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分析计算_第1页
某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分析计算_第2页
某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分析计算_第3页
某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分析计算_第4页
某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分析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aaa论文题目:永寿县某滑坡应急治理工程专业:地质工程本科生:姜骞(签名) (签名) (签名) 企业指导老师:(签名) 企业指导老师: 滑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自然灾害,通常伴随着地震的发生而发生。人为的削坡、修建堤坝、地下工程的开挖、水库蓄水等原因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于是 对滑坡进行研究成为学者们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滑坡防治的研究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人成就,其中支挡抗滑结构的发展应用尤为迅速。本文主要通过一些基本学科中的方法理论对该滑坡进行分析及治理,^如岩土工程勘察、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等。通过各项岩土勘察资料对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判断滑坡的稳定性该滑坡是一个小型滑坡,并且正在处于缓慢滑动。因此就要对滑坡进行治理设计本文介绍的防治方案主要 以抗滑支档为主,并辅以其他排水工程。抗滑挡墙目前在滑坡的治理方面的技术非常成熟且具有经济适用性。关键词:滑坡特征;滑坡评价;滑坡治理;挡土墙设计。

论文类型:设计型Subject:ThelandslideemergencymanagementprojectofYongShouSpecialty:GeologicalEngineeringNamejiangqianSignature: NamejiangqianSignature: Instructor:wangnianqinSignature: Instructor:wangnianqinSignature: Signature: ABSTRACTLandslideisafairlycommonnaturaldisasters,Man-madecuttingslope,buildingofDAMS,theexcavationofundergroundengineeringandotherreasonistheimportantcauseofthelandslide。Sothestudyoflandslidebecomeimportanttopicofscholars。Afteryearsofengineeringpracticeandtheoreticalresearch,Landslidepreventionandmanagementofallaspectsofresearchhasmadegreatachievements,Amongthem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anti-slidingretainingwallstructureisparticularlyfast。Thisarticlemainlythroughsomeoftheideasandtheoryinthebasicdisciplinestoanalysisandtreatmentofthelandslide,forexample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Soilmechanics、TheprincipleofEngineeringgeologyanalysisandsoon。Thelandslideisasmalllandslideanditisinaslowslip。Itmustbehaveatreatmentdesignforthelandslide。Inthispaper,thetreatmentschemesaremainlycomposedofretainingwall,andotherdrainageengineering°Theretainingwallinthelandslidetreatmenttechnologyisverymatureandeconomicapplicability.Keywords:thelandslidecharacteristicslandslideevaluationlandslidetreatmentthedesignofretainingwallThesis:design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第一章前言 5\o"CurrentDocument"1.1选题目的及意义 5\o"CurrentDocument"1.2研究现状 6\o"CurrentDocument"1.3研究内容 8\o"CurrentDocument"1.4研究思路 8\o"CurrentDocument"1.5研究方法 8\o"CurrentDocument"1.6预期结果 9\o"CurrentDocument"第二章研究区背景 10\o"CurrentDocument"2.1环境条件 102.1.2气象条件 10\o"CurrentDocument"2.1.3 水文条件 11\o"CurrentDocument"2.2地质条件 12\o"CurrentDocument"地形地貌 12\o"CurrentDocument"地层岩性 15\o"CurrentDocument"2.3水文地质条件 19\o"CurrentDocument"2.4地质构造及地震 20\o"CurrentDocument"2.5本章小结 20\o"CurrentDocument"第三章研究区灾害特征 21\o"CurrentDocument"滑坡形貌特征 .21\o"CurrentDocument"表部微地貌特征 21\o"CurrentDocument"3.1.2滑坡平面特征 21\o"CurrentDocument"3.1.3滑坡体前部及剪出口特征 21\o"CurrentDocument"3.2滑坡体纵断面特征 21\o"CurrentDocument"变形特征 22\o"CurrentDocument"地表变形特征 22\o"CurrentDocument"3.3.2滑坡体内部变形特征 23\o"CurrentDocument"3.3.3坡体前缘变形特征 23\o"CurrentDocument"本章小结 2.3\o"CurrentDocument"第四章灾害形成条件及稳定性评价 244.1滑坡形成的条件 244.1.1内在因素 244.1.2诱发因素 244.2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25滑坡稳定性评价 26定性评价 26定量评价 26本章小结 28\o"CurrentDocument"第五章治理方案及治理工程 29治理方案 295.1.1方案原则 295.1.2治理方案 29治理工程 3.0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30治理工程主要内容 31本章小结 3.5\o"CurrentDocument"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37aaaa结论 37建议 37\o"CurrentDocument"致谢 38\o"CurrentDocument"参考文献 39第一章前言1.1选题目的及意义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等,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山区,丘陵和高原广泛分布。