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10篇)_第1页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10篇)_第2页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10篇)_第3页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10篇)_第4页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10篇)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1班__人、一2班__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看重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依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看重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依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2、空间与图形领域: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二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上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培养学生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让学生养成口头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5、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达到95%以上。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抓中间,带两头”养成学生之间互相帮扶的作用。

五、教学进度: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3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以下内容:

海底世界——数数;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实践活动;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换牙了——统计;雪山乐园——总复习等内容。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5)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6)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2、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4

一、班级情况简析

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基本思路: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实践活动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五、教学进度: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5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1)班数学,本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还有,本班有近1/3的住宿生,这些孩子在7、8岁就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更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规定,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于内容结构的安排,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有较大的改变。首先,对于数数、比较和分类,不再作为"准备课"来教学,而是作为正式内容让学生学习。它不仅让学生学习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接触一些数学思考的方法。其次,对于数和计算,10以内的不再把认数和计算穿插进行,而是先认数,主要让学生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并重视通过认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再单独安排"分与合",让学生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以便学生自己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后采用相对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学加和减。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只分为三段进行教学。第三,对于"空间与图形",教材先安排认位置,让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并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再安排认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于"统计与概率",则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第四,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内容四个领域的全部,使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一方面,教材不再出现"应用题",而是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学习计算的题材,使解决问题融于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在认识图形、统计等内容的教学中,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例如,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厅、厨房这样的场景,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场景的物体,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并建立相应的观念;选择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学具和文具,学习"分一分",认识分类的意义,学习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学生自己通过搭积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种几何体,并通过"有趣的拼搭"进一步感受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特征。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促进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又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学校生活里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浇花、游戏、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动,以及生活里常见的栽树、运南瓜等劳动的现实场景为题材,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或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如,教材在选取童话题材方面,以"森林运动会"的场面为题材,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习"等于"、"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通过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例如,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在上下楼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谁走错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0",针对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说说不同时间的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分清有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又如,让学生根据"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用统计的方法描述问题的结果。

3.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例题中先呈现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接着采用卡通图片结合语言表达的方式,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各自的算法,让学生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接着在"试一试"里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不再统一给出某种算法,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算法作出必要的解释。又如,在教学统计时,先设计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话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分类、整理,用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的统计表表示问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

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以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例如,在"认物体"时,让学生自己玩积木,试着把积木块分类,在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进一步联系生活找它们的"朋友",逐步建立这些几何体的观念,同时安排"有趣的拼搭",使学生在"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又如,在"分与合"里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例题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接着提出关于5的分与合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把结论交给学生自己得出,然后让学生独立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在加、减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现或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再如统计的学习,则让学生着重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和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统计的结果。教材的这些处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学生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学生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学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通过游戏让学生猜数,要求学生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2)空间与图形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教学计划时间安排表: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共31个学生。虽然大部分人在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少数学生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没有很好的养成。刚进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习惯,但又天真活泼,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可塑性很强。因此,这学期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数,比较,1—10理解,加减,物体图形理解,分类,11—20理解,钟表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天堂,我们的校园,总评。

1、熟练统计20以内的物体数量,区分哪些是哪些,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数字的构成,读写1到20的数字。

2、初步了解加减的含义和加减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了解加减的关系,熟练计算10以内的一位数加减。

3、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符号“=”、“和”,你就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

5、直观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6、初步了解分类方法,简单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确认半天。

8、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工作认真,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个单元后面都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起到很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公园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体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和学习材料

4、数的识别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渐形成数的概念,达到熟练计算

5、注意学生对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数字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初步建立数字感

6、计算教学反映了算法的多样性,允许学生使用他们认为适合计算的方法

7、直观理解三维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这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实用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3、注意选择对孩子充满兴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4、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2、使学生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一位数和十位数的数字含义,熟练计数20以内的数字,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字,掌握20以内的数字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20以内数字的顺序,比较20以内数字的大小。

3、让学生知道三个符号=、并且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

4、使学生了解加减的含义,直观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减的关系,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连续加、连续减、加减的混合表达式。

5、让学生根据容易的加减运算,一步算出图形应用题。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如果你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你会列出公式,指出已经统计过的单位名称,听写答案,读实物或直接看图,听写问题的意思,简单说出与其余的数量关系。

6、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对这些数字有初步了解。

7、结合专题地图和插图及相关资料,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学会系统地、按地思考。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7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实施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反思性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二、教研的重点:

以教材钻研为途径,开展“同研一堂课、共议一主题”的教研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精心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周交流”活动,做到“四个一”。

1、开展教育名言学习,每周教研活动前由组员轮流向大家推荐一句教育名言;

2、教学经验文章学习,每周由组长向大家推荐一篇数学教学经验文章,组员做好业务笔记;

3、每周由组员就一个案例及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其它教师交流;

4、每月就一位教师的课组织听课、评课活动。

三、教研安排: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成员将本着“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效减负、培养素质、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在教研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有更高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研组情况分析:

本组由7名数学教师组成,是个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实体,其中冯以兰老师、刘英老师经验丰富、任劳任怨,经常为组内教学提供及时的帮助;其余5为老师对教学工作也是非常的认真、负责,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和学生打成一片。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实质与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特点和体系,做好教学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向35分钟要质量。在教学中“精备、精选、精构、精讲、精练”一节课,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功在课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把随机和固定的教研时间结合起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研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教研组形成一个教学研究的氛围,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二年级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集体智慧,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提高自身驾御课堂的能力,为每一位老师搭建平台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增强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能主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6、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适当做到学科渗透法治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单元集备和单元过关安排:

四、单元集备安排:

三月份:集体备课1—3单元。

四月份:集体备课4—6单元。

五月份:集体备课7—9单元。

六月份:制定复习计划

五、单元过关安排:

