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解析 )_第1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解析 )_第2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解析 )_第3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解析 )_第4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年秋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科学家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中发现高含量太阳风成因水,其含水量至少为百万分之一百七十,太阳风成因水是指来自太阳风中的氢离子高速轰击月壤表面,与月壤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的一个氢原子加一个氧原子的羟基,或直接形成的水分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太阳风()A.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B.太阳辐射强弱的标志C.日冕向外抛射的物质 D.臭氧空洞产生的原因2.月壤中发现太阳风成因水,可以()A.大规模挖渠引水发展农业 B.利用地势的高差发展水电C.利用比热大减缓月表温差 D.深入研究如何开发该水源【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黑子,A错;太阳风是太阳轰动,不能显示太阳辐射的强弱,B错;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日冕向外抛射的高速运动带电粒子流,C对;臭氧空洞的产生主要是臭氧减少,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放的氟利昂物质,和太阳风无关,D错。故选C【2题详解】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很多,月球其他自然条件不适合发展农业,且太阳风成因水水量有限,A错;太阳风成因水水量有限,且分布在土壤中,没有流动,不能用来发电,B错;太阳风成因水水量有限,产生的比热影响有限,C错;太阳风成因水是研究月球发展的重要科学发现,深入研究如何开发该水源对未来月球开发意义重大,D对。故选D。【点睛】太阳风,天文名语,是指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在不是太阳的情况下,这种带电粒子流也常称为“恒星风”。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来自太阳并以200-800km/s的速度运动的高速带电粒子流。2022年,重庆古生物学家在重庆秀山川河盖地区发现距今约4.36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志留纪鱼化石群,并命名该地为“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该化石库古鱼化石数量多、种类全,保存完整,其中“奇迹秀山鱼”被称为“地球上出现的第一张脸”。这是我国继云南澄江生物群(早寒武纪化石),辽西热河生物群(侏罗纪化石)之后发现的又一个特异埋藏化石库。下图为“奇迹秀山鱼”的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生物中,出现时代与“奇迹秀山鱼”生活时代相隔最近的是()A.蓝藻 B.三叶虫 C.恐龙 D.东北虎4.我国三个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化石都分布于()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答案】3.B4.D【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在重庆秀山川河盖地区发现距今约4.36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志留纪鱼化石群,其中包括“奇迹秀山鱼”,说明该生物大体生活在约4.36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志留纪35亿年前。蓝藻出现在35亿的前寒武纪;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东北虎是哺乳动物,出现在第四纪之后。综上可知,与“奇迹秀山鱼”生活时代相隔最近的应是三叶虫出现的时代,B对,ACD错。故选B。【4题详解】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一般出现在沉积岩中,故其分布在岩石圈。ABC错,D对。故选D。【点睛】所谓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近年来,由于海洋温度上升等原因,珊瑚大规模白化、生病和死亡,调查表明珊瑚是种群数量下降最快的物种群。以澳大利亚大堡礁为例,公众号山城学术圈认为,该地区的珊瑚礁在1985年至2012年间减少了50%。下图是大堡礁珊瑚白化(珊瑚体内的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前后实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与海洋温度上升关联度最大的是()A.平流层臭氧浓度 B.高层大气中CO2浓度C.大气逆辐射强度 D.海洋短波辐射强度6.为保护珊瑚等免遭材料中问题的破坏,我们应该()A.人工增设暗礁,为珊瑚提供栖息场所 B.建立珊瑚自然保护区,减少环境恶化C.人工培育珊瑚,进行珊瑚的野外放生 D.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答案】5.C6.D【解析】【5题详解】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距离近地面远,其温度变化与海洋温度上升关系不大,AB错;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效果加强,一部分热量从新返回下垫面,使海水热量增加,温度上升,C对;海洋辐射处热量为长波,D错。