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互联网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卢香宇六盘水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通过探讨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我国于1994年3月被获准成为国际互联网成员,1995年开通互联网,其后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截止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3.84亿人,网站达368万个,博客1.8亿,其中18受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影响,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技术上的进步,而且在深层面上塑造了全新的生存形态和生活形态。而与之相应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变更及其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影响,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引发了深刻而广泛的讨论。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甚至断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互联网络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给高校思想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也带来了深层次的挑战。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中央16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新世纪、新阶段,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晕要渠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趋利避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影响的网络时代特点(一)网络的全球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网络足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网络文化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时事政治、学习方法、就业信息等多重服务。这些数量巨大、来源广泛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资源和视野,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及时,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但同时,网络具有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使它不受地域、宗教、身份、国界等限制,而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存两方国家手中,他们往往利用这个优势,打着“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的旗号,在网上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一些富有煽动性和引诱性的观念容易误导青年学生。另外,网络文化存在着不同阶级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共生共存,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相抵御一大学生几乎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地接触任何一种思想文化。这些给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信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困难。(二)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多媒体仿真画面,人们可以通过任何一个虚拟的名字、性别、年龄等登录某虚拟的社区,与其他成员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有别于我们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其隐蔽性给人们充分提供了真实展现自我内心世界的空间。也正是由于这种隐蔽性,“现实社会”中一些被恪守的道德准则在“网络社会”中就变得不那么具有约束力,有些大学生在上网时就可能出现放纵自己言行、忘却社会责任,甚至丧失道德感的豌象。同时,有些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忽略真实世界,逃避现实,不愿与人交往,对他人缺乏信任,对集体漠不关心。一份对在校大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表明:痴迷于网络的学生往往容易变得冷漠、无情和自私,既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他人。(三)网络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网络文化旱现出的形式是复合的,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精神活动都可在互联网上聚合、交流、尽情发挥,共同推动网络文化创造性地发展、互联网上个体的每一个代号、每一次交流都是个体本身所创造的一件作品,都充分地反映了个体的个性特征,这就是网络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因此,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体现差异性,富于针对性,增强灵活性。二、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一)、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正面影响网络可以开阔大学生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和网络资源,促进学业的发展。此外,由于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不但成为大学生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教育的空间。如借助网络虚拟空间,开展广泛的对外交流。利用网上BIBS、聊天室等方便快捷的渠道发布信息,在网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并可在较广泛的范围内与同龄人对话,与社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对话。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社会化。同时,由于网络交流的匿名性,可以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大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流,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了解。1.网络带来了教育方式的改变。大学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从广义来说,学习也就是知识的传播、信息的传递。求新、求快、求奇的大学生追求知识的特点,网络本身的特性可以极大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信息的实效性进一步突出,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传播的时空限制已基本消失,信息交流意义上的“地球村”正在形成之中。网络正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随着电脑普及程度的提高和互联网技术的拓展,新的教育方式也正在逐步形成,传统的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因为具有强制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捕捉知识的主动性大打折扣,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网络教育因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会使更多的学生愿意通过网络来接受知识和观念。现在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的开放教育系统正在形成之中,作为制度性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的部分社会职能会由网络来承担,目前,网络学院的学生已经在多所大学开始学习。可以预见将来通过网络完成学业、掌握生活技能的会大有人在。2.网络带来了交往方式的改变。