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生态影响评价1生态影响评价原则1.1评价目的通过对风电场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土壤、农作物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结合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生态影响特征,采用恰当的方法,对评价范围内的主要生态因素及工程影响的相关性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要求。1.2评价原则风电工程是由点(风机)和线型工程(集电线路、检修道路)组成的建设项目,跨越的地域广、面广点多,但单点工程量较小,占地面积不大。因而本风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遵循以下原则:(1)点线结合,以点为主。点是指工程点和环境敏感点。(2)注意一般性影响评价,关注特殊性问题的解决。1.3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确定本风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具体划分依据为:①本工程拟建设49台2000k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98MW,同时在风电场内配套建设40km的35kV集电线路,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改扩建场内现有道路。工程占地(含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面积为0.477km2;②工程影响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生态敏感区。综上所述:工程占地范围小于2km2、修建道路长度小于100km,工程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敏感区。因此,确定本风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1.4评价范围本次生态影响评价分为6个区:风机及箱变区、集电线路区、检修道路区(含进站道路)、升压站、施工生产生活区和施工供电道路,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为上述6个区包络线范围内区域。见表1-1。表1-1风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价范围表项目工程内容评价范围包络线面积(km2)风机及箱变风机和箱变基础施工以及风机吊装施工风机基础为中心半径300m的区域34.6集电线路线路的杆塔基础施工及线路的架设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内的带状区域施工检修道路施工检修道路施工道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的区域升压站升压站站场外500m的区域施工生产生活施工区施工场地外500m的区域施工供电线路线路的杆塔基础施工及线路的架设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内的带状区域1.5评价方法和评价因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推荐的评价方法,并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结合本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特征及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特点,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主要采用生产力评价法和景观生态学两类评价方法相结合,注重生态系统整体质量状况、生态类型及特征、水土流失状况,绘制基本图件。根据风电场项目开发建设的特点及评价区生态现状,确定采用生物生产力、植物生物量、植被覆盖率作为生态评价因子。2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2.1神池县生态现状调查2.1.1神池县土壤类型神池县土壤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28个土属,35个土种。主要有山地棕壤、风沙土、草甸土、栗钙土、褐土。山地棕壤主要分布在东西毛家皂、歪沟、西岭、岭脚底一带;灰褐土分布较广,各地具有分布;风沙土主要分布在贺职、韩家岭交界处;草甸土主要分布在达木河、金土梁两村交界处、城关镇东南;栗钙土主要分布在龙泉镇涧口以东低山地带、大狗儿涧;褐土主要在斗沟村、陈家沟一带。评价区内风电场所在地区分布有山地棕壤,植被较少,主要是草丛。2.1.2神池县动物、植被资源神池县属暖温带落叶森林草原一温带灌丛草原型生物过渡带,全县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在海拔1850米一2500米之间为针叶林带,主要植被有元松、华北落叶松;在1600—1750米为灌木林带,生长有酸刺、三栖线绒菊、黄刺梅、山桃、山楂、胡枝子等,在1700—1850米为针阔混交林,主要植被有落叶松、白桦、胡榛、醋柳、六道木、野刺梅;在1500—1600米为灌丛草原及农垦带、丘陵沟壑区,植被残存荒地、农田的沟坡连缘,主要有篙草、白草、沙棘、茅草、柏树等;1300-1450米平川农田带,有成片防护林,拧条狗尾草等。神池县乔木多集中在南部山区,境内南部山区菌类颇负盛名,每年雨季林间到处可见,可食菌主要有白银盘、红银盘等;此外境内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很多,主要有甘草、黄芪、大黄等,在林间常有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出没。经现场调查,评价区域内植被主要以农作物和草本植物、灌丛为主,未发现有国家及省级保护的植物分布。评价区野生动物没有固定的迁徙路线和栖息地,评价区内无国家和山西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2.2神池县生态功能区划根据《神池县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Ⅰ黑驼山山地丘陵牧业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亚区的Ⅰ1神池县黑驼山山地北部丘陵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和Ⅲ神池五寨黄图宽谷缓丘特色农业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亚区的Ⅲ3神池县西部宽谷缓丘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生态功能区划图见图2-1。Ⅰ1神池县黑驼山山地北部丘陵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该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①认为毁坏林地、个别散养和农业生产活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严重;②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低,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壤的服务功能;③农村居民区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和畜禽养殖产业的粪便对自身居住环境的影响。