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2019-2020学年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2019-2020学年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2019-2020学年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2019-2020学年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长毛和短毛 B.人的身高和体重C.棉花的细绒和长绒 D.猫的白毛和蓝眼【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的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兔的长毛和短毛是兔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正确;

B、人的身高与体重分别是两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D、棉花的细绒和长绒、猫的白毛和蓝眼都分别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D错误。

故选A。【点睛】解答概念类题目的思路解答概念类题目时,通过辨析要把基本概念弄清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以及它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准确把握相对性状的内涵和外延,紧扣两个“同”与一个“不同”,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A.1/2 B.1/4 C.1/8 D.1/6【答案】B【解析】【详解】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一个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则该女人的基因型为Aa;生下蓝眼女孩的概率为1/2×1/2=1/4;B正确。故选B。3.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A.1/16 B.1/8 C.3/16 D.【答案】C【解析】【分析】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则纯合高秆抗稻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纯合矮秆易感稻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它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两亲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F2代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ddRR、2/16ddRr,所以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3/16。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是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纯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只能说明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不会出现性状分离,A错误;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的全部是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后代属于测交,根据性状分离的概念可知,此现象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杂种显性个性自交同时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点睛】熟悉性状分离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l的表现型比例是()A.9∶3∶3∶1 B.1∶1∶1∶1C.3∶l∶3∶l D.3∶1【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Aa×aa→1Aa、1aa,Bb×Bb→1BB、2Bb、1bb,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所以它们的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3∶1)=3∶1∶3∶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能够从一对基因出发推知多对基因。6.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三黑一白 B.全部白色 C.一黑三白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详解】根据“杂合黑豚鼠”可知黑色相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这对杂合子的黑豚鼠交配,即Aa×Aa→AA(黑)∶Aa(黑)∶aa(白)=1∶2∶1,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色∶白色=3∶1。但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4只鼠仔可能全部是黑色或全部是白色,也可能是二黑二白,或是三黑一白或三白一黑。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7.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理论上最多的一组是()A.WWdd×WWdd B.WwDd×wwddC.WwDd×wwDd D.WwDd×WWD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南瓜的果实中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表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此时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色球状果实的基因型为W_dd,可以先用分离定律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计算结果即可。【详解】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W_dd)的概率为1;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W_dd)的概率=1/2×1/2=1/4;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W_dd)的概率=1/2×1/4=1/8;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W_dd)的概率=1×1/4=1/4。所以结白色球状果实理论上最多的一组是A组,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8.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 B.同源染色体分离C.有纺锤体形成 D.着丝点分开【答案】B【解析】【分析】精子形成过程:【详解】A、在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故A错误;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减数分裂特有的染色体行为之一,故B正确;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形成,故C错误;D、在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都会分开,故D错误。9.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A.4个着丝点 B.4个DNA分子C.2条姐妹染色单体 D.2对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A、一个四分体包含2条染色体,即含有两个着丝点,A错误;B、一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即含4个双链DNA分子,B正确;C、一个四分体包含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4条染色单体,C错误;D、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10.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A.1:1 B.1:2 C.4:1 D.2:1【答案】D【解析】【详解】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两个DNA,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2∶1,故选D。11.人体的体液是指()A.人体内的所有液体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C.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D.细胞内液和血液【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详解】AB、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汗液、泪液、尿液等不属于体液,A错误,B正确;

C、消化液不是体液,C错误;

D、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不属于体液,D错误。

故选B。1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异的一项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详解】内环境就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即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故B、C、D含义相同,三者与A不同,A正确。故选A1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稳态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A错误;

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而不是不变的,B错误;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D错误。

故选C。1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不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渗透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B错误;

C、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

D、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

故选C。【点睛】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稳态调节机制的研究: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后来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由分析可知,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即D正确。故选D。16.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钠离子⑤血浆蛋白⑥呼吸酶A.①②③⑥ B.④⑤⑥C.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详解】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⑥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②③④⑤属于内环境,故选D。17.人体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组织液、淋巴 D.消化道、组织液【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形成淋巴,淋巴最后回流到血浆中。【详解】A.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但是这只是一方面,不全面,A错误;B.血浆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消化道和淋巴,B正确;C.因为淋巴可以回流到血浆中去,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淋巴,但不全面,C错误;D.消化道的水分可以经过吸收而进入血浆中,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消化道,但不全面,D错误;故选B。18.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详解】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故选B。19.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是信息分子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答案】CD【解析】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有机分子,A正确;激素属于信息分子,B正确;激素只能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自身不能参与代谢活动,C错误;激素随体液在全身各处运输,但只能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D错误。20.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靶细胞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过程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详解】A、吞噬细胞具有识别、吞噬和呈递抗原的作用,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

B、靶细胞是抗原入侵的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

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可产生抗体,C正确;