网络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交互性,它不仅是一个信息的载体,作为媒体,它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各种各样的读者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使读者间可以直接交流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个人有了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目前在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渴望与人交流,有自己的交友空间,但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走出家门在交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苦恼。在大学生心理障碍中,人际交往的恐惧和烦恼几乎超过学习方面。再者现代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爱好各异,加之学分制的实行,传统的班组概念越来越弱,每个人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生活和空间,对待朋友既希望他能招之即来,同时有时也需要挥之即去,“君子之交淡如水”已是越来越多大学生追求的境界。网络上的隐蔽性、不担负责任正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交友需求。用一个代号,一个化名,可以在网上广交朋友,与朋友交谈既可以推心置腹,又可以恣意调侃,需的世界抒发情感,交流思想,派遣空落。3.网络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国内多项调查显示,获取信息、聊天、下载软件、玩游戏和购买是上网的六大主要内容。网络交友、网络文学、网络旅游、电子商务等概念层出不穷,以共同的网络倾向为基础的网上俱乐部、网友联谊会、网上社区孕育而生。在将来,网络将成为生活的必须,大学生无疑会成为网络中最自由的畅游者。4.网络带来了成才方式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将为大学生的创业和成才提供更多的机遇。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产业像计算机网络这样激发起年轻人极大的创业热情。近几年,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一大批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动,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规律,首次创业的年龄普遍在20岁左右,甚至更低。更重要的是,创业的成功和经历,使他们改变了对成长的传统看法和判断依据,注重的不仅是文凭和学历,更重要的是头脑和技术。网络像一匹黑马,闯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并将伴随他们一路前行。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网络也是如此,它带来无限信息和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2.2.1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方面(1)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使文华作为无形的资产扩散到各地,使每个网民受益,达到“文化增值”的作用,也显示了文化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知识和探究未知的信心。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摆脱了知识的权威的从众心理,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2)便于大学生产生协同学习的观念。协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学习。利用互联网所构成的协同学习环境,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不受地域的限制,好比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实现指定内容的有效学习.同时网络还可以使教育者和学生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通过网络大学生还可以向教育者提出问题,寻求辅导与解答。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3)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节约学习时间。网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的资源,大学生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即能在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网络受知识的“滞后现象”,降低了学习成本,节约了时间。因此大学生为获得知识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也被减到最小,这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4)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越来越认为,虽然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却是依靠征服信息获得教育和知识的,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会成为一种趋势,表现在自主选课、自主参加考试、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等,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二)、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1.网络诱发学生的人格障碍和认知障碍。网络滥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构成危害和威胁,尤其是沉溺网络会引发学生的人格障碍和认知障碍。网络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大学生具有极大诱惑力。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自控力普遍较差。而网络具有极大的诱惑性,精彩的网络游戏,远距离的网络聊天,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让少部分自控力差的学生陷入网络的深渊无法自拔。大学阶段是人们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网络疏隔了青少年与外界的真实情感交往。长期的人机对话,易使大学生趋向于孤立、自私和非社会化,易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他人的幸福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同时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往往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部分学生因在网络交往中受骗上当而对现实产生怀疑、悲观和敌意的态度。而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则可能形成无情和自私的性格,产生紧张、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严重的甚至会患上“互联网综合症”,因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关系,导致孤独不安、情绪低落、冷漠不合群、责任感缺乏和欺诈心理,形成人格畸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随着在网络上广泛地接触和感受各种新观念、新信息及多向比较,大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得到很大的增强。通过反思,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克服传统思维方法的狭隘性,排除思维方法的片面性和简单化,克服思想观念中的保守成分,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这是网络带来的好处。但是,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生活、学习的便利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都会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1.西方思想渗透和文化侵蚀。网络是一个没有国界和地域的全新媒体,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特点。但是,网络语言环境、信息流量和价值判断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根据有关统计,互联网在语言使用上,英语的内容约占90%,法语的内容占5%,其他国家的内容占5%;在信息的流量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占95%以上,我国则不足1%。