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PAGEE1-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为迎接物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把握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促进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中央、省、市领导关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至2015年。一、发展背景与现状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特定物体与网络(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电网等)及存储集控系统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与自动控制,以实现对特定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被誉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代表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望成为下一个突破万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一)发展背景1、世界主要经济体大力推进物联网经济战略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新的驱动力,世界各国纷纷寄希望于技术革命来实现全球经济发展再平衡。在技术领域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在此背景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以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对“智慧地球”构想提出积极回应,并将其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日本和韩国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U-Japan”、“U-Korea”战略,着力于发展泛在网及相关产业,2009年10月韩国又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进一步明确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此外,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在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紧部署物联网经济发展战略。2、我国将物联网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研究,目前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国家。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调研时,首次阐述了“感知中国”新理念,要求“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2009年11月,温总理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明确将信息产业列入下一阶段我国重点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要着重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目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多部委也在加紧研究制定物联网技术及产业发展规划,推进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积极为物联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宏观环境。3、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培育和发展领跑全国温总理“感知中国”理念一经提出,就掀起了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热潮,其中以长三角地区发展热情最为高涨,各省市在规划制定、技术应用、平台搭建等方面领先全国。江苏省明确将传感网产业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并研究出台产业发展规划予以引导和扶持;无锡则举全市之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提出要建成中国首个“感知城市”,意图抢占国内物联网发展制高点。上海市已制定《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提出设立“上海物联网中心”,实施十大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我省也正在积极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有望在年内正式出台。4、我市将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助推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面对“后危机时代”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日益趋紧的资源要素制约,杭州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不断暴露、激化,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物联网产业是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具有市场前景广、综合效益好、产业带动性强、战略地位突出等特点。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我市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认识,充分发挥杭州优势,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推进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切入点和打造“天堂硅谷”的重要抓手。(二)发展现状我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位处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在产业基础、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网络资源等方面已形成一定领先优势,为下一阶段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企业起步早,产业发展基础好位于我市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等企业是国内较早涉足物联网领域的企业,这些企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起步早,已形成一定先发优势。截至2009年底,我市已集聚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近80家(其中上市企业超过5家),年产值超210亿元,基本形成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再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服务的产业链体系。其中,我市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与终端设备制造以及传感元器件设计制造等物联网前端领域已形成初步优势,汇聚了20余家相关企业,年产值超60亿元;主营业务涉足物联网网络集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以及网络运营和信息服务领域的企业有30余家,总体收入接近50亿元,并涌现出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新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中瑞思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在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电网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上市企业。同时,我市还集聚了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全国领先的网络传输、存储、控制设备研发和生产制造企业;集聚了浙江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富有竞争力的软件服务企业。另外,阿里巴巴集团在2009年成立了云计算业务的新公司,开始涉足云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填补了我市在云计算领域的空白。此外,我市作为全国唯一的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之都等称号于一体的城市,拥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物联网基础产业基地,具备较强的信息产业配套协作能力,成为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坚实产业基础。2、技术起点高,产业发展后劲足我市集聚了一批在物联网技术研发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研究机构和骨干企业,在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系统集成等方面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截至2009年底,我市物联网企业已拥有相关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解决了传感器节点、网关设备等硬件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自主设计了cetc-Stack协议,是国内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的专业研究机构之一。浙江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持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EthernetforPlantAutomation)国际标准,并开发了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软硬件产品。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在交通、医疗和建筑智能化领域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同时,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在杭高校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软件专业学科和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多个物联网技术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备较强的基础研究开发能力。另外,我市众多物联网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支撑。3、应用亮点多,产业化经验丰富我市物联网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在智能电网、节能减排、安防监控、环境监测等领域成功实施了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积累了一定技术应用和服务经验。