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用象声词描写春雨的文字在语言学里,象声词往往被看做是一类特殊的词。索绪尔在《普遍语言学教程》(1980:104―105)中作过一些论述。他指出,象声词是一类以“富有示意的音响刺激某些人的耳朵的词”,“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任意性的语言符号”。鲜明,“象声词”这个名称具有语源学的色调。这类词的特殊性在于其描摹事物的声音,其特点在于“象”某种声音。某些文学和艺术创作也常利用这种特性,以达成某种特殊的效果。
元曲作为元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成为一代之文学。王国维(1995:124)对元曲作了很高的评价。“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日: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王国维对元曲的语言运用评价也很高,他说:“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故辄以大量俗语或以自然的声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学上所未有也”。这里,“自然的声音”指的就是象声词。和其他的文学形式相比,元曲给人较为突出的印象是大量运用口语俗语成分。而在口语中那么较多地运用了象声词。先来看几个例句:
(1)我睡呵甜甜倒身如酒醉,忽喽喽酣睡似雷鸣。(《陈抟高卧》一)
(2)一壁厢黄鹂声恰恰,一壁厢血泪滴涟涟。(《鲁斋郎》一)
(3)支愣的琴断弦。(《青衫泪》二)
(4)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飒刺刺风又摆。(《渔樵记》二)
(5)叮叮当当铁马儿乞留玎琅闹,啾啾唧唧促织儿依柔照旧叫。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留哨,潇潇洒洒梧叶儿失流疏刺落。(周文质《叨叨令・悲秋》)
上述各例中的象声词分别用于摹拟人、鸟、琴、风等发出的声音,这不仅说明象声词的摹声对象范围广泛,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有象声词展现的场合,语言会变得形象生动、色调鲜活。
学界对元曲象声词已经作了一些的研究(刘均杰1985;赵金铭1981;赵爱武2022,2022),对元曲象声词的布局和功能有了较深入的熟悉,但却较少论及元曲象声词的文字使用特点。
本文侧重考察元曲象声词文字使用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和象声词口语化的特色精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在“描摹”同一个事物发出的声音时,可以有不同的象声词来表现,这样一来,象声词为了“描摹”声音,就有了随声音而变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象声词的特点就已经为记录象声词的文字供给了潜在的条件。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元曲象声词的构词法相当独特,它自身就具有一些其他词类所不具备的修辞功能,因此,在记录和表现这类词的汉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象声词上述的某些特点的延迟。就元曲象声词而言,它第一个文字使用特点是多用假借。元曲象声词在确定意义上就是文字对声音的纪录:人们根据听觉感受,从自己的语言中使用自认为语音最接近的文字来记录这个声音。在选择用字时,人们经常会使用一些语言中已有的字。这种处境我们称之为假借。元曲象声词文字上的假借现象特别常见。如:
(6)呼的关上栊门,铺地吹灭残灯。(《调风月》三)
(7)昨夜个银台上剥地灯花爆。(《三夺槊》二)
(8)我那么见忽地战马交,出的枣槊起,飕的钢鞭重。(《单鞭夺槊》三)
例(6)中的“铺”摹拟的是吹气灭灯声。例(7)的“剥”摹拟的是灯花爆破声。例(8)的“出”摹拟的是挥槊声。它们都作象声词。而“铺”、“剥”、“出”它们本身都是有实义的词。如:
(9)住的是灰不答的茅团,铺的是干忽刺苇席。(《举案齐眉》三)
(10)把他剥了官职,仍旧中原一布衣。(《梧桐雨》三)
(11)自古道:出外做客,不要露白。(《朱砂担》四)
例(9)至(11)例中的“铺”、“剥”、“出”都是动词。它们都被借用为象声词。元曲象声词在文字使用上多用假借,这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进一步熟悉元曲象声词是有扶助的。如:
(12)八的顿开金凤凰,(扌蚩)的扯破锦鸳鸯。(张可九《柳营曲・闺怨》)
