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路基6.1一般规定6.1.1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和勘探、实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和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6.1.2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20236.1.3基床表层的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营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规定,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过基床底层土的承载能力。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和6.1.4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的规定,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6.1.5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实验。6.1.6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6.1.7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解决措施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拟定。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解决措施连接处,应采用逐渐过渡的地基解决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宜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拟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规定后方可进行轨道6.1.8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的规定,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6.1.9路基排水工程应系统规划,满足防、排水6.1.10路基设计应重视防灾减灾,提高路基抵抗连续强降雨、洪水6.1.11路基上的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和分布宽度应符合表6.1.1表6.1.11轨道和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列车活载种类设计轴重(kN)轨道形式分布宽度(m)计算高度(m)土的重度(kN/m3)1819202122ZK活载200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3.03.12.92.82.62.5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3.42.82.72.62.42.3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3.252.92.72.62.52.3有砟轨道3.43.02.82.72.62.46.1.12车站两端正线、运用既有铁路地段、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和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等路基设计标准按其设计最高速度拟定,路基基床结构变化处应设立长度不小于10m6.1.13路基工程应加强接口设计,合理设立电缆槽、电缆过轨、接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基础及综合接地等相关工程,避免因相关6.2路基面形状及宽度6.2.1无砟轨道支承层(或底座)底部范围内路基面可水平设立,支承层(或底座)外侧路基面两侧设立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6.2.2有砟轨道路基两侧的路肩宽度,双线不应小于1.4m,单线不应小于1.5m6.2.3直线地段标准路基面宽度应按表6.表6.2.3路基面标准轨道类型设计最高速度(km/h)线间距(m)路基面宽度单线(m)双线(m)无砟轨道2504.68.613.23004.813.43505.013.6有砟轨道2504.68.813.43004.813.63505.013.86.2.4路基面在无砟轨道正线曲线地段一般不加宽,当轨道结构和接触网支柱等设施的设立有特殊规定期,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拟定;有砟轨道正线曲线地段加宽值应在曲线外侧按表6.表6.2.4设计最高速度(km/h)曲线半径R(m)路基外侧加宽值(m)250R≥100000.210000>R≥70000.37000>R≥50000.45000>R≥40000.5R<40000.6300R≥140000.214000>R≥90000.39000>R≥70000.47000>R≥50000.5R<50000.6350R>120230.312023≥R>90000.49000≥R≥60000.5R<60000.66.2.5路基标准横断面如图6.2.5-1~8所示图6.2.5-1无砟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6.2.5-2无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6.2.5-3无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6.2.5-4无砟轨道单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6.2.5-5有砟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6.2.5-6有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6.2.5-7有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6.2.5-86.3基床6.3.1路基基床应由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构成。