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与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建筑大楼能耗监测系统,也已在省内15个酒店建筑中应用;杭州中正生物认证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将嵌入式指纹识别感应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金融机构门禁门锁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识别设备供应商;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微功耗远距离射频识别产品已应用于省内监狱服刑人员生命体征监控、定位系统领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射频电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绿野千传”天目山森林生态保护项目已进入实地部署阶段,实施成功后,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实际部署的民用传感器网络平台。4、运营商谋划早,网络基础扎实我市已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不断推进中的3G通信网络又为物联网信息传输增添新平台。另外,我市数字电视网络建设领先全国,是我市网络资源的又一大优势。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在国内率先构建由宽带互联网、无线宽带城域网、数字电视网、视频监控网为一体的基础网络平台,并已成功推出“全媒体华数眼”、“华数家庭智能终端”、“全媒体智能检索”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服务产品,已具备大规模物联网运营能力。但从物联网产业发展进程而言,现阶段物联网产业发展尚处于初创期,仍存在发展路线不清晰、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商业模式不成熟等产业共性问题。我市物联网产业虽然起步较早,具有一定领先优势,但企业分布相对较散、规模总体偏小、产业体系仍未培育完整。若不能有效破解这些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围绕打造“天堂硅谷”和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培育为主线、示范工程实施为牵引、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公共平台建设为支撑,着力推进网络建设、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三位一体”协同发展,逐步完善融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将我市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物联网技术应用城市和产业化应用好、专业化水平强、市场化程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经济强市,开创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蓝海”,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及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二)基本原则1、坚持网络建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三位一体”原则依托我市现有网络基础优势,整合多方网络资源,构建覆盖广、成本低的物联网基础承载网络体系;坚持应用为先、以用促产,落实物联网试点示范工程,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参与,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标准、汇聚人才,蓄势向外拓展,推进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2、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引导和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突出政府顶层规划,增强政府资源整合、政策制定、服务企业等功能,营造优异支撑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积极性,鼓励探寻适宜商业模式,构建产业发展的“自主生态系统”。3、坚持高端切入与技术标准化相结合原则引导优势企业切入物联网产业发展关键核心领域,积极突破核心技术环节,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迅速抢占产业化发展制高点,主导、参与制定物联网标准体系,吸引企业进入物联网产业发展领域。4、坚持内源型发展和外引型发展相结合原则注重内源型发展,鼓励现有企业勇于创新,扩大经营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合作机制,主动开展跨区域技术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国内外物联网领域优势企业与研究机构来杭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产业化及市场拓展。(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2年,在示范应用、核心产业、关键技术以及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率先将我市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物联网技术应用城市,初步形成年产值达500亿元的物联网产业群。力争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年产值超1000亿元,物联网技术融入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领域,率先将杭州打造成产业化应用好、专业化水平强、市场化程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经济强市,显著提升杭州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2、具体发展目标——产业规模。力争到2012年,全市物联网产业实现销售产值500亿元,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年均增幅保持在30%以上。到2015年,全市物联网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其中市物联网产业园高新区块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市物联网产业园余杭仓前区块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企业培育。力争到2015年,集聚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产业带动性和行业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2-3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并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技术研发。力争到2015年,引导国内外研发资源向我市汇聚,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超过20家,物联网领域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累计总量达到1000项。——智力支撑。争取五年内,引进和培养物联网创新团队50个。其中,“海归”创新团队20个以上,培养500名以上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物联网工程师,初步满足我市物联网产业化发展需求。——示范应用。率先在公共安全、医疗保健、生产与物流、大气环境监控等领域启动示范应用工程建设,力争五年内,在智能城市、智能生活、智能“两化”、智能环境监控等四类试点示范领域内实施示范应用工程50项以上,并推动标准化应用开发模式走向全国。(四)空间布局依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企业分布状况,坚持规模化、集聚化、协同化发展,以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和余杭仓前创新基地为核心区,其他主城区及萧山、余杭(除仓前创新基地之外)、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协同发展构成支撑区,以及临安、富阳、桐庐、建德和淳安等五县(市)构成拓展区,全力构建覆盖全市、产业链体系健全、配套能力强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网络,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一网三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格局(空间布局图参见附表4)。1、核心区——高新区、余杭仓前区块高新区以现有物联网企业为基础,结合“两强两优两新”产业发展战略,依托拥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发展优势,不断汇聚高端发展要素,努力打造融合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国家级物联网创新示范区,争取成为引领我市乃至全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区域内重点打造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高新区块)和杭州市物联网孵化园,力争从产业链和产业化应用两个方面协同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在高新区江南区块规划建设由东、西两区构成,总占地面积达2000余亩的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高新区块),其中长河路、江晖路、滨安路和滨康路之间区块和聚光科技、浙大中控所在区域以及滨兴路、滨安路、建业路和长河路之间区域为西区,江南大道、风情大道、月明路和江陵路之间区域为东区。西区以积极推进海康威视安防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落实海康威视生产和研发基地的搬迁入驻,逐步提升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产业化应用能力,打造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发展高地。东区积极筹建浙江物联网中心大楼,集聚一批物联网创新型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企业和研究机构,吸引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和系统集成方案提供商,引进一批物联网产业中介服务机构,力争将其打造成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地标性建筑。同时,吸引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生产、制造企业落户东区,逐步将东区建设成产业配套能力强、研发优势突出、技术应用特色鲜明、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物联网产业综合区。将位于高新区江北区块的东部软件园打造成杭州市物联网孵化园。围绕“培育无线传感技术,发展物联网经济,抢占绿色能源高地”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园区物联网企业集聚、配套设施完善等优势,积极推进和完善物联网技术和相关产品的展示、演示和试验平台建设,为广大中小企业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努力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创新型物联网企业的重要孵化基地。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余杭仓前区块)以浙江(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简称:海创园)建设为契机,以余杭仓前创新基地现有物联网相关产业为基础,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物联网领域优质研究院所和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着重发展面向物联网的软件产业、系统集成应用服务业、关键传感元器件和终端设备设计制造业,力争打造杭州物联网产业的西部创新基地。近期,积极做好已签约落户的南京邮电大学杭州三维无线与物联网研究项目、恒生电子等建设工作。