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_第1页
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_第2页
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学习乐趣感受学生

叶老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纯熟技能。”正由于语文教材是例子,我们更理应让学生感受到这“例子”的乐趣。假若“举一”枯燥无味,学生哪有兴趣去“反三”呢?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举一”的无穷乐趣,他们才能乐于“反三”。

要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教师要设法调动多种因素,使学生充分感受不同课文中蕴涵的美,把上语文当成一种享受,在美的陶冶中提高语文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把不同课文中的美都凸现出来。譬如,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开展想象。于是,在师生的眼前,展现了白玉铺成的街道,彩虹搭起的长桥;彩霞做衣衫,星星做纽扣;袅袅的仙乐,缥缈的云雾,翩翩的仙女;牛郎织女手牵着手,幸福地溜达在飘溢着桂花芳香的街道上……正值学生迷醉在这巧妙风景中时,我提出了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把牛郎织女的生活想象得如此自由幸福?学生联系当时社会背景,很自然地得出了结论:诗人痛恨黑暗的旧社会,敬仰自由幸福的生活。这样,学生既获得了学识,又训练了联想、想象才能,但他们并没有感到苦累和乏味,反而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是由于他们自始至终处在诗歌美好的意境中,感到学习课文是一种乐趣。

要让学生感受教师语言的美。教师切实、生动、丰富多彩的语言,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其产生猛烈的学习愿望。学习朱自清的《春》,教师要用宁静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新颖明媚的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绚丽多彩和勃勃活力;学习《蜡烛》,要用满怀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到炮火连天的战场,感受南斯拉夫老妈妈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操;学习《叫嚷》,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学生带到老百姓中间,感受社会生活的气息,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总之,教师语言的美与课文意境的美水乳交融,使得学生不管学习哪一种文体,哪一篇课文,都能用自己的心灵碰撞到课文中美的东西,把学习课文当成一种乐趣,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享受。正像于漪老师所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

要让学生感受学习课文的乐趣。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感受学习课文的乐趣。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学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我上学时,对数学很感兴趣,演数学题,百演不厌,由于数学有规律可循。教师讲了定理公式,再讲一道例题,学生就可依此类推。可是语文呢?我们没有像数学教师那样教给学生可以遵循的规律,可赖解题的方法。一些教师怨恨语文没有公式可套,太难教,我不这样认为。试想:《红楼梦》为什么是大家公认的好作品呢?由于在群众心目中有一把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尺。为什么你说话大家都能听懂呢?由于在群众心目中有一套通用的语言习惯、语言规矩。为什么他说了一句幽默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呢?由于群众心目中有一个感受语言的普遍标准。既然如此,这标尺、这习惯、这标准,就是我们学习文章、学习句子、学习遣词造句的规律和公式。假设我们把这规律、公式清领会楚地教会了学生,他们作文、说话,或者反过来,分析文章,揣摩语言不就同样有法可依了吗?只要有规律可以遵循,有方法可以凭借,学生完全可以带着解数学题那样的兴趣去学语文,或者比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