(13)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时令,我每安置些酒果。(《望江亭》三)
其中,第(12)例中的“八”就是象声词。“八”摹拟的是开锁声。例(13)中的“八”那么为数词。《汉语大词典》对作为象声词的“八”未收。
元曲象声词的另一个文字使用特点是一词异写、音无定字。李申(1995:172)指出:“象声语词,一词异写,音无定字”。对于元曲象声词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是字形不定,即对于一个音响的摹拟,我们可以选用形体不同的字来表示。如:摹拟快速发出的一连串的声音:一留兀刺、一溜兀刺、壹留兀渌、亦留兀刺、一六兀刺、咿呖呜剌;摹拟马蹄着地声:屹登登、屹蹬蹬、圪登登、圪蹬蹬、吉登登、吉蹬蹬;摹拟物体摩擦声:磕擦擦、磕叉叉、可擦擦、圪搽搽、圪擦擦等等。
假设进一步考察就会察觉,记录象声词的字的选择并不是完全任意的,它至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可以用来记录象声词的不同的字在读音上要一致或相近。
其二是字数不定。这主要指某个象声词可以有双音节、三音节或四音节等多种形式,如:摹拟鸟扑翅飞腾的声音时用“忒楞”、“忒楞楞”、“忒楞楞腾”。摹拟琴弦声时有“支楞”、“支楞楞”、“支楞楞争”等。可以看出,元曲象声词可以使用双音节、三音节或四音节等多种形式来摹拟同一种声音。在摹拟声音时,元曲象声词的音节数量相当生动。象声词的音节都在四个音节之内,但可长可短。具有浓重的主观色调。
元曲象声词“一词异写、音无定字”的特点相当突出。但这貌似并不影响象声词词义的表达,以及人们对它的理解与采纳。这一点是其他任何一个词类都不能比及的。这种特点还表达在不同的汉语词典对它的处理上。下面列举的是几种代表性的观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种词典收词处境有所不同。从所收词目来看,《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分目最细。在《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以下简称《通释》)中归为一个词目的词,在《大词典》中往往分列成几个词目。有时甚至可以多达四个词目,如“壹溜兀渌”条。而《通释》对于一些象声词词目,如“赤力力”、“可扑扑”等,却存在缺收的处境。《元语言词典》(以下简称《元词典》)在词目处理上介于《大词典》和《通释》之间。它所列的词目既不像《通释》那样笼统,又不像《大词典》那样过细。从所收词形来看,《通释》收录词形最多,《元词典》次之,《大词典》词形相对较少。而三种词典又可相互参照、彼此补充。譬如“阿各绰”,《通释》和《元词典》都没有收录这一词形,《大词典》却收了。
此外,了解元曲象声词的这种“一词异写、音无定字”的特点,对于辞书的编写也是有确定的参考意义的。如:
(14)的薛薛心惊胆战,普速速肉跳身摇。(《魔合罗》二)
(15)我见了那相公,不由我眼中扑簌簌的只是跳。(《渔樵记》三)《大词典》中收例(9)中的“普速速”,标明是象声词。但“普速速”还可以写作“扑簌簌”,《大词典》没有收录“扑簌簌”这一词形,属于词形不全。
总之,通过对元曲象声词的文字使用处境的考察,了解元曲象声词的文字使用特点,有助于熟悉象声词的性质,同时也为辞书编纂供给一些参考。略说元曲象声词的文字使用特点
李荣刚江菡子
在语言学里,象声词往往被看做是一类特殊的词。索绪尔在《普遍语言学教程》(1980:104―105)中作过一些论述。他指出,象声词是一类以“富有示意的音响刺激某些人的耳朵的词”,“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任意性的语言符号”。鲜明,“象声词”这个名称具有语源学的色调。这类词的特殊性在于其描摹事物的声音,其特点在于“象”某种声音。某些文学和艺术创作也常利用这种特性,以达成某种特殊的效果。
元曲作为元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成为一代之文学。王国维(1995:124)对元曲作了很高的评价。“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日: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王国维对元曲的语言运用评价也很高,他说:“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故辄以大量俗语或以自然的声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学上所未有也”。这里,“自然的声音”指的就是象声词。和其他的文学形式相比,元曲给人较为突出的印象是大量运用口语俗语成分。而在口语中那么较多地运用了象声词。先来看几个例句:
(1)我睡呵甜甜倒身如酒醉,忽喽喽酣睡似雷鸣。(《陈抟高卧》一)
(2)一壁厢黄鹂声恰恰,一壁厢血泪滴涟涟。(《鲁斋郎》一)