2、支撑区——除高新区、余杭仓前基地之外的城区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等区块城区(除高新区外)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等要充分发现各自优势,以物联网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引进物联网相关企业、研究机构以及中介组织,与其他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形成密切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支撑和推动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西湖区。积极依托网络安全、软件、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创新人才集聚、企业创新能力突出等优势,围绕“一街两带六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园中园”、科技孵化器以及科技楼宇建设,在西湖科技经济区块、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集聚一批新型传感器、射频识别标签及读写器具、生物识别等传感、监测设备研发与生产制造企业,以及从事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食品溯源等领域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实施企业。下城区。围绕“两区多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架构,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区内优越的通信网络、商务环境和旅游资源,以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等通讯服务业巨头为龙头,结合武林商圈丰富的商业资源,利用二维码技术、3G技术,积极推进“3G武林”项目。同时,以下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发展平台,依托北部区域空间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发展以芯片设计制造、软件集成、物联网技术集成与应用等物联网产业。上城区。建设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来杭设立的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围绕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射频识别芯片、标签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产业,并进一步拓展产业链,积极培育一批监测传感元器件制造、系统集成开发以及系统运营维护企业。余杭区(除仓前创新基地之外)。加强与香港科技大学的战略合作,发挥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人才优势,围绕产业共性问题、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应用等开展集中攻关研究,积极开展在物流、环境监控、市政管理、旅游、医疗、农副产品食品安全及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示范应用,筹建物联网技术展示中心。同时,积极引导区内相关企业转型换代,研发生产物联网相关产品,发展物联网产业。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高教园区众多高校的技术、人才优势,推进区域内物联网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打造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以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为平台,不断吸引物联网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萧山区、江干区、拱墅区等地区。充分发挥当地物联网骨干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尤其是利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建设物联网产业特色园区,引导企业高端切入传感、监测元器件生产、制造领域,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带动上下游电子信息企业积极投身物联网产业。萧山区着力推进浙江移动通信TD产业园建设,以3G(TD-SCDMA)生产服务为基础,整合产业链资源,大力发展3G(TD-SCDMA)增值业务,同时吸引3G(TD-SCDMA)产业链企业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或扩大投资,打造集合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TD产业集群。准确把握工业、服务业领域对物联网技术的需求,着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行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将萧山区、江干区、拱墅区等地打造成物联网技术在工业、服务业领域应用的示范区、实验区。另外,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应结合江东新城、临江新城建设,重点引进和培育物联网企业。3、拓展区——其他五县(市)坚持协作化、差异化、优势化发展原则,支持五县(市)以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集聚区为核心,大力发展物联网相关产业,加强与核心区和支撑区在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领域的分工协作,积极融入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支持临安以科技城为平台,依托现有科研机构、高校和物联网软件开发企业,积极引导企业拓展在智能电网领域的经营业务。支持富阳打造银湖物联网产业园,以现有信息产业为基础,积极培育物联网产业。鼓励各县(市)利用“两化”融合以及“数字城市”、“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深入推进的契机,不断开拓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尤其是在工业控制、农产品与名特优产品溯源、现代物流、智能电网、森林生态安全监测等领域,利用各自优势进行重点推进。4、三区联动,形成物联网产业化推进网络明确三大区域发展重点及功能定位,突出发挥高新区作为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支撑区的支撑配套作用,引导其他县(市)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融通合作的物联网产业化推进网络,打造富有杭州特色的“一网三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格局。三、实施“智慧中国•智能杭州”4433工程通过政策支撑、创新驱动,积极实施“智慧中国•智能杭州”4433工程,重点推进四类试点示范项目、着力提升四层次重点产业领域、全力突破三大核心关键技术、积极构建三大产业公共平台,积极创造和拓展有效应用市场、抢占和攻克关键技术制高点、打造和完善物联网产业链。(一)重点推进四类试点示范项目以服务“数字城市”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为落脚点,围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构建和谐社会等关键主题,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自主建设与政府奖励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行涵盖城乡管理、百姓生活、工业信息化、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的试点示范项目。通过试点示范项目,构建产品、技术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拓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市场,壮大物联网产业、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打造物联网技术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的智慧城市综合体,打响“智慧中国•智能杭州”城市品牌。1、智能城市试点示范工程以打造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为目标,将物联网技术逐步渗透融入到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重点围绕交通、城乡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抓紧实施智能交通、智能城乡管理、智能公共安全、智能旅游、建筑节能等试点示范工程,抢占产业化应用的主动权。智能交通。利用传感技术、电子结算技术以及各类监控设备、显示设备,开发和实施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停车诱导系统、智能车库系统,打造杭州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实现智能化采集、实时交互路况信息以及车辆管理信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近期,加紧实施基于物联网的泛在交通智能感知和调度系统项目、杭州市道路停车自动收费优化提升项目、杭州公交二维码系统,积极联合相关企业、研究单位,开发全面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智能城乡管理。利用传感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进一步提升“数字城管”的信息化层次,实现更亲民、精准、敏捷、高效、全天候、全方位的城乡管理。智能公共安全。将智能传感设备、无线通信技术等运用到公共安防监控领域,先期重点在机场、学校、百货大楼等公共场所以及突发事件中运用物联网技术与系统,实现实时监控监测、人员定位、智能分析判断等功能,提升公共安全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保障城市安全。近期,重点鼓励网络运营商积极开发基于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的视频监控业务。智能旅游。结合杭州旅游城市发展,将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等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旅游景点信息管理、商场酒店信息管理、智能导游、电子地图以及特色名优产品防伪等领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服务,优化杭州商务、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杭州旅游形象。近期,积极推进“3G武林”、西湖景区智能监控系统、“感知杭州”旅游服务系统等项目,为消费者、游客提供便捷的智能化资讯服务,提升武林商圈的商务和旅游品质。智能建筑节能。将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与能耗计量设备相结合,实现对建筑能耗的分类、分项计量监测,对特定建筑用能进行精细化监管,为杭州打造低碳生态城市提供技术支撑。近期,鼓励运营商、物联网系统集成方案提供商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联合实施一批节能楼宇示范工程,展现物联网技术在推进节能、低碳领域的价值。2、智能生活试点示范工程围绕改善生活、方便百姓的目标,推动物联网技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优先选择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智能医疗保健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工程。智能家居。推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多媒体视频技术与家用电器、消防设备、医疗器械以及水、电、煤气、照明等有机融合,逐步构建智能家居环境,实现实时动态交互、在线监控、动态管理等功能。先期推进智能抄表系统和智能数字电视项目。智能社区。