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名著导读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1页
《傲慢与偏见》名著导读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2页
《傲慢与偏见》名著导读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3页
《傲慢与偏见》名著导读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4页
《傲慢与偏见》名著导读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傲慢与偏见》名著导读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傲慢与偏见》名著导读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傲慢与偏见》邹荣华作者风采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著名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她从小喜欢写故事,41岁去世,终身未婚。奥斯汀家道小康,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她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处女作《理智与情感》,1811年出版。随后发表了《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和《爱玛》。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诺桑觉寺》和《劝导》。《傲慢与偏见》动笔于1796年,开始取名为《最初的印象》,该书是奥斯汀最成功的,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故事梗概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女儿,均待字闺中。班纳特太太为女儿婚事而整天操心不已。新来的单身邻居宾利一年收入丰厚,让人羡慕。在一次舞会上,宾利对班纳特大女儿简,一见钟情,二人相爱。班纳特太太欣喜若狂。参加舞会的还有宾利的好友达西。他仪表堂堂,更为富有,但非常骄傲。班纳特二女儿伊丽莎白没有简面容姣好,但内涵丰富,极具个性,自尊心也很强。二人相遇,互不相容。可是不久,达西对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请她同舞,伊丽莎白同意了。宾利的妹妹卡罗琳一心想嫁给达西,达西对她却十分冷漠。她发现达西对伊丽莎白有好感,从中阻挠。达西担心简只是看上了宾利的收入与家产,并非真的钟情于宾利,拆散了他们。简对宾利的不辞而别十分伤心,但依旧一往情深。班纳特先生没有儿子,根据当时法律,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继承。柯林斯追求伊丽莎白,遭拒绝后,马上与伊丽莎白的密友夏洛特结婚,这给伊丽莎白带来烦恼。青年军官威克姆英俊潇洒,人人夸赞。伊丽莎白对他产生好感。威克姆与达西一同长大,在诱拐达西妹妹要挟财产不成后,做了一个军官。伊丽莎白听信他对达西的诬蔑,对达西偏见更深。伊丽莎白去拜访新婚的夏绿蒂,遇到达西的姨妈凯瑟琳。不久,又见到了来此的达西。达西对她吐露了爱慕之情,伊丽莎白因为达西的傲慢拒绝了。达西第一次认识到骄傲自负带来的恶果,十分痛苦。临走留下一封长信进行解释:他承认他不满班纳特太太的轻浮和鄙俗,并且认为简并没有钟情于宾利,因而拆散简与宾利;对于威克姆,事实是威克姆把达西父亲给的遗产挥霍尽后,竟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乔治娅娜与他私奔。伊丽莎白读信后,为错怪达西感到内疚,也为母亲行为感到羞愧。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去舅父母家,参观了达西的庄园,并再次与达西相遇。她发现达西对人彬彬有礼,在当地很受人尊敬,对妹妹更是爱护有加,于是消除了对达西的偏见。正当此时,伊丽莎白接到家信,小妹丽底亚与身负赌债的威克姆私奔了。家丑使伊丽莎白难堪至极。达西得知后,不仅替威克姆还清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丽底亚完婚。这完全出乎伊丽莎白的意料,从此以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全部化为爱情。宾利和简也言归于好。这时,凯瑟琳夫人赶来,说自己的女儿与达西自小就有婚约,蛮横地要伊丽莎白保证不与达西结婚。伊丽莎白断然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此事传到达西耳中,他又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至此,一对因傲慢和偏见而几经误会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精彩语段1.“目前这件事情谈不到什么天良、廉耻、恩义。我跟达西先生结婚,并不触犯这些原则。要是他跟我结了婚,他家里人就厌恶他,那我毫不在乎;至于说天下人都会生他的气,我认为世界上多的是知义明理的人,不见得个个都会耻笑他。”点评:只要不触犯天良、廉耻、恩义,我问心无愧!不明理义人的讥笑阻碍不了世人的眼睛,我知义明理。2.“你要回忆过去,也只应当去回忆那些使你愉快的事情。”点评:任何时候都要选择美好的记忆,保持乐观的态度。3.“这是慢慢儿发展起来的,我也说不出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过我觉得,应该从看到彭伯里他那美丽的花园算起。”点评:伊丽莎白说的是句玩笑话。因为她深恶达西时,就已知道他拥有丰厚的田产,那么,为了一个花园而改变想法,就显得十分滑稽。4.“我也说不准究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见了你什么样的风姿,听到了你什么样的谈吐,便使我开始爱上了你。那是好久以前的事。等我发觉我自己开始爱上你的时候,我已经走了一半路了。”点评:达西说的是实话。丘比特之箭悄无声息地射入,等到觉察时,早已难以自拔。艺术特色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奇巧精妙的艺术构思《傲慢与偏见》描写了四桩婚事。作者以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事,与另外三桩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柯林斯与夏洛蒂之间是讲实惠、找归宿的婚姻;威廉姆与丽底亚是追求美貌情欲,不讲道德情操的婚姻;简与宾利是相互爱慕,情投意合的婚姻。