故滑坡发生密度大,频率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受滑坡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滑坡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由此而大力兴修基础设施的活动造成了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严重的边坡失稳问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频繁的人类活动使得原本稳定的边坡演变成了灾难性的滑坡灾害,近些年国内滑坡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每年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亿人民币。1996-2000年由于滑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156人,2005年1月-6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7151起,其中滑坡6278起,约占总灾害数的87%,共造成265人死亡、72人失踪,13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52亿元。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直接造成15000人的死亡,但是由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死亡人数却达到20000人,其中诱发的高能量滑坡累计导致3751人死亡,单个滑坡引起的人员死亡超过100人最多的达到1600人属于世界上罕见,潜在危险性最大的10个滑坡堰塞湖,曾经威胁几十万人的生活安全,其中,最大的北川唐家山滑坡堰塞湖曾经威胁下游绵阳市30万人的生活安全,这些滑坡堰塞湖都因及时采取人工开挖措施排除了潜在危险。2010年中国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同样引起了大量的边坡失稳甚至形成规模很大的滑坡灾害。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滑坡灾害带给中国社会的灾难是惨重的,我们对滑坡治理措施科学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坚持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将是减少滑坡给我们带来损失的唯一途径。为了减小滑坡带来的严重损失,需要对滑坡的治理工程进行准确分析,做出合理的,准确的分析。同时为了检验在校四年的学习成果,因此选取了某滑坡治理应急工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内容1.2研究现状滑坡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中断交通、堵塞河道、摧毁厂矿,破坏村庄和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滑坡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预测的困难,治理费用的昂贵,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近20年来,特别是“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开展以来,国际上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空前活跃,各项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入,防治工程措施也在完善已有措施的基础上向轻型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国内外关于滑坡的防治和治理主要从地下排水工程、减重和反压工程、支挡工程、滑带土改良工程4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滑坡的理论研究从上世纪60年代就十分活跃,在近40多年随着科学进步国内外对滑坡的各方面研究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关于国内外对滑坡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上:滑坡理论的研究,滑坡防治的研究等。[1]关于滑坡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出发作过不少研究,特别是地质学家和土力学家提出过不少假说和见解。一般地说,大都按静力学观点和理论,以滑坡的形成条件、营力因素、滑体结构、滑面尺寸为依据,对滑坡进行勘测和防治,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达到了保护和提高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目的。[2]1993年,胡广韬教授【1]提出“滑坡动力学”观点,阐明了许多新观点,从而倡导并系统地论证了斜坡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滑体的发育、滑移、解体、运行、停滞、消亡,以及斜坡等出现的一系列动力学规律,推进了我国滑坡动力学的研究。同时,晏同珍分析了滑坡的平面受力状态,依据滑坡主要作用因素提出流变倾覆、应力释放平移、振动崩落及震动液化平推、潜蚀陷落、地化悬浮一下陷、高势能飞越、孔隙水压力浮动、切蚀一加载、巨型高速远程等九种滑动机理;张倬元、王兰生等从坡体的地质结构和受力过程出发提出了五种滑坡破坏模式;徐邦栋、王恭先分析了滑坡的受力状态和力学过程,从地质和力学的结合上提出了几种常见滑坡的机理;卢肇钧研究了粘性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徐峻龄在研究高速滑坡时提出了“闸门效应”的概念等等进步的理论。早在1939年Fellenius提出以考虑摩擦力和粘聚力及岩土体条分为基本内容的瑞典圆弧稳定分析法。1949年A.M.伏罗洛夫在《土体及建筑物稳定性的保证措施》一文中对土体坍滑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较详细描述。1950年土力学家K.Terzgahi在《滑坡机理》一文中,对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说明,同时还就一些实例滑坡分析了其产生原因。