通过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电信网以及广播电视网相融合,整合运用到小区周界安防、车辆出入与停放管理以及社区医院、超市等领域,实现社区内不同服务体系之间的互联互通,打造便捷、舒适及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智能医疗保健。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电子病历、健康检测与实时监护等领域的运用,切实增强对特定人群生理特征的全天候监测和与医院的实时交互能力,不断提高远程医疗能力,提升医疗卫生系统的运行效率,减轻病人负担。近期重点推进小区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引导网络运营商积极开发面向特殊人群的实时监护产品与系统。3、智能“两化”试点示范工程以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节能降耗为主要切入点,不断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运用。重点推进智能电网、智能物流、安全生产与节能降耗以及食品安全溯源等试点示范项目。智能电网。将传感技术、工业控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多领域技术融合到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从电厂、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直至用户终端的智能化管理,实现实时监测和提前预警,减少和预防输电线短路、变电站遭不法入侵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保障运行安全。智能生产与物流。将射频识别技术、定位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相关的软件信息技术集成到生产及物流信息系统领域,实现对工业生产环节的实时跟踪、精准管理、智能控制,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物流成本,助推物流业走向高端服务业。近期在药品流通、快速消费品流通领域推进智能物流系统建设。安全生产与节能降耗。开发适用于危险产品生产、存储、运输等环节以及特殊工种、特殊岗位的无线传感自动识别、监测系统,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开发运用于印染、冶炼、化工等高能耗生产企业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优化系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食品安全溯源。将物联网技术与食品(饮料、烟草、药品)生产企业原有的生产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相融合,开发涵盖生产、加工、存储和运输全过程的食品(饮料、烟草、药品)溯源系统,快速、自动、准确地采集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对食品(饮料、烟草、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程监控。近期在乳制品以及饮料生产加工企业推行食品安全溯源系统。4、智能环境监控试点示范工程围绕生态监测、保护,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运用到无人维护、条件恶劣生态环境监测中,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实现生态监测、数据存储与交互,提高生态监测实时性、可靠性,扩大生态监测范围。重点推进水资源、大气环境监测、地下管网监测和森林生态安全监测试点示范项目。城市水环境监控。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对城区内西溪湿地、西湖、运河、钱塘江流域以及其他县、市(区)重点水源保护区域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动态跟踪保护,进一步减少和遏制水体污染事故发生。大气环境监控。将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与大气监测仪器设备相融合,实现对大气的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监测区域的气象状况,预警、预报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定点监测污染区域的发展态势。地下管网监控。将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相结合,实现对自来水、天然气等地下管网的在线实时监测,有效破解地下管网监测难题,及时、精确发现施工破坏、泄漏等不安全因素,提高地下管网运行的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近期重点实施杭州城市管网监控系统,提升地下管网监控能力和水平。森林生态安全监控。将传感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到森林生态安全监测领域,建立动静结合的异构传感器节点监控体系,完成林区生态信息大范围、深层次、全方位的采集、分析,实现森林生态安全的实时监控,准确及时地预测和报告森林灾害发生地及发展态势。(二)着力提升四大重点产业领域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结合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网络构架体系,不断完善物联网产业发展区域创新体系,高端切入、把握关键,积极抢先占据物联网产业制高点,带动物联网产业链体系协同发展。1、先进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围绕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抢先发展先进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及智能终端设备制造产业,提升物联网感知层信息获取能力,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关键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低功耗、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传感器设计、研发和制造企业,迅速提升高端传感器市场的影响力;着力推动卫星导航接受芯片、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的研发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积极引进和培育传感器核心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封装及规模化量产企业和研究机构,进一步提升芯片开发和产业化能力;加速基于CDMA2000、TD-CDMA、WCDMA的3G芯片的设计、研发、封装和规模化量产;大力培育高性能射频识别标签设计、封装及相应读写器具设计、开发和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引进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企业,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架、自组网、信息安全以及异型传感器接口标准化能力。引导和扶持企业依托现有研发基础,积极开发融无线数据通信、交易支付、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研发和产业化。2、网络传输、数据存储与分析决策领域围绕物联网网络层数据传输、存储、处理以及控制等环节,优化提升大容量数据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软硬件产业,培育物联网网络关键设备制造及服务企业。重点扶持3G、软交换等下一代网络传输技术与设备研发、制造企业;扶持和培育大容量数据交换和存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进一步巩固我市的领先优势;针对试点示范工程建设,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积极尝试大容量数据交换和信息安全、测试中心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异构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开发企业和研究机构,进一步壮大我市在分布式计算、模糊识别等智能数据挖掘、分析领域的话语权。3、物联网系统集成及标准化推广领域围绕物联网应用层关键技术,立足已有产业基础,把握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探寻适宜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物联网系统集成产业。重点突破物联网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提供、网络运营以及信息服务等物联网相关高新技术服务业,全面提升在智能城市、智能生活、智能“两化”、智能环境监控等领域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开发能力;结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物联网系统应用开发的标准化工作,开发可“复制”商业化运作模式;大力培植物联网领域操作平台软件、中间件软件的开发、设计企业和研究机构。4、关键支撑领域围绕物联网产业链体系建设,培育和孵化一批支撑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开发的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纳米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开发物联网产业化应用所需的支撑技术和关键产品、设备,巩固物联网产业发展支撑基础。(三)全力突破三大核心关键技术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是我市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产业政策扶持的着力点。立足我市现有技术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借助优势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和研究基础,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关键制约瓶颈,努力掌握核心知识产权,迅速占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高端环节。1、物联网节点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重点围绕关键传感元器件、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着力突破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制约瓶颈。重点研究开发微纳传感器、执行器核心元器件;研究开发卫星导航接受芯片、无线传输控制芯片、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等关键传感芯片,着力推进产业化;着力突破基于温度、湿度、压力、重量、流量、加速度等传感、监测设备的嵌入式微控制技术,满足感知多样性、成本低廉、规模化应用要求;破解传感器节点能源供应难题,加快研究太阳能、电磁波、嵌入式微纳发(蓄)电研究和开发,增强节点的持续工作能力;研究、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架、自组网、路由/网关、数据协同处理以及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射频识别标签的低成本、远距离、大容量、高可靠性技术;不断推进多功能、易用、低成本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具的设计、研制。2、网络传输、大容量数据存储及智能分析处理技术围绕物联网网络层超大容量数据存储与高效智能数据聚合、挖掘、分析技术开展研发,抢占物联网网络层关键技术制高点。重点研发异构网络互联互通技术,加强云计算技术的研发,提升网络数据处理能力;研究开发调制方式多样、能适应复杂使用环境的网络通信技术;开发大容量数据存储、高效率传输设备及数据压缩、传输、处理技术;开发快速、高精度、高效率数据挖掘、比对分析算法与模型。