此外,在信息技术和软件投资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每年投入高达600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互联网上的大多数信息资源,继而形成了以少数发达国家的语言、思想和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这一体系所提供的信息也主要服务于少数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这势必对我国思想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形成新的冲击,不利于大学生接受和树立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正确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2.违法和不道德行为。由于网络具有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网民以“隐性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纵,他们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道德等约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目前青少年网上犯罪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和网络诈骗等案件逐年上升,而偷看他人私人邮件、查阅黄色图片和文字、发布不可健康信息等不道德行为也成为网络公害。3.色情信息。《中国教育报》记者以暗访的形式对一些城市的商业网吧进行明查暗访。在报道中,记者写到在一些聊天网站室里,中学生是绝对的“主力军”,其中高中生占大多数。登陆聊天室的中学生们主要内容就是和网上“恋人”谈情说爱,他们大多有一个浪漫时髦颇诱惑力的名字,如“我是美女”、“恋恋风尘”、“红颜知己”、“孤枕难眠”等等。中学生是大学生的后备军,可以想象他们走进大学,有着更加便利、自由的空间和条件,这些“网上恋情”将会继续进行的。在大学生中,沉溺于网上情海的人也是为数不少。在互联网上,要得到含有色情内容的图片、数字影像、文字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由于在某些国家,这些含有色情的信息(对年满18岁的成人)是合法的,所以提供色情服务的网站在网络上相当普遍。人们可以便利地在网站上下载色情图片、影像等。根据网络最著名的搜索引擎雅虎(Yahoo)统计,人们上网搜索最常用的是“sex”——性。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情感上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容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4.影响心理健康。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也会造成大学生逃避现实,人际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上网的大学生网民中出现的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网络迷恋症”、“网络孤独症”等现象在每一所大学几乎都存在,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为此而荒废学业的大有人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不仅如此,还可能扭曲大学生的人格,导致个人主义的倾向。面对网络社会这个人类自己开辟的新生存空间,面对它给大学生带来的一系列震撼和影响,只有积极应付,才能趋利避害。(一)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互联网上不但信息量多,而且传播速度很快,更新也十分频繁,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感受网络快速生活节奏的同时,也很容易沉迷其中,最终影响学业和心理健康。一方面,互联网以其自由、开放、无序管理,让黄色内容在网上大行其道,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这些色情信息的影响。为了寻找感官上的刺激,个别大学生整天泡吧,有些甚至开始沉湎谈恋爱、偷吃“禁果”,造成贻害无穷的后果,影响前途。另一方面,网上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大,使得部分在学生流连忘返,毫无节制地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通宵达旦地上网,以致荒废学业;有的高职大学生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倦怠。有的学生参与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上邀游,乐此不疲,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情迷意乱,从而脱离班集体和宿舍同学,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孤僻、冷漠、情感缺乏等症状,引起心理的失常、人格的异化。在笔者对本校上网学生的显示,有54.8%的学生认为网上交友会或多或少与现实中人际关系产生冲突,其中有19.8%的学生认为会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往往通过网络寻求理解,寻找归属感和成就感。他们将更多的感情投诸于“虚幻世界”,从而导致情感失衡,甚至引发心理问题。(二)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地导致大学生的社交能力退化互联网交友是当今的时尚,互联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传统的交往方式,人们很容易在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中交到各种朋友,使人们在互联网中得到情感满足。但当高职院校大学生迷恋于虚拟社会中的交流时,必然会忽视掉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而降低了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能力,网上交友高手也许是现实中有社会交往障碍的人。(三)导致大学生易患各种网络综合症,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北京大学生钱铭怡教授对大学生抽测的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6.4%的网络成瘾者。这些大学生一般主要使用聊天室、网络游戏等在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他们很少参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活动,借网络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上网时感到心理满足和快感、精神极度亢奋,下网后精神萎靡、感觉不快;上网时间过多导致情绪波动异常、抑郁和焦虑,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造成的损害,而现实生活和学习的不如意又无法逃避,导致他们精神压力过大,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2.2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因素(1)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是随着网络电脑不断地深入到千家万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美国心理学会曾对469名长时间上网的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网民中有6%的人患有网络中毒症。而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攀升,网络成瘾症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2)信息污染。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有骗子、小偷,泛滥着色情、盗窃、诈骗等。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黄色的信息垃圾中,给其心身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项调查表明,在被抽取的三千名中国大中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可见“网络黄潮”、“色情文化”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极大的摧残。此外,网络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非法盗取国家机密情报、散步谣言或恶意诽谤等。目前,有些大学生利用电子邮件敲诈香港富豪的事件以见报端。防范信息污染已成为国家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3)人际淡化。