1958年美国滑坡委员会编写的《滑坡与工程实践》一书中,对滑坡产生原因、分类、勘察及治理方法都作了较全面阐述,此书认为是欧美国家当时滑坡防治的总结。这些理论和成就都让我们对滑坡的形成,演变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有助于我们在对滑坡的监测和防治中更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3]国内外在滑坡防治的研究方面成就显著,其中支挡抗滑结构的发展应用尤为迅速,其中应用广泛受力合理的抗滑桩已经发展出新型锚索或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抗滑桩的空间形式以及与锚索(预应力锚索)的组合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挡墙由于受到工程量、高度、自身稳定性的限制,滑坡体的安全系数往往提高不大,但是,新型挡墙结构及组合结构有较大发展。柔性防护结构为滑坡治理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目前滑坡(边坡)治理工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滑坡的治理包括护坡,在提倡生态建设的今天,护坡结构的生态化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随着滑坡灾害各项研究的发展与深入,防治工程措施也在完善已有措施的基础上向轻型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微型桩便是符合这一发展特点的支护结构,具有非开挖施工,对滑体扰动小;施工机具小,适用于狭窄的施工作业区;桩位布置灵活;对土层适用性强;施工振动、噪音小等特点。在很多国家都有很广泛的应用。除此外斜坡内部aaaa加强结构还有土钉土锚,岩石锚杆、锚索、锚梁等,这些措施在近20多年来发展迅速。新型的格构锚固措施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格构锚固及框架锚固等,格构梁成为滑坡治理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此外赵法锁等[5对平面旋转坡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平面旋转坡体治理的悬臂梁法、拱形挡墙等治理措施,并成功应用于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左坝肩滑坡治理工程;殷跃平、康宏达、陈波[7]采用锚拉桩、喷锚网、钢筋混凝土格构、注浆、加筋土等技术在三峡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与利用中进行了成功应用。由于“治坡先治水”的治坡理念所以全方位排水在近年来有较大进展,垂直排水钻孔与深部水平排水廊道(隧洞)相结合的排水体系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地下排水常以泄水通道、盲沟等形式出现。某些大型滑坡治理过程中将地表排水系统与地下排水系统结合起来,形成立体排水网络,使滑坡治水效果更加明显。在今后的研究内容上,多种支护措施的综合应用或优化组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如何优化组合值得深入研究。1.3研究内容滑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评价。滑坡综合治理设计方案。1.4研究思路采用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现场勘探查缺补漏的方法进行该滑坡的治理设计。技术路线图如下:技术路线图1.5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通过对该滑坡坡体各项物理力学参数的分析确定滑坡稳定性和确定治理方案。定性分析法:通过对该滑坡的区域概况及历史滑动情况判断其稳定程度。观察法:通过现场检测等手段判断其滑动情况。1.6预期结果主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研究区的勘察,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分析研究区灾害特征,分析滑坡的形成条件并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针对该滑坡提出治理方案设计和提出治理方案。aaaa第二章研究区背景2.1环境条件2.1.1地理位置永寿县地处陕西省中部偏西,渭北旱塬南缘。位于东经107°56'至北纬108°21'、34°29'至34°85之间。南北长52.7公里,东西宽37.3公里。全县总面积889平方公里(合133万亩),其中,耕地46.9万亩,荒山荒坡30.6万亩,林地18.37万亩,草场32万亩。全县辖7镇10乡254个行政村,总人口1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万人。年均气温10.8°C,降水量500毫米,无霜期210天,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2.1.2气象条件永寿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干寒,夏季短而温和。全年总日照数为2,1662.2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10天。劝您平均气温为38.9。永寿县年均降水量为617.3mm。在空间上,全景降水北部多于南部,东部多与西部,南部相差83mm。该滑坡所在区域年降水量为580mm(见图2-1)。在时间上,全年降水量在大月份为7、8、9三个月份,平均每月在60mm以上,夏季平均降水量为220.7-244.3mm,秋季平均为198.3-221.0mm,夏秋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6%-77.7%。7、8、9三个月,总降雨量为306.0-347.2mm,占年降雨量的52.2%。其中大于25mm的降水日数平均为4.7天。冬季平均积雪期为107天。十月上冻二月解冻,最大冻土深度为55cm。降水多表现为暴雨,连阴雨的形式。暴雨往往来势猛,雨量大,雨水来不及渗入地下,便形成冲蚀能力很强的地表径流,在其冲蚀作用下,诱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而连阴雨则多了发生于秋季,持续时间长,降水的入侵使岩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稳定性下降,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县内绝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在夏秋两季。