3、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关键软硬件技术加强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及中间件开发与产业化,推进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化;加强各层次数据接口信息交互的标准化研究;加强应用管理、服务软件以及信息服务平台技术的开发力度,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开发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物联网增值服务技术及相关业务。(四)积极构建三大产业公共平台发挥已有基础优势,着力搭建网络基础、技术、资源等虚实结合的产业公共平台,支撑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1、物联网网络基础平台构建“1+3”基础网络平台。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引导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积极参与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推进基础网络资源优化整合,构建包括广播电视网和三大通信网的“1+3”开放式基础网络平台,扶持和鼓励高速率和低能耗的光纤到户、光纤到楼、光纤到园的高速边界接入网络的应用和普及,进一步加强热点区域的WIFI和3G网络的覆盖深度和无缝融合,进一步增强我市物联网网络基础。充分发挥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在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融合的先发优势,引导其集中力量尽快构建涵盖广、成本低的物联网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资源整合优势,鼓励其在杭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业务。设立物联网信息中心。支持网络运营商、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方联合搭建物联网信息中心,构建综合性物联网数据共享、交换和测试平台,为物联网相关企业和用户提供数据接入、数据处理以及系统测试等多项服务,并积极制定物联网技术标准,支撑物联网各领域应用业务的快速落地运营。2、物联网技术创新支撑平台组建中国电科(杭州)物联网研究院。根据“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原则,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物联网相关研究机构为核心,鼓励我市物联网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建立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都具备国内一流水准的物联网产业研究机构。以中国电科(杭州)物联网研究院为核心,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加强物联网领域的科研、生产制造和产业化应用,积极主导和参加标准制定,推进技术产业化以及执行重大试点示范项目,支撑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组建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战略合作,建设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充分发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在物联网领域的综合技术优势,以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为核心,在微电子、微系统、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等相关领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并针对具体应用领域组织产业化开发,实施一批重点领域示范工程,努力建成国际前沿、国内领先,具备引领作用的国家级研发中心。组建港科大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以香港科技大学在余杭的先进制造研究所为基础,推进与港科大的战略合作,依托港科大的强大技术、人才优势,围绕物联网产业共性问题、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应用等主题开展集中攻关和推广。同时,以此为平台,利用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学资源,从事物联网国际化人才培训工作,并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组建南邮杭州三维无线与物联网研究院。支持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邮电大学合作,在余杭仓前创新基地设立南邮杭州三维无线与物联网研究院。充分发挥南邮在电子信息学科领域较强科研实力和基础优势,结合三维通信在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的研究与产业化基础,努力构建信息通信新技术研发及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带动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支持高校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建设。发挥在杭高校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物联网领域的科研实力,大力支持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射频电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开展物联网相关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支撑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发展。3、物联网信息和中介服务平台物联网技术交流中心。以网络运营商、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为主体,鼓励行业协会以及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围绕物联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检测和标准化工作,搭建立足杭州、辐射全省的物联网技术交流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交流中心,推进省内物联网技术交流合作,积极对接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会工作组,推动企业参与跨区域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物联网技术(产品)认证测试中心。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抓紧筹建物联网技术(产品)认证测试中心,为物联网企业提供技术标准认证、系统测试、产品检测等服务,提升物联网技术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四、政策措施(一)成立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挂帅,市经委牵头,联合市发改委、建委、旅委、信息办、财政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成立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产业发展,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成立物联网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覆盖技术、经济、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国内外物联网知名专家,组建市物联网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就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提出建议,并就有关前瞻性的技术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证,为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二)推进园区建设,促进集聚发展重点推进物联网核心园区建设。抓紧编制核心区物联网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核心区物联网产业的有序、快速发展;发挥园区内现有骨干企业的品牌效应,结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国内外优势企业向物联网产业园集聚,打造涉及研发、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涵盖传感器、关键控制芯片、嵌入式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以及相关配套设备等领域的完整物联网产业体系;通过大力实施试点示范项目,加强网络运营商与物联网产业园、物联网孵化园之间的战略合作,提升网络基础、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积极培育产业链协同发展和产业应用优势。支持各区物联网特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抓紧落实各区物联网特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各地产业发展实际为基础,引导物联网特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走差异化、协同化发展道路;结合当地信息化建设实情和有关要求,积极鼓励物联网特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内企业积极投身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快速提升物联网企业的商业化开发能力。(三)加强企业培育,完善产业体系加强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突出龙头带动作用。抓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为大企业大集团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引导成长型企业发展成大企业集团;推动物联网企业之间开展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助推企业高端切入、延伸产业链,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创新招商选资工作,吸引全球知名物联网企业来我市投资、合作,提升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层次,扩大国际影响力;搭建“央企合作平台”,营造良好条件,积极争取科技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产业化应用经验丰富的央企、国企来杭投资。加强专业化配套企业培育,完善产业化协作体系。以“瞪羚计划”、“雏鹰计划”实施为契机,集中选取一批特色鲜明、创新实力强、业务处于物联网核心领域的中小企业加以重点持续、培育,助推其快速迈上新台阶;引导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开展协作分工、交流合作,形成产业化协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园中园”、科技孵化器和科技楼宇建设,努力营造优异的创业创新环境,不断培育具有技术优势和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四)拓宽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扶持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物联网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建设、示范推广项目建设、物联网平台建设等。每年根据财政收支状况与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物联网专项资金规模预算,并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核、监管,确保有效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扶持作用。