(3)支愣的琴断弦。(《青衫泪》二)
(4)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飒刺刺风又摆。(《渔樵记》二)
(5)叮叮当当铁马儿乞留玎琅闹,啾啾唧唧促织儿依柔照旧叫。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留哨,潇潇洒洒梧叶儿失流疏刺落。(周文质《叨叨令・悲秋》)
上述各例中的象声词分别用于摹拟人、鸟、琴、风等发出的声音,这不仅说明象声词的摹声对象范围广泛,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有象声词展现的场合,语言会变得形象生动、色调鲜活。
学界对元曲象声词已经作了一些的研究(刘均杰1985;赵金铭1981;赵爱武2022,2022),对元曲象声词的布局和功能有了较深入的熟悉,但却较少论及元曲象声词的文字使用特点。
本文侧重考察元曲象声词文字使用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和象声词口语化的特色精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在“描摹”同一个事物发出的声音时,可以有不同的象声词来表现,这样一来,象声词为了“描摹”声音,就有了随声音而变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象声词的特点就已经为记录象声词的文字供给了潜在的条件。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元曲象声词的构词法相当独特,它自身就具有一些其他词类所不具备的修辞功能,因此,在记录和表现这类词的汉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象声词上述的某些特点的延迟。就元曲象声词而言,它第一个文字使用特点是多用假借。元曲象声词在确定意义上就是文字对声音的纪录:人们根据听觉感受,从自己的语言中使用自认为语音最接近的文字来记录这个声音。在选择用字时,人们经常会使用一些语言中已有的字。这种处境我们称之为假借。元曲象声词文字上的假借现象特别常见。如:
(6)呼的关上栊门,铺地吹灭残灯。(《调风月》三)
(7)昨夜个银台上剥地灯花爆。(《三夺槊》二)
(8)我那么见忽地战马交,出的枣槊起,飕的钢鞭重。(《单鞭夺槊》三)
例(6)中的“铺”摹拟的是吹气灭灯声。例(7)的“剥”摹拟的是灯花爆破声。例(8)的“出”摹拟的是挥槊声。它们都作象声词。而“铺”、“剥”、“出”它们本身都是有实义的词。如:
(9)住的是灰不答的茅团,铺的是干忽刺苇席。(《举案齐眉》三)
(10)把他剥了官职,仍旧中原一布衣。(《梧桐雨》三)
(11)自古道:出外做客,不要露白。(《朱砂担》四)
例(9)至(11)例中的“铺”、“剥”、“出”都是动词。它们都被借用为象声词。元曲象声词在文字使用上多用假借,这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进一步熟悉元曲象声词是有扶助的。如:
(12)八的顿开金凤凰,(扌蚩)的扯破锦鸳鸯。(张可九《柳营曲・闺怨》)
(13)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时令,我每安置些酒果。(《望江亭》三)
其中,第(12)例中的“八”就是象声词。“八”摹拟的是开锁声。例(13)中的“八”那么为数词。《汉语大词典》对作为象声词的“八”未收。
元曲象声词的另一个文字使用特点是一词异写、音无定字。李申(1995:172)指出:“象声语词,一词异写,音无定字”。对于元曲象声词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是字形不定,即对于一个音响的摹拟,我们可以选用形体不同的字来表示。如:摹拟快速发出的一连串的声音:一留兀刺、一溜兀刺、壹留兀渌、亦留兀刺、一六兀刺、咿呖呜剌;摹拟马蹄着地声:屹登登、屹蹬蹬、圪登登、圪蹬蹬、吉登登、吉蹬蹬;摹拟物体摩擦声:磕擦擦、磕叉叉、可擦擦、圪搽搽、圪擦擦等等。
假设进一步考察就会察觉,记录象声词的字的选择并不是完全任意的,它至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可以用来记录象声词的不同的字在读音上要一致或相近。
其二是字数不定。这主要指某个象声词可以有双音节、三音节或四音节等多种形式,如:摹拟鸟扑翅飞腾的声音时用“忒楞”、“忒楞楞”、“忒楞楞腾”。摹拟琴弦声时有“支楞”、“支楞楞”、“支楞楞争”等。可以看出,元曲象声词可以使用双音节、三音节或四音节等多种形式来摹拟同一种声音。在摹拟声音时,元曲象声词的音节数量相当生动。象声词的音节都在四个音节之内,但可长可短。具有浓重的主观色调。
