昼夜长短情况:昼夜相等

4、阅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图”,回答问题一

(1)写出节气名称: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2)太阳能够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

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一年被太

阳直射」一次,热带地区一年被太阳直射/次。

5、四季划分:春季:3、4、5月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例如我们是夏季,澳大利亚是冬季

6、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

是温带。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一、学会阅读地图

1、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2、比例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

(1)计算公式:比例尺------------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比例尺

注意:图上距离的单位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多用千米,由厘米换算

成千米需要去掉5个零,反之有千米换算成厘米需要再加5个零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4)不同形式比例尺之间的转换:

数字比例尺:15000000

050千米

用线段比例尺表示是:1----------1

用文字比例尺表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2、方向

阅读地图,要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

经纬网确定方向。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从导游图上找答案;外出旅行,确定形成,

应该参考交通图;了解国际实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世界的国

家和地区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阅读

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子面_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小明身高L6米,1.6米是小明的相对高度(海拔、相对高度)。

2、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这种用等高线表示

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判断方法。

A:山峰判断方法: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山脊判断方法: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突出

C:山谷判断方法: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突出

D:鞍部判断方法: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一判断方法: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层设色地形图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2、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地形海拔范围地表特点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丘陵海拔在200—500米之间起伏较小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盆地略四周高,中间低

三、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最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o概括地说,地球上W

分海洋,三分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南、北)半球,海洋

主要分布在南(南、北)半球。

3、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

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读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大洲名称:

①亚洲,②欧洲,③非洲,④大洋洲,⑤北美洲,

⑥南美洲,⑦南极洲。

(2)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3)被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被赤道穿过大陆部分的大洲:南美洲、非洲。

(4)被极圈穿过,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南极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5)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北美洲、亚洲

(6)跨经度最广的大洲I:南极洲;跨纬度度最广的大洲:亚洲

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7)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8)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I:南美洲

(9)最大的大洲:亚洲,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

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2、读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大洋名称:

A印度洋,B北冰洋,C大西洋,D太平洋,

(2)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3)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4)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

(5)轮廓成呈“S”形大洋:大西洋

3、洲界

(1)A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

(2)B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分界线。

(3)C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分界线。

(4)D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是蚀

洲和欧洲分界线。

(5)E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I和非洲分界线之一。

4、七大洲轮廓

A亚洲B非洲

C北美洲D南美洲

E南极洲F欧洲

G大洋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

原因是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

2、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

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变动发生海陆变迁,成为陆地。

3、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

了什么?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发生海陆变迁,成为海洋。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科学家提出的,其证据是大西洋两岸,特

别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古老地层、动物分布等十分相

似。根据大陆漂移说推断:太平洋在不断缩小,大西洋在不断扩大。

2、南极大陆为什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答:很久以前南极大陆位于温带或热带,有大片的森林,后来由于大陆板

块漂移才到达现在这个位置。

三、板块的运动

1、读六大板块图,回答:

(1)块名称: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E南极洲板块

F美洲板块

(2)全部是海洋的是

太平洋板块。

(3)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

(4)日本、中国台湾多地震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

壳活跃。

2、读世界两大山系分布图,回答:

(1)山脉A:阿尔卑斯山

B:喜马拉雅山

C:落基山

D:安第斯山

(2)世界两大山系:

由A、B组成的:

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

由C、D组成的:

科迪勒拉山系

3、读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回答:

(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4、读六大板块图,回答:

(1)板块运动有两种方式:张裂运动和碰撞挤压运动。

张裂运动造成的后果:形成裂谷或海洋

碰撞挤压运动造成的后果:海洋缩小或形成山脉。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A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原因: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的碰撞挤压地带

B红海在不断扩张,原因: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

裂地带。

C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D、F、G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2、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间里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常用“年”、

“季节”等词来形象气候。如:昆明四季如春、热带地区全年炎热等。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

《表示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是10级。

2、JE修图的阅读: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

表示云区。

3、常用的天气符号。

12345678

▲米△个Q1iG令

鱼为**头*LJ

910111213141516

序号12345678

含义冰雹晴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序号910111213141516

含义雨夹雪小雪中雪大雪雷阵雨雾霜冻沙尘暴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_±_,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上o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匚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

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

气温的差,叫作气温年较差。

3、rN20C:高温(或炎热)