故选C。【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材料中珊瑚死亡原因是海水温度上升,人工增设暗礁、建立珊瑚自然保护区、人工培育珊瑚,进行珊瑚的野外放生都不能解决水温问题,ABC错;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能够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有利与缓解因温度过高珊瑚死亡的问题,D对。故选D。【点睛】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其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的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珊瑚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珊瑚不仅外形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并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雾是近地面湿润空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上坡雾是在高山地区,山谷雾沿山坡爬升形成的雾。形成上坡雾的水汽需充足而稳定,且山坡坡度较小。下图是公众号山城学术圈认为,拍摄的重庆某山区上坡雾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拍摄该照片的时间最可能在()A.早晨 B.中午 C.下午 D.傍晚8.拍摄者发现拍摄该景观最好的季节是夏季,因为()A.夏季太阳光线强,拍摄效果好 B.夏季气温高,蒸发的水汽充足C.夏季植被茂盛,山地坡度较小 D.夏季山坡雪少,上坡雾阻挡少【答案】7.A8.B【解析】【7题详解】由材料和图片可知,拍摄该照片时为上坡雾,水汽由风推动,说明当时为谷风,且谷中存在水汽量较大。早晨太阳辐射开始增强强,山坡温度升高,形成谷风,夜晚集聚在谷中的水汽被谷风吹向山坡,形成雾,A对;中午和下午由于温度较高,水汽难以凝结,不易成雾,BC错;白天持续的谷风导致谷中水汽量减少,同时傍晚时山坡温度开始降低,谷风减弱甚至转变为山风,不能形成上坡雾,D错。故选A。【8题详解】太阳辐射强,会导致温度升高,成雾难度加大,影响上坡雾的形成,A错;夏季气温高,山谷中蒸发的水汽充足,温度条件合适时形成上坡雾规模大,效果好,B对;山地坡度和季节无关,且植被茂盛会阻挡上升气流,影响上坡雾规模,C错;雪线位置海拔高,气温低,雾形成高度达不到此高度,D错。故选B。【点睛】上坡雾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上坡雾一般在山下或腰间开始形成及覆盖较广的范围。当上坡雾滞留在山谷间,就会形成一片云海。土壤盐碱化治理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框架下的重要内容,我国西北某地启动百万亩盐碱地改良治理项目,该项目通过整治排水沟系,在地表下铺设秸秆隔层,在地表覆盖塑料薄膜进行综合治理。下图是该改良工程示意图和排水渠施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塑料薄膜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蒸发 B.保持土温 C.减弱风沙 D.减少下渗10.图中秸秆隔层除了阻断底层盐分上移,还可以()A.减少盐水下渗 B.富集矿物养分 C.腐烂后提供肥料 D.改善土壤质地11.图中排水渠主要用来()A.种植常绿森林 B.收集地表径流 C.引入淡水灌溉 D.降低地下水位【答案】9.A10.C11.D【解析】【9题详解】塑料薄膜可以减少土层接受太阳辐射,减少蒸发,抑制土壤盐碱化,A正确;由题意可知,塑料薄膜的主要作用是改良盐碱地,保持土温、减弱风沙与改良盐碱地关系不大,BC错误;塑料薄膜会减少地表水、降水、露水的下渗,但减少下渗不利于治理盐碱化,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秸秆可以增加盐水下渗,A错误;矿物养分由成土母质提供,秸秆不能富集矿物养分,B错误;秸秆腐烂后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供肥料,C正确;土壤质地主要由成土母质决定,秸秆不能改善土壤质地,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排水渠内土壤湿度过大,不适合种植树木;西北地区热量条件差,常绿森林无法生长;由题意可知,排水渠的主要目的是排水,而不是种植森林,A错误;由题意可知,排水渠的主要目的是排水,而不是收集地表径流和引入淡水灌溉,BC错误;排水渠排水后,可降低地下水位,抑制盐分向土壤表层迁移,减轻表层土壤的盐碱化,D正确。故选D。【点睛】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较为严重,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常见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农田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以及开挖排盐水沟等。鲅鱼主要栖息于浅海大陆架区,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有分布。鲅鱼夏季一般栖息于近海的中上层,冬季则栖息在中下层,每年4~5月和9~10月都是其季节性洄游高峰期。下图是2013年我国四大海区海洋表层月均水温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1月份我国四大海区水温差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海区面积 B.离陆远近 C.太阳辐射 D.封闭程度13.每年4~5月,鲅鱼的洄游路线是()A.南海到东海 B.东海到黄海 C.渤海到东海 D.