该区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科学实施种植养殖业,秸秆机械粉碎后还田,经生物菌腐化秸秆后,沤制有机肥,秸秆青贮,氨化后发展无粮饲料,利用畜牧业粪便生产、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②实施绿色养殖,投资建设种养一体化的国家鼓励发展的标准化养殖园区,实现畜禽粪便及养殖废弃物变废为肥的无污染处理;③按照不同地段的海拔、土地类型、坡度、坡向等条件,对草、灌、乔、人工草地,试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以植被为突破口,积极维护和建立良好的区域生态系统。Ⅲ3神池县西部宽谷缓丘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该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①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降低土壤的服务功能;②散养和农业生产活动破坏植被现象,造成水土流失现象;③农村居民区生活废弃物和畜禽养殖产生粪便的随意堆放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影响;④农业耕作活动过程中过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及农膜等残留及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对县川河及其支流的水质产生影响。该区的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为①对水土保持流失相对较重的区域,实施小流域治理和植树造林等生态恢复工程,减少水土流失;②对现有林地和草地进行补植补造,在植被覆盖度低的区域;③实施绿色养殖,投资建设种养一体化的国家鼓励发展的标准化养殖园区;④科学实施种植养殖业,发展清洁能源。本项目建设与生态功能区划一致性分析:风电是一种清洁、污染物排放极小的可再生能源,风电场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污染物减排效益,风电场的建设主要是生态影响,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施工检修道路、风电机组基础和塔架、集电线路架设及施工工棚、仓库等临时性建筑、施工电源的架设占用大量土地,项目的施工短期内会使占地范围内的原有植被遭受破坏甚至消失,本项目施工严格按照边施工边恢复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恢复,施工结束后短期内生态恢复情况可能不明显,环评在水土保持提出措施基础上制定了施工监理、针对性管护工程,从长期恢复措施角度考虑,生态恢复措施后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神池县生态功能保护要求。2.3神池县生态经济区划根据《神池县生态经济区划》,本项目位于Ⅲ重点开发区的Ⅲ1神池县风力发电经济区。生态经济区划图见图2-2。该区的生态服务功能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该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是①对现有林地和草地进行补植补造,在植被覆盖度低的区域,种草、发展针、阔叶林,并加强管护进行合理的采伐和放牧;②科学实施种植业;秸秆机械粉碎后还田;经生物菌腐化秸秆后,沤制有机肥,秸秆青贮,氨化后发展无粮饲料,利用畜牧业粪便生产、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维系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该区的鼓励发展方向是:①鼓励发展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②鼓励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③鼓励发展生态农业。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本区鼓励的发展方向,本项目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后符合本区的生态保护要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神池县生态经济区划要求。2.4评价区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2.4.1评价区、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本次解译以2015年6月11日高分一号数据,多光谱数据空间分辨率为8m,全色分辨率为2m,经过几何精纠正和融合后,通过室内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得出最后的解译成果。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并结合区域特点,将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分为七类,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见图2-3和表2-1。表2-1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序号类别面积(km2)占评价区面积比例(%)1其它草地7.822.542工业用地0.020.063旱地24.5771.014农村宅基地0.170.495裸地0.330.956灌木林地1.474.257有林地0.240.69合计=SUM(ABOVE)34.6100本项目评价范围总面积为34.6km2,其中旱地地占71.01%,其他草地占22.54%,灌木林地占4.25%。本项目永久占地土地类型见表2-2,临时占地土地类型见表2-3。表2-2本项目永久占地土地类型统计表(单位:hm2)项目组成其他草地旱地农村道路小计风机箱变1.6001.60升压站01.401.4施工生产生活区0000进站道路0.1800.210.39集电线路0.51000.51施工检修道路10.7505.2516施工供电线路0000合计13.041.45.46=SUM(ABOVE)19.9本项目永久占地总面积为19.9km2,占地类型主要为其他草地,其次为农村道路、旱地。本项目永久占地土地不占用林地。表2-3本项目临时占地土地类型统计表(单位:hm2)项目组成其他草地旱地小计风机箱变8.208.2升压站000施工生产生活区0.600.6进站道路000集电线路7.060.017.07施工检修道路11.72011.72施工供电线路00.010.01合计=SUM(ABOVE)27.580.02=SUM(ABOVE)27.6本项目临时占地总面积为27.6km2,占地类型主要为其他草地,其次为旱地,临时占地不占用林地。根据本次环评遥感解译结果,结合已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本项目49个风机及箱变占地类型统计如下:2.4.2评价区、项目区植被类型本项目区域植被类型属落叶阔叶灌丛区,根据现场调查,有林地中乔木树种以油松、杨树为主;灌木主要有荆条、黄刺玫、沙棘等。根据调查了解,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及当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评价区植被类型见图2-4和表2-5。本项目永久占地植被类型见表2-6,临时占地植被类型见表2-7。表2-5评价区植被类型统计表序号类型面积(hm2)占评价区面积比例(%)1草丛7.822.542建设用地0.190.553农田植被24.5771.014裸地0.330.955落叶阔叶灌木林1.474.256落叶阔叶林0.240.69合计=SUM(ABOVE)34.6=SUM(ABOVE)100评价区主要植被类型为农田植被,其次为草丛、落叶阔叶灌木林。表2-6本项目永久占地植被类型统计表(单位:hm2)项目组成草丛农田植被建设用地小计风机箱变1.6001.6升压站01.401.4施工生产生活区0000进站道路0.1800.210.39集电线路0.51000.51施工检修道路10.7505.2516施工供电线路0000合计13.041.45.46=SUM(ABOVE)19.9项目永久占地主要植被类型为草丛,其次为建设用地、农田植被。