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1页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2页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3页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4页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1页/共46页二、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本节内容:一、几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第2页/共46页(一)、美国产业结构调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呈现出了很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发生了重大变化:

(1)农业科技和管理进步,农业更加高效多产,从而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中。

(2)制造业更新换代,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在缩小,传统产业在改造中焕发生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就业人口加速向服务部门转移。

(3)服务行业高度发展,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经济服务化已成为基本趋势。第3页/共46页

第二,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并使国际竞争力得以提高。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在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信息技术起到了支点作用。

战后美国工业生产中劳动率的提高有40%~70%是因为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取得的。到了70年代,美国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已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支配性地位;在第二产业内部,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也成为物质生产部门的主导产业。第4页/共46页

第三,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资源配置上无所作为,为了保持美国科技领先的地位,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美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特别是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制定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重要计划。(2)加大了政府对高科技的投入。(3)运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4)鼓励并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力扶植高技术企业的成长。主要有:一是税收优惠政策;二是提供市场支持政策;三是对高科技小企业进行政策支持。(5)重视教育,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特别是重视企业职工的再培训。第5页/共46页图一为美国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

第6页/共46页美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第一产业2111111.21.31.211.11.21.11.2第二产业252424232221.821.62222.222.22221.119.620第三产业737575757777.277.276.676.676.776.977.679.378.8表为:1997—2010年美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差别十分明显: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始终在1%左右,对GDP的贡献不大;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始终在20%左右;第三产业在GDP中的份额最大,超过70%并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事实上,美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呈现向三、二、一深化发展的趋势,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三次产业体系出现产业结构服务化的特征。第7页/共46页英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近几十年,英国经济从以工业为基础开始向着以服务业为基础不断转变。到目前为止,很多城市以及苏格兰地区在主体上已经基本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为主的产业结构。在产业调整过程中,英国强调依靠市场力量为结构调整铺路。政府主要是从宏观上也予以投资政策引导和鼓励,促进某些传统工业衰落地区的工业改造和区域振兴,同时把发展高科技经济与改造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套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二)、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第8页/共46页一、为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1、建立各种信息渠道,向市场提供充分的信息,如通过各种协会向会员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免费咨询以及商贸资料,根据会员要求提供各地市场专门报告等;2、培育市场发展战略,如英国贸工部通过提供信息、组团考察、技术援助等方式培养和促进中小企业的战略化思维和全球化眼光;3、不断改善生活环境,吸引人才安居。英国的生活环境质量很高,但为了吸引人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各地仍在千方百计优化环境,特别重视环境保护,以形成舒适便利、具有特色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第9页/共46页二、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英国的主要做法:1、是让有条件的公司逐步从传统领域退出;2、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如加大制造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以满足市场的需求;3、是推动信息化,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的运用,鼓励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电子商务的竞争,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第10页/共46页(三)、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德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明显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主导了这场以发展新经济产业为核心的最具革命性的世纪产业结构调整。第11页/共46页1、生物技术产业是德国传统的优势产业。联邦政府加大投入生物技术研发,通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生物园区竞争计划”以及随后德支持计划,全力推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新经济产业的迅速成长。2、德国政府把促进创新研发看作重中之重,研发部门的资金增长迅速。德国研究政策的重点是新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开发、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健康与医学研究、分子医学与基因研究。研究与开发,培育了新经济产业的技术源。3、德国政府通过富有特色的支持系统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通过合作项目、引导项目和人员交流着力改进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的网络化。一系列小企业政策,激活新经济产业的创业动力。另外,政府也通过简化税收以及进一步克服官僚作风减轻中小企业的行政管理负担。第12页/共46页西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验及启示:(一)发挥市场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指引功能,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发挥市场的诱导,通过市场机制来指引产业调整的发展方向。同时政府的适当干预也必不可少。(市场和政府互相补充)(二)选择高新技术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其扩散作用和极化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带动)(三)大力发展教育,搞好人才培养,促进产业结构的发展与提升。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注重人才培养)第13页/共46页

