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肢节"的为:3.气虚证治以补气,一般认为当以何脏腑为其重点:(C)6.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药物的机理是:(C)其标的方法;(A)B脾虚腹泻E.‘t血双应A寒药D.假寒让用寒药C.假热证用寒药C.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D.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E.头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所A.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B.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C.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D.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太阴经E.足厥阴经,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22."气有余便是火"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要依靠何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完成:C.提高诊断的准确率27.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D)A象D.原发病与继发病B外感与内伤E.先病与后病C原因与结果:E①疼痛,一般多刺痛,固定不移,且多有昼轻夜重的特征,病程较长。②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色青紫或青黄,在体内为?积,较咸或压痛。③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瘀色黧黑,肌肤甲错,皮肤紫,精神神经症状(善忘.狂躁.昏迷)等也较为多见。医学称之为A.动夏则好,剧极则阴D.重剧必阴.重阴必阳答案:在虚实病理变化中,虚证可表现出假实的现象,为真虚假实证;实证可表现出假虚的现象,为真实假虚证。真虚假实是由于运化无力,气血不足见胀满.喘逆等假实现象。真实假虚是由邪气壅结,阻滞经脉气血,气血阴阳不能畅行外达而见形寒肢体劂冷等假虚现及转归的影响是什么?答案: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取决于邪正盛衰。正胜邪退,疾病趋向于好转相痊愈;邪胜正衰,则疾病趋向于恶化,甚至导致死亡。邪正相持或正虚邪恋,邪去而正气不复等情况,则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病持久不愈,或留下某些后遗症。答案:气虚,指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神疲倦怠.气陷,是以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符征的一种病理状态。届气虚病机的。一种,以内脏下垂.腰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短气乏力.语声低微.脉弱无力为主要表现。六论述体答案:气虚,系指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多由先天凛赋不足.后天失养.助脾肾功能失调以致气的生成不足所成,也可因劳倦内伤.久病不所致。C.经络功能失调50.体质是指人体的(B)51.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件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D)52.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E)53.同一邪气感受于人群中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不病,此说明发病与否主情形下,下列何项起着主导的作用:B56.芬种过空土要损伤:①心*②脾*②心脾;④①六淫②六邪③六气④内生六气【答案】③①腠理疏松开泄②升散蒸发③消烁津液④砂伤津液【答案】④60.具有明显季节性的六淫邪气是什么?()①风②寒③暑④湿【答案】③61.以下哪些原因可致梅核气?()①痰浊了犯头②痰犯咽喉③痰迷心窍④痰浊犯胃【答案】②i.风为阳邪,其性开泄:ii.风邪善行数变:iii.风为百病之长。’②风邪;④湿邪。(四)体内哪两种物质的盛衰有关:71.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取决于(A)A.肝主疏泄的功能B.胆贮藏胆汁的功能C.胆排泄胆汁的功能D.脾的运化的功能E.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E表现:84.以下说法哪项有误:(A)C肝其华在爪85.下列何项属反治法则:(B)B通因通用E祛邪兼扶正AC节的功能95.理想的体质应为(C)96.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四项关系较小:(D)97.称为“华盖”的脏为:(B)E.肾:99.肺所以称“华盖”是因为:(E)B.不耐寒侵D.不耐寒热E.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暑为阳邪,,托件炎热.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多挟湿:①湿伤阳气②湿阻气机③湿性粘滞④湿性趋下【答案】②①火为阳邪②其性炎上③易扰心神④生风动血【答案】④106.哪一邪气侵人易致出血症?()①风②暑③燥④火【答案】④107.饮在肠间,症见腹满食少,肠鸣沥沥有声的是哪一类饮证?()①痰饮②悬饮③支饮④溢饮【答案】①108.症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是暑邪是什么致病特点?()①暑性炎热②伤津③耗气④挟湿【答案】②(4)湿性趋下:(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脏腑气机(3)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之真实假虚证,下列见症,何为假象:(D.)E生五邪的病理变化干涩,②易动血,②易伤棵,④易耗气。(①)ABC猪牛肉D.正虚致邪犯E.正胜邪负7.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正气的范畴:D和”的能力E.保健抗衰老的药物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臭而入,或两者同时受为阴邪;②易伤阳气,⑧肌肤不仁.关节重着疼捅;①L寒性收引,故寒邪致病可致:①气血阻滞不通。②筋脉收缩而孪急;⑧损伤阳气,④病程缠绵。外感:①暑邪;②热邪;②湿邪;④警湿之邪。(0)124.暑邪侵人见四肢倦怠,胸闷,头重如裹是什么原因?()①暑性炎热②伤津③耗气④挟湿【答案】④126.下列哪项是风性开泄所致的临床表现?()①面目浮肿②汗出恶风③病变部位游走不安【答案】②④病变变化多端131.根据脏性喜恶的理论,对于脾虚湿阻之证,适宜的治法是:(D)133.以下哪种治法符合“用热远热”的观点:(E.)C.火旺惧用热药A.邪气盛,正气未衰D.邪气盛,正气已衰答案:亡阴,是拷由于机体阴液发生突然性的大量消耗或丢失.导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液而致。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今突然性脱失,而致全身机能突然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内素休阳虑.疲借过度.过用汗法.邪盛正哀等因素所致。C.提倡饮食有节39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则:(C)AD人制宜B赛因塞用E.寒因寒用138.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A)139.过食生冷寒凉,易形成(D):D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A.标急则先治其标B.本急则先治其本C.标缓则先治其本D.本缓则先治其标E.标本兼治3.“阳病治阴”之“治阴”,系指:(C.)A.与邪气的盛衰有关队与病人年龄有关C.与病人体质有关答案:阴虚内热多见全身性的虚热征象。以五心烦热.骨蒸潮热.消瘦.盗汗等为主要表现;阴虚火旺所见的火热征象往往集中于机体的某一部位。可见牙痛.咽痛.口干唇焊.升火额红等症。答案: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多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生血不足所致,也可由久病不愈,慢性消耗以致营血暗耗而成。答案:在病因方面:肝阳化风为素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再加过劳,情志不遂等因素,突发风证;热极少风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阴虚风动主要见于热性病后期,或久病阴液大CDE.参与新陈代谢C.肉D.心其华在面166.肺朝百脉是:(D)A.百脉由肺统帅B.肺将血液输送至全身C.百脉会聚于肺D.百脉之血汇聚于肺,经气体交换,输布全身E.其功能与心主血脉一祥167.下列哪项与肝相表里:(B)168.l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是哪两脏合作的结果(C)169.与筋关系密切的脏是:(D)170.肾开窍于:(D)17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C)是:ABC周流量D.控制血液在脉道内运行E.使血液上输于心肺和头目178.8,主司二便的脏腑是:(A)l09.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A.使肺的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D.促进肺气的宣发C.有助于元气的生成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204.气机升降之枢纽为_______.___的质地清而稀薄,流动性大,主要渗透.布散到【答案】津;皮肤;肌肉;孔窍;液;脏腑;脑;髓。208.中医的一般思维方式主要有比较___.___.___.__和反证等。注重宏观观察;注重整体的研究;擅长哲学的思维;强调功能联系诸内;诸外一般;个别214.