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技术学》教案-甘肃政法学院本科招生信息网_第1页
《物证技术学》教案-甘肃政法学院本科招生信息网_第2页
《物证技术学》教案-甘肃政法学院本科招生信息网_第3页
《物证技术学》教案-甘肃政法学院本科招生信息网_第4页
《物证技术学》教案-甘肃政法学院本科招生信息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证技术学》教案一、课程性质物证技术学是法学学科体系下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证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具有技术和法律的双重性质,其使命是为办案部门查明案情并公正处理各类案件提供发现物证、记录物证、提取物证和鉴定物证的科学方法。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物证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研究方法;了解现阶段物证的常见类型;掌握现场发现、提取各类物证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掌握检验鉴定各类物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我国目前较为先进的物证检测手段,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顺利适应本职工作。三、教学内容物证技术学的学科体系是根据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而确定的,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关于物证和物证技术基本概念的论述;关于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的论述;关于物证技术鉴定制度的论述。(二)基础技术基础技术是指各种物证都可能需要利用的一些技术方法。包括:记录物证和检验物证常用的摄影技术,检验各种物证常用的显微镜技术,分析各种物证常用的仪器分析技术。(三)形象痕迹技术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指纹、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车辆痕迹、牙齿痕迹、整体分离痕迹等。(四)文件物证技术文件物证技术是指和可疑文件有关的技术,包括:笔迹检验、污损文件检验、印刷文件检验、文件物质材料检验、言语识别、人相检验、文件制成时间检验等。(五)化学物证技术和生物物证技术研究各种作为物证的微量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如玻璃碎片、微量泥土、油漆碎片、微量油脂、塑料橡胶、微量纤维、金属碎屑及毒物、毒品、爆炸残留物等)以及来自人体的血痕、精斑、毛发等生物物质。(六)音像、电子物证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各种可疑照片、可疑录音带、录像带的检验,以及对计算机犯罪中电子物证的利用。四、教学方法物证技术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及其紧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可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对于各类具体物证的讲解,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根据条件开设一定的实验课程,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完美的结合。五、教学时数《物证技术学》计划学时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8学时,实验24学时。

第一章物证和物证技术学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物证和物证技术的有关概念性问题,了解物证技术学的教学要求学科体系及发展历程,对物证技术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形成清晰认识。重点:1、物证技术的概念及其分类;2、物证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3、处理物证的一般规则。难点:物证的内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重点辅导)第一节物证的概念和特点1学时第二节物证的种类、作用和一般处理规则教学进程设计(2学时)第三节物证技术的概念和任务第四节物证技术学的对象和体系第五节物证技术学的发展史(自学)1学时第一节物证的概念和特点一、物证的概念概念之一:物证是指依法收集的、与案件有关的、能以其外形特征及所载字迹、符号、图像、声纹特征或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的况各种物质性客体。概念之二:刑事诉讼法、证据学中关于物证的概念:是指能证明案件真实情的况物品、痕迹。物证是证据的一种:概念之三: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存在的物质性客体。1、具有证据的基本属性:依法收集(合法性);与案件有联系(关联性);客观存在(客观性);不可替代性。2、具有证据的最本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3、外延:(1)外部特征(2)存在状况(3)物质属性(4)所载内容4、属概念:物质性客体二、物证的特点物证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和不可替换性。(一)物证的关联性—物证的最本质特征物证双联论认为应称为双联性,即物证不仅与案件中的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也与被审查的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二)物证的合法性1、内容合法(防止伪证)。2、收集程序合法。(可存在通融,对于非法收集的物证,经审查确能证明案件真实情的况,可作为证据。但对于非法收集的行为应酌情处理)(三)物证的客观存在性物证是客观存在的,等待人去发现、提取、检验。(四)物证的不可替换性法律规定,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物确有困难的,可提交原物的照片、模型等。(对此应理解为对不可替换原则的肯定和补充)第二节物证的种类、作用和一般处理规则一、物证的种类物证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一)按物质性客体的不同表现形式分类:目前可分为6类。1、物品共同特点是能以其外形特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2、物质范围很广,包括化学物证(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物证(与人体、动物体、植物体有关的)。大多量少体微,以附着物形式出现,称微量物证。共同特点是多以其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3、文件是一种物品,但其上有字迹特征(广义上理解,手写、印刷文件、印章等)。其共同特征是以字迹特征或书写材料等来反映案件的真实情况的。与书证的区别在于:书证是以所记载的内容来反映与案件的联系的。4、形象痕迹痕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痕迹是指由于人(动物体)或物体的活动而在客观环境中的物质性客体上形成的各种物质性变化。包括客体形态结构的变化、物体的移动、物质的增减等。痕迹可分为9大类:(1)形象痕迹广义的狭义的痕迹。指人或物与另一客体接触留下的各种压印痕迹。(手、足、工、枪等)其又可分为平面痕迹、立体痕迹,静态痕迹、动态痕迹等。共同特点是多以其外形特征证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2)技能动作痕迹指反映人的的笔迹特征等。某种技能动作习惯特点的痕迹。例如,足迹中的步幅、步态特征,字迹中(3)客体分离痕迹指在力的作用下整体物被分离成若干部分所形成的一种痕迹。如:被撕下的纸张碎片、被截断的木棍、被剪断的绳索、从人体分离下来的生物物质(血液、精斑、毛发)等。根据客体分离痕迹可以进行整体同一认定,确定两个或若干个分离体是否原属同一整体。(4)物质交换痕迹指两个客体在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后,各自在对方表面上留下的微量物质。其往往和形象痕迹同时发生(撬杠撬门时铁锈和油漆的交换)。也有特例(在草地上行走)。(5)爆炸痕迹和射击残留物痕迹(6)燃烧痕迹指人或物(7)现场遗留物(8)物体位移痕迹体在现场上的(9)心理痕迹人在一定心理状态下进行作案,会在现场留下反映该种心理状态的迹象。如:将人戳十几刀—仇恨心理;变态心理等。为分析案情提供依据,由侦查学研究。被焚烧后所形成的痕迹。人或物移动情况,为分析案情提供依据。由侦查学研究。