(四)要重视技术创新、建立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是前进的动力)(五)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传统产业需要高新技术)(六)积极利用世界产业转移带来的机会来调整与提升国内产业。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所引起的这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发挥后优势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良机。(抓住机遇)第14页/共46页(四)、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日本50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实践中的经验主要有:①产业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培育起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通过对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产业给予适当的保护,传递了产业企业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完善了产业基础设施,保证了资金供应,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②产业政策的体系性。日本的产业政策基本上是一个以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的完整的政策体系。它主要包括产业民主化政策、产业保护政策、产业扶植及振兴政策、中小企业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竞争秩序政策、产业用地政策、海外市场开发资助政策、衰退产业合理化及调整政策、流通政策、高技术产业政策、防止公害政策、消费者保护政策等。第15页/共46页③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产业的协调原则,主要包括要确保没有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因素以及产业整体素质的协调。日本的“倾斜生产方式”就是针对当时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而展开的,去除瓶颈因素,经济的健康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中小企业政策”则是针对产业整体素质的协调,保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具备公平的起点。第16页/共46页1950~1993年日本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第17页/共46页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提供了一些教训:如产业政策的目标常常与为了增进社会福利的政策目标发生冲突;国内宽松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产生惰性,当经济陷入萧条时,不是内部挖潜或主动调整,而是谋求政府行为,以限制(国内外)市场竞争等。简言之,日本的产业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效地利用价格机制在资源分配方面的职能,促成了快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干涉了价格机制的调节职能,企业的市场活动被政策和规制所扭曲。第18页/共46页(五)、韩国产业结构调整1、1950年代中后期,以内向型经济发展为主。

这一时期,韩国主要依靠美国援助物资来支撑经济,从而只能走内向型经济发展,即通过销售美援物资积累资金,再大量投入电力、煤炭、水泥、运输、通讯等骨干产业部门以带动内需,取得经济复兴的成果。第19页/共46页2、1960年代初期,从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出口导向工业化。由于韩国自身缺乏原材料、资金和技术,大部分依靠进口,而且出口不振,于是韩国政府自1958年起,开始实施从“进口替代”逐步转向“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政策。在政府贸易推动政策支持下,韩国首先实现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推动的经济增长,继而完成了资本密集型原材料工业产品的进口替代,并使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20页/共46页

3、1970年代,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

韩国的产业政策从鼓励出口转向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特别是第三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2~1976年)中,大幅度增加投资促进重化工业部门的发展和成立综合贸易商社以扩大出口成为政府产业政策的重点。确立了钢铁、机械、石化、造船、电子和有色金属六大战略产业,并在金融支持、税收和相关法律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旨在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第21页/共46页4、1980年代以后,提出“科技立国”,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韩国从1982年开始实行以稳定、效率、均衡为基调的产业政策调整,同时进一步强化出口。产业发展的重点确定为对外竞争力强的造船、电子、机械、钢铁等产业。对那些在发达国家已属夕阳产业,但在韩国仍具有优势的产业(如纺织、家电、汽车、造船等)进行技术升级,试图提高国产化率与附加值,以形成出口“主力产业”;对那些在发达国家正处于成长期,而在韩国尚处于引进、吸收阶段的产业(如精密化学、精密仪器、计算机、产业用电子机械、航空航天等),作为本国的“战略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对那些在发达国家处于开发阶段,而在韩国则处于萌芽阶段的“新兴产业”(如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作为积极发展的“未来产业”。第22页/共46页5、199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结构调整。1993年金泳三政府执政以后,积极推行新经济政策。加速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的过渡,全面实施科技立国战略,实施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长期以来积淀的矛盾,继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韩国也陷入了经济危机,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政府转而实行以企业为中心的结构调整。一方面对规模过大的企业进行分割,使其向小型化发展,减少垄断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限制企业从事过多领域的经营活动,力求避免无序竞争。