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_____。答案:《黄帝内经》动虚里;脉象..濡养;滑利血脉【答案】深;浅表【答案】浅表222.经络是运行_____,联络_____,沟通_____的通路.223.《10.别络有___条,即___各一条,加上___,___的络脉和_____之大络.【答案】“四肢疼痛.四肢冷”改为“肢体屈伸不利”【答案】“轻者为中暑,重者为伤暑”改为“轻者为伤暑,重者为中暑”【答案】“忧郁太过”改为“郁怒太过”【答案】“脾胃损伤”改为“气血化源不足”【答案】“错误”改为“正确”234.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241.清阳——,浊阴——,清阳外发——浊阴内走____。答案:上升;下降;腠理;五脏243.体内阴阳的消长变化,即是阴阳运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答案:生,化248.十二经脉中,手经行于__,足经行于___;阴经行于四肢___,属___,阳经行于四肢_____,属____..风疹.荨麻疹,疹发无定处,此起彼伏,时有时无,反映了风邪易袭阳位的性质。【答案】“易袭阳位”改为“善行数变”【答案】十二经脉津;液血能载气;血能养气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255.正经有十二,即_____和____,合称为十二经脉,是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_______________.7.肺在内脏中位置最高,故称为_______________;肺叶娇嫩,不耐寒_______________【答案】“皮肤”改为“口鼻”【答案】“口渴饮冷”改为“口渴咽干”【答案】“寒邪阻塞经脉”改为“寒伤阳,阳失温煦,经脉气血凝涩不通”269.阴阳互根中,有阴无阳谓之____答案:孤阴;独阳l9.“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275.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答案:整体观念;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276.对阴阳偏衰的治疗,张景岳根据阴阳——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中求——的治答案:互根;阳;阴答案:神答案:气聚;气消答案:精;气;神282.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宋代的____,其代表著作是_______。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三.判断题【答案】血液护卫肌肤体表;防御外邪入侵.昼行于阳;夜行于阴290.阴阳转化是阴阳对立的结果。(×),为——。膻中;丹田l06.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来确定的治法是:(B)l07.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D)29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B)297.以下不属五行相克关系传变的是:(D.)298.脾病传肾是属于:(D)299.不符合“相乘”或“相侮”基本概念的是:(B.)300.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则是:(E)301.下列哪一项不是说明病理变化的:(C)302.下列不符合五行生克规律的是:(D)AD之所胜C火为土之母305.面赤嗜苦脉数,病多在:(B.)306.属于子病及母的是:(D)C肺病影响肾不胜”的“一行”进行克制是:(C)308.日出东方,与本之升发特性相似,故东方归属于木。这种归类方法为:(A.)309.按五行生克规律肝的“所胜“是:(E)D.胆311.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B)313.阴盛格阳可形成:(E)314.寒湿内袭脾胃而引起的院腹冷痛,泄泻清稀,称为(A)315.可以用阴阳转化解释的是:(B)317.下列何项归属五行之“土”:(C)318.阴阳偏胜总的治疗原则是(C)319.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E)320.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C)321.中医学是产生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32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C)323.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最早见于()324.下列五行生克关系中哪项是错的:(D)325.肝旺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按五行规律称为:(B.)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D.“阳得阳升而泉源不竭”C.“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327.既恶湿又能化湿的脏腑是()328.金为木之:(D.)329.易袭人体阴位的病邪是()330.七情致病,引起“气消”的情志是()331.内脏下垂的病机是()332.水气有余,而致土气衰弱,属于下列何种关系()333.绕阴器,抵小腹的经脉是()335.与脑髓充盈密切相关的脏是()336.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337.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339.易生风动血的病邪是()340.易袭人体阴位的病邪是()341.易于阻歇气机而见胸闷脘痞的邪是()342.内脏下垂的病机是()343.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要关系的两脏是()344.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C)BK之348.(较易)五行之中某一行之气太过或不足,均可引起:(C.E.)349.下列除哪项外,均届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B.D.)350.(较易)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A.C.)351.易生风动血的病邪是()AB不泻,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E而不藏353.某一行之气不足,则:(B.)A.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C.侮所胜而乘所不胜354.五行中,火的特性是()355.水气有余,而致土气衰弱,属于下列何种关系()356.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要关系的两脏是()357.与脑髓充盈密切相关的脏是()358.所以称“肝肾同源”,是因为()359.既恶湿又能化湿的脏腑是()A.脏腑病理D.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正关系C.脏腑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363.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阴的是:(B.)364.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屑阴:(C.)A.事物运动的对立性B.事物运动的统一性C.事物的双重性D.事物的对立统一性E.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源及规律A.对立制约B.相互转化D.稍长平衡368.(较易)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D.)C.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答案:精概念的形成:①源于“水地说”,即由水.地生万物发展而来。②中医学有关精的认识,对哲学中精气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③古代哲学家在“水地说”与对人体之精认识的基础上,把精的概念抽象为无形而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气概念的形成:①源于“云气说”,即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云气.风气.水气.大气等是气概念产生之源。②中医学对人体之气的认识,也是气概念产生的基础。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则产生了气的一般概念,即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DBE.阴损及阳,阳损及图378.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D.)379.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C.)380.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B.)C源候论》382.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E.)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384.阴阳相互制约的条件是:(B)385.昼夜层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D.)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CD(三)双项选择题387.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388.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C.)38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E.)A.吴鞠通D吴又可B.薛生白E叶天士391.