三桩婚事从不同角度衬托主线,构成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这四桩婚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误会”百出,疑窦丛生。结构编排的曲折、巧妙,让人开卷时爱不释手,闭卷时回味悠长。二、机智幽默的人物对话,含意丰富的语言层次人物对话,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材料和手段。奥斯汀在创作时,善于利用说话人、听话人、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制造多层次语调,使作品中人物的对话既机智幽默,又含意丰富。例如第一卷“初识”一节中,达西趁宾利小姐弹起一支苏格兰小曲的当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的那段对话可以作出多层解释:伊丽莎白仅仅是认为对方在献殷勤,而宾利小姐则理解为达西想与伊丽莎白喜结“良缘”。在读者角度,只要多读几段便会发现,达西想的是:这位小姐着实厉害,我这次只得认输,以后可得谨慎从事。微妙的对话描写,深层次的心理刻画在小说里比比皆是。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独具特色的性格刻画小说中塑造了有二十几人,每个人都各具特色。伊丽莎白是女主角,她聪颖机灵有主见,善良乐观又活泼。如拒绝科林斯先生的求婚,充分体现了她聪颖机灵有主见、善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个性。再如不嫉妒他人,对姐姐的幸福感同身受,充分体现了她内心的高尚纯洁。又如将舅父、舅母介绍给达西时,狡黠地观察达西的感受,充分体现了她的活泼可爱。另外她尊敬父亲,但又认为父亲当面揭妻子短的行为应当受到指责,体现了有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男主角达西家财万贯、英俊潇洒,但寡言少语,缺乏与人沟通,让人误解他傲慢。但他正直善良、为人和蔼、乐于助人的品质让人钦佩,如他对威廉姆所犯种种错误的宽恕和原谅。书中简温柔多情,善良和蔼;宾利温顺随和,举棋不定;班纳特先生刁钻古怪,不露声色;柯林斯自大谦卑;丽底亚轻佻无知。各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四、诙谐幽默的反讽手法,寓教于乐的主题思想这部著作无论从结构上讲还是措辞来说都是反讽的典范。小说开场白“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作者用了一个反讽的暗示奠定了整个小说的基调。即在她所描写的社会中,家长们总是为他们的女儿寻找有钱的丈夫。“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个句子的正式陈述方式与其最终的意义之间的反差构成了反讽。这里所说的真理即是一个拥有财富的男人一定需要一位妻子。而句子实际隐含的意思是一个没有财富的女子需要一位富裕的男子做丈夫。从人物性格、众多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来嘲讽,是整部小说的特色。故事开头,班纳特太太的愚蠢和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嘲笑是反讽的开始。此后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相互的厌恶变成了彼此的吸引,言辞的争吵变成了各自的自责;有意的摆脱变成了不期而至而又求之不得的相聚;傲慢变成了谦恭,被误解的变成了悔改的。作者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猜想进行了有力的嘲讽,制造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寓教于乐,突出了主题思想。名家评论简·奥斯汀被誉为真正伟大的英国小说家,因为她使英国小说更臻完美。爱尔兰文学家、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弗兰克·奥康瑙尔说:“我认为简·奥斯汀是最伟大的小说家。绝对是最伟大的!”他认为奥斯汀在文学方面炉火纯青就像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完美无缺一样。他还说,奥斯汀是位“最杰出的道德家,她总是通过小说来教育读者,而且她教导的方式是谨慎而周到的”。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基布尔说,“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并认为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英国19世纪著名史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马科莱称她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毛姆说:“我相信,广大的读者已经认定《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杰作,我认为他们的评价是很中肯的。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我个人认为,《傲慢与偏见》总体来说,是所有小说中最令人满意的一部作品。”毛姆的这一看法不仅代表了学者专家们的权威评价,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广大读者的一致心声。写作背景奥斯汀被认为是“小幅画家”和“家庭小说”家。她的小说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她的小说展现的是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及牧师这样的人物,并熟知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人们看不到重大的社会矛盾,只是她日常的琐碎的生活,更多的是绅士淑女间的爱情婚姻风波。她的作品往往通过诙谐的语言,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人情世故,成为反映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要点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