10-8[O'Q"EEOgF'炉El-GSf-iQXJ-E10-8[O'Q"EEOgF'炉El-GSf-iQXJ-EN-M-rrlWST-J-E图2.1永寿县年降水等值线图2.1.3水文条件永寿境内页梁隆起,成为泾渭两流域的分水岭。全县有两大河流、四大水系,九条大沟。1、 泾河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在我县流域面积365.4平方公里,由孙家沟入我县,绕永太、渠子、常宁、上邑,豆家五乡镇而过,流程47.72公里,从泾河李家入礼泉县。平均流量60.9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9200立方米/秒,有丰富的水力资源。2、 好畤河(漆水河)发源于麟游县招贤乡。自店头种金坪入境,从坡龙头出境入乾县,流程30.7公里,年平均流量1.78立方米/秒。总落差190.7米。并建有漆水河红沟抽水站。3、 泔河发源于罐罐沟,流经永平、常宁、蒿店、渡马、马坊、御驾宫,监军,至御驾宫乡九龙咀出境,流程28.5公里。流域面积274.7平方公里,各支流建有东沟、三岔河及幸福、高刘、延村、目张、郭门等小型水库。4、 漠西河发源于永平乡蒋家山,流经永平、甘井、蒿店、监军、仪井等乡镇,至仪井乡上邱村东南出境入乾县,流程30.55公里。5、 泉,本县沟多谷深,故泉水分布广,数量多。泉用类型大部是黄土潜水,也有较少的基岩裂隙水泉。一般流量在0.1—1.0升/秒之间。较为出名的泉,有吕公惠民泉,灵泉,礼泉,平泉,漆泉等。2.2地质条件2.2.1地形地貌永寿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南缘,地形北高南低,最高点为黑山,海拔1505.3m,最低点为店头坡龙头沟谷,海拔高程572.1m,永寿梁似屋脊状的分水岭,使整个地形向南北东三个方向倾斜,主梁西段为低山区,南北两侧梁沟并列。以永寿梁为轴线,分南北水系。北部为泾河流域,由四条东北向沟道切割。形成六条南高北低的梁原结合区。南部为渭河流域,有四条南北向河谷切割,形成四条起伏不平的梁原和一个台原。两条水系的强烈侵蚀,使全县整个地形成沟谷纵横的黄土破碎原。此起彼伏,原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图2.2永寿县地貌立体影像图aaaa全县地貌分:中低山区、残原梁峁区、分割黄土原区、低黄土原区、沟壑、泾河高阶地及河谷谷地等类型。(1) 中低山区主要指五峰山北麓、娄敬山南麓和永寿梁区。山体坡度在20-30度之间,海拔在1200-1500米,上覆10-50米厚黄土,下及奥陶系灰岩或三叠系砂页岩互层,水力冲刷切割深度为50-100m,由于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山脉呈东西或近东西向分布,加之水流作用,地形东高西低,沟壑纵横,梁状特征明显。中低山区占全县面积22.43%。(2) 残垣梁贸区永寿梁河沟南部,受强烈切割,河谷深切百余米,沟谷发育。上部多数沟脑部位,原面破碎为梁峁。下部地势低,原面被沟谷切割成台状梁原。海拔1000-1300m。上覆黄土250-150m,下多为三叠系砂页岩层。梁宽300-1000m,长7-19公里。以“V”型谷为主,以基岩谷地貌为基础,向南部倾斜。在县境东北部,属永寿页梁东段与泾河高地的过渡地带。南以五峰山北麓,钻天岭、差峨山为界。西有槐山全脉向北、向东延伸。整个地形西高东低,形成一个向三面倾斜的爪状残垣梁峁区,水系以槐山至长宁东西一线为轴心,划分南北两个区域,北部由一系列北东向的河谷组成,深切原面。南部由北向南的一系列沟谷深切,形成三岔河水系。由于两组水系强烈溯源侵蚀,将原面切割成沟谷密集的黄土梁峁残原,地形复杂,原、坡、沟、梁、峁相同。(3) 黄土台塬沟壑区① 黄土斜塬沟壑区在县境中部,北靠槐平低山区,南与乾县关头、吴店毗邻,海拔900-1500m。境内漠西河、封候河、马坊沟三条水系,蒋区境内分割为东西向斜轴部,使整个地貌呈由北向南波状带型原面。② 黄土残原沟壑区指分布于仪井、店头镇的塬面,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漆水河进入原区,分割成东西两个原面,西部北高南低,东部中低南北高,北部遭受明显侵蚀,愈南愈低。(4) 泾河高阶地区泾河西侧,系原缘和泾河五级阶地,海拔800-1000m。包括窦家、长宁、长邑、渠子、永太、郭村六个乡的近泾河地带。泾河切割及支流汇入,使阶面多呈条状展布,阶地高出泾河水位200-250m。基岩为三叠系砂页岩互层夹煤线,上覆100-130m黄土层。原缘和阶地倾向泾河,坡角45度到65度。(5) 好峙河河谷区分布于漆水河河谷区,由河床、河漫、阶地组成。流域面积8平方公里,海拔高程640-820m。illT2国区—,1"OWE】戚河〔『E1理8CTE1闵1WEillT2国区—,1"OWE】戚河〔『E1理8CTE1闵1WE108°2^0*E子5念}I1永方梁<£屮Ih区I2Ji峰山氐伯山区[3娄侦山低,|讪区11顷七斜摭区112敢土•掠代III北邹黄土梁剜KIV1泾河河谷,勤<IV2好畤阿谷地?…•-••-河流乡植界108*IWE图2.3永寿县地貌分区图2.2.2地层岩性永寿县第四纪黄土覆盖面积广泛,约占总面积的95%。表层多为第四纪上更新统马兰黄土,其下依次为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和下更新统午城黄土。局部见全新统冲、洪积成因堆积土。基岩出露很少,仅在土石质低中山区和部分沟谷中见到,约占总面积的5%。永寿县内露出的地层由老至新为: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新近系及第四系。其主要地层岩2.1aaaa古生界寒武系(e):仅在永寿县店头镇东南部的羊毛湾水库附近有出露,厚度大于90米,为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夹细晶白云岩,偶夹有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O古生界奥陶系(0):分布于永寿县的中部地区,在甘井镇的西南部,监军镇与渡马乡的交界处,以及马坊镇与常宁镇的交界处都有出露,厚度大于170米,为灰色中厚层。古生界二叠系(P):沿漠西河、三盆河呈条带状分布于永寿县的中部,厚度大于500米,中上部为灰白、灰绿色花岗质细砂岩,中?细粒砂岩与紫褐色砂质泥岩、页岩互层,下部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砂岩。中生界三叠系(T):主要分布于永寿县东北部径河及其支流的附近,厚度大于1200米,上部为黑灰色油页岩、页岩夹中厚层细粒长石砂岩,中上部为紫灰色、绿灰色细粒长石砂岩、铁妈质粉砂岩夹含烁细砂岩、页岩,下部为柴红色页岩-灰绿色韩质长石砂岩等厚互层。中生界侏罗系(J):分布于永寿县北部的永平乡内。延安组(J2y):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砂岩互层、夹炭质泥岩、煤层,厚度25~216米;直罗组(J2Z):浅灰色厚层状含烁石英粗砂岩夹少量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厚度21~65米;安定组:紫红色砂质泥岩夹中厚层状砂岩、砂碌岩,厚度15~86米。中生界白呈系(K):分布于永平乡的北部。宜君组():紫灰色巨厚层复成分碌岩夹含硕砂岩透镜体,5~74米;洛河组(K?):紫红色斜层理砂岩夹烁岩,厚度6?15.3米;环河华池组():紫红色石英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夹中薄层细粒长石砂岩,厚度为77.4~209.9 米 。新生界新第三系(N):分布于永太乡渠头沟的南侧与郭村沟的北侧,为棕红色粘土岩、钙质结核粘土岩、粉砂岩夹I丐质结核层、砂碌石层,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新生界第四系(Q):在永寿县内分布面积广泛,分布于全区、一级阶地及河漫滩。