以专项资金为引导,市、区(县)两级财政资金向物联网企业倾斜,资助物联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人才引进与培养等。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申报国家创新基金、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集成电路专项基金及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基金、技改项目基金,以及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各类政策支持;积极组织物联网产业园、孵化园、特色园区、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申报国家级物联网创新示范区,争取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提升杭州物联网城市品牌;积极争取国家广电总局基于广播电视网的物联网示范项目落户杭州,完善物联网产业发展网络环境。推进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认真落实《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对风险资本的引导、示范作用,完善风险资本与优质企业、项目的对接平台,推动社会风险投资资本积极参与我市物联网重大产业化项目和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切实提高风险资本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风险资本投资积极性。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建立物联网领域拟上市企业库,积极帮助拟上市企业做好上市融资工作,切实推动物联网企业到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企业积极到海外市场上市融资;推荐和协助有条件的物联网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发展资金。(五)搭建推广平台,拓展市场网络输出品牌示范应用项目。积极打造品牌试点示范工程,提升全国影响力,积极争取承接国家级示范应用项目,并通过成功项目的推广与复制,打造具备杭州特色和优势的品牌示范项目,助推我市物联网产品和技术的市场拓展。打造产品和技术展示窗口。以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为平台,承办国家级“物联网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努力将其打造成国内重量级的物联网产品、技术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提升我市作为物联网产业领先区域的整体形象。搭建产业发展国际交流平台。每年在杭州西博会期间举办“中国(杭州)国际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鼓励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共同参与,并加强对外交流,提高论坛的国际化水平和层次;鼓励企业、研究机构积极承办物联网领域的高层论坛、年会,不断拓宽对外合作交流的渠道。建立供需对接交流机制。以试点示范项目为依托,建立公共服务领域重大应用项目的供需对接交流机制,增进政府各部门与物联网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引导企业技术开发,推动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六)构筑人才高地,强化智力支撑多渠道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拓宽政策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探索人才租赁、团队引进等多样形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中科院、中国电科集团与我市的战略合作,选拔优秀人才互派交流,提升其为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创新机制,积极开展与国外物联网领域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联合攻关,提升运用全球技术创新资源能力,不断吸引国际团队来杭创业、合作交流。积极鼓励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向国家教育部申请设立物联网相关本科专业,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系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取股权、期权等方式激励高层次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严格落实我市关于高级人才的各项优惠和奖励政策,在创新创业启动资金、住房优惠、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继续创造富有竞争力的条件,为高层次人才在杭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七)推进联盟合作,整合多方资源筹建杭州物联网产业战略联盟。由政府推动、核心企业牵头,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网络运营商、中介组织以及产业用户等多方参与的杭州物联网产业战略联盟。通过联盟,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资源整合作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业化推进主体作用、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源头作用、应用部门的市场牵引作用,以及网络运营商的网络支撑作用,相互支撑、有机结合,推动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提升物联网项目系统集成能力;通过联盟,加强与全国各地物联网产业联盟、协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推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完善与统一工作。组建物联网大学联盟,实施人才联合培养计划。积极鼓励在杭高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软件等多学科领域的深度合作,组建物联网大学联盟。以物联网大学联盟为基础,提升各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联合攻关层次,推动大学联盟与物联网企业、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实施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将高校的基础理论培养优势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产业化应用实践优势相结合,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大学联盟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人才交流,逐步将物联网大学联盟拓展的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发挥物联网大学联盟对外学术交流的桥头堡作用。(八)突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专项政策。适时出台我市关于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扶持重点、扶持资金、具体政策措施予以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确保规划的顺利推进和严格实施;各区、县(市)依照物联网空间布局,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指导当地物联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大土地支持力度,在符合用地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物联网“智慧中国•智能杭州”4433工程项目用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奖励,充分调动和吸引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保障我市物联网产业的高水平发展;加大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在试点示范工程和财政资金招投标项目中,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土产品和服务。加强行业统计管理,做好统计咨询服务。明确物联网行业统计范围,建立并完善行业统计制度,加强行业统计调查和分析,定期发布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报告,并建立物联网企业信息库,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情况,为企业和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行业信息服务。附件:1.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新增项目征集表2.物联网技术攻关项目一览表3.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一览表4.物联网公共平台建设一览表5.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空间布局示意图附件1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新增项目征集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所属区县市计划总投资(万元)起止年限预计经济效益(万元)销售收入利润税金1数字安防监控核心产品及解决方案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2500002010-2015650000150000500002生产安全(着眼于全社会生产安全领域的重点应用、重点行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五十二所滨江区500002010-20152000003000080003生产安全领域物联网应用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350002009.6-2015.122041152123293994三网融合—综合业务平台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150002010.10-2015.12600001200024005物联网--基于渠道整合的综合金融服务交易平台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103032011.1-2016.150000439848306东信软件电信级OSS支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杭州东方通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滨江区38002010-201320000570013007城市级智能交通全集成综合管控与指挥系统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35002009-201725000800018508BRT快速公交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40002009-201740000875419209面向物联网的医院综合移动智能系统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40002009-2017450009200200010新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滨江区50002010-2012600007000300011环境监测传感网产业化项目及示范工程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450002010-2012180000480001620012饮用水安全在线监测传感网产业化项目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160002010-20121050009500320