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是:(D.)393.成书于明代,系吴又可所著者为:(C.)394.成书于清代,系王清任所著者为:(D.)395.患者面色青紫,可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B.)398.按五行生克规律肾的“所不胜”是:(C)399.下列哪一项不属五行之火:(B.)400.肝气犯脾属于:(A)401.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E.)C培土生金法402.火的特性,近代引申为:(B.).相侮是指:(E.)A.五行的递相资生D.五行间过度相克BE中所不胜的反向克制C.五行间生克平衡404.火为木之:(B.)405.在五行学说中,五季中的“长夏”应归属于:(C)406.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B.C.)407.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B)408.在五行学说中,不属心病诊断依据的是:(C)410.水气有余导致土气衰弱的传变关系属于:(B)411.不属于五行“土”的是:(D)A.五气之湿B.五味之甘C五季之长夏D.五体之皮毛E之口41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C)415.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最早见于()416.疾病过程中,先有高热汗出,面红脉洪,后突然转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用下列何种理论解释()418.手少阳经所属的脏腑是()419.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是()420.所以称“肝肾同源”,是因为()421.具有慓悍滑疾特性的气是()A.木有余则土来乘之D.火不足则水来乘之C.木不足则金来乘之有机整体,其生理病理以何为中心:(A.)D.气血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K虚实交替,藏而不泻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426.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D.)A.脏腑病理B.脏腑生理C.脏腑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D.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正关系E.脏腑组织器官的结构形态42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辩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答案: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互化;精气生神,精气养神;神则统驭精与气,故三者不可分离。精为生命的基础(本原);气为生命活动的动力(维系);神乃生命活动的主438.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是:(B.)439.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C.)440.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学说”的医家是:(D.)441.下列著名医家户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E.):(C.)444.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B.)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CD446.(较易)以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因素是:(E.)449.属于阳证范围的是:(B)45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B)451.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治法,称为:(A)452.属中医哲学方法的是:(A)453.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E)D.此长彼亦长C.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阳气459.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D.)460.言人身脏腑之阴,则肝为:(C.)462.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463.属于阳的味是:(D.)46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B.)465.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阴的是:(D.)466.阴阳交感是指:(E.)467.脉之形态属阳者:(C.)468.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E.)469.阴阳偏胜形成:(A.)).在头面部没有阴经分布,故有"头为诸阳之会"之说.())504.除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外,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功能也是“神”的概)通的病证,属于从治法的具体方516.肺能把卫气肃降到全身体表。(×))主津来实现的.())8民反治法不属于治病求本法则的范畴。(×)535.反治法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法则。(×)540.手足三阴,三阳经,通过奇经和经别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543.心血旺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脏搏动力。(×)545.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故"满而不能实".(×)549.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包括水地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551.证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并加以证实的—种逆向思维方法。(×)554.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得以正常生化,是脾的一种功能,而不属气化过程。(×))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生气E.单纯一脏有病565.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判断疾病的转归,的有:(A.B.D.)A.肝病色青见浮脉D.肺病色白见洪脉C.肝病色青见沉脉566.(较易)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A.B.C.D.)A.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内,并以此为其主要内容之一,567.中医学的具体方法是:(A.D.E.)568.肝主流泄的功能失常可引起哪些病理变化()569.八纲中以阴阳为总纲,其余六纲中属阴的是:(A.B.C.)A.脑B.筋C.脉571.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肾病的诊断依据:(C.D.E.)572.与痰饮形成有关的脏腑是()573.肝主流泄的功能失常可引起哪些病理变化()574.下列属于“虚则补其母”治法的有()575.起于胞中的经脉有()576.下列属于络脉系统的有()577.头发的生成和润泽与下列哪些物质有关()9.胃失和降可出现()10.气的哪些功能对尿液.汗液的排泄有控制调节作用()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A.喜B.怒C.悲D.惊E.恐579.温病学理论源于:(A.C.D.)580.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C.E.)A.创立了六经辨证纲领B.创立了脏腑辨证体系C.创立了三焦辨证方法E.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581.阴阳的互根互用旨在说明:(C.E.)C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存在E.每—方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582.阴阳偏胜的治疗方法是:(A.B.)583.症见寒象的病人,其病机当是:(A.D.)A.心的行血功能B.脾的运化功能D.肝的疏泄功能E.宗气的行呼吸功能A.调节精神情志B.促进消化吸收C.维持气血运行D.协助水液代谢E.调理冲任二脉A.五气化火B.五志化火C.命门之火D.少火588.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589.根据“虚则补其母”的治法是:(B.C.E.)C滋水涵木法590.下列属于络脉系统的有()591.五脏分阴阳,在五脏中属阴的是:(B.C.E.)C.肾592.血的主要生理功能是()593.液的主要分布部位有()594.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595.气滞主要发生于哪些脏腑()596.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597.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具体表现在()ABC志相关E598.肾主津液的基本涵义包括()599.气滞主要发生于哪些脏腑()600.血虚的病理变化多发生于哪些脏腑()601.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B.C.)602.中医学认为物质在体内的运动形式是:(A.B.C.D.)C.出603.中医学的辩证观主要表现在:(A.B.C.D.)A.标本缓急B.