主要为马兰黄土(Q3)、离石黄土(Q2)及午城黄土(Qi),主要为风积成因的黄色黄土夹古土壤层,其次为冲积、洪积成因的砂质粘土、砂、砂碌石层。与永寿县地质灾害的发生有关系的主要为马兰黄土(Q3)和离石黄土(Q2),离石黄土(Q2)底部的棕红色粘土般为不透水层。⑷表2.1永寿县岩层表界系统组厚度(m)岩性描述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现代沉积1-5冲积、洪枳成因的砂质粘土、砂、砂砾石层晚.更新统马兰蛆风极成因的浅黄色、浅灰黄色黄土、夹不稳定的棕褐色古土壊房乾县组(MO透镜状河湖砂砾石层'亚眇土、亚粘土中更新统高石组724128风积成因的浅黄色黄土,夹726层株红色古土壌房早更新统午城组14544风积成因的浅棕黄色、橘黄色石质黄土,含钙质亚粘土夹有残缺状占土壊层三门组2.7杂色砂砾石层夹亚粘土新第系上新统说徳组0-77.4粽红色粘工岩、钙质结核粘士岩、粉砂岩夹钙质结核层、砂砾石层中生界白垩系T统环河-华池组77.4-209.9上部紫C色、绿灰色泥岩"粉砂岩夹细粒长石砂岩;下部紫红色己「英粉砂岩与泥窘耳层,夹中薄房归粒长石砂岩洛河组JS.3紫红色斜层理砂岩夹砾岩宣君组5~74紫灰色巨厅屋复成分砾岩夹含砾砂岩透镜体佻罗系中统安定组15-86紫红色砂质泥岩央中厚孱状砂料、砂砾岩直罗组21-^5浅灰色厚层状含砾石英粗砂岩夹少童紫红色泥岩、泥质将砂岩延安25-216现黑色泥岩、泥渍粉砂岩与砂岩互房、夹炭质泥岩,煤层登系上统.胡家村组0-488黑灰色油页岩,页岩•夹中厚层细線岐石砂岩中统铜丿1|组1139.5浅灰绿邑细粒芝壬社岩、倍质砂岩夹页岩下统纸坊组43.4220紫灰色,绿灰色细粒氏石眇岩、铁钙质粉砂岩夹含砾细砂岩、页岩利尚沟组14.6-134必橘廷乞泥名为主,下福夹有碩质泥岩,含砾细砂岩刘家淘組55.6-380.5荣红色页岩,.览绿色钙质长石砂岩等厚g层•占生界叠系上统孙家洵组124.9绿荻色细猗砂岩-、K石打英砂岩夹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上石盆子组168,7浅灰色、浅黄灰邑细粒长石石英岩夹长石砂岩、紫红色泥岩,底部砂塘发育斜层幾下统下石盒子组134.3浅灰色、及黄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央杂色泥岩、底部为舎■砾石英粗砂岩山西组89.9上部福黄色页岩来砂砾岩;下部浅灰-紫红色石英杂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173.4-959灰色中厚房状细晶白云技寒武系中上统三rli子祖93.3-876.5灰色屮厚层状微晶灰打夹细晶乌云宕,偶夹有泥灰岩、生物猝屑荻岩aaaa2.3水文地质条件永寿县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孔隙水、碳酸盐类岩溶裂隙水三大类,按空间分布,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黄土源、梁区;碎屑岩类孔隙一裂隙水分布于永寿梁低中山区及河谷的下部;岩溶裂隙溶洞水在空间分布上地域较小,主要分布在五峰山、娄敬山及南部的局部地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化学类型及富水程度因地而异。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以潜水为主,主要赋存于黄土堀、梁区风积黄土层中,由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和午城黄土组成。其特点是垂直节理发育,具有大孔隙,是很好的含水层。富水性受埋藏条件、地貌和岩性等控制。总体规律是源面宽阔完整,地势较低,其含水层厚度增大,补给条件良好,富水性也随之变好;反之,富水性变差。该类型地下水埋深,在富水区为54m,单井涌水量540?1000m3/d;弱水区埋深在100m以下,单井涌水量200~400m3/d。孔隙潜水的特点是就地补给、就地排泄、径流短、水循环交替强烈,因此,水质好,无色无味无臭,矿化度多低于0.5g/l。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韩镁型水为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储存于二叠?白系的基岩裂隙之中。由于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地下水的聚集,富水性较差。三叠系页岩具有隔水层作用,往往形成局部的富水区,以泉水形式在谷坡下部泄出,或沿径流排泄。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和钠韩镁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随季节变化明显。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寒武?奥陶系厚层灰岩、白云岩中。嗜斯特溶洞较为发育,侵烛基准面以下的溶洞水丰富。在侵烛基准面以上,溶洞水赋存条件差。岩溶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排泄多以泉的形式外流,少部分通过径流补给侧旁的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永寿县斜坡上的黄土层中普遍存在孔隙潜水,是该区斜坡变形失稳,产生崩塌、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2.4地质构造及地震永寿县处于中朝淮地台陕甘宁台坳南缘,自北向南分为北缘褶皱带和永寿断褶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主要断裂构造:钻天岭逆断层、太峪隐伏断裂。主要褶皱构造有:太峪箱状-梳状背斜、湃家河屉状平缓向斜、平遥不对称短轴背斜、御驾宫复式背斜、永寿不对称向斜,庄和沟不对称倒转背斜。地质构造控制了区内地形地貌的格局,其主要河谷亦与主要构造线方向接近一致,其间岩体由于受断裂和裙皱挤压等影响而破碎,为后期地形地貌的进一步塑造和地质灾害的发育打下了基础。永寿县位于陕甘宁台琐南缘,纷渭地暂北侧。在始新世初喜山运动活动强烈,形成并控制了纷渭地壁和诸多大小不等的陆间盆地和凹陷,为早第三纪以来的新生界地层提供了沉积空间。因此,渭河地塑发育有巨厚的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物。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仍有活动,表现在第四系风积黄土中发生的断裂位移。但活动强度小,错位距离不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L2010),永寿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o历史上有地震活动记录,强度较大,危害较重。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汉川大地震波及永寿县,诱发多处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复活,特别是对高陆边坡危岩体的影响较大,多处有崩塌发生。2.5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了滑坡形成区的一些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从比较大的区域地质环境背景上分析该区域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永寿县县内水系较发育,地表径流冲蚀地表,水土流失严重。