气温的表述J0〜15C:温暖(或温和)

[W0℃:寒冷

4、由下图可知,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是,气温年较差是o

二、气温的分布

1、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A: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原因:由低纬向高纬获得太阳光热递减)

―►纬度因素

B: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6-»海陆因素

C: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6、右图是某地7月份等温线图,

(1)该地位于北(南、北)

(2)①地气温高于(低于、

①地位于陆地(海洋、

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由图可知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南半球海洋广阔。

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弯曲,原因: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

(3)世界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最高气温出现在非洲。

(4)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是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一10℃的是

寒带地区。

(5)图中A青藏高原(地形区)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偏低

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

(6)气温向南递减是南(南、北)半球;

气温向北递减是北(南、北)半球。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的变化

1、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变化包括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r2100mm:多雨

降水量的表述<40—水0mm:湿润

&40mm:少雨(干燥)

二、降水的分布

1、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2、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a纬度因素

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象鼻水,(«*)

200W01000XXV

(1)A地比B地降水多。

(2)由C到D到E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多一少——多,造成三地降水

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D地降水稀少的原因是:D位于内陆地区;

C、E两地降水多的原因是:C、E位于沿海地区。

(3)M地比N地降水量少,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M地降水稀少的原因是M位于南极地区;N地降水多的原因是N位于赤道

附近地区。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气候类型:

A温带海洋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E亚热带季风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

4热带季风气候,5高原山地气候,6寒带气候

(2)热带雨林气候南美洲面积最大;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口匕洲

面积最大;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

(3)季风气候显著的大洲是亚洲,主要分布在该洲的东部和南部,该

种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期。

(4)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5)归纳各种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气候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

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温带气候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东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和北美洲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欧洲西部面积最大

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

序号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或炎热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或高温少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7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或温暖湿润)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10寒带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但年高温(各月气温220℃,最低也>15℃):热带

第一步:根据气温曲线图1全年寒冷(各月气温〈0℃):寒带

判断所属温度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温带

全年多雨(各月降水量2100mm):热带雨林气候

第二部:在热带的基全年少雨(各月降水量W40mm):热带沙漠气

础上结合降水量特点最多月降水量超过600mm:热带季风气候

判断气候类型最多月降水量300mm多:热带草原气候

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

第二部:在温带的基各月降水均匀:温带海洋气候

础上结合降水量特点Y夏季多雨,若1月气温>0C:亚热带季风气候

判断气候类型夏季多雨,若1月气温V0C:温带季风气候

各月降水较少: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四、气候与人类活动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应采取哪些措施?

原因: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

少了森林队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采取措施:植树造林、开发利用新能源等

2、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

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不

断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截止到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的总数达到70亿。在18世纪以前,

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迅速。

2、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

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o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洲(南极洲除外)。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计算公式:总人口

人口密度=-----------单位:人/平方千米

总面积

HH18人以上m10-100人I110人以下

(1)A亚洲的东部、B亚洲的南部、C欧洲以及D北美洲东部是

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人口稠密区分布的共同规律是:从纬度位置看,

位于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位于沿海地区;从地形看,位于

平原地区:从气候看,位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区。

A、B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

就养育了众多的人口。

C、D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2)①〜④地区人口稀疏。

①地人口稀疏的原因:①地位于热带沙漠地区,气候过于干旱:

②地原因:②地位于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

③地原因:③地位于高原地区,地势高峻,气候终年寒冷;

④地原因:④地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终年严寒;

三、人口问题

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

件差、交通压力大等问题。

2、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会产生劳动力短缺、国防

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3、为了解决人口问题,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

境、资源相协调。

四、不同的人种

1、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三个主要人种。

多黑色人种黄色人种爻;白色人种

2、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的东部。此外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美洲的印第安也属于黄种人。

(3)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地区均以白种人为主。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

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读世界主要语言

的分布图,完成下

表。

皿]汉语遨英语国俄语・法语

■西班牙语双阿拉伯语□其他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A:中国

英语1:英国2:加拿大3:美国4:印度5:澳大利亚

俄语B:俄罗斯

法语C:法国

西班牙语D:西班牙E:拉丁美洲

阿拉伯语6:非洲北部7:亚洲西部

二、世界三大宗教

1、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工洲,其中基督教产

生于亚洲西部,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佛教产生于古印度。

2、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

洋洲。

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目前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伊斯