5、音像材料指利用光学、声学、电子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记录并储存与案件有关的客体的声音特征和形象特征的证据。(声音物证、图像物证、音像混合物证)如: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磁盘等。(静态、动态之分)6、电子证据(我国法律在规定证据种类时并未将其列出)又称计算机数据证据。指依法收集的、与案件有联系的、能以其储存的文字、数据、图像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电子化数据记录。一般将其归为书证,有时需鉴别其真伪,可视为物证。(二)按检验方法分类物理物证、化学物证、生物物证。(三)按在案件中所起的证据作用分类直接证据(直接证明谁实施了犯罪)、间接证据(间接证明主要犯罪事实)。二、物证的作用(一)物证是查(二)物证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方法。(三)物证是审查其他证据的手段。三、处理物证的一般规则明事件性质的依据。(一)对于现场上有物证意义的客体,应当先进行静态勘验(对其原始状态进行拍照、记录、仔细观察),后进行动态勘验(移动、提取等)。(二)提取物证时,不能损坏物证,不能人为的在物证上增加或减少痕迹(三)应选用合适的材料或容器,对物证进行妥善包装,包装后应密封并加贴标签编号。(四)防止物证损坏。、变形、变质、腐蚀、挥发、外漏、污染混杂等现象发生。第三节物证技术的概念和任务一、物证技术的概念物证技术是对案件中出现的、可能成为物证的各种类型的物质性客体进行发现、识别、记录、提取和鉴定所利用的各种科学方法的总称。(一)要点1、物证技术的研究对2、物证技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象——物证;切相关,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3、与人类诉讼制度的日益健全密(二)物证技术概念与其它相关概念的比较1、物证技术与刑事技术的比较切相关(物证的地位日益提高)。(1)从研究象—物证(发现、记录、提取、鉴定等);刑事科学技术既研究事件的内部性质,是刑事案件中利用技术的总称,包括:物证技术的内容警犬技术、监控技术、测谎技术等。(2)从适用范围看,物证技术适用于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等涉及物证问题的案件;刑事技术只适用于刑事案件。(3)从工作内容看,物证技术不能全面概场分析,警犬技术、犯罪预防技术、情报信息技术等。确切的说,物证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看,刑事技术的概念比物证技术宽泛的多。物证技术有明确的研究对案件中的物证,又研究,还包括法医技术、刑事况刑事科学技术的全部功能,现场勘查、现