永寿县斜坡上的黄土层中普遍存在孔隙潜水,是该区斜坡变形失稳,产生崩塌、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章研究区灾害特征3.1滑坡形貌特征3.1.1表部微地貌特征滑坡地表微地貌特征以拉裂缝和陡坎为主,滑坡面上共有5条裂缝,分布在坡体前缘,后缘及中部。每条裂缝在平面上总体呈弧形展布。地表裂缝对滑坡地形体微地貌进行了重塑,形成带状洼地及台坎微地貌。3.1.2滑坡平面特征滑坡体平面特征包括滑坡体的平面形态、范围及边界,该滑坡体在平面上呈簸箕状,主滑方向约207度,滑坡后缘以拉裂缝为界,北边界及南边界分别以陡坎为界。后缘高程为1064m,前缘坡角高程为1040m;后缘拉裂缝呈向西凹的弧形,裂缝内凹一侧地面下沉成陡坎,陡坎倾向总体西北向倾,陡坎坡度60-80度;两侧坎高0.5m,后缘最大拉裂缝陡坎高2m;滑坡体前缘坡脚为向西北凸的弧形,剪出口位于坡脚弧形的中部,滑坡体长约51.0m,坡脚宽约116m,平均厚度约8.6m,体积约1.2万立方米,根据《DZ/T0218-2006》,所以该滑坡判断为 小 型 滑 坡。aaaa3.1.3滑坡体前部及剪出口特征滑坡体前缘及剪出口部位地面无鼓起变形。在前缘剪出口部位有滑塌体,滑坡滑动后在前部具有滑塌体形成“平铺现象”。3.2滑坡体纵断面特征经过实地勘察以及结合钻孔资料揭露滑体、滑床和滑带土的形态特征、地层岩性。根据勘探情况来看滑带厚度一般1.5-2m,连续分布于滑体底部。滑带土主要为新近系泥岩,且土质不均,结构较乱,多为可塑性,含有钙质结核,部分有微小裂隙,干湿状态为稍湿,因此其力学参数也会一定程度的降低。滑带土倾向与坡面近于平行。滑床位于滑带土之下,其主要为中风化的砂岩、砂砾岩。砂岩主要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中粒结构为主,部分为粉细粒结构,干湿状态为稍湿。滑体位于滑带土之上,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土、新近系泥岩和砂砾岩为主,含有部分第四系上更系统风积黄土、第四系中更新统古土壤。残积土主要分布于滑坡体中部表层,由黏土、砂及碎石组成,颜色为红褐色、紫红色,厚度为0.5m。黄土主要分布于坡体上部,土质疏松,大孔隙发育,钻孔揭露垂直裂隙、裂隙发育。古土壤厚度为5.1m,分布于高程1076.26m-1081.36m的坡面上,呈黄褐色和淡红褐色,硬塑,土质致密,具有针孔状孔隙,可见钙质结合和蜗牛壳。风化的全新统残积土与新近系泥岩砂岩的分界面埋深约0.5m,其下为新近系泥岩、砂岩、砂砾岩,其产状与坡面产状基本一致。根据钻孔资料和主轴剖面图可以看出新近系泥岩与砂岩互层,根据钻孔资料,层理产状与坡向一致。滑坡的结构特征和岩土体工程性质表明新近系泥岩为软弱岩层,故该滑坡的滑动面应位于新近系泥岩中。根据剪出口附近的地层结构及地形特征、滑坡体的结构及后缘最大裂缝的位置,推测滑动面中部泥岩中的滑动面埋深及形态,滑动面近似为折线形。3.3变形特征3.3.1地表变形特征地表变形主要表现为地表裂缝。该滑坡的裂缝共5条,地表裂缝分布在坡体前缘、中部及上部。每条地裂缝在平面上总体呈弧形展步。其几何特征、产状特征、力学特征见表3.1。通过对各裂缝的水平宽度的测量,滑坡体沿主滑方向的水平位移为2.3m,之前曾组织过人员对坡体裂缝进行了回填夯实,滑坡体变形减弱,但后缘裂缝仍在活动,裂缝张开度为15cm,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弱,由于认为对坡脚进行了开挖,导致坡脚附近裂缝变形加剧,形成2.5m高的陡坎。滑坡前缘滑面尚未破坏,滑坡变形处于积累阶段,滑坡体地表的变形说明了如果局部开挖坡脚会导致滑坡体变形的加剧。滑坡体地表裂缝特征表表3.1编号长(m)宽(cm)走向性质中心坐标XYF133.9115-20296°张3862263.292504666.686F298.0820-30305°张3862274.444504642.020F325.9715-30274°张3862237.422504648.506F493.9250-100303°张3862214.287504642.026F543.7230-50322°张3862187.638504635.0103.3.2滑坡体内部变形特征根据钻孔资料,组成斜坡的泥岩、砂岩为强风化的泥岩砂岩,在泥岩中未发现有擦痕等反应坡体内部变形特征,尽在斜坡后缘发现擦痕面,说明坡体出现了下滑。3.3.3坡体前缘变形特征坡体前缘坡脚及剪出口附近并未发现鼓起变形,而在剪出口前缘有滑塌体。出现“平铺现象”说明滑动面的前缘位于剪出口地面高程以上。斜坡前缘的滑塌体是由于人为切坡导致而成的,由坡体前缘变形可知滑坡体的运动形式为牵引式,故该滑坡为小型牵引是滑坡。3.4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所研究的滑坡的一些主要特征,包括形貌特征、断面特征、变形特征。通过了解滑坡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可以掌握滑坡的规模、滑动面形态以及为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治理提供一些前期资料。判断滑坡形成的变形情况。aaaa第四章灾害形成条件及稳定性评价4.1滑坡形成的条件4.1.1内在因素(1) 地形地貌该滑坡勘查区地形由平台及斜坡组成,斜坡为一走向40°的沟谷的右岸斜坡,在坡面上沿斜坡倾向,坡体前缘坡度平均为45°,坡度较大。坡体中部平均坡度15°,坡体后缘平均坡度为40°,坡顶平均坡度为20°o由此可知该坡坡体前缘较陡,中部较平缓。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2) 地层岩性该滑坡区域地层主要为新近系泥岩及砂砾岩、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黄土、中更新统冲洪积物。新近系泥岩为软弱岩层,这些软弱带在水的作用下会软化,降低岩层的抗剪强度,易导致斜坡在有降雨时发生滑动,导致滑坡的发生。(3) 植被作用在坡体前缘及后缘植被类型以槐树灌木为主,其间有杏林和野生酸枣林,在斜坡中部坡面和前缘野草生长良好,在斜坡顶部为坡度较小的耕地,植被发育不良。在坡体变形坡体形成的陡坎上,岩土体裸露。总的来说,该区域植被率低,对斜坡的保护作用较小,雨水比较容易入渗到斜坡体里,造成斜坡的抗剪强度的降低,植被对滑坡的影响较小,亦应注意对滑坡体表层的植被的保护。4.1.2诱发因素( 1 ) 水 的 作 用水对斜坡的影响非常的大,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耕地的灌溉用水。地表径流对坡体的破坏作用主要有对坡面的冲蚀,对坡脚的浸湿和冲刷,进入坡体引起坡体的自重量的增加和强度的降低,对滑带土的影响主要为降低其抗剪强度,致使滑坡的发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为砂砾石层,部分钻孔发现地下水,坡脚部位地下水埋深约2-3m,并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推侧滑动带附近并未发现地下水,随着降雨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抬升,浸润破滑坡体内第四系泥岩,会导致斜坡失稳。因此,防治地表水入渗和控制降雨时地下水水位对防治滑坡的发生至关重要。