兰教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信仰该教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等。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目前是重

国(国家)的国家。

发源于中国的宗教是道教。

3、看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代表性建筑物的名称。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一一聚落

一、聚落与环境

1、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有

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

2、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

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

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生产活动。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是造成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暖湿润,④水源充足,⑤自然资源丰富,⑥交通便利。

4、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平原地区聚落呈团块状,在河流、

山麓、谷地等聚落呈条带状。

5、分析下列地区民居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原因该地区气候终年炎热

干燥。

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房屋多为双重木楼或竹楼,原因该地区气候湿热。

其它特色民居:内蒙古牧区的蒙古包、北京的四合院、

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双版纳的竹楼。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地域发展差异

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体可以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1、读“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图,回答问题。

(1)发达国家主要分

布在欧洲、北美

_洲(A美国、B加

查:大)、大洋洲(C

澳大利亚、D新西

工)。亚洲唯一的发

达国家E日本。世

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

的地区是欧洲西部。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中国是世界上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从半球位置来看,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

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在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

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相

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其中的“南”均指发展中国家,“北”指

发达国家。

二、国际经济合作

1、目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2、右图是“美国某品牌手机相关联

企业的分布”图,这充分体现了国

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在国家合作

中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人才

和管理经验等,发展中国家往往提

供自然资源、劳动力等

三、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组织

1、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简称:UN),总部设在美国的纽

约_,在联合国的机构中安理会是维

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它由

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

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

组成。

2、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总部设在瑞士的

日内瓦。

3、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4、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卫生组织是世界卫生组织。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1、区域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

描述。

2、亚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

临印度洋

(3)经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北部约达北纬81°,南部达南纬1北;

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

补充:

纬度位置:北部被北极圈穿过,南部被赤道穿过,地跨寒、温、热三带。

3、亚洲的范围:

(1)亚洲东南隔海与B:大洋洲相望;

东北以I:白令海峡与A:北美洲为界;

西南以n苏伊士运河与D:非洲|二

为界。毓%1亚洲

西北以m: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zQ—。[3,

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c:欧洲藻三、x

(2)大洋:E印度洋F太平洋D广E一金/'

G北冰洋I/'B

1、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亚洲。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共分为北亚、南亚、西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

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g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

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

洲部分。(注意:看课本第4页图6.5亚洲地理分区图)

第二节自然环境

区域自然环境可以从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加以描述。

一、地势起伏很大,长河众多

1、亚洲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河流特点: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3、读亚洲地形图,回答问题。

(1)山脉:

A:喜马拉雅山

B:乌拉尔山

C:大高加索山亚

(2一

德干高原形

®:

青藏高原困

@:二

(3):中西伯利亚高原

@:一西西伯利亚平原

@:

@:二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4、读亚洲地形图,回答问题。

(1)亚洲南部三大

半岛:

阿拉伯半岛

®:

@:印度半岛

(3):中南半岛

(2亚洲主要河湖:

洲A:

鄂毕河

地B:叶尼塞河

形C:勒拿河

图D:印度河

E:恒河

F:湄公河

H:长江

M:贝加尔湖

N:里海

5、亚洲地理集锦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一一世界最高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一一世界最长的山脉)

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

西西伯利亚平原一一亚洲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一一世界最大的平原)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

马来群岛一一世界最大的群岛。

里海——世界最大湖泊,咸水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

贝加尔湖一一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二、复杂的气候

1、、亚洲/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2、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回答问题。

①气候类型

②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④寒带气候

⑤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⑦亚热带季风气候

⑧温带季风气候

⑨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2)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3)亚洲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

典型的地区。成因:西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一亚欧大陆,东临世界上最大的

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5)季风气候对发展农业的影响: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降水量很

不稳定,易发生旱涝灾害。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_半球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中

纬度,属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2、范围:日本主要由①北海道岛、

②本州岛、③四国岛、④九州岛四

个大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首都是东京。

3、自然环境:

(1)气候: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全国最高峰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最大的平原为

关东平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3)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4)多火山地震、温泉: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

壳活跃(或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5)自然资源:森林、渔业等资源丰

富,矿产资源贫乏

4.读右图,回答问题。

邻国:A韩国,B朝鲜

C中国,D俄罗斯

海洋:E日本海,F太平洋,

G,户内海,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1)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