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要点梳理+提分专练】 五年级语文自我提升精讲精练(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诗歌鉴赏【要点梳理+提分专练】 五年级语文自我提升精讲精练(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诗歌鉴赏【要点梳理+提分专练】 五年级语文自我提升精讲精练(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诗歌鉴赏【要点梳理+提分专练】 五年级语文自我提升精讲精练(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诗歌鉴赏【要点梳理+提分专练】 五年级语文自我提升精讲精练(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一、鉴赏类型(一)诗歌的形象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3.意象:诗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4.意境: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二)诗歌的语言1.语音上:音乐之美。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象。2.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方法及典故。3.直接抒情: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4.间接抒情: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二、鉴赏方法(一)形象分析法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二)语言分析法重点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间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感情语言:独、飘渺、恨、寂寞、冷象征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意境:孤独、凄凉但又有坚定的信念。(三)表现手法分析法修辞、衬托、情景关系、对仗等。(四)意境分析法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风格有关。✒三、鉴赏角度(一)类别方面诗词曲;古体诗和近体诗;绝句和律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二)风格方面豪放:恢宏阔远、博大新奇雄奇:雄伟劲健、奇绝峭拔沉郁:深沉蕴积直率:奔肆率直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含蓄:藏而不露清新:清秀奇丽风趣:幽默诙谐(三)技巧方面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用典故、以古说今;静景动写、以动写静;渲染烘托、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勾勒、浓墨重彩。(四)修辞方面辞格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句式的特点:倒装、省略等(五)情感方面1.以抒情为主的古诗文2.以说理为主的古诗文3.以意境为主的古诗文常见情感:喜悦、淡泊、忧郁、激昂、恬淡、闲逸、失望、寂寞、幽怨、旷达、高雅、愤怒、焦灼、缠绵✒四、鉴赏方法1、抓诗眼,抓主线有的古诗词,诗眼在题目上,初读是就能获得必要的阅读信息,如《忆江南》的“忆”字;有的诗,诗眼嵌在字里行间,需要引领孩子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如《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2、究背景,发散想解读一首古诗文,要先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解读诗文的主要内容。3、强诵读,品语言在诵读时入情入境——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在诵读时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品味名言名句;在诵读时受到情感熏陶——体会丰富的情感。诗歌鉴赏的解题思路:①读诗词的题目,了解这首诗词主要写了什么。②读作者所处的朝代,关注古诗词的写作背景。③读注释,了解诗词中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④抓住关键词句,也就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词句。⑤体会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⑥细读古诗词的最后两句。一般最后两句常点明诗歌主旨,阅读时应仔细读。一、诗词曲鉴赏阅读古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2.元的意思是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临终前放不下的是_____。3.补充最后一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4.对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A.诗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B.“九州”的意思是九个州。C.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渴望祖国统一的激昂之情。D.《己亥杂诗》、《题临安邸》和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答案】1.

陆游

2.

通“原”,本来。

祖国的统一

3.家祭无忘告乃翁

4.B【解析】1.本题考查作品作家的掌握。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全诗内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本题考查对字、句的理解。结合“死去元知万事空”的诗意是: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元:通“原”,本来。“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可知诗人临终前放不下的是祖国的统一。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默写。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选项,示儿:写给儿子们看。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说法正确。B选项,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说法错误。C选项,“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说法正确。D选项,《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实际上都是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希望能够国家有工作的人才能够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说法正确。【点睛】参考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古诗阅读。先把古诗补充完成整,再按要求做题。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5.先把诗句补充完整。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恃:______

喑:_________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8.从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到梁启超的“美哉,______,_____!壮哉,_______,______!”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用生命诠释了爱国是一种信仰。【答案】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6.

依靠

沉默

7.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荡涤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

8.

家祭无忘告乃翁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

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解析】5.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意思是: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结合诗句意思进行解释。九州生气恃风雷:中国要有生气,必须依赖疾风迅雷般的变革。恃:依靠。万马齐喑究可哀:因为到处死气沉沉,实在叫人感到哀痛。喑:沉默,不说话。7.本题考查了古诗的情感。结合背景资料和诗句意思,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社会,期待人才辈出,振兴国家的愿望。8.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全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表达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意思是:我们年轻的中国是如此的美丽,与天一样长青不老,我们年轻的中国是如此的壮阔,与大地一样没有疆界。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题临安邸[宋]林升,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9.补全古诗。10.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暖风:原指_______________。在诗中是指_______________。游人:原指_______________。在诗中是指_______________。11.对前两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C.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12.诗中的“熏”可以换成“吹”吗?为什么?【答案】9.山外青山楼外楼

直把杭州作汴州

10.

