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20秋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2单元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训练含解析第二单元第七课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比喻从外部给予)B.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一般人)C.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过来)D.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残害)【解析】反:反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A.eq\b\lc\{\rc\(\a\vs4\al\co1(就之而不见所畏焉,金就砺则利))B.eq\b\lc\{\rc\(\a\vs4\al\co1(天下恶乎定,非恶其声而然也))C.eq\b\lc\{\rc\(\a\vs4\al\co1(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D.eq\b\lc\{\rc\(\a\vs4\al\co1(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学而不思则罔))【解析】恶:①哪里,怎么,②厌恶。A就:接近,靠近;C之:的;D则:就。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A.eq\b\lc\{\rc\(\a\vs4\al\co1(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行不忍人之政))B.eq\b\lc\{\rc\(\a\vs4\al\co1(仁,人之安宅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C.eq\b\lc\{\rc\(\a\vs4\al\co1(知皆扩而充之矣,舍正路而不由))D.eq\b\lc\{\rc\(\a\vs4\al\co1(明于庶物,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解析】A组,与“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B组,均为判断句的标志;C组,并列连词/转折连词;D组,介词“对”/介词“跟".4.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A.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除去一般人,只有君子)B.万物皆备于我矣。(人世间一切道理,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五谷都是好种子,种下去之后假如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稊米和稗子)D.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自身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弃)【解析】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所以才成为君子)。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从孟子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孟子是极力主张人性本善的.B.孟子认为人本身就有的同情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只是为人能拥有仁义礼智提供了可能,只有努力扩充它们,才能真正拥有仁义礼智。C.选文的第一则、第五则、第六则均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这三则短文中所运用的比喻,都非常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相同的道理。D.孟子认为:“强恕而行"是把“仁之端”扩充为仁的一个重要途径。【解析】C项中,对三则短文中所用比喻的理解太笼统,有些偏差,应该说明第一则和第五则短文中的比喻都形象阐述了将“四端”扩充成仁义礼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第六则短文中的比喻,则是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人应该坚守并践履仁义的道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1)万物皆备于我矣。(_介宾短语后置__)(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_判断句__)(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_省略句__)(4)仁,人之安宅也。(_判断句__)7.填空.(1)“五谷”指_稻__、_黍__、_稷__、_麦__、_豆__五种谷物。(2)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_仁__、_义__、_礼__、_智__的发端。8.翻译句子.(1)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译文: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2)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译文: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舍弃正确道路而不走,可悲啊!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0题。《孟子·告子上》:“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荀子·性恶》:“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9.概述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答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10.有人说孟子和荀子同为儒家代表人物,对人性的看法采取的措施其实是统一的,你怎么看待?【答案】孟子正面阐述了自己关于人性本善的看法,又进一步提出了“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问题。孟子继承了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虽然人性善,但还需要后天的修养和道德教化,一是努力保持自己的善心,二是由于环境影响而丢的善心要找回来。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需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伪者,人为也,荀子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荀子和孟子也是一致的。【参考译文】①孟子说:“从天生的资质看,可以使它善良,这便是我所谓的人性善良。至于有些人不善良,不能归罪于他的资质.同情心,每个人都有;羞耻心,每个人都有;恭敬心,每个人都有;是非心,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由外人给予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不过不曾探索它罢了。所以说,‘一经探求,便会得到;一加放弃,便会失掉’。"②荀子说:“现在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一定要有了师长和法度的教化才能端正,要得到礼义的引导才能治理好。古代圣明的君王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认为人们是偏邪险恶而不端正、叛逆作乱而不守秩序的,因此给他们建立了礼义、制定了法度,用来强制整治人们的性情而端正他们,用来驯服感化人们的性情而引导他们.现在的人,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守礼义的,就是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康复治疗知识试题及答案
- 自考《00233 税法》考前强化练习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专题06 人的由来(第1期)
- 私人银行金融服务合同
- 投资咨询服务合同模板
- 第二节国际货物运输合同
- 赎楼借款标准合同
- 2025江苏太仓水务集团招聘1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语寒假作业(五)
- 借款人解除合同通知书(2024年版)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沐足店长合同范例
- 《旅游资料翻译》课件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届天津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八校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微项目 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2025年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鲁科版)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