正治反治D.异法方宜E求因604.中医学理论中“神”的概念有:(A.B.C.)C.人的精神意识605.中医的“证”包括了:(A.B.C.D.)E关系606.下述哪两种情况属于阴阳转化现象:(C.D.)607.(较易)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C.D.)08.属于阴的属性有:(D.E.)609.属于阳的属性有:(A.E.)610.从夏至到冬至季节的气候变化是:(B.D.)611.用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B.C.)A.腹胀.便溏.烦躁易怒.为肝病犯脾B.色泽鲜明属阳,色泽晦暗属阴C.数脉为阳,迟脉为阴D.面见赤色.脉象洪,可诊断为心火盛E.而见青色与肝病有关612.属于阳的属性有:(A.B.D.)613.用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来解释的有:(A.B.E.)614.在药物的五味中,属阴的是:(B.D.E.)答案:张仲景。他在《内经》.《难经》等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此书。本书是中医学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它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对外感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诊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发病。③解释病理变化:主要解释病机的从化和疾病的传变。④指导辨证:体质决定证候类型,证候特征中包含着体质的特征。⑤指导治疗:“因人制宜”的核心应是区别体质而治疗,故治疗时一要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二是根据体质特征注意用药宜忌,三要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⑥指导养生:调摄时形神共养,在饮食情志.起居.劳逸.运动等各方面都需兼顾体质特征。十二正经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其命名有手足三阴,三阳的区别.十二正经的循行有一定的起止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彼此之间也有表里关系.在躯干胸腹面,背面及头面,四肢,均是左右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两侧,每侧十二条;左右两侧经脉,除特殊情况外(如手阳明大肠经在面部走向外侧),一般不走向对侧.这些正是与奇经八脉不同之处.A.风邪B.寒邪CD.燥邪C.奇恒之腑D.脏腑答案: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因为不同的年龄.性别等,其生理状况备不相同,因而治疗用药也应有所变比。例如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活动减退,故慎用克伐,小儿脏腑娇嫩,用量宜轻;妇女要注意其经.带.胎.些都是因人制宜的具体体现。C.气不降D.气脱622.如何理解"津血同源"和"血汗同源"有何临床意义津液与血液都源于水谷精微,且二者可以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故曰"津血同源".汗为津液所化,汗多则伤津,津伤则血虚,故曰"血汗同源".临床上病人失血过多时,可见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津液不足之症.因此,对于失血和血虚的病人,不宜用汗法.故《黄帝内经》有"夺血者无汗",《伤寒论》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之诫.若津液大量耗损时,不仅渗入脉内的津液不足,甚至脉内的津液亦可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和津亏血瘀等病变.因此,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不可轻易地使用破血,逐血之剂.故《黄帝内经》有"夺汗者无血"的告诫.A.湿为阴邪B.湿性重浊C.湿性粘滞D.湿性趋下624.)气能生津,指气的气化作用是津液化生的动力.(2)气能行津,指气的运动是津液输布和排泄的动力.如脾气的散精;肺气的宣发肃降;肾气的蒸腾气化,升清降浊;三焦之气的决渎行水等.(3)气能摄津,指气的固摄作用可以控制津液的分泌量和排泄量.(4)津能生气,指津液受到各脏腑阳气的升腾气化,可化生为气.(5)津能载气,指气必须依附于津液之中才能存于体内.答案:治标治本的临床应用,一般是。治病必求于本”。但为了适合病情的需要,又有“急则治其标”,即当标病甚急,成为疾病矛盾的主要方面时.若不及时解决就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故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先治其“标”,此即“急则治其标”。可见“急则拾其标”只是在应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最终目仍是为了更好的治本。“缓则治其本”,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有重要指导意义。“标本兼治’侧是指标病本病并重,则应标本并治。以上可知,标本的治疗法则,既有灵活性,临床应用或先治本,或先治标,或标本兼治,应视病情变化适当掌握,但是,最终目的在于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做到“治病必求于626.下列病理表理,因肾精亏虚导致的有()A.浮脉B.洪脉CD.缓脉答:人体生理功能的差异,反映了脏腑及精气血津液功能的盛衰偏颇,涉及到人体消化.呼吸.血液循环.水液代谢.生长发育.生殖.感觉运功.精神意识思维等各种方面功能的强弱差异。诸如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脉象.舌象.呼吸状况.语言的高低.食欲.口味.体温.对寒热的喜恶.二便情况.性机能.生殖功能.女子月经情况.形体的动态及活动能力.睡眠状况.视听觉.触嗅觉.耐痛的程度.皮肤肌肉的弹性.须发的多少和光泽等,均是脏腑精气生理功能的反映。了对体质内在偏颇的调整,是根本的治疗。如阳虚体质,感受寒湿之邪,易从阴化寒,当用温热之品以温阳祛寒或通阳利湿;阴虚体质,若同感寒湿之邪,则易从阳化热伤阴,治宜凉润之品。偏阳质者,慎用温热伤阴之剂;偏阴质者,慎用寒凉伤阳之药。体质强壮,多发实证,当用泻法;体质弱者,易发虚证,当用补法。另外要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异,药物有性味偏颇,针灸也有补泻手法的不同,故治疗时要注意药物性味的宜忌.用药剂量的大小及针灸宜忌,根据治疗时的疼痛反应和得气反应及病人的耐受性注意进针的深度和刺激量的大小。同时还要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在药物.饮食.精神心理.劳逸运动等方面的调理中,均需兼顾体质特征。答:男子以肾为先天,以精气为本,性多刚悍,体魄健壮魁梧,能胜任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性格多外向.粗犷,心胸开阔。由于男子多用气,故气常不足,病多耗精伤气。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性多柔弱,体型小巧苗条,性格多内向.文静.细腻,多愁善感。由于女子多用血,故血常不足,病多伤血,并因经.带.产.乳的特殊生理,而有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的体质改变。老年人的体质特点是精气神渐衰,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减退,代谢缓慢,气血郁滞,动作迟缓,劳动及生活能力渐退。小儿生机旺盛,体质渐强,其体质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筋骨未坚,肌肤柔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不同特点。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调节适应能力强。不易感邪生病,即使有病,多表现为表证.实证.易获长寿。偏阳质是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的体质类型,主要表现为形体偏瘦或适中,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急躁,自制力较差,食量较大,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平时畏热喜冷,易出汗,脉多偏阳,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性欲较强。易感阳邪,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内伤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偏阴质是指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类型,主要表现为形体适中或偏胖,较易疲劳,面色偏白或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平时喜热畏寒,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欲偏弱。易感阴邪,受邪答案: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就称为“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出于地势高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各异.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特点也备不相同,所以治疗用药应根据当地环境及生活习惯而有所变化。例如外感风寒证,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解表药较峻.较重,常用麻校;东南温热地区,用辛温解表药较缓.较轻.多用荆防。这就是根据地理气候不同考虑用药的因地制宜原则。633.阴阳偏胜.偏衰与邪正盛衰的关系如何?请结合病机特点分别阐明。答案:所谓“形”,是指形体,为生命的物质与结构,也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如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及精.