自然界的春风

社会上淫靡之风

游览的人

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生,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11.C

12.不可以。“熏”字表现出了“暖风”的威力和浓郁,把统治者迷恋得如痴如醉,都不想回首都汴州了。“吹”字表达不出这个意思。【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默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宋代林升《题临安邸》意思: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10.本题主要解释字词。“暖风熏得游人醉”意思: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1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几时休”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这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12.本题主要考查炼字。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其次说出理由。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阅读。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13.把词补充完整。14.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词牌名是___________.15.词又叫______,分为______两阕。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______的情景,下阕描写了词人______的情景。16.读一读,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17.“故园无此声”中的“故园”指的是_________,“此声”指的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18.我能用成语来形容这样的行军生活之艰难:19.分享一首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20.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夜深了,词人站在军帐外,他在望向何处?心里又在思念谁?【答案】13.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4.

纳兰性德

长相思

15.

长短句

上下

行军艰难

被风雪声吵醒,思念故乡

16.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17.

故乡

风雪声

思念家乡

18.风餐露宿

幕天席地

跋山涉水

19.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诗人看着故乡的方向,他想起了家中的父母,温柔的妻子,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孩子。【解析】13.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背诵。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整首词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4.本题考查词作者及词牌名。《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15.本题既考查关于词的常识,又考查词的内容。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长相思”是词牌名。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的上下阕一般用空格隔开。反复朗读词的上下阕,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词的上阕点明了战士出征时路途的遥远、艰险及行军的方向。下阕描写了环境的恶劣和将士被风雪声吵醒、辗转反侧、思念家乡的情景。16.本题考查句子节奏划分。根据句意: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可知道正确的节奏划分应该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17.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要结合上下文。“故园”指“故宅、故舍、故居”,也就是作者的故乡。前几句描绘了风雪交加的夜晚,所以“此声”指的就是把诗人吵醒的风雪声。作者由眼前的风雪想到故乡不会这样寒冷,可以看出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18.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与理解。“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狂风骤雪的荒寒景象。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叠用两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辗转难眠的状态,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干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写行军途的遥远、行程的艰辛和行军生活之艰难,表现这些的成语有很多,比如: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栉风沐雨: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草行露宿: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餐风饮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19.本题考查诗句积累。比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内容理解。结合“故园无此声”可知,诗人望向的是故乡的方向,扣住“思乡”的主题即可,例:诗人看着故乡的方向,他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朋友。阅读。《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将诗句补充完整。2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_____,全诗主要描写了_____季_____(时间)的景色。23.诗中的“姑苏”指的是(

)A.杭州 B.苏州 C.扬州24.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25.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2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从“_______”字可以看出来。【答案】21.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2.

张继

半夜

23.B

24.

月亮

秋霜

枫树

渔火

25.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船上。

26.

孤独寂寞

愁【解析】21.本题考察诗句背诵积累。句子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2.本题考查对诗人的了解以及对诗歌的理解。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张继。由“霜满天”可以判断出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秋季。从“月落乌啼”、“夜半钟声”可以判断出发生的时间是半夜。2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了解和把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因此应选B。2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关键信息的把握。从“月落乌啼霜满天”中可以看出,描写的景物有月亮、乌鸦和秋霜。但是题目中问的十字军看到的景物,因此就是:月亮、秋霜。从“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可以看出,描写的景物有:枫树、渔火。25.本题考查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表述出大意即可。对诗歌意思的理解要抓住关键词语来进行。平时应注意多练习。26.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与把握。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羁旅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情,从“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看出来。所表达的情感表述正确就行,比如还可以写:羁旅之思,满怀愁绪。课内古诗阅读。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7.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作者在诗中称自己为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28.与《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最接近的是(

)A.落日残霞 B.老树寒鸦 C.青山绿水 D.红叶黄花29.诗人写下这首诗,根本原因是他(

)A.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B.对山里百姓那种悠闲自在生活的热爱。C.对山里秋季傍晚雨后美丽风光的喜爱。3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拂晓的画面:秋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B.颔联勾画出一幅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C.颈联写竹林里传来阵阵欢笑,是姑娘们到河边洗衣去了。D.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任凭秋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依然景色迷人,我愿留居山中。31.人们常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你能将此“画”描绘出来吗?【答案】27.

王维

秋天

王孙

《送元二使安西》

28.A

29.A

30.B

31.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解析】27.考查文学常识。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由“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可知作者称呼自己为“王孙”。他的作品:《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渭城曲》28.考查字词理解。《山居秋瞑》的“瞑”意思是夜,晚。此指傍晚。故与“落日残霞”意思最接近。故选A。29.考查中心理解。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30.考查内容理解。A.有误,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傍晚的画面: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B.正确。C.有误,颈联写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D.有误,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故选B。31.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诗句内容,想象合理即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月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泻在林间;晶莹闪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不时发出淙淙的清音。读古诗,回答问题。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32.请在横线上把缺少的诗句填写完整。33.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季节)的景象,《枫桥夜泊》中,诗人看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听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一个“___________”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34.这两首诗皆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表达这类情感的古诗,我还知道这样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2.江枫渔火对愁眠

33.