D、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结合,不能产生抗体,D错误。

故选C。21.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答案】C【解析】【详解】A、红细胞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A错误;B、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不是吞噬细胞,B错误;C、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C正确;D、血小板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错误。故选C。22.在制备抗眼镜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眼镜蛇毒素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答案】B【解析】【分析】1.当病原体或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一种抵抗该异物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而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2.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或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它包括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和第二道防线(由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白细胞等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则是机体内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是指后天生活中受到外来病原体等物质刺激时,产生抵抗该物质的抗体,从而获得防御功能。【详解】题中已明确交代,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故选B。23.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答案】D【解析】【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任何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要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详解】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腰部的脊髓,所以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膝跳反射的中枢没有被破坏,所以膝跳反射存在;足部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在胸部段折断,兴奋不能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答案】D【解析】婴幼儿出生后,从母体带来的抵抗疾病的抗体大约在出生后6个月就消耗完了,所以出生半年后各种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为了预防传染病,婴幼儿要进行各种预防注射,即预防接种。这对于一个营养充足的孩子来说,将会对抵抗传染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可是对一个瘦小虚弱的孩子来说,所起的预防作用则将是有限的。25.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 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答案】C【解析】【分析】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详解】A、在扦插的插条上,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素,但不能迅速生长,A错误;B、幼叶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与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无关,B错误;C、在扦插时,由于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C正确;D、扦插植物时,最主要的是插条生根成活,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而不是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D错误。故选C。26.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答案】B【解析】【详解】生长素的作用具两重性,即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在农业生产上,2,4-D可以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就是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B正确。故选B。27.下列化学物质中,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A.2,4—D B.乙烯 C.吲哚乙酸 D.赤霉素【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并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的化学物质。【详解】乙烯、吲哚乙酸、赤霉素是植物体产生的,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属于植物激素;2,4-D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长素生理效应的物质,是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A正确。

故选A。

2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 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植物激素有的促进植物生长,如低浓度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有的抑制生长,如高浓度生长素、脱落酸等。【详解】A、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植物激素的本质是有机物,是一类化学物质,A正确;B、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B正确;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C正确;

D、植物激素有多种,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不同,所以并不都是促进植物生长,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概念、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记忆能力。29.下列不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是A.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 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C.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 D.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较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较高浓度范围抑制生长;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详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低浓度生长素表现为促进作用,高浓度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生长素不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0.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A.抑制侧芽生长 B.促进侧芽生长C.抑制向光性 D.抑制其开花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得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从而使侧芽生长受抑制,顶芽生长较快,解除顶端优势可以促进侧芽的生长。【详解】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的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31.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布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 B.湿度 C.食物种类 D.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详解】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植物能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故选:C。32.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B.灌木繁殖能力较强C.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D.草本植物较为低等【答案】A【解析】【分析】演替过程中灌木因获取光照的能力更强从而取代了草本植物。【详解】灌木较草本更为高大,获取光照的能力比草本强,因而逐渐取代了草本,A正确。3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但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也不是只具有破坏性的,也可以是通过建立新的人工群落实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详解】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超过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误;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但是也有些活动是不利于群落发展的,如滥砍滥伐、围湖造田等,B错误;C、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正确;D、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但不是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错误。故选C。34.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一亩水稻的年产量B.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下鲫鱼的数量C.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详解】A、一亩水稻的年产量不是种群密度,A错误;

B、根据分析,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下鲫鱼的数量为种群密度,B正确;

C、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不属于种群密度,C错误;

D、杂草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D错误;

故选B。3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主要因素:

(1)垂直结构: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详解】A、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A正确。

B、动物群落水平分布呈镶嵌分布,B错误。

C、植物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盐碱地等有关,C正确。

D、动物群落垂直分层主要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D正确。

故选B。36.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A.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B.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C.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D.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多数动物的食物不是单一的,因此食物链之间又可以相互交错连接,构成复杂网状关系。【详解】A、一般植食性动物可以捕食植物,肉食性动物一般不吃植物,所以不是每一种动物都可以吃多种植物,A错误;

B、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也可能捕食多种生物,所以一种生物可能位于多条食物链上,B错误;

C、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也可能捕食多种生物,但不是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如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不能被捕食,C错误;

D、食物网是多条食物链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网状关系,即是由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D正确。

故选D。37.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物的动物称为()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第二营养级 D.三级消费者【答案】B【解析】【分析】营养级是指生物在食物链之中所占的位置。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第三、第四营养级分别为次级消费者与三级消费者,消费级别总是比营养级高一个级别,因此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据此答题。【详解】A、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B、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B正确;C、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C错误D、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D错误;故选B。38.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D.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详解】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小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正确;

C、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并不能被生产者全部固定,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体内的能量和它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错误。

故选B。39.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 B.a>b+c C.a<b+c D.c=a+b【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及去向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详解】ABCD、由于某自然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之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之为c,则a、b、c三者的关系是a>b+c,这是由于被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等也来自于a,所以a>b+c,B正确,ACD错误。故选B。40.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二氧化碳 B.碳酸 C.碳酸盐 D.碳水化合物【答案】A【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详解】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经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或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返回无机环境。因此,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识记碳元素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准确判断即可。41.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捕食【答案】A【解析】【分析】呼吸作用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详解】A、生物呼吸作用可从大气中获取氧气,释放二氧化碳,A正确;

B、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于大气中,B错误;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错误;

