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暑的农事知识及禁忌_第1页
2023小暑的农事知识及禁忌_第2页
2023小暑的农事知识及禁忌_第3页
2023小暑的农事知识及禁忌_第4页
2023小暑的农事知识及禁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2023小暑的农事知识及禁忌(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头,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此时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们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酷热季节,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2023小暑的农事学问及禁忌,欢迎阅读!

小暑的农事学问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依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

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留。”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头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准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安排,增加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削减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开头,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阔地区开头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

小暑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掌握下的高温少雨天气,经常消失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非常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消失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非常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概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概均力敌,消失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季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酷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头消失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当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实行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季节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掌握,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头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需及早分别实行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猛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消失,有时还有冰雹,简单造成灾难,亦须留意预防。

小暑节气有哪些禁忌

小暑最忌吹南风

“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说,意为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小暑日假如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要留意防洪防涝。

在江南,故农谚说“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江苏有小暑日忌西南风的说法,农谚“小暑西南风,三车勿动”,三车是指油车、轧花车、碾米的风车,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风和东南风的交汇机会多,主年景不好,农作物歉收,风车、轧车、油车都不动了。

小暑忌讳坐木头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上升,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肯定要留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许多青中男性最喜爱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酷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缘由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留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小暑忌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假如再是喜爱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痛苦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即停饮。

老年人不宜夏练三伏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前人在长期熬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阅历)。在寒冷天气下熬炼,能增加肌体对寒邪的反抗力;在酷热天气下熬炼,能提高人的耐热力量,使得肌体能更好地适应酷热的自然气候。但对老年人来说,一味强调“夏练三伏”,则就不太相宜了。

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体内的水分比年轻人少15%左右,因此抗热力量较差,在高温天气下很简单发生中暑。此外,老年人在酷热天气下熬炼后,还简单诱发脑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症。所以,老年人是不宜在三伏天进行熬炼的。

当夏季气温在30℃~33℃时,老年人要削减运动量,最好选择早晨进行熬炼,时间以半小时以内为宜。当最高气温高于35℃时,老年人应停止一切活动,并保持充分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常规的防暑药品,如仁丹、十滴水、凉爽油、藿香正气水等。

小暑大暑都有哪些区分

小暑,斗指辛。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酷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头酷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一状况。此时,已是初伏前后。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健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斗指丙。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长江流域的很多地方,此时常常消失40摄氏度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季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全部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酷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凉爽的高空中活动。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