答:“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去,未遇。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三英战吕布”:

曹操联合袁绍等十七路军共同讨伐董卓,在虎牢关,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

“三气周瑜”:略。

2.“

青梅煮酒论英雄”指的是哪两个人?当时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怎样?可以看出两人在性格上有什么特点?

答:主人公是曹操和刘备。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饰内心恐慌。

曹操特点:目光远大、胆识过人、雄才大略。

刘备特点:机警过人,随机应变,能屈能伸

3.

杀吕伯奢一家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在知道事实后仍然杀死吕伯奢,说明他狡诈阴险,生性多疑,手段残忍。

4.简述“王允巧施连环计”的故事:

东汉末年,太师董卓专权,司徒王允,将义女貂蝉许给吕布为妻,然后再献给董卓为妾。貂蝉在他们二人之间周旋,见机行事,挑拨离间,最终使吕布杀掉董卓。

5.

请简要叙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内容。

答:三气周瑜。一气: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之机,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荆州,仍然失败。6.“桃园三结义”的主人公是刘备、关羽、张飞。

7.“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里所写的人物是谁?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举例说明。

吕布;他的主要性格是:有勇无谋、目光短浅、见利忘义。

8.你怎样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

忠心耿耿

、兢兢业业、博学多识,足智多谋。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9.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上任后烧了哪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诸葛亮初出茅庐后的第一仗:火烧博望坡。

第二把火要说的是诸葛亮到刘备军中后的第二仗:火烧新野。

第三把火要说的是《三国演义》里面最精彩的一场战役——火烧赤壁。10.赤壁之战这个故事中推出了哪些精彩的好戏?

①诸葛亮舌战群儒,

②蒋干盗书,

③草船借箭,④周瑜打黄盖(苦肉计),

⑤孔明借东风,

⑥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

11.你怎样评价周瑜?请举例说明。

风流儒雅,足智多谋,善于用兵,但是气量狭小,嫉贤妒能。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运筹帷幄,连设妙计,终以3万兵马大败曹操的83万大军,创下了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说明了周瑜足智多谋,善于用兵。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多次设计谋害诸葛亮,让他三天造出十万枝剑,并吩咐工匠故意拖延.在与诸葛亮的几次周旋中,他急躁冲动,导致箭伤复发,临终时仍然慨叹“既生瑜何生亮”,这些说明他气量狭小,嫉贤妒能。

12.

《三国演义》中两例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作战双方分别是[(曹操

)(袁绍

)],[(曹操

孙刘联盟

)]。

1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有哪些经典故事?

草船借箭

空城计

借东风

赤壁之战

三气周瑜挥泪斩马谡

七擒孟获

秋风五丈原

三顾茅庐

火烧新野

舌战群儒

白帝城托孤

排八阵

14.

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15.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

16、关于关羽的故事有哪些?

温酒斩华雄

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华容道义释曹操、走麦城

刮骨疗伤。17.你怎样评价刘备?

忠厚善良

仁德爱民

有济世情怀

尊贤礼士

有知人之明。18.关于曹操的事迹。

挟天子以令诸侯

割发代首

官渡之战

借刀杀人

望梅止渴

割须弃袍

19.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指的是谁?(曹操)

20.

简述《三国演义》中一次精彩的用计。

答: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21.

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骄兵必败”主题的一个故事。

答: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激怒了孙权。孙权令吕蒙夺回荆州。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轻敌,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突围不成功,被俘不降,孙权杀之。

22.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黄盖行苦肉计: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23.关于张飞的性格特点和故事。

勇猛雄壮,脾气暴躁,粗中有细。

张飞大闹长坂坡

义释颜严

三英战吕布

鞭打督邮24.“乐不思蜀”讲的是谁的故事?

蜀国亡国后,刘禅被俘虏,在魏国受荣华富贵,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看得十分高兴,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哈哈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25.《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夷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这就是著名的火烧连营。26.《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名著导读《《红楼梦》要点1.《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来揭露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2.贾府中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母,管理贾府日常事务是王熙凤,在管理上最具改革色彩的女子是探春。3.小说中塑造了两个叛逆者形象,分别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前世分别是青埂峰下的顽石和绛珠仙草。4.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涉及到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袭人。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刘姥姥。5.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

“原应叹息”之意。“四春”中被称为“二木头”懦弱怕事,善良无能,又命运悲惨的女子是:迎春。“四春”中也是庶出,但精明能干,有心机,办事果断的女子是:探春。“四春”中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最后出家的女子是:惜春。6.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玉麒麟。7.黛玉写的有关花的诗是《葬花辞》,有关秋的诗是《秋窗风雨夕》,她分别以西施等五位有才华的女子为题写了五首小诗,命意新奇,宝玉题为《五美吟》。8.《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宝玉缘》等。“四大家族”——贾、史、王、薛。9.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10.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11.《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贾宝玉。举出贾府中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两名男子:贾赦、贾琏。《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指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