表2-7本项目临时占地植被类型统计表(单位:hm2)项目组成草丛农田植被小计风机箱变8.208.2升压站000施工生产生活区0.600.6进站道路000集电线路7.060.017.07施工检修道路11.72011.72施工供电线路00.010.01合计=SUM(ABOVE)27.580.02=SUM(ABOVE)27.6项目临时占地主要植被类型为草丛,其次为农田植被。2.4.3评价区、项目区土壤侵蚀根据遥感解译,评价区的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土壤侵蚀强度为中度侵蚀类型,评价区的土壤侵蚀程度划分见图2-5和表2-8。本项目永久占地土壤侵蚀程度见表2-9,临时占地土壤侵蚀程度见表2-10。表2-8评价区土壤侵蚀程度统计表序号类型面积(hm2)占评价区面积比例(%)1微度侵蚀0.431.242轻度侵蚀9.2726.793中度侵蚀24.5771.014强烈侵蚀0.330.95合计=SUM(ABOVE)34.6=SUM(ABOVE)100表2-9本项目永久占地土壤侵蚀统计表(单位:hm2)项目组成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合计风机箱变01.6301.6升压站001.41.4施工生产生活区0000进站道路9集电线路00.5100.51施工检修道路010.755.2516.0施工供电线路0000合计=SUM(ABOVE)0=SUM(ABOVE)13.07=SUM(ABOVE)6.86=SUM(ABOVE)19.9表2-10本项目临时占地土壤侵蚀统计表(单位:hm2)项目组成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合计风机箱变=SUM(ABOVE)08.208.2升压站=SUM(ABOVE)0=SUM(ABOVE)000施工生产生活区=SUM(ABOVE)00.600.6进站道路=SUM(ABOVE)0000集电线路=SUM(ABOVE)07.060.017.07施工检修道路=SUM(ABOVE)011.72011.72施工供电线路=SUM(ABOVE)000.010.01合计=SUM(ABOVE)0=SUM(ABOVE)27.750.02=SUM(ABOVE)27.63生态影响评价3.1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3.1.1对植被的影响(1)植被面积与植被数量损失本项目风电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检修道路、风电机组基础和塔架、集电线路架设及施工工棚、仓库等临时性建筑、施工电源的架设等,占用土地,使占地范围内的灌草丛等遭受砍伐、铲除、掩埋等一系列人为干扰活动,使永久占地内的植被全部消失,周边的植被面积减少,生物量及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受本项目建设影响而损失的自然植被主要为灌草丛。本项目占地面积47.7hm2,其中永久占地19.9hm2,临时占地27.75hm2。占地类型主要有其他草地、旱地和农村道路。风电场范围内没有珍稀的植物,而且风电场的风机机位和集电线路杆塔采用“点征”占地方式,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植物的总体影响并不大。(2)植被生物量与生产力损失。施工期对评价区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工程占地施工等使区域土层扰动、植被破坏,生物量和生产力受到损失。本项目永久占地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草丛和农田植被。结合本项目永久占地情况,给出工程永久占地植被生物量和生产损失估算结果,得出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现状评价结果。具体见表3-1。表3-1风电场永久占地内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损失估算表植被类型净生产力(g/m2·a)永久占地面积(hm2)损失量*生产力(t/a)草丛50013.0765.35农田植被6441.49.02合计=SUM(ABOVE)14.47=SUM(ABOVE)74.37资料来源:《山西统计年鉴》。由表1.3-1可知,工程永久占地造成的生产力损失为74.37t/a,占评价区生产力的0.3%,由此可见本项目的建设对评价范围植被的影响相对较小,在采取生态恢复、补偿措施后,对整个评价区自然生态系统来说属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3)对植物种类(多样性)及分布的影响工程永久和临时占用土地完全损毁了原有的植被类型,其上生活着的植物全部被清除,施工区临近区域的植被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毁。评价区域内自然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植被的自然恢复能力较强。随着项目的建成,施工临时占地将进行有效地植被恢复,永久占地占用的林地采取相应的林地补偿措施,集电线路跨越规划的林地时采用高跨方式,减轻对规划林地的影响,项目建设对植物种群的影响大大减轻。因此,风电场的建设对场内植物种类及分布均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对区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小。此外,施工期间,因施工产生的粉尘会附着在周围植物的叶面上,影响其生长,但项目建成后,随着雨季的来临,这种影响将会减轻。本项目施工不占用林地,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划定用地范围内施工,不得随意扩大、更改施工范围破坏林地。3.1.2对动物的影响施工期对区内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和人员活动噪声是对野生动物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各种施工机械,如运输车辆、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工程钻机、振捣棒、电锯等均可产生较强烈的噪声,虽然这些施工噪声属非连续排放,但由于噪声源相对集中,多为裸露声源,故其噪声辐射范围及影响相对较大。预计在施工期,本区的野生动物都将产生规避反应,远离这一地区,特别是鸟类,其栖息环境需要相对安静,因此本区的鸟类将受较大影响,而本区内无大型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鸡、野兔、鼠类等小型动物,且由于施工场地相对于该区域建设基地面积较小,项目的建设只是在小范围内暂时改变了部分动物的栖息环境,不会引起物种消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可见,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3.1.3临时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土石方平衡分析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土石方挖方量36.62万m3,填方量36.62万m3,工程无弃方,风机及箱变基础、升压站基础回填剩余土方分别平摊在吊装场地及进站道路。本工程风机场地、升压站、集电线路及施工检修道路等工程区域均设计实施表土的剥离及回覆,工程共计剥离表土量为2.14万m3,全部用于各自区域施工结束后覆土绿化。本项目土石方挖填量基本平衡,不设置取土场和弃土场,不产生新的生态问题。(2)临时占地分析本项目的施工临时工程主要包括风电机组吊装平台、集电线路施工区,施工场地区、施工检修道路和施工供电线路。为了不扩大扰动地表的面积,工程计划在升压站南侧附近布置1处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场地内包括施工生产场地和施工生活区,临时占地面积为6000m2。施工营地占地为荒草地,施工结束后及时将施工机械撤走,并对施工营地进行地表清理后进行场地平整,对场地进行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为了保证风机塔筒及叶片的顺利吊装,需要在每台风机机位附近设置40×50m的吊装平台,临时占地面积为8.2hm2。