013物联网安全监测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350002010-2013150000420001350014近红外感知农业领域示范工程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50002011—2013160004500140015基于物联网的三表合一智能网络管理系统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80002010.9-2013.9300005000300016B/S结构的物联网综合应用系统杭州威力克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滨江区50002010.5-2014.430000120050017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杭州中正生物认证技术有限公司滨江区35002011-2014500060045018基于自主芯片、RFID、传感和多媒体融合的安防监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爱威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滨江区60002010-201340000350060019基于智能载波芯片的电力集抄装置系统杭州新世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50002009.9-2012.8220002500134020电力配网实时数据采集及生产指挥调试平台杭州新世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滨江区24202009.9-2011.8109684286216921支持卫星导航和手持移动电视的多模多频射频套片杭州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滨江区80002009.10-2012.940000100050022基于二维条形码识别技术的贝因美物联网技术研究及应用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贝因美母婴营养品有限公司滨江区50002010-20131000006000200023LED照明产品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滨江区260002009-2014300000160014002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住宅信息化控制平台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滨江区50002010-20122000090060025高性能超高频RFID阅读器开发及产业化杭州物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滨江区10002010-201210000200040026食品安全与溯源系统杭州物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杭州市农业局,农产品物流中心滨江区15002010-2013200005000100027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车辆电子牌照及管理系统杭州物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滨江区10002012-2014500010002,0028高速列车传感控制网专用芯片研制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滨江区20002011-201360003500200029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状态和实时交通流量同步信息采集系统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滨江区65002011-2013300003000140030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列车车载感知网络网元设备研制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滨江区80002011-2013100004500220031工业用智能阵列传感器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滨江区45002011-201365002500160032面向智能化高速列车的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滨江区100002011-2013500008000500033物联网数据安全平台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滨江区100002010-2014400007000200034实时监控与数据交换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滨江区10002010.01-2013.1250008009035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运行管理模拟平台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滨江区16002010.06-2013.124000120040036中控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综合管控系统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滨江区10002009.03-2011.09300080010037污水处理厂生化反应节能优化控制系统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滨江区10002010.01-2012.1255007006038公路隧道控制策略的研究与仿真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滨江区8002010.01-2011.1220008009039基于优化控制技术的医院节能系统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滨江区10002010.01-2012.063000100050040浙江省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杭州首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省林业厅下城区60002005-20101500080012041基于RFID的智能建筑设备综合管控系统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城区20002010.12-2012.124000092015442汉鼎智能家居综合管理系统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城区10002011.3-2013.3300004607643IOT智能道路和停车诱导系统杭州物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城区15002010-2015150001500100044IOT设备集中监控系统杭州物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城区10002010-20151500050030045IOT智能建筑节能以及光伏逆变监测管理系统杭州物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城区15002010-2015150001500100046集成传感器的微型低能耗RFID标签研发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余杭区10002010-201320000200080047轮胎压力检测系统的研发与制造杭州万通气门嘴有限公司余杭区100002010-2015100000230001050048微网/智能小区试点工程项目华立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余杭区50002010-201410000018000315049电能汽车交流充电桩及管理系统华立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研究院电工研究所余杭区30002010-20128000010000225050电能综合业务系统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华立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余杭区20002010-20127000014000315051智能物流和智能导航智能终端项目杭州新三联电子有限公司杭州求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余杭区18002009—20132000045030052无线传感器杭州美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湖区30002009-201235000120035053物联式楼宇火灾决策支撑系统浙江广厦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湖区120002011-2015200000500003500054基于RFID技术的医药物流平台浙江富丽科技创业有限公司西湖区7002011130030015055融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无线传感网关浙江欣网卓信科技有限公司西湖区10002010.9-2012.8100001604556基于物联网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杭州汉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湖区10002011-201380004544657杭州市物联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上城区40002010-20152000039058城市交通智能实时路况导航系统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上城区30002010-201230000271.559基于智能标签的无线巡检的平台服务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浙江鸿程上城区10002010-2012100009060餐饮业油烟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上城区10002010-20111000077.461城市客运3G无线视频监控调度系统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浙江信产、杭州竞天、杭州思略上城区18002010-20122000019262小区居民电力远程自动集抄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浙江八达、浙江恒业、杭州海兴上城区30002011-20123000032063社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管理系统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浙江鸿程上城区10002011-2013150006064RFID电子标签杭州中瑞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城区500002010-2015300000200001000065物联网水、气、热、电表抄表系统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拱墅区250002011-2015350003500250066物联网人员定位系统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拱墅区10000100075067物联网楼宇节能系统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拱墅区10000100075068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拱墅区200002000150069物联网环境监控系统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拱墅区5000500370PPAGEE30-附件2物联网技术攻关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年限(年)投资规模