2、物证技术与司法鉴定的比较司法鉴定的概念,是由司法部门一词延伸而来的,本非学科专用名词。是办案过程中为了解决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办案单位委托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进行的各种鉴定工作的总称。(1)从工作内容上看,司法鉴定一词只讲鉴定,物证技术则包括发现、记录、提取、鉴定等内容。(2)从鉴定工作范围看,司法鉴定广,既包括物证技术学范围的鉴定——痕迹鉴定、文件鉴定、化学物证鉴定、生物物证鉴定等,也包括法医鉴定、会计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等。3、物证技术与法庭科学的比较法庭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用语,原文“ForensicScience”,指诉讼中或法庭中运用的科学。是一个广泛的科学领域。其主要包括:法医学、物证技术学、司法精神病学、司法会计学等。强调在诉讼中或在法庭审判中运用的科学,不包括警方在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和预防犯罪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物证技术学只是法庭科学中的一门学科。二、物证技术的分类(一)从纵向分类1、发现技术在何部位寻找物证(举例说明:现场勘查的重点部位);如何发现量少体微的物证;如何发现潜在的痕迹物证等(举例说明:潜指印、足迹的发现法——多波段光源)。2、识别技术如何寻找到有价值的物证(新旧识别、部位识质量。如何发现伪证。3、记录技术别等),尽量缩小工作量,同时提高物证笔录、图示、照相、摄像等方法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4、提取技术提取原物、提取照片、提取模型等。5、鉴定技术是物证技术的核心部分,解决同一认定、种属认定问题,把物证与案件及受审查的人、事、物、时、空的联系确定下来。直接提供法庭诉讼证据。(二)从横向分类1、形象痕迹技术2、文件物证技术3、化学物证技术4、生物物证技术5、音像物证技术;;;;;6、电子物证技术。三、物证技术的任务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科学技术真实情况、最终公正处理案件提供证据。两方面的具体工作(一)为侦查办案人员勘验现场及其它与案件有(二)对案件中提取的各类物证进行技术鉴定,方法,解决案件中与物证有关的一切问题,为查明案件:关的场所提供技术服务。主要解决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两大技术问题。

第四节物证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一、物证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物证技术学是以物证和物证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公正实施法律、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研究应用科学技术解决案件中有关物证的专门性问题的一门学科。(一)物证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物证。物证问题既含有法律问题,又含有技术问题,因此,物证技术学具有法律和技术的双重性质。(二)物证技术学的性质(1、法律性质。(为法律2、技术性质。(与科学技术(三)物证技术学的学科归属双重性质)服务)密切相关)物证技术学是法学体系之下的一门学科。解释点:1、物证技术学是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多门学科与法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2、一般而言,由一门理科学科与一门文科学科相交叉的学科,以归入理科体系较为合适。如:法医学是医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将其置于医学体系之下。3、由于物证技术学是多门自然学科与法学相交叉的学科,将其归入法学体系较为合适。4、物证技术学应当是法学体系的不应属于警察科学,一门既对刑事执法有用、又对民事执法有用的学科,组成部分。二、物证技术学的学科体系(一)基本理论1、关2、关3、关(二)基础技术1、记录物证和检验物证2、检验各种物证常用的显微镜技术3、分析各种微量物证常用的仪器分析技术。(三)形象痕迹技术指纹、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车辆痕迹、牙齿痕迹、整体分离痕迹等。于物证和物证技术基本概念;于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于物证技术定鉴制度。常用的摄影技术;;(四)文件物证技术文件物证技术是指和可疑文件有关的技术,包括:笔迹检验、污损文件检验、印刷文件检验、文件物质材料检验、言语识别、人相检验、文件制成时间检验等。(五)化学物证技术和生物物证技术研究各种作为物证的微量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玻璃碎片、微量泥土、油漆碎片、微量油脂、塑料橡胶、微量纤维、金属碎屑、毒物、毒品、爆炸残留物等)。(六)音像、电子物证对各种可疑照片、可疑录音带、可疑录像带的检验,对计算机犯罪中电子物证的检验等。三、物证技术学的研究方法要掌握物证技术学的例分析法将某一典型案例或同类案例所反映出的物证情况进行单个解剖或综合分析,从中发现基本理论和技术,应当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一)案

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联系,为物证技术工作提供新经验、新方法,为物证技术学提供新的研究课题。(二)科学实验法为了阐明或证实某种现象在特定条件下能否产生或变化,解决物证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