平台占地为荒草地,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对场地进行植树种草,恢复植被。集电线路杆塔施工及线路架设临时占地面积为7.06hm2。占地为荒草地,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对场地进行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施工检修道路临时占地面积为11.72hm2。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对场地进行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施工供电线路杆塔施工及线路架设临时占地面积为0.01hm2。占地为荒草地,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对场地进行植树种草,恢复植被。3.2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2.1对植被的影响风电场投入运营后,永久占地内的荒草地和林地的植被完全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风机和集电线路杆塔的基础以及场内检修道路的路面。工程临时占地进行了植被恢复,风电机组区和集电线路区以及检修道路两侧实施植被恢复和绿化工程,占用的林地采取补偿措施,集电线路跨越规划的林地时采用高跨方式,减轻对规划林地的影响。并且永久占地区周边植物多为荒草地和农作物为主。因此,项目运营期不会对植被造成不利影响。3.2.2对动物的影响(1)对野生动物活动的阻隔影响经过现场调查及查阅资料,风电场范围内未发现野生动物的迁移路线,并且场内检修道路的路面较窄、平时车辆较少,基本不会对野生动物的活动产生阻隔影响。(2)风机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因噪声强度的增加和人为活动的频繁,致使部分动物发生小尺度的迁移,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场区内及周围动物会逐渐适应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噪声,基本不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活动空间,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不会产生影响。(3)风机对鸟类迁徙的影响风机风轮转动及产生的噪声可能对鸟类起到驱赶和惊扰作用,并且风电场所在区域不是鸟迁徙的必经通道。根据鸟类资料表明,一般鸟类的飞行高度为300m左右;在迁徒季节,候鸟的迁飞高度在300m以上,如燕为450m、鹤为500m、雁为900m,均远远超过风机的高度(风电机组的安装高度为85m,加上叶片的长度55m),因此,鸟类在飞行或迁徒中,风电场风机不会对其造成伤害。4景观影响评价风电场工程景观包括风机本身形成的景观,也包括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是风电工程与其周围景观的综合景观体系。景观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预测评价风电场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给景观环境带来有利的、不利的潜在影响,提出景观保护、利用、开发及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景观影响评价方法是通过先识别拟建风电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根据景观的美学质量、敏感度、阈值进行景观环境现状评价,再根据景观质量分数确定风电工程景观质量环境等级。4.1现状景观类型及质量判别根据拟建风电场工程区域气候、地貌、植被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特点,区域景观可划分为草地景观、森林景观、中低山景观、农业景观、村落景观。项目所在区域各景观类型及质量判别见表4-1。(1)美学质量:景观美学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视觉神经系统获得,所以美学质量主要指视觉意义上的。由于地域、文化、背景与教育程度等后天因素会导致审美评判上的差异,但对美的认识还是存在普遍的一致性,即通常都认为“自然、和谐、独特”即是美。(2)敏感度:景观敏感度是指景观被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它是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的相对角度、距离、出现频率以及景观与背景的对比度等因素判断。一般观察者的视线与景观的相对角度越大,景观被看到的面积或注意到的可能性也越大,亦即景观的敏感度就越大;在可视范围内,观察者与景观的距离越近,景观的易见性和清晰度越高,则敏感度越大;景观在观察者的视域内出现的机率越大,则景观的敏感度越高;景观与背景的对比度越高,则景观的敏感度越高。(3)阈值:景观阈值是景观对外界干扰(尤其是人为干扰)的忍受能力、同化能力和遭到破坏后的自我恢复能力的量度。本评价中的阈值主要是指视觉意义上的抗干扰能力。轻度干扰就可能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则阈值低;较大干扰也不会带来太大的视觉冲击,则阈值高。一般相对孤立的景观,其阈值也较低;而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方,往往阈值高。表4-1评价区主要景观类型及质量判别景观类型照片美学质量敏感度阈值级别中低山景观一般一般一般草地景观一般一般一般农田景观一般一般一般4.2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景观影响评价是多因子评价,为了更好反映风电工程景观质量,本次评价采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即:式中:B—某区域工程景观综合评价指数Xi—某评价因子的权值Fi—某景观在某评价因子下的得分值XiFi—某景观评价分指数景观综合评价指数由分指数叠加得出,具有适宜研究多属性、多因子评价体系结构的特点。⑴权值的确定权值是反映不同评价因子间重要程度差异的数值,也是体现各评价因子在总指标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总指标的影响程度。由于景观多数评价因子较抽象、宏观,故采用打分定权,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值。⑵评价因子分级指标每项评价因子设4个级别,依其优劣程度赋值,分级指标数值越高表示景观质量越好。评价因子权值及评分见表4-2⑶景观质量评价根据现场实地踏勘、调查的资料,并按表4-2景观质量评价因子权值和评分,最终给出风电场工程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70.0。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以差值百分比分级法划分为Ⅰ、Ⅱ、Ⅲ、Ⅳ级,具体见表4-3。根据表4-3可知,风电场工程景观质量等级属于Ⅱ级。区域景观环境质量现状较好,风电场与区域景观的协调性较好,对景观的影响程度较轻。表4-2景观质量评价因子权值及评分表项目评价因子权值Xi评分得分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破坏度2.0改善10无破坏7轻度破坏4严重破坏18.0动物丰富度1.2提高10无影响7轻度影响4严重影响18.4植物丰富度1.8提高10无影响7轻度影响4严重影响112.6地形、地貌自然度、稳定度1.0极自然稳定10很自然稳定7较自然稳定4一般17.0时令丰富度、观赏度2.0提高10无影响7轻度影响4严重影响120.0人文景观绿化程度1.0提高10无影响7轻度降低4严重降低110.0人工色彩与环境协调性0.5极高10很高7较高4一般12.0人工建筑物与环境协调性0.5极高10很高7较高4一般12.0总得分=SUM(ABOVE)70.0表4-3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分级标准景观指数100~8079~6059~30<30景观质量等级ⅠⅡⅢⅣ风电场景观环境质量现状好较好一般差风电场景观协调程度协调较协调较不协调不协调风电场景观环境影响程度无影响轻度影响破坏严重破坏4.3风电场景观影响性分析⑴项目对景观环境的正面影响分析本项目风电场范围内以低中山地貌为主,灌草面积广阔、交通便利,风机白色塔筒和叶片与蓝天和白云结合效果完美。