气.血.津液等。神,指机体生命活动约外在表现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没有形体也就无所谓神,形为神的物质基础;而正常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利于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若机体生理功能失常,可表现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异常的精神刺激可影响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形与神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两者相互依存而不可分离,故曰“形与神罢具。答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贯穿在生理.病理.诊断与防治等各个方面,是构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概而言之,不外乎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两个方面。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主要表现在: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别的,功能上是相互资助.互相制约.相互协调的;病理上是相互影响.互相传变的,局部的病变往往是整体的反映。治疗局部的病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息息相应。自然界存在着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本身具备着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若自然环境的变化超越了人类自身的调节能力,则会产生病理反应,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这种认为机体自身整体性,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称之为“所胜”即“我克”,“传其所胜”,即沿着相克次序发生病情传变,如肝病传脾.脾病传肾.肖病传心.心病传助.肺病传肝等,疾病发生“传其所胜”属于不正常的相克,所以“传其所胜”,也就是五行“相乘”的“乘其所胜”答案: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具体思维方法有以下五种:①比较:即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②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以一般的共性结论为依据,去研究个别的,尚未深入研究的或新出现的事物.再探求新的结论,如此推理下去,得出许多新的结论。③类比: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点(属性相同),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性和规律上也是相同的。④以表知里;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⑤试探和反证:试探法是对研究对象先作考查,提出设想,并依据设想采取相应措施,然后根据措施在对象身上所得反应,适当修改原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思维方法。反证法则是从结果来迫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酌一种逆向思维方法。A.喜润恶燥B.不耐寒热C.体阴用阳D.喜燥恶湿答案:第一,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自己所属的五体.五官.五志等,从而把机体各部分联结在一起,形成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体系,体现了人的整体现。第二,根据五行生克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第二,以丑脏为中心的五行归属,说明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答案:用五行理论指导情志病的治疗,就是用一种情志治疗另一种情志疾病的方法。中医学认为,情志生于五脏,五脏之间有着生克关系,所以情志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故在临床上可以用情志的相互制约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即以情治情,如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答案】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肺主呼吸。决定了心与肺的关系就血的关系。(1)肺气助心行血: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循环,但要维持血流通利,还需靠肺气的资助。肺气通过宗气的作用来助心行血。宗气生成于肺,之后贯注心脉,推动血液流行。如肺有(2)心血运载肺气以布散周身:肺主气,司呼吸,从自然界吸入之清气与水谷精微相结合形成宗气,宗气的布散和输布周身,又要依附于血液,靠心血运载,故前人有“血为气出现胸闷.气短.咳喘等症。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阴脾经C.手少阴心经D.手太阴肺经(1)外伤:各种外伤,诸如跌打损伤,负重过度等,或外伤肌肤,或内伤脏腑.使血离经脉,停留体内,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体外,或血液运行不畅,从而形成瘀血。(2)出血:出血之后,离经之血未能排出体外而为瘀,所谓“离”经之血为血瘀。(3)气虚:气虚运动无力,血行迟滞致瘀;或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而为瘀,此为(4)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滞,气滞必致血瘀。(5)血寒: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感受外寒,或阴寒内盛,使血液凝滞,运行不畅,则(6)血热:热入营血,血热互结,或使血液粘滞而运行不畅,或热灼脉络,血溢于脏腑组可导致瘀血。综上所述,瘀血的形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内伤因素;二是由于各种外或因外伤而致的内部出血等外伤因素,两者均可导致瘀血。[题解及答案]血液的正常运行取决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在气的推动下,血液才能辽行周流;在气的固摄下,血液才能循经运行,不致溢出脉外。血液运行的动力(气的推动)作用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心主血脉,心气激发心脏搏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推动血液沿心.脉.肺组成的血液循环管道运行不息;肺朝石脉,助心行血,血在脉中循环流动,血脉都要汇聚到肺,通过肺的吸清呼浊作月,把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新鲜清气注入血内,把在肺内生成的宗气贯注心血液运行的固摄(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脾统血,脾气的固摄作用,统摄血液体生理活动的需要量,调节着血液的循环量,有效地防止了血液溢出脉外。此外,脉道是否通利,血的寒或热都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总之,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不仅依赖于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而且还在于肺.肝.脾等脏器的生理功能是否协调平衡(图5-2)。A.足太阴脾经B.足厥阴肝经C.足少阴肾经D.足阳明胃经650.血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B.易生风动血C.易耗气伤津D.易为阳热症状A.督脉B.带脉CD.冲脉A.喜伤心B.怒伤肝C.思伤脾D.悲伤肺A.暑邪B.热邪CD.瘀血答: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的联络.功能的配合与隶属关系,以五脏为中心构成了五大生理系统。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五脏系统的功能活动,调节着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决定着个体的体质差异。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脏腑,脏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并决定差异的最根本因素。在个体先.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个体常表现出某一藏象系统的相对优势或劣势化的倾向,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体质。经络是联系沟通.协调各脏腑机能活动的结构基础,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既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通过经络的转输作用,输布于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以为其功能活动的物质支撑。脏腑精气的盛衰,经络气血的多少,决定着体质的强弱,并影响着体质类型。故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是体质形成的生理学基础。答案:调整阴阳,是针对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情况,采取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原则,促使机体阴阳恢复到正常的协调平衡状态。