每一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检测,以查缺补;每个月进行月考一次,实施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学期仍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学习新课程教学法。

2、课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展其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加强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数学后记的撰写。教学后记的撰写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原因分析、改进对策等。

3、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策略: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4、加强教研组建设,切实提高教研效率。

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工作,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

六、教学专题研究计划

三月份

1、拟订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数学教研活动计划;

2、深入研究本册教材、教参,更好把握本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集体备课1—3单元。

四月份

1、认真参加各级各类赛课展示课。

2、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赛的活动,认真听课、评课。

3、集体备课4—6单元。

五月份

1、针对前期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组教师学习相关新标准、理念,以指导教学,并使教研组活动落到实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集体备课7—9单元。

六月份

1、认真研究、制定计划,进行有效复习。

2、对一学期的教研工作进行总结。

3、期末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

七、本学期二年级数学组公开课安排如下: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在学校工作的统一部署下,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最终促进老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工作重点:

1、认真落实并自觉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通过教研组的理论学习、备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等活动,把教研组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制订出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抓好平时的课堂教学,提高平时的课堂教学质量。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加大备精品课的力度,深入分析教材,从教材本身着手,拓展数学的外延,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交流心得体会,互学互助。

5、结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目标,努力工作争取达到目标。再次优化教学计划、教研计划和培优辅差计划。

6、加强团队建设,努力争创优秀团队。

三、教研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全体教师通过进一步解读新课标,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用好新教材,通过反复探索、研究、反思、实践,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2、加强教材研讨、集体备课的研讨,在教学中坚持以备课研究为重点,以课例研究为核心。教案以手写为主。

3、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将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教学后写出深刻的教学感悟和体会,反思要深刻。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4、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除每周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外,还多开展民间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充分利用采用集中学习、教师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使教师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教师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6、加强及格率、优生率的监控,找准后进生的后进点,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补差计划。给后进生多创设机会,品尝成功,树信心。多与后进生谈心,多做情感交流。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10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50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如进学校不穿拖鞋、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习惯。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域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2、数学思考领域

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学生在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解决问题领域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情感与态度领域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

四、本册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1.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实的——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学生愿意思考,乐于接受;

引入数学问题(如P7例1、P18例1);

引导学习思路(如P71第11题);

激发学习兴趣(如P26例1、P54主题图)。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数学知识不宜以定论的形式出现,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如P10例1、P81主题图);

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索搭建认知平台(如P17第9题);

体现开放性和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如P8例4,P36例3);

把合作交流作为学习行为与学习要求(P16第8题,P89第3题)。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让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数学;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为主,文字以对话出现。

有利于学生“(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

课堂活动

作用: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的机会;

课堂活动与教学活动、练习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主要形式:操作、游戏等。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个体与集体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

P16第8题、P62第4题,认识周围的数、我有一双小巧手。

贴近儿童生活,注意适用性与开放性;

展现过程,有一定的操作性。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示儿童的思维过程;

——允许儿童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

认真听讲,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6.

注重数学文化,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文化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简史,数学趣闻,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影响……

体会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两个数学文化:P58“分类”和P80“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五、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10篇)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1班__人、一2班__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看重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依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看重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依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2、空间与图形领域: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二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上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培养学生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让学生养成口头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5、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达到95%以上。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抓中间,带两头”养成学生之间互相帮扶的作用。

五、教学进度: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3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以下内容:

海底世界——数数;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实践活动;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换牙了——统计;雪山乐园——总复习等内容。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5)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6)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2、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4

一、班级情况简析

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基本思路: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实践活动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五、教学进度: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篇5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1)班数学,本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还有,本班有近1/3的住宿生,这些孩子在7、8岁就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更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规定,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于内容结构的安排,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有较大的改变。首先,对于数数、比较和分类,不再作为"准备课"来教学,而是作为正式内容让学生学习。它不仅让学生学习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接触一些数学思考的方法。其次,对于数和计算,10以内的不再把认数和计算穿插进行,而是先认数,主要让学生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并重视通过认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再单独安排"分与合",让学生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以便学生自己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后采用相对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学加和减。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只分为三段进行教学。第三,对于"空间与图形",教材先安排认位置,让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并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再安排认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于"统计与概率",则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第四,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内容四个领域的全部,使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一方面,教材不再出现"应用题",而是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学习计算的题材,使解决问题融于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在认识图形、统计等内容的教学中,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例如,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厅、厨房这样的场景,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场景的物体,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并建立相应的观念;选择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学具和文具,学习"分一分",认识分类的意义,学习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学生自己通过搭积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种几何体,并通过"有趣的拼搭"进一步感受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特征。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促进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又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学校生活里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浇花、游戏、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动,以及生活里常见的栽树、运南瓜等劳动的现实场景为题材,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或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如,教材在选取童话题材方面,以"森林运动会"的场面为题材,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习"等于"、"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通过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例如,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在上下楼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谁走错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0",针对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说说不同时间的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分清有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又如,让学生根据"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用统计的方法描述问题的结果。

3.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例题中先呈现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接着采用卡通图片结合语言表达的方式,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各自的算法,让学生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接着在"试一试"里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不再统一给出某种算法,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算法作出必要的解释。又如,在教学统计时,先设计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话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分类、整理,用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的统计表表示问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

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以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例如,在"认物体"时,让学生自己玩积木,试着把积木块分类,在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进一步联系生活找它们的"朋友",逐步建立这些几何体的观念,同时安排"有趣的拼搭",使学生在"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又如,在"分与合"里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例题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接着提出关于5的分与合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把结论交给学生自己得出,然后让学生独立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在加、减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现或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再如统计的学习,则让学生着重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和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统计的结果。教材的这些处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学生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学生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学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通过游戏让学生猜数,要求学生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