_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等,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12.“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13.《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

严相逼”,这个人就是林黛玉。《红楼梦》中有个女子不拘小节.喜欢身着男装,说话大大咧咧,甚至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是史湘云。“花气袭人知骤暖”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给袭人(原名花珍珠)起名字时说的一句话。14.根据诗句判断人物(均出自《红楼梦》)。(1)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贾宝玉)(2)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10《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导学过程:【知识链接】走近作者、作品孔子,名丘,字_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入仕。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中庸》、《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环节一:问题预习——我学习,我快乐。(10分钟)(独学)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2、给加点字注音论语()

不亦说乎()

三省吾身()

诲女知之乎()内自省也()其恕乎()愠()罔()殆()环节二:交流展示——我展示,我自信(30分钟)(对学)3、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吾日三省吾身(

)(

)(5)与朋友交而不信(

)(6)传不习乎(

)(7)三十而立(

)(8)四十而不惑(

)(9)不逾矩(

)(10)学而不思则罔(

)(11)思而不学则殆(

)(12)人不堪其忧(

)(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4)饭疏食饮水(

)(

)(

)(

)(15)曲肱而枕之(

)(16)于我如浮云(

)(17)逝者如斯夫(

)(18)不舍昼夜(

)(19)匹夫不可夺志也(

)(20)博学而笃志(

)(21)切问而近思(

)(22)仁在其中矣(

)4、讨论解决字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5、翻译下列语句。(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9)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人在其中矣。环节三:实践提高(20+10分钟)(群学+展示)6、理解运用(1)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是学习的方法;“,”是学习的乐趣;“,”是与人交往的态度。(2)曾子道德修养很高,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反省自己是否讲诚信;“”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实。(3)孔子讲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高境界是:“,”这一阶段人的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4)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5)《论语》中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6)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在陋巷,,”。这样在快乐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实现理想。(7)阐述读书求学的三种境界并以学为快乐的句子是:“,。”(8)《论语》中体现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否则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句子是“,。”(9)《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10)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1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12)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用《论语》的话就是:“,。”(13)《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10《论语》十二章(答案卷NO.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生字词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三省吾身(xǐng)

诲女知之乎(huì)内自省也(xǐng)其恕乎(shù)愠(yùn)罔(wǎng)殆(dài)一、解释加点的词。1、学而时习之(按时)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15、曲肱而枕之(胳膊)3、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自我检查)5、与朋友交而不信(

真诚,诚实)6、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7、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8、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16、于我如浮云(对于)9、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0、学而不思则罔(迷惑)11、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2、人不堪其忧(忍受)17、逝者如斯夫(流逝)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爱好)(以……为乐趣)18、不舍昼夜(舍弃)14、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喝)(冷水)21、切问而近思(恳切)19、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20、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22、仁在其中矣(仁德)三、翻译句字。(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他),不也是君子吗?(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却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危险了。(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向他们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8)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夺去志气。(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四、理解性默写(1)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学习的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学习的乐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与人交往的态度。(2)曾子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传不习乎?”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为人谋而不忠乎”反省自己是否讲诚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实。(3)孔子讲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高境界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阶段人的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4)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论语》中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7)阐述求学的三种境界并以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论语》中体现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否则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0)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2)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用《论语》的话就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3)《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五、问答理解题1、课文中阐述学习方法的句子有:(1)学而时习之(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阐述学习态度的句子有:(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3、阐述人的思想品德修养的句子有:(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六、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就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10《论语》十二章(反馈卷NO.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生字词论语()

愠()

三省吾身()

殆()其恕乎()内自省也()不亦说乎()罔()诲女知之乎()一、解释加点的词。1、三十而立()2、传不习乎()3、逝者如斯夫()4、仁在其中矣()5、饭疏食饮水()()()()6、学而不思则罔()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人不知而不愠()9、逝者如斯夫()10、曲肱而枕之()11、不逾矩()()12、不亦说乎()13、四十而不惑()14、思而不学则殆()15、切问而近思()16、人不堪其忧()17、学而时习之()18、吾日三省吾身()()19、不舍昼夜()20、与朋友交而不信()21、匹夫不可夺志也()22博学而笃志()三、翻译句字。(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人(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0)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四、理解性默写(1)《论语》中体现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否则他是坚决不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