A.生发.柔和D.清静.收杀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A.心阳B.肺气A.脉B.筋C.髓D.骨661.液的主要分布部位有()662.下列易伤津的邪气是()答案;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的一种治则。疾病可以表现出许多症状,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表象,还不是本质,只有充分地搜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桥。才能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针对其本进行治疗。例如头痛可有肝阳.肝火等。不同原因引起的头痛,其疾病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均各不相同,只有辩明其根本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谅解表.燥湿化痰.活血祛被.平肝浴阳等方面治之,这就是“治病求本”的意义所在。答案: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从五行生克关系来说,有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克关系传变两类。相生关系的传变,有沿着五行相次序的传变,称为“母病及子”,如肝病传心.心病传脾.脾病传肺.肺病传肾.肾病传肝等;有反着五行相生次序的逆向传变,称为“子病犯母”,如肝病传肾.肾病传肺.肺病传啤.脾病传心.心病传肝等。相克关系的传变,有沿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称为“相乘”,如肝病乘脾.脾病乘宵.肾病乘心.心病乘肺.肺病乘肝等;有反着五行相克次序的逆向传变,称为“相悔”.如肝病悔肺.肺病侮心.心病梅宵.肾病侮脾.答案:“传其所不胜”是以五行相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传变。“所不胜”,即被克制。“传其所不胜”,即是疾病传变反着相克次序的道向传变。如肝病传肺.肺病传心.心病传肾.肾病传脾.脾病传肝等。疾病发生“传其所不胜”,在五行相克关系中属反向克制,故又称“相侮”,“传其所不胜”,也即是“侮其所不胜”。答案:五行学说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按照五行相生的次序采取“虑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方法。‘‘虚则补其母”.即是在一脏不足时,可用补其“母”脏的方法以增强其生我的作用。如肺金不足,可用补脾土的方法。“实则泻其子”,即是在—脏有余时,可用泻其“子”脏的方法,以减弱其有余!如肝木过旺时.可用消心火的方法。二是按照五行相克的次序治疗具“克我”.“我克”之脏。如在肝木过旺时,可用治疗肺金的方法,以增强其“克我”的作用;或可用扶助脾土的方法,以防止肝病传脾。前言如清金制木,后者如肝病实牌。三是按照五行生克次序,采取抑强扶弱的两脏同治法,如肝实脾虚时,可用抑木扶土法;肾阴不足心火过旺时,可用“泻南补北”第二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答案: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①相生关系的传变:即“母于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A.足阳明胃经B.足少阳胆经C.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阳小肠经是什么在生理方面如何体现出来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基本形式为升,降,出,人四种.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是气升降出入的场所.故气的升降出入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体现.如降浊等.血的生成:与脾胃.肾.肝.心.肺有关。脾胃有运化水谷精微的作用;肺气.心阳有化赤作用;肾有藏精作用,肝有藏血作用,精血相互转化。(2)血的运行:与心.肺.肝.脾有关。心主血脉,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肺朝百脉,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脾主统血,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和维持血行正常;肝又主藏血,能防止出:①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在分布过程中与十二经脉交叉相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循行分布的不足,并对十二经脉的联系起分类组合作用.②调节十二经气血.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进行涵蓄和溢出式的双向调节,十二经气血满溢则流入奇经,十二经气血不足时,奇经气血溢入十二经给以补充.③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如督脉的"入颅络脑","行脊中","属肾".任督冲脉同起胞中,相互交通等.C.冲任气血D.命门之火答案: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和探索自然规律的一种学说,届于中国古代唯物论范畴。它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待性去推演络绎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目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并认为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是整个物质世界运动变化联结成整体的基本法则。记性,思维语言,视,听,嗅等均为脑所主,故称.指对于失血或血虚的患者,不宜采用汗法治疗.679."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为"六邪"。答案:本,是指疾病的根本.本质。治病求本,就是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指气的外出运动受阻而出现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683.阑门:即小肠下口与大肠上口相接处.阑,即遮拦,指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于此得到阻拦,故称.684.心肾相交: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这种相互依存,686.下焦如渎:渎,沟渠.是对下焦大小肠,肾和膀胱渗泄水液,泌别清浊,排泄二便作用的生动描述.687.三焦气化: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其对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为"三焦气化".688.孤腑:即三焦.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在人体五脏六腑之中,惟其最大,无以匹配,故称.689.小肠主液: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从而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称.脾吸收转输,糟粕则由此下输于大肠.②广义指构成脾胃并维持脾胃运化功能的物质.③脾胃的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即脉象和缓有力.692.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答案:阳虚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偏衰,产热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亢,机能衰减的病理状态。答案: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本质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采用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的证象是相反的,又称为"逆治"。696.命门火衰能直接导致哪一脏气化失常?()①心②肺③脾④肾【答案】④697.体内津液不足而致的皮肤干燥瘙痒,其病理机制是什么?()①失于滋润濡养②津枯血燥③津亏血瘀④气随液脱【答案】②698.生长发育迟缓是肾脏发生了什么样的病理改变?()①肾精不足②肾气不足③肾不主水④肾不纳气【答案】①699.饮食的消化障碍是脾的哪一功能失调?()①脾虚不运②脾阳虚不化③脾不升清④脾不统血【答案】①700.心前区憋闷刺痛的病理机制是什么?()①运血无力②血虚不充③瘀血阻滞④血热妄行【答案】③701.发生阴阳互损的生理机制是什么?()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依存互根③阴阳的消长④阴阳的转长【答案】②702.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二填空题答案:致病邪气侵入人体,机体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出现阴阳偏盛和偏衰.阴不制阳和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指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又称气结.713.阴盛的病理改变是什么?()实②实热③虚热④虚寒【答案】①答案:五脏所化生的液体。即汗.涕.泪.涎.唾。答案: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用于母子关系因补母能令子实(母能生子),答案:是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泻南补北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717.幽门:即胃下口,小肠之上口.幽者,深也.