基床表层厚度无砟轨为0.4m,有砟轨道为0.7m,基床底层厚度为6.3.2基床表层应填筑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应符合表6.表6.3.2压实标准级配碎石压实系数K≥0.97地基系数K30(MPa/m)≥19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55注: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120MPa且Ev2/Ev1≤2.3。其材料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由开山块石、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表6.3.2-2的规定。其不均匀系数Cu不得小于15,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3%。粒径级配曲线如图6.3.2所示。表6.3.2-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方孔筛孔边长(mm)0.10.51.77.122.431.545过筛质量百分率(%)0~11(5)7~3213~4641~7567~9182~100100注:括号内数字合用于寒冷地区铁路。图6.3.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曲线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与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的规定。当不能满足时,基床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当下部填土为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4在粒径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小于30%。5级配碎石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洛杉矶磨耗率不大于30%,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粒径小于0.5mm的细颗粒的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小于6。不得具有黏土及其它杂质。6.3.3基床底层应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A、B组填料粒径级配应满足压实性能规定,寒冷地区冻结影响范围填料应满足防冻胀规定。基床底层压实标准应符合表表6.3.3压实标准化学改良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压实系数K≥0.95≥0.95≥0.95地基系数K30(MPa/m)—≥130≥15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40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350(550)——注:1..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80MPa且Ev2/Ev1≤2.5。2.括号内数字为寒冷地区化学改良土考虑冻融循环作用所需强度值。6.4路堤6.4.1基床以下路堤宜选用A、B组填料和C组碎石、砾石类填料,其粒径级配应满足压实性能规定;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改良。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应符合表6.表6.4.1压实标准化学改良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压实系数K≥0.92≥0.92≥0.92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250--注: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45MPa且Ev2/Ev1≤2.6。6.4.21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能力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规定。工后沉降不宜超过15mm;沉降比较均匀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满足式6.4.2的规定期,允许的工后沉降为30mm。(式6.4.2)路基与桥梁、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导致的路基与桥梁、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2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满足表6.4.2表6.4.2设计速度(km/h)一般地段工后沉降(cm)桥台台尾过渡段工后沉降(cm)沉降速率(cm/年)2501053300、3505326.4.3软土路堤的稳定安全系数考虑列车荷载作用时不应小于6.4.4软土地基沉降可按本规范附录B计算,沉降计算值6.4.5软土及松软土路基6.4.6受洪水或河流冲刷及长期受水浸泡的路堤部位,应采用水稳性好的渗水性材料填筑,并应6.4.7雨季滞水及排水不畅的低洼地段,浸水影响范围应以渗水性材料填筑,并应采用排6.4.8在高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距地表不大于0.5m6.4.9路堤边坡坡率可根据路基填料、路堤高度、地震力、基底地质条件、水文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6.4.10路基填料应满足压实规定,其最大粒径在基床底层内宜应小于60mm,在基床以下路堤内宜应小于1006.4.11地震区路堤应选用震动稳定性较好的填料,6.4.12在可液化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换6.4.13黄土地段路基应加强防排水措施,采用封闭防水、拦截、当黄土具湿陷性或压缩性较高时,应根据地基土层性质、路堤填高、路基变形控制规定,拟定湿陷性黄土解决措施。采用无砟轨道时,应消除地基的所有湿陷量。