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克己复礼》礼治主张礼仁关系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如责任感、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等)第五课《仁者爱人》孔子的人生价值观仁爱的基本含义第六课《君子之风》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义利观第八课《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第十一课《诲人不倦》教育原则与方法如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重身教等,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的师生关系第十三课《沂水春风》曾皙的理想(礼乐治国思想或孔子晚年出世退隐之念头和心境)第十四课《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哲理《论语》课后解读参考答案第一课《为政以德》这是物质基础;他又主张礼治,重视教化百姓。从“均无贫”“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教强调得多。3、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德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1、在孔子看来,仁是礼的内核,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仁”(17.11/3.3)。另一方面,孔子又认为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12.1)。而孝悌把仁和礼统一起来(1.2)。所谓孝悌就是尊尊亲亲,是在宗法制度下的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度服务。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2、(1)孔子说“克已复礼”指的是约束自己的言行欲望,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即礼制。宋儒将“克己”解为“灭人欲”,“复礼”解为“明天理”,把“克己复礼”归结为道德克制私欲的问题,深入一层却更狭隘,使理成为人无所遁逃的必然守则。忠”),故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是讲了两面,当然,从维护周礼着眼,强调的是臣下和子女的义务一面。而宋儒将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了,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强调臣子对君父的绝对服从,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3、倒装句改变常规语序,语义上突出前置部分。突出程度之“甚”和时间之“久”,体现孔子的感叹之深,反映出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之后的悲凉心情,也反映孔子对西周政治的梦寐以求、无限思慕。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味,反复申说则体现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和牺牲(献身)精神,体现了孔子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更具体而言,这是孔子“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和卫道精神,是一种从政的强烈自信,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这种精神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浩然正气、理想不灭等)和仁人志士的价值准则。但对这种精神要辩证分析。一方面,要看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另一方面,从斗争策略讲,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做无谓的牺牲。21、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平定天下,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其一,孔子的仁的最高标准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节小信。其二,孔子肯定的是管仲的大节大信,忽视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通达权变。其三,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的生动得益于具体而细微的记述。从“及阶”到“及席”,再到“皆坐”,每一个环节都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表现,这种感染力和说服力了。1.7.16章把高尚的情情寓于相互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同时运用“于我如浮云”的比喻,形象地表达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过眼云烟。(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7.19)章“汝奚不曰”,传神地表现了孔子对安贫乐道生活态度的自我欣赏。“忘食”“忘忧”,说明自己得到的不是物质生活“三忘”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地阐明自己以追求道义为乐的心境。后的责任由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而患得。3、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但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私利,追求了私利便一定败坏道义,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在反对世俗价值观的努力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路问事鬼神(15课)、樊迟问知(15)宰我问(2课)、子路问曰(4课)、子张问曰(5课)、孟武伯问(7课)、陈司败问(7课)、哀公问(10课)、子贡问曰(14课)、王孙贾问曰(15课)(以上两种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哀公问于有若曰(1课)、南宫括问于孔子曰(1课)、问于桀溺(4课)、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10课)、子禽问于子贡曰(10课)、陈亢问于伯鱼曰(11课)、孔子与之坐而问焉(9课)(现代汉语为“问”+间接宾语,如“问老师”。)4、问+直接宾语(所问内容)+介词“于”+间接宾语(所问对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1课)、齐景公问政于孔子(2课)、叶公问孔子于子路(6课)(现代汉语为“问”+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问老师问题”)第八课《周而不比》有性地他行品德和学方面的教育和培养。,34所以丰满生动,是因为《论语》在记述时注意捕捉能够表现性格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如:当面议论孔子“有是哉,子之迂也”,表现他的鲁莽直率,在听到孔子赞扬颜回时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表现他的争强好胜等。其中不少情节带有喜剧色彩,既使子路的形象显得憨直可爱,又增强了阅读趣味。口语化特点之一。如“天丧予!天丧予!”表现了孔子在失去最爱的学生时的极度伤痛,从而凸显孔子这一有血有肉的第十三课《沂水春风》1.(1)曾皙描绘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同乐的沂水春风图。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实现后的雍容暇豫的盛世气象,是礼乐治国精的和治”的最高理想。(2)曾晳的说法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与孔子此时的心情契合。(3)曾点所描绘的是学习圣人之道的快乐,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4)曾点志趣高远,胸次悠冉。一启发诱导,“哂之”委婉善意的批评,1、儒先的臆度之言是: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臆度的表现:⑴孔子认为圣是人生修为的最高标准,连尧舜也难以达到(见教材第五课6.30章)。不但是圣,连比圣低一等的仁,要想真正达到也很不容易,所以孔子不轻易以仁许人(参见教材第七课)。