网络文化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个体只要进入网络,就进入了“人——机——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三)、大学生上网存在问题的原因1.与有关部门对大学生上网关注引导不够有关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成为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学校的相关部门对大学生上网并不十分关注,不去正确引导大学生上网,不去教会学生鉴别网上事物的好坏,甚至有些老师和管理干部至今仍不会使用电脑,更不用说上网了,这样的老师和干部又怎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待上网呢¡2.与大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及对网上污染抵制能力差有关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世界观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外界诱惑和吸引力没有抵制能力,导致有部分大学生迷恋网上游戏,一味沉溺于电脑娱乐彻夜不眠,难以自拔。更有甚者整天沉溺于网上黄色、赌博、恐怖暴力等内容,参与网上犯罪,传播消极的网上文化。给其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3.与校园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有关“双休日”及“五一”“十一”长假,使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越来越充足,而校园文化生活并未随之丰富起来。校园文化生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参加范围窄,这正好为大学生热衷上网提供了时间上的条件。4.与校园周边网吧不规范有关每个大学学校周围共有网吧近30家,其中有近半的网吧手续不全。有些网吧为了招徕生意而不择手段,对网民浏览色情网站听之任之;有的干脆教大学生找黄色网站或为他们提供黄色光盘,个别网吧甚至把淫秽站点设在桌面上吸引上网者。还有些网吧公然为网民提供含有赌博、色情、反动等内容的电脑游戏,这样不良网吧,对于抵制力差的当代大学生,无疑是具有大的诱惑力的,给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不一而足。上网聊天时常有颓废消极不负责任的言论情绪,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四、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免疫力1.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内在素质。首先要省察克治。省察就是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克治便是克服和整治,即去掉所发现的那些不良念头和习惯。这主要是从“抑恶”的角度来改变“恶”的品行。要使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自觉运用这种修养方法,关键是要使他们有弃恶从善的勇气,能够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其次是“慎独”。“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慎独”既是一种很高的道德修养境界,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其特点在于强调要从“微”处和“隐”处下功夫。一方面,“不因小善而不为,不因小过而为之”,防微杜渐,避免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情况;另一方面,在那些人们不注意或注意不到的地方严格要求自己,按道德行事。2.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悦性和政治鉴别力,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分清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诱惑。3.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如组织有关专家,开设一些上网引导课。让大学生懂得在互联网中到底能做什么,如何挖掘宝藏.如何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等问题。开辟积极向上的网站,组织具有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信息上网,开发这些信息资源,大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垃圾的入侵消除其不良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加大改革力度。必须加强现代化、信息化,必须着眼于提高大学生处理信息、分辨信息、选择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两课”等主渠道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让大学生深刻理解沉溺网络、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注重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二)提高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的法制意识通过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结合时代特征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络行为应当服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网络行为不能脱离主流社会的一般道德原则。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网络观,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培养和提高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三)以校园网络为载体,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信息化社会里,当代青年学生生活在三个层次的社会里,即人类大社会、校园小社会、网络虚拟社会。一个好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不仅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而且可以成为消除网络社会消极信息的坚固阵地。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应用素质,高校应开设一些网络文化课程,引导大学生提高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分辨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懂得在互联网上到底能够做些什么,如何把网络信息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相结合等问题,使之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辩证地思考、批判地吸收、合理地利用。高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有时代精神、优良传统、良好学风和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使大学生受到良好风气感染,这就可以有效地抵制网络社会的垃圾信息污染。3.互联网负面影响的基本措施3.1正确认识网络的本质,提高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大学生沉溺在“网上聊天”、“网络游戏”中,主要是因为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其实网络所有的不仅仅是“网上聊天”、“网络游戏”,更多的是“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搜索”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越性促进学习和交流,网络永远是为我们所服务的。3.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制力。开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网络化的趋势呈现出增长势头的今天,就更需要教育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思想教育,入目入脑,打牢思想根基,提高自制力。德谟克里特曾说:“要留心,既使当你独身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这是一种道德境界,它在网络时代更重要。因为每个网络的使用者都是网络的主人,都具有某种独立性,因此,大学生一定要提高自制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遵守网络规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3.3加强管理,完善与网络社会相应的法律法规。