6.4.14岩溶地段路基应结合工程实际(岩溶地表形态、地表径流、地下水活动等)判别岩溶对路基工程的危害性,选择适宜的6.4.15人为坑洞地段路基应根据坑洞的形成年代、埋深、坑洞高度、顶板岩性及力学性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分别采用明挖回填或钻孔充填、注浆等6.4.16膨胀土路基应分析膨胀土作为地基的变形特性,可采用挖除换填等解决措施,并加强防排水及边坡防护6.5路堑6.5.11铺设无砟轨道时,开挖至路基面,直接在开挖面上施做支承层或底座。2铺设有砟轨道时,开挖至路基面以下0.2m处,开挖面由路基中心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其上填筑级配碎石。3开挖面上的松动岩石应予清除。开挖面不平整处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混凝土嵌补。6.5.2软质岩、强风化的硬质岩及土质基床应满足表6.3.2、6.3.3的规定;基床范围内的地基应无Ps<1.5MPa或σ0<0.18MPa的土层。不能满足时,1基床表层应换填级配碎石并满足第6.32天然地基满足基床底层土质规定期,可采用翻挖回填或加强碾压夯实的措施;3天然地基不满足基床底层土质规定期,可采用换填、地基改良或加固措施,换填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分析拟定;4基床翻挖、换填或改良、加固解决时,应采用加强排水和防渗等措施,分层压实应执行基床相应部位标准。6.5.36.5.4半填半挖路基轨道下横跨挖方与填方时,挖方部分可通过换填调整与填方部分6.5.5路堑均应设立侧沟平台,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0m。在土石分界处、透水和不透水层交界面处及路堑边坡高度较大时,均应设立边坡平台,平台宽度不宜小于6.5.6.6过渡段6.6.1路堤与桥台连接处应设立过渡段,可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形式,如图6.6.1所示,并应符合下列1过渡段长度按下式拟定,且不小于20m。L=a+(H-h)×n(式6.6.1-式中L——过渡段长度(m);H——台后路堤高度(m);h——基床表层厚度(m);a——倒梯形底部沿线路方向长度,取3~5m;n——――常数,取2~5。2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应满足本规范第6.3.2条的规定,并掺入5%水泥。基床表层以下倒梯形部分分层填筑掺入3%水泥的级配碎石,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6.6.1的规定,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0.95、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MPa。图6.6.1台尾过渡段设立3过渡段桥台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二八灰土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并使地基系数K30≥60MPa/m。表6.6.1级配编号通过筛孔(mm)质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注: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4过渡段地基需要加固时应考虑与相邻地段协调渐变。5过渡段还应满足轨道特殊结构的规定。6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按大体相同的高度分层填筑。7过渡段解决措施及施工工艺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现场实验。6.6.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应设立过渡段,可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形式,如图6.6.2所示。横向结构物顶部及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应满足本规范第6.3.2条的规定;过渡段填料、压实标准及基坑回填应符合本规范第6.6.1条的规定,寒冷地区过渡段设立应充足考虑与横向结构物接触区冻结影响范围填料的防冻,如图6.6.2-2所示。横向结构物顶面填土厚度不大于1.0m时,横向结构物及两侧20m范围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应掺加5%水泥,如图6.6.2-3所示图6.6.2-1一般路堤与横向结构物(h>1.0m)过渡段示意图注:图中t为最大冻结厚度,当t1<0.3m时涵顶所有填筑防冻填料。图6.6.2-2寒冷地区路堤与横向结构物(h>1.0m)图6.6.2-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h≤1.0m)过渡段示意图6.6.31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硬质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并应在路堤一侧设立过渡段,如图6.6.3-1。过渡段填筑规定应符合第6.图6.6.3-11硬质岩石堤堑过渡2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如图6.6.3图6.6.3-22软质岩石或土质堤堑过渡6.6.4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应设立过渡段,并采用渐变厚度的混凝土或掺入56.6.5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连接处路基应设立过渡段,满足轨道形式过渡规定6.6.6两桥之间、桥隧之间及两隧之间的短路基宜采用适宜措施,平顺过渡;当两桥间为小于150m非硬质岩路堑时,路基基础可采用桩板结构或保证刚度平顺过渡的工程措施解决。6.7路基排水6.7.1路基排水设施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设计降雨的重现期应采用50年。6.7.2路基面排水设计应综合考虑轨道形式、电缆槽、接触网立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等线间排水应根据线路、气候条件及对轨道电路的影响等综合考虑,有条件时,优先采用横向直排方式。当轨道结构规定采用集水井排水时,集水井的位置、排水管的材质和结构尺寸及埋设深度和方式应根据荷载、降雨量和防冻、防渗规定等综合拟定。