元曲象声词“一词异写、音无定字”的特点相当突出。但这貌似并不影响象声词词义的表达,以及人们对它的理解与采纳。这一点是其他任何一个词类都不能比及的。这种特点还表达在不同的汉语词典对它的处理上。下面列举的是几种代表性的观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种词典收词处境有所不同。从所收词目来看,《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分目最细。在《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以下简称《通释》)中归为一个词目的词,在《大词典》中往往分列成几个词目。有时甚至可以多达四个词目,如“壹溜兀渌”条。而《通释》对于一些象声词词目,如“赤力力”、“可扑扑”等,却存在缺收的处境。《元语言词典》(以下简称《元词典》)在词目处理上介于《大词典》和《通释》之间。它所列的词目既不像《通释》那样笼统,又不像《大词典》那样过细。从所收词形来看,《通释》收录词形最多,《元词典》次之,《大词典》词形相对较少。而三种词典又可相互参照、彼此补充。譬如“阿各绰”,《通释》和《元词典》都没有收录这一词形,《大词典》却收了。
此外,了解元曲象声词的这种“一词异写、音无定字”的特点,对于辞书的编写也是有确定的参考意义的。如:
(14)的薛薛心惊胆战,普速速肉跳身摇。(《魔合罗》二)
(15)我见了那相公,不由我眼中扑簌簌的只是跳。(《渔樵记》三)
《大词典》中收例(9)中的“普速速”,标明是象声词。但“普速速”还可以写作“扑簌簌”,《大词典》没有收录“扑簌簌”这一词形,属于词形不全。
总之,通过对元曲象声词的文字使用处境的考察,了解元曲象声词的文字使用特点,有助于熟悉象声词的性质,同时也为辞书编纂供给一些参考。略说元曲象声词的文字使用特点
李荣刚江菡子
在语言学里,象声词往往被看做是一类特殊的词。索绪尔在《普遍语言学教程》(1980:104―105)中作过一些论述。他指出,象声词是一类以“富有示意的音响刺激某些人的耳朵的词”,“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任意性的语言符号”。鲜明,“象声词”这个名称具有语源学的色调。这类词的特殊性在于其描摹事物的声音,其特点在于“象”某种声音。某些文学和艺术创作也常利用这种特性,以达成某种特殊的效果。
元曲作为元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成为一代之文学。王国维(1995:124)对元曲作了很高的评价。“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日: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王国维对元曲的语言运用评价也很高,他说:“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故辄以大量俗语或以自然的声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学上所未有也”。这里,“自然的声音”指的就是象声词。和其他的文学形式相比,元曲给人较为突出的印象是大量运用口语俗语成分。而在口语中那么较多地运用了象声词。先来看几个例句:
(1)我睡呵甜甜倒身如酒醉,忽喽喽酣睡似雷鸣。(《陈抟高卧》一)
(2)一壁厢黄鹂声恰恰,一壁厢血泪滴涟涟。(《鲁斋郎》一)
(3)支愣的琴断弦。(《青衫泪》二)
(4)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飒刺刺风又摆。(《渔樵记》二)
(5)叮叮当当铁马儿乞留玎琅闹,啾啾唧唧促织儿依柔照旧叫。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留哨,潇潇洒洒梧叶儿失流疏刺落。(周文质《叨叨令・悲秋》)
上述各例中的象声词分别用于摹拟人、鸟、琴、风等发出的声音,这不仅说明象声词的摹声对象范围广泛,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有象声词展现的场合,语言会变得形象生动、色调鲜活。
学界对元曲象声词已经作了一些的研究(刘均杰1985;赵金铭1981;赵爱武2022,2022),对元曲象声词的布局和功能有了较深入的熟悉,但却较少论及元曲象声词的文字使用特点。
本文侧重考察元曲象声词文字使用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和象声词口语化的特色精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在“描摹”同一个事物发出的声音时,可以有不同的象声词来表现,这样一来,象声词为了“描摹”声音,就有了随声音而变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象声词的特点就已经为记录象声词的文字供给了潜在的条件。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元曲象声词的构词法相当独特,它自身就具有一些其他词类所不具备的修辞功能,因此,在记录和表现这类词的汉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象声词上述的某些特点的延迟。就元曲象声词而言,它第一个文字使用特点是多用假借。元曲象声词在确定意义上就是文字对声音的纪录:人们根据听觉感受,从自己的语言中使用自认为语音最接近的文字来记录这个声音。在选择用字时,人们经常会使用一些语言中已有的字。这种处境我们称之为假借。元曲象声词文字上的假借现象特别常见。如:
(6)呼的关上栊门,铺地吹灭残灯。(《调风月》三)
(7)昨夜个银台上剥地灯花爆。(《三夺槊》二)
(8)我那么见忽地战马交,出的枣槊起,飕的钢鞭重。(《单鞭夺槊》三)
例(6)中的“铺”摹拟的是吹气灭灯声。例(7)的“剥”摹拟的是灯花爆破声。例(8)的“出”摹拟的是挥槊声。它们都作象声词。而“铺”、“剥”、“出”它们本身都是有实义的词。如:
(9)住的是灰不答的茅团,铺的是干忽刺苇席。(《举案齐眉》三)
(10)把他剥了官职,仍旧中原一布衣。(《梧桐雨》三)
(11)自古道:出外做客,不要露白。(《朱砂担》四)
例(9)至(11)例中的“铺”、“剥”、“出”都是动词。它们都被借用为象声词。元曲象声词在文字使用上多用假借,这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进一步熟悉元曲象声词是有扶助的。如:
(12)八的顿开金凤凰,(扌蚩)的扯破锦鸳鸯。(张可九《柳营曲・闺怨》)
(13)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时令,我每安置些酒果。(《望江亭》三)
其中,第(12)例中的“八”就是象声词。“八”摹拟的是开锁声。例(13)中的“八”那么为数词。《汉语大词典》对作为象声词的“八”未收。
元曲象声词的另一个文字使用特点是一词异写、音无定字。李申(1995:172)指出:“象声语词,一词异写,音无定字”。对于元曲象声词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是字形不定,即对于一个音响的摹拟,我们可以选用形体不同的字来表示。如:摹拟快速发出的一连串的声音:一留兀刺、一溜兀刺、壹留兀渌、亦留兀刺、一六兀刺、咿呖呜剌;摹拟马蹄着地声:屹登登、屹蹬蹬、圪登登、圪蹬蹬、吉登登、吉蹬蹬;摹拟物体摩擦声:磕擦擦、磕叉叉、可擦擦、圪搽搽、圪擦擦等等。
假设进一步考察就会察觉,记录象声词的字的选择并不是完全任意的,它至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可以用来记录象声词的不同的字在读音上要一致或相近。
其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智慧农业项目合作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合同7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厨师食材采购与成本控制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研发中心聘请兼职劳务合同4篇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货款合同退款及知识产权保护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排水管道安装与水质监测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药研发成果转化与应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投资理财顾问委托合同3篇
- 2025版特色商业街区门面店装修施工合同2篇
- 2025年度民品典当借款合同标准化文本4篇
- 有砟轨道施工工艺课件
- 两办意见八硬措施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宣贯学习课件
- 40篇短文搞定高中英语3500单词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九章 统计》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 儿科护理安全警示教育课件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
- 国家中英文名称及代码缩写(三位)
-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培训
- 液晶高压芯片去保护方法
- 使用AVF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查房
- 拜太岁科仪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