秋天

江枫

渔火

乌啼

钟声

34.

孤寂忧愁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解析】32.本题考查对古诗的默写。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内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3.本题考查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结合诗句的“霜满天”“秋风”可知,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象;《枫桥夜泊》中看到的景物有:枫树、渔火等,听到的有乌鸦的啼叫、钟声,体会到了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34.本题考查对古诗的情感的分析。《枫桥夜泊》通过写江南夜景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忧愁。《夜书所见》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故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情感。写一两句表示忧愁的诗句即可。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点睛】参考译文:枫桥夜泊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夜书所见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补全《渔歌子》这首词,并完成练习。西塞山前,桃花流水。青箬笠,,斜风细雨不须归。35.补全古诗。36.《渔歌子》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____。如果把这首词看作一幅画的话,那么处于画中心的是________。37.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点在______,季节是_____。在这两句里,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38.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这首词富有色彩美,词中展现出的色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如鹭的颜色是(),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和(),给人秀丽、清新之感。39.词中描写钓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读到此句时,我们不免想起_____代诗人_______在《江雪》中描写渔翁垂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5.白鹭飞

鱖鱼肥绿蓑衣

36.

张志和

渔夫

37.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鳜鱼

38.

白色

粉色

青色

绿色

白色

青色

绿色

39.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柳宗元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解析】35.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识记能力。《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6.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能力。《渔歌子》是唐代张志和的作品,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该首词的中心是渔夫。37.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能力。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可知垂钓的地点在西塞山,季节为春季。诗中描绘了西塞山、白鹭、江水、鳜鱼、桃花这些景物。38.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能力。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故词中展现了白色、粉色、青色、绿色等色彩。从“西塞山前白鹭飞”“青箬笠,绿蓑衣”可以知道白鹭是白色的,箬笠和蓑衣的颜色青色和绿色。39.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能力。“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是: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这表现出钓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的意思是: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故本诗描写渔翁垂钓的诗句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蝉垂緌饮清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40.把古诗补充完整。4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这是一首咏物诗。我还学过的咏物诗有______________。4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垂緌(ruíwěi)

藉秋风(jíjiè)43.理解词义。(1)流:________________(2)疏桐:______________(3)藉:_______________44.诗人借蝉表明自己高洁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4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不需要借助秋风。B.这首诗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感情。C.这首诗强调自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46.古代诗人常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请再写两句这样的诗。【答案】40.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41.

虞世南

《咏柳》

42.ruí√

jiè√

43.

发出

高大疏朗的梧桐树

凭借

4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5.B

4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解析】40.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背诵和默写。全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41.本题考查对古诗作者的了解及古诗的类别。《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我们学过类似的咏物诗有《咏鹅》《咏柳》等。42.本题考查了对易错读音的辨析。垂緌chuíruí:低垂着触须。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藉秋风jièqiūfēng:借助了秋风。43.本题考查了对古诗重点字词的解释。流:发出。疏桐:繁茂而枝干分披的梧桐。疏,扶疏藉:凭借。44.本题考查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因为它身居高处,声音自会远扬,而不是凭借吹来的阵阵秋风。45.本题考查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A.表述正确。B.本诗没有运用对比的手法,而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感情的。C.表述正确。4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示例:《墨梅》全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课内阅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47.这首古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48.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陂:池岸 B.腔:空腔 C.信口:随口 D.寒漪:使人感到寒意的水纹49.第一句诗中,两个“______”字写出了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诗中描写儿童自在悠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7.

村晚

雷震

48.B

49.

美丽、充满生机

50.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解析】4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全诗: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48.本题考查字词解释。A.正确。“草满池塘水满陂”意思是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陂:池岸。B.错误。“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腔:曲调。C.正确。“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信口:随口。D.正确。“山衔落日浸寒漪”意思是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寒漪:使人感到寒意的水纹。49.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草满池塘水满陂”意思是: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50.本题考查诗句理解。“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描写了儿童的自在悠闲。阅读。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

)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注释】①稚子:小孩子。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③磬: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5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52.解释词语稚子()

金盆()

玻璃()53.“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比喻 C.拟人54.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55.读一读下面这句诗,想象一下在你眼前浮现的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了哪些乐趣?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答案】51.zhēngqìng

52.