韩国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中积累了一些值得研究的经验,如树立外向型产业经济结构的目标、重视科技进步的作用以及选择合理的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优化资源配置等。第23页/共46页韩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教训:第一,过分依赖大企业的作用。韩国的大企业和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不同,它们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扶植而非自由竞争成长起来的,竞争力也没有随着规模扩张而得到相应的提高;其次,政府给予大企业太多的金融支持,优惠利率与市场利率甚至相差近10个百分点,支持已经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加上大量低息贷款和高负债多角化经营,形成了大量的重复性投资和局部领域的恶性竞争。再次,外向型战略下的韩国大企业对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另外,韩国少数大企业对经济的高度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24页/共46页第二,过分强调出口的重要性。韩国政府在推进“出口导向”政策中,对企业过度干预,甚至对企业的保护制度化,最终既造成企业的“虚胖”,又使政企关系过于密切,导致腐败。再有,过度地强调发展出口产业,有可能导致内需产业和出口产业的“二重结构”现象加剧,使国内的经济结构内在联系松散而降低抗干扰性,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一旦遇到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就会随之震荡,这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已经有所显露。第25页/共46页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战略涉及到一系列产业政策,其中较有特色的是“电信港”计划、软件人才政策及知识产权保护:1、“电信港(Teleport)”计划:所谓“电信港”就是由高宽带通信设施、跨国通信网络、数字交换与传输设施、卫星地面站所组成的网络系统。为实施这一计划,印度政府打破了几十年由国营电信企业垄断的体制,取消了电信设备的特许生产制度,除了向外资开放电信产业以外,并逐步实施电信部门私有化的计划。印度的信息高速公路从此起步。(六)、印度产业结构调整第26页/共46页2、软件人才政策。

印度拥有规模巨大的科技人才群体,其中相当比例的人具有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而这一点正是印度软件产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其次,印度在国内各正规理工大学以及大专院校和中学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第三,印度开放私人资本和外资从事电脑软、硬件的专业教育,使人才培训渠道多样化;第四,印度给海外归国人才尤其是信息产业方面的人才许多优惠政策,这部分人才也构成了印度包括软件产业在内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第27页/共46页3、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对软件业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印度也曾深受盗版困扰,到1995年印度议会对版权法进行了彻底的修订,该法是世界上最严格也是最接近国际惯例的版权法之一,该版权法对侵犯版权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民事与刑事指控,经过立法与执法的不懈努力,印度软件的盗版比率降低了30%,不仅使印度软件产品免受美国301条款的制裁,出口畅通无阻,更提高西方跨国软件企业到印度投资设厂及建立软件研发机构的意愿。第28页/共46页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日、韩、印都属于二战后快速发展的国家,可以称之为“后发国家”,分析其演变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产业结构是动态变化的,它的升级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主导产业均经历了劳动密集型一资本密集型一技术密集型的更替过程3、制定恰当的产业政策4、高新技术产业是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5、外贸结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29页/共46页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高度总体偏低,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各地区之间产业结构高度略有差异;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三次产业结构偏差严重;产业结构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二元结构下,农业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生产率低;工业一般性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新技术产品发展不足,工业生产的规模效益低下;基础产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发展缓慢。

1、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第30页/共46页图二:1997—2010年中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第31页/共46页中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第一产业181816151413.712.813.412.111.110.810.710.310.1第二产业484646464544.84646.247.447.947.347.446.246.7第三产业343638394041.541.240.440.540.941.941.843.443.2表为:1997—2010年中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第32页/共46页中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从1997年的18%到2010年的10.1%;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最大,基本维持在47%左右;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快,所占比重从1997年的34%到2010年的43.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呈现出此起彼伏的状况,这是由于近几年我国的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过快,使得资金流向偏向于第二产业部门。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仍处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大是正常现象,但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很落后,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第33页/共46页中国第一产业产值的部门比例与就业的部门比例比较注:AG表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注:AE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第34页/共46页中国第二产业产值的部门比例与就业的部门比例比较注:IG表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注:IE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第35页/共46页

中国第三产业产值的部门比例与就业的部门比例比较注:TG表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注:TE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第36页/共46页(1)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工业化过程是基本一致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几乎不变,第三产业迅速上升;(2)产业结构中各产业变化过程曲折,具有不平衡性,从整个演变过程看,三大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尤其是在有的阶段,第二产业发展迅速,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分析第37页/共46页2、中国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第38页/共46页中国产值结构的国际比较人均GDP美元产值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低收入430253835中下等收入1670133649中等收入2390113552中上等收入426093753发达国家2493023266中国(2005)170012.647.539.9中国(2007)11.348.640.1第39页/共46页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移,产业结构的重心先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产业结构渐趋于合理化和高度化,但与其它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实现高度化的问题,如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中低收入国家同期的水平;第40页/共46页第41页/共46页2、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一是农产品总量、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