风电场建成后,24台风机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非常美观、独特的人文景观,这种景观具有群体性、可观赏性,虽与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但可以反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完美性,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之场区按规划有计划地实施植被恢复,种植灌草、树木,将使场区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大大改变原来较脆弱、抗御自然能力差的自然环境,而且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示范推广的作用,使风场区生态环境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将场区开发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⑵项目对景观环境的负面影响分析①项目施工期对景观环境的影响风电工程包含风机、场内道路、集电线路和升压站工程。施工期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是风机基础、场内道路路基、集电线路杆塔基础开挖和升压站建设,对部分山坡和山顶地进行削切产生新的坡面、断面,地貌形态发生了改变,在破坏植被的同时造成土地裸露,增加水土流失量,对局部景观产生干扰,对现有的田野风光造成破坏。但由于拟建风电项目施工期短,这些对生物景观的影响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逐渐得到恢复。②项目运营期对景观环境的影响a.切割连续的自然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自然性被破坏。风电工程尤其是场内道路将在区域景观中划出一条明显的人工印迹,但集电线路的杆塔和线路由于在林木环境中比较容易掩饰而变得不太显眼。b.风电工程自身景观与景观环境之间形成冲突。作为一座现代化的风电场工程,风电场的场内道路、护坡、集电线路的杆塔以及风机机位都构成风电工程自身景观,由于这些景观是人为的,若设计或选址不当,会给景观环境带来负面影响。③景观减缓及保护措施针对风电项目的工程特点以及项目在建和营运过程中可能给景观环境造成的影响,为此提出如下减缓及保护措施:a.合理选址选线针对景观特征采取合理的风机机位、场内道路和输电线路选线,以“预防为主”的保护措施。场内道路尽量利用现有公路和拓宽后的上山便道,减少新建道路。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选择隐蔽性好、易于恢复或便于今后留给当地村民作农耕通道的地方,减轻对自然景观的潜在影响。b.采取景观友好的设计方案在设计中要注意风机塔筒、叶片的外形和色彩对景观环境的协调性,与自然山体匹配,使视觉舒适。c.景观恢复与植被重建对风机机位、施工道路和集电线路塔杆基础施工中毁损的地貌进行适当修复,对地表重新覆盖土壤并进行绿化,并从景观出发进行绿化美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工程的景观面貌。绿化美化除考虑视觉景观外,还应考虑增强其保持水土的功能和综合的生态环境功能。5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及替代方案5.1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原则根据风电场工程建设期运营期特点,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的规定,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原则为:⑴风电场的建设应从保护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点征”的征地方式尽量少占土地。⑵对项目建设影响造成的植被破坏,应根据国家和山西省的有规定进行土地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以恢复生态环境。⑶对部分风机位占用林地的需要采取恢复和补偿措施,可采用源地补偿或异地补偿。5.2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措施风电场的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主要以施工期为主,并且根据不同的分区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围绕水土保持措施分别加以实施。风电场场址区以绿化为主,同时考虑与工程防护措施的协调,生态恢复与防护措施要围绕风电场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本工程主要防治措施有工程措施、施工临时防护措施和植物恢复措施等。5.2.1占用荒草地植被恢复措施施工区基础施工前应首先将基础表土剥离,为给每处施工扰动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将基础施工场地的剥离表土集中堆放在各基础施工场地基坑一侧,供植被恢复时表土回覆利用。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区域裸露地带进行清理、平整,并将剥离表土回覆。气候适宜时采用当地草籽进行植被恢复。5.2.2占用耕地恢复及补偿措施本项目的施工检修道路和集电线路的建设占用少部分耕地,将导致该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原有的土地功能丧失,变为了建设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耕地实行“占补平衡”原则。风电场项目永久占用的耕地必须采用“异地复垦”的方式进行补偿,由风电场建设单位负责开垦与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不符合要求的,应该按有关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对于临时占用的耕地,施工前应对该区域耕地土壤进行表土剥离并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将剥离表土还原复垦,可种植当地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可见项目的建设虽然占用了耕地,但可通过补偿和复垦方式使项目建设对农作物的影响降低到最小。5.2.3占用林地恢复及补偿措施本项目建设不占用林地,如在实际施工避让过程中占用林地,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根据遥感解译结果,本项目集电线路会跨越部分林地,根据已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本项目塔基杆均不占用林地,环评要求在集电线路架设过程中牵张场地严格控制在临时占地征地范围内,林地范围内搭设跨越架选择在林木稀疏地带,不得破坏林木。建设单位必须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依据林业等相关主管部门要求对项目征占的林地采取经济补偿和林地恢复补偿措施,永久占用林地异地恢复面积应不小于项目实际征地而减少的林地面积;临时占用的林地采取原地林地补偿措施,补偿面积不少于临时征占林地面积。5.2.4具体生态防护与恢复措施本工程的生态防护与恢复措施体系分为6个区,即风机及箱变区、升压站区、施工生产生活区、集电线路区、施工检修道路(含进站道路)区及施工供电线路区。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提出采取如下生态防护与恢复与措施。