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对网络行为进行立法,以保护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不被有害信息侵犯。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也开始起步,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这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1997年12月,公安部颁发了《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其它的主要法规还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等,《刑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文本,也有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多网络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在规范网络行为、保护网络用户,特别是青少年免受非法和有害内容的伤害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就当前形势看,网络立法工作还远未达到要求,特别是在阻止网络犯罪方面尤显滞后。加强网络立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3.4采取具体的技术措施进行信息选择,挡住信息垃圾。除了在政策、法律上规范网络行为外,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过滤信息垃圾的目的。当前,最常用的技术是安装信息过滤软件,主要包括"黑名单"、"白名单和PICS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方便,更安全、更快捷的过滤软件会不断出现。到那时,信息垃圾就不会这么泛滥了。一、更加注重网络舆情研判,进一步把握学生思想脉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反映自己的诉求,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空间,网络舆情成为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因此,抓好网络舆情工作.加强网络舆情研判,是我们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困所惑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把网络舆情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坚持从舆情系统、舆情制度、舆情队伍等方面人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舆情工作。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全市高校网络舆情动态。一是研发网络舆情系统。为更好地跟踪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把握新媒体的发展规律,我们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研发了高校网络信息交互平台.使高校网络舆情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同时,联合高校相关学科力量以及社会研发力量.建立与新媒体技术(如twitter等)相适应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技术在网络信息内容监测与管理中的作用.保证网络教育舆情研判的及时高效。我们要求各高校全面关注校园网及BBS论坛、有影响力的社会网站、舆论性较强人气旺的论坛、博客群、网络社区等,力求舆情信息全面准确。二是完善网络舆情制度。整合校内与网络建设相关的各种资源.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协调管理部门(如网络宣传与管理办公室).明确专人牵头负责本项工作,加强与思想、文化、保卫等相关部门的校内校外联系.形成网络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立足高校不同教育管理工作的内涵需求.不断丰富网络舆情产品内涵.形成舆情日报、周报和专报相结合的报送体系;制定“紧急舆情立即报送、重大舆情半小时内报送、突发舆情一小时内报送”等相关制度,开发网络舆情报送系统,建立健全各级舆情报送、备案、会商机制。三是强化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创造性地做好网络舆情工作.关键在人。高校要着力建设一支复合型的网络舆情队伍.为高质量地做好网络舆情工作奠定扎实基础。这支队伍主要应包括三个层次:核心队伍——由高校党委从事网络宣传的专职人员和网管中心的专职舆情人员组成,其核心职能是组织和指导各高校的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开展舆情研判和报送:骨干队伍——从各学院教师中选拔舆情工作骨干.长期参与舆情产品的编写工作;学生队伍——要选拔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人品可靠的党员大学生.开展舆情收集和会商研判。二、更加注重网络主动建设,进一步强化网上正面引导网络具有双面性.能否主动建设、建设的效果如何.都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成效。为此.顺应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要坚持大力建设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抓手和载体建设,构建具有高校特色、体现科学精神、蕴涵和谐理念的网上精神家园。一是建设能唱响主旋律的各式教育网站。网络应用的深入和互动社区的兴起,改变了师生传统的学习生活思维习惯,一部分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在网上蔓延,虚假信息、网络炒作颇为泛滥,相关部门牵头、具体由高校主导创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站阵地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要立足高校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特点,创建学术报告网、高雅艺术网、心理咨询网等具有各校特色的网络文化平台,积极发挥正面引导功能。二是研发师生喜爱的网络文化产品。网络建设一方面需要阵地,另一方面也需要抓手。只有紧密结合师生网民需求特点,大胆借鉴商业网站运营经验.应用最新先进网络技术、融合各种网络新媒体的强大功能,才能不断研发出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文化产品,才能构建起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成立大学生网络社团,创建高校网络文化节.结合“我爱我的祖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三是积极推进网上舆论教育引导。网络舆情有跟风趋势.很容易随大流,如果不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非常被动的处境。为此。高校要“建立以专家、辅导员、思政教师、行政人员、学生骨干等为主体的‘金字塔式,网上引导员队伍”的工作思路,选聘学生骨干、BBS站务、网管员、网络编辑为网络文明志愿者.将学生辅导员、学校宣传信息员打造成为有战斗力的网络引导员:聘请部分专业教师、理论名师担任网络评论师,科学策划网络专题热点、巧妙淡化网民讨论焦点,引导网民理性讨论问题、合理表达意见.在网上唱响主旋律,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主流舆论.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二、主动占领、积极引导,利用网络为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服务1.加强制度建设,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等各项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一样重要。为了充分利用校园网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服好务,必须完备制度、健全机制。针对许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的现实,高校要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成立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使校园网络的管理有章可循,网上活动开展文明高雅、活而不乱。高校要依法制定加强校园网日常运行管理、信息发布、网络监控、信息反馈报告制度以及信息安全保护的规定和办法等等,促进网络运行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创造安全、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和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公民网络道德建设和信息安全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高校要在学生中大张旗鼓地开展网络道德、信息安全和法制教育,倡导网上的道德自律,引入道德规范和法律机制,帮助学生加强个性锻炼,完善人格修养。