6.7.3软质岩路堑、强风化的硬质岩路堑及土质路堑的侧沟应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砌筑或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侧沟、天沟、排水沟应采用混凝土浇筑或预制拼装,不得采用浆砌片石,一般可采用矩形断面形式;不易风化的硬质岩路堑的侧沟可采用梯形断面6.7.4低矮路堤或路堑地段,地下水位较高或无固定含水层时,可采用明沟、排水槽、渗水暗沟、边坡渗沟、支撑渗沟等设施排除地下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水或固定含水层危害路基渗水暗沟和渗水隧洞的纵坡不宜小于5‰,条件困难时亦不应小于2‰,在出口位置应采用较陡纵坡。在易产生冻害的地区,渗水暗沟和渗水隧洞应设立在最大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0.25m处,或采用必要的防冻设施。严寒地区出水口应采用防冻措施。6.7.1路堤地段在天然护道外,单侧或双侧设立排水沟。2路堑地段应于路肩两侧设立侧沟,堑顶以外单侧或双侧设立天沟。3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地区,路堑边坡平台宜设立边坡平台截水沟。4地面横坡明显地段的排水沟、天沟可在横坡上方一侧设立。本地面横坡不明显时,宜在路基两侧设立。5地面排水设施的纵坡不应小于2‰。6排水沟沟顶应高出设计水位不小于0.2m。6.7.6路基排水宜根据所处地点排水条件纳入相关排水工程系统设计6.8路基防护6.8.1路堤边坡应设立坡面防护工程,根据周边环境、填料性质、气候条件、边坡高度、浸水及冲刷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拟定防护形式,1当路堤边坡适宜进行植物防护,且能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期,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措施,不宜采用全坡面圬工防护。2当路堤边坡高度较高时,可在两侧边坡内分层铺设宽度不小于3m的3浸水地段受水流冲刷的路基边坡应根据流速、流向及冲刷深度,采用抗冲刷能力强的防护措施。6.8.21土质路堑边坡可采用植物防护措施,较高的土质路堑边坡视地层性质可采用骨架或锚杆框架梁等措施。2软质岩、强风化的硬质岩路堑应根据岩体结构、结构面产状、风化限度、地下水及气候条件等拟定边坡加固措施,可采用喷混植生、锚杆框架梁内喷混或客土植生等措施防护。6.8.3较完整的硬质岩路堑边坡应采用预裂、光面爆破并结合嵌补及锚杆框架梁防护。当边坡岩体破碎、节理发育时,根据边坡高度可采用喷混植生、锚杆框架内梁内喷混或客土植生等措施防护,边坡较高时可在锚杆框架梁内打设6.8.4骨架护坡一般应采用带截水槽的结构,骨架埋置深度应大于0.6m,间距不宜大于3m6.8.6.9路基支挡6.9.1在陡坡路基、深路堑、临近城乡等地段,为保证路基边坡稳定,减少边坡高度,减少拆迁和占地,可设立支挡结构6.9.2支挡结构物计算时,列车及轨道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可按表6.1.11进行设计,当路肩墙高度较低时,可采用路基面满铺荷载模式计算。运架梁车通过时,路堤及路肩支挡结构应6.9.3运架梁车(式6.9.4)式中:N-横向分布的车辆数,取1;G-1辆汽车的重力,按重车计算(kN);B0-横向分布车辆轮胎中心之间的宽度加单侧轮胎外缘之间的距离,m;L-前后轴距加轮胎纵向着地长度(m);γ-土的密度(kN/m3)。6.9.4在城市及风景区周边宜根据现场条件,宜采用与周边景观协调的悬臂式、扶壁式、桩板式及加筋土挡墙等轻型支挡结构。地震区6.9.5重力式支挡结构高度,路堤墙不宜大于6m,路肩墙不宜大于6.9.6重力式挡土墙应采用混凝土砌筑,墙背反滤层宜采用袋装砂夹卵砾石6.10路基变形观测及评估6.10.1在路基上铺设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以保证路基变形满足相关路基填筑完毕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局限性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规定期,应继续观测或者采用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6.10.2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可设立沉降板、观测桩或剖面沉降观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3月四川达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天台经济开发区事务中心选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甲基六氢苯酐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
- 环型荧光灯管项目安全评估报告
- 机载检测设备项目安全评估报告
- 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中学2025届初三下-第四次月考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日语报刊阅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纺织大学《体育教育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水处理絮凝剂TXY-1TXY-3项目安全评估报告
-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筑信息模型BIM概论第2章-BIM标准、参数化建模与支持平台
- 《中医学》泄泻-课件
- 固体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 2022年电子元器件贴片及插件焊接检验规范
- 周口市医疗保障门诊特定药品保险申请表
- 可下载打印的公司章程
-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件-水果拼盘 全国通用(共15张PPT)
- 污水池内防腐施工方案
- 海南省省直辖县级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居民村民委员会
- 简约喜庆元宵节介绍模板 教学课件
- 西藏林芝嘉园小区项目可研(可研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