食物入胃,经胃之受纳,腐熟,食糜必在胃中有一定时间的停留以利精微的吸收,然后再经此处下输小肠,故称.根据措施在对象身上所得反应,适当修改原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思维方答案:润,滋润;下,下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答案:元有原始.基本之意,元气就是人体最基本.最主要的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答案:卫气是行于脉外有防御作用的气。答案: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是由水谷精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于胸中的气,有推动血行和促进呼吸等作用,又称动气,大气.答案: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9.异法方答案:同一种疾病,由于方域.季节.气候.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同,治法就应有所区别。.贲,奔也,食物经食道下行,经贲门直奔胃中,故称.三判断题()指对于汗多津伤的患者,不宜采用破血,逐血之峻剂.精与血皆由水谷精微化生,来源相同;彼此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即藏于脏腑中的精可融入血脉中而为血,血脉中的血液输送到脏腑中也可充养脏腑之精.精与血之间的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747.十二经筋: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748.带脉:带,束带之意,因为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故称带脉。二填空题愤,①阴阳格拒,⑤阴阳亡失3752.津液不足导致血液流动滞涩的机理是什么?()①失于滋润濡养②津枯血燥③津亏血液④气随液脱【答案】③答案:指标病不甚急的情况下,采取治本的原则,即针对主要病因.病证进行治疗,以解除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答案:实诈是以邪气亢盛为主的一种病理表现。答案: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能正常进行,气的运行紊乱,升降失调,出入不利,表现脱的病理状态。759.食积而致大便泄泻是何证候?()①实证②虚证③实中挟虚④真实假虚【答案】④760.阳盛的病理改变是什么?()①寒实②实热③虚热④虚寒【答案】②761.重病病人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目闭口张,手撒遗尿是神哪种病理状态?()①失神②少神③神乱④假神【答案】①762.肾精亏损不足出现的筋骨痿软,齿摇发脱是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所致?()①生殖繁衍②生长发育③抗御外邪④化血【答案】②763.哪一脏的功能失调易致心血瘀阻?()①肺②脾③肝④肾【答案】①764.能导致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低下,是气的哪是一功能失调?()①推动②温煦③防御④固摄【答案】①765.气虚自汗是气的哪一功能失调?()①推动②温煦③防御④固摄【答案】④汗为津液所化,而津液与血同源于水谷精微且相互化生,津血既同源,汗血亦同源.汗出过多则伤津,津伤则血虚,故日"汗血同源".767.阳虚的病理改变是什么?()①寒实②虚寒③实热④虚热【答案】②768.反证法:反证法则是从结果来迫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酌一种逆向思维方法。答案:炎,热也;上,向上。“炎上”,是指火的发热.温暖.向上升腾的特点。“火曰炎上”,即是说火的特性是炎亡.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是血对气的关系的概括,主要体现在血能载气,养气两个方面.771.以表知里;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答案:是指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即阴依附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任何—方都不能脱离对立着的男—方单独存在。此外,还含有共同促进.共同衰退之意。773.脏腑,是的总称;脏腑分为三类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的不同.答案:肝具有疏通畅达.宣泄升发的功能,使全身的气机畅行,气.血.津液通畅,使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致瘀积而正常排泄。“太仓”。776.类比: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点(属性相同),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性和规律上也是相同的。答案: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变化。答案:有形之精与气可以相互转化,即有形之精可散而为无形之精气,无形之精气又可聚答案:即指木.火.十.余.水五种物质。认为这五种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答案:即阴阳平秘。平,饱满之意;秘。即秘密.潜藏之意;阴平阳秘,即阴阳充盛,相互答案:阳,指阳热;阴,指阴液。阳胜则阴病是指阳热偏盛必然耗液而出现各种伤律.伤阴答案:由于阴气虚而阳气偏亢的虚热证(阳病),治疗当滋其阴(治明),从而使阴阳恢复平784.气化(古代哲学):答案:在古代哲学中,气化是指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785.骨:就是骨骼,它作为人体的支架,有支撑躯干.保护内脏的作用,还可化生骨髓.主786.乙癸同源:即肝肾同源.古人根据五行学说把藏腑与天干相配,则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故称.是与血共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气,又称荣气,营阴.791.奇恒之府: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奇,异也.恒,常也.因其形似腑,为中空性器官;功似藏,能贮藏精气,似藏非藏,似腑非腑,故名.指人生活的场所,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互相交汇的地方指气的外出运动太过以致气不内守而外脱,出现机体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气清柔和顺,主内守,与卫气相对而言属阴,故称.答案:津液是人体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答案: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酌整体,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是气对血的关系的概括,主要体现在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三个方面.答案:血液在某些作用下,不能循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时,称为出血。溢出脉外之血称之化,是指三焦输布水液的功能,也叫三焦气化。体外,故称.802.大肠主津:指大肠重新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故称.803.中焦如沤:沤,沤渍.是指胃对水谷腐熟为乳糜状态的形容.中焦脾胃有消化饮食,吸收精微,蒸化津液的作用,故称.谷,其性憬悍滑疾,故称.主要依靠汗,尿,呼气和粪便等途径.答案:脏腑的病机理论答案:相乘与相克方向一致,相侮与相克方向相反。答案:相乘与相侮有区别,又有联系。表现在相乘是五行之间存在着顺着相克次序的过度克制,而相悔是五行之间存在着原来克制次序相反方向的克制。但两者可以同时发生。之气包括饮食物中的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人体之气的生成涉及的主要内脏是肺.脾胃.肾.是依靠肾中精气的功能,脾胃的纳运功能以及肺司呼吸功能的综合作用,将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结合起来而生成的。因此,先天禀赋较强.后天饮食营养充足,自然环境良好,以及成,导致气虚等病理变化。由于脾胃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先天之精气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之精气的充养,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所以在气的少成过程中,脾胃的纳运功【题解及答案】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方式。升,就是气从下向上的运动;降,是气从上向上的运动;出,就是气体从内向外的运动,包括气从体内向体外和从脏腑.经络内向外的运动;入,就是气从外向内的运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是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场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能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各种生理活动,脏腑.经络的。答案:木的特性是“木曰曲直”,曲直就是指树木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的生长状态,后引中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待性。“火曰炎上”,炎上即指火燃烧时温热向上的现象,后引中为温热.升腾等特性。“土爰稼穑”,稼穑是指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意思,后引申为载物.生化.受纳等特性。“金曰从革”,革,变革;从,顺从。“从革”指金能顺从条件而变形,引申为清洁.肃杀(降).收敛等持性。“水曰润下”,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现象.