风机箱变防治区(1)工程措施设计1)吊装场地边坡防护依据风机所在位置的地貌情况,本工程的风机平台共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第一类风机平台表面有岩石裸露现象,基础开挖将产生大量片石、块石,可就地取材用于干砌石挡护。针对T01—T02、T04—T08、T11—T25共22台风机箱变的吊装平台在边界线处设置干砌石贴坡防护,吊装场地平整前,首先进行测量放线,确保满足吊装需求,其次对吊装场地边界线底部平整出宽1.5m的工作面,利用基础开挖产生的岩石布设干砌石挡墙,边开挖基础边布设干砌石挡墙,先施工一侧,随着基础开挖,对其他三侧布设干砌石挡墙,逐次进行场平,干砌石挡墙以上坡面按1:1.5整治。尺寸为:底宽120cm,顶宽50cm,埋深10cm,地面以上高度90cm,干砌石平均壁厚1.0m。考虑每个平台预留6m的出入口,单个平台拦挡长度为174m,拦挡总长3828m,拦挡面积4594m2,干砌石拦挡工程量为3828m3,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工程量调整系数1.10考虑,调整后干砌石拦挡工程量4210.8m3,平台边坡采用植物措施。第二类:第二类风机平台土层较厚,可就地取材利用黄土用于植生袋填筑挡护。针对T09—T10、T31、T35—T36、T39、T48—T50共9台风机箱变吊装平台在边坡边界线进行植生袋填筑防护措施,吊装场地平整前,先进行测量放线,确保满足吊装需求,然后对吊装场地边界线底部平整出宽1m的作业平台,利用基础开挖产生的黄土开始植生袋填筑,先施工一侧,随着基础开挖,对其他三侧布设植生袋挡墙,逐次进行场平,植生袋挡墙以上坡面按1:1.5整治。植生袋挡墙堆放高0.84m,形成植生袋生态护坡。单个吊装场地需植生袋2983条,装土植生袋80.54m3,需1492个生态袋连接扣,9个吊装场地施工前进行植生袋防护,需用植生袋26847条,装土植生袋724.86m3,需13428个生态袋连接扣,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10考虑,需用植生袋29531条,装土植生袋量797.35m3,需14771个生态袋连接扣。第三类:第三类风机平台土层较厚,且原地貌平缓,场平后四周为平缓边坡,可以直接绿化。针对T26—T30、T32—T34、T37—T38、T40—T47共18台风机箱变,施工前无需进行拦挡措施,施工结束后可采用植物措施即可。2)表土剥离及回覆方案设计对第二类型风机平台,在基础开挖前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剥离面积2.0hm2,剥离厚度0.3m,剥离表土量18000m2,待施工结束后对植被恢复区域进行表土回覆,表土回覆量为5400m3。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10考虑,表土剥离量19800m2,表土回覆量5940m3。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针对其他风机有条件剥离表土的,在施工中应细化施工工艺,采取分层开挖方式,将收集的表土分机位集中堆放,便于后期植被恢复利用。3)风机平台碎石覆盖方案设计对第一类型风机平台,在施工结束后,对风机基础周边5m范围内铺设碎石进行防护,铺设碎石厚度20cm,单个风机碎石覆盖面积为377m2,使用碎石工程量为76m3,22台风机共覆盖碎石面积8294m2,共用碎石量1672m3。4)临时占地全面整地风机箱变吊装场地施工结束后,对其临时占地进行全面整地,风机箱变坡面及时进行平整,便于后期植被恢复,整治面积8.2hm2。(2)植物措施设计1)临时占地植被恢复本方案设计对风机平台除碎石覆盖区以外的剩余临时占地采用撒播草籽方式进行植被恢复,面积为7.39hm2。草种撒播采用无芒雀麦和披碱草混播,草籽量按1:1混合,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无芒雀麦40kg/hm²,披碱草40kg/hm²(即混合撒播密度80kg/hm²)。共计撒播草籽7.39hm2,共需草籽603.2kg,按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5考虑,共需草籽633.36kg。2)植生袋内植物配置植生袋内植物种子配置为五芒雀麦、披碱草种子,每袋中五芒雀麦5g,披碱草5g。单个吊装场地需植生袋2983条,需五芒雀麦、披碱草各14.915kg,9个吊装场地施工前进行植生袋防护,需五芒雀麦、披碱草各149.15kg,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5考虑,需五芒雀麦、披碱草各156.61kg。(3)临时措施设计1)本方案将用于风机箱变基础土方回填量堆放在吊装场地基础开挖四周空地处,对临时堆土采用编织袋进行临时拦挡,临时堆场呈棱台形状堆放,四周边坡为1:1.5,堆高3.0m,长15m,宽20m,四周洒水并由铁锹拍实,并进行苫盖处理。设计装土编织袋高度为1.0m,顶面宽度0.5m。单个风机回填堆土周边布设编织袋临时防护70m,需编织袋填筑35m3,需苫盖防水布800m2。49台风机共需编织袋临时拦挡1715m3,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10考虑,调整后装土编织袋量1886m3。设计防水布重复利用,考虑5个风机吊装平台为一个施工周期,需要防水布合计4000m2,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10考虑,调整后需防水布4400m2。2)本方案设计将风机平台剥离起的表土(660m3/个风机平台)堆放在吊装场地一角,先采用编织袋进行临时拦挡,然后进行苫盖处理。临时堆场呈棱台形状堆放,四周边坡为1:1.5,堆高3.0m,长20m,宽20m,堆土四周洒水由铁锹拍实。设计装土编织袋高度为1.0m,顶面宽度0.5m。单个风机表土堆放周边布设编织袋临时防护80m,需编织袋填筑40m3,需苫盖防水布1000m2。9台风机共需编织袋临时拦挡360m3,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10考虑,调整后装土编织袋量396m3。设计防水布重复利用,考虑2个风机吊装平台为一个施工周期,防水布重复利用,需要防水布合计2000m2。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10考虑,调整后需防水布2200m2。风机箱变防治区工程量见表8-4。表8-4风机箱变防治区工程量表措施类型序号措施名称单位数量工程措施一临时用地全面整地hm28.2二吊装场地边坡防护1干砌石m34210.82植生袋填筑m3797.35生态袋连接扣个14771三风机平台碎石垫护碎石m31672四表土剥离及回覆表土剥离m219800表土回覆m35940植物措施一临时占地植被恢复hm27.391撒播草籽hm27.392草籽量(无芒雀麦)kg316.683草籽量(披碱草)kg316.68二植生袋内植物配置1草籽量(无芒雀麦)kg156.612草籽量(披碱草)kg156.61临时措施1临时堆土苫盖编织袋填筑m32365编织袋拆除m32365防水布m26600升压站防治区(1)工程措施1)站内排水沟升压站站内利用地形排水,采用场地自然排水及排水沟方案进行排水,站内设砖砌盖板排水沟200m,采用矩形断面,底宽0.4m,深0.4m,厚0.3m,汇集接入进站道路排水沟,最终排入附近沟道。2)表土剥离升压站占用旱地,根据升压站建设特点,无需对所有区域进行表土剥离,方案设计在场平前对绿化区域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剥离面积0.29hm2,剥离厚度0.3m,剥离表土量2900m2,待施工结束后对该区进行表土回覆,表土回覆量为870m3。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10考虑,表土剥离量3190m2,表土回覆量957m3。将收集的表土集中堆放于站内空地,便于后期绿化利用。2)全面整地施工结束后,对升压站绿化区域进行平整,整地面积0.29hm2。(2)植物措施升压站绿化主要以草皮和组合花坛为主,路边辅以修剪整齐的低矮绿篱,绿化面积2870m2,绿化系数20.5%。(3)临时措施升压站剥离的表土需临时堆放,最大堆土量为957m3,堆高2m,长30m,宽20m,坡比1:2。方案设计对临时堆土进行防水布苫盖,防水布重复利用,需防水布660m2,调整系数按1.10考虑,防水布用量726m2。升压站防治区工程量见表8-5。