黄海到东海【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解】结合图片可知,1月份南海水温最高,其次是东海,黄海和渤海;结合所学可知,四大海区纬度由低到高应为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温度越高,C正确;1月份我国四大海区水温差别与海区面积,离陆远近和封闭程度无关,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每年4~5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因此纬度较低的海域气温较高,鲅鱼为了获取适宜的水温,因此应向高纬移动;结合材料可知,鲅鱼并没有分布在南海,A错误;东海向黄海洄游符合从低纬流向高纬,B正确;渤海到黄海,黄海到东海都是高纬到低纬,不符合洄游规律,C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包括纬度、深度、盐度、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海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鱼类洄游一般夏季向高纬游动,冬季向低纬游动。穹窿地貌是指地质史上岩石受力挤压整体隆起,在隆起过程中顶部断裂形成无数方山台地和峡谷坑道,后经亿万年流水侵蚀切割而成的帽状高地。四川威远境内有约641.5平方公里的穹窿地貌分布,其内穹窿方山中高周低,大致呈圆形,顶部似穹窿状锅盖。公众号山城学术圈认为,南宋以来,人们在穹窿方山上“依山势修建堡垒”,多建有古寨。下图为威远穹窿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与穹窿方山地貌成因最相近的是()A.石林 B.河口三角洲 C.沙漠 D.滨海滩涂15.古代人们在穹窿方山顶部修建古寨,是基于穹窿方山()A.海拔较高 B.边缘陡峻 C.四面通风 D.峡谷深切【答案】14.A15.B【解析】【14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穹窿地貌是指地质史上岩石受力挤压整体隆起,在隆起过程中顶部断裂形成无数方山台地和峡谷坑道,后经亿万年流水侵蚀切割而成的帽状高地”,由此可知,穹窿方山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结合选项可知,石林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成因接近,A正确;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堆积形成的地貌,因此与穹窿方山成因并不相近,B错误;沙漠是风成地貌,并不是流水侵蚀地貌,因此与穹窿方山成因并不相近,C错误;滨海滩涂是海洋堆积地貌,并不是流水侵蚀地貌,因此与穹窿方山成因并不相近,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穹窿方山中高周低,中间地势平坦,周边地势陡峭,军事防御功能较强,B正确;海拔较高并不是聚落分布在山顶的原因,A错误;四面通风并不是修建古寨的主要原因,C错误;峡谷深切与穹窿方山顶部修建古寨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聚落分布需要结合地形、气候、纬度、水源和土壤进行分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下图为2022年11月12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甲地为____(高/低)压,近地面等压面向____(上凸/下凹),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____(上升/下沉)。(2)该日甲处昼夜气温差异较大,请说明其原因。(3)图中乙地为____风。比较乙、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____。【答案】(1)①.高②.上凸③.下沉(2)原因:该地该日为晴天,白天太阳削弱少,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少,保温少,气温低。(3)①.西北②.风力比较:乙大丙小。【解析】【分析】本题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背景设置题目,涉及等压线判读,风向判读,风力判读,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甲外围等压线有1035变为1030,根据高高低低原则,闭合等值线圈内数值应高于大值,可判断甲处气压高于1035,应为高压,同一竖直方向,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该处为高压中心,气压比同一水平面高,等压线应向上凸;结合时间可知,甲处高压为气流下沉形成。【小问2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处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应为晴朗天气。晴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较高;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效果差,气温下降快,气温较低。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低,温差大。【小问3详解】等压线地图上,风向应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地砖偏向力方向偏转。读图可知,乙处西侧为高压,处于北半球,风向右偏转,即向南偏转,故为西北风。等压线地图上,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读图可知,乙处等压线更密集,故乙风力大。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圣劳伦斯湾是圣劳伦斯河入海口附近大陆架上的一个浅海海湾,平均水深127米,北美大陆及周边半岛与岛屿将其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域。下图为圣劳伦斯湾附近海陆分布与洋流分布图。(1)甲处海域渔场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2)圣劳伦斯湾海水盐度较低,请分析其原因。