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炊烟写炊烟的美文_第1页
故乡的炊烟写炊烟的美文_第2页
故乡的炊烟写炊烟的美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故乡的炊烟写炊烟的美文

故土的炊烟生活在城市,远离了炊烟,但炊烟却一向袅袅地升腾在我心里,和暖着我的记忆。想起炊烟,就想起乡村那些红砖蓝瓦房,说红砖蓝瓦其实不甚切当,由于体验了风吹曰晒,瓦的颜色已变得有些古旧了,说成灰色或褐色的更恰当些。伴随着声声鸡鸣犬吠,以及灶膛深处母亲亮闪闪的咳嗽声,炊烟在高上下低的屋顶袅袅升起,旋转,又在清风的吹拂下,向四处飘散,迷漫在整个乡野间。无论早晨、黄昏,炊烟都给我一种恬静和暖的感觉。那淡灰色的缕缕炊烟在房顶与高大的梧桐树上缭绕飞升,让你觉不出那是炊烟抑或云彩。每每这时,头缠白布的母亲总在灶前繁忙,蹲下身子往灶膛里续上麦秸、玉米杆、花生蔓,这些庄稼杆从地里收回来,在灶膛里烧着,火光把母亲的脸庞映得特别生动,点燃心中的梦想,还有知足和一种淡淡的哀伤。做饭、烧菜、续火,都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她们乐于这样做,从未觉得苦和累。炊烟是乡村生生不息的梦想,就像生生不息的庄稼一样,望见炊烟,山里人觉得踏实。清早的日出把炊烟涂抹成一缕缕金黄,门吱呀一声开了,唤儿声,鸡叫声,新的一天开头了。上学的,上山的搅得小村沸腾了。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男人扛着锄头赶着牛儿上山,女人目送他们离开,心里有硕大的梦想上升着。入夜,夕阳湮红一了山村,炊烟缓缓地蠕动着,像是一幅水墨画,涂抹着平静与闲适。老人们站在平房上,翘首盼着亲人回归,就如心有灵犀一样,似是听到了家人的呼叫。村里的灯火次第亮起来了,灶膛里的火也加倍亮了,把山里人的叹息哀伤与压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敬仰全部吞进去了,过滤成缕缕炊烟,袅袅升起,像母亲低垂的睫毛,把一切心事和理想细致珍藏。我的童年少年时光是在乡村度过的,看到炊烟总会想起母亲慈祥的脸,想起我离开乡村求学时的情景,假使你没有在乡村生活过,你没有感受到炊烟的缭绕、渗透、温润,你就不会懂得炊烟一词的真正含义,你就无法理解乡村生活的恬淡、质朴、平静和哀伤。现在的乡村以老人居多,村子里的孩子们长大了,都离开了乡村,离开了炊烟,走向了大城市,村子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了,炊烟升起的时候,已经很少听到母亲呼叫儿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了。我曾反复奉劝母亲离开乡村,到城里来住,但她从未曾产生离开村子的念头,她说有鸡鸭鹅的.,有菜园,有熟谙的邻居,她离不开了。她说就是踩着泥土、粪土,心里凉快,去城里闷得慌。母亲没有文化,她说的话却像哲学家一样深刻,耐人寻味。我的同事说,你别劝了,她习惯了,假设离开了一个熟谙的环境,老人轻易生病的。我想母亲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村子,离不开炊烟了。前些日子回家,听母亲说村子正在向邻近的城镇规划,集中盖楼。母亲忧心忡忡地说那能行吗,就不用烧火了,不用养小鸡了?你看,我养的小鸡多好看呀,每日在院子里找食,看着就叫人欢喜。正说着,有一只小鸡跑出了院子,母亲忙去追逐。是的,会不会有一天,村人搬到楼里,不再烧柴了,炊烟也就不存在了,天空的蔚蓝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