气逆为气的上升运动太过或下降不及的病理状态;气陷为气的上升运动不及或下降太过的病理状态.实则泻之:证属实者,用攻逐药治疗。容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答:形态结构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结构(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等),外部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外在表现,内部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内在基础。特定的形态结构总是表现为某种特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征。答:体质的特点有四:①体质是人体身心特征的概括;②体质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复杂答:饮食物各有不同的成分或性味特点,长期的饮食习惯和固定的膳食品种质量,日久可因体内某些成分的增减等变化而影响体质。如果饮食品种多样,搭配合理,定时定量,五味调和,脾胃健运,则水谷之精充足,脏腑组织得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质。如果长期饮食不节,则必然给体质带来不利的影响,如饮食量少,精血气津液化生不足,则会导致体质虚弱;嗜食肥甘厚味,助湿生痰,易形成痰湿体质:嗜食辛辣则易化火伤阴,形成阴虚火旺体质;过食咸则胜血伤心,易形成心气虚体质;饮食无度,日久损伤脾胃,易形成答:不同地区或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壳的物理性状.物产及气候条件等特征。这些均影响着不同地域人群的饮食结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社会民俗等,从而制约着不同地域生存的不同人群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不同地域人群的体质差异和特征。如西北方人形体多壮实,腠理致密;东南方人多体型瘦弱,腠理疏松性病迁延日久,也易表现出相应的体质特异性,如慢性肝炎,易形成瘀血体质和阴虚体质;慢性肾炎些疾病,如麻疹.痄腮等,还会使机体具有相应的免疫力,使患者终生不再罹患此病。?答:疾病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体质因素,体质一方面通过影响正气的强弱,决定发病与否和影响传变。如体质强壮者,一般不易感邪发病,即使发病,也不易传变;体质虚弱者,不但易于感邪,且易深入传变。另一方面通过决定病邪的“从化”而影响传变,如偏阳质者,感邪易从阳化热,疾病多向实热和虚热方面发展;偏阴质者,疾病多从阴化寒,疾病多向实寒或虚寒方面转化。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上循咽喉,下行至足;主要功能—是走息道以行呼吸,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三沿三焦下行资先天元气.答案:①相对立物质之间的互根互用,如气和血之间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②相对立功能之间的互根互用,如兴奋印抑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③物质与功能之间的互根互用,如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的运动产生了功能,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答案:阴长阳消:机体各种营养物质的化生(阴长),必然会消耗掉一定的机体能量(阳消)。体各种机能活动的产生(阳长),必然要消耗—‘定的营养物质(阴消)。答案:一般地说,具有推动.温照.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属阳;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阴。六.论述题答案: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即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其适用范围是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以及肝阳偏亢之证。答案: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消长.转化,彼此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如果没有阴阳对立双方的相互依存,也就不可能有阴印制约消长和相互转化。阴阳的制约和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制约和消长的必然结果,没有阴阳制约和消长酌量变过程也不会有阴阳转化的质变过程。阴阳的消长和转化又都是以阴阳的对立和互根为基础的。答案:五脏的阴阳属性,是根据它们的部位和性质来划分的。从部位上来说:心肺位于上部(胸腔)局限;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局阴。从性质上来,则为阳中之阳脏;肺属金,金属阴,故肺为阴脏,以阴脏居阳位,则为阳中之阴脏;肝属木,木属阳,故肝为阳脏,以阳脏居阴位,则为阴中之阳脏;肾属水,水属阴,故肾为阴脏,以阴脏居阴位,则为阴中之阴脏;脾属湿土,湿土属明(较水之阴性为轻),故脾为至阴之脏(至者,到也),以至阴之脏居于阴位,则脾为阴中之至阴脏。833.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有:①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②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834.心肾不交指心肾阴阳水火关系失调的病变.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均能使两者失去正常协调关系.主要表现为失眠,心烦,多梦,心悸,怔忡,遗精等.禀于父母,藏于肾的先天之精气;源于水谷,化生于脾胃的水谷之精气;后天之精不断充养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可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二者相辅,使人体之精不断充盛.答案: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作用;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生克规律的结合,即为制化,生克制化是五行正常的运动规律,是事物发展平衡协调的关键。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相生关系又叫毋子关系,五行的相克关系又叫所胜所不胜关系。所谓相乘,是指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限度,其顺序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侮,是指反悔,又叫反克,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异常克制现象,其顺序是:木侮金.金悔火.火悔水.水悔土.土侮木。相乘和相侮,都是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场后出现的答案:滋水涵木法;益火生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答案:相乘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反应。相悔,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称反悔亦称反克。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时的病情较深重;相梅时的病情较轻浅。答案:按照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子病犯母时的病情较深重。【题解及答案】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司呼吸:宗气行于呼吸道,协调维持肺的呼吸功能,有促进呼吸运动的作用。故呼吸.言语.声音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行气血:宗气能贯注在心脉中,帮助心气鼓动心脏搏动,以推动气血的循环流注,调节心率和心律,所以,心搏的强弱和节律的快慢.气血的运行.肢体的温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兑换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专利代理人考试佳作分析与剖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卫生管理信息整合能力试题及答案
- 婴儿营养需求解析试题及答案
- 探讨2024年激光技术工程师认证试题及答案
- 江苏中考全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流行病防控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证书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 防水岩矿棉制品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金属制缝衣针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财政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春季朋友聚餐邀请函
- 胸腔推注给药的护理
- 监控系统改造方案
- 第6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 【自考复习资料】00067财务管理学考试重点
- 2023高职高专信息素养大赛系列专题培训
- 2023年2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报告
- 客运驾驶员的安全操作标准和规范
- 诗词大会训练题库十二宫格
- 高清精美中国地图(英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