(万元)主要内容产品/服务应用领域1安全与节能综合状态检测技术研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2010-20112000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检测及基于故障类别的修复机制,面向局部能量分配的密集可移动无线传感器路由机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短距离、自组网、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通信功能。制造业、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国防等领域。2智能医疗保健管理系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2010500研究开发将微弱电信号导入人体技术,测出人体不同信号组合下的电阻抗值及相关的皮下介电数值,通过网络传输,将被测人员的体能指标传输到远程专家诊断系统,向被测人员提供实时监测、诊断服务。特殊人群医疗卫生保健服务。3钢支撑应力监测系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2010500研究开发由监控中心服务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调器、路由器、采集器以及应力传感器组成的智能监测系统。隧道、桥梁、高架等重大建设工程安全监测。4家庭/小型商铺智能安全系统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0-20113000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联网平台技术,开发能将火感、烟感、煤气以及视频、红外、震动等各传感器信号接入并进行分析、存储、报警的综合型智能设备和相关联的联网平台。安防报警服务领域。5智能交通解决方案项目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0-20117000整合地感线圈、雷达测速、视频抓拍、智能分析、流量统计、卫星通讯、GIS技术、3G无线通讯等多领域技术,开发城市的交通系统的监控、智能交通调度、实时信息发布、实战指挥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实现实时感知城市交通状况以及停车位的空闲情况、特殊车辆的运行状况、集成信息发布、应急预案、决策系统、警力指挥等功能,优化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城市综合交通智能化建设领域。6基于3G无线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0-20122000实现3G网络下视音频无线传输终端的研发。安防监控领域。7物联网M2M运营支撑平台中国移动杭州分移动2010-2011500建设以中移动WMMP协议为接口规范标准的物联网M2M运营支撑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物联网终端数据管理、终端监控、终端维护,以及应用消息转发、EC应用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行业和家庭应用领域。8手机市民卡(城市通卡)项目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2010-2011500基于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通过市民卡账户及城市通卡钱包进行消费、充值、转账、查询等电子商务操作。主要功能:手机刷卡、手机充值、手机购物、手机资讯。电子商务支付领域。9校园一卡通项目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2010-20111200基于移动用户的手机终端,以非接触技术为基础,将手机与校园非接触智能卡、公交卡融合,校园内部可通过“刷手机”实现校园门禁、考勤、消费等应用,校园外部可通过“刷手机”实现乘坐公交车、地铁、租赁公共自行车、泊车等应用,同时将用户消费、充值、余额等信息以短信方式告知用户。高校。10城市交通智能实时路况导航系统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2010-20115000基于城市道路路口视频抓拍、车载GPS的流量智能分析、GPSone卫星导航、多媒体GIS技术和3G无线通讯等多领域技术,开发城市交通的智能实时路况导航服务,通过集中的信息发布和个体的终端指引,为车主和道路上的车辆行驶、应急指挥、警力调度等提供决策依据。智能交通领域的交通行业。11基于智能标签的气瓶综合追溯管理系统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2010-20113000利用RFID、GIS、3G无线通讯技术,构建气瓶的充气、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以减少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性及安全隐患。智能环境领域的燃气行业。12餐饮业油烟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2010-20115000通过自动采集和分析餐饮业油烟排放数据,实现餐饮业排放的达标控制,并为餐饮企业提供相应的运营数据以强化管理。智能两化领域的餐饮行业。13物联网环境监测项目聚光科技(杭州)公司2011-201225000发挥物联网协同感知的技术特点,结合MEMS、生物传感技术,将研发新一代环境网络传感器,解决国家环境领域污染源监控、污染治理、环境事故处理等方面问题和挑战,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环境、生态监测领域。14物联网安全监测项目聚光科技(杭州)公司2010-201235000通过对光纤传感、生物传感、MEMS技术的研发,开发出一系列的新型振动、应变、温度、气体传感器,应用于城市的建筑健康状态监测、工业过程安全监测、重大危险源监测、重要设施的周界安防等领域。建筑健康、工业安全、周界安防领域。15杭州市物联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国家软件基地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2010-20112000利用滨江高新区国家软件基地的服务器,建立物联网数据中心。信息公共服务。16年产3500套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项目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4450通过建设生产线、试生产、完善产品工艺并提高成品率,达到160×120分辨率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规模化生产。红外热像仪的核心部件生产。17杭州物联网数据交换平台系统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2010-20111000利用数据加密、网络安全、海量数据搜索、ID地址生成与认证、可靠性控制技术,联合杭州市主要物联网企业,构建杭州市物联网数据交换平台系统。信息公共服务。18基于智能载波芯片的电力集抄装置系统杭州新世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0-20125000研究开发电力载波芯片、数据集中器、数据采集器以及集抄系统软件。智能抄表领域。19建筑节能的智慧阀门及产业化项目杭州哲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2012500建立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节能通用解决方案,实现阀门之间以及阀门与其它物联网结点之间相互通讯和数据共享。建筑以及制造业节能领域。20天夏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杭州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10600创新信息实施采集传输手段,利用传感网络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物联网技术手段替代人员信息采集、检查和核实。数字城市管理领域。21统一身份认证平台(UIAS)浙江维尔生物识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0800利用指纹终端指纹传感技术实现组织内部人员出入、系统登录、文件资料管理、物品管理等领域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实现组织系统综合应用简约化、系统化。电力、医疗、电子政务、金融等领域。22现代物流云计算中心传化集团有限公司2010-20152000开发基于3G移动通信、射频识别技术、虚拟服务器的第四方物流平台,实现对车辆货物信息交易、停车、会员诚信、电子交割、定位跟踪等的智能化管理,用信息化手段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物流行业。23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能源供应系统杭州市电力局、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0-20111000重点研发电动汽车电池管理芯片、电动汽车定位技术,实现感应器与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池等各种电动汽车能源供应体系有机融合,达到对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和运行服务网络有效综合管理的目的。新能源汽车行业。24供应链智能化提升项目传化集团有限公司2010-20123000开发针对医药、化工企业需求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智能管理平台,整合ERP、WMS、TMS和CRM以及电子采购平台系统,实现各系统的信息共享,并通过无线识别和读取追踪化工产品的流向,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市场响应能力和客户满意度。医药、化工行业。25大容量数据存储服务器及系统杭州信核数据科技有限公司2010-2012700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软件产品和数据存储硬件设备,整合不同模块功能的软件和不同功能、容量的存储硬件设备及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存储、信息安全。
附件3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一览表工程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08月东莞银行韶关分行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1年中国键盘机用胶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扣压橡胶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黄光安全灯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小厨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鞋类塑料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互移式激光雕刻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国家电投广西核电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鹰潭市文旅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湘潭城乡建设发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考字音字形练习题(含答案)-字音字形专项训练
- 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记录内容范文
- 常见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流行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
- CTD申报资料撰写模板:模块三之3.2.S.4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 植入(介入)性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 (正式版)JTT 1482-2023 道路运输安全监督检查规范
- 围手术期血糖的管理
- 2024年度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培训课件
- 2024年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项目七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
-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