由此可见,孔子“圣则吾不能”的说法,是符合他的一贯看法的,不是什么“居谦”。⑵在《论语》等先秦文献中,并没有孔子批评老子的任何记载。所谓“攻乎异端”,不但至今解释各异(参见教材第十课习题四)即使解为“批判异端邪说”,也没有证据表明孔子这句话是针对老子学说而发传入中国是远在其后的西汉末年,说孔子“攻乎异端”是针对佛家而来,更属无知妄说。下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道(五课4.15、5.12);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六课7.38)。周而不比(八课2.14);群而不党(八课15.22);以直报怨(八课14.34);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北方之强”并列,但子路好勇斗狠属于“衽金革,死而不厌”的北方之强,故郑玄和朱熹均认为这里的“而强”指的不是“和而不同”意义相近。(3)守经用常的原则。不论治乱穷通,都坚守道义而不随波逐流。5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之《论语》选读部分读懂文章、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传承文化、提升思想一为政以德“劝”在文中的意思,井理解“共”、“道”、“齐”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3.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发展要求2.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和鉴赏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要。建议然这并不是说孔子主张均贫富,孔子主张的是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6求求四知其不可而之求说明教师在讲述中可以列从而深刻理解儒学的积这一课教学要抓住叙事要素,从行为细节、对话语气中想像当时的社会现实、孔子的精神和心态。重点抓住前四章教读。成子弑简公,孔子已经告老还乡,但他仍然沐浴而朝,而且在投告无门的情况下尚不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接舆的风歌含义。理解孔子主动寻求对话的态度,要通过反复诵读进而体会孔子内心的让学生领会丈人对子路的态度和子路的感叹。对孔子和隐士的评价,应该辩证地来看。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与他们交流,“欲与之言”。孔子与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还是一种从政的强烈自信。这种力求用世的态度,比一般“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根据课文材料加以想像扩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小说。五仁者爱人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4.明确“忠恕”内涵。1.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发展要求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教学建议】这些都涉及“忠恕”、“仁爱”的基本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可从对管仲这个人物的分析人手(可补充介绍管仲的事迹),进王权,爱护百姓,而不是拘于小信。当,孔子肯定管仲为仁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可以引用一些外围材料,引导学生认清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根本点在于维护君君臣臣的等级关系和父父子子的宗族血缘关系,而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与儒家强调的宗法等级制度有了根本的差别,所以孔子提出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是不一样的。三、【写作】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上的作用。六君子之风78基本要求发展要求。4.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理解孔子的义利观”,至于“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要提醒学生关注文中一些文言特殊现象,如:“孙以出之”的“孙”通“逊”;“知者乐水”的“知”作源自本课的成语不少,它们承载着古老的文化,并且流传至今,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可以让学生找出可以让学生揣摩孔子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以感受夫子的高尚情怀和乐观精神,从而形象地理解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内涵。原文非常简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体会,深入讨论原文的内涵,将原文具体化。生讨论本章对当前素质教育的启示.以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观”为题,展开讨论。八周而不比2.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在文中的3.理解孔子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观点。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周而不比”的现象。探究“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在疏通文意环节中,要辨析“周”、“比”、“党”等词义的异同,弄清“友直,友谅,友多闻,益插入完人际交往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和体会,深入讨论原文的内涵,将原文具体化,并从《论语》中汲取人生智慧,用先哲具有警醒意义的话来反思自己的言行,鞭策自己走向成熟。可以先让学生概述孔子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观点,并朗读相关章句。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章句旁边写评注或随感,与同学交流分享。为了深入阐发本课文化内涵,理解1.结合实际,你认为“周而不比”应该有哪些表现?就是说仁者不仅能爱人,十一诲人不倦与”、“绘事后素”的句式特点。简要分析、评价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3.8章比较复杂,要多让学生研习讨论;补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要引导学生辨析、理解“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的句式特点。“其斯之谓与”是文言文中常见置形式,其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绘事后素”是“绘事后于素”的省略。教育的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学生对此有体验,有感触,也一定会有想法。可以的教育原则?本课中有典型案例,请找出求。对于古代文化知识,我们主张随文理解,不要求系统掌握。“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是孔子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其影响十分深远,至今9催人泪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买卖合同范本实例模板3篇
- 方式批量采购合同模板3篇
- 搅拌站施工合同书3篇
- 文印业务承包合同文本3篇
- 摇一摇服务合同的签订主体3篇
- 搅拌站施工项目合同3篇
- 旅游合同纠纷的正确处理方式3篇
- 工业用水井施工合同3篇
- 新版个人小额信用贷款合同3篇
- 摄像服务合同协议3篇
- 《科技改善生活》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 2022年湖南工商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免修版模板范本
-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基于PLC的自动打铃控制器
- 招标代理及政府采购常识汇编
- 塔吊喷淋降尘系统施工方案
- 人工智能引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 歌曲演唱 万疆
- 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 50205-20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