表8-5升压站防治区工程量表措施类型序号措施名称单位数量工程措施1站内排水沟m1102表土剥离及回覆表土剥离m23190表土回覆m39573全面整地hm20.29植物措施1绿化hm20.29临时措施1临时堆土苫盖防水布m2726输电线路防治区(1)工程措施设计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全面整地,主要针对塔基施工区、材料站、牵张场、施工便道等占地,需达到后期植被恢复及复耕要求,整治面积7.07hm2,其中含施工用电线路复耕面积0.01hm2。(2)植物措施设计本方案设计对临时占地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面积为7.06hm2。草种撒播采用无芒雀麦和披碱草混播,草籽量按1:1混合,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无芒雀麦40kg/hm²,披碱草40kg/hm²(即混合撒播密度80kg/hm²)。共计撒播草籽7.06hm2,共需草籽593.04kg(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5考虑)。(3)临时措施设计本方案将塔基基础土方开挖量堆放在塔基施工区一侧,堆高1m,长3m,宽3m,坡比1:1。四周洒水并由铁锹拍实。并进行苫盖处理,单个需苫盖防水布20m2。本方案按照同类已完工项目施工情况,设计10个基础为一个施工周期,防水布重复利用,需要防水布合计200m2,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10考虑,调整后需防水布220m2。输电线路防治区工程量见表8-7。表8-7输电线路防治区工程量表措施类型序号措施名称单位数量工程措施一全面整地hm27.07植物措施一临时占地植被恢复hm27.061撒播草籽hm27.062草籽量(无芒雀麦)kg296.523草籽量(披碱草)kg296.52临时措施1临时堆土苫盖防水布m2220道路工程防治区(1)进站道路1)工程措施设计方案设计在进站道路内侧布设浆砌石排水沟,新建进站道路全长0.6km,断面尺寸为0.4m×0.4m,厚0.3m,土方开挖420m3,需浆砌石324m3,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6考虑,调整后土方开挖445.2m3,需浆砌石343.44m3。2)植物措施设计方案设计在进站道路外侧栽植行道树,树种选择胸径6cm的油松,带土球栽植,采用穴状整地(60cm×60cm),株距3.0m,共计栽植油松200株,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5考虑,调整后需油松214株;草种撒播采用无芒雀麦和披碱草混播,草籽量按1:1混合,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无芒雀麦40kg/hm²,披碱草40kg/hm²(即混合撒播密度80kg/hm²),共计撒播草籽0.06hm2,共需草籽5.04kg(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5考虑)。(2)施工检修道路本方案补充设计检修道路爬山段靠山体侧排水沟措施、爬山段上边坡浆砌石护坡、临时占用全面整地及植被恢复。1)工程措施设计①爬山段上边坡浆砌石贴坡防护方案设计在施工检修道路爬山段上边坡布设浆砌石贴坡防护,设计浆砌石贴坡平均高度0.8m,厚0.5m,基础埋深0.4m。设计浆砌石贴坡长2.70km,共计土方开挖540m3,浆砌石量1620m3,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6考虑,调整后土方开挖572.4m3,需浆砌石1717.2m3。②排水沟措施设计检修道路爬山段部分路段靠山体侧汇流面积较大,需修建排水沟约2.70km,分段排入自然沟道,并在排水沟末端布设浆砌石顺接工程,长2m,宽1m,厚0.5m,根据线路走向的地形地貌特点共布设11处,以达到消能作用,浆砌石量11m3,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6考虑,需浆砌石11.66m3。山脊段汇流面积很小,主要为路面降水,通过漫流可达到排水效果。排水沟采用M7.5浆砌石砌筑,设计比降与道路坡度一致,采用矩形断面底宽0.4m,深0.4m,浆砌石壁厚0.3m。土方开挖1890m3,需浆砌石1458m3,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6考虑,调整后土方开挖2003.4m3,需浆砌石1545.48m3。③爬山段下边坡植生袋挡护道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大型机械挖掘,推土等作业,土石可能滚落至道路两侧及下方,造成水土流失。因此,方案设计在部分爬山段下边坡设计植生袋填筑挡护措施,施工前先进行测量放线,对下边坡边界线底部平整出宽1m的作业平台,完后开始植生袋填筑,堆放高0.84m,形成植生袋生态护坡。施工检修道路爬山段全长8.05km,约2.7km长的施工检修道路下边坡需要植生袋填筑,植生袋装土前规格为60cm×40cm,装土后的单袋有效体积为0.027m3(长55cm×宽35cm×高14cm),每2个植生袋需1个生态袋连接扣。需用植生袋46286条,装土植生袋1249.72m3,需23143个生态袋连接扣,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10考虑,需用植生袋50915条,装土植生袋量1374.69m3,需25458个生态袋连接扣。④临时占地全面整地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进行全面整地,主要针对道路两侧临时占地、道路两侧缓坡边坡及爬山段道路外侧较大边坡,整地面积11.72hm2。2)植物措施设计①爬山段上边坡、下边坡植物措施检修道路爬山段转弯处上边坡占地0.82hm2,其中永久占地0.41hm2,临时占地0.41hm2,爬山段转弯处下边坡临时占地1.08hm2,方案设计在爬山段转弯处上边坡、下边坡临时占地撒播草籽,草种撒播采用无芒雀麦和披碱草混播,草籽量按1:1混合,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无芒雀麦40kg/hm²,披碱草40kg/hm²(即混合撒播密度80kg/hm²)。共计撒播草籽1.49hm2,共需草籽125.16kg(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5考虑)。②道路剩余临时占地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对检修道路剩余的临时占地采取撒播草籽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面积为10.23hm2。草种撒播采用无芒雀麦和披碱草混播,草籽量按1:1混合,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无芒雀麦40kg/hm²,披碱草40kg/hm²(即混合撒播密度80kg/hm²)。共计撒播草籽10.23hm2,共需草籽859.32kg(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5考虑)。③植生袋内植物配置植生袋内植物种子配置为五芒雀麦、披碱草种子,每袋中五芒雀麦5g,披碱草5g。施工前对施工检修道路下边坡进行植生袋挡护,需用植生袋50915条,需五芒雀麦、披碱草各254.58kg,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5考虑,需五芒雀麦、披碱草各267.309kg。表8-13道路工程防治区工程量汇总表措施类型序号措施名称单位数量工程措施(一)进站道路内侧排水沟m600土方开挖m3445.2M7.5浆砌石m3343.44(二)爬山段上边坡浆砌石护坡m2700土方开挖m3572.4M7.5浆砌石m31717.2(三)爬山段靠山体侧排水沟m27001土方开挖m32003.42排水沟浆砌石m31545.48顺接工程浆砌石m311.66(四)爬山段下边坡植生袋挡护植生袋填筑m31374.69生态袋连接扣个25458(五)临时占地全面整地hm211.72植物措施(一)进站道路外侧绿化m6001穴状整地(60×60)个2002栽植苗数(胸径6cm油松)株2003需苗量(胸径6cm油松)株2144撒播草籽hm20.065草籽量(无芒雀麦)kg2.526草籽量(披碱草)kg2.52(二)爬山段上边坡、下边坡植物措施hm21.491撒播草籽hm21.492草籽量(无芒雀麦)kg62.583草籽量(披碱草)kg62.58(三)道路剩余临时占地植被恢复hm210.231撒播草籽hm210.232草籽量(无芒雀麦)kg429.663草籽量(披碱草)kg429.66(四)植生袋内植物配置1草籽量(无芒雀麦)kg267.3092草籽量(披碱草)kg267.309(五)幼林抚育1第一年(两次)hm20.122第二年hm20.063第三年hm20.065.2.5环评补充生态恢复措施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仅对风机箱变防治区、升压站防治区、输电线路防治区、道路工程防治区四个区域提出了生态防护措施,本次环评在水保提出的防治措施基础上对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供电线路区两个区域补充了生态恢复措施。