地震作用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参数规划图》(GB18306-2001)可知:永寿县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s。由此可见,该地区地震对斜坡的作用不是非常的明显。人为作用人类对该区域斜坡的改造和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灌溉、人为切坡、破坏植被。该滑坡区域西侧有国道通过,国道修建时期曾向东侧进行过大规模的切坡,引发过一次滑坡,形成了现在的滑坡状况。坡体前缘坡脚处有居民点,居民曾修建后院也对斜坡进行过切坡,加大了坡体前缘的临空面,使坡体前缘失去支撑,发生前缘局部滑坡。使斜坡前缘向不稳定方向发展,斜坡前缘失稳后牵引斜坡整体变形。人为切坡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治理时应注意滑坡的支档。工程在斜坡前缘有耕地,灌溉用水会渗入地下进入坡体内,导致坡体内含水量增加,降低滑带土抗剪强度,也会导致斜坡失稳。由于变林为耕,导致植被破坏,减弱了植被的固坡能力,也使大气降水和人工排水更加容易进入滑坡体,同样会导致斜坡失稳。[6]4.2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该滑坡滑带土主要为新近系泥岩,滑坡蠕动变形较为强烈,为了取得合理的滑带土岩土物理参数,采用反算法得到的物理参数用于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工程设计,计算后的滑带土参数见表4-1o表4-1 滑带岩土力学参数表岩土体新近系泥岩力学参数重度(KN/m)C(kPa)e(°)天然工况18.511.59.5饱和工况20.26.594.3滑坡稳定性评价对于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4.3.1定性评价根据主轴剖面可知,斜坡坡体前缘发育两条裂缝,中部和后缘处均有裂缝,斜坡后壁处有陡坎,人工边坡发生滑坡并推到院墙、破坏房屋,并有滑塌体堆积,定性评价为天然状态下欠稳定,暴雨状况下会失稳。4.3.2定量评价1.公式选择:由于该滑坡面近似为折线形,稳定性计算按《DZ/T0218-2006》、《GB50330-2002》等规范选择公式A和B,分别计算稳定系数和滑坡推力。稳定系数计算Rii=1\ 三—tTUTn*。'j=i丿苴中.电.=八" j苴中.电.=八" jIT<j=iR=Ntan中+cli icos(oi-0i+1)sinGi-0i+iLan中i„]n-1siniN=wcossinii i式中:Fs—稳定系数wi—第i块段滑体所承受的重力(kN/m);巴一作用于第i块段的抗滑力(kN/m);T—作用于第i块段的滑动分力(kN/m);2—第i块段土的粘聚力(kPa);也一第i块段土的内摩擦角(°);第i块段滑动面长m)aaaa划分条块该滑坡滑动面为折线形,计算下滑推力可以采用内力传递法,将该滑动面分为4个块段,分别计算。计算结果该滑坡稳定性计算及下滑推力计算应分别计算天然状态下和强降雨状态下两个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该滑坡两个工况下稳定系数结果见滑坡稳定性计算表4.2。表4.2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滑坡状态稳定系数天然状态1.12暴雨状态0.96结论: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可知,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暴雨状态下,由于水的作用,降低了滑体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失稳,因此应对该滑坡进行支护处理和排水处理。4.4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该滑坡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各种环境、地质、水文条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滑坡目前状态和降雨状态下的稳定性。定性方法主要通过滑坡的变形特征和运动状态判断,定量分析通过具体的公式计算判断滑坡的稳定系数,从而判断其稳定形貌。第五章治理方案及治理工程5.1治理方案5.1.1方案原则根据滑坡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确定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则如下:1根据滑坡变形特征、结构特征制定防治方案。2根据滑坡的运动方式及滑坡敏感因素布置防治方案。3布置防治方案必须兼顾环境影响5.1.2治理方案该滑坡属于牵引式小型滑坡,根据滑坡表面变形可以判断滑坡现在仍处于蠕变变形阶段,人为开挖坡脚和降雨入渗到滑坡体内导致滑坡体抗剪强度降低是引发斜坡破坏的主导因素。在进行综合方案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到支挡和排水。本次滑坡应急治理方案根据该滑坡的特征及其主要诱发因素进行方案分析。该滑坡坡体有5条张裂缝,分布在前缘、中部及后缘。在滑坡后缘处有一高度为0.5m-2.5m的陡坎。治理时应对其填充夯实。该滑坡主要诱发因素是人为开挖坡脚和降雨时地表水入渗到滑坡体内降低了滑坡体及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导致斜坡在暴雨时发生滑动,造成居民民房和道路的破坏,造成经济和人民生命的损失。滑坡治理方案有两个设计方案,方案1:地表水截流+平孔排水+浆砌石挡土墙+裂缝填实+坡面绿化。方案二:地表水截流+平孔排水+抗滑桩+裂缝填实+坡面绿化。两个方案都可以有效的抑制滑坡的发生,但是该滑坡属于小型滑坡,使用抗滑挡墙和平孔排水孔结合比较经济合理,因此根据该滑坡实际情况选择方案1.该方案应注意的是强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滑坡主要发生在6-10月,与强降水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抗滑挡墙等工程应在旱季施工,避免工程施工造成滑坡发生失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人为活动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外因,因此应该禁止周围群众对滑坡坡脚进行开挖,导致滑坡下滑。aaaa5.2治理工程5.2.1治理工程总体设计在认真分析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基础上,根据当地农民的需要性、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本着保护优先、村民利益优先、发挥示范效益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滑坡区土地进行治理,实现该区域生产生活环境的恢复和改善,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次应急治理工程是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优化地质环境为目的,所以应坚持以下原则1) 滑坡治理方案应切实可靠。