(3)圣劳伦斯湾冬季海湾水温大约-1.6℃左右,完全冰封,请分析其原因。【答案】(1)原因:位于寒暖流交汇处;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2)原因: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有寒流注入,降低海湾水温,蒸发弱;圣劳伦斯河注入大量淡水;海区封闭,海水交换少。(3)原因: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寒流注入,使冬季的海湾水温更低。【解析】【分析】本题以圣劳伦斯湾附近海陆分布与洋流分布图为资料,涉及了渔业资源丰富原因,海水盐度和海水温度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片可知,甲处海域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湾暖流交汇处,使海水发生扰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此甲处海域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小问2详解】海水盐度需要结合温度、纬度和地表径流进行分析;结合图片可知,圣劳伦斯湾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因此海水盐度较低;结合图中位置可知,圣劳伦斯湾有寒流注入,降温减湿,降低了海湾水温,蒸发弱,海水盐度低;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圣劳伦斯湾河注入到了圣劳伦斯湾,大量的淡水汇入可以降低海水的盐度;结合海陆轮廓可知,圣劳伦斯湾较为封闭,海水交换少,因此海水盐度较低。【小问3详解】结合图片可知,圣劳伦斯湾纬度较高,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海湾水温较低;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圣劳伦斯湾有寒流流入,降温减湿,因此冬季海湾水温更低,圣劳伦斯湾容易结冰。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旅行到了云南西南部高黎贡山保山、腾冲一带,记录下该地的原始森林景观:“其树长二十余丈,大合抱,横架崖壁下,其两旁皆丛菁纠藤,不可着足,其下坎坷蒙蔽,无路可通……”高黎贡山地区最高峰海拔5128米,最低点海拔仅为210米,相对高差达4918米,形成了“山脚夏日炎,峰顶冰雪寒;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气候差异。下图是高黎贡山位置图和景观图。(1)结合材料,指出徐霞客描述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2)高黎贡山自山麓河谷到山顶土壤呈现明显差异,请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高黎贡山地区谷地深切,主要呈______形,主要是受______作用影响。【答案】(1)植被类型:热带雨林。依据:树冠高大,竞争性强;植被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图片显示该地纬度较低,水汽充足。(2)原因:高黎贡山相对高度大;坡度和坡位差异大;垂直气候差异大;垂直植被类型差异大,土壤类型呈现明显垂直差异。(3)①.V②.流水(或流水侵蚀)【解析】【分析】本题以高黎贡山地气候植被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植被类型,垂直分异规律,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外力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由材料‘树长二十余丈’可知树木高大,“两旁皆丛菁纠藤’‘其下坎坷蒙蔽’,说明植被种类多,垂直结构复杂,由图示可知,该地区纬度位置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大,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集合图片显示树木形态,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植被。【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黎贡山地区最高峰海拔5128米,最低点海拔仅为210米,相对高差达4918米,山体相对高度大,随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山顶和河谷间气候差异大,形成土壤时期的物理化学反应速度及生物影响程度不同,形成土壤差异;山顶和河谷坡度和坡位差异大,坡度大,则坡上水分和可溶性盐分以及土壤颗粒易向坡下运移,势必会影响土壤生物过程和化学过程,山顶处高原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层受到少量的植物护理,几乎没有植物残体和有机质等物质被植物吸收和固定,土壤贫瘠;而山谷处植物覆盖率较高,植物残体和有机质被植物吸收和固定,形成肥厚的土壤。【小问3详解】高黎贡山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河流发育好,山地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下切侵蚀力量强,形成V形谷,是受流水下切侵蚀影响形成。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8月,受强大的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重庆遭遇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气温最高、时间最长、范围最大、降水最少。高温43℃是常态,甚至有的区域达45℃,期间,重庆地区有197条河流断流,90座水库干涸。潮湿的南方本来不易发生森林火灾,公众号山城学术圈认为,但从8月17日开始,重庆涪陵、江津、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