指幼小、天真的孩子。

铜盆。

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53.B

54.清晨,儿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钲。

55.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解析】51.本题考查字音认读。对于古诗中不常用的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注音,如果课文中没有标注,可以借助字典查找,认读要严谨,诵读古诗才不会读错字音。5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稚子”在古诗后面的注释中可以找到答案。作为课本中的古诗,每个字词的意思都需要熟练掌握。尤其是古今异义、一字(词)多义的。“金盆”不是指用黄金打造的盆,而是铜盆。“玻璃”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透明的玻璃,而是一种水玉,玉石的一种。5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别。“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诗句的意思是: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作者将冰块敲出的声音比作玉磬的声音,把冰块摔落地上破碎的声音比作美誉摔碎的声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54.本题考查诗句翻译。先弄清每个字词的含义,再连起来,调整语序补充字眼,使句子变得通顺。稚子:幼小的孩子。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连起来,整理通顺则为: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55.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这道题要解决“浮现的画面”“体会的乐趣”两个方面,画面的描述要比诗句翻译更详细具体,在诗句意思理解正确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具体的时间、地点,可以描写一下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周围的环境,让画面更丰富和生动。情感体会要代入自己的想象,感同身受,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孩子,你会想什么,感觉怎么样。如此,就能体会到孩子兴致勃勃,聪慧又顽皮的形象,感受到他们心中的雀跃。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_____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56.在上面的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57.这首诗描写了初夏农忙时节,“村庄儿女们”各自忙碌,不是_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_;而孩子们在大人影响下也勤劳可爱,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这和谐、恬适的场面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深深打动了诗人。在整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儿童的_____________,对劳动人们的______________,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__。58.选出下列字词的正确解释。(用“√”勾出正确选项)①儿女

A.儿子、女儿。

B.村庄中的成年男女。②当家

A.一家之主。

B.各司其职,各管一行。③解

A.理解,懂得。

B.解释。59.这首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抓住儿童的语言、动作、神态展开想象,具体描写一下。60.从古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儿童的诗句。【答案】56.昼出耘田夜绩麻也傍桑阴学种瓜

57.

耘田

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喜爱

赞美

向往

58.①B②B③A

59.那些孩子们虽然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也不肯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就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起种瓜。他们拿出着农具吃力地刨开泥土,把种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坑里。嘴里不住地嘀咕着:“种好了,这是我种的瓜!”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60.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解析】56.本题考查对古诗的默写。出自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原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57.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结合“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可知,村庄儿女们不是在耘田,就是在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可以看出小孩也在大人的影响下勤劳可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对劳动人们的赞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58.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理解字词的意思。①“村庄儿女各当家”的意思: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儿女:村庄中的成年男女,故选:B。②“村庄儿女各当家”的意思: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故选:B。③“童孙未解供耕织”的意思: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解:懂得。故选:A。5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三四句诗句来想象情景,要抓住儿童的语言、动作、神态展开想象,具体描写一下,答案不唯一。如:小孩们虽然不知道怎样耕地和织布,也不想做个闲人,他们也拿起锄头在树下挖着,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来种瓜,还高兴地说:“我也学会了一种本领了。”60.本题考查积累诗句。根据题干可知,是积累两句描写古代童趣的古诗。如: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古诗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61.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解释字词意思。妻子:

青春:62.此诗被后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中描写诗人欣喜若狂的具体写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6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是是唐代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是南宋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满腔悲愤与热切企盼,是清代林则徐“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舍生忘死。【答案】6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妻子和孩子。 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62.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63.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苟利国家生死以【解析】6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字词解释。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却看妻子愁何在。意思: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妻子:妻子和孩子。青春作伴好还乡。意思: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62.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和诗句翻译。方法:(1)在读通顺的前提下,利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及关键字词等方法进行翻译。(2)原则: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3)方式:直译和意译①直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方法:对:对译,逐字逐句翻译。比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翻译为收没天下的武器,把它们集中到咸阳。留:保留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年号、人名、地名、朝代等。比如:“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翻译为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②意译:用意译将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等翻译出来,使文意更通顺。比如:翻译“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这一句是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翻译: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63.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诗词名句理解和名人名言。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宋代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阅读《从军行》,回答问题。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64.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A.边塞诗 B.田园诗 C.山水诗65.描写戍守之地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写了三个地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地域广阔。66.“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中体现战斗频繁、激烈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67.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B.“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用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孤城戍守的悲凉。C.本诗结尾融情于景,气象雄浑,含蓄丰富地表达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答案】64.A

65.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

雪山

玉门关

66.

不破楼兰终不还

百战

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将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67.C诗词曲鉴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68.“三万里河”指的是,“五千仞岳”指的是。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和很。6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的修辞方法。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比70.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71.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为什么?72.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68.

黄河

华山

69.B

70.C

71.不好。“尽”字强调眼泪流干,程度比“滴”和“流”字要深。

72.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同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解析】68.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河:指黄河。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