2) 坚持优先处理地质灾害最危险体,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 根据治理工程的投资,治理工程设计应经济合理又切实可行。4) 滑坡治理应最大程度保护滑坡体上原有的的自然环境条件。5 )工程治理和植被恢复相结合。选用抗滑桩阻滑支档为主,辅以挡土墙稳固。应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次设计主要依据有:《建筑边坡技术规范》(GB50330-200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灌溉与排水渠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0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治理工程总体设计:根据勘察报告,威胁坡脚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体为滑坡。据此,在充分考虑灾害区地质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后,确定本次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总体设计为:在滑坡体前缘设置抗滑桩及浆砌石抗滑挡墙进行支档,对滑坡体上的裂缝进行回填夯实,在滑坡表面周围设置环形截水渠,在滑坡体中选择平孔排水。5.2.2治理工程主要内容本次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包括浆砌石挡土墙工程、裂缝夯实工程、地表截流工程、平孔排水工程、坡面修整及绿化工程。1. 抗 滑 挡 墙 工 程aaaa该滑坡为牵引式小型滑坡,由于人为切坡导致滑坡变形,目前滑坡处于缓慢变形中,因此挡土墙布置在滑坡前缘,前缘宽约116m。根据滑坡剖面稳定分析,滑坡前缘南部和中部易发生失稳,故挡土墙长度设为104m,墙体布置在滑坡前缘居民住宅后4米处。挡墙结构及位置挡土墙选用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为浆砌石挡土墙,墙体用块石和砂浆砌筑,墙顶用水泥砂浆抹面。挡土墙墙胸坡取1:02:;墙背垂直,底部与地基水平相接。在墙体内留有单排仰斜排水孔,孔距3m,呈梅花状布置。在墙体和坡体之间应该设置反滤层。反滤层上下铺设黏土层,中间为沿水流方向由西到粗的砂砾层。在挡土墙后有回填土填充。回填土可以由该区域就地取土。回填土填充时应去除杂质,填充时应分层夯实。在挡土墙前部和填土层上部挖掘截水渠,结合地表截流工程,截流地表水,防止地表水入渗。挡土墙水平延伸方向每10-15m应留有20mm的伸缩缝,缝中填充沥青麻筋,防止因气候变化导致挡土墙结构破坏。由于该滑坡剪出口位于滑坡前缘地面高程以上,所以挡土墙基础可以位于原始土层上,部分埋入地下。该挡土墙设计墙顶高出滑动面2m,墙趾位于滑动面下1m处,底部宽1.15m。挡土墙设计参数见表5.1.表5.1 挡土墙设计参数表墙体重度填土重度knm3地基土重度kn/m3填土粘聚力kPa填土摩擦角。摩擦系数地基土特征值kPa17.518.515220.41602418.5(饱和)10(饱和)19(饱和)该滑坡土压力计算假定用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并且充分采取排水措施。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土压力天然状态下E=15.1KN/m,饱水状态下E=15.9KN/mo通过经验可知墙体与填土的摩擦角为10°,因为墙后坡比为1:0.2,墙面倾斜角为10°。因此可以求得E=Esin20E=cos20,结果见表5.2.墙体重量及各部分x y作用于O点的力矩见表5.3,土压力作用于O点的力矩见表5.4。表5.2压力压力力力状态天然状态KN/m饱水状态KN/mE14.215E5.15.4327.615.9表5.4(3)抗滑与抗倾覆检算及基底压力检算①抗滑动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式(5.1)式中:f一沿基底的滑动稳定系数;cf一挡土墙墙低摩擦系数;w一挡土墙的自重重力;E一挡土墙所受的土压力水平分力;x挡土墙所受的土压力竖向分力。通过式1可以计算出挡土墙的天然状态下抗滑稳定系数为1.8,饱水状态下的抗滑稳定系数为1.7。天然状态下大于1.15,暴雨状态下大于1.02,所以满足要求。②抗倾覆稳定系数检算k=€WZ+EZ^,^EZ)o zwyxxy(5.2)式中:k一挡土墙绕墙趾的抗倾覆稳定系数;oW一挡土墙的自重重力;E一挡土墙的土压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yZ一挡土墙的自重重力的重心到倾覆计算点的水平距离;Z一挡土墙的土压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到倾覆计算点的水平距离;XE一挡土墙的土压力在水平方向分力;xZ一挡土墙的土压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到倾覆计算点的水平距离。y通过式2可以计算出挡土墙在天然状态下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为1.7,在饱水状态下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为1.6。天然状态下大于1.5,暴雨状态下大于1.1,所以满足条件。③基底压力检算天然状态下,通过计算e为0.3<B/6=0.57,则最大基底压力式3[13]2(F+式3[13]P=一max3bk式中b为单位长度1m,k为(B,2)-e,B为基底宽度1.15m。结合表5.2和5.3可以得出天然状态下P=157kPa<160kPa。在暴雨饱和状态下,计算得e为max0.56m<0.57,通过式3可以计算出暴雨状态下P=138kPa<160kPa。因此,在天max然状态下和暴雨状态下基底压力均小于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故该挡土墙满足基底压力条件。裂缝夯实工程该工程主要目的在于填实滑坡坡体表面的裂缝,并进行夯实,防治裂缝继续开裂和降水随着裂缝进入滑坡以内,导致滑坡失稳。坡面裂缝共5条,主要分布在滑坡后缘,坡面裂缝回填开挖深度不宜大于1.5m,回填前应清理坡面裂缝附近杂草和树木,在用粘性土回填夯实,填土应该分层夯实回填,分层厚度可以为25cm,压实系数大于0.95。裂缝回填时,应先确定裂缝位置及长度,不能在坡面乱挖。预计坡面修整工程量为155.82m3.地面截水工程治理区斜坡表面截水可以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坡顶截水工程,第二部分为斜坡中部截水工程,其余为抗滑桩桩顶坡面工程、桩脚截水工程及汇水渠工程。坡顶截水渠可建为环形截水渠,通过导水渠与斜坡中部截水渠相连,坡面中部截水渠为直线型,向两侧延伸,地表水可以通过中部截水渠排入汇水渠,排出滑坡表面,有效的防止地表水入渗。抗滑桩坡脚及坡顶填土面处布置两条截水,用来引流由挡土墙内仰斜排水孔排出的滑坡体内的地下水。截水渠横断面设计为矩形,横截面尺寸为40x40cm,总长507m,排水渠横断面也为矩形,横断面尺寸为80x80cm,总长度为103m。截水渠和排水渠均为混凝土浇筑,渠底及渠壁厚度为15cm。截水渠和排水渠侧壁面不得高于地面,并且应低于地面3-5cm为宜。渠底应以大于0.3%的坡率向出水口降深。截水沟铺砌时,应先砌渠壁,后砌渠底,以增加其坚固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