D、捕食作用指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与二氧化碳释放无关,D错误。

故选A。42.下列方法中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A.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B.使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相等C.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答案】A【解析】【分析】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故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详解】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物种丰富度,抵抗力稳定性增强,A正确;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不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B错误;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即减少了物种丰富度,抵抗稳定力减弱,C错误;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即减少了物种丰富度,抵抗稳定力减弱,D错误。【点睛】注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呈正相关,而自我调节能力与其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呈正相关。43.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A.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 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C.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 D.生态系统的成分【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详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无关,只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无关,B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无关,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而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正确。【点睛】关键: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44.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B.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D.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答案】C【解析】【详解】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选项中C的描述为一个种群。其它虽然符合“一定区域”,但都包括了多个物种,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看似简单,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生物分类知识,难以区分生物类群与种群的关系。所以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日常生物知识,如鱼有鲤鱼、鲫鱼、草鱼等不同物种的鱼;蛇有蝮蛇、眼镜蛇等不同物种的蛇。4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体液就是指细胞外液B.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D.免疫系统只是机体的防御系统,而不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A错误;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C错误;

D、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D错误。

故选B。46.下列对于人体内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C.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D.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促胰液素【答案】A【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沃泰默没成功,最终斯他林和贝丽斯发现了促胰液素,他们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详解】A、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来完成的,A错误;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的细胞也能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B正确;

C、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C正确;

D、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即促胰液素,D正确。

故选A。47.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准确理解裁判员的指令,主要依靠A.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B.大脑皮层言语区C.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 D.下丘脑【答案】B【解析】裁判员的指令代表了语言信号,故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准确理解裁判员的指令,主要靠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故选B。48.关于人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以碳链为基本骨架②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蓝色③促进肝糖原分解④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胰岛素由核糖体合成,由胰岛B细胞分泌.降低血糖的作用机理是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详解】①胰岛素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①正确;

②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②错误;

③胰岛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合成,③错误;

④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④正确。

综上所述,B正确。

故选B。49.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当外界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在体液免疫中,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A错误;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抗体能够使抗原失去增殖能力并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在特异性免疫中,机体不会直接裂解抗原,只是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而使靶细胞裂解,C错误;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50.在某生态系统中,已知1只2kg的鹰要吃10kg的小鸟,0.25kg的小鸟要吃2kg的昆虫,而100kg的昆虫要吃1000kg的绿色植物。若各营养级生物所摄入的食物全转化成能量的话,那么,这只鹰转化绿色植物的百分比应为A.0.05% B.0.5%C.0.25% D.0.025%【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植物→昆虫→小鸟→鹰,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转化效率=该营养级的生物量除以上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量(即它所吃的食物的重量)可一次分析。【详解】依题意可知,鹰要和小鸟之间的转化效率为2÷10=0.2;小鸟和昆虫之间的转化效率为0.25÷2=0.125;昆虫和绿色植物之间的转化效率为100÷1000=0.1。综上分析,这只鹰转化绿色植物的百分比应为0.2×0.125×0.1×100%=0.25%,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51.下面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d.e.f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d所指方框内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2)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外的电位有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当人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到B传递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它是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的电位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3)图乙中兴奋在A和B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____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案】(1).反射(2).效应器(3).突触(4).正电位(5).负电位(6).神经递质(7).高尔基体(8).细胞膜(9).胞吐(10).改变(11).单向(1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根据突触结构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e表示传出神经、f表示效应器。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f表示效应器。d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构成的突触。

(2)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大量内流,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当人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到B传递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合成后由突触小体内的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细胞膜融合,通过A细胞的胞吐作用进入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从而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

(3)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A和B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反射弧结构、突触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2.下图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①至⑤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________(填序号),过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强,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会________,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_______________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激素分泌的调节中存在___________。(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____________分泌不足,导致过程_____________(填序号)加强所致。(5)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_______________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2).甲状腺激素(3).①(4).收缩(5).④⑤(6).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7).分级调节(8).甲状腺激素(9).①②(10).生长【解析】【分析】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1)图中腺体是甲状腺,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②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过程③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2)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通过①过程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再通过分级调节,最终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强。同时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平衡。

(3)当过程③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反馈作用增强,即④⑤过程增强,使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减弱,这种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激素分泌的调节中还存在分级调节。

(4)缺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故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即过程①②加强。因此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

(5)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理解各种激素的功能,难度不大。53.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处理:A.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明的锡箔小帽B.切去胚芽鞘尖端C.胚芽鞘下部用锡箔纸遮住D.胚芽鞘放在一侧有小窗的暗箱内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平台静止不动,给予下图所示的单侧光照,则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2)开动机器让平台每10min匀速旋转一周,仍如前给以单侧光照,两个星期之后观察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答案】(1).直立生长(2).不生长(3).弯向光源方向生长(4).直立生长(5).直立生长(6).不生长(7).直立生长(8).弯向窗口方向生长【解析】【分析】1、植物向光性: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生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详解】(1)平台静止不动,如图所示给以单侧光照:A、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尖端感受不到单侧光,生长素不能发生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