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学年论文_第1页
《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学年论文_第2页
《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学年论文_第3页
《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学年论文_第4页
《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学年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论文第页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摘要:中日少年夏令营较量的有关报道见报之后,“挫折教育”一时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热门话题,对中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既是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中学生受挫力低下的现状,我国教育工作者主要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这四大方面系统性地为挫折教育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实施途径,为促进我国中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中学生挫折教育实践意义原因分析开展途径挫折教育提出的背景“挫折”一词,在中国古代是分而言之的。“挫”为屈辱、受挫之义,“折”为断、曲、弯之义,可引申为坎坷、死亡等。《后汉书·冯异传》中将两字合二为一,其意为“失利、挫败”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挫折”可解释为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由于遇到无法克服或者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而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内心所产生的紧张状态的消极的情绪反应。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第22页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学乃至哲学著作中,就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关于挫折磨练、挫折教育的论述,而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提高人们耐挫能力的教育行为。《周易·乾》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也曾在《孟子·告子下》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还有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教育家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论毅力》中也对挫折教育有了精辟的论述。而西方学者对挫折问题也有专门的研究,比如英国著名的策动心理学派创始人麦独孤、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和多拉德都提出了诸多有关挫折的理论,(1)(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第3页.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整体上看,我国青少年与美、英、日、德青少年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日本青少年的俭朴和吃苦的训练、美国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英国青少年的“绅士风度”、德国青少年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之,在1992年,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草原探险夏令营,其中中国孩子所暴露出来的许多令人吃惊的弱点,使众多的人感到当头一击,于是在1993年第七期《黄金时代》杂志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著名青少年专家孙晓云的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了全国。(2)(2)章程.我对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理解与实践[J].青年与未来.1996.1.第35页.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当代青少年作为21世纪我国参与世界竞争的主角,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耐挫能力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也日益强烈而迫切。于是1994年“六一”前夕,江泽民总书记为全国少先队员题词,发动了“跨世纪中国青少年雏鹰计划”,意在勉励新一代广大青少年要练硬翅膀、展翅高飞,这样“挫折教育”在我国开展实施起来了。二、我国中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实践意义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生活像一团麻,也会有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像一条路,路上哪能没有坑坑洼洼。”人生路漫漫,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挫折和困难。罗曼·罗兰说得好:“痛苦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也掘出了生命新的水源。”因此,我们开展挫折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广大青少年认识挫折的必然性和挫折结果的两面性。让他们意识到,一个人经受一些挫折,特别是早期经受一些挫折,可以借此催化他们更快地成熟,可以终生受益。同时也告诫他们可以利用挫折砥砺意志,在挫折中学习,经受锻炼,吸取教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挫折成为新的进步甚至成功的契机。所以,挫折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及战胜前进中的障碍,都具有重要意义。歌德曾说过“倘不是就眼泪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人生之味的”,我们这些教育者有没有意识、胆量,让孩子品尝眼泪的滋味?我们常问自己,爱学生的方式有多少种?关心、鼓励是爱的表现;批评、指正也是爱的教育,到底哪种方式才是正确的呢?尽管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然而它不是万能的,适量的挫折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困难与磨难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该是脆弱的铁屑,煅成的心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惊慌失措,甚至精神崩溃。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导致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对孩子的缺点看多而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的怀疑。(4)(4)高树秀.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J].德育美育.第227页.学校教育的错位“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然而这种学习状态已经被扭曲了,现在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他们不想学习,也不愿学习,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压力。虽然我国一再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升学率、学生成绩仍然是衡量学校、教师的硬性指标,所以在“一分决胜负、一考定终身”的强大压力下,教师的眼睛只盯在学生的成绩上,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考试进行的。成绩一旦不好,学生的挫折感就“油然而生”,表现出焦虑、失意、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导致厌学、逃学等严重后果。4.社会环境的熏染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极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下,需要社会尽可能净化社会风气,还青少年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四、如何开展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一)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加强自我教育“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挫折对于人生来说,既是必然性、普遍性,又具有两面性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首先具有自然属性,它以本能的需要为基础,与大自然进行抗争,向大自然索取,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这一活动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然而,人又是社会上的人,他的种种需要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矛盾与冲突,所以挫折的产生就是必然的。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第231页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普遍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认识它、对待它。大文豪巴尔扎尔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第231页中学生要学会清醒地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两面性,如果我们对它缺乏正确的认识,又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就会痛苦、绝望。请青少年不要被挫折所吓倒,树立勇敢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正确态度。遇到挫折时,中学生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态,可以采用转移法、宣泄法、补偿法、升华法、幽默法等来调节不良情绪,不要让失望、自卑、焦虑等情绪主导自己,(5)(5)陶承志.不“磨”不成“器”—浅谈中学生的挫折教育[J].教育论坛.2013.NO2.第26页.(二)挫折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1.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挫折教育的首要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作为挫折教育的先行者,父母的责任重大。在我国,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只是唯有读书高,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和体格素质教育,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主动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创造和谐关爱的家庭“软实力”,并讲究挫折教育的方法和艺术,在孩子成功时,给予适时的鼓励;在孩子遭遇挫折时,可运用说教法、鼓励法、榜样示范法等,及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努力,成功就在前方。然而现在的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吃一点苦,觉得自己曾经吃了那么多苦,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有这样的经历,而是万般呵护,其实这是一种溺爱的表现。他们应该让孩子去碰钉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放手去让孩子自己去做,让他们划出拼搏的痕迹。然而挫折教育也并不是家长们简单理解的“故意让孩子去吃苦”,而是适量的让孩子在挫折的情境下可以很好的应对,不至于惊慌失措,束手无措。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及家务劳动,鼓励孩子参加军训、义务劳动等社会活动,还让孩子接受一些心理考验,如人际交往中的误解、委屈、冷落,学习或比赛中失利等,增强孩子心理耐受力,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成长。2.学校应将挫折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和学校生活新课改的要求,中学课程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程中,都包含了挫折教育的内容,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挫折教育的计划,如思想政治教师在讲授辩证法时,可以融入辩证地看待挫折教育的两面性等内容。学校也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磨练机会,让教师在实际磨练中提高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如开展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教学中提高梯度,设置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毅力,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顽强不懈的恒心。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做义工,参加一些体力消耗较大的劳动,让学生在实际磨练中体会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3.社区、社会在中学生挫折教育中发挥辅助教育的作用中学生的挫折教育不仅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内容,也需要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辅助。社区可组织中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活动,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课程等,帮助中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社会风气、正面的榜样教育,可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正确的社会认知。(6)(6)同上.(三)挫折之后的正确引导、争取预期效果中学生遭受挫折之后,是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好时机,此时应该及时正确引导,正确引导是实施挫折教育最终目的的催化剂。(7)(7)杨美凤.挫折教育:中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J].科技信息教学研究.2007年.第21期.第539页.古诗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