施工生产生活区(1)工程措施1)表土剥离及回覆施工前对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表土剥离,剥离面积0.6hm2,剥离厚度0.3m,剥离量1800m3,剥离的表土可堆放于施工生产生活区内空地处,施工结束后,将剥离的表土及时回覆。2)土地整治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全面整地,整地面积0.6hm2(包括复耕面积0.33hm2)。(2)植物措施施工生产生活区毗邻升压站,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结束后,采用灌、草结合方式恢复植被,恢复面积为0.24hm2。灌木选用三年生的黄刺玫,采用穴状整地(30cm×30cm),营养钵移植,行距2.0m,株距1.0m,初植密度5000株/hm2,草种选用披碱草和无芒雀麦,采取撒播草籽的方式,两草种按质量比1:1混播,播种密度为60kg/hm2,披碱草和无芒雀麦各30kg/hm2。植被栽植之后进行三年的幼林抚育措施。(3)临时措施1)为合理有序排放施工期间雨水径流,在施工生产区道路两侧及堆料场周边设置土质排水沟,沟底及两侧覆盖土工布。2)在施工过程中的剥离的表土进行防护,最大堆土区域的堆土量为1800m3,堆放于空地处,呈棱台形堆放,堆土高2.0m,边坡1:2,四周洒水并由铁锹拍实,并进行苫盖处理。施工供电线路区(1)表土剥离及回覆本项目施工供电线路临时占用部分旱地,施工前占用旱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处理,表土剥离面积1.08hm2,剥离厚度0.3m,表土剥离量3240m3,表土回覆量为3240m3。(2)土地整治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全面整地,主要针对塔基施工区、材料站、牵张场、施工便道等占地,需达到后期植被恢复要求,整治面积0.01hm2,全部为旱地。施工期生态防护措施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规定,在施工结束时对各类临时用地及时复垦,对于有进场耕作条件的土地尽量复垦利用,无条件的则种植灌草类进行植被恢复。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选址的环保要求如下:(2)为方便运输,风电场建设工程通常先修路再竖立风机。修路时的施工便道临时工程应尽量利用原有道路,施工运输车辆按照指定运输道路路线行驶,禁止加开新路肆意碾压草场,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同时注意做好路面洒水等防尘工作,减少扬尘影响。临时用地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用后及时恢复土地原来的功能。(3)应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工程用地的数量,其面积不应大于设计给定的面积,禁止随意的超标占地。(4)施工进度安排应紧凑合理,尽量缩短施工工期和地表的裸露时间;各施工片区的各风机建设完成后,应及时对每个风机的吊装场地进行土地整治,恢复植被。(5)项目施工道路自进站道路通向各风机机位,并与各机位的吊装场地相连接。施工道路标准:施工路面宽6m,检修道路路面4m,本次环评要求风机叶片运输采用特种叶片扬举车,转弯半径25m。其他大型设备运输车辆最大转弯半径不超过35m,可通行风场运行检修车辆,道路面层采用200mm厚山皮石面层。施工结束后,在风电场内已有施工道路的基础上,将道路改造加固为四级泥结碎石路风机检修道路。道路与风机的排布方向保持一致,尽量使道路通到每个风机的安装场地。施工完毕后,除保留风机检修道路外,其余道路均做植被恢复。未加固的施工道路采取封育措施,避免人为扰动,利用草地自然恢复能力,3~5年恢复为草地,恢复后植被覆盖度大于20%。地埋电缆施工结束采取封育措施,避免人为扰动,利用草地自然恢复能力,3~5年恢复为草地,恢复后植被覆盖度大于20%。管护及监管措施就目前本省已并网发电运行的风电场场内生态恢复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一是在项目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二是施工单位在实施生态恢复过程中为节约成本,覆土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栽植的乔灌木及撒播的草籽受土层厚度、养分及水分的影响,成活率低,难以快速发挥保水、保土的功能,导致地表植被恢复难以满足相关控制性指标。另外,在施工结束后缺少管护、补植措施,建植的植被由于受雨水冲刷导致根系土壤流失而大量死亡,影响风电场的生态建设水平。本次环评在严格依托水土保持提出的生态恢复、治理措施基础上补充如下措施:管护、补植措施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为期三年的幼林抚育,未提出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房地产经纪人培训计划:形象礼仪篇
- Excel2024版高级数据可视化技巧
- 创新思维下的2024年《画漫画》教案设计
-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大学英语6级大学英语六级模拟考试(含答案)
- 术后镇痛六大优点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 2024年教育发展趋势:《我有两件宝》课件的未来展望
- 小学生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七章三角函数7.3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7.3.1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精英同步练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第三册
-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9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含解析人民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考点突破与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 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检查表
- jgj39-2016《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
- 《田螺姑娘》儿童故事ppt课件(图文演讲)
- 邮政公司邮政营销体系建设总结
- 农村供水建设和运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高中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英语音素习题
- 视觉识别系统VI 企业标志
- 颅脑疾病的CT诊断
- 交流绕组理论
- 长沙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措施实施情况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