高校要把开展网上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纳入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实行奖优罚劣。2.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做好网络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高校的稳定平安,高校各级领导重视、上下齐抓共管、创造良好氛围是关键。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以外,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最富现代气息、最受学生喜爱的阵地,丰富和完备高校大德育工作体系。高校应成立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领导小组,校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组建一支包括党务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干部、“两课”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内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队伍,担负理论宣传、舆论引导、信息监控、问题处置等任务。重庆邮电大学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充分利用重庆的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整合校内网络资源和思想教育力量,创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红岩网校”,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网络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红岩网校”根据教育工作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按“一校四站”的模式运行。一校即红岩网校,四站分别是党委组织部为主建设的党建专题网站——“重邮先锋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为主建设的网上教学专题网站——“思政之窗”,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为主建设的网上学生之家——“红岩网站”,校团委主页——“团建在线”。学校党委专门成立了红岩网校校务委员会,党委书记任校长,学校23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校务委员。“红岩网校”从2000年创设至今随着形势和学生教育工作的变化作过七次全面改版,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发挥了良好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先后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评为“全国党的理论宣讲基层先进集体”“全国十佳高校学生网站”“中国高校十佳思政类网站”和“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介也纷纷予以专题报道。3.占领网络阵地,整合网络资源。网络时代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创新途径和手段,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更大自主安排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学校的教育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具有针对性和富有实效。重庆邮电大学突出“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开放学习”的网络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构建起了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学习、身心健康教育、科技人文教育、就业技能培训、组织保障系统等六大子系统组成的在校大学生全面成才网络教育体系,制定完善了20余个规章制度,实施了以AB学分制①为核心内容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学生骨干参与的网络工作队伍和完备的“班导师、社团指导教师、生活指导老师”队伍,形成了“学校师生共同建网、教师导网、学生主动上网”的网络教育新格局,将传统教育教学内容和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构建统一的网络学校,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教育第三课堂有机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重庆邮电大学自主开发了第一个大学生全面成才教育科学评价网站——大学生素质拓展网,成为全国最先以网络方式对大学生全面成才教育进行评价的高校之一,较好地解决大学生全面成才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过程中的难题。(一)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高校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最大的受众群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不能单单以迷恋网络影响学习为由而强制性地禁止学生上网,这样,不仅达不到令行禁止的日的,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昕以,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是引导学牛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倡导积极向上的网络行为。高校要加大网络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网,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丌辟一些积极向上的网站,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栏目,大力弘扬体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进网络。以网络为载体,可以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网络教育可充分利用其交互性特点,在网上搭建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或“虚拟社区”,比如运用“论坛”、“电子邮件”、“心理咨询”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在网上浏览时,由文字配以图片、音乐、动画等技术,给其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奥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就更容易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二)改进教育方式,灵活且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技巧首先,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教育,重视大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它们和社会规范的灌输一样,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比如: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工作计划六篇
- 2022年小学教师工作计划
- 护士长每周工作计划
- 2024年农村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事故赔偿协议书汇编五篇
- 参观类实习报告模板合集九篇
-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行动 课件 第五章 创业思维概述
- 市场方案策划模板锦集五篇
- 会计实习周记格式5篇
- -护士长述职报告
- 食品批发销售记录制度
- 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物理高二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粉尘应急演练记录
- 持续交付2 0:业务引领的DevOps精要(增订本)
- 2013新译林牛津英语8A-课文翻译
-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精华)
- 